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对自己和另一半的要求是“完美”,去流水线上生产就好了。
不需要爱情,也不需要identity。
虽然“完美”的定义也可以不同,这样就会有n种生产线去生产不同的“完美”。
但是极端的完美就是机器。
machine,robot。
只是型号不同的机器人。
人类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完美的机器人?
听起来还不错?
讨论完人类对完美的执着意念,再来讨论下人为什么想要完美?
“完美”背后是赤裸的自私。
你希望自己的理想在对方身上实现,从而给你带来愉悦的享受。
两情相悦也好,一见钟情也好,很多爱情都是因幻想中的理想形象而令人心潮澎湃。
你爱的是对方吗?
还是因对方所带来的幻想?
就像娱乐明星的成功,往往归功于粉丝和群众的无穷的幻想力。
给你一个美女的形象,自动脑补成善良可爱,不食人间烟火balabala(之后的填空选项取决于幻想者的癖好)给你个帅哥,自动脑补成自己的白马王子。
小说需要多一点想象力,把自己带入其中的角色。
所谓的愉悦来源于此,从而产生经济效果。
理想是第一生产力,但人不是生来就会想象的。
没有现实的依托,没有文学,艺术,音乐,影视。
就没有想象的源泉。
极端的自私可以抹杀别人和自我的存在。
想一想,对方是因为你的“完美”而需要你?
还是因为你是个自然的存在。
自私就是,拥有你,让ta觉得骄傲。
和感到自我膨胀。
因为你是如此完美和理想。
所幸人的完美远远还只是残缺的完美。
健康的爱,是在认识到对方有所缺憾的时候,可以选择包容ta,并继续这段感情。
而不是永远只爱那为了你的欲望而假装出来的完美所进行的表演。
在冲突和包容中进化的爱,才配称之为爱情。
否则只是完全的自私。
Completely selfish。
《复制娇妻》影片简介:乔安娜(妮可基德曼饰)与老公(马修柏德利饰)因工作变动搬来斯戴佛田园小区居住,不久后她发现邻居太太们一个个都不正常,她们太完美而显得缺乏情绪及个性,只有她新认识的作家好友芭比(贝蒂蜜勒)例外,芭比是一名喜爱胡思乱想、尖酸、并酗酒的太太,显然还存有人性。
她们两人合伙开始调查邻居家庭真相,竟发现她们的先生都串通好,把自己的太太个个都换成卑躬屈膝、千依百顺的复制机器人。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知乎首页频繁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做女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同大多数知乎题目一样,答案里是各种故事和道理。
而这个问题线面,更是以现身说法的负面回答为多,为此知乎甚至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在“在中国做女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中答案多为负面。
把这一题目隐隐上升到了典型社会现象的高度。
后面这个问题暂且不谈,前者的一个高票回答倒是有点意思,该回答引用了北京大学吴宗国教授在纪录片《中国通史》中的一段话:很多人把安史之乱和杨贵妃联系起来,那完全是重复了古代的一种红颜祸水的这种说法,那是给唐玄宗开脱,男人把政治搞坏了让女人去负责,这什么逻辑啊!
当然这句话被很多人说过,真实出处我也没有细查,只是这句话让我想起陈凯歌两年前的那部电影,《妖猫传》,在谈《复制娇妻》之前,我想要先讲讲一下《妖猫传》。
陈凯歌曾在接受采访时亲自解读《妖猫传》,说:“爱就是,要不得不到,要不全死掉”;“女性和少年一直是主题”。
历史上杨贵妃的死一直是一个迷,在我看来谜底其实很简单,不是说清楚具体死法,而是清楚她到底为何而死。
只是主旋律下,人们不愿意相信《长恨歌》中的宠爱,政治和权力占了多大比重。
正如《复制娇妻》中幕后主使极力追寻“男人为主导,女人受宠爱,一生一世幸福美满”的“田园牧歌”生活,而不愿接受老公出轨年轻秘书的现实。
《妖猫传》中,极力想要表现的,是男权社会中柔弱女性所拥有的大爱。
在唐朝,在花萼相辉楼;在当代,在美国stepford;在现实生活,在中国知乎;在这些时间和空间里,问题似乎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又是归一的。
空间和时间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两个重要维度,以《复制娇妻》为例,女主角在职场的受挫,让她从都市竞争激烈的职场转移到了轻快明媚的乡间小镇,她的社会关系由职场的竞争关系、都市爱情关系转变为全职妇女读书会和家庭亲子、婚姻关系等。
她的生活重心被迫由收视率、节目策划、主持转变为精神调养、穿花裙子和逛商场。
甚至她自己也在尝试改变,质疑曾经的强势是否有必要且是否违背了一定程度上的婚姻法则甚至是性别法则,但是这种质疑很快就被自己一贯的理想和信仰否认。
这样一种空间上的转换使她从一个看似自由平等、尊重女性的社会到了一个完全以男权为主导,女性作为第二性的附属地位的社会关系网中,由此她上演了一出与男性更确切说是与绝对男权主义者的空间权利争斗。
很长一段时间内,男主外女主内的公领域与私领域的严格划分是女性主义遭受的空间上的一个巨大障碍。
西蒙·波伏娃说,女人首先要骄傲地,痛苦地开始她在放纵和超越方面——即在自由方面的实习。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说:“一个女人如果想写小说,就必须有钱,以及一间自己的屋子。
”这是女性空间诉求的基础,于现在而言,远远不够,但是于现在而言,也仍然是个问题。
《复制娇妻》同样还展现了女性主义在时间概念上的冲突。
幕后女魔头(原谅我记不住名字)她强烈希望爱情能够回归到传统性别观念的时代,因此在当代美国社会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伊甸园,而所有的实验对象就是新时代女强人和她们红花光环下的绿叶男人。
事实上,她的初衷和理想并没有错,即使在现在社会,女性独立不代表着她就一定要在职业上拥有超高的业绩水准,不代表一定要极其洒脱自如地面对情感。
在很大一部分所谓的女性主义者看来,女性的独立几乎等同于割离,几近残忍地要求自己克制已取得所谓的事业上或者说性格上的成功与强势。
在我看来,女性的独立是有权选择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个爱情至上者她渴望被宠爱渴望被保护渴望全身心依靠男性追求一生一世这并没有错,但是前提必须是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她错的是,替别人做选择。
没有人有权力将时间拨回去让一群对自我价值有清晰认识的独立女性回归男权社会。
从历史这一时间线的角度来看,不论我们再怎么不愿意,也必须理解,男权社会存在且长时间存在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生理学人类学的发展都有紧密的联系。
而且可以说这一历史事实是现在女性主义发展必需的社会条件。
事实上,《复制娇妻》是上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产物,它在艺术表达上还是比较激进的。
虽然经过30多年的沉淀,加入了现代化元素,但是其中的主旨仍然不变。
我相信生活本身是最夸张的剧本,但是《复制娇妻》夸张手法探讨的仍然是上个世纪关于女性权力的问题。
这一点问题,我必须提到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另一部女性主义力作《The hours》(中文翻译《时时刻刻》)。
《时时刻刻》影片根据伍尔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将剧情巧妙的设置于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的一天,1923年的女作家伍尔芙、1950年的家庭主妇和2001年的纽约当代女性,她们遇到的丈夫和爱人,虽然有忧郁偏执的一面,但多是宽容且善良的。
但是女性内心的孤独和苦涩,是男性难以相通的。
三位女性在心理上的贯通,却使她们之间形同镜中影像,隔着不同时空彼此映照,从而隐喻了女性精神独立的漫漫长途。
这部电影表现了经过30年的研究,女权主义已经由激进转变为冷静沉着的思考,女性的压抑不再只来源于男权压力,更多来自于自身对于自我的困惑和情感与权力挣扎的孤独感。
关于女权主义的激进,我有几点想要补充:很多人会试图区分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事实上,二者是feminism一词在国内的两种译法,早期女权主义运动更多的同政治权利紧密相连,比如投票权、教育权等,可以说,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用语。
到后来女性主义者注意到了两性关系对于女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一种从公领域到私领域的进步。
他们开始讨论性别角色、性别暴力等问题。
回到《复制娇妻》电影本身,电影除了呈现女性主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冲突,还有两种人物性别理想的冲突。
以幕后女boss为首的男权至上,女性第二性的追求;还有就是以女主角为首的追求女性经济独立爱情独立的理想。
我没有经历过婚姻,我也不愿意在这里去谈二者的对与错,只是在影片最后“男主妇”们在商场里窃窃私语而女主人命令不准对话的场景虽然有可以搞笑的成分在,但是在我看来却让影片的立意变的单薄了。
事实上,我们需要争论的不是决定权在谁手里,而是谁的决定权。
影片有一个让我很难忘的场景,就是当女主乔安娜与丈夫面对面争论是否要植入芯片将其改造的时候,女主是一个乞求的姿态,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丈夫手中,而女主的筹码则是两个人的感情和女主的眼泪。
虽然丈夫最后的选择让人感动让人叫好,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本身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在他。
更何况在这个家庭里,担当经济支柱角色的人是妻子。
这让我想到的是,2017年的孕妇跳楼自杀一案,当舆论谴责丈夫妈宝男,婆婆恶毒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探讨的应该是这个字该由谁来签,这个古装剧里常出现的“保大保小”的问题,这个决定最直接的利益方是谁,是孕妇本人,而她被剥夺了这一决定权。
我想这不是单纯个人的问题。
以及从去年开始不断出现的网约车事件,意外与偶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往往有其必然发生的可悲性,我看到过所谓顺风车司机对女乘客的并不端庄的评价,而如果并非爆料作为乘客根本无法看到这一信息。
当然,网约车评论事件里的选择权已经不只是对于女性而言了,只不过好巧不巧首当其冲的仍是女性,这便也就不是巧了。
如果说,我的社会性别期待,在这一个方面,在自己身上,就是作为女性个体希望得到的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的充分尊重和对于自我选择的决定权。
这是大三时候因为蜜汁姐姐的性别文化课程的要写了这篇文章,今天在电视上又偶然看到这部电影,就稍微改了一下,也顺便发出来听听大家的看法,关于《复制娇妻》,关于女性主义。
电影超出了我的预期,即便放在当下,也是丝毫不过时,一开始女主一点也不讨喜,太自我为中心,坑害了人家的家庭幸福和几条性命,典型的田园女权。
到了后面,实际上电影告诉我们的是,其实无论妻子们温顺还是强势,男人都不会满足,或者说人性本就是如此。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许幻山,他的妻子那么贤惠了,他还是会偷腥。
小镇上男人们拥有了梦想中的妻子,可他们更多的时间还是呆在一块胡天海地,而不是陪在自己妻子身边,他们妻子什么样他们真的关心吗?
而且要注意,这些男人可不是那种loser,他们都有非常体面的工作和身份,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可他们一个个仍然像怨夫一样,当他们的妻子独立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可怜,当他们妻子按自己的想法改造过后,他们仍然觉得无聊,所以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后面的翻转非常出乎意料,所有人以为这个小镇就是一个男权主义者的天堂,可是实际上等待他们的,又是另外一个地狱,他们也将成为改造对象。
里面的罪魁祸首惠灵顿太太,实际上她的想法非常简单,只是让她的丈夫重新爱上她,但是现实中的男人做不到,她只能把一切寄希望于一个机器人丈夫,或许她认为所有的人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这个世界就无比的完美了,这个世界充满了蜜糖和霓裳。
可是如果一切都像电脑程序一样运转,那我们究竟是数据还是人呢?
还有一点也让人感到细思极恐,就连lgbt群体也要主动地去寻求改造自己的爱人,看来无论爱的是男人,女人还是狗,都不会感到绝对的满意。
只是凭什么要改造对方啊,你为啥不改造自己呢?
PS: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美国男人那么喜欢伊万卡了,不管多少年,最喜欢的都是金发,丰胸,细腰和长腿,最好的榜样就是玛丽莲梦露。
真人秀如火如荼,被妻子抛弃的参赛者开枪射杀自己的妻子和她的男人们后,到了乔安娜颁奖典礼现场讨回“公道”,开枪向她射击。
出了这个大事,乔安娜便被fire了。
她精神崩溃,幸好丈夫很爱她,辞职和她一起去了新地方——斯戴福。
斯戴福是个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女人们都像芭比娃娃,总是粉色系,穿着、妆容、脸部表情、走路、说话都很优雅、统一,除了那个和她一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作家,叫芭比的(讽刺的是本人却身材臃肿)。
一个妻子出了问题,让音乐盒上跳舞的小女孩一样不停地转啊转,神一般的人物——迈克到来了,扭转那个女人的脖子,电光闪耀,于是我们开始想这个地方不正常。
回家后,乔安娜歇斯底里,说这多不正常。
她老公沃尔特发了飙,说我们完了。
乔安娜随即服了软。
一段温馨的互相告白之后,第二天,她也pink了。
芭比、乔安娜和一个男同性恋建筑师罗杰成了好朋友,他们去了昨天生病的那个女人的家。
他们听到了大中午那女人和她老公High,还见识到了一个神奇的遥控器,当然他们不知道它的作用,慌乱中跑了。
想起以前的一个小说,所有的女人都很完美,一样的好身材、好相貌、好性格,突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肥胖的女人,所有的男人都想要她。
哈哈,这真是很棒的事情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
我才不要到这个地方,要我去那,杀了我吧。
男人们都当自己是神了,把女人都不当人,把她们当机器、奴隶,或者让我亲手杀了这些男人。
有时候男人会嫌老婆太烦,管得太多。
譬如我,最近我被熊猫冠上比他妈还管人的称号,限制他玩游戏,让他做了比普通男人多得多的家务。
其实乔安娜对揭发这个不正常现象的好奇心比不上芭比,更像是被芭比带着的。
罗杰变了,难道他也被算成老婆了,虽然他在他的恋爱关系中的确是这样的角色。
这个地方改变了人们。
乔安娜想离开。
沃尔特,这个明知事情真相的人,该怎么选择呢。
如果有一天身边的最最亲密的人想的是把你打造成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你会逃走吗?
你会反抗吗?
第二个悲剧发生在了芭比身上,她也被打造了完美妻子。
我靠!
没有自己思想的老婆,就像个机器人一样,有什么用呢。
这个时候要感谢一下沃尔特的优柔寡断,乔安娜还没有被改变。
打算逃离了,打电话到孩子们去了的日营,孩子被爸爸接走了。
乔安娜来到了他们聚会的老巢,她看到了一张她的全家福,照片中的她很甜美,这反而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妮可基德曼。
懦弱的男人,受不了样样比自己强悍的妻子,怯懦了,选择了将她改造。
damn it!当乔安娜问沃尔特,机器人太太会说我爱你吗?
沃尔特看着迈克,迈克回答说,会。
这一段太可悲了,我要祈求你,留下我,爱我。
我在心中呼喊:我们不是平等的吗?
凭什么要我变成机器人去全身心爱你、服务你,而不是你变成机器人?
当后工业下的机器人太太们出现在梦幻般的超市,一段美妙的音乐,乔安娜也出场了,真的很美,长发、高跟鞋、粉色的连衣裙,很高贵。
但我宁愿要哪个短发,喜欢黑色T恤的她,真性情的她。
越狱吧,我还是想要那个活力、脾气急躁的乔安娜,沃尔特回去找她了。
高潮即将拉开序幕,莽撞中,他启动了所有人的程序,程序逆转,正在删除斯戴福程序。。。
每一个太太都像变身一样,返回了之前的状态。
那些曾经如此强势的太太们又开始凶悍起来。
可笑的遥控器。
哈哈,她从来不是,当夫妻之间心心相惜,相互扶持,一切都能战胜。
迈克居然是个机器人,迈克的老婆才是最大的boss,她疯狂地述说自己梦想的世界,一个没有时间爱的工作狂,被丈夫背叛,杀了丈夫和三儿。
于是有了创造一个机器人世界的想法,最后最后,她抱着机器人老公一起死去。
当然当然,最后乔安娜、芭比和罗杰三人做客电视访谈,三个人都有很好的发展。
男人们齐聚超市,体验一下女人们的生活嘛。
哈哈完美女人?
我不想,我的缺点是脸大、小腿有点粗、人有点懒,其余都还行,不过我很满意自己的状态,工作上、感情上我都挺好的,虽然还是有很多问题,但我从未想过完美。
最近一直在刷毕业论文需要看的一些电影。
当然,不管评分高低、质量好坏,我本着只关注电影主题的原则,都一部部看过了。
在我漫长无聊的影单中,有这么一部,偏口水的电影,因为主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复制娇妻》。
乔安娜是一个天才电视节目制作人,在她的家庭中也充当着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形象,然而一档节目造成的意外,使她的公司选择抛弃她来平息风波。
她的老公、公司高管华特,为了安慰乔安娜因不公平待遇受到的委屈,愤然辞职。
乔安娜想要离开这里开始新的人生,挽救她的婚姻和家庭。
于是华特决定全家搬到传说中的幸福小镇——stepford。
威灵顿夫妇是stepford的“核心人物”。
这个小镇环境优美,大家住着统一的美式乡村别墅,有智能的家居系统,“没有犯罪,没有贫穷,也没有妓女”。
男人们有自己的团体聚会场所,女士们也有自己的聚会场地。
然而这个小镇透露着一丝诡异:所有的妻子们都穿着甜美的连衣裙,留着金色卷发,每天的生活就是购物、做饭、跳舞,以及崇拜自己的丈夫,“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看上去都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丈夫,看到我们穿着又老又土的衣服而且连妆也不画”。
乔安娜在这里格格不入,幸好遇到了兴趣相投的作家芭比和同性恋建筑师罗杰。
然而,更加诡异的事情一件件地发生了:有一位太太倒在了集会的现场,全身仿佛是机械故障一般;她的丈夫华特开始羡慕别人家的生活,甚至认为乔安娜应该多学学别人家的太太;她们在别人家里发现了写着这家太太名字的遥控器;紧接着,罗杰、芭比都变成了“别人家的太太”一样穿着得体、热爱家务、一切听从丈夫和孩子的完美家庭主妇。
原来所有的家庭主妇,都曾经是女强人,甚至是比自己的丈夫更加优秀强势的人,她们因自己丈夫的要求,被威灵顿夫妇植入了芯片,变成了失去自我的机器人。
乔安娜发现了这个小镇诡异的秘密,她试图逃离,然而她的丈夫选择将她变成一样的模式。
当然,故事的最后,乔安娜并没有变成完美主妇,她和丈夫选择演一场戏,结束这场闹剧。
结局令人意外的是,乐于带其他男人一起享受“丈夫至高无上地位”的威灵顿先生并不是幕后主使,甚至他本人也只是个高智能的机器人而已,真正的幕后“凶手”是威灵顿太太,一个自认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好人的女人,一个以自己的标准给自己制造“完美丈夫”并让其他女人变成“完美妻子”的疯子。
她把自己曾经婚姻的不幸,归因为自己的工作致使自己忽略家庭,并极端地认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方法在于改造这个世界上不专心于家庭的女人。
这部电影上映于2004年,评分并不算高,一个打着科技题材幌子的家庭喜剧。
当然,我想讨论的不是科幻的话题,而是这个故事中直接显示出的一个问题:对女性权利迫害最深的,竟有女性本身。
9102年了,我私以为已经是一个相当自由平等的年代了。
女人有权利,也有自由,去经营自己的事业,选择自己的家庭模式,选择如何过完自己的人生——一位受过教育、有着自己独立完整三观的女性,她所努力开拓的事业和与之带来的成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和赞赏。
然而回头看看刚刚过去的2018年,依然有一些事让人感觉非常戏谑,让人质疑大清朝真的亡了吗。
仍有十几岁正在三观形成时期的女孩,被所谓“女德班”里那些“老师”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对丈夫要言听计从、作为妻子不存在所谓自由和尊严;一些作为“受害者”的女孩子,在已经遭受悲剧性命运的时候,依然要被网络喷子“污名化”,被无端指责“受害者也不是什么好人”。
而这些人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为女性。
我想起2017年我的年度最爱《使女的故事》。
同样是女人受到了羞辱与压迫的故事,看似是那些掌握了至高无上权力的男人们,改变了这些本来有着家庭、有体面工作的使女的命运,然而那些侥幸成为高贵夫人和管事嬷嬷的女人,也一样是无情的帮凶。
在男权的控制,以及夫人和嬷嬷们的监视和洗脑之下,使女们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失去了自己的职业,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他们消灭女性作为个体的无限可能性,将女性物化为男人的附属物和男权的彰显,侮辱女人的尊严和个人能力。
而在这种极端的男强女弱之下,更多的是妥协,是逆来顺受,是无奈地顺应命运的安排。
女性权利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于各个时代、各个地方,都一直存在着,物化女性、贬低女性、否认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实现丰富人生价值的行为,在目前这个时代也依然没有消失。
甚至有时候,一些女性自己,也会对女性的权利产生疑问。
《复制娇妻》选择用科幻喜剧的方式来黑色幽默,《使女的故事》给出了在极端的世界末日下一种极端的女性生存困境,是一种所有矛盾和行为都激化到极端的状况。
但无论何种形式,这都是一种警醒,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女性生存绝境的提醒。
在这样的提醒下,我们能做的,唯有尊重自己,珍视自己,尊重并珍视每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
——————分割线————————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今天Dione说
复制娇妻 (2004)6.42004 / 美国 / 喜剧 科幻 惊悚 / 弗兰克·奥兹 / 妮可·基德曼 马修·布罗德里克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 (2017)8.92017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瑞德·穆拉诺 麦克·巴克 凯特·丹尼斯 弗洛莉娅·塞吉斯蒙迪 卡莉·斯考格兰德 / 伊丽莎白·莫斯 约瑟夫·费因斯
乔丹皮尔创作逃出绝命镇受到74版复制娇妻影响,04版复制娇妻是劣质版本。
我想看旧版,只能下载到新版,大失所望。
旧版是惊悚片,新版成了喜剧。
大团圆结局,立意彻底完蛋,电影的呈现非常没有说服力。
一派歌舞升平,各种精良的家居和服装,掩盖不了空虚内容,苍白无力的表演。
把妻子变成机器人,这就是这些丈夫们想要做的。
发现了这些,他们还能继续生活下去,这可能?
克莱尔说她爱麦克,她爱男尊女卑的小镇生活。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她爱的是自己。
她想满足的是这样一个执念:如果我是一个淑女,保持肉体的年轻美丽,精神的沉闷无趣,丈夫就会爱我。
克莱尔是顶尖的脑壳专家和基因工程专家,这样的人才是聪明拔尖的,美丽富有魅力的。
但是克莱尔的丈夫并不能欣赏她人格散发的魅力,反而把克莱尔的出色的社会成就当成是威胁。
他懦弱自私,在婚姻里因为一个肉欲年轻的女人背叛了克莱尔——他毫不留情地对美丽聪明的克莱尔展现了他无趣低贱的品味——一个肉欲年轻的女人,对他无聊的大脑没有智商上的威胁他就可以接受。
克莱尔是多么爱她的丈夫,因而丈夫这个可笑的举动轻易打碎了她对自我的认知——她的骄傲和魅力在她最爱的人面前一文不值。
这是何等的委屈和可怜!
她的梦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执念。
但是她自私的一面在于当她一个人在这个小镇生活的时候,她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这个小镇。
把并不愿意做淑女的女人改编成机器人,和她们自私的老公一起完成一场男权的狂欢和对女人尊严的蔑视。
因而我并不可怜她。
她是被男权掌控的思维残害了,但是她无权去借着自己的心结残害更多的女人。
看完这部片子后感到一阵不寒而栗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的控制欲甚至上升到了要想剥夺他人基本权利的地步,也许这只是每个人心中最阴暗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尽量扮演着我们应有的角色——丈夫、妻子,并且尽量使我们的生活处于有序的状态下而不至于出现原始社会之中父权或者母权社会的境地。
不幸的是,《复制娇妻》却把我们内心中对他人的控制欲表露无遗:在Stepford,丈夫为了满足自己在家中的绝对地位而将妻子杀害后用机器人代替。
所谓”改造“之后的妻子温驯柔和,成天只想着取悦丈夫,做好家务,带好孩子,从此大家都过上了“完美的生活”。
然而这真的是完美的生活吗?
显然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这绝对不是完美的生活。
控制欲是人性中天生的成分,然而现代社会正是在以限制人们的控制欲为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只有对控制欲进行限制,我们才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之中享有自由,并且给予他人自由。
否则我们的社会就真的要倒退到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皇帝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臣民只是国家上的一个小齿轮,无足轻重。
《复制娇妻》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就是在于对控制欲的无限放大。
影片中每个人的悲剧都在警示着这种放大的后果:失去自我。
影片所展示的只是一个失去了限制而使欲望无限膨胀的空间,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这种控制一切的表征甚至要比影片中更甚【接下来写的东西怕被HX,我就不明说了,关键词:Chnia(自己组合你们懂得)】
呵呵,这真是部有趣的电影。
现在,确实有很多男性娶了女强 人,都希望女人是娇滴滴的小女人。
每天就是hourswife。
哈哈 加入这个小镇上的很多女性都是很厉害的。
比如CEO拉,经营航公司的等等。
妮可在里面也是一个运营电视剧的女强人。
相对而言,老公就显得有些不如了。
如妮可大老公说的:工作能力妮可好,连打网球也是她好。
似乎在骨子里,就认为非得比女的强。
女人最好处于从属地位。
这是多少大男子主义的人的想法啊。
我敢打赌,假若跑到街上去问,基本10个里会 有10个人同意。
所以,当前流行杂志,当前的流行观点:婚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打扮,更应该温柔,以换起老公的主义。
就像我们这种单身女性,周围的过来大JJ也是语重心长的教导:以后结婚了,要记得打扮自己。
如同那次的培训课上,那位宁波市有名的色彩老师说的:玫瑰花也可以放到老公的床边,以营造浪漫气息。
冷不丁一大姐小声嘀咕:我家老公回家已烂醉如泥,哪有闲情欣赏这个?
哈哈,我想,两个人的爱是跟这个虚无的形式无关的。
哪怕女的比男的强,如妮可所说的:这只能说是一种幸运。
这是缘分。
复制娇妻是可以的,但是没有了人性,大家都一样的温柔可爱,没有脾气,没有缺点,完美无暇,又有什么意思呢?
大概我总有些宿命论,呵呵。
真爱一个人,就会爱她的优缺点,宽容她,包容她。
总也要做出牺牲的。
干吗要成为别人眼中的你呢?
我就是我,不是吗?
本片由Nicole Kidman饰演Joanna,而Matthew Broderick饰演Walter 两人饰演一对夫妇。
讲述他们辞职后移居到Stepford小镇。
在这个小镇里,每个太太都是温柔贤惠,一个个都不像人。
他们简直完美得惊人,每天都忙于照顾自己的丈夫并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这让刚搬来Joanna感到及其不适应。
这里的太太都没有自己各自的喜好,没有脾气。
连她来这里的两个朋友Barbie和Roger也被同化。
聪明的Joanna慢慢地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这个镇上的男人在事业上都远不如自己的太太。
在通过疯狂科学家由Christopher Walken饰演的Mike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太太大脑中植入晶片。
使他们变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并对丈夫言听计从的完美太太。
最终Joanna在丈夫Walter的帮助下把完美太太机器控制室摧毁,成功解救所有的太太。
而当Joanna出于自卫将烛台挥向Mike的时候,结局却是出乎意料。
原来这一切精心策划的是Mike的太太。
由于丈夫的背叛,她想规划成一个男人和女人都符合传统、男女相爱的世界。
一个男人像个男人,而女人迷人的被珍爱的世界。
本片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男女平等。
影片中的男士们不论在生活还是事业都不如自己的太太,这正好反映了当今社会现象。
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由男性当主导观念的思想。
尤其体现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也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则更是以无才便是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同男性一样也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和工作,实现了男女平等。
而在各个领域方面都和男性一样,甚至超越了男性。
比如说近几年来高考状元都是女生等例子,这让男人的自尊都受到极大的打击,而影片中男人们宁愿将自己的太太改造成一个完美的太太,也不愿意使自己的自尊遭受到打击。
在社会中,有很多人都认为女性强于男性是不能被接受的。
一旦女性超越了男性,则会被人歧视、白眼甚至说是“吃软饭”的等等,甚至很多女性也是这么认可。
然而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并非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号召就单可以改变的,要从思想的根本上才能改变。
本片Joanna并没有完全表达出对丈夫Walter的爱意,在Joanna对Walter的表达对丈夫爱意的戏份过少,而且错漏百出。
例如本片结尾所提到太太大脑被植入芯片,但为何Barbie被改造后手碰到灶台上的火却完好无损;太太会吐出现钞。
这也正是本片的遗憾。
是不是模拟人生玩走火入魔了
如果超完美 就不是我的amorcito了。
男人都喜欢温柔的女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结果就复制一大堆
女人的悲剧
被当年《新电影》杂志骗了,中国影评人确实刻薄啊!妮可基德曼晋升奥斯卡影后之后的两年拍了一些评价不高但是很有意思的电影。想不到这是一部女权+科幻电影。想起疫情初期马来西亚的一个大新闻 :有一个政客提出疫情期间家暴问题频出的解决办法,是要求妻子在家隔离期间做家务时也要穿着性感,还要像哆啦A梦一样向“主人”问好、有求必应……果真电影照进现实。
忘了什么时候看的
电影本身很粗糙,但是concept很有意思。1.男人想要的理想妻子是一个不会自主思考的高级家政机器人+sex toy,这恐怕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所以直接把人变成机器人不正是一个理想选择么?2.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居然是位女性工程师,首先改造了自己的丈夫,也是很讽刺。说明男权思想的载体不仅有既得利益的男性群体,也有女性。3.完美人设和完美生活是个谎言。生活和人都不可能完美。
喜剧+恐怖+悬疑?反倒感觉有点不伦不类阿。看到中后部有想快进的欲望。
都快忘了看过了
马上去问一下周围的男生是不是这么想的
社会议题非常明显的科幻惊悚(如果有惊悚的话)。故事清晰,风格假大空到了一种极致竟然也变得好看
这么好的剧本可是该拍的可是一样都没拍出来啊
改叫超完美妮可
CCTV6佳片有约 一点都不佳片嘛
电影完全是tone down了原作,把讽刺彻底的喜剧化了。明明Nicole Kidman, Matthew Broderick, Glenn Close, Christopher Walken四个人选得那么好,其实可以有很大的空间。
片中的智能家居如今已经成了现实,而改造头脑、外表和本性使其更好控制的技术小到可以用在整形美容,大到可以用在治疗人类心理与精神方面的疾患,再深入可以用在间谍方面,片中用在改造妻子方面算是浪费了,不过全篇主题不是这个,前面大半段都是在讽刺男人害怕妻子比自己强,但后面男科学家也是机器人的设定把锅一下子又甩到一个女人身上了,主题不稳定了。
很有想法的一部电影,当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还有个性和魅力可言吗?
好久没有用DVD机器看碟了,感觉真好~~~
惊悚片
我想不通为什么我看完了烂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