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受够那些俗烂的内容 我想用心做好一个公众号 它叫【悬命酒馆】 微信公众号:xuanmingjiuguan 周二晚十点·几句荒唐事·一碗正经酒欢迎关注·不宜酒留---------广告结束,我让路----------- 姑娘留着一头长发,皮肤白皙,双眼皮,与Lars第一次见面是在某个飘雪的傍晚。
她过去是修女,纵使腿脚不便,到底已经千里迢迢赶来找到了他。
她拥有一半巴西血统,一半丹麦血统,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名叫Bianca的姑娘是个充气娃娃。
如果你看过《Half Nelson》,那么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位在白天热血沸腾且充满理想,夜晚又化身为瘾君子的白人教师Dan。
时隔一年,扮演者Ryan Gosling在阴沉的天气里成为了躲在窗后的Lars。
几天后,他爱上了用一堆硅胶做成的充气美人。
Lars是个极端,他不能同任何人拥抱,也不允许他们触碰到自己的肉身,安全感的缺失和极度的敏感让所有一切即便来自于善意的温暖给予,变作了灼伤后的疼痛。
只有Bianca可以给他温暖而又不至于伤害他。
这个不会说话的美人在Lars的脑海里是个可以相依终身的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但她从来不会怨天尤人,感怀身世,她想和常人一样,也要求大家都把她当常人看待”。
当Lars靠着椅背,对Bianca诵念《堂吉诃德》时,我突然从他眼里发现,这个患上情爱妄想症的男人,把自己的身世不经意间寄托在了一个不会背叛他不会离开他不会冷落他的皮囊之中。
他爱上了一个“曾被别人抛弃过的没有爱的自己。
” 而小镇居民远不像我所预想的那样,三五成群嚼着长舌。
他们善良,正直,集体编造善意的谎言,拯救妄想男Lars,这个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的邻居。
片子没有华丽的视觉冲击,没有过于激烈的戏剧冲突,音乐的出现少而简单,人物朴实无华。
你能做的只是安静的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嫉妒与羡慕那个大抵永久不会出现的柏拉图式的小镇。
而我们寄生的世界,复杂的人际,无力的挣扎,到底成为那些不自禁在杯盏烟蒂间流逝的生命。
其实,与其寄托感怀于虚无飘渺的幻象,倒不如好好珍惜身边爱你的人。
而现实里,的确太少有人能够做到。
你用什么方式跟寂寞周旋?
长久地盯着窗户边上一颗微小的尘埃。
躲在柜子里想象入夜躲避阳光。
下雨天躺在床上数自己的脚毛。
还是,你会遇到一个漂亮的女生,跟她来一场平安静好的恋爱?
孤独经常昙花一现,在某个不具名的时刻盛开,然后枯萎。
然后,在下一个时间段,又兴高采烈地跟闺蜜八卦小圈子的新进展,谁和谁419过,谁踢掉谁上了谁的床,谁在为奥运禁欲祈福,谁又纵入火海。
人前喧闹调情,寂寞则留在了身后,作为给自己的礼物,只在午夜过后小心翼翼地拆封。
拉尔斯用层层叠叠的衣服裹住身体,肩上批一条母亲织给他的围巾,跟一半巴西一半丹麦血统的女子碧安卡谈恋爱。
这似乎只是一个不值得端上银幕的家常故事,没有波涛汹涌的小三插足,没有半路杀出的亡命徒,没有天灾人祸的陪衬,也许你根本不会在意这个世界上发生过这样的一段感情。
但如果,碧安卡是可以随自己喜好定制不同发型肤色、不同罩杯的充气娃娃的话,故事会不会劲爆一点,或者很多点呢?
拉尔斯自闭,不肯与人交往。
他住在车库里,需要提醒多次才肯跟家人一起吃饭。
孤独的人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世界,找寻另外一个自己,像自己一样无助,一样失语,一样身世,才能有相互取暖,才能感觉存在在他人的存在之中。
每一个孤独的人,都身处在黑暗之中,摸着黑,寻找自己的影子。
他们都有各自的孤独。
拉尔斯用充气娃娃碧安卡跟孤独周旋,margo为被吊死的泰迪熊伤心。
拉尔斯害怕拥抱。
身体的接触让他感觉剧烈的疼痛。
童年的阴影在他心里挥散不去,他避开人群,选择自己跟自己的生活。
在感觉到孤独令他窒息的时候,他将脸贴在自己的膝盖,拥抱自己的身体,才能得到安宁。
碧安卡去世了,拉尔斯也终于走出困境。
他与孤独互殴的过程中,小镇上的每个人都心怀善意。
爱是埋伏的隐线,风霜摧雪,终于在拉尔斯的面前露出真相。
挂掉闺蜜的电话。
交换几条八卦之后,电影剧终。
我埋下头,也给自己一个扎实的拥抱。
我并不孤独,我只是偶尔寂寞。
如果是你,给我一个拥抱。
伪善又做作的电影,乍开始或许还被忽悠的小感动下,仔细一想不对劲。
不过是装疯卖傻的男人给自己始乱终弃行径的粉饰罢了.这电影说好听了是个童话,但充其量是个笑话. 在这部电影上,我承认没有同情心........... 伪善又做作的电影,乍开始或许还被忽悠的小感动下,仔细一想不对劲。
不过是装疯卖傻的男人给自己始乱终弃行径的粉饰罢了.这电影说好听了是个童话,但充其量是个笑话. 在这部电影上,我承认没有同情心...........
影片的本名《拉斯和真实的女孩》非常具体而且浪漫地一句话概括出了这个故事的精髓。
学会去包容,学会去理解,这样,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与爱。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不理解和不沟通,才造成了矛盾与隔阂。
就像这个故事中,拉斯的行为已经如此怪诞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爱与包容,拉斯的行为反而显得温暖甜蜜,而那个塑料做成的充气娃娃,真的就像一个真实的女孩那样,为拉斯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的气息和希望。
——有志女青年说到充气娃娃,作为一个成人,我无法不带有色眼光去看待。
充气娃娃,用于满足成人在性方面的需求,这是大家普遍都知道的作用。
作为一种自慰工具,充气娃娃也就区别于一般的人偶或是玩偶,而完全就是色情的代名词。
当然,影片的直译名称并不是《充气娃娃之恋》,而是《拉斯和真实的女孩》。
这个中文译名虽然直接了当,但的确多少有一些不坏好意,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我不知道,有多少不怀好意的人为了这个译名去看了这部电影,却从中没有得到所希望的那种乐趣,而认为这部电影无聊。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因为这个不怀好意的译名,而庆幸没有错过这部电影。
这的确是一个古怪的故事,一个孤独的男人爱上了一个充气娃娃,并且把她当作一个活生生的女人看待。
而这个故事,最古怪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那个男人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充气娃娃。
古怪的地方在于,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映像应该是一个闹剧,或是一个典型的充斥着粗口、色情和厕所文化的屎尿美式喜剧。
因为,这个题材完全具备了成为一个闹剧的基础。
大概,没有人会把充气娃娃想作纯洁美丽的芭比娃娃,当作倾诉的对象,而完全忽视她是一个成人性自慰的工具。
于是,这个故事古怪和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原先代表着色情的充气娃娃,成为了一个男人眼中的天使,成为了幸福的象征和梦想的载体。
于是,可以说,《充气娃娃之恋》是一个古怪却温情的故事。
一个孤独的男人,不善于言辞表达,不喜欢与人有肉体的接触,但是心地善良纯洁,他爱上了一个充气娃娃,为她念书,给她唱歌,关心关爱她,带她看病检查身体,不在乎众人的眼光,与她一起参加聚会和祷告……却从来没有想过用她发泄性的欲望。
这个性感、身材曼妙由一堆塑料做成的充气娃娃,一瞬间成为了纯洁的天使,一个善良的男人所爱的纯洁简单的女人。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充气娃娃因为男人奇怪的关爱,仿佛成了一个真正的女孩。
而这个女孩,正是这个孤独的男人,内心最为信任的人,她是男人对过去童年生活阴影的安慰,是男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是男人开始走进人群与人们开始交流的鼓励者。
大可不必去分析,男人是不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或者他为什么要对一个充气娃娃产生那样的感情。
我想,这大概也不是影片想要让我们去看到和思考的问题。
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古怪的故事,却有太多的感动,它们是如此甜蜜温暖,流淌在影片每一个人物的身上流淌在每一个细节中,感动于男人对充气娃娃纯洁简单的爱,更加感动于男人周围的人们,对他所做出的怪异举动的关心包容与理解。
这虽然是一个古怪的故事,但却处处流淌着真情。
在男人生活的那个小镇,人们像一家人那样相处。
虽然导演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画面几乎是低调的冷色调,而冬天的雪花却给这个故事带来了童话般梦幻的感觉。
故事中的小镇就像来自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那般美好,人与人之间没有冷漠没有猜忌没有太多的隔阂,大家都用心去沟通去理解去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个小镇的温暖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间的冷漠以及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导致隔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这个美丽和谐的“白色小镇”才像来自童话世界般那样美妙。
最感动的莫过于,人们对拉斯的包容和帮助。
在一起开始,拉斯的哥哥无法接受弟弟居然会爱上一个充气娃娃,这个哥哥焦躁不安不知该怎么办,而贤惠的妻子,却把对丈夫的爱转化为对丈夫弟弟的关心和包容。
于是,他们像拉斯一样,把充气娃娃当作一个真正的女孩看待。
我看到夫妻二人为充气娃娃洗澡,虽然这样的情节真的很诡异,但是却异常感动。
我看到夫妻二人发动镇上的人,一起包容拉斯一起帮助拉斯,我看到那个喜欢拉斯的女孩默默的支持,我看到人们邀请充气娃娃去当社区义工,我看到整个社区的人们抛下世俗和偏见的眼光,完全地去接纳拉斯和拉斯的爱人,虽然这个爱人不过是一个假人,但是,每一个人为了拉斯能够快乐开心,都真心地和他一样爱上了一个充气娃娃。
最后,拉斯的充气娃娃死了,其实是拉斯想要面对新的生活,想要尝试正常的恋爱,于是,自己做出了选择。
当然,你或许会觉得最后一幕,镇上的人们为拉斯的充气娃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个情节太过于荒谬。
那是,因为你还不能够去理解这些人们为拉斯所做出的关心和包容,是怎样的无私伟大和温暖。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们不再相信美好的原因,不再相信有童话。
我要感谢这部电影,以一种古怪怪诞的方式,让我再次体会到那渐已迷失的美好和爱的力量。
文/有志女青年
这个北方城市的夜里还是很凉的,哪怕已经过了复活节,冬天过去可是还有夜晚。
我们逃来逃去,总是逃不过寒冷,哪怕是最热的夏天依旧可以感觉到一丝微凉。
应该如何开始叙述这个故事,Lars,Biance和小镇居民的故事。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哪怕标题党们把它翻译成《充气娃娃之恋》。
我承认刚开始我是抱着看看恋物癖者如何恋的心情去看的,只是它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我,Lars一个人站在车库里,捧着妈妈在怀着他时织的毯子,他的动作是那么轻微,而他的眼睛只告诉我“纯粹”,像小朋友的眼神,只是多了淡淡的忧郁。
他看到Karin从离他的车库不远的小房子里跑过来却躲到了窗帘后面,直到karin来敲门他才若无其事的过去开门,外面那么冷,他只是把毯子给karin披上,并没有让她进屋,反复的用各种理由拒绝karin邀请他吃早饭的请求。
我暗暗的想Lars真是个不解风情的人。
可是他还是把心爱的毯子给了karin,还是有爱的。
Lars的生活就像中学课本里装在套子里的那个人,每天都很有规律,就连朋友都可以用手指头数出来,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朋友,那些友好的微笑只是因为世界告诉我们应该这样。
这个忧郁的年轻人就像一个不会交际的转校生,他还是很小的小朋友啊,甚至上教堂的时候还会偷偷的拿小机器人逗坐在身边的小婴儿。
生活就该是这样的,永远不要长大,只要一个小机器人就可以发笑。
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成长将会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有悲伤有难过有痛苦有离别,一切未知的事物都着实让人害怕。
某一天Lars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包裹,有125磅重,他急切的开车回家,回他冰凉的小车库,他对着镜子微笑,主动上门敲哥哥的门,告诉他们有个从网路上认识的朋友来看望他。
这个消息无疑让人振奋,要知道Lars从来都没有访客,何况是远方来客,还是个女孩。
他们为她准备饭菜和房间,可是当Lars带着Biance到哥哥家去时,所有的惊喜都被瞬间打破。
Biance穿得就像个暗娼,对啊,所有的充气娃娃都是这个作用啊,可是现在Biance是他们亲爱的弟弟的客人,而不是一个充气娃娃。
Lars兴奋的向哥哥嫂子介绍Biance,这个丹麦和巴西的混血女孩,她那么美,只是僵硬得让人害怕,而Lars好像完全忽略了家人的感受,他由衷的觉得这就是他的女朋友,深爱的姑娘。
虽然哥哥一惊一乍可是Karin的镇定却让人佩服,Lars看了心理医生,在等待Biance做完治疗休息的间歇,为了让Biance早日康复,Lars要每周都陪她去做特别治疗。
他和心理医生谈他对Biance的担心,Biance的身世,关于Biance的一切。
Biance和他是那么的相像。
在Lars把Biance介绍给周围的人之前家人早已经和小镇居民谈过关于Biance是个充气娃娃的事情,所有人都善待Biance,跟她打招呼,送她花,跟她跳舞,给她弄头发,甚至给她工作,送她上下班,替她洗澡,照顾她起居,Biance完全融入了这个小镇的生活。
Lars总是陪在她身边,跟她谈话与她玩耍,载她去童年的乐园,给她唱歌,让她看自己劈木头——他最擅长的。
Lars从未这么开心过,他笑得越来越多,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鲜活的。
哪怕Biance只能坐在轮椅上却依旧让他满足,上帝说他制造这个硅胶制品的作用就是如此。
小镇居民的友善让Biance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地方,哪怕是寒冬依旧生龙活虎,Lars和Biance吵架了,Lars的占有欲和不平衡让他第一次破坏了他的大好人形象,他不能没有Biance,而现在的Biance却得到了所有人宠爱,看看Biance的日程表吧!
Lars穿着淡薄的衣裳在花园里劈木头,他和Karin发生了争执,这位善良的女士对他说“Because of you! Because - all these people - love you”,Lars像是受到长辈批评的孩子躺在Biance身边与她低语,Biance是能理解他的,他们是一体的,不能拆散。
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尽人意,Lars对心理医生说Biance拒绝了他的求婚。
他开始思考这些与成长和爱有关的事情,终于有一次Lars主动找哥哥谈话,他想要知道如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答案当然不只是性。
Lars仿佛开始懂了,我在这个忧郁的男孩的身上终于找到了一点勇气,他说“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系列的书面程序、成人礼仪和庆典,还有其他类似的东西,你可以主动操办或是被动的等待它发生,但在那之后你知道你成人了”,他的语气并不肯定,他不是教导者,只是一个正在寻找成长方法的孩子,我猜想所有的小镇居民听到Lars说这样的话都是要很开心的,因为在他们心里Lars是一个很好的男孩,邻居,同事,伙伴。
他的单纯、善良、礼貌,都让人喜欢,哪怕很多时候他都显得局促不安。
当然不会有人怪罪Lars,这是一个美好小镇,如果它暂时还没有名字的话,它应该被叫做美好小镇。
没有人去逼迫Lars一夜长大,他们只是源源不断的给他爱,真诚的,宽容的。
当Lars明白作为一个男人,一旦确定某件事情是正确的,就该在所不惜的去做时,Biance病了,病得很重。
邻居过来陪着Lars,告诉他离别的真相,我想Lars是第一次感受到即将离开一个亲爱的人。
与遇到Biance之前不同的是,他勇敢起来了,那个小男孩的影子越走越远。
我敢肯定这个过程是让人难过又欣喜的,就像身体里的某一部分被机械撕开,慢慢分离,只是长大成人的喜悦不能不让人欢欣雀跃。
Biance还是走了,911并没有挽救她的生命,小镇居民们参加了她的葬礼,安装Lars的要求,大家都没有穿黑色的衣服,就像是参加一场聚会,坐在一起聊聊这个美丽生动的姑娘,那个曾经与朋友Lars相爱的Biance。
Lars微笑的站在Biance墓碑前,墓碑下的那个人将永远与他同行,他知道的。
那些青春都很短暂,需要用不同的容器来承载,我们无法确定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负担成长的迅速以及变故。
我们要机敏,要狡猾,要成熟,要世故,要变成我们一直都很怀疑的人,哪怕所有人都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去做,我们还是要忍不住怀疑一下。
我承认在很多时候我和Lars一样缺乏勇气,畏首畏尾,可是又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你可以主动操办或是被动的等待它发生,但在那之后你知道你成人了。
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爱过,被爱,惺惺相惜,互相伤害,彼此依靠,在很多时候散失信心与勇气,只是仍旧知道身边仍旧有爱,很庞大的爱,让人一抬头就能看到远方看到希望,绝对不会因为伤害而失去,反而会更牢靠。
因为始终能看到希望,所以不害怕成长。
因为,有爱。
谢谢那些陪在我身边伴我成长的人,是你们让我不再犹豫,并且会勇敢的一直走下去,哪怕很老很丑的时候仍旧有足够的勇气穿最美的衣服和你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互相抱怨,嬉笑怒骂。
正如影片一开始圣经就告诉我们的,上帝让我们怎样避免孤独?
答案是:彼此相爱。
对 Lars and the real girl 颇有微词的人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小,非常简单的故事。
世界上有很多成年以后依然像个羞涩的孩子一样不能和人交流的人, 我们生活当中充斥着这样的例子,但是我们忽视他们的存在,假装那不是我们的问题。
Lars 没有遭遇过什么特别戏剧性的创伤,也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他像很多真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只是因为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机会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别人说话成为一个巨大的压力。
每一个人都一定感受过这种压力,- 担心别人对你的外表,服饰的看法,害怕自己表达不好想说的意思或者想法不够聪明被人嘲笑——想要和人交流,就要冒被人评价的风险——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厚得脸皮。
有一些人就变得和Lars一样和别人无法交流。
还好有Bjonka这样一个不会评价别人,嘲笑别人的代理人类,帮助Lars逐渐和生活中的人建立联系。
Bjonka的存在使Lars确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没人理的可怜虫,还是有人无条件的喜欢他,欣赏他;让Lars能一步一步的能和除Bjonka 以外的别人开始说话,相互了解。
比如开始了解自己的哥哥,嫂子,开始了解同事,教友. 这并不容易,影片中也表现出这一点, 但是爱——哪怕是想象的,都能给人勇气。
所有人的成长经历中都有一个Bjonka帮助自己成为了一个自信的成年人——有的是数学,有的是英语,有的是体育,是音乐,因为你对某件事情的爱,使得你有勇气通过自己表达这种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塑造了你自己。
我在一群陌生人的注视下和Lars没有任何区别,但是谈起电影,我就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也通过电影认识了各式各样,活生生的人。
想起一句话:任何人处在无条件的爱里面,都会治愈。
Go along with it.摘录几句对话:有时候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所说的精神失常有时不一定是一种疾病,他也可能是一种绝境中的周旋方式,是患者在寻找一种出路。
什么时候会结束?
当他不再需要周旋的时候。
想起lars有点腼腆的笑容,哥哥、嫂嫂、村民、医生,所有的人都把他的妄想当成理所当然和本来如是的时候,这些人眼底的热忱与真诚。
当然还有那个最终和lars牵手收获爱情的女孩,有点傻傻的天真与执着。
Lars是个憨厚,寡言少语的人。
过于内向的性格让拉斯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平时他也只和家人来往,几年来都没有人上门拜访过他。
其实在内心中Lars也渴望着与别人沟通,只是常年的孤单生活已经让他忘了怎么样去与人交流,周围的人也慢慢习惯了他的沉默。
不过突然有一天拉斯跑到哥哥格斯家说有个在网上认识的叫比安卡的女孩来家里拜访他了。
又惊又喜的格斯夫妇俩随拉斯去家里一起派对,可一进门的看到的东西让格斯二人呆了半晌——原来所谓的来访网友是拉斯从网上订购的一个真人大小的充气娃娃。
但Lars却跟她说话、讲笑话,好像这个充气娃娃真的是真人比安卡一样。
格斯离开拉斯家后马上就弟弟的状况去咨询了家庭医生达格玛。
达格玛听过之后认为这是拉斯主观上创造的一种错觉,错觉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调查,但是为避免情况恶化所有人都得先顺着弟弟的意来,假戏真做。
于是,为了拯救拉斯,身边的人开始积极配合着医生的嘱咐,与拉斯和比安卡一起踏上了一段另类的心灵之旅。
乍看『充气娃娃之恋』这个片名,大多数人心中恐怕总会闪过一丝疑惑:莫非这部喜剧影片,竟胆大到会把“充气娃娃”当作笑料和卖点?
可当影片进行不到一半时,我们就应该明白了,片名听上去固然稍显变态,可影片的实质却完完全全与设想相左。
整部影片留给人最为深刻的感受,首先应当是一个“情”字。
这种“情”从构成上而言,包涵了多个阶段多种成分,起是兄嫂两人对Lars体贴关心的亲情,承是Lars对充气娃娃虚幻出的爱情,转是小镇居民改变态度所流露出的温情,合是Lars在经历一切波折后表现出的所谓难以言状的释然与憧憬。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的承载、表现和抒发,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Bianca这个充气娃娃。
正是在“她”(而非“它”)的作用之下,原先自闭寡言的Lars微微打开了尘封已久心窗,原先冷嘲热讽的小镇居民渐渐敞开了相互理解的怀抱。
而从充气娃娃开始思索,我们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也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非典型人物的非典型故事。
电影是放大和夸张的,它的落脚点始终是人们的生活。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朝一日或许也将会成为Lars抑或小镇居民的化身。
可能你我有时也会像Lars一样,找来一个“充气娃娃”倾诉心事;可能你我有时也会像小镇居民一样,习惯着把别人的“充气娃娃”当作真人来好好侍奉着。
充气娃娃或许并无任何特殊显赫之处,但她有时也会启发我们仔细地审视一下这个世界。
给自己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影片中出现的“充气娃娃”其实何止Lars的一个?
编剧有意识地强调了男同事收藏的玩具人、女同事爱惜的绒毛熊,为的或许就是告诉我们,其实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充气娃娃”,他们是我们在孤独寂寞难过痛苦时渴望拥有的倾诉对象。
倾诉对象,在原本自闭的Lars眼中,是他的“情人”充气娃娃,而在其他人心中则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的,不论是关怀的家人、亲密的朋友、喜爱的玩偶,还是虚幻的网络。
此处自闭的Lars,好比无处发泄的现代人,心中纵使惊涛万丈,表面却依旧矜持得碧波荡漾。
直到邂逅了“充气娃娃”,仿佛方才学会了点头、微笑、握手、寒暄,心头上的冰山才在拨云见日后逐渐消融。
给别人留一个理解的微笑。
还记得小镇居民当初是如何评论充气娃娃一事的吗?
就连Lars的哥哥对于Bianca的出现,也一时难以接受,表现得一惊一乍,更何况那些原本事不关己的围观看客。
但美好的故事里,总是存在着一些心底善良的人们:从不可思议、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不以为意、不动声色,再到最后为了充气娃娃的不计得失、不辞辛劳,我们看到了小镇居民对拉斯际遇的理解和认可。
现实中出现如充气娃娃一般突兀而莫名事件的可能性固然微小,但不理解与不宽容却时常伴随左右。
大师格里菲斯用了跨越时空的影像巨著『党同伐异』来说明人们容忍与理解的困难和可贵,即便到了现在,这样的主题却还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提戒着我们的言行。
从幕后花絮了解,影片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要求剧组同戏里一样善待充气娃娃Bianca,不仅搬运时轻拿轻放,还只在有戏份时才会出场,甚至连换装都要在拖车中进行,足见导演对其呵护有加。
对于这位引人深思的特殊角色,让她受到怎样的礼遇,应该也都不为过。
亲爱的Lars我是Beyonca ,我在世界的另一个尽头给你写信,这里没有雪,没有寒冷,当然也没有Karin做的可口食物。
我还穿着你给我的粉色蕾斯边的羊毛外套,我很喜欢它,像芭比一样可爱,要知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并不能在随便说自己可爱了。
认识我的时候你27岁,Lars。
你的母亲在生你的时候因为难产死去了,你的父亲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的痛苦中,哥哥无法忍受这种长期沉没的痛苦而走掉了,你独自一人应付成长这件事,事实上你没有成长,因为你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那种长期的沉默与孤独让你习以为常,你一直觉得自己是杀掉母亲与全家幸福的人,所以在你看来你的出生是罪恶的,所以你害怕皮肤的接触,你会觉得疼,你觉得喜欢拥抱的人是受虐狂,天啊,Lars,其实这样不对,拥抱是爱的一种表达,你身边的人是那么善良与爱你,而你不知道,你学不会与人相处,想停留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但世界会推着你往前走,尽管你还有个孩子的心,但已经长成了男人的样貌,需要工作与祈祷,没有人等你了,Lars,只有我。
我理解你的,Lars。
事实上我们有些同病相连,我从出生那天就穿着难看的网眼装,有乳房和性器,人们并不爱我,只是需要我,这种需要是一种使用,拥抱和接触也是使用的一部分,我讨厌使用,所以我也讨厌拥抱和皮肤的接触,我也会觉得疼,但说不出来,也没人在乎。
谢谢你把我接回你的家,住在你母亲高贵温馨的粉色房间里,我们每天说话,我知道了成长的故事,你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美啊,感谢你带我去湖边欣赏风景,感谢你让我参观你童年的秘密嫉妒,感谢你带我去朋友的酒会,你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之前除了在床上,我哪也没去过,也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
你的邻居们,因为爱你而爱我,因为爱的凝聚,我变成了有爱的人,因为善良的凝聚我变成了善良的人,这种凝聚如果发生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我们也会变成正常的小孩,充满了生活的勇气吧!
可不幸是发生在过去的不可扭转的事实,我们要去独自承担这件事情。
你向我求婚,我拒绝了,是的,因为我也无法面对过去,我也不知道还应该去做些什么,面对未来,我也是有些迷茫和恐惧的,如同你一样。
你问的你的哥哥如何成为一个男人,他告诉你了选择与勇气。
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找一个更有温度的女孩子,一个喜欢拥抱的女孩,让你也喜欢上拥抱。
那一天你发现我昏迷不醒,那是因为我身上被你凝聚了嫉妒与偏执,你以为我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专署品,我被你赋予生命和性格,但你却容不得更多的人分享,因为你害怕失去,害怕被剥夺,我能明白那种感觉,你被你自己剥夺了母爱,但反过来想想,正因为这样,你的邻居才更关心你,爱护你,在你遇到难关的时候像炉火一样偎在你身边。
其实爱像任何一种能量一样,遵循能量受横定律,它不会消失,只能转移。
你告诉我木头给人三次温暖,伐木的时候,劈柴的时候,燃烧的时候,爱也是这样。
我知道你后来嫉妒了我的,其实我也嫉妒你,你有那么多的爱呢其实!
你给Margo的玩具熊解下了锁套,帮它做人工呼吸,救活了它。
事实上,很少有人心细,纯洁成你这个样子,如同你在我生病的时候唱歌给我听,你的爱应该分享给更多人,而不仅仅是我。
你宣布了我的死亡,Lars。
因为我能力有限,已经无力更加爱你。
我的葬礼是粉色的,我知道镇上的人爱我,因为爱在转移和分享。
你也把你的爱转移到更需要它们的人那里吧。
我是你特殊时期的情人,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使者,我们倾听而不拥抱,相爱而不做爱。
好吧,我愿意为你而死,因为,我就是为你而生的。
你的Beyonca
看着RG和一个假娃娃谈情,你觉得有味儿咩??!!
上帝让我们怎样避免孤独?答案是:彼此相爱。
看不懂啊看不懂
没敢看下去,那个女公仔有点吓人。。。
完美小镇和纯爱故事
如果把猪脚换成八两金还会有这么高的评分吗?这个片子看得我有一种别扭不适的感觉。明明就是御宅的yy妄想,全村都配合他发病,而且还有个不离不弃的备胎女,夫复何求?相比之下我觉得日式电车男才更美好一些。这个片应该叫米国好小镇,或者米国好兄嫂这样的名字。
这部电影简直是个笑话
原以为这是部喜剧,其实,是悲剧啊混蛋!!配乐很不错啊!
灰蒙蒙的片子 - -
音乐好听
还挺治愈的```
Gosling是唯一的闪光点
友情演出:angelina julie
丑
片子比较沉闷 像个荒唐的行为艺术
主演长得像opeth主唱
这个充气娃娃还是忧郁版的 哈哈哈 The Bionca is so blue.很妙很warm的片子。有灵性。
How could people be so nice
一个有趣的片子,温暖的小镇,感人的故事~现实版http://tieba.baidu.com/p/3510289395?pn=1
恩,很温馨。很特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