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都看完之后好像就是为了营造恐怖情节,并且借由他们的视角引出是他们发现有一车厢昏迷的人吧。
前文中也有提及一个车厢就有几个人,他们是其他车厢的乘客,应该就是乖乖的原地等待救援吧。
记得有一个词叫做红鲱鱼,在推理小说中经常设置,借由不相干情节线索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个人倾向于两个人的作用更倾向事红鲱鱼。
两个人刚开始就是以不像个好人一样勾起了观众的怀疑,我在第一集结尾还疑惑这两个人呢。
“留下一把琴和几张乐谱 留下污渍斑驳的西服 留下去向不明的地图 留下打不开房门的小屋 留下眼睛为了失明的世界 那里的色彩明明灭灭 留下嘴巴为了记录长夜 为了冰雪封冻的每一条街 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 我没有预计未来的能力 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 从不把取舍当做一个问题”一个晚上把三部都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上面那段歌词,是在火车开动的早上,阳光洒进车厢时,我们的犯罪嫌疑人——本片最美周同学谈吉他时出现的。
后来虽然犯人果然就是好猜的她,但原因还是让我惊诧了一把,于是再回头看这一段,有些难过。
她浑浑噩噩的活着,好不容易遇到了温暖的徐妈妈,如果她和徐囡囡的死没有关系她可能真的能得到一丝救赎也许就有机会过正常的日子了,但没有如果,不知道她内心是不是在羡慕那些只需要承受皮肉之痛便能死去的动物呢。
这个世界忽明忽暗,她的心理也一样吧。
虽然最后她坦白了一切,但其实她说出口的那句"阿姨,我帮囡囡报仇了"还是让我很膈应,也不太能接受徐妈妈表现出的看似原谅,真的有母亲能原谅把自己女儿推销恶魔的人吗?
真是大爱无疆了。
我还是很小心眼的,连来家里做客却不喜欢我可爱的猫的小孩子我都要凶。
作为悬疑剧来说,这种小成本小制作也没啥有名演员的系列剧,我就不苛刻了,人家还是有三档子大的剧情变化的,但如果要推敲聚集细节还是禁不住,不过也就算啦,支持一下这些已经在很努力推进法治建设的电影类别吧。
但有点影响观影体验的是三部有点重复剪辑和回忆一些画面,虽然是为了顺应情节的推进,但是可以适当再精简一些,另外韩家斌的饰演者表演痕迹偏阴暗,全程让我很害怕,但明明他的角色不是那样的嘛,让我个人来说不太su hu最后要认真再强调一下,小周同学的颜真的蛮好看的啊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阮喜的小阁楼。
🙆电影最开始是发生在6534次列车上,该系列片以一列因暴雨引发泥石流而被停在半路列车中乘客的死亡为开端,讲述列车乘警对八位乘客展开调查的故事。
车上的八个人——老赵,小卖铺老板。
梁夏,十年前报道徐囡囡事件的记者。
王照,推销员,十年前霸凌者之一。
韩家斌,研究生,霸凌者之一。
周新雪,徐囡囡的好朋友。
吴健,教导主任。
刘惜之,十年前篡改伤情鉴定的法医。
秋红,冒充当年的校医助理,实则是徐囡囡的亲生母亲。
最后,车上的乘警何赫对此八个人展开调查,揭开真相。
我叫徐囡囡,女,初一女学生,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殴打辱骂,还有一个整天只知道喝酒的醉鬼父亲。
母亲因受不了家暴离婚,却因为收入过低没有拿到我的抚养权。
那天和往常没有什么不一样,我很不幸又被王照和韩家斌堵到了,他们几个人的拳头朝我落下。
我双手抱着头,蜷成一团以防他们打到我的头。
他们一边对我拳脚相加,一边辱骂我是贱人,婊子。
我暗暗地咬牙,心里告诉自己,“再忍忍,等暑假见到妈妈了,我就能逃离他们了。
”“哐——”我的背狠狠地撞到了铁门上,我瞪着对面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生们,心里咬牙切齿。
可是身上的痛一阵一阵地传来,这次好像比往常更严重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还没想完,对面的韩家斌冲上来扯住我的衣领,我下意识地把他推开“你干嘛?
”却不想他们又一拥而上。
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又好像没有,眼中的世界越来越模糊,妈,我好痛啊。
我是老赵,我是这次列车上唯一的一个死者。
我有罪,我长期从事强奸幼女的交易,此次乘坐列车也是去“看货”。
我没想到事情会有败露的一天,可是,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娇嫩嫩的女孩子们多么美妙。
当然,列车上有不少熟悉的面孔,可我没把他们与十年前的事情联系起来。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谁害死的?!
我叫秋红。
我假冒校医护工登上此次列车,当然,这些人都是我一个一个叫上车的。
因为,徐囡囡是我女儿,我要知道十年前事情的真相。
于是,我在他们水里下药,让他们出现幻觉,看到囡囡,可我只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叫王照。
你看我现在怎么样?
十年前的事情?
不记得了。
徐囡囡的母亲是妓女,学校人人皆知,我不打她,也会有别人打她的。
只不过那天下手有点重了,要我说,韩家斌比我更厉害才是。
我叫韩家斌。
我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我想协助和警官调查出是谁害死了老赵。
只是没想到会扯出十年前的事情。
我也有罪,我亲眼看着周新雪被老赵,可我竟然也想对她坐同样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那个扎着马尾的是徐囡囡,于是那天我把手伸向了她的衣领,可是,她的反应很激烈,她猛地推开我,晕了过去。
徐囡囡的死,我也有错。
可当我知道这一切是秋红策划的时候,我想替她顶罪。
我叫周新雪。
没错,人是我杀的。
我不后悔,老赵他死有余辜。
“呵——”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不杀他,我这十几年来过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算什么。
可我最对不起的是那个在戒毒所对我无微不至照顾的秋红阿姨,我知道她是囡囡的母亲,我告诉她囡囡在学校每天都收到同学欺凌,她的死不是那篇无良报道说的那样。
可我却一直不看告诉她,我同样也做了对不起囡囡的事。
小卖部的老赵一直虐待我,上次我躲起来哭时遇见了囡囡,她细心的安慰我,替我梳好了头发,扎了个马尾。
却不知,老赵竟然对我的马尾爱不释手,让我每次来找他都扎着马尾。
他威胁我,不让我把事情告诉父母,说他们一但知道了,只会打我骂我。
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对他说,是不是只要我给你重新找一个扎马尾的你就会放过我?
他答应了。
于是,那天,我亲手把我唯一的朋友推进了他的房间。
是我天真了,他并没有放过我,而是整整折磨我三年。
我叫吴健。
我没想到事情的背后会有这么不堪的真相,我只是想维护学校的面子,和这些学生的人生啊。
我让刘法医篡改伤情鉴定,我以为那是学生之间不检点。
我是一心为学校着想啊!
我叫刘惜之。
我很后悔,当时答应了吴健的要求,可我也因此丢了我的工作。
我知道,徐囡囡死前受到了性侵,可我以为是真的像吴健说的那样。
一开始向何警官隐瞒,是因为我有保密义务,可我明白了,我更应该还死者一个真相。
我叫梁夏。
是十年前不良报道的记者,可我一直想揭开事情的真相。
我知道法医造假,知道教导主任要求学生不许向外吐露真相。
可是,自从上了车,我就觉得不对劲,这车上的人都与十年前的事情有关,老赵死了,还会有下一个的。
所以,我告诉何赫,应该把十年前的事情真相调查出来,而我也必定还死者清白。
我叫何赫。
事情慢慢地有了真相,可往往真相的内容会让人无法接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与徐囡囡的死有关,与真相不能大白有关。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心的险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可是,后来,秋红也没有怪罪周新雪。
至少,这世间的善良要比黑暗多的多。
这个悬疑电影并没有百般纠缠的凶手,并没有惊心布置的迷局。
可就是难么水到渠成的一切,却让人承受不起事实的真相。
这个电影想告诉我们关心那些青少年和儿童的犯罪,用了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演员演技也很好,故事的连续性也很好。
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却很多。
先说一下,这是我第一次写评论,可能写的并不专业,并不好,但是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思绪,我给了五分!
为什么我会给5分,说实话我个人对于电影的高低一般都没有评判标准,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真的获得了很深的认同感!
近些年看的电影虽然有一些偶尔会有丝丝触动,但是远没有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深刻,虽然在此之前看过其它国家类似题材的电影,但是代入感总是差些许。
给五分的原因不在于电影本身的犯罪逻辑,也不再在于它把网络电影拍的比一般电影院电影要好,给五分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其中反应的社会问题,很尖锐,很赤裸,很心酸。
每个人都有会有小孩,都会为人父母,可能由于我刚有一个女孩,所以我看了之后有一种血气上冲的愤怒感!
很多时候孩子他们的选择,都属于被动选择,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得孩子很多时候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港湾,好的倾诉对象,随着目前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家庭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孩子是你们当初一起愿意要的,既然要了他,就不能因为你们各自双方原因,无论什么原因也不是你忽略孩子感受的接口,其实究其原因,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家长占99%的责任,如果多一点陪伴,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关系,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至少发生了之后你能尽你所能的解决!
什么样的情况都能扼杀在摇篮里,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之后,你才悔之晚矣,等你后悔的时候,可能赔上的是你的下半辈子,孩子的一辈子!
校园欺霸时间屡见不鲜,少儿性侵案件频发不止!!
我有时候真的在想,使我们社会原本就如此,还是现在的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导致这类事情频频发生!
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禁要反思自己,是我们给予社会正能量太少,还是我们对此类事件解决的不够狠绝,还是我们网络传播,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影响了这个整个社会!
其实10岁的孩子能懂什么,可能他们有虚荣心,有好胜心,有嫉妒心,但是作为一个青少年成长,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但是问题是,我们怎样去引导,现在的社会老师的责任很重,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相互兼顾起学生的教育以及价值观的树立。
给五星,是希望这个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
也让哪些禽兽也看到,当你们伸出你们魔鬼的双手的时候,你伤害的不止一个人,你伤害了整个社会!
希望人性能战胜你的魔性,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罪人!
人要活的坦荡,希望每个人在面对阳光的时候,都能由心的笑。
善意的微笑总会比恶魔的笑容来的更加让人舒服,静谧。
请收起心中的恶念,为未来的孩子们留一条充满阳光的路。
也希望有孩子的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关怀。
愿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1.万万没想到前面的吉他暗示原来预示着主题曲(不知道算不算主题曲,插入曲总应该是吧),这首曲子不管应不应那个阳光倾泻的景色,都!
很!
尴!
尬!
口型对不上我不强求,但是这一段真的有必要吗,就为了说明案子水落石出,光明回归?
2.还是我第一部就吐槽的问题,单线过于单调了,后期就变成一次讲一个人的故事了,好端端地一个人坐那我就在想:请说出你的故事。
这次终于轮到周新雪了,都不用推理凶手了,凶手一定是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所幸演的不那么尴尬,单单表情多变上让故事没那么乏味。
猜的酒中了。
再吐槽一下那个藏录音笔的沙发口子,一靠下去就会发现了啊。
感觉藏得地方不那么对劲。
还有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吐槽永远在背景里的乘务员小姐,超级淡定,全程听着真相,还犯困呢?
3.没料到的是第一部那个老套的套近乎方式:抓住手,回头,啊抱歉认错人了;居然是个伏笔,后来两个扎马尾辫的人都成为性侵受害者。
4.可以说这方面的中国电影太少了,可能都不太愿意揭露这种校园欺凌啊,儿童性侵啊,反正都避而不谈,这部片也算是一种警醒。
看完我感受到两个女孩深深的绝望了,(小孩子演技不太在线,但是周新雪那个表情到位)所以还是比较入戏的。
周新雪没有徐囡囡的那股乐观,她忍受着老赵的欺辱,但是她不敢说出去不然她就会被校园欺负。
这种背景下两个女孩是可悲的,所有的不公和欺负好像都是她们的原罪一样,无人诉说,那是一点一点麻木后的绝望。
周新雪也对不起徐囡囡,她有点嫉妒徐囡囡,她想摆脱老赵,所以把徐囡囡推到了火坑里。
太可怕了。
全员都做着伤害徐囡囡的事情,她明明是个好女孩,她应该幸福快乐的。
希望终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
一口气看了《罪途》这部国产三集片,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涉及总体背景设计的关键点,有涉及故事呈现的一些细节。
一、空荡荡的卧铺车厢片中介绍是护工以学校的名义订了全部卧铺,又临时取消行程了。
这可能么?
每个人买车票都是有数量限制的,轻易就能买一列车的车票,那怎么规避票贩子?
即使以学校名义包车,火车站不要和学校联系确定真实性么?
铁老大铁老大,如果这么容易就被骗了导致几乎空车运行,还赚什么钱?
而且火车开出来后,再没有人买卧铺票上车了?
硬座旅客也从不到餐车吃饭(除了第一集开头两个看报纸的)?
这种悬疑片,一方面要建立有限空间(路坏了,车停了),另一方面确保人员相对固定,我觉得后面这点设置说不通。
二、涉案旅客全部聚集在一起这些人不是自己买票么?
这么巧都挨着?
护工是说想各种办法引诱众人上车,难道车票也帮忙买好了?
人家《无人生还》是邀请众人去同一个小岛。
这坐火车怎么设计?
就算很巧票都挨着,下铺不是抽烟就是喝酒,上铺那个前法医被烟味烦的要死,打工妹被人骚扰,都不换个位置,哪怕为了舒服方便安静自在,都不去换个下铺?
这么空的列车,非得要对号入座?
我觉得这是为了凑在一起而凑在一起,不然嫌疑人就太好排除了。
三、列车里随便抽烟一群严格遵守对号入座的旅客,却不能遵守禁止在车厢内部吸烟的规定?
乘务员管都不管?
我十几年前没少坐火车,抽烟的都是去车厢链接处,从来没看过这么多人明目张胆在车厢里抽烟,一根接一根。
所以这也是为了烟里下药,很多人抽烟混淆视听而强行设置的桥段。
四、乘警和乘务员的人物设定开头说乘警以前是刑警,那么为何他来做乘警?
又为何出现在这列火车?
没交待,难道又是巧合?
再说这车的列车长呢?
死了人这么大事,都不来看看?
一男一女两个列车员,充当乘警助手,遇到命案嫌犯还在车上也不害怕,餐车的服务员就更厉害了,车厢里停了死尸跟没事人一样。
难道这些乘务员都是傻大胆?
最搞笑的是,男乘务员从来不弹吉他,却一直放吉他在车上,就是为了打工妹东窗事发前弹上一曲,这桥段真是僵硬啊。
五、学校主任老当益壮跳火车外面下大雨,学校主任那么大岁数能跳出去,一通拍窗子,就为和前法医说话,然后还能自己跳回来,头发衣服不怕湿,不怕别人发现,呵呵,人家研究生记者知道写纸条交流,在学校经常抓学生传纸条的主任不知道,非得玩跳车。
六、处心积虑设计,义无反顾认罪费尽心机设计,道具那么多,一直想迷惑视听,结果就因为乘警抓了些破绽,试探性说了些疑点,护工就认罪了,那个研究生因为心里内疚,也想顶罪。
拜托,警察都没有实质证据啊,招供都凭良心发现啊?
七、车上好几个名侦探柯南记者、研究生、前法医表现得都和柯南一样,明明是交待情况,却不停地分析推理,使劲忽悠乘警,检查尸体,搜寻证据,提供线索。
现实中警察会让他们这样指手画脚?
八、乘警为何说通讯中断乘警最后用对讲机和总部联系,说之前通讯中断,可是他明明用死者的手机接发了短信。
这是bug,还是要体现乘警有私心,想自己搞清楚来龙去脉再报告?
这么大的事自己顶着不报,不合理。
九、记者当年采访像人贩子记者当年为了调查真相,在校门口拉小学生不放,像人贩子似的,门卫大爷干嘛去了?
其他家长不管不顾?
学生不找老师反映?
十、男生围殴女生,没听过小学低年级见过男女生打架,稍微大点了到大学,没见过也没听过男生群殴女生,男生在学校长期靠暴力欺负女生的事也没听过,男生不耻于做这样的事吧,而且受害者常常被打的鼻青脸肿,学校会不知道?
十一、大豆过敏,大豆酿的酒也过敏?
我不懂,希望懂的人给我一个答案。
天亮了乘警说夜间信号中断
记者校门口拦学生
车厢随意抽烟
临时被室友拉着一起看的。
一共有三部,起起伏伏。
最后的结局我是真的没料到。
我猜到凶手是谁,却没猜到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
囡囡的母亲当时没钱放弃囡囡也是情有可原,那个年代,那种情况,可以理解。
校园欺凌,恋童癖真的让我感觉恶心。
性侵也是,非常恶心。
各方的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
最后王超都没有后悔之心,让人很难受。
不过就算有,又有什么呢,无济于事。
只能说,错综复杂导致了这样。
当年的受害者,后面复仇,还是会受到审判的。
当年的施暴者,也没有多少受到惩罚。
更多的可能就是道德上的。
但其实谁都是刽子手。
只能说这部电影真实得让人觉得可怕,照出了很多人的影子。
真相虽然冰冷,但是我们需要。
希望多方作为,少一些悲剧。
希望,有一天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作为旁观者……能够挺身而出。
“哪些是可以触碰的地方,哪些不可以……”“任何事情都要告诉我们,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我们会无条件永远保护你……”“遇到坏人,被人欺负告诉老师,老师会妥善处理,解决问题……”电影是很极端的,很戏剧化的。
平常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人遭受过一些类似的经历。
浮光掠影之间,感受颇深。
很多人都会被成长经历所困,可能来自校园暴力,也可能来自恋童癖,性骚扰之类,也可能来自原生家庭。
希望未来大家都努力,让灾难少一些,让快乐多一点。
三部终于看完了,推理逻辑有一些bug,很多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剧情张力也不够,不过演员演技还可以,最重要的是关于一些社会问题尺度的突破很大,是一部很不错的的电影。
但这里不想谈太多具体问题,想说一下这部电影关于现实题材的叙述,从它敢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就像《嘉年华》,其实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也不算是一部好电影,但是这样的电影在中国能被拍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它敢于拍校园欺凌、、青少年吸毒、家庭暴力,还有直面校园性侵,这类现实题材电影在中国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敢于触碰这种敏感区,并且能形成不错的电影成片,这样的电影都很了不起。
我们一直在埋怨:中国电影最可悲的是,不是没有现成丰富社会题材,却在这个风云聚会的大时代却拍出了大量小时代般无病呻吟的爱情电影。
我们总是在赞颂韩国电影怎么了不起,《熔炉》《素媛》《辩护人》等被观众津津乐道,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现实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题材应该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拐卖妇女儿童、留守儿童、校园欺霸、幼儿园虐童(红黄蓝事件)、拆迁、城管、房奴、被驱赶的低端打工者,医闹、无理的判刑(气枪摆摊大妈被判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商权益不清(共青城赛龙事件)、蒲系医院、各种村霸、写篇文章被跨省逮捕、无理陶子、传销、假药横行等等等,这个社会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巨变。
随便一条中国的社会现实事件能被如实的拍出来(而不是被各种阉割),就是一部部了不起的电影啊。
就这部电影反映的现实社会问题来说,我一点不觉得这部电影的会比《熔炉》差,甚至要比《熔炉》还要深刻。
这部电影更是反映了各种人性的丑陋,八个乘客,几乎都有污点,几乎没有真正的好人,自从宁浩的《无人区》后,第一次看到有国产电影能把人性进行深刻的刻画。
还有,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结局90%以上是被要求强制修改的,就像《无人区》《盲井》等反应社会现实的题材监管是最严厉的。
关于结局被修改的问题具体见我在另一篇文章的讨论: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1703/discussion/615614069/无数次对中国电影很失望, zf管制,资本浮躁圈钱,演员抠图面瘫、观众脑残,前三项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后一项改善十分缓慢。
但又看到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底层关怀的电影工作者,冒着各种审查和投资无回报风险,做出了一些优秀的电影来反应社会现实问题。
包括李杨的《盲井》《盲山》《盲.道》(虽然最后一部质量比较一般),还有文晏的《嘉年华》, 郭柯的《二十二》,能敢拍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都值得我们致敬。
最后,再致敬一下人民艺术家李心敏先生(就是片中的教导主任),他的逝世使中国电影又丧失了一个有良心的老戏骨!
影片里的每个人可能就是生活中的我们 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就是最脆弱的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是一部成功的悲剧 它在场景刻画中和东方列车谋杀案有些相像 遗憾的是我没等到像东方列车谋杀案中的反转是的 剧中大部分人物都可以被理解 但是他们不值得被原谅 校园暴力时有发生 你不能把它归结到某一个人 某一个节点上 这个剧设置的很好的一个点就是 它为大多人都找了理由 却又不是那么完美 恋童癖 校园暴力参与者 熟视无睹的校领导 甚至是家长这些所有人 或多或少都是悲剧的酿成者 家庭暴力 校园凌霸 恋童癖 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领导 只会用棍棒解决问题的家长 这些鲜明的标签 一场又一场的悲剧 似乎都在刻意被掩饰 我们似乎都在做悲剧的旁观者 不敢捅破这种玻璃纸 可是 当血淋淋的事实放在眼前的时候 我们该怎么做 这绝对是一部成功的剧 它并不是有多精致的场景刻画 台词的揣摩 演技的雕琢 我们必须认清它背后的意义 要行动起来 希望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悲剧不再发生
三部时隔很长看的,觉得剧情有一些冗长,其实到现在都还没看到结局,最后几分钟因为火车到站没来得及看,也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
校园欺凌确实会在孩子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学会保护自己要从童年开始,希望社会大众能给受过欺凌的孩子多一些尊重与宽容,让他们敢于站出来说出事实,敢于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各位演员演技不错,小成本,大悬疑,略惊悚,赞主题!
略冗长~瑕不掩瑜。一部值得推荐的好剧。
DI工作mark
凶手是谁已经拍得很明显了,最后自己强行路出马脚也是笑死我了。警察、记者、警察学生几个设定分别要追寻真相又分别强行捣乱,不专业呀不专业。看完三部我真的都没脾气了,记者在回忆里像个流氓一样在学校门口逮人,学校保安居然不管不问???开头不错再加上社会问题其实能拍好,可以精炼点拍成一部。
剧情假大空,像《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剧情,不适合真人电影。两个学生时代小演员严重出戏。
作品的灵魂并不只是错综复杂反转的剧情,而是传达能让观者思考的内容,罪途做到了。探究的真相,也并不单单只是解开层层迷雾的烧脑剧情,而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和身边的那些被我们选择无视和冷漠的现实。
主要还是节奏的问题
1.从证物入手再转向死因,推理过程较严谨。2.锁定嫌犯时虚晃两枪,但都能令人信服。3.大概受限于成本,否则回忆与现实交错会更加精彩。
看完,第一部惊艳,第二部还行,第三部失望。失望原因:核心价值观有问题。周新雪当年选择隐瞒并且拿徐囡囡做替死鬼,本身就是三观不正……那时放弃了为什么十年后又有勇气杀人……前期一直到最后铺垫了这么久的无耻混混和混日子教导主任,结果最后一个仿佛没发生什么一样没有惩罚,另一个还发表了洗白演讲……这段三观我无法接受……也是我从计划五星直接改为一星的原因……别扯什么现实就这么黑暗,如果要走黑暗路线你最后一段正能量BGM不觉得很违和么……其实如果编剧能像无人生还那样的连环杀人案,有罪的陆续死,效果会好一些吧……
是冷漠一个接一个的冷漠,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徐囡囡的死是因为手术中麻醉过敏,但是造成她死亡原因却是所有人一起造成的。电影最后何警官说“我没有权利对冷漠进行审批,我只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徐囡囡。”对于社会的冷漠,我们没法做出审判,但对于弱者请保持一份正义的心,愿社会没有性侵没有暴力
除了立意被突然拔高,最后结局其实算崩了
第二部就差不多猜出了凶手,这个剧推理方面挺弱的。但是直击校园问题和儿童性侵,的确很少国产电影专注这个方面。徐囡囡的第一次反抗,竟成了最后一次。比起欺负人的恶霸,更可恶的是拉人下水的同伴。周新雪这个角色才是人设崩又恶毒,不自救还在破坏希望与没回去。最后结尾处理还不错,天亮了扫除阴霾
哇简直绝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居然出了三部。你说你出就出吧,剧情还这么拖拉,这就很令人没兴趣了
“本部影片是《罪途》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为了找出车上的凶手,何赫请刘惜之进行尸检,经过一番排查,他们注意到先前被忽略的大豆酒。随着列车重启上路,他们是否能够找到真相?而这真相又将如何引出凶手?”有些人演技敷衍。结局也不刺激但很中国特色。
神秘的不得了,还是三部曲。中间警察强行给我灌输谁是凶手,但是结局就这么出现,感觉还是不太够。
没意思结局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结尾真相偏弱
拖沓
咦,扑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