有埋怨和生气,但更多的是爱、尊重和怀念。
在生活的很多时刻会浮现出和妈妈一起吃饭的画面、妈妈做菜的画面;经常想把菜做得跟妈妈的味道一样并不断尝试;没有写信回去质问妈妈为何离开,更没有哭诉自己有多想她求她回到小森。
与妈妈共度的时光里,妈妈教会了她如何播种、如何处理每一样食材、如何做超市里才有卖的酱,可以说教会了她如何在小森生活并做出千百道好吃的菜。
后来妈妈离开她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或去实现年少时的梦,市子也决定放下对妈妈的依赖和期盼,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
正如最后市子不再执着于把土豆面包做得跟妈妈的一样,而是摸索出自己的做法和味道。
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农民,你真的可以这样吗?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在外面一秒钟就烦躁的要死寻找空调房的时候,农民还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农田里锄草,以防被庄稼刮伤。
当我们觉得蹲下来一会就觉得累的腰酸背痛影响工作好几天的时候,农民要弯腰一整天在田地里。
这样的你还能够有心情酿米酒,做这做那么?
在片中给观众的印象是---农民很清闲,没事钓钓鱼,采采野果,聊聊家常。
如果农民真的可以这样,那庄稼的收成一定很差,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民因为辛苦、看天吃饭、以及微薄的收入、被人看低的身份而外出打工了。
你成为农民后真的可以这样吗?
题外话,哥哥是地道的农民,他说,现在庄稼的收成百分之五十靠化肥,百分之二十靠种子。
不要妄想着吃到没有化学肥料的食物了,除非你想要饿死
在噼里啪啦重金属声和跨时代牛掰特效的狂轰乱炸下,被各种乌烟瘴气粗制滥造的烂片围攻中,就像是在悬崖峭壁的缝隙中坚强绽放的花骨朵,日式小清新电影在观众日益浮躁的内心总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基本每年都会像是约定俗成般冒出几部,在各种乱象丛被铜臭味包裹的影坛中,总会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就像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的爆米花电影一样,有着亘古不变的套路和模式,日式小清新也有着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的风格。
最近不断被《小森林》刷屏,犹如一股狂潮迎面袭来,不少人像是从中看到了内心期盼已久的乌托邦,似乎由麻木枯燥的生活中引发的对理想生活的各种美好幻想得以被实现。
这片其实没啥惊天动力的剧情,甚至十分的轻描淡写,用一句话概括即为一个没法在都市生存的女孩跑到名为小森林的家乡,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其实更像是将背景设定在世外桃源以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的方式呈现的一档美食节目。
在酷热难耐的炎夏看这样一部片子,无疑是非常舒服和轻松的,就像从户外跑步回家打开冰箱喝下一杯自制的冰镇绿豆汁一样,清爽可口。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这类型的电影一旦看多了,难免会滋生出一种观影免疫力,过于云淡风轻的呈现,即使其中蕴含着小哲思小感悟,当下看着还不错,但很难在内心留下神马深刻的痕迹,不过对于想要逃离操蛋生活追求和奢望美好日子的普罗大众来说,这种被现实阻隔的精神欲望,也就成了日益滋润日式小清新成长的特效营养液。
看到不少童鞋最近就像是入了迷般对这片大加赞赏,像是觅到了真命天子一般追捧到不行,作为一个曾经走过也沉迷过这条路的老油条,闲来无事决定肤浅片面的侃侃日式小清新日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制胜秘诀到底是啥!
1.文艺青年一身朴素清纯的装扮,没有物质欲望,只有精神追求,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山间田野中,清心寡欲的过着小日子,以旁白的形式自述自己的日常点滴,语气温柔淡雅,烧得一手好菜,精通各种种植,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过活,有亲切礼貌的一面,也有清高讲究的一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现在大多时候“文艺青年”这词在和谐国已成为了一种贬义的象征,贴有类似”装逼“、“傲娇”、“非主流”等标签,常让人理解为以不问世事却又故作高深的姿态示人的有志青年,但在日式小清新中,文艺青年一般是指充满氧料和本真的女孩,她们大多都相当的纯美朴实自然,皆是无法适应或厌烦都市的庸俗和繁杂而归于人间仙境或改变生存方式寻找自我价值的人。
之所以很多人对《小森林》报以绝对的喜爱,片中市子文艺范十足的个人形象无疑占了很大的原因,强烈激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和向往。
2.日式美食这片从“夏秋”到“冬春”基本是由美食串联而成,根据当季蔬果制作出各式各样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佳肴,片中市子一边结合过往的经历耐心仔细的口述当季种植的要点和事项,以及植物的属性和特征,一边开始亲历亲为动手做起符合当季胃口的料理,日本人对于食物的讲究和苛刻程度是闻名遐迩的,他们对食物往往抱有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信仰和虔诚,一致精益求精毫不含糊的对待食材早已成为一种民族的特性和象征,就像是制作一件精致讲究的艺术品,让人大饱眼福,而基本每部日式小清新电影都抛不开日式美食的介入和意义,往往成为全片最为点睛的一笔,而这也是《小森林》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市子不当当将蔬果的价值最大化利用,还结合文化传统和儿时记忆发挥创意,做的并非是神马山珍海味的饕餮盛宴,而是一道道诚意满满的走心料理,映衬出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是日式小清新最讨人喜欢的地方。
3.与世无争的环境树木花草惬意的生长,蔬菜水果茁壮的成熟,沐浴阳光的温暖,感受雨水的沁润,在个性分明的春夏秋冬中,见证大自然神奇的千变万化,随心所欲的漫步在田野山林间,相信这是无数人都梦想过的美好画面。
景如其名,“小森林”就是个与都市完全脱节的“世外桃源”,当地的居民全都依靠大自然的馈赠和自身的劳动成果过活,这片除了色香味俱全的料理,就是乡间震撼动人的美景,各种赏心悦目的奇花异草,各种饱满健康的蔬果植物映入眼帘,看着非常的养眼愉悦,对于过着早九晚五奋斗在工作线上的上班狗来说,看到这样的景致和状态无疑是令人兴奋和冲动的,立马涌现出豁然开朗的憧憬之情,随着文明的推进人性的私欲开始强势的主导和改造环境,现如今又开始有意识地集体向往起自然生活,这无疑有点荒谬和讽刺。
大自然的力量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左右人类的生活,净化心智中的杂念和负面情绪,而这一坚定的信念也成了日式小清新电影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4.温馨治愈的价值观没有长篇大论的洗脑,没有谆谆教诲的枯燥,也没有艰涩深奥的哲理,唯有通过看似寻常普通的日常生活,毫不矫情、刻意的表达出对于人生的顿悟、启发和感慨,日式小清新往往具备在不动声色中流露直面价值观的能力,让人体会到暖暖的温情和感动。
在《小森林》中参杂着人情世故和单纯的好感,但主心骨还是当下持续不断被拿出来探讨的问题:远离城市,回归自然!
就像片中的市子,很多人将回归淳朴的生活作为告别现有麻木、庸俗、压力重重环境的捷径,没法全心全意的投入,最后市子选择了直面后的回归,化被动为主动的将精力全情投入到了小森林中。
近年来看这类返朴归真的日式小清新电影,我不禁心生疑虑,若真有机会拥有影片中自以为理想的状态,但一旦付诸于行动又有多少人甘愿扔掉手机,活在没有网络的世界中,心满意足的过着这看似有滋有味的原始生活呢?
!
以上是我自认为日式小清新电影的四大重要元素,在如今科技时代丧心病狂的迅猛发展下,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膨胀和欲望的肆意泛滥,造成生活上更为抑郁和寂寥的心理压力,在越来越心累的当下,日式小清新电影将会更加受欢迎的深得民心,就像一杯难得的良药,醒脑明目,舒心放松,使日渐趋于病态的心境和思想得以暂时的缓冲,得到短暂的修复和平静,而这类电影无论怎样万变不离其中的拍,都很难让人觉得厌烦无聊或不感兴趣,在影坛始终会占有不可撼动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即使是看似再简单平淡不过的日常记录,都会得到叫好声一片的结果,因为在我们这愈发坑爹的生活中单纯的理念和初衷或许将来只能依靠影像寻觅和满足了。
耕一亩良田,辟一处菜园,春种秋收,晴耕雨读,凡事亲力亲为,能自给自足,曾是多少人内心深处的梦想。
现代社会的协作性和商业性使得自成方圆的小庄园式生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但是当人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想念人类最初的家园。
现代社会太多的东西建立在抓不住的虚妄之上,职业的可替代性,商业的流动性,有时事业的顺利甚至不如种活一棵树来的有成就感。
农家女孩市子因无法适应城市生活逃回老家小森,多年前母亲不辞而别,市子开始倚靠租来的稻田和菜园养活自己。
整部电影分为春夏秋冬四集,只有寥寥的自白和长久的沉默,电影用纪录片的形式默默记录着小森的四季物候,记录着市子日常的劳作,准备食材,烹饪食物。
我看这部电影时找到了当年看《鲁宾逊漂流记》时的兴趣盎然,我想劳动一定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即使我没有任何这类手工劳作的经历,也能唤起相似的快感。
春日备下野笋和蕨菜,采撷溪边的水芹;夏天用暖炉驱散屋里的湿气,剁蒜泥下面条;秋天在熊出没之前拾取栗子;冬天和邻居奶奶们围着桌子烤金黄的地瓜片。
四季就这么琐碎而美味地出现在市子的餐桌上,做菜的侧脸从来都是沉静而优雅,很少有情绪上的波动,很少抱怨,很少急躁,用简单的食物拼凑出对母亲的记忆与思念。
这种不煽情又颇为自律的方式流露出的朴素而纯净的感情却比诱导性的煽情动人太多。
亲近自然,常存感恩之心,这种有着自然主义的圆融,浸透了东方文化的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是农耕时代积淀下的理想,是把人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了然和敬畏,是眼可见的踏实感。
借由劳动,人与土地确立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只要风调雨顺,就能满足一年所需,在力可及的范围内形成封闭而完满的圆,成了自给自足自我愉悦的小天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自我身上就能营造出小宇宙,这种自洽的达观和神秘正是东方美学的精髓所在。
尽管如此,在市子与旁人言谈之中,面对着吉子奶奶善意的提醒时格外惆怅的那句“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可以用丰收的粮食作为答谢)的人啊”,还有祐太说出“我不愿意做那种被人杀了,还要埋怨别人杀人方式的人”时市子突然的沉默,都让我们知道市子乡居生活的起因并不是那么积极。
小小的乐园外是让人无法忽视的现实世界,是市子刻意避开的往日生活。
这是市子脸上从未出现释然笑容的原因,也是始终笼罩在全剧之上的淡淡忧伤。
许多人把《小森林》归类于治愈系电影不是没有理由的,相比于城市里被电线分割的七零八落的天空,小森的天空或清朗或绮丽完整如天地之初。
生活删繁就简,物欲被减到只需完成生存的目的,一天中思考最多的是怎么就地取材填饱肚子,珍惜食物,认真生活,这种极端简单的生活犹如退回到母体一般令人安适。
这是建立在人间烟火之上的避世理想,它不至于让人高山仰止裹足不前,也不至于飘忽不定让人难以捉摸。
如果要暂时逃避现世忧扰,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
最后一个春天,市子从小森回到了城市,五年之后,又带着丈夫返乡参加小森的祭祀典礼,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像是完成了螺旋的一个上升。
这次小森不再是作为避世隐逸之地,而是成为了新生活的起点,市子把小森孕育出的朴素的人生哲学不断内化,因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电影借此得到了升华,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温暖信念。
这不是一篇影评而是一本食谱★送给和我一样的吃货们★咕(╯﹏╰)b写着写着就饿了 咕(╯﹏╰)b【更新了糖水栗子的repo,来自@永烁星光之地 ,感谢!
repo特别贴心哟想尝试这道美味的亲们千万看完了再做哈】喵冬春篇都写好啦有需要的请移步: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30963/(PS。
有一些用料和步骤电影里说的不是太明白,LZ尚未自己实践,所以也不敢乱写,就暂时留下些等待被尝试和开发的空白吧欢迎大家根据自己丰富的下厨及吃货经验进行补充哦或是有自己动手做过的菜,欢迎repo!
感谢你的阅读和分享QvQ)小森林 · 夏❤ 1st dish 烤面包用料:小麦粉 酵母揉面盆 湿布 烤箱或火炉步骤:面粉倒入揉面盆中,加水加酵母,混合好厚盖上湿布发酵。
中途打开两次,用力翻揉面团以吐气。
发酵好后压扁,卷成长棍状,撒上干面粉,在表面斜着划几刀。
200度烤箱烤熟(参考15-20min)。
点评:从没用200度烤过面包,感觉烤出来的类似法棒,酥脆的口感,而不是拉丝的那种软软的面包各有风味吧。
大家可以戳勤劳又手巧的@黑铁皇后 的repo哦!
超级成功超级美呢 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335153578/ 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335153574/#image❤ 2nd dish 酸米酒用料:大米 酒曲 酸奶或酵母煮锅 纱布 密封瓶步骤:大米加10倍水熬成粥,加入酒曲搅拌均匀,放置一夜。
会变成甜甜的米酒。
加入酸奶或酵母,搅拌并放置半天。
会有微小的气泡冒出。
纱布过滤,将酸米酒倒入密封瓶中冰镇保存。
点评:应该就是类似酒酿的东西吧?
小时候寄住在南方小城,夏天常有阿婆推着车在街边叫卖,都是带着米粒直接喝,美好的童年回忆呀许久没有喝到过了,下次试试自己做吧。
❤ 3rd dish胡颓子果酱用料:胡颓子果 砂糖大量煮锅 广口瓶步骤:胡颓子果捣烂去籽。
连果肉带汤汁倒入煮锅中,加入总重量*60%的砂糖,搅拌均匀。
煮开后去除浮沫。
小火煮干(1.变成深色;2.用筷子沾一点滴入水中,凝成小球就说明干了)。
放入广口瓶内保存。
点评: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等着慢慢腐烂,拼命长大的成果只是付之东流。
于是。。。
把你们做成果酱吧!
女主说。
好美。
❤ 4st dish 伍斯特酱油用料:胡萝卜 生姜 辣椒 芹菜 汤料海带 丁香 胡椒粒 青花椒 月桂树叶 鼠尾草 麝香草 酱油 醋 甜料酒 粗糖煮锅 纱布步骤:胡萝卜、生姜、辣椒、芹菜都切碎碎的。
锅中加水,加入汤料海带、丁香、胡椒粒、青花椒、月桂树叶、鼠尾草和麝香草,然后加入蔬菜碎末,搅拌开煮。
煮到水只有一半的时候加入酱油、醋、甜料酒和粗糖,继续煮1个小时。
中途尝一尝后用果酱及香料灵活调味。
纱布过滤装瓶。
点评:用这么复杂的原料自己山寨酱油的麻麻好厉害……我是李锦记脑残粉,这个方子就不自己试验啦哇咔咔❤ 5st dish Nutella榛果酱 用料: 榛果 可可粉 砂糖 油 榨汁/搅拌机 煮锅 步骤: 榛果烤一下后放入搅拌机打成浆。
倒入锅中开小火,加入可可粉、砂糖和少量油。
搅拌至颜色发亮。
点评: 小时候巨馋Nutella的各种酱,可惜爸爸妈妈觉得是垃圾食品不给我吃。
现在没人管了,但每天控制热量更是不敢碰。
有时候觉得这样活着真累,但也明白trade off的道理。
尽情吃喝的话,就会变成买衣服的时候觉得“人生好灰暗啊”那样子吧哈哈哈 ❤ 6st dish 雨久花泥(@宇宙真理猪大肠 和@初引 指出,应为ミズ:楼梯草/伞花楼梯草)(具体见文末UPDATE说明) 用料: 雨久花 味增/三味调和醋 步骤: 雨久花根部红色部分,洗净剁出粘性。
加入味增或三味调和醋。
浇在热米饭上吃。
点评: (查了一下,是基本只有东亚有的植物。
而中国似乎没有吃它的传统呢百度百科上写的是可作饲料2333。
不过看片中的吃法真的好诱人啊!
一定要自己试一次!
) 中文翻译有误,关于该植物的信息可见文末UPDATE说明 ❤ 7st dish 西红柿罐头 用料: 成熟的西红柿 盐 煮锅 广口瓶 步骤: 成熟的西红柿,底部划十字放入锅中煮开,捞出放入冷水中,去皮。
广口瓶中加入盐水,放入西红柿,密封。
放在锅里加水煮开消毒,保存。
点评: 盐水罐头什么的是童年的最爱啊。
那个时候小城镇里很多新鲜蔬果都没有,于是看到喜欢又新鲜的就会让麻麻做罐头。
或是做泡菜。
现在想着都觉得好馋呀哈哈长大了,到了帝都,又到了美帝,什么都买得到,反而没有童年的幸福感了呢。
❤❤❤❤❤❤❤❤❤❤❤❤❤❤❤❤❤❤❤❤❤小森林 · 秋❤ 1st dish 通草果三吃(经@宇宙真理猪大肠 指出,国内通常称为木通果实)用料:通草果,小番茄,小茴香,蒜,葱,咖喱粉,油,酱油炒锅步骤:1. 通草果的果肉呢,等到它破口裂开就可以吃咯,电影里说,没有冰镇也凉凉的,是恰到好处的甜品。
2. 果皮呢,切一口大小,热油,加两勺小茴香,蒜末,葱末,咖喱粉,番茄块(大概小番茄切半),放入果皮,放入酱油翻炒。
算是小菜,下酒菜。
3. 家常的做法:用味增将肉末腌制,塞入吃完后的果皮中,放入锅中油炸。
(电影中没有明说,但似乎炸之前裹了面粉?
砂糖?
)点评: 白头到老的爷爷奶奶真的好让人羡慕呢关于该植物可见文末UPDATE说明❤ 2nd dish 核桃饭用料:山核桃,米,酒,酱油(桶,煎锅,榔头,)蒜臼,煮锅步骤:把核桃果埋在地里,等表皮腐烂至黑,放进桶中洗干净,晒干。
用煎锅干煎,包在布中,用榔头敲碎剥出果肉。
(电影中是直接捡的山核桃果子哦,还要自己去皮敲开,我还是偷懒去买剥好的吧嘻嘻!
)用蒜臼捣成糊状(不是粉末哦,是糊状),混入淘好的米中,加入酒,酱油调味,焖煮。
米和核桃的比例是10:2-10:3。
捏成饭团。
点评: 最想尝试的一道菜!
可惜美国没有山核桃卖,普通核桃不知道能不能做出那种香味呀 电影中有一句话很触动我,“吃着前一年收割的米做的核桃饭割新稻”,简单重复的生活虽然寂寞单调,但从另一方面看,却也有种安稳的美好。
❤ 3rd dish 洋葱醋腌油炸红点鲑用料:小鱼(谢谢@發露水,是红点鮭),面粉,醋,砂糖,酱油,干辣椒,(胡萝卜,洋葱,红辣椒),油炸锅,保鲜膜步骤:鱼去除内脏洗干净,沾满面粉,肚子里面也要撒上面粉。
锅中放入大量油,油炸。
准备汤汁:醋,砂糖,酱油混合之后加入干辣椒(看电影还有三丝:胡萝卜洋葱和红辣椒丝)烧开。
炸好的鱼浸入汤汁,保鲜膜封上过夜入味。
点评: 可惜啊可惜,因为过敏从小没吃过鱼TUT。
看着好馋……❤ 4th dish 糖水栗子用料:栗子,砂糖煮锅步骤:(又是自己取果剥皮,太厉害啦我还是继续买剥好的吧=V=)栗子剥皮之后,放入水中,加入小苏打,过夜。
第二天直接上小火煮半小时,换水再煮半小时,反复煮到汁水呈酒红色。
挑去栗子的筋络,加入砂糖慢慢煮。
栗子和砂糖重量比是10:6(好大一盆QVQ)。
关火前稍微加一点酱油或酒类调味。
点评: 虽然看着很好吃,但看到那么一大盆砂糖。。。
我就不敢吃了:3 我最大的纠结,就在于有一张吃货的嘴,一身喝水都能长肉荒年饿不死的本事,和一颗想当瘦子的心。
【插播@永烁星光之地 的repo一条大家可以参考哟】我试过糖煮板栗貌似查了一下百度,没有这种做法!
超市买起板栗,记得差不多一个小时只剥了不到30颗,下锅煮。
30MIN,大火沸腾转小火,第一锅水倒掉。
第二次20MIN,同上 第三次,煮沸之后加入白糖,我忘了加多少了,总之汤的味道甜的非常非常腻味。
然后出锅!
第一次吔到这样的板栗真心不错小伙伴很喜欢。
那天昆明下着雨,气温骤降到10℃ 在煮板栗的同时,顺带煮了几个甜玉米。
感觉心是暖的…… :)【下面是来自@永烁星光之地 的特别提示哦!
mm们一定一定要注意啦】有一点要让大家注意的是,这样煮板栗,一定要选用老板栗 / 冷冻的板栗。
今天老妈的朋友种的山板栗刚刚收获,老妈拿来了两斤,明显感到质地比较松嫩,脆,我用之前的方法煮。
结果小火25分钟后发现板栗散掉了!
散了!
于是我就重新煮一次,将错就错,弄成了板栗糖水(糖的比例刚好可以入口那种糖水) - -!
但是也获得了厨师老爸的一点认可,可是,这个和上次的板栗大相径庭,不是我所要的。
所以在选取板栗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
要么是 野生的山板栗(请注意看片中的板栗是野生的,而且个头非常大,貌似是深秋的时候摘取的,可能质地会比较硬一些,这样煮起来好成形,不散) 要么是促藏的老板栗,这些板栗脱掉一定的水分以后质地较为硬 但是味道真的也不错,嘎嘎。
冰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么详细贴心的repo小霜也是感动出泪花了啦!
大家快都来试试哟】【插播END】❤ 5th dish 番薯干用料:步骤:锅中水烧开,番薯蒸熟,去皮,切成长片。
用稻草串起来晒干(这一步好麻烦,我觉得用微波炉或者烤箱应该也能弄干)。
在火上烤一下就可以吃啦点评: 想起大学时经常买的红薯干,一并记起了那时闲然无事天天和朋友聊天打屁分享零食的生活,好怀念啊……话说恩爱的爷爷奶奶好喜欢秀恩爱啊真可爱!
❤ 6th dish 番鸭三吃用料:番鸭,甜味酒,辣椒,生姜,酱油煎锅,煮锅,炒锅步骤:(水烧开,把鸭子烫一下,仔细去毛,细小的毛直接烧去。
把鸭子切开,分离内脏,切成小块。
接下来的菜肴分别烹制了带皮鸭胸肉、鸭架、内脏。
自己杀鸭子太高阶了,我还是继续偷懒去超市买吧XD)1. 鸭胸肉:在鸭皮上划几刀,撒上盐。
煎锅,不放油,鸭皮朝下小火煎制。
煎出来的油用小勺淋到鸭肉上。
等到鸭皮变成狐狸的颜色(好神奇的形容!
大概就是焦黄吧!
),翻面煎一会儿。
切片摆盘,沾着酱汁吃。
2. 鸭架子:冷水下锅熬汤。
3. 鸭内脏:用甜味酒,辣椒,生姜和酱油调味,翻炒。
鸭胗还可以做刺身。
点评: 女主抱着番鸭在田间走的心情,我好懂。
我有一个好友因为觉得小动物们可怜,所以变成了坚定的素食者,已经坚持了4年。
我虽然也觉得小动物们好可爱,被杀掉很可怜,但还是忍不住要吃肉。
有时候会觉得这样的自己好残忍啊……但还是难抗本性T T。
❤ 7th dish 炒青菜用料:当季的青菜步骤:青菜洗干净,剥去筋,切段,炒,调味。
点评: 编剧GJ!
神洗白!
妈咪的形象一下棒棒哒XDDD最后的悬念让人更加期待《小森林·冬春》了呢!
不会日语好捉急啊,什么时候能看到字幕版呢TuT!
终于写完啦!
毕业季一片混乱,感谢小森林带给我的片刻安宁,感谢剧组,另外,感谢up主和猪猪字幕组感谢阅读到最后的吃货们让我们一起享受美食带来的生命的丰盈感吧!
========== UPDATE !
=========================感谢勤劳又油菜花的@宇宙真理猪大肠 童鞋的补充勘误:感谢LZ整理,很用心。
我来补充一下,给中字勘个误。
和LZ看的是同一版中字(LZ:就是猪猪字幕组哒),【夏秋篇食材的翻译各有一处错误】: 1.夏篇中的 ミズ,错译为 雨久花,经查应为 上天梯 或 伞花楼梯草(日语维基中又称为 蟒蛇草),拉丁学名 Elatostema umbellatum,为 荨麻科 楼梯草属 植物。
而 雨久花 是 雨久花科 水生植物(这个科里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入侵植物 水葫芦、常见园林植物 梭鱼草 等),它和这个 ミズ 甚至都不是一个纲的,差得太远了。
这种山野菜在中国不知道有没有分布,但同属的 楼梯草 在中国有分布(日本也有),可作药用:http://db.kib.ac.cn/eflora/view/search/Chs_contents.aspx?CPNI=CPNI-015-09761 2.秋篇中的 アケビ,被译为 通草果,可能是因为维基日语中有它的一个汉字别名 通草,但实际上这种攀缘植物在中国的通常名称是 木通(维基日语中其实也写了)或 五叶木通,拉丁学名 Akebia quinata(会读片假名的话可以发现 アケビ 显然同 Akebia 这个属名有关),为 木通科 木通属 植物。
木通在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区和日本、朝鲜都有分布,果实可食,果和根茎可作药用:http://db.kib.ac.cn/eflora/view/search/Chs_contents.aspx?CPNI=CPNI-257-49150 (木通在上海植物园里有,见过花没见过果) 参考资料: ミズ - 上天梯 / 伞花楼梯草 Elatostema umbellatum: 本片日文维基: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3%AA%E3%83%88%E3%83%AB%E3%83%BB%E3%83%95%E3%82%A9%E3%83%AC%E3%82%B9%E3%83%88 在此页上搜索 ミズ(或 みず)可找到植物的相关页面: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2%A6%E3%83%AF%E3%83%90%E3%83%9F%E3%82%BD%E3%82%A6 根据拉丁名,可以在中国自然标本馆(CFH)中找到该植物的中文名: http://www.cfh.ac.cn/7026098.sp 中国植物图像库 中的 楼梯草属图片:http://www.plantphoto.cn/list?keyword=%E6%A5%BC%E6%A2%AF%E8%8D%89%E5%B1%9E 膝盖中箭的 雨久花(有图片链接):http://www.cfh.ac.cn/49762.sp アケビ - 木通 / 五叶木通 Akebia quinata: 在本片日文维基页上搜索 アケビ 可找到植物的相关页面: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2%A2%E3%82%B1%E3%83%93 中国自然标本馆(CFH)中 木通 的页面(有图片链接):http://www.cfh.ac.cn/8562.sp 中国植物图像库 中的 木通 图片:http://www.plantphoto.cn/list?keyword=%E6%9C%A8%E9%80%9A 注:我是通过听音查出本片维基页面上的食材名称,再打开植物维基页确定其拉丁名的,对照网络图片资源确定基本无误。
如果本片维基页上链接的植物页本身不准确,那可能我给出的中文名也不一定正确,但即使种错了,也应该是同一个属的,不会差太远。
想看看蜜蜂在油菜花梯田里翻滚的样子,于是去了一趟婺源,那是去年春天的时候。
人满为患,没看到蜜蜂,倒看到许多错乱无秩的脚印。
晃到晓起村的时候已经快要黑天了,外面是一溜儿卖特产和义乌小商品的商店,和全中国的古街都差不多。
往里走不知道通向哪儿,一条田埂路,无法通车只能步行,于是人很少。
有一个年轻人挑着一筐子鸡蛋在前面走着,我跟着他。
两侧都是闪闪发微微颤动着的油菜花,中间夹杂一些白色和紫色,没有人。
有一条溪流,可以听见潺潺水声,很清澈,来不及看有没有鱼。
没有人。
白墙黑瓦的房子,墙上的斑驳的青苔像墨一样地蔓延。
没有人。
远处青山,渐渐要淹没在日色里。
没有人。
决定不离开了,景点也不去了。
找了一户人家也提供给游客住宿。
店家是个姑娘,她给我泡了一杯菊花茶,只扔了一颗菊花,有这———么大。
晚上七八点村子就没有光了,耳边尽是蟋蟀青蛙和不知名昆虫的声音。
我坐在阳台数星星。
小森夏天那片山起伏的幅度,和我记忆中的晓起,连成一片。
当姑娘说她总把“井底的蛙”讲成“胃里的蛙”时,我想起那个晚上的蛙声。
我们要去看自然,去听风声,去闻花香,去摘果子,去掬泉水,去抚摸稻谷,去擦掉脸上的汗珠,去仰望,去放空,去拥抱自己,都要接受,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要去活在它们中间,种一块地,知道泥土的气息,知道杂草长在哪里,知道果子什么时候成熟。
在路旁偶然发现一棵野果树,拧下几颗,做成一瓶果酱。
即使是酸涩,心里大概也会满怀感恩。
那种意外和你知道果子和糖的比例一样自然而然。
面包啊,米酒啊,糖水板栗啊,核桃啊,小鱼啊,甚至青菜上的梗啊,都是奇妙的东西。
因为你不知道经过一个过程之后,它们会变成怎样独特的东西,你每次都充满期待。
还有酱油啊,榛果巧克力酱啊,番茄酱啊。
食物给你的满足,就是你能够过得的喜悦,也是它们的故事。
它们与泥土或水挣扎,跟阳光玩耍,慢慢长大,死时躺在一个精致的碗里,这样过一生。
一个人住在被山林,沼泽,田地包围的房子里,我想象那样美妙的孤独。
不用揣测,兀自叹气,看到一只茕茕松树,可以和它对话,或者自言自语。
把土豆片串成风铃挂在房檐上,反复听木头门刺啦一声就划开的声音。
像一棵植物一样,安静地接受四季轮回斗转星移,万物灵且美的规律,都不会告诉你。
但是你不用知道,只要吃一粒米,咽一口汤,微笑地拥抱它们,就很美好。
之前有朋友向我热烈推荐此片,下载了两个合集,看了开头几眼,日式慢慢悠悠的风格实在耐不住性子看。
今晚饿了,索性来看看日式美食,结果,不饿了。
茶道讲究“和、清、静、寂”,我们也是讲究茶文化的,但和日本相比就显得很世俗和实际,没了茶道中的韵味和品味。
听我这么说会有很多人不高兴,往难听讲,有爱国人士恐怕会说茶道喝的不是茶,喝的是逼格。
而这句话,却正是我想用来形容小森林的。
并不是所有人不可一日无茶,但鲜有人可以一日不餐吧。
可以说从吃的方面就可以折射出不同家庭很大程度上的生活常态是何种样子——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手法、口味的偏好、餐间的交流、谁做饭谁收拾碗筷……没有什么比吃更世俗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吃更重要的了。
可以说,在小森林中,上述提到的方面都展现了,但看罢给我的感觉是它的重点并不是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
片中的森林并非深山老林却物产丰富,骑自行车去最近的超市购物要一个半小时,除了田间颠簸的土路外,林间都铺着柏油路,曲折地通往外面的现代世界。
片中女主角住在一间独立的复式二层小屋中,不多出现的邻居多为40多岁的妇人,影片似乎在刻意避开机动车辆,如果这小森林真如女主角一样靠单车和步行出行的话,铺柏油路未免得不偿失,甚至有损于这种远离都市的清幽了吧。
影片只是提到女主角的母亲不知为何突然搬去它地居住,把女主角单独留下,很有村上春树小说里在开头常见的情形——男主角的女友或者妻子莫名其妙的消失或者不再与他联系,男主也不去寻找,只是留下来把自己的生活过下去,带着不表达却无所不在的孤独。
片中的女主也是如此,只不过把村上的威士忌换成了各色美食。
小森林这片子极力在营造一种远离都市繁华与诱惑,自给自足、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自己种稻子、红薯、蔬菜……我们看到美丽的女主角劳作在田间,脖间围着质地柔软的棉质毛巾,素色无花纹装饰的棉质衣服——淘宝里叫通勤款,豆瓣中叫性冷淡风,割着稻子,累了就坐在田间吃带来的精心制作的便当。
天哪,你看看那修长的手指,白洁的皮肤,指甲中不见一丝尘土,清俊的面庞,幽雅地拿起饭团,款款送入口中,闭上眼睛,微抬额头,脸上荡漾开幸福满足的微笑……同样的镜头,出现在片子的每一道菜食中——桥本爱单纯的侧脸,筷子中冒着热气的美食,闭目,镜头切换,独白,下一道菜……天呀,火候要怎么控制?
佐料有哪些?
放多少进去合适?
食材怎么选择和搭配?
谁要你关注这些!
谁又去关注这些!
有美丽的吃相就够了,柔柔的声音就可以了,那温馨的厨房、停当的摆设、精致的餐具、齐全的工具满足了你梦想中厨房的所有样子。
采摘栗子时要注意留心周围是否有熊出没,收线起钩的鱼在空中就可以一只手抓住,96年出生的女主角在宰杀鸭子时娴熟、平静……是的,没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女孩就该这样独立、坚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一个豆瓣女孩都是这么想的,她们毫不吝啬地打着五分好评,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要逃离这喧嚣的都市,过小森林一样的生活。
小森林在豆瓣有近六万次评价,大家毫不吝啬地给出了8.9的高分,其中有篇影评这样写到:有人评说它是“舌尖上的日本”,我认为这种评价还不够全面。
《舌尖上的中国2》拍摄得非常流俗和复杂,沉浸在高超的厨艺和繁复的食物制作中,解说语言僵硬格式化、拍摄接近流水化,始终无法表达出美食上的意境与简洁的美感,失去了《舌尖上的中国1》那种中式洒墨的潇洒意境与深邃……而日本的《小森林》系列和《深夜食堂》却能以自言自语、毫不哗众取宠的方式做到借助简易的食物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反衬出低调内敛的高层次修养,温暖平凡你我的奔碌人生,也是日本式“禅学”甚至“素食”信仰的一种体现……在我看来,与其说小森林升华了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不如说是对田园生活有所向往的观众们的集体刻奇。
文艺清新的拍摄风格掩盖了乡村劳作的枯燥与辛苦,女主角白皙的皮肤、整洁的衣服和从事农业劳动的身份格格不入。
培植如此繁多的食材其背后的劳动量远非一个家庭所能承担,劳作一天后又对制作美食抱有多大的热忱?
有位哲人说过“洗碗都会扼杀爱情”,这绝对是一条真理。
小资如村上笔下的年轻人,也是吃着快餐和应招女郎享受着食色生活,同小森林的生活相比,哪一个更像是当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写照呢?
那些为小森林点赞的,是愿意离开都市从事农间劳作吃口无公害的白米饭,还是仅仅喜欢看看桥本爱吃东西的侧脸呢?
夜晚的时候,站在灶台前,看着牛奶在奶锅里咕噜咕噜冒着泡,唯一的一盏小灯显得格外温暖;冬天的时候,隔着烤箱看到自己的蝴蝶酥一点一点起酥膨胀,心都跟着丰盈起来;夏日午后,端着小板凳翻拌着蒸熟的绿豆泥,看着绿豆糕慢慢成型,成就感满满......还有好多这样的时候,这些让我幸福地无法言述无法与人分享的小片段。
忍不住想,为什么快感总和食物有关?
大概这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东西之一了吧。
小森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幸福感只和自己有关,春种秋收,周而复始,把辛勤的劳动奉献给大地,农田也回报你充裕的粮食果蔬,平凡的日子却赋予难得的心情平和和愉悦。
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甚至电视都少见,却能够刚刚好慢下来,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
市子利用应季时蔬做出各种美味,自家烘焙面包、酸酸果酱、盐烤鱼、盐渍番茄、核桃饭.....在某个夏夜靠坐在地板上,靠着身后的一盏灯,安静读书,间或关掉灯,看那飞舞萤火虫。
简直是我的理想生活范本。
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离这种怡然自得已经太久太久,仔细想想有多久没有抬头好好看看天空、静观云卷云舒,每个人都慌慌张张,每天都在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人生,诉说自己的种种不快,没有人改变自己去接受,却也没人真的迈出那一步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大家都过着“被别人杀了,还吐槽杀人方式的人生”。
最近赋闲在家,读书、看电影、散步、琢磨吃的,久违了无事打扰的心情。
慢下来才更能体会愈发纯粹愈发简单的事物,读书、游玩、观赏云彩、热爱美食——这一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借用先哲的一句话我们“必须观赏蓝天,必须唱歌、跳舞、写诗、受苦、学习及了解的原因,因为这一切都是生命。
”好了,我要去烤一炉苹果派了,祝我们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部电影就是人生,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刻意的讲故事,但确实安慰着内心,一切都那么自然。
在结尾市子跳神舞那一段,被音乐轻轻的一碰,眼泪都下来了。
几天都没回过神来,难受。
好像内心某些东西再破碎了,有在重建。
好电影就是这样。
市子在小森生活了几年,最后在妈妈的来信的鼓励,安慰下, 很坚决的离开了。
以前是因为无法在城市立足所以回到小森,那样觉得是对小森的不尊重。
市子 因为她妈妈走了,所以一个人要去面对这个世界,一个人承担着所有,而在城市里受了伤又回到了小森,小森这块大地,这里的人情,美食给了她安慰,给了她力量。
所以他决定再次去到城市。
去寻找她内心的安生立命。
她成功了,又再次回来时,是带着对小森的爱,或者也找到了她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有了方向,有了意义。
这一切不一样了,虽然又回到了原点。
小森变得恬静、平和而坚定。
这就好像人生从依赖走向了独立的个体,而真正的面对世界,爱,生活,这一切。
"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
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需品的话可以去公务所所在的村中心,哪里有农协开的小超市还有几家商铺铺。
""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自行车大概要半小时,不过回程要花多长时间呢。
冬天因为路面积雪只能步行去,不紧不慢的话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吧。
不过,大多数居民都是去临镇的大型城外超市购物。
我去那,来回要花上一天。
“”逮着连绵阴雨里放晴的空隙,从山口往下看,小森好似沉睡在蒸汽下,土壤里的水蒸气,争先恐后地要散发出来。
小森地处盆地底部,山里的水蒸气不断的涌入这里,湿度随之也不停升高。
“”这一点,我妈妈是个喜欢胡说八道,任性妄为,真话假话都还在一起说的人。
也许还有很多谎话是我没有察觉的,怀疑起来就没完没了了。
我无论什么都想亲历亲为才算痛快,也许是是因为这个,虽然预言不可信赖,不过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的就能相信。
“劳动,做食,生活,从远古时期进化而来的我们慢慢改变着这三种关系和本质,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时时刻刻改变着人的生活状态,而机器的诞生更简化了生活的模式,人们花在劳动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快速的劳动节奏,快餐餐饮业的盛行,和超负荷的生活压力,而谁也不肯放慢自己的脚步,生怕落后,更别说隐居世外。
殊不知比起红红绿绿的都市生活,大自然的丰厚,谁看的到呢。
当人只有满足了自己的物质欲望之后,才会去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难就难在有人放不下,舍不得那红红绿绿的世界。
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桥本爱自己一个人劳作,做食,以及穿插回忆和妈妈有关的记忆时,一切都觉得是那么亲近以及祥和。
同时也学会不是为了劳作而劳作,不是为了吃饭而烧饭,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本生的意义以及价值,都由于这个”快“,而被淡化了。
因此,一直很享受一种说不清的体验:若干年前,一个人,背着装满的书包,八点坐在公交车上回家,头搁在窗上,眼睛望向窗外,面无表情。
旁人看了以为是个心事重重的中学生,其实心里自己明白,此刻,什么也没想。
活着,不是一次饕餮快餐,而是一场慢慢的体验过程。
居然不知道这个!五十岚老师!【我的思维局限吧,一直在想哪怕以后没有育儿需求,也得努力赚钱为养老/意外/疾病做准备,年轻人更得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培育品牌来地方再生etc,不然20年后整个村子都得覆灭【小清新得假到爆,豆瓣这么高分疯了吗,农村生活哪是这样的【松冈茉优吓我一跳……整容了吧
日本人过得细腻,连菠菜都要剥筋。吃货女汉子的清新文艺生活,自给自足舒服自在,还有萌喵陪伴,我也想要啊!不过她靠什么维生?原声清新小电子,这居然漫画改编
每出现一种食物,我心中都在想为这种低级欲望而付出时间真不值。
相比起《海街日记》,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白开水电影啊!真的完全没什么剧情。醒来了做个吃的,干完活做个吃的,高兴了做个吃的,不爽了做个吃的,无聊了做个吃的,睡前做个吃的……画面虽美但这杯开水我真的是为了喝完而喝完而已……不合口味=,= PS:片尾曲赞!
如果我长桥本爱那样,那讲真,这样的日子我是不甘心过的……但是里面的每一道菜都想做!
还是更喜欢在城市里的“隐居”
美坏了~
不知道顺序 先看了冬春再来看夏秋 似乎夏秋是一种常态 冬春含着反思成长和进步 吐瓜子(味园universe)和扔稻子甚至有点日常神话的趣味 我对美食兴趣不大 但是劳动和少女最高 有一道糖栗子在乡邻间流传的故事最喜欢 四季每个骑车的长镜头太美 以及四首歌(坚持归入单元剧而非电影)
无法欣赏这种。也就农村生活嘛。。我也经历过。
骑单车的画面美极了,能算是舌尖上的日本么,至于女主,长着张大众脸,还是中国大众脸
等人的时候看的,B站有资源。视觉上来说是像是加了滤镜的单纯日式小清新,说赏心悦目也不为过。没剧情也没关系,反正也是不故事片,通篇只是个“形式”。看得食欲大开,虽然羡慕但是也觉得不必执念。
非常清新、悠闲、无欲无求的一部美食片。叙事为辅,或已被抛弃。强化饮食制作的全过程所带来的平静、愉悦与回忆。
我承认我是想来搜做法总结的 T T
最重要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吧…… 只要有这样的邻居,在哪里都是幸福的。
舌尖上的日本农村做菜大全。明明是在记录却是演出来的,桥本爱越长越丑,并不氧气⋯⋯
荤菜太少了。
类似[瓦尔登湖]的田园乡村生活,清新淡雅,温暖人心,不过影片淡化了农活的艰辛劳累,对城里人来说有乌托邦意味。本片还是关于14道原生态菜肴的简明烹饪教程:面包,米酒,果酱,酱油,雨久花泥,西红柿罐头,通草果,核桃饭团,红点鲑,糖栗子,番薯,番鸭,青菜...飞蛾撞窗主观镜头很棒。(8.3/10)
恬静平和即是大美,简单的生活,干净健康的美食,生活要像甘冽的美酒,是很难但令人憧憬的。可以看作是更加缓慢的solo版《西瓜》
远离城市的喧嚣,小森之夏,自然、平静,小清新的生活。不过无法对桥本爱喜爱起来。★★★☆
如此政治正确的电影,中宣部应当尽早引进,作为倡导在极简生活中寻找美的代表。不过人家农民地是永久属于自己,不会被强拆,也没有强制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