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将从心理学角度对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做一个深度分析,探讨原生家庭和童年疗愈问题。
同时,本节目将为听众提供解决方案,希望各位点赞和收藏以支持我们接下来的节目制作。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电影情节。
五岁的男孩泽泽出身于一个贫穷且多灾多难的家庭,他在人际关系中遭到虐待,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在他的想象中,甜橙树成为了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然而,随着泽泽长大,阿葡取代了甜橙树,成为了泽泽在现实生活中唯一的依靠。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泽泽在小小年纪时就经历了家庭暴力和忽视,导致他无法建立起安全的依附关系,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尊、自信和独立性。
同时,由于原生家庭的不健康,泽泽需要通过想象中的朋友和现实中的成年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代理依赖”。
那么,如何疗愈童年创伤呢?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关爱和支持,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同时,当孩子遭受创伤时,家长应该愿意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心理依附关系。
此外,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来促进童年创伤的疗愈。
总之,《我亲爱的甜橙树》是一部深刻的电影,展现了童年创伤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尤其是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出健康自信的下一代。
同时,我们也应该帮助那些遭受童年创伤的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促进他们的疗愈和成长。
这就是本节目对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的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如果您喜欢本节目,请点赞和收藏以支持我们接下来的节目制作。
谢谢您的收听!
能听得到他的甜橙树讲话的混世小魔王泽泽因贫穷未能感受到的家庭温暖。
老葡点滴的温柔拯救了这孩子,当你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你也回报这个世界你的温柔!
世界之大,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各有阳光也伴随阴暗。
他一定是上帝的宠儿,不然怎么会经历伤痛历尽贫苦并分享了成人世界间睿智而真诚的友谊。
事实证明上帝给予的宠爱不是糖衣蜜罐而是一棵树一个老人,和一段千金不换的童年挽歌。
有原著映衬,细节丰沛,情感动人像是你我小的时候。
在书的献词中写道:“以此献给亡者,我最爱的弟弟lius和我的姐姐Gloria,Lius在20岁时选择离去,而我的姐姐在24岁时也不再留恋。
而我最深的怀恋献给那个在我6岁时向我展示了温柔的意义的人。
” zeze是幸运的,遇到了portuge,而他的兄弟姐妹就没那么幸运了,如果失去了童真如果未曾感受到爱的意义的话,就会失去生命的意义。
甜橙树,也就是我们的童年,那个能够陪伴我们,能够和我们聊天,能够和我们嬉戏的童年,然而,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会再也听不到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最响亮的声音。
总会有那样一天,在之后,我们的童年就结束了。
童年是我们最能够看到生命的美丽的时候,能够最清楚的看到生命的意义的时候。
而长大之后,我们所追寻的,也不过是我们在童年时期看到的意义。
也许这就是余华说的说,一个人的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正如台湾80后女导演陈映蓉所说:不管是九岁,十九岁,还是二十九岁,泽泽都会与我同行,给我一样的感动,还有不一样的感悟。
当我们去听zeze和甜橙树的交谈时,听到的,还有自己的童年。
一直对小语种电影,抱有好奇和美好的期待。
小语种影片,代表着摄像机用镜头记录下世界各地一些冷门的国度,以及那些国家的人们的人生。
看小语种电影,就像无意间闯进另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通过电影,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另一个世界的人的人生,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巴西片。
《我亲爱的甜橙树》
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一部巴西儿童片。
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机会去巴西,所以能够通过影像了解巴西风土人情,和那位千万分之一的巴西小孩。
怎么度过童年,怎么平安长大,怎样变成自己最想成为的大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看这部电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回想起来很多画面都能清晰记起。
艰辛苦涩又残酷的童年里,因为有那些可爱的人,那些树,蛋糕,烂漫的想象,也变得不那么艰辛苦涩了。
电影主人公是个5岁男孩泽泽。
家里人觉得他头脑不清,甚至有暴力倾向。
泽泽家里很穷困,上面他有哥哥姐姐,往下还有个弟弟,爸爸失业在家,每天抽烟消愁。
泽泽有个“特异功能”,他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画面。
家门口有一棵矮小的甜橙树,泽泽只要坐在树枝上,他就能看到自己骑在小白马上,在夕阳的森林里奔跑,微风吹起额前金发,静谧的岁月,美好的时光。
他还在泥地上刨了两个坑,在泥坑周围安置了芭蕉叶、塑料瓶、铁板、小轮子、小风车、碎鹅卵石,这是泽泽造的飞机,穿件披风,飞入天空,飒气翱翔。
泽泽家附近是一片竹林,他会带弟弟走进竹林。
黄昏时分,夕阳被细长茂密的竹子分割成碎裂的金光,透过明明暗暗的竹叶,照射进来,就像昏暗中闯进一座若隐若现的神秘金色宫殿。
泽泽告诉弟弟,这里是动物园,住着百兽之王狮子,但是泽泽眼中的百兽之王,是能够照料动物园里其他小动物的意思。
泽泽还有一个习惯。
他随身携带着笔记本,想起什么的时候,他就记在本子上。
是稚嫩可爱的葡萄牙文字。
人物介绍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爱上这个5岁西班牙男孩了。
他身上有儿童最真实可爱的样子,也有满满的成为艺术家的潜质。
如果有个这么纯粹灿烂的儿子,一定要视他为掌上明珠捧在手心。
带他去大城市看艺术展,去真正的动物园看狮子,去大草原上骑马,去电影院看电影。
给他买很多很多书,儿童绘本,小人书,漫画书,世界名著,人物传记,由浅入深,让他充满好奇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结。
带他认识世界,扩充眼界,长大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让世界变得更加真善美的大人。
事情要是都如想象中完美,也就没有那么多人间悲喜用作拍摄电影的素材了。
现实赤裸裸,很残酷。
因为家里穷,爸妈日夜为维系一大家子人的生计发愁。
别说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了,孩子在家能不惹事就谢天谢地了。
可偏偏,像泽泽这样天赋异禀的孩子,也会干出让同龄儿童不理解的事情。
同伴都不理解,大人就更不理解了,在大人世界里,泽泽就是无药可救的熊孩子,于是他几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泽泽跑到大街上帮着流浪歌手卖磁带。
爸爸发现后,把他打了一顿,并抢走了他赚的可怜的几块钱。
这组镜头情绪张力饱满,俯视镜头用旁观者的冷眼看待这场“父慈子孝”的暴动。
墙上,高大的阴影是父亲,矮小的影子是泽泽。
阴影,加重了童年梦魇色彩,每一次的家暴,对孩子而言都是难以磨灭的梦魇。
饭点,泽泽因为做风筝没有积极回应妈妈去吃饭的呼唤,被妈妈骂作“没教养的东西”以及“小畜生”并被狠狠揍了一顿,心爱的风筝已经撕得粉碎。
摇晃混乱的镜头,折射出孩子惊恐混乱的内心状态,最亲的妈妈成了童真的刽子手。
泽泽光脚踩到了碎玻璃瓶,脚底划了一道很深的伤口。
他只能穿上鞋子,一瘸一拐地在泥路上走。
很多天过去,受了这么重的伤,家里人竟然没有一个发现。
泽泽才只有5岁,本该盛放游戏和欢笑的童年,似乎已经一点点的不再属于他。
父母的暴力教育,抢走了他关于音乐世界的曼妙幻想,撕碎了他和忘年交大叔的情谊。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待贫穷的态度。
一个家庭里诞生了天赋异禀的孩子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个孩子能够平安幸福地成长,不负天意,不负自己。
可是,导演就是很倔强地把这么一部掺杂着血泪疼痛的童年时光,拍得很美好。
泽泽学会了反抗,他内心有一股力量是冥冥中支撑他继续他的离经叛道的底气。
仅仅只是一支油笔,一张纸。
还有一位很重要的奠基人——邻居大叔,老葡。
老葡就像闯入儿童世界的天使爷爷。
其他成年人不懂孩子的心思,但是老葡懂。
老葡有时候把泽泽当个孩子,带他包扎脚上的伤口,给他买奶油蛋糕;老葡有时候视他为好友,他听得懂泽泽给他描绘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
老葡把自己珍藏的钢笔送给泽泽。
父母的虐待是一场看不到边际的飓风海啸,刮过之后泽泽的内心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老葡就是那个灾后救援队,重建起倒塌的房屋,包扎好残破的伤口,用日复一日的陪伴安稳孩子心理。
世界很大,很幸运,我们相遇。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老葡,泽泽将会走向何种人生。
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
闰土是生龙活虎的少年,月光下捕猹的小英雄。
眼睛里有光,脑袋装满了热爱生活的种种方法。
也是生活所迫,他被现实一遍遍地毒打到最后,闰土再也不是闰土,成了千千万万,田间地头插秧挑水施肥的劳动者。
活在人世间,无非为一口饭。
眼里的光暗淡了,别说雪天捕鸟了,雪天只有生火、休憩和等待来年的春耕。
我们惋惜闰土的沧桑人生。
如果当年闰土也能遇上一个老葡会怎样?
那个年代,国破家亡,内忧外患,生活是水生火热的,所有的岁月静好都与他无关。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用团体格局来解释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这里就对比了中西方的差异。
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耶稣并不是由“父亲”生育出来的。
耶稣的父亲是神,这个神也是所有人的父亲。
这也就意味着,耶稣是共有的,为所有的人传递福音,世界是平等的。
于是,西方人的道德体系便是:人生而平等。
在中国,谈道德体系,必然是追溯到孔孟学说,中国的道德无非仁、孝、悌、忠、信。
何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何为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何为忠信?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你看,西方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只用一句话便可概括。
人人平等,我与你平等。
老葡与泽泽平等。
而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里,仁、孝、悌、忠、信,虽也包涵“平等”的理念,这份“平等”,却是依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纲常之下。
在封建礼教未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闰土是不可能遇到一个平易近人的大叔叔,带他参加捕鸟大赛,捕猹大赛的。
小英雄闰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乡土中国,安土重迁,终将落幕,回归平凡。
当然了,如果时间来到现代社会,这样的忘年友谊实在太常见了。
童话大王郑渊洁,时至今日还保留着十几二十年前小读者写给自己的信件。
等这些孩子长大,郑渊洁找到了他们本人,昔日写信的孩子,都长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而今郑渊洁以郑爷爷的身份,活跃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为90后00后答疑解惑,很多回复让人眼前一亮之余还很暖心。
有观众看《我最亲爱的甜橙树》,看到最后表示很感伤,泽泽一家人悲凉的际遇让人落泪,孩子经历童年时光里的陨落和升华让人唏嘘。
作为一名中国观众,我其实已经很羡慕泽泽。
电影结尾,男孩长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人,他拿出那支5岁时候老葡送给自己的钢笔,来到已故老葡的墓前回忆往昔。
手中的这支钢笔,见证了泽泽的成长和逆袭。
电影改编自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小说里的泽泽,就是童年时期的作者。
被生活毒打过的泽泽,获得了生命的转机。
命运亲吻了他,于是他抓住了这次逆袭人生的机遇,这是老葡带给他的力量,如同信念。
在家境穷愁潦倒的每个抗不下去的日夜,一次次鞭策他用童年受过的苦难和感动,凝练成源源不断的文字,打动更多的人。
所以,我说,《我亲爱的甜橙树》是一部饱含温情的儿童励志片。
在我们看到一颗稚嫩而鲜活的灵魂即将逝去之际,它又被温暖地呵护起来,并伴随着信念长大。
这个结局,不算BE。
那个被家暴的男孩,长大成了作家
“孩子,你是不是弄伤脚” “你笑叭” Zeze眼里充满恶意的世界第一次照进来温柔的光,他不再需要用想象里的童话世界武装自己,从此甜橙树不再是他唯一的朋友。
“我还以为我的花园很了不起呢”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 “因为它在你的脑海中” 因为有zeze这样的小孩,能让离开童真太久的大人重新感受纯粹的童心和想象力,因为有老葡这样的大人,给黑暗泥沼里挣扎的小孩带来光,让他们有机会长大不负才华,他们是彼此生命记忆中最亲爱的朋友,是最珍贵的陪伴也是彼此的救赎
这是巴西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一句台词,当影片里五岁的男孩泽泽淡漠的说出这句话时,影片里的人和影片外的人心都被戳碎了。
《我亲爱的甜橙树》改编自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同名小说《我亲爱的甜橙树》,作者是巴西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儿童小说,所以书里、电影里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影片开头是已经成年的泽泽收到了自己出版的书后,带着书回到了自己曾经的家乡,来到了一座墓园,在一座墓碑下坐了下来。
当他在墓碑前看着他的作品时,一个小男孩跑着出现了。
这是小时候的泽泽,他一路飞奔,穿过火车道,穿过狭窄的小路,来到了一座教堂。
“每个人都会来庆祝你的生日,但是从来没有人会送你一份礼物”,在泽泽的自叙中,我们渐渐了解了这个男孩。
他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父亲失业许久,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妈妈和姐姐不得不去很远的地方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家里。
而泽泽又是如此淘气的一个孩子,常常恶作剧的他经常被家人打骂,他们甚至称他为“恶魔”,连泽泽也觉得自己“心里住了一个恶魔”。
可是实际上,泽泽的那些恶作剧不过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做的事情,只是在失业的爸爸眼里、贫穷的家人眼里,这些都如同罪过一般,不可饶恕。
淘气却又敏感的泽泽,总想着做一些事情来引起爸爸注意,甚至是讨好。
为了送爸爸一个礼物,他去路边擦鞋,用自己赚的钱给爸爸买了一盒香烟。
为了讨好爸爸,他抓到了一条大鱼,跟父亲说各种俏皮话,还给父亲唱他学会的歌。
可是泽泽父亲回报他的不是冷漠以待,就是狂风暴雨的一顿毒打。
在爸爸和家人眼里,淘气的泽泽永远都在做错事,淘气的泽泽永远在带来麻烦。
他们常常说:“你真是太淘气了。
”
可他们谁也没有看到那颗心下面的敏感、聪慧以及对爱的渴望。
于是这个天性敏感的男孩,总是在“幻想世界”里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委屈,他有一棵“会说话的甜橙树”,他叫它“小指头”。
每当委屈的时候,他就去找“小指头”聊天。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这一生最大的温柔——老葡。
老葡会倾听他说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会贬低他,也不会厌烦他。
老葡从不觉得泽泽是个坏孩子,他知道泽泽心里有一片特别温柔的地方,也理解泽泽的那些幻想。
认识了老葡后,泽泽才发现原来生活里不止有责骂、挨打,还有温柔与爱,有理解与支持。
认识了老葡后,泽泽生活里的那些委屈、不解都可以跟他诉说。
当泽泽向老葡诉说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恶作剧,并宣称自己身体里住着一个恶魔时,老葡温柔告诉他:“我想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恶魔。
”
当泽泽带着老葡去看他的秘密动物园,向老葡讲述他脑海里幻想的那个动物园时,老葡震惊又感动,泽泽询问他是否喜欢这个动物园时,老葡告诉他“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他发现了泽泽身上与众不同的天分,他爱护也尊重这个男孩。
当泽泽和姐姐吵架,被姐姐狂打了一顿后,家里人却都觉得是他活该、是他不听话。
悲愤的泽泽绝望极了,第二天他开始疯狂恶作剧。
然而即使如此绝望下的泽泽看到爸爸时,也会停下恶作剧,大概即使爸爸打了无数次,冲他发了无数次脾气,他也依然愿意去试着爱他,讨好他。
只是爸爸的一席话让他的心彻底跌落到了谷底“你没救了,你真不害臊,别让我看见你。
”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在想父母要伤害孩子多少次,孩子才会彻底绝望呢?
如果一个心底绝望的孩子,又会做出什么事呢?
被伤害至深的泽泽找到了老葡,他跟他告别,他说:“今晚我要在火车轨道上卧轨自杀。
”
泽泽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老葡,会看到他、倾听他,悄悄爱护他。
即使劝慰了想要自杀的泽泽,老葡仍然不放心,半夜跑到火车轨道旁守护着,期望能拯救想要自杀的泽泽,这一幕也极其感人,寂静无声的凌晨,守在火车轨道旁的老葡没有看到泽泽出现在这里,他真心的高兴。
没有自杀的泽泽第二天拿着一条鱼去找爸爸,还讨好爸爸唱了一首歌,但正是因为这首歌,爸爸又打了他一顿,又一次把生活的不容易全部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这一次的泽泽想必彻底绝望了。
孩子永远比父母更爱一点,也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爱,他们才会一次次原谅父母,即使父母做的那些事万恶不赦。
但是,再多的爱也经不住一次次挥霍,再多的爱也会在一次次绝望中消失殆尽。
泽泽对老葡说:“你为什么不来我家,让我爸爸把我送给你?
”眼含热泪的老葡告诉他:“我很喜欢你,你就跟我真正的儿子一样,而且我保证尽我所能的帮你,就像是你的父亲该做的。
”我想泽泽经历过的那些伤痛,都在被老葡慢慢治愈。
即使被父母厌弃,被家人打骂,但泽泽有老葡,那个永远温柔待他的人。
如果美好的时光可以一直继续,或许那就变成了童话。
当一切慢慢好转时,老葡突然出了车祸,泽泽也因此陷入了高烧昏迷中。
医生说,有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他心里受了重度创伤。
老葡死了,那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死了,再也没有人会认真倾听他的天马星空,再也没有人会温柔告诉他“我喜欢你,你不是恶魔”。
血缘并不是爱与不爱的理由,而血缘也不是维系爱的纽带。
正如老葡之于泽泽,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有着最深切的爱。
当泽泽终于从昏迷中醒过来后,他的童年死了,最爱他的那个人死了。
他爸爸找到了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缓和了很多,家人对他也温柔了很多,他们试图去安慰他,但那些隔靴搔痒的安慰,再也无法到达泽泽的心。
他心里最温柔的那一块永远都留给了老葡。
清醒过来后的泽泽找到自己的宝盒,拿出老葡送他的那支笔,扔掉了宝盒,那个盒子是他童年的象征,他的童年死了,他再也回不去了,他真正的长大了。
他只剩下亲爱的甜橙树了,他拿起老葡送他的笔,开始践行曾经答应老葡的事——写故事,把心里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写下来。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当我读完原著,我才发现电影还是保留了一丝温情。
原著里,失去老葡后,泽泽亲爱的甜橙树也被砍了,所有能抚慰他的都不在了。
但是我想,即使所有的抚慰都不在了,泽泽也不会再轻易自杀,因为他曾拥有过的那份温柔与爱,可以一生温暖他的心,照亮他的路。
不过泽泽最爱的二姐和弟弟却没有这么幸运,在原著致敬里作者写道:
我的弟弟路易斯20岁时放弃了生命,姐姐格洛丽亚24岁时认为生活已不再值得。
而泽泽永远记得那个在自己6岁时,让他明白温柔的老葡。
孩子的心很大,放得下他们喜欢的每一样东西。
可他们的心又很小。
就像泽泽说的:当你不再喜欢一个人,他们就开始在你心里死去。
是父母,又是他们的温柔之源,可是有多少父母带给孩子的不是温柔,反而是无尽的伤害与折磨。
幸运的孩子,如泽泽,会遇到像老葡那样的人,教会他温柔,告诉他生活可以这样温柔地过。
不幸的孩子,即使侥幸长大,或许也是开启另一段不幸的人生。
感受不到温柔的生命并不美妙,愿每个孩子都能遇到生命里的那抹温柔。
巴西电影,也算是一个忘年交的故事吧。
泽泽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在贫困的家里,总是被忽略。
日常总是调皮加捣蛋,常被父母不由分说一顿胖揍。
正因为如此,他觉得自己身体里住着一个恶魔,他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
他甚至决定要去卧轨自杀,这样家里就少一张嘴吃饭了。
幸好他还有一棵甜橙树,甜橙树就是小小的他的秘密树洞。
他的心里住着一只会唱歌的小鸟,他坐在甜橙树的枝头上想象着自己在骑马,他的后院就是欧洲。
他不断想象着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
不得不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所折服。
幸好他遇到了老葡。
老葡,对泽泽付出了真正父亲般的感情,用他的温柔呵护着泽泽的成长。
泽泽糟糕透顶的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爱和温暖,慢慢地也学会了对喜欢的事物温柔以待。
有些时候就是那么一些平凡的温柔让你成长成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人。
泽泽没有卧轨自杀,但老葡却因为车祸意外死在那段铁轨上。
泽泽的甜橙树也被砍掉了。
有些人事虽然不在了,可他们依然在你的生命里。
即使不复再见,人生的轨道也已经被其改变。
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有时候阳光会照进心灵,有时候风雨也会突然降临。
人的心要很大的,才能放得下我们喜欢的每一样东西。
记得:不要放走心中的小鸟和甜橙树。
在影片99分钟的时间里,我走近了一位居住在南美洲的白胖小朋友的精神世界,看着他捣乱挨父亲揍,说脏话被姐姐捶,被说成“恶魔”格外委屈难过,为了给朋友出头和高出两个头的小孩打架又打不过躺在泥里哭,因为伤心所以被妈妈半夜唱儿歌搂着哄,因被年长的朋友善待变得开朗,依偎着甜橙树说着心里的悄悄话……小朋友与孤独作斗争,在经历巨大挫折后不得不面对和学会成长。
在影片开头,一位留着络腮胡的年轻人翻阅带着漫画插画的图书整理手写书稿,开着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老爷车来到一片墓地,坐在一个墓碑前,看见一个小男孩从身前跑过,他便陷入了回忆。
那个小男孩其实就是儿时的自己,沿着铁轨,跑过街道,跑进空无一人的教堂,向神像抱怨自己圣诞节收不到礼物这件事,父亲失业,总是发脾气打自己,心疼妈妈过于疲劳,周围人总是说他是恶魔。
他牵着弟弟在街上奔跑但是看见坐在酒吧喝着闷酒的父亲,胆怯地看了一眼便连忙跑开,坐在马路牙子上向弟弟保证弟弟会收到圣诞节礼物,但其实他自己从来也没收到过。
两兄弟小手牵着小手在两边长满野草的泥地上慢慢走回家,弟弟叫小男孩“泽泽”(Zezé)不断恳求哥哥唱歌。
晚上,一家人在微弱的烛光里吃饭,大人提起年迈的埃德蒙多伯伯生病了要搬到大城市去治疗。
那天,泽泽在车站独自一人送别埃德蒙多伯伯,泽泽认为的分别是短暂的,离开家乡是为了冒险,比如去遥远的地方看海。
作为观众,感受到了叔叔红着眼眶拍着小泽泽的肩膀说“Muito saudade, você é meu parente preferido.”(我会非常想念你,你是我最爱的亲人)时的不舍,一位垂暮的老人不得不离开家乡与亲人却不知道能否再相见的不安,但却无法与年幼的孩子倾诉。
小泽泽不愿看到伯伯流泪,提前离开。
泽泽与埃德蒙多伯伯道别
埃德蒙多伯伯道别泽泽 泽泽向哥哥埋怨父亲失业,哥哥狠狠推搡了他一把,骂他是恶魔,泽泽小脸憋得通红满是泪痕。
小孩也确实是“熊”转眼就烧了邻居家的栅栏,但又去擦鞋挣钱给父亲买一包好看的烟,忏悔自己的话让父亲伤心。
被说成“恶魔”,委屈伤心
转眼,烧邻居家栅栏 后来,是泽泽与甜橙树的故事,泽泽与弟弟路易斯(Luis)喜欢在家附近的竹林里玩耍,想象这里有动物园,有黑豹、狮子、猩猩,他们坐在自己挖的两个坑里,挥舞大叶子,戴着游泳镜想象在飞机上翱翔天空。
小泽泽开始与甜橙树“对话”,爬上甜橙树的枝丫,幻想自己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在黄昏下的旷野驰骋,给骏马起名“小指头”,因为和他关系好的小姐姐格洛丽亚(Glória)说他和甜橙树都像小拇指一样瘦小。
从此,他和甜橙树也成了好朋友。
泽泽除了时不时调皮捣蛋外也会给别人带去快乐,给喜欢自己的老师带一朵花,理由是“别人有,她也要有。
”,夸抱着一把吉他唱欢快歌曲的街头歌手的歌声迷人动听并主动帮他叫卖。
老葡,一位带给泽泽温暖和光明的男人,却在认识之初狠狠地揍了敢偷爬上他老爷车保险杠的小浑球泽泽。
后来,他载着一瘸一拐,因跑进别人家院子,逃出来踩着玻璃的泽泽去看医生,在别人面前夸他有勇气,带他吃小蛋糕,带他看影子时钟,钓鱼、野餐和坐车兜风,送他钢笔,让他记录下脑海中创造的奇妙故事,在小泽泽挨打后安慰他,在小泽泽因为感觉自己被周围人讨厌而生发轻生念头时劝解他,真的在深夜守在泽泽家附近,害怕他出意外。
老葡给了一直被孤立讨厌的泽泽渴望的温暖,然而有一天傍晚老葡和他的老爷车突然在曼加拉蒂巴火车的铁轨上发生了意外,永远离开了泽泽。
影片结束,出现了这样一段话:Na dedicatória do livro “O Meu Pé de Laranja Lima”, José Mauro de Vasconcelos escreveu:“Aos mortos: meu preito de saudade para meu irmão Luis e a minha irmã Glória; Luis desistiu de viver aos vinte anos e Glória aos vinte e quatro anos também achou que viver não mesmo”.“Saudade igual ainda para Manoel Valadares que mostrou aos meus seis anos o significado de ternura.” (书中致敬中 若泽·毛罗·瓦斯康塞写到:致逝去之人:我思念的泪水献给我的弟弟路易斯和我的姐姐格罗里亚,路易斯二十岁放弃了他的生命,格洛里亚也在二十四岁时认为生活已不再值得。
我最深切的思念献给曼努埃尔·瓦拉达雷斯,那个在我六岁时让我明白温柔的人。
) 本片改编自同名自传体小说,被很多人看作巴西版《天堂电影院》。
作者名叫José,而主人公的名字Zezé是José的指小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真实的生活。
电影依照小说不仅刻画了小朋友在艰苦生活中想象力丰富的一面,也引申出孩子想象中的死亡问题,让观众在某些时刻感到无奈。
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感知情感的能力,《我亲爱的甜橙树》构建的小泽泽生活的环境和人物关系虽然不复杂但也真实,给了观众共情的理由。
重新体验了在小孩子视角体会冷暖,为小泽泽被排挤受委屈而难过,因他被理解被善待而高兴并体会当我们是“Zezé”时对未知事物单纯的好奇和对友善、关怀的渴望。
影片中老葡或许只是在平时陪小泽泽聊聊天、兜兜风却也终结了小泽泽一度怀疑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想要轻生的念头。
泽泽在长大后仍会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老葡,感恩老葡曾与年幼的自己作伴。
泽泽与老葡
《Agora é Tarde》主演采访 在节目《Agora é Tarde》的访谈中,主持人采访当时的小主演João Guilherme Ávila,其中有一段对话很有趣,大致如下:主持人问, “Sabe que esse livro que existe muito antes e na cena ,você viu o livro?” 小主演回答: “ainda não, eu já comecei, mas ainda na cabeça.”主持人问小主演已经看过这本书了吗,小主演说还没有但是已经在脑海里了。
这里惊叹导演引导小主演进入角色的能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GVKVM7gSA&t=491s 1分40秒左右)
我不能看有老人或者小孩题材的电影,看一次哭一次。
有些小众电影后劲很大,真的可以直击人的心灵。
《我亲爱的甜橙树》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巴西电影,它改编自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同名小说。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成长故事。
电影的剧情围绕着5岁的主人公泽泽展开,他是一个生活在巴西农村的小男孩。
泽泽的家庭贫困,父亲失业,母亲和姐姐不得不进厂工作以维持生计。
在这样的环境下,泽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常成为家人的“出气筒”,遭受打骂。
然而,这些并没有让泽泽失去童真,他有旺盛的精力、善良的心肠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他经常把家里简陋的后院想象成住着野兽的冒险乐园。
当然,泽泽也很淘气,经过搞恶作剧。
他扔石头、打架、扒车、到教堂吹灭所有的蜡烛。
泽泽的父亲长期失业,导致他的性格十分敏感,会因为泽泽唱歌时,歌词里带有“懒猫”一词而对泽泽大打出手,把泽泽打得浑身淤青,他觉得儿子是在嘲笑自己。
泽泽总在想办法挣钱,他会尝试去给别人擦鞋赚钱,帮助卖唱的人卖CD赚钱,但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却被父亲抢走。
妈妈和姐姐也会因为一点小事暴打泽泽,因此泽泽身上的淤青不断。
在泽泽的生活中,有一棵甜橙树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
他常常与这棵树倾诉心声,分享快乐与痛苦。
甜橙树成为了泽泽的朋友,陪伴他度过了许多孤独的时光。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老葡。
老葡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他给予泽泽关爱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在马路上扒汽车保险杠是小男子汉们的游戏,成功的小孩会像街头霸王一样威风,而老葡,一个开着小轿车的老头,会毫不客气的揍每一个扒他保险杠的小孩,泽泽也不例外。
有一次,老葡在路上看到脚被玻璃渣子划伤的泽泽,开车载着他去了医院,从那时起,两人渐渐熟悉并成了忘年交。
老葡让泽泽趴在汽车保险杠上,在学校门口兜风,让泽泽在小伙伴面前出尽风头;
老葡带着泽泽在大树下野餐,去钓鱼,带着泽泽吃冰淇淋,送他卡片、弹珠;
泽泽因为被家人打而情绪低落,他告诉老葡想去火车轨道上卧轨自杀,于是老葡守在轨道上一夜,直到火车离去,他才放心的笑了;
老葡还送给泽泽家族遗传下来的钢笔,他希望泽泽长大后能把自己的奇思异想记录下来;
老葡跟泽泽说,他的那辆小轿车是属于他俩共同的车。
而泽泽也会带着老葡去他的冒险乐园,给老葡讲他的奇思妙想。
在老葡的陪伴和关爱下,泽泽逐渐收起棱角,他变得更加温柔、自信,不再满身与世界对抗。
现实就是,生活有好也会有坏,甜橙树因为修路要被砍掉,老葡也突然因为车祸离世。
一时间,泽泽因为失去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两位朋友而伤心过度,他昏迷了很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构思了42年,却用12天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他要把他的思念献给那个让他一生都感到温暖的人。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的那样:我知道人生本就是充满了离别,但最难过的是,我们总是没有机会好好说再见。
我们会长大,终有一天陪伴和温暖我们的人要离开,我们又该如何坚强地独自生活下去?
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国家:巴西上映:2012导演:马科斯·伯恩斯坦豆瓣:8.4====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39部:《我亲爱的甜橙树》-over-
这部影片让我惊讶主人公泽泽的奇妙幻想力,如果他的父亲能像老葡那样陪伴他,倾听他,或许他的童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痛与绝望。
在老葡离开的那一刻,泽泽的奇妙幻想力也跟着离开了,虽然最后泽泽跑过了火车头,看起来是打破了心结,实则心灵已不再完整了。
或者成长就是不断地撕碎自己的心灵,然后再缝补,再撕碎,再缝补,直到面目全非。
影片中的泽泽为了引起家人注意而故意调皮捣蛋干坏事,过后又自责跑去擦鞋赚钱买烟送给爸爸、去抓鱼想帮家里减轻负担,为了讨好爸爸所以唱歌,但歌词有嘲讽的字眼而遭到父亲的拳头脚踢,这一幕我真的很痛恨这个父亲,小孩子怎会懂得歌词里真正的含义呢,他只不过想要讨好你,让你开心,而这个父亲却因为自己失业而将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太无能了,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多大的心里阴影;还有一幕是泽泽帮助街头歌手售卖碟片赚零花钱,不料被父亲看见,事后父亲还把零花钱抢走了,真是太生气了。
也难怪泽泽总是觉得自己是“恶魔”、是家里的“累赘”、甚至觉得自己死了家里就没负担了,还想让老葡去跟父亲说:“把我要过来”,小小年纪就说出这样的话,泽泽该是有多绝望呀。
幸运的是泽泽的人生还有老葡、弟弟、二姐,这部影片的温柔与爱都是这三个人物赋予的,但最终这三人也以悲剧收场,老葡意外身亡,影片最后说到弟弟和二姐都自杀死去了,剩下泽泽一个人,所以很敬佩泽泽的强大与温柔,估计余生也都要靠着老葡、弟弟和二姐的温柔去支撑着生活了吧。
这也让我意识到,当生活处于黑暗时,不要放弃自己,要努力去找寻光亮,照亮自己的日子,然后用温柔融化它。
还行,但是会永远感动于真诚的感情。
当妈之后看不了这种小孩很惨的电影,全程都在哭。被家人暴力对待小孩,却在外人那里感受到童年那份仅存的温柔。
阳光总是会有它的办法晒进每个人的生命
双向的救赎,又暖又虐,似乎觉得这种老少搭配很多,但还是被小男孩哭泣的双眼和老人温暖的笑感动,世界有光就有影子,很幸运最后男孩站在了阳光下,穿越了生死
温柔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又强大的力量,影片最后的献词令人动容“最深切的思念献给Manoel Valadares,那个在六岁时让我明白温柔的人”。人心是很伟大的东西,装得下爱的一切。小孩的表演很棒,摄影也很美,另外葡语听着太亲切了,每一句都好像似懂非懂(又见saudade)
电影拍的挺一般的说实话
被嫌弃的泽泽的童年,小鸟飞走了,葡仔消失了,黑豹去亚马逊森林度假去了~天空又下起了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陕西渭南10岁的小男孩死亡的新闻被报道出来的那天,我听到了至今无法忘怀、让人难以置信的“客观”、冷漠的话。她认为小男孩的死是应该的。出生在这样被虐待、被厌恶环境中的小孩,死是理所当然,是无可厚非,是种解脱。被虐待、被误解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但是因为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就否定整个人存在的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也非常恶心。Btw,换个女导演来拍吧……完全没有那种细腻的感情,和原著一比,只能算是皮毛了。
郁结的童年里没有暖心大叔,却又很多很多书。阳光总是会有它的办法晒进每个人的生命,我相信。
这样的电影其实很难去评判它,毕竟幸福是多姿多彩,而苦难却是大同小异。没有人的生活是纯粹的黑暗,越是黑暗的人生便会越去珍惜转瞬即逝的光亮。看完其实会去感受到如今也是很失败的,迷茫而痛苦,也不知道这些年到底为了些什么,远不如小男孩更懂得活着的真谛。相比起来,还是“活着”更有味道。
情节比较一般
音频与字幕比视频慢一分钟,看着好累,况且故事还没我小时候丰富,童年没我惨,主要还是没我坚强,本片不免有矫情的嫌疑,小男主漂亮的睫毛也挡不住他难看的嘴唇以及哭丧着的脸
为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温柔的人感动。
泽泽是真的皮
不幸的家庭让孩子变得愤世嫉俗,陌生人的温柔却像雨后阳光般让孩子变得有所期盼。甜橙树是自我想象中的完美乐园,长辈的善待却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幸运。孩提时所有的记忆,都像初恋般伴随着他们的一辈子,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过电影中情感的转折太突兀,善意的馈赠显得理所当然,而让人唏嘘的也恰恰是人生的无常。
另一个半球上的里欧洛,也是充满了童年和幻想的回忆。不同的是充满了更多的暴力,而主角Zeze心中也充满了更多的残忍和自我抛弃,他每天作恶,打架,只是因为他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罢了。而他遇到了老葡,教会了他温柔,帮助他处理内心问题,让他对这个世界重新充满信心,童年能有这样的朋友,对一生都是一剂良药。另外这部电影的光影和视角很棒,尤其是骑白马的镜头,极具美感。
用儿童生活来叙述先天性讨巧,而鸡汤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百看不厌。
看过书之后再看电影绝对是错误的决定。小男孩一点都不瘦弱也不显小,很多情节的冲突感根本没有拍出来,台词的改动更是毫无必要。原著最为人赞叹的是它用纯粹孩子的笔调来描写一切,因此最后小男孩世界的崩塌让人无比心碎。而电影的孩子气不足,一看就是大人拍的,平淡而仓促,只有结尾字幕有一丝触动。
我们的童年需要一个让自己明白温柔的人。
困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