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迭起,层次叠加。
尤其在后半段,密度很高,不断推翻之前的人物设定,展现出一个与之相反的“新”形象。
一个为救儿子,一个为找女儿。
在此之前,冥冥之中,他们又有着一丝丝联系。
有点像《非常突然》,一切是那么巧。
有时候,人在一霎那之间的善意最终也会拯救自己,反之亦然——“谢谢你救了她。
”“不,是她救了我。
”两位老父亲的如释重负,也是生为人父的善良。
范伟,早已经摆脱了小品演员的标签,更加自然生活化的细节表现一个为孩子治病不惜以身犯险的老人。
老李这个人物刚登场,从他在门口踩点做记号,以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惯犯”;中间的各种纠缠厮打,都塑造了一个贪得无厌又毫无底线的“恶人”,直到看到那一冰柜钱,这个老人的真实面貌才转向另一个侧面……不得不说,范伟的表现流畅极了,节奏稳定,特别是眼神,既欣喜又恐惧,同时又有点“一咬牙,心一横”的莽撞,为接下来各个人物的转变带一个转场。
张颂文饰演的阎正,隐藏更深,从始至终都像是一个无恶不作,下手狠心黑的杀手。
但是他的动机,他要什么始终不知道。
中间的几段动作戏也能看出“bug”,就是虽然狠,但又没有狠到要人命,狠又处处留了一点点生机。
所以他是“解题”的关键。
老李晕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在此之后登场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登场一个人物,就带来新的故事和细节,又是一个罗生门套路。
马明亮就是很鲜明的例子,表面上看是一个误闯入犯罪现场的外卖小哥,然后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乐于助人的善良年轻人,再然后要分一半钱的头脑清醒的社会打拼人……这些特性拼凑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总的来说,电影用反转推翻反转,同时也为每一个人物添加新的色彩,反转为剧情服务才是真的好反转。
《不速来客》作为一部新人导演的作品,由范伟和张颂文主演还是让人放心不少,毕竟导演刘翔此前没有什么成功作品,本科还是学的化学。
不过从最终的影片完成度和观影感受来讲,刘翔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可以打7分。
整个故事说复杂也挺复杂,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人各怀鬼胎,在一间老房子上演了一出,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断欺骗他人利己的黑色故事。
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影片讲的其实就是一个眼见未必是真的故事。
刘翔身兼导演、编剧、摄影三职,这种情况要么导演是新人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华,要么是剧组经费不多,自己能多干点就多干点。
很可能是两者兼有。
摄影出身的刘翔摄影指导水准算不上出众,只能算过得去。
比如梁超饰演的尤老板被蒙住了眼睛,整部镜头却连一个他的主观镜头都没有,缺乏对他心里感受的描述,那么自然也很难让观众代入到范伟审讯他的紧张感。
本片摄影唯一的亮点就是圆形的筒子楼和圆形的高架桥构图让人印象深刻。
从执导的角度讲,影片的节奏算不上紧凑,中段整体比较松垮,尾段还有点降低智商的意思。
对影片剪辑的掌控上,也还有不少可以精简掉的镜头。
反倒是编剧构思上,导演着实下了功夫。
少花钱,拍好戏,还要峰回路转抽丝剥茧,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比如将影片剧情的主要发生地局限在一间老房子里,最大的好处是降低拍摄成本提高拍摄效率,符合当下流行的剧本杀、密室游戏等视觉观感。
但这种局限带来的坏处就是整个片子视野不开阔,场景过于集中单一,缺乏变化和视觉冲击。
范伟和张颂文的主演让影片的表演不至于拉胯,窦骁的表现也算是有进步,可惜在一些表演动作的细节处理上还不够精细。
但值得注意的是,刘翔掌握了宁浩和管虎的一点诀窍——糟践演员。
你越把演员折腾得很惨,观众越买账,于是范伟和窦骁都撞肿了眼睛,全员吃足了苦头。
比如打脸声啪啪响起时电影院充满了欢笑声。
对暗号的情节让我想起了经典电影《巧奔妙逃》。
大清早不睡觉阿猫阿狗吵什么吵,天冷了要吃饭大哥大嫂打发打发。
全片最精彩的片段就是范伟窦骁张颂文的三方对手戏,范伟和梁超胡明的三方对手戏以及验货的桥段的出人意料。
不得不说老戏骨还是不一样,演戏控场能力极强。
除此之外,影片就有点乏善可陈了,作为导演,刘翔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值得鼓励的是,最起码可以看出,本片的制作初心不是冲着圈钱来的,这让我们还可以期待一下刘翔之后的作品。
文: 船长 公众号:抛开书本 重庆应该是国内最具魔幻色彩的城市,也是国内最有烟火气的城市。
山城上下起伏的地势造就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错落有致的居民楼就穿插其中。
远远望去,这种立体感与烟火气汇成了一座巨大的迷宫。
《不速来客》就发生在这座迷宫之中。
《不速来客》首先由“窃贼老李”的视角引入,老李进入一层破烂的居民楼中行窃,不料却目睹了一场命案,更没料到这桩案件背后还有更大的案件。
除此以外,所有走进这间屋子的人,原来早就有着各种牵连……
将所有的人安排在一个空间,通过各自的叙述回溯真相,这样的故事设计很容易让人想到《罗生门》不过与那部影史经典不同的是,《不速来客》有两个创新。
第一,本片严格遵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即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第二,本片削弱了对人性的拷问,而是将重心放到了对当下社会环境的关注。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无论是从演员的选择(范伟老师和演员梁超的加入),或是情节的设计上来说,这部电影更接近反转喜剧。
熟悉剧作设计的电影爱好者应该清楚,喜剧的创作过程往往比我们想象的难。
国内喜剧排行榜上,《疯狂的石头》必须有一席之地。
就像宁浩所说的:重庆生活给了他很多灵感。
看完《不速来客》之后,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导演吸取了宁浩的成功经验,更是一次对经典的致敬。
首先是多线叙事,本片的叙事主要分为三条线,分别为窃贼老李、外卖员马明亮和凶手阎正。
这三条线围绕巨款产生了戏剧的张力,对应《疯狂的石头》中从天而降的翡翠。
不同的是,《不速来客》将故事发生地限制在单一空间场景内,导演通过回溯式的叙事重新拼接起错综复杂的剧情,提升了观众的期望值。
其次,本片基本满足了影迷对黑色幽默电影的要求。
在文本的逻辑上,每一个角色的台词、人物动机、动作都有其合理性。
情节的戏剧性上,导演也做到了每一次回溯都符合全片逻辑。
除此以外,《不速来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
所有情节、角色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有人需要钱救人,有人需要钱成家立业,导演将矛盾的重心放在上述情况中并自始至终围绕这个主题。
可以想象,影片既要围绕三一律戏剧结构展开,又要符合故事时间线和多线时间,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尽管这是一部比较复杂的多线叙事影片,但是片中大量细节都可以经得起推敲。
因此,简要通过罗列拍摄制作方面的细节,来证实我的判断。
从电影中的环境来看,首先是这座居民楼的外观,每一个角色走入这座居民楼如同走进一座牢笼,这也暗示了接下来他们都将困于那间屋子。
其次是外卖员马明亮骑行在立交桥上的镜头,骑行中的个体与错综复杂的立交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只有马明亮走不出内心的死结。
从摄影机的机位来看,也就是导演想要呈现给我们的视角。
在全片中,除了大量的上帝视角,更多的导演是在暗示还有另一双观察的眼睛。
当第二次反转发生后,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偷窥视角,而这也为了后期的反转做铺垫。
总而言之,《不速来客》是一部合格的反转喜剧,至少它能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点什么。
最近两年,观众很少看到这样的反转喜剧,愿意拍也能够拍的导演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还是希望借这部影评能使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这部影片。
添加微信号pksbpksb加入全国影迷群
小偷看到门口的标记想顺手偷一下,中途进来一对男女。
小偷在躲藏的时候磕到了头爬到床下晕了过去,一睁眼床边就是头破血流的女人尸体。
小偷和男人打赢了。
把男人绑起来,屋里突然出来一个外卖员,小偷问外卖员的时候男人悄悄割开了胶带,打倒小偷把小偷绑起来,拿着枪让外卖员拍手,外卖员反应过来就帮小偷解绑被发现。
三个人打起来小偷被打晕,外卖员把男人勒死了。
小偷醒了后发现状况打算跑路,偶然发现冰柜里全是钱又决定留下。
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外卖箱里也是钱。
外卖员解释,他和女人是一伙的,本来打算拿箱子里的假钱换真钱。
结果遇到这事。
小偷说自己家里有个肾衰的孩子需要换肾,他本来是修家电的,出此下策。
外卖员打算分了跑路。
这时候发现被勒死的男人不是女人本来打算骗的人。
他从柜子里出来了,他被男人打晕了。
小偷和外卖员假装男人审讯了一番。
得知那个男人是警察,他是来捕获他们交易现场的。
小偷只问出了交易暗号和时间不知道交易什么东西。
交易时间又近在咫尺只好和外卖员演双簧。
到了时间,对了暗号。
验货的时候发现,货是一群残疾小孩用来乞讨的。
小偷不忍,决定正常交易。
拿钱的时候外卖员抢先去拿了外卖箱的钱。
验出是假钞打斗了起来。
开枪的时候发现所谓的枪是打火机,点燃了烟烟扔在地上引燃了漏的油发生了大爆炸。
小偷活下来先把孩子们送出屋去。
回屋找外卖员被外卖员背刺。
外卖员杀了人,不想被抓。
想拿钱跑路。
但警察在屋内装了监控,终于有信号可以监控到屋内情况。
在外卖员化冰的时候警察出动。
大结局。
后面一直三倍速看了。
埋得反转挺有意思的。
果然我就知道看起来最无辜的其实....不过拐卖小孩这点真是没想到,其实不太明白,难道这些小孩乞讨可以赚回一百万吗?
不过可能现实比电影更魔幻。
黑色幽默的剧情,罗生门式的剧本杀,线索与夹带在情节中的铺垫,将荒诞的故事与真相得以完美结合。
影片以环环相扣的气氛为核心,以好人与坏人的变换为起始点,将沉浸式的剧本杀升华主题,或许这正是真相浮出水面的意义。
影片采取了黑色喜剧的路线,从而将故事主题交集起来,当色彩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那些震撼人心的悬念与细节,都在不经意之间浮出水面,而西西弗神话的切入点,则是以欲望的强化,角色的挣扎为出入口,从而突出影片的主题。
当所有的不速来客被捆绑在一个空间里,通过非线性叙事的结构,将鲜活的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当买家尤大与黑道二人组将真币调换成假钞,莉莉便在楼下蹲守尤大成,而马明亮策划行动方案之时,却发现真正的来客阎正已经到来,然而在行窃的过程中,窃贼老李却意外的从迷途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老李的出现,无疑是将入室偷窃的前史得以交代,从而相继扮演了假警察和老板,从而展现自己的真面目,因此老李的行为由主动变为被动,而其中的诉求与表达,更是直接对准了被迫害的儿童,正所谓善恶都在一念之间,荒诞与真相很多时候也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似乎一切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凶杀案,在环环相扣的情节中将故事推向高潮,正所谓每个人都有让别人琢磨不透的原因,而当倒叙之后,一切的时间线都将还原原貌,因此入室抢劫,连环命案,都足以将所谓的真相浮出水面。
一个别具匠心的故事,所呈现的却是一个看似荒诞的生存法则,而真正的真相是需要大家一起去破解其中的奥秘。
个人评分:9
老规矩先扬后抑。
第一点,这是小成本电影又一成功典范,一个筒子楼,一间房七八条枪一个打火机。
这故事就完整了,简直就是剧本杀现场。
第二,不谈剧本,这演员还是选的很到位,就德彪同志的演技就是彪啊,德彪还是适合演老板,小偷还有个肾衰的崽,这一身气质都有点被压制住了。
窦骁的演技也算是中规中矩,也是不错的。
女主角这酒窝是真不错,晚上睡觉感觉都香了。
至于演技,要啥演技,总共出场十分钟,五分钟躺着,还有三分钟掐掉了。
第三,剧情设计也算是别出心裁,各种穿插,剧情反复。
为了节约成本不断,延长时间。
不断回放,把每个人做成一个时间线。
真的刘翔导演跳栏,跳过去一个,还有一个。
上一次我看到这么精彩的设计还是《地球的最后一天》。
第四,拍摄的美感还是有的,很多画面感觉还是花了很多精力去刻画。
都能作为壁纸存放了,比如多次出现的筒子楼中央公园。
说说不足吧,第一,剧情方面真是有点不讲道理的巧,剧情的反转靠演员们晕倒,醒过来,哎,我再反转。
反转的是那么自然又牵强。
让你都想上去呼他几个大逼斗,看看他是真晕假晕。
第二,这么大一栋楼,就为一户人家通水通电,这不合适吧。
不合适你好歹也出了个街坊邻少啊,不愧是你彪哥,又是直接包场。
第三,你这又是砸又是骂,又是小孩子大合唱,最后都爆炸了。
这是什么太平盛世,街坊们你们还在吗。
第四,最后说点牢骚,怎么女主角一花瓶就凉透了,我们彪哥是撞,打,捅,最后还躺床上跟你有声有笑的。
阎正为了结局正义,最后醒了也就不说了。
小马年轻抗的住,醒了也能说得过去。
尤老板才是神人啊,堪比张飞啊,三进三出,这角色设计的刺激啊,年老心不老,体肥身体壮啊。
短短四五小时,晕两回。
这是在隐喻女主角是花瓶吗,我强烈反对,哪有花瓶带这么甜酒窝的。
说实话有惊喜。
同期的扬名立万口碑很好,这部戏评分中等,所以一开始期待并没有很高,但范伟一开口,就乐劈叉了。
故事讲的也很有戏剧性,一步一步层层剥离。
在你以为这是真相的时候突然反转。
一个小偷范伟到一座老房子偷东西,结果遇到老房子主人张颂文和情人朱珠回家偷情,范伟不小心撞到桌角,躲在床底下昏倒了。
等他醒了以后,却看见倒在血泊里的朱珠。
他以为这是一场情杀。
范伟慌张的想逃跑,却被张颂文堵在客厅,正在他们俩纠缠不清的时候,一个外卖员窦骁突然出现在房间。
张颂文反咬一口,说小偷杀死了他妻子。
窦骁说他来送外卖被打晕,然后醒来就看到这一幕,不知道该相信谁。
窦骁说看到打晕他的人穿皮鞋,但范伟穿的是运动鞋。
于是他和范伟准备一起对抗张颂文,但窦骁在与张颂文挣扎中却失手勒死了张颂文。
窦骁害怕说不清,但范伟因为是小偷身份,所以不想作证,只想逃跑,可他打开冰柜后竟发现冰柜里有钱。
范伟因为儿子有病要换肾,所以他想拿钱跑,于是他跟窦骁开始商讨如何分钱。
可是范伟不经意间发现窦骁的外卖箱里都是钱。
所以他又开始质疑窦骁身份。
窦骁介绍,原来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被害人珠珠的情人。
然后窦骁从头捋了一下思路,她是被珠珠叫到这楼下的,珠珠有个老情人,叫尤大勇,这个老房子欠了电费,让珠珠帮交费,珠珠才发现这个地方的。
珠珠带着一堆假现金来换他冰柜里的钱。
但珠珠上楼后发现事情不对,于是告诉窦骁快走,可是窦骁没听,仍然敲门送了外卖。
刚进来就被打晕了。
范伟将信将疑的,他临跑前把张颂文身上的钱包手机都搜刮了一遍,结果发现张颂文的身份证上并不叫尤大勇,那珠珠的老情人并不是他。
这时候客厅里的柜子突然开了,真正的尤大勇摔了出来。
尤大勇被蒙着眼,所以误以为范伟和窦骁是警察。
老实交代,说自己干了一个非法交易,今晚十二点在这间房子交易,并且说了接头暗号。
他们也才搞清,原来张颂文可能是警察身份,他先藏到尤大勇家,等尤大勇来的时候将尤大勇绑住,又冒充尤大勇的朋友下楼接了珠珠。
珠珠上楼后发现异常,告诉窦骁快跑,后来珠珠,张颂文,和尤大勇厮打的时候,尤大勇不小心砸死了珠珠。
范围和窦骁终于理清了这条线,这个时候,到交易时间了,可交易内容尤大勇没说,于是他们俩冒蒙和张经理联系,竟然蒙混成功,他们知道了交易就是拐卖来一群残疾儿童用来要钱行骗。
范伟看不下去,最终决定还是要把残疾儿童买下来,即使钱不能给他儿子换肾,他也不想看这些残疾儿童受害。
可是这时候尤大勇醒了,一切骗局都要被揭穿。
正在混乱之中,张经理助手的一根烟点燃了漏油的厨房。
整个房子发生了火灾。
范伟一个一个把小孩子都护送到安全地方,等他回去找窦骁时,却被窦骁一刀刺死。
窦骁突然变脸,觉得火灾可以销毁一切证据,他想独吞这笔钱。
原来窦骁因为穷,被前女友抛弃,前女友跟别人结婚了,前一阵发生的外卖员杀害新婚夫妇案件就是他所为。
可是冰柜里的钱已经冻成冰块,窦骁正费力的往外搬运,警察已经来了。
因为张颂文临行动前交代的好友,将监控内容全部传送到公安局。
当然结局是好的,张颂文只是昏倒并没死,范伟也是被扎到手机壳上,没死。
其余人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部戏重点还是在于一次又一次的反转让人很惊喜。
你以为的事实到最后并不是事实。
第一次看窦骁的戏,他的人物塑造的也很贴切,一点不违和,没有耍帅的样子,完全就是邋遢的外卖员形象。
但后来看字幕才知道他已经是加拿大籍了?
难道跟赌王女儿入的?
冲着范伟和近来高产的张颂文果然就差不了,没想到剧本也很杀,抽丝剥茧悬疑反转仿佛没有尽头。
一场诡异的斗室命案为开端,伴随众多“不速来客”陆续地闯入,一场斗室剧本杀即刻开局。
有口难辨的“来客们”俨然成为了命案的“真凶”,彼此争执中生死考验轮番上演,而在扑朔迷离的危局背后,仿佛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首先是各位来客的互相搏斗,他们似在争夺着什么;其次是他们中的多人都曾使用手枪,这是否是导致受害者身亡的凶器?
最后是现场发现了一份关键证据——烟头,但烟的来源又与多人有关,无法准确锁定嫌疑目标。
种种线索逐渐浮出水面,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真相即将揭晓。
特别是当看到阎正(张颂文 饰)先是试图藏匿昏迷的马明亮(窦骁 饰),后又以钝器击打莉莉头部,一系列的可疑举动给他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他也在不久之后突然莫名身亡,一夜之间接连发生了两起凶案,给这个本就神秘的房间蒙上了一层诡异色彩。
殊不知一直藏匿在房间的老李(范伟 饰)目睹了一切,他在寻找受害者和凶手的同时,又不断有新的来客悄然而至,而一个装扮奇异的人质的突然出现,似乎“被迫”透露出了这些离奇事件的源头......尤其范伟老师不愧是多个影帝,叙述故事时严肃正经,范伟还是永远的神,喜剧感感觉是自带而来的,特别是在人物转变反差时又足够喜剧、好笑,喜剧挑不出任何毛病。
窦骁也是意外之喜,角色跟以往都很不同,感觉以后可以多尝试这类型。
张颂文瘦了显年轻,窦骁帅气依旧。
朱珠味道依旧,穿小黑裙愈发清瘦撩人。
特让我惊喜的是有很多小的细节或者伏笔,人物的很多小的道具都会callback。
老李略微佝偻的身子,满脸挂彩、表情呆滞;马明亮瘫坐在地,姿势搞笑;阎正则坐在马桶上,再加上倒地的酒瓶和飞舞的钱币,交易时张总跟班的烟、坏冰箱、画面外播报的新闻……画面充满诙谐幽默尤其是拍摄上并没有给观众开上帝视角,所以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
随着一点点地情节推进,通过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逐渐丰富故事,把故事完整化。
给观众层层揭秘,逐渐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观看中人物和观众获取的信息是一致的,故事地推进使得观看过程中带有很好的同步感。
几位主要人物也是通过不断地对手戏才逐渐弄明白整个故事,在该过程中几个人物角色彼此不断转变,使得故事情节非常戏剧化,很好看。
喜剧➕反转的确可以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戏剧冲突,很赞的一部悬疑片,很烧脑也很搞笑,剧情跌宕起伏,里面有好多细节要一定要仔细看,完成度很高的片子,剧情方面真的很意外,原本以为就只是简单的犯罪悬疑,没想到铺设了很多反转,演员之间也碰撞多很多惊喜!
最后还有反转挺出乎意料的,喜欢悬疑类剧本杀的可以冲了~
窃贼老李刚潜入一幢老旧居民楼的一户中打算行窃,一男一女就进了门。
老李以为主人回来了,藏在暗处想伺机溜走。
谁知转眼间女人已经被男人杀害。
老李惊慌中发出声响,男人发现了他,用枪把他逼住。
老李与男人搏斗,拼命将其制伏。
这时,外卖员小马走了进来。
老李将小马捆住,向他解释自己并没有杀人,小马只希望赶紧脱身。
二人正僵持间,又一个男人从里间出来,似乎他才是这家的主人。
而这个男人正在等人过来见面进行涉及大量现金的交易。
小小的一户民居,不断有不速之客闯入,事情越来越扑朔迷离,老李和小马也越来越无法脱身。
当弄明白这里将要交易的商品时,他们更是不忍离开。
本片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一群人物,各怀鬼胎,在一个空间里相互碰撞,这个框架是好的。
但是情节交代只靠闪回,方式过于单一,用多了还影响叙事节奏。
后面反转过多,有点儿为了反转而反转,而且让最后拔高的立意显得不够真诚。
还有一个不够真诚之处是滥用信息差。
老李是观众最初的视角,他是一个先入为主的坏人,观众以这样的出发点对后面的人物和情节作出判断。
结果这些判断一次次被误导,一次次被推翻,后来出场的所有人都在说谎,反而只有老李一个人一直在说实话,也跟观众一样一直被蒙在鼓里。
这样会让观众有被戏耍的感觉。
另外,那幢有着土楼一般格局的独特的居民楼,实在太适合发生一些什么了。
可是除了那一户之外,其他家全程静悄悄的,可惜了。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自从有了《狂飙》,张颂文老师是真的火了,不仅到处都可以看到写他的文章,他之前参演的一些电影也都被翻了出来,比如这部《不速来客》。
《不速来客》是2021年10月上映的,也别说什么主演不主演的了,因为有镜头的加起来一双手就能数过来,地点也集中在一所破旧大楼里。
这部电影只能用“扑朔迷离”来形容,一开始是范伟饰演的老李在房间里偷东西,结果进来了一对男女,然后后面一转那女的居然被杀了,老李以为男的(张颂文饰演)是凶手,正准备逃跑时被发现,然后又卷进来一个外卖员……人物在不断增加,情节也被不断完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原以为不过是件偷窃案,结果升级为凶杀案,再到后面居然还涉及了人口拐卖!
本以为这里面没有一个好人,当老李想和外卖员分赃款,他说自己儿子正在医院等着换肾,我还以为他在说谎,估计外卖员也是这样以为的,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而当老李得知那些钱是用来买那些小孩的,他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不要钱了,只要能救下那些孩子。
可是在关键时刻,真正的老板尤大为醒来了,眼看着老李和外卖员陷入了危险之中,房子着火爆炸,老李拼命把孩子们救了出去,然后又跑回去救外卖员的时候,却被外卖员重伤!
原来人贩子是摆在明面上的坏人,而真正的大佬却是外卖员!
他身上背着命案,所以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捞钱。
而张颂文老师饰演的闫正是一个退休的警察,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完全是为了救自己被绑走的女儿。
他本来在房间里装了监控,让朋友帮忙盯着,一旦发现不对就赶紧报警,结果朋友被困在了洗手间,在最后关头才跑出来把外卖员转移赃款的画面上传。
整部电影的反转真的挺多的,让人有些意想不到,不过一次次地回忆让影片多少显得有些烦琐,而缺陷也很明显。
比如尤老板在旧房里和别人交易这么大的事,他居然放心让情人去交电费,心未免也太大了。
再比如他们在房间里又是打架又是爆炸的,居然没有一个邻居报警?
再比如闫正和老李居然没死,这就有点强行大团圆的嫌疑了。
本来拐卖孩子应该算是电影的一个亮点,但表现出来却太薄弱了,好歹也要在结尾交代一下这些孩子的归宿吧。
最后的最后,本来以为张颂文是主角,后来才发现他只出场了十来分钟,然后就一直是躺着的了。
不过范伟演得确实蛮好的,让人印象深刻。
希望张颂文老师能抓住这波热度,多拍一些好剧本,让大家记住的不再是“高启强”!
3.5 预告没看过,海报也没啥感觉,想说周三会员日正好便宜找点片看呗,发现有点映就看买票了。万万没想到却是9月看到现在的最大惊喜咧!每个人的职业都是迷(想想还挺剧本杀的)。密闭空间里发生的多重反转犯罪事件。前期每个人不同角度叙述,一步步抽丝剥茧,渐渐看清发生在一家废旧房子的混沌悬案,满满的黑色幽默,节奏也不拖沓,前梗后解很多会心一笑的瞬间,反转和笑点都挺有意思的。虽然最后有点泄气,但起码看完出来不会觉得想退票
为朱珠前来,但是戏份较少,也并不出色,出色的部分在预告都播完了。全篇看起来比较老套,较拖沓。窦骁换身衣服后突然变帅,但是不能撑起整个剧情。
我草我居然忘了在哪看的了 结局是啥来着
整体情节、节奏、叙事还是挺不错的,比较话剧剧本杀的感觉,个别小细节有点小瑕疵,但反复重述带来新的反转,加重的呼吸节奏增加紧张气氛,整体剧情大于喜剧,部分细节以为自己猜到了,结果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还蛮加分的。范伟表现顶得起大梁,窦骁比想象中出彩还不错。看的时候莫名想到《局外人》,虽然不一样,但莫名还是感叹普通人荒诞的悲剧。
结构精巧,画面暴力,不过需要一些耐心
今天有幸看了提前点映,本人最喜欢悬疑犯罪喜剧,所以题材对我的菜!范伟老师yyds,无论演什么角色都自带喜感,但对人物特点的把握也永远恰到好处,真实可信。剧情并不是全开视角,不断加入新人物代入新的背景、展开新的剧情,又引发新的悬疑和惊喜,大呼过瘾!笑点挺多但不过分,唯一不足的是结尾太仓促,一把火的意外引发成了最后的高潮推动点,相比于《疯狂的石头》、《平原上的夏洛克》格局稍低,这也是狭小空间单一背景影片的弊端了。
学到了一些悬疑、惊悚的视听设计,但这故事吧,真没必要硬玩这些峰回路转的东西,内容撑不起技巧,于是乎就变成了卖弄奇技淫巧的大盆菜。
小品剧本杀,我挑的是外卖小哥的本子,这脸一看后面就得反杀
不太行,后半段和张总交易片段还可以,但结尾直接拉胯。女性角色很糟糕,甚至也有污名化外卖员的感觉。
优点是多次反转后还把事儿讲明白了,逻辑通顺没把自己绕进去;而且确如导演和制片所说,中国内地是比较缺少这种“封闭空间+多方博弈”的类型故事的(也正因此这个优点才成立)。缺点也比较明显:这个“多方”中除了范伟和窦骁的角色,其他人都塑造得缺乏代入感,都是走过场的工具人。逻辑通顺而工具人太多,就导致这种感觉:这个故事是比较工整,但是它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被范伟和张颂文吸引来看的,看完后只想套用片中一句台词评价:“破台词,破镜头,破反转,破表演”。
范伟为主角的电影,加上窦骁和张颂文,整个卡司还是很值得肯定的。看了一篇文章说这部电影,导演在电影表达上做了很多小动作,可以说在人物和人物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建立了一种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又和不同人物的善恶选择相挂钩,这么看来这还是一部蛮多导演心思的作品。但是故事本身缺少新鲜感,插叙手法已经被用烂了,而前面揭穿人物的倒叙又增加更多迷雾的手法也显得太过刻意,让故事显着死板而臃肿,浪费了之前所谓了灵动的构建。 20211218
挺好的,全程氛围感十足,一部被低估的院线电影。
田壮壮监制作品,所以你才能看到这种咖位的演员来演了一个小场景的黑色犯罪片~朱珠真是可惜,领盒饭太快~颂文同学的存在感也是不明所以,窦骁的演法有点像早期的谢霆锋,范伟大爷的努力想呈现的更多层次感没有起到效果,仍然略显空泛~小场景的机位调度有点难度,弄不好就像舞台小品,其实还可以增加几个跳出的远视角窗外机位来体现纵深感,不至于显得过于逼仄~(片中的几个空镜头多次对准楼道的一堆电表,我以为会有什么深意,还是我想多了~)话说这个导演长得也太像于妈了~
总觉得这种类型片拍的不够中国,范伟演技始终差一个让他封神的好剧本。
一座破房子的峰回路转,有点扯。
和同期的《扬名立万》很像,都是把简单的故事换个讲法,真相其实很简单,重点是叙事手法。这种重视剧本的态度值得肯定,和泛滥的无脑大片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这种体量更小的电影。但创作态度是一回事,有没有与之匹配的执行力又是另一回事了。电影虽然反转很多,但后面大部分都是靠新的线索推动剧情,而不是前面埋下的伏笔。比如前面完全没有贩卖儿童的伏笔、完全没有尤大成和张总交易的伏笔、完全没有阎正(张颂文)的同事的伏笔……而且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真正高明的悬疑片,是你看到最后突然发现前面全是铺垫,而不是你之所以没猜到结局,是因为前面没有任何铺垫。当你看到后面得知生意是指贩卖儿童时,再回过头来看张总叫老李(范伟)把生意告诉马明亮那段,你会觉得很无语,这种事是可以开玩笑的吗?
无聊来看的电影,竟然出乎意料的有小惊喜
算是意外惊喜了,虽然有不足的地方,我很喜欢!结构其实稳住了,不同视角切换的时候信息重叠的部分稍多,以至于中间有点疲软。结局的部分我特别喜欢,如果只到画面切到大荧幕,警笛响起就好了(会不会过不了审?)。
窦尧有突破,朱珠的美有get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