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觉很好的电影,演员也行,喜欢英国的风格。
美中不足:洗澡那场戏没关门(惯用套路干点什么都要不关门),Lydia明明发现别人偷看了还眼神那个样是不是故意勾引!
导演这样安排的不好吧。
就给人一种带着孩子无家可归还被开除的人求富婆包养的感觉。
如果能把Lydia塑造成招女医生吸引的类型,然后是因为单纯的吸引而在一起会看的更满足。
之前一直放在收藏夹的一部电影,今天因为早上做了一上午的“功课”,想放松一下,就翻出来看看这部心心念念的《告诉蜜蜂》,没有让我失望,一部拍的很唯美、细腻的优秀作品。
以动物,准确地说是昆虫穿插在电影始末的作品,我是第一次看到,而且,拍的一点也不牵强,据说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不过,从优秀小说改编到经典电影,导演的水准,编剧的功力,以及演员的用心缺一不可。
刚刚去查了这部电影的幕后花絮,看到了导演在和两位主演说戏,原来,导演是一名女性,那就不意外,这部电影能够拍出这么细腻的人物感情了。
这部电影无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幕后的服装化妆道具,包括背景音乐,都是上乘之作,包括一开始的场景,小孩子们在唱着上世纪50年代的童谣,突出了电影的时代感。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另外一部经典作品,特别是月台送别的那场戏,一下子就能够联想到一起,两部电影都是在月台那场戏中达到了高潮,堪称完美之作。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格兰,莉迪亚是生活在那里的一位非常平凡的主妇,在遭到丈夫的无情抛弃后,莉迪亚无奈之下和儿子查理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拮据生活。
因为家庭的原因,查理在学校里饱受欺凌,母子两人生活屡屡走入绝境。
正当两人最绝望的时候,一位名为简的女医生搬到了莉迪亚家隔壁。
简温柔而又善良,她不仅治好了查理的伤,还在莉迪亚和查理险些遭遇流落街头的命运的时候向两人敞开了家里的大门。
就这样,莉迪亚住进了简的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产生了别样的感情,与此同时,有关两人的流言蜚语在小小的村庄里疯狂的传播着。
I love you,I love you too.很喜欢一个字幕组把它翻译成:不思量,自难忘。
万物有灵,影片中蜜蜂的“她”引用的很巧妙,当镜头推向群蜂飞舞的场景时,她们飞舞的那种力量仿佛是要冲出这个落后阴郁的小镇,仿佛是要打破一切腐朽保守的制度,仿佛是要打开一切禁锢狭隘的思想。
她与她亦或是他与他,无关性别,只不过是那一个一个孤单苍白的灵魂相遇在一起,彼此慰藉彼此温暖,于是这些灵魂霎那间迸发出了色彩,他们方能跃动着鲜活着舞动着。
蜜蜂能听见,心能听见,Tell it to bees,告诉蜜蜂,告诉自己,我爱你。
《告诉蜜蜂》是世俗小镇背景下一对女同性恋的爱情故事。
心理更复杂一些、同性恋程度更深一些的应该是那位女医生,长期的孤独和压力令她陷入那种超越时空、脱离尘世的环境和气氛中,伴随着与自己由来已久的诊所、房子、蜜蜂等东西,与这个世界隔绝,但保持着一块自己的心灵天地。
电影里的妈妈也是世俗与男人的受害者,贫穷、愚昧是根源,还有那些永远委琐、狭隘的男人。
这是一段美好的恋情,她们相互帮助、相互安慰,一起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
她们从这段恋情中汲取了力量,增加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感情的天地很大。
故事也贯穿着孩子的视野,孩子认知成长的过程,妈妈与孩子的互动也是电影的一个看点。
如何正确认识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坚持原则而又不得不隐瞒一下事实真相,避免惹是生非找麻烦。
要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要培养孩子独立自由的意识,让孩子在独立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妈妈是同性恋,但妈妈深深地爱着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这就够,妈妈应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告诉蜜蜂这句话原来是从片名就告诉我们这部片子是从一个小孩眼里看到的故事。
小孩的演员又帅又可爱,看着这些孩子的生活才会短暂觉得孩子也很好。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小孩视角的原因,莉迪亚和医生之间的感情没有多少拉扯,进展飞快,还没到一半就睡一起了,然后面对镇上危机的生活也没有详细描写她们是怎么面对困难的。
查理跑了那段时间肉眼可见的只有莉迪亚每天在哭,医生劝她你要冷静。
我觉得作者在写剧本的时候可能更想要批评的是小镇上传统闭塞的社会风气:男人普遍不负责任,甩手就跑,女人一个人要工作看娃,工作还是最低等的工作工资低,医生就因为以前和另一个女孩交友过近那个女孩被强奸了但是受到非议的居然是医生,其他小镇上的孩子也在查理这样的年纪就学会了骂同性恋是变态,被人发现莉迪亚和医生在一起之后还被当街议论(这到底是显谁素质真不说),医生的病人也少了……电影最后结尾还特意提到新思潮的风也吹到了这个小镇里。
查理真是一个很好的小孩,细心敏感,很爱他的母亲。
他生气跑去他爸那里的原因也很可以理解,小孩重视每一个承诺,你说了要都说真话但是却不告诉我这么明晃晃的事实,这任凭谁都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所以生气,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妈妈都会像莉迪亚一样最后还会和查理说对不起再慢慢解释。
对于查理来说可能这个世界就是很危险吧,逃离了背叛诺言的妈妈来到爸爸家发现爸爸家在虐待表姐,我都看到一滩血人都快死了还是只有我跑回家找这镇上的医生,结果好不容易和我妈聊开了爸爸就追到家里来了,还和妈妈锁在房间里打架,情急之下只能求救蜜蜂了。
这小孩一天都在经历些啥啊!
查理看起来是小孩但是其实他什么都能观察到,也能通过对别人的观察逐渐认识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只是他选择了和蜜蜂讲,就像最后只有他看出来医生不会来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一定的女性主义的成分在,因为片子里的男的都是不负责任的,还有一点是在医生救表姐和爸爸回家打算侵害莉迪亚这两段之间的蒙太奇剪辑,女生在拯救一个女生的“下面”,而男生去在侵害一个女生的“下面”;还有包括医生小时候的朋友也被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男的强奸了。
这些联系起来似乎都在说男的就有着给女人带来痛苦的罪。
视听方面从爸爸找到家里和医生救人到最后在蜜蜂里跳舞这一段真的太神了,两边都是逐渐堆叠起来的紧急情况,到最高潮的时候查理想到的主义是摇醒蜜蜂,只能祈求蜜蜂能听懂他说话帮他去救妈妈,这个时候音效是像被蒙住了一层薄膜一样,表示这小孩混乱的思绪,到最后蜜蜂倾巢而出,世界的声音才重新恢复了清晰,然后查理拉着他最爱的妈妈的手跑出去看整个花园的蜜蜂,在漫天飞舞的蜜蜂里他们也在转圈跳舞,我觉得这段拍得真的太浪漫太梦幻与美好了,直接给电影加了一颗星。
总体上来说整部电影的色调都是统一的偏向小清新的风格,节奏悠闲,就是在英国小镇生活的节奏(除了要面对多嘴传统的小镇人的压力),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最后就是不懂为什么医生要骗莉迪亚说自己处理完事情之后会去他们那边?
是为了要表明莉迪亚和医生之间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成全但是都让各自成为了更好的人?
这样说的话也是另一个层次上的HE啦,但是传统的在一起HE可能也挺好的。
这个标题乱起的(其实是不会取,没找准主题,我说不出什么有深度和高度的话,这是以天使儿子的视角娓娓道来的故事。
儿子很纯真。
看完了,感觉真的很治愈我,结局也是充满希望的。
虽然并没有提到这两个人最后有没有在一起,但即便不在一起,只要曾经拥有过就是最美好的回忆了。
那个丈夫简直就是个禽兽,渣男,呸。
这两女人太甜了。
呜呜呜看到后面都要流泪了。
太棒的电影了!
而且感觉里面的人除了丈夫都比较有礼仪和懂礼那种都挺优雅的。
两女主特别棒,儿子也像个天使。
看了预告之后感觉这个男主更糟糕了,一开始说儿子不是他的,是女主一个人的,后来又说儿子是他一个人的,想要抢抚养权,真的无耻。
自己先不要女主的,还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真可笑。
看到女主过的好了,占有欲发狂了,又去想强女主。
真的,这种男人,早点去屎好吗?
女主说的没错,医生真的比男主强一百倍都不止。
而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后面他帮自己的姐姐压住侄女,强行堕胎了,就是个帮凶,而且就算发生了这样的事。
最后结局小男孩的表姐还是和这个乔治在一起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爱呢。
而丈夫这种人,我觉得如果女主没有拿东西去把他砸晕,最后他还是要来抢儿子,也可能害怕的是蜜蜂?
哈哈哈,丈夫怂的一批。
又大男子主义,说什么我不允许我的小镇上出现同性恋的女人。
你难道当自己是国王吗?
就算儿子跟这样的父亲长大,估计也天天都是被虐打,不会快乐的成长的,因为这个父亲,没有高级的教养和耐心,还有暴力倾向。
而儿子还小,不懂得分别谁才是真正最爱他的人,就跑去爸爸那里,也不会保守秘密,跟爸爸说了,这不是他的错。
错的是那个时代,那些愚昧而又不包容的人。
我听说以前的时候同性恋甚至被认为是精神病的一种,直到2012年才被从精神病的范畴里面剔除。
还好我是这些年才弯的。
要是我天生弯,我也不敢想象我会不会送去被电击。
感觉现在的大坏境,有些人还是认为人就该结婚生子,生育后代。
我不认同,高质量的单身比低质量但我婚姻好。
医生演技也超好的比另一位女主稍微好点,吧?
后面离别戏都看哭了 ,不过也可能是女主认为医生后来会去找她团聚,所以很开心的说再见,并没有多伤心吧。
而医生特别难过,特别伤心的样子,把我看哭了。
呜呜呜。
百年难遇的一部好电影!
这部剧感觉预告有点魔剪的感觉,正片真的超棒的,而且正片里的翻译比预告的好很多,词汇表达方面,让人有了很好的观影体验。
真的太棒了!
感谢番茄电影,如果拉人可以赠送会员吗?
呜呜呜(┯_┯)
这部爱尔兰的电影很有趣。
第一个,街道永远潮湿,天空总是阴沉,路边的人眼里没有生气,只有疲惫和不屑。
只有小孩子大叫,追逐着一只可怜的鸡。
可是,镜头转向医生的后花园时,天气总是晴朗,蜜蜂出动,百花开放。
第二个,当医生正在为女主的表妹治疗,刮宫时,女主的老公正在强暴女主,镜头在两个地方转来转去,控诉着对于女人的暴行。
大概因为二十三岁吧。
看情节太容易浑身过电。
欲望满盈。
人的倾诉欲和性欲都很奇妙。
所以宁愿压着。
旁人都不是我要的。
————————————小男孩视角讲述,就很特别被小男孩发现的早晨女士对医生说,“i want this”她想要这段感情医生说,“在接下来的几周,你最好记得自己说过的话”那个时刻,医生的心情,我忽然觉得非常非常非常get到了这段关系里,听闻医生是弯以后,先试探的是女士,先要吻的人也是女士,就像医生在湖边所言,“you always be… yourself”女士勇敢异常,医生一退再退怕拉女士入渊总而言之是太难了即使讲述上世纪的故事,这样的心情却依然能共鸣于今日————————————没在一起的结局,觉得很好。
车站离别的时候,心里是那句很简单的话,“愿你奔向更大更好的远方”————————————忽然想起,女士慌张无助情绪崩溃却点不了烟的心情,那一刻,令我思味良久。
打出了今年第一个五星,因为这是一部会让你笑到眼里,记到心里,看完后坐在椅子上默默发上一段时间呆的电影。
同时成就了今年我觉得最美的一个吻。
1952年的苏格兰小镇无疑是保守的,没有什么比人们的秘密传播得更快。
战后退役的男人早已被炮火磨灭了心智,后方幸存的女人日复一日在工厂里劳作指望着微薄的薪水。
而就在这样一个死气沉沉,永远湿漉漉的地方,Lydia遇上了Jean。
Lydia原来是快乐的。
她有着无法拒绝的美丽脸庞,带着一股小叛逆的活力。
打开音乐,她的双脚就会自然的舞动,轻轻的摇摆加上一点点旋转,毫无章法的撞到你的心里。
但是现在的她是痛苦的,她相信了在舞会上一起浪漫的男人,怀着查理和他回到了他的家乡。
但是战后的他完全变了,毫不犹豫的离开自己的妻子,留下一栋吃着房租的“家”和10岁的儿子。
Jean原来是幸福的。
家境优渥,受着良好的教育,有疼爱自己的父亲,有感情深厚的好友。
她喜欢和朋友一起在树林里散步闲聊,日子仿佛是完美的。
但是现在的她是孤独的,怀着不能说也不能忘的秘密远走他乡,在异地的住宿学校就读,直到父亲去世,她才鼓起勇气回到家乡接受了医生的工作,守着诺大又凄清的宅院,渴望着不再漂泊。
直到一个下午,Lydia的查理闯进了她的花园看望她的蜜蜂。
她们相遇的时候都不是最好的自己。
一个无依无靠,工作苦闷,生活似乎难以为继,自己也似乎隔绝于任何人任何事,一边深爱着儿子,一边也看不到未来。
另一个医术卓越,沉稳镇定,工作和内心却都被过往的旧事束缚,救不了能救的人,也没有朋友与家人。
当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彼此都似乎点燃了一点点喜悦与期待。
我觉得故事最打动我的一点是两个女主角都是脆弱的,难过的,孤独的,痛苦的,但是当她们在一起,你可以感受到女性间相互激发出的骨子里的坚韧,那种相互安慰,相互关心,相互扶持的瞬间,你可以看见两个人眼神里情感的变化。
两个演员的表演无疑是优秀的。
饰演Lydia的话Holliday用一个点烟的动作,就把角色当下的崩溃,绝望到自暴自弃的情绪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遇到Jean之后,一个洗澡时的回眸,一个注视的眼神,又把Lydia原有的活力与魅力找了回来,眼波撩动。
而饰演Jean的Anna则把一个善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女性塑造得克制优雅。
她的矜持与镇定是过往折磨的反复提醒,她看似绝对的理智下是对陪伴最深的渴求。
但有趣的是,两个演员的性格似乎与角色完全相反。
映后答疑,Anna幽默开朗,而Holliday则往往安静回望。
(两个人都是真人比画面更好看,默契的礼服在灯光下亮晶晶。
)影片间两个人的对戏极为自然,个别片段我觉得处理得非常美,导演极为优秀的把握住了那一条分界线,似有若无的触碰,若即若离的亲吻,在衣衫滑落的一刹那偷走你的呼吸,还给你以享受。
谈到彼此间的配合,两位女主演说到如何培养默契,就是提前花两周,just talk,去了解对方,明白对方的safety points,给予对方信任。
也互相探讨排练两人间 body language, body moves 以求呈现更好的效果。
为了更贴近苏格兰口音,Holliday戏外请教自己的妈妈与外婆,而Anna更是和自己的教练练到绝望。
导演八年磨一剑,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取景配乐,你都能够体会到工作人员的用心。
导演,编剧,原作作者,制片人都是女性,也让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有一种体谅的温柔。
她爱她,但她们依旧是她们,没有任何事改变。
她们不一定要在一起,但她们永远在一起。
两人结尾的一个吻,就像“胜利之吻”,许给对方一个全世界的爱与幸福。
补
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只是演医生的女主演没挑选好,此人不太会演戏,感情戏都是靠另一个女主在带。蜜蜂这个寓意贯穿全剧,但觉得运用有点牵强。男主这个角色有点极端化,女人不是因为遇到渣男才爱女人的。哎!
不太行
终于找时间看完了,对几处改编有点不适,一些转折点太刻意,Charlie的改写很不舒服,选择这种结局不太懂。
3.7星。一边是小男孩与蜜蜂如童话般的美好互动,一边是小男孩母亲与女医生冲破世俗束缚的爱恋,后者现实而艰难,但全片最后保持住了一种男孩眼里的天真,两个女人的结局都不算太坏。
7/10 。这其实是半部超英片吧。。。请告诉蜜蜂,她爱她
女二演技有些灾难。召唤蜜蜂解救女主的剧情太离奇了。故事像个真实故事,但很可惜不是。摄影很棒!故事也是个好故事。
本来是个沉重环境下隐秘之爱和孤绝成长的故事,结果这里拿成了女女纯爱的言情剧本,渣男和群众都是可以因爱而战胜
看到居然还有“查理猫到餐桌底下捡东西看见对面俩在蹭脚”的桥段,剧作就好不了。
故事的叙述者是儿子查理,他对父亲的不满特别好地体现了男权主义对男性自身的伤害。片子缺点挺明显的:两个女主没化学作用、感情线特别唐突、时代背景也交代得不多,让观众追着情节跑。尤其不明白最后Dr. Jean为什么不一起去加拿大,她的男性朋友都给她看了当地的招聘广告啊。想养蜜蜂。为蜜蜂这部分,加了一星。
熊孩子看到单亲妈妈和女医生睡到一起,难以接受,跑到爸爸那里告密,爸爸保护儿子不让妈妈抢走儿子,但儿子又跑回来找妈妈,妈妈给他做了思想工作,让儿子认为妈妈是合理的,然后爸爸来找儿子,找着找着变成要强上妈妈,儿子见势不妙,放蜜蜂吓跑了爸爸。这故事编的,我接受不了。
安娜 让我出戏到Flack😂😂😂
没什么张力可言。不反感同性恋,但对于同性恋电影很反感,这些年大量的LGBT电影盛行,与其说是潮流或社会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导向,试想十年以后年轻人对待同性恋会是什么态度?曾经的同性恋电影为了同情这类人受到的社会歧视,而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大肆宣扬。
车站
不是很喜欢拉片 就是觉得总是有点假 不是硬把男主角换成女生就是两个直女非说爱 这个片子真不知道有哪点好 小男孩演技完全不在线 女主角也不好看更别谈帅和英气了 再见
是今年看的les电影中少有的好片。其实我觉得综合各种意义来说,是happy ending。
我服啦,医生救死扶伤还扶贫,咱们就是说拉子能不能正常点儿,爱上直女就算了,现在给太子妈扶贫算什么,BE的好!鼓掌👏
又是一部完全没有铺垫就莫名其妙干柴烈火的LGBT影片,影片里的亲密与冲突只让人一次又一次陷入尴尬
【TIFF2018】电影前半段的铺垫来得太短促 好像急着马上展现出两人相遇相爱的故事 同时涉及太多主题 包括1950年代英国对同性恋的极大不接受 女权 婚内强奸 重度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 养育孩子困难的生存环境 跨种族恋爱 堕胎 女工的生存环境 最喜欢的场景是医生想都没有想就奔入湖中涉水去捞小帆船 医生的角色在最开始把动情演成了发情 女主经历丈夫离开的变故也显得太突然 总之故事的主旨就是人生遭遇一系列变故时 拥有同性的爱与温暖是唯一救赎 比较惊喜的地方是故事的大部分视角是女主的正太儿子 导演来了现场 一个和蔼可亲的奶奶 观众席里也有许多奶奶 镜头转到报纸上加拿大的移民广告 大家都笑起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加拿大来着2333
腐国五十年代开始的平权运动前的社会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