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你回头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端倪:在最低谷的时候你撑过来了,因此命运没舍得薄待你;但如果你以为低谷期就是全部,也就没有后来的高光时刻了。
只有坚持走下去的人才能明白这个铁律。
人在最低谷的时候能做什么呢?
什么都不能做,因为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任由自己沉着,荡着,下到最底的地方。
然后,沉够了,就开始上升了。
就像你从一个山顶到另一个山顶去,就必须先下到谷底。
《爱在春天来临》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它并不是励志电影,相反,它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
如果从爱情的角度去看,它和其他的爱情没什么两样,无非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如果从心理学,从个体化的角度去看,这就是一个超越功能发生的全过程。
向谷底进发:人生的灾难突如其来人如果太富足,同时又不能舍弃精神上的追求,这样的人十有八九会成为“找事精”,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女主玛蒂,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她对西部的广阔世界充满幻想,就像我们渴望春天的林芝一样。
所以她和丈夫朝西部进发,并带上自己一马车的书,走了将近一年。
就在他们历经颠簸、觉得前途无望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湖岸边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
他们决定留下来,丈夫向玛蒂描绘了美好的生活场景:那里盖一栋房屋,那里修一个花园,花园里要架一个秋千,他们也将有一大片适合往下代代相传的土地……如果一个故事开始就这么“高光”,多半预示着不测很快就会降临。
果不其然,一匹该死的马跑掉了,丈夫必须去追赶那匹马,然后他不慎从马上摔下来,头撞到了石头,当场死亡。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男人死掉了,要命的是她发现自己还怀孕了;她没办法再回家,路途太远,而回去的马车队也要在来年春天才开始出发;她也没有房子,没有土地,没有生活来源。
她连自己的生存都是问题,更别提养活肚里的孩子和她的精神追求了。
如果命运之神提前告诉她,对理想过于执着会让她失去丈夫、失去依靠,将自己置于几乎无法生存的境地,也许她不会开始这一趟西部之行。
看起来是理想(文艺、情怀、书籍)让她落魄。
可是,让人进入黑暗的,也同样能授人以光明。
无论理想还是情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书,那些她不远万里用马车载过来的书。
她时常将一本书带在身上,以便随时翻阅。
但是那本书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被一个男人捡到了。
这个男人是男主克拉克,他三十多岁,长相俊美,妻子已过世,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那本书成为一个契机,它让克拉克愿意带玛蒂回家,同时玛蒂也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克拉克是男人,是活生生的男人,这不假。
但他也可以是一个象征的意象,即女人的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女人内在的灵魂。
正向的阿尼姆斯特质是这样的:逻缉清楚、主次分明、有框架、执行力好等等。
我们一般会在发展程度比较好的男性身上看到这些特点。
于是克拉克就充分运用了他的逻辑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他说女儿小小年纪就随担了太多家务,而且没有机会和地点去上学,正常的孩子不会这样度过童年。
所以玛蒂的任务就是教女儿读书写字,以及那些女人该会的东西。
由于这些必要性,克拉克请求玛蒂嫁给他,他认为这样也是玛蒂最好的选择,所谓两全其美。
虽然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求婚,着实不是好时机。
玛蒂会不会答应呢?
她是怀有一腔热血的文艺女青年,她的情感发达,正因如此她才需要理智来中和。
所以她接受了这惟一的路。
各种需要层次,生存是第一位的。
沉浸谷底:将散掉的力量一点点收起来人在最悲痛是什么样呢?
背着人哭,想念从前的美好,睡到起不来,不愿意动弹。
女主跟随男主回家以后,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最悲痛的时候是需要自己去撑的,必竟生活已经这么糟糕了,还能再糟到哪里去?
就像玛蒂对不喜欢她的小女孩儿说的那样:我既然能够忍受几个月的马车旅行、痛失丈夫、还嫁给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我就能忍受你的所作所为。
克拉克的女儿不喜欢她来代替妈妈的位置,嘲笑她起得晚,长这么大了不会掏鸡蛋、不会挤牛奶;也会各种捉弄她,往她身上扔牛粪,吸引臭鼬往她身上放屁。
总之一直在对抗玛蒂。
小女孩儿可以看成是玛蒂的阴影。
人在什么时候容易遇到自己的阴影?
就是在与现实碰撞,发现自己有过不去的坎并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
遭遇阴影是一个机会,对勇敢的人来说,ta不害怕探索自己,因为ta知道阴影是自己的一部分,要做的是如何把它内化回来。
放到故事里面,小女孩儿捣乱、设置障碍看起来是与玛蒂的“离心力”的表现,但也恰恰激发了玛蒂与现实的摩擦力:玛蒂的注意力好像不再在自己的悲痛上,而是被吸引到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上,比如她要把手搓得温暖一点才能挤出来牛奶,她要学会如何杀鸡、拔鸡毛,最后再做成美味的炸鸡。
接下来就是与阴影合解的过程,这需要理解与接纳。
阴影没有好坏,它被接受了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被接受就是“异体”,从而使人处于分裂当中。
在小女孩儿心中,她的亲妈是高大上的,既便玛蒂行李箱里那些高档的漂亮衣裙,相对于亲妈的亲手缝制,也要暗然失色。
玛蒂理解到女孩儿对亲妈的疯狂想念,就把自己的衣裙裁了,按照女孩儿的身量做了一件新裙子。
那件新裙子让女孩儿在其他同㱓人眼里看到了羡慕,这让她的自我价值感爆增,同时也令她放下了对玛蒂的所有戒备。
如果单靠自己一个人面对阴影,这个过程可能会拉长。
对于遭受创伤的脆弱之人来说,旁人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
而陪伴的本质则是允许、宽容,以及各种需要被及时看到。
这其实是母亲(女性)的特质。
在故事里,充当这个角色的依然是克拉克。
克拉克一会是她的阿尼姆斯,一会又是她的母亲,读者莫非看糊涂了吧?
我想说的是,在理论中,人在心理上都是雌雄同体的,女人需要男性特质来中和,而男人则需要女性特质来中和。
一个发展良好的男人,不仅要逻辑清楚、框架清楚,而且是情绪稳定且不缺乏理解力与感受力的,那么后者也就相当于克拉克身上女性特质的那一部分。
克拉克对玛蒂的尊重、理解、允许和接纳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他把她装满书的马车拉了回来,并允诺找个合适的地方把书保存好。
她问他,你怎么知道那些书是我的而不是我过世的丈夫的?
他说,书对男人来说是负累,翻了这么多山他还没有把书丢掉,那就是他在取悦某个女人。
他是如此懂她。
其实,他又如何不是在取悦她呢?
在温暖、适度的陪伴之下,玛蒂小心靠近自己的阴影,了解、接纳了以前从不接受的部分,比如她以前只是在精神层面生活,但现在,她必须下降到物质的层面与大自然相融合,她学会了简陋的却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女孩儿慢慢接受了她,而她也越来越喜欢女孩儿。
上升的过程:不知不觉已春暖花开爱并不是突然爆发的,爱是慢慢向你蔓延过来的:克拉克在暴风雪中找到迷失的玛蒂;他对她表示很高兴她即将生下她所爱之人的孩子,并为了那个未来的婴儿做了一个婴儿床;他为她订制了一棵圣诞树,给了她一个满满的仪式感。
这些都令她想要离开的心慢慢淡化。
那时她大概还不清楚,她不远万里追寻梦想,现在那梦想已然在握。
有爱还不够,重要的是两个人如何可以正式在一起。
也就是说,人身上所有的对立面(意识和无意识,人格面具和阴影等等)如何能够暂时性地结合在一起而产生超越功能。
超越功能不过就是由对立冲突而产生的第三种态度,这个新的态度可以给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视角,也就是说,事物或困难都没有改变,但是当事人的感受不一样了。
两个人都不缺爱,缺的是如何捅破那层窗户纸。
影片中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形式,那就是祷告。
克拉克有祷告的习惯,玛蒂却非常怀疑祷告的作用,因为即使祷告了那么多次,还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此时克拉克告诉她说:(祷告可以让)上帝一直在我身边,上帝之爱的实质,并不是让灾难发生,而是他承诺灾难发生的时候,一直在我们身边。
玛蒂不好表达她想要留下来的想法,在爱情面前人是有怯意的。
所以她写了一封信暗示克拉克。
但是那封信鬼使神差没有被交到克拉克手里,而是掉在了谷仓的稻草上。
一个想要被挽留,一个以为对方不想留下。
阴差阳错,女主还是踏上了回程路。
这时祷告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当克拉克送玛蒂去马车站回来时,缺了一半心的他跪在那封信被遗落的地方,痛苦地诉说为什么老天把玛蒂带到他身边,却又让她离开。
是啊,为什么呢?
也许是为了告诉你世事无常,但仍要怀着一颗真心去生活。
不得不说,祷告只是一种形式,它表达的实质是真诚。
真诚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向内连接,而不只是用人格面具隔开彼此。
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有一个核心,叫做Self(自性或原我),它的力量非常巨大,一个真诚的人容易把对方带进Self所烘托的氛围中,这是疗愈产生的关键。
克拉克似乎得到了神的启示,他发现了玛蒂写给他的信。
看完之后,他欣喜若狂,决定马上去追回所爱之人。
“别走,和我们呆在一起。
”“但……总得有个合理的理由吧?
”“因为我爱你而留下吧!
”“或许我也应该因为我爱你而留下!
”全片一共88分钟,故事很简单,故事的逻缉也很清楚且经得起推敲,男女主也是那种看一下就移不开眼的类型,这大概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但在故事之外,如果套用一下心理学的视角,我发现它也非常符合其中的某些理论。
这也是个有趣的事情。
一个宁愿扔下大豆和大米——在一路前行的旅途中也不肯把书扔掉的女人是一个固执而感性的女人可想而知,心灵生活相对于物质对她更重要——Marty丈夫的突然死去留下她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这黑夜让她不知所措的地方尤其在这即将来临,万物封闭的冬季······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尽管一开始她并不这样认为能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个愿意为她提供温暖的住所和安定的生活的男人一个理性而宽厚的男人——Clark此时此刻她多么的需要这些——当那支撑她所有感性的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随着丈夫的离去而渐渐远去——当她在一场大雨里感到无助时······和小Messia的赌气让她无意识地走出失去爱人的悲伤看得出当这个一开始处处同他作对的小女孩进入她的生活她的生活从此拥有了一样新的东西——生机那个什么都不会的她那个把鸡棚和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的她在端着刚出炉的烤鸡自豪地吹掉头发上鸡毛的她脸上多了一份叫做新生的神采················Marty和Clark在一起和时光并不多对白也没几句——但句句都透露着内心的真实和对于对方的理解为了在气候恶劣的西部生活一个男人通常需要在外为生计而忙碌尤其在这即将来临的万物封锁的冬季但当Clark在大雪飞落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这个并不爱他的女人当他在圣诞节为Marty的孩子制作摇篮一切爱情的蜜语都显得那么缥缈和无力爱是守护爱是无助时,你还会看到的身影也许诠释爱情的方式有很多种这一种并不那么惊心动魄、命中注定但,对味了,就是你的那杯茶这部电影没有商业大片的华丽布景没有极具设计感的酒店可供你取经也没有各大名牌的植入为你提供时尚复制的捷径但,有温情有朴实的爱与感动也许在亮闪闪的商业片里泡久了出来嗅嗅自然的芬芳与暖人心房的温情会让你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又丰富了一些——这也是多元文化的美丽所在如果你想了解美国西部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如果你想领略油画般隽永的凝厚之美如果你想探寻杂货铺古董店里那些物件背后的故事如果你不能跑去Channel的新装发布会如果你订不到前往美国西部某个小镇的机票······我想,这会是你最好的选择这部电影,能满足你从感官到心灵的所有期许并非一个真爱至上者但我仍然为这温馨质朴的美所动容
情节环环相扣,故事逻辑合理,没有冗余的片段,起承转合非常顺畅的一部剧情片。
热爱阅读的Matty与丈夫跋涉几月终于抵达西部准备扎根开始两人的幸福生活,然而悲伤的意外像不速之客一样比预想的美好明天先行沓来,打碎了原有的美好期望。
Matty的绝望像丈夫那场葬礼后的大雨一样倾盆而下,当她无助恸哭时,Clark出现并向她伸以援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虽然一开始觉得素未谋面的男主突然的求婚不免突兀,但后来转念一想,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生活不也充满着各种戏剧化,在绝望的当下,倔强的Matty只能无奈的接受看似这位陌生人荒诞的求婚,才得以挨过西部冬日的可怕暴风雪生存下来。
不得不夸一夸女演员的细腻演技很加分,让看似荒诞的情节变得合理化很多。
后面与Clark一家发生的一连串故事也将女主人物弧光勾画的很完整,从痛苦妥协到主动改变,女主角是充满魅力的,她一路成长,也给Clark一家带来了温情与治愈。
连续两部影片都凑巧看到几乎一样的台词:孩子是你们爱的结晶,让最近对亲密关系冷淡的自己颇受感悟。
印象深刻的台词:Matty回答Missie说“孩子是因为彼此满满的爱溢出后而来的”。
还有“爱从来不是突然来到,而是像溪水一样缓缓而至。
”台词的伏笔引出了男女主情感线的转变,但如果没有两人感情线结尾女主选择春天留下只是因为像亲人般的温情会更好吗?
“有时候,爱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渐渐向你蔓延而来的”生活中慢慢燃起的爱意,更令人向往。
更能触动我,好久没看电影了,平平淡淡的爱情也能让人热泪盈眶,是我太渴望这种感情了吗?
可能是的吧我无数次幻想过我与未来男朋友的相遇相知相爱相守,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家咖啡厅内,阅读着一本书,喝着咖啡,他向我慢慢走来。
在健身房,因健身而相识。
一次旅游便埋下姻缘的种子。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太多于追求纯粹的感情,恐怕难以走入婚姻的殿堂。
生活中无数的例子,都在诉说着,感情的脆弱。
父亲向女孩求婚时女孩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他把帮她离开昨为交换条件请她嫁给她,电影里她是“没有选择的”,这样她就成了弱势。
而后女孩和女儿在一起,女儿看起来是这部片子里最脆弱的一个人,女孩努力照顾女儿并且她也把女儿当成了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部分照顾,他们俩之间形成了一种关系:共生关系。
而这个父亲脆弱的地方也以女儿的形象表现出来。
于是这三个人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关系:他们互相在乎却又相互依赖。
也就是说男人最后之所以坚强不是因为他处理好了这种脆弱,而是有人替他承担了这一部分,即使这种承受说成是一种“爱的体现”在美国的立国精神中,奴隶、少数裔、女人等就承担了脆弱但不被正视的这一部分,但他们不具备独立的身份和位置,正是因为这种关系
这个西部系列真的非常不错,如果有机会读原著,我想我会的。
在浮华的当今社会,这几株关于“爱”的故事既独特又清新。
在最简单的故事中,揉进最真挚的爱情,留下最纯粹的感动。
Jane Austen 的遗风在Janette Oke的作品里隐晰可见,爱很简单,这是真的,你会信。
大约在2010年夏日的一天,我在南方某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好友推荐了这部电影给我,并且鼓励我把它译出来。
不置可否之前,我先坐在家里的茶几前,盯着笔记本,将画质不甚清晰的此片怔怔地看了一遍。
看完后掩本沉思良久,便决定要在几天后的一次朋友聚会时,不妨再和大家一起看一遍。
看完后的共识是:这部简单的电影中显然有我们早已缺失了的什么。
这份简单,并不简单。
两周之后我收到了原书。
显然,我已经同意了翻译的邀约。
于是在那个炎热的暑假里,Marty和Clark不断鼓励着我,将这部清新的治愈系小说缓缓地变换成了方块字,期间Missie也时不时向我莞尔致意,我则颔首以微笑报之。
这是不可多得的美好体验。
你们给我的夏天,我会一直记得。
完成后,中文版第一个读者当然是我的妻子。
她的肯定让我又得了安慰。
之后的事情或许既不清新,也不治愈,倒更像缠绵不去的小病,像挥之不去的尘霾。
说好电子、纸质同步出版的,然而出版方执事者却在11年三月时先将电子版赫然发表于某电信商的网上书城。
虽然半年之内好评不断,点击近百万,评论逾千条,然则从我的立场来看,总是觉得若有所失。
之后纸质书的出版干脆没了音讯。
商人与文人看问题的角度果然是永远不同的。
几经交涉无果,朋友也离开了那家出版社。
拖延日久,我终究不能看着自己的心血付出就这样无疾而终,于是几经周折,借钱支付了版权等相关费用,终于在2012年1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将《爱之蔓延时》纸质书出版。
其间许多细处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书毕竟是看到了,也算是了却了译者的一桩心愿。
回到书本身吧。
作者简妮特·奥克现年八十余岁,加拿大人,怎么看也和我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无甚交集。
好在经历、背景虽不相同,但却可以确定我们有共同的信仰。
在此意义上,可谓我们有小异而更有大同。
无论怎样的作品,第一个被其感动的必定是作者。
若是译作,则第二位是译者。
今天是2012年3月2日,正是春天将至的时节。
实际上本书的译名我本来想定为《爱若春回》来的,但经过考虑,还是承认已借电影传播而有了相当辨识度的《爱之蔓延时》之名自有其独到之处,于是《爱若春回》这毕竟俗了些的名字便消失于克拉克一家木屋后的溪水中了。
是的,每当我想起这部作品,第一呈现于我脑中的,便是那条无名小溪。
那静水虽浅,但其执着的流淌也自有其不可被取代的深长意味。
那溪水曾被洪水裹挟,曾被泥沙埋没;落叶年年落入,走兽时时踏过。
然而那溪水却终究坚定地前行了去,将那些或是或非的痕迹落在了身后,并注定会在那终究会有的艳阳天,温暖而闪亮地将造化的美善铺陈开来。
Marty在思索至此时恍然大悟:生命不也正是如此吗?
彼时的我便向她点头以示同意。
最后要说的是,其实我实在不知本书究竟会带给您怎样的感悟。
我只能说:至少必然有所感悟是确定无疑的。
此为自述,并或可算为迟到许久,以至于竟未附在书后的后记。
然则正因这小文之仓促,那么单列于此怕是反倒恰到好处。
任何喜欢本书的读者,有了任何有感而发的心绪,都欢迎和我交流,我的微博:weibo.com/nathanael,或至新浪微博自行搜索“郭暮云”便是。
谢谢。
喜欢这部电影。
很温情,很美好。
离城市很遥远很遥远很遥远的一个村子,那里有漫长的冬季,漫长到足够刚刚怀孕的女人在冬季里生下孩子。
一对相爱的夫妻带着一马车的行李、书籍。
来到这广袤的土地上。
只要你愿意,你喜欢,你就可以在你脚下的土地建房子、种庄稼、建谷仓。
他们兴奋不已的在空地上规划着家园的建设。
多么幸福的未来啊。
明天的命运永远未知。
早上的时候丈夫去寻找一匹跑走的马匹,却意外坠马身亡。
年轻的妻子焦急的等待,等来的是好心人送来她丈夫的尸体。
妻子在马车上瑟瑟发抖,度过了一夜,直到次日村里的好心人来帮她的丈夫下葬。
天下起了雨,孤苦无依的女人跪在坟前,她的前路在哪里?
她回家的路在哪里?
没有马匹,没有盘缠,并且漫长的冬季将要来临,马车队也只会在明年的春天才启程。
上帝不会放弃他的孩子。
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大雨中,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身后,单膝下跪,祈求她嫁给她。
他说她得有个栖身之所,他说他要帮他的女儿找个妈妈。
他说牧师今天就要走了。
明年春天才能回来。
所以必须在今天举行婚礼。
刚刚帮她的丈夫主持葬礼的牧师,又帮她主持了婚礼。
她别无选择。
在这个几乎不见人烟的土地上,她别无选择。
男人答应她等到明年春天就会给她盘缠让她跟着马队回到她来的地方。
而在这期间,她只要做她女儿的妈妈就好。
没有母亲的小女孩,懂事、倔强。
只因小男孩说她将有一个新妈妈,把小男孩按在地上狠狠的教训。
她爱爸爸,爸爸让她向小男孩道歉她就道歉。
她不吵不闹的接受了爸爸的婚礼。
失去了母爱的女孩子没有童年,有的只是绝不输于大人的辛勤劳作,毫无怨言。
或许幸好有这样的方式让她可以怀念妈妈。
代替妈妈照顾她深爱的男人。
她不欢迎有个外人加入她的家,这个家只属于她、他以及那床头边相框里的美丽女子。
不管怎样,女人还是来到了这个栖身之所。
男人帮她把装着行李的马车拖回来了。
他说那么多的书都是属于你的吧。
女人问他为什么知道是她的而不是她丈夫的?
男人说,男人会在翻越第一个山头的时候就把所有的书本丢弃。
除非是为了他深爱的女子,为了一个倔强的女子。
是的,为了减负,他们扔掉了很多的粮食,却留下了这些书。
小女孩很排斥意外闯入家庭的女人,当男人出去干活时,她会故意去刁难女人。
女人有很多很多漂亮的衣服。
小女孩说,妈妈做的被子是最漂亮的。
是人们能看见的最漂亮的。
谁家生了小孩,都会让她帮忙做漂亮的被子。
小女孩说起妈妈的时候眼里充满光芒。
那天早上男人出门去,小女孩说他总是在这样的日子一个人去做祷告。
女人也说要出门走走,她选择跟男人相反的方向。
冬天就要来了,没走多远,她就返身回家,当她准备推开卧室房门时,看见小女孩把她的长裙小心的平铺在床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落在长裙上。
小女孩轻轻的摩挲着长裙的袖口,轻声说到:妈妈,我选了这条裙子,因为你穿粉色的裙子是最漂亮的。
她喃喃自语,跟她的妈妈轻声的对话。
咬紧牙关想控制住那不由自主的哭泣。
泪水在眼眶打转。
女人在门外被小女孩的悲伤深深的触动,泪水湿了双眼,抬起手想捂住嘴巴,却已来不及掩住那一声哽咽的声音。
小女孩抬起头发现了她。
女人连忙夺门而出,小女孩冲了出来,带着满脸的泪水对着女人愤怒的斥责。
她好恨吧。
她一直这样拼命的坚强。
或许爸爸每一次去祷告的时候,她都偷偷的用她的方式怀念着妈妈。
只有在那时,她才回归了女孩本色。
更多的时候,穿着背带裤、笨重靴子的她,小伙伴们说起她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她也算是女孩子???
她好恨吧,恨自己的软弱被人发现,而且是这个企图代替她妈妈的女人。
镇上有聚会,男人说我们都去参加吧。
小女孩对着女人说,你不会想去参加的吧,因为那都是你不认识的人。
女人也有着跟小女孩一样的倔强。
她说她要去的。
男人发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暗自较量。
私下里,他诚恳的向女人表示希望她们接受彼此,他鼓励女人,她一定会有办法让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
夜里,女人拿出她的那件粉色的长裙,比划着小女孩的唯一的一条在最重要隆重场合才会穿的灰色小礼服裙。
咔嚓咔嚓的剪去多出的部分。
早晨,小女孩穿着睡裙从卧室出来,慢慢的走到女人面前,女人在椅子上睡着了,一条粉色的带着褶边的小礼服裙摊在她的身上。
小女孩轻轻的去触摸它。
女人醒了,互相友善的注视着。
男人驾着马车停到了屋前,女人推开门出来了。
一身隆重的打扮。
她稍稍让开一步,穿着粉色的有着漂亮褶边的小女孩羞涩的走到了前面。
到了镇上,那些小伙伴们全部都瞠目结舌的、张大口的、愣愣的盯着小女孩。
回程了,马车突然颠簸了一下,女人立即紧紧按着肚子。
男人问几个月了?
他说妻子怀着他们的女儿时也是这样,惟恐腹中胎儿受到伤害,总是不由自主的保护着自己的肚子。
男人说,真好,怀了他的孩子,这是离去的他留给她的纪念。
男人抽空会一个人静静的做着木工活。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每一个清晨来临时,开始一天的忙碌劳作。
妇孺在家喂饲料、挤牛奶、铲粪便。
男人或者去狩猎或者去打渔。
家具都是男人们亲自动手做的。
当然房子也是大家一起动手建的。
一起围坐在饭桌前吃饭闲聊。
晚饭后坐在壁炉前看书、讲故事、做针织活儿。
两个女人已经彼此接受了。
关系不是一般的好。
小女孩教女人干农活儿,女人教小女孩拼写。
晚上她们一起坐在壁炉前拿着毛线编织。
女人要为腹中的孩儿织衣帽裤袜。
小女孩呢为了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准备她的秘密礼物。
在饭桌上,男人问,是穿的吗?
小女孩不松口,不给爸爸任何猜测的提示。
她要把惊喜留到最后一刻。
小女孩问起女人过去是如何度过圣诞节的。
女人回忆起他们是如何准备圣诞的。
会在某某商店里挑选漂亮的松树,会在某某商店挑选漂亮的圣诞装饰。
小女孩问会讲故事吗?
女人说不会,小女孩说没有故事的圣诞夜怎么可以,她跟女人说等她回家后,一定要叫她的爸爸给她讲故事。
女人说不行的。
因为爸爸已经去世了。
父女俩又问起女人的其他家人,女人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
女人试图掩饰她的悲伤。
她说她还有很爱她的婶婶,而且她还有朋友们。
她说以后跟朋友们一起过圣诞也是可以的。
不管她如何假装若无其事,事实上她已是多么孤单,没有了父母,没有了深爱的丈夫,只有她,所以明年春天她只是回去她来的那个地方,却不是回家。
已经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张开怀抱等候着她。
小女孩安慰她,以后孩子出生了,她可以跟孩子一起过圣诞啊。
是啊,上帝还是给了她希望的。
父女俩去树林里选了他们最喜欢的松树,男人骑着马拖着松树,小女孩躺在松树上。
在雪地里划下了长长的痕迹。
这样的意义这样的乐趣远胜过女人在城市里去商店选购。
然后坐等着商店送货上门。
圣诞夜。
她们进屋,看见男人在圣诞树前,微笑的看着她们,满树装饰着烛光。
壁炉台上也全是温暖的烛光。
远胜过城市的商店里最精致的装饰物。
男人拿出了他花了很多时间做的木工,他给小女孩做了一个漂亮的房子。
他为女人腹中将要出生的孩子做了结实的摇篮。
冬天来临前,圣诞节前,那天早上男人又如往常一样去做祷告。
女人很好奇,偷偷的跟在后面。
看到他跟他的狗狗并排坐着,听见他的歌声。
狗儿静静的陪着他。
他是唱给天上的妻子听吧。
不然为什么女人突然转身走了。
她不想打扰他们吧。
天上突然飘落雪花,漫长的冬季正式的来临了。
男人推开家门,身后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白茫茫,什么都看不见。
小女孩说,女人不在家,早上的时候他前脚出门,她也跟着出门了。
男人的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拿了把手枪给小女孩,叮嘱她如果他出门后10分钟还没有回来,她就要站在家门口对天开枪,不停的。
转身他就消失在门口乱飞的狂暴的风雪中。
不多久他看到了似乎有黑影,是一匹马与一个女人,女人面对马跪着,手里还抓着马的缰绳,这就是那匹挣断了缰绳的跑掉的马,终于它回到了女主人身边,可男主人却永远回不来了。
男人抱起了已经昏迷的女人。
暴风雪越发的大了。
根本无法分辨方向,满眼的白茫茫。
待在家里焦急等待的小女孩盯着墙壁上的挂钟看。
一秒又一秒过去了。
10分钟过去了。
她飞快的打开房门站在门口,双臂高举,朝天空坚定的叩响扳机。
啪啪的枪声一声接着一声,直到没了子弹。
她毫不犹豫的冲进家里拿了把锅铲,拿了个铁锅,拼命大力的在家门口敲着。
迷失方向的男人听见了,他终于听见了来自家的方向的那声声焦急而又坚定的声音。
晚上男人第一次坐在女人的床边,女人仍然昏迷,睡在右边床上的小女孩担忧的看着她,男人说,放心吧,她没事了,宝宝也不会有事。
你睡吧。
这一夜屋外暴风雪肆虐着,而小小的房间里,是那样的温馨。
漫长而又温暖的冬季结束了。
小小的孩儿在冬季来到这个世界,是男人帮她接生的。
小女孩在房间外静静的等候着,直到她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她的嘴角泛起了微笑,轻轻的推开房门走进去,男人告诉她是个儿子。
虽然小小孩儿一出世就没有了爸爸,可是也有这样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人期待着他的降生。
春天来了,耕种的时节到了。
男人在屋前的地上整地,女人在他整好的地里撒上种子,突然她起了恶作剧的念头,她推了男人一下,男人倒在地上,有些错愕,却很快的反应过来,起身追逐女人,俩人打闹成一团,情不自禁的哈哈哈大笑起来,屋里的小女孩听到声音跑出来看到这样的画面,她笑了,她大叫,爸爸,笑容终于又回到了你的脸上。
在她的内心,她会想起跟女人的对话吧,她问女人,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女人思索了一下,她说是爱带来的。
当彼此的爱很满很满,溢出来就会有孩子。
小女孩说,那村上的谁谁一定是彼此很爱很爱很爱,因为他们家有好多孩子,一定溢出了很多爱。
她说希望候爸爸也会遇见那样一个人,一个对他很爱很爱的人。
在这一刻,她想这个她祈祷的会爱她爸爸的女人终于出现了吧。
按照之前约定好的。
春天来临时,男人会给女人一笔盘缠,女人会跟着马队回到她来的地方。
如果是这样的发展,那就是生活了,而不是故事了。
只有生活中才会有这样不知趣的遗憾。
故事总要有个完美的结局。
女人与男人都已经爱上了彼此,却都小心的掩饰着。
只有小女孩完全藏不住即将分离的忧伤。
好在,经过一番小小波折,男人骑着快马终于截住了车队。
在他追来之前,女人正在马车上跟人闲聊着,车上的人抱怨这个地方,抱怨这里漫长的冬季,而女人却觉得这块土地是那样的美好。
车上的人说,如果有人会留恋这里,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疯了,二个是坠入爱河了。
是啊,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而他们,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爱在春天来临》,很温暖美好的片子,看完唯一的感觉就是舒心平和。
壮丽辽阔的西部风光,让人不禁想策马奔驰。。。
尽管剧情不惊不喜,甚至有点落于俗套和平铺直叙,但偏偏就是这种慢慢的、温暖的调调,让人能找回久违的触动和感动。。。
春天铺满大地、草长莺飞、日光和煦,而暖意亦早已注满对望的眼眸中。。。
“love is not fireworks, love comes softly"爱,不是燃放烟花,爱,是在细水长流中水到渠成。
“Stay because I love you.Maybe I should stay because I love you.”影片除了充满了温情温暖,也是充盈着哲理和信仰,The truth of God's love is not that he allows bad things to happen.It's his promise that he'll be there with us when they do.虽然我不信奉,但是人生遇到苦难挫折是无可避免的,只要人间还有爱,只要心中有精神支柱,就有力量克服。
很感人的电影,女主乍一看有点像辛芷蕾,从骄傲个性转变成温柔体贴,感情变化演绎地很细腻。
男主的魅力在于勇敢温情,散发成熟担当的魅力。
最后情节虽然预料到,但看时依然被打动,小女孩表达依依不舍时被感动地哭了。
还有,marty在河边洗衣服等丈夫回来,有一个声音突然呼唤了她的名字,没人应该是Lord吧!
这份爱超过了人的想象。
Sometimes love isn't fireworks.Sometimes love just comes softly.在春天看这种极冷门的美国西部爱情片居然还sb的哭了。桑不起。
一
春日融化坚冰,如果现代人能够不那么斤斤计较该有多好,彼此能敞开心扉该有多好。
很喜欢。
两个失意的人真诚相待 最终有情人在一起。 暖男值得拥有如此爱情 小姑娘和后妈的相处也非常有趣。 每个人都努力了很多 才能打开心境接受彼此
我只记得温暖的色调。其他都忘了。说明一般 还行。
Izzie!Izzie!多温馨一片儿啊。
love comes softly
love comes softly, with patientness & carefulness ... good pic & music
所以吧,感情总是可以慢慢培养滴.......
三星半吧,很温馨确实是。。值得一看
好感动
五官平庸的凯瑟琳
好简单,好舒服,好感人。男主如果科林菲尔斯来演也不错。
剧情勉强又突兀,风景片段也不是很多
就是乡土爱情故事改编的简单电影。Katherine Heigl那时候真是嫩啊,演技也是。
纯爱战神满意这个结局
缓慢流淌的温馨~~我喜欢片中的小女孩:)
最美好的落日 最辽阔的土地 踏实勤劳的男人 聪明懂事的女儿 有什么理由不留下
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