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看完原著的时候就一直觉得陈寻就是一个渣男,并且深信不疑。
每次想到如果自己是方茴,一定不会如剧中那般声嘶力竭苦苦哀求,而是甩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可惜方茴就是方茴,谁也代替不了。
青春期的男孩子,尤其是被女孩子宠坏的男孩子都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万众瞩目的陈寻就是这样一个太阳般的存在,光芒万丈、高傲又不羁。
所以他才会在方茴亲近乔燃而忽视他的时候感到不爽,也许是不可思议。
因为他不相信享受女孩子尖叫和崇拜目光的自己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面前如此没有影响力,甚至是空气般的存在。
躁动和好奇心的作祟让他慢慢开始关注这样的不一样,也悄悄的接近这样的与众不同。
男孩原本就比女孩成熟的晚,而校园里年轻的恋爱更多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好奇开始。
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因为好胜,总之这个“太阳”千方百计的走进了方茴的生活,而这样一种感情到底是不是“爱情”,真的无从知晓。
直接又强烈的陈寻在一直默默无闻、小心翼翼的方茴眼里,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是一个照亮她整个生活,带给她色彩的人。
方茴喜欢陈寻,真真切切的喜欢,喜欢到骨子里,如同将死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陈寻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她的全部。
也许她的感情是内敛的,也不善于表达,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于陈寻的执着,所以才会吝啬给暖男乔燃一个拥抱。
而陈寻,在丰富多彩的大学里面,没有了高中生活的禁锢如同解放天性一般,才刚刚开始对于爱情的探讨。
对于沈晓棠,他应该是喜欢的,他爱沈晓棠,可以说这个大男孩到现在才明白什么叫“爱情”。
所以对于方茴,他选择了放弃,也只是因为不爱。
====================我是分割线=========================所以,即使陈寻从不懂爱情为何物的小鲜肉变成初尝爱情滋味的男人,也依旧隐藏不了本猫一颗药吐槽的心。
你说在一起就在一起,说分手就分手,你以为你长得帅就可以随便伤害人家软妹的心啊?
你凭什么要去招惹这样一个如同刚出生的小猫一样的姑娘?
要不是你,人家乔燃肯定早就和方茴好上了,哪有你什么事啊?
得到了有不珍惜,好奇心过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么?
你也要先搞清楚你招惹的是什么样的姑娘,那可是把你当做唯一的姑娘。
最后,奉劝所有长大的和没长大的男孩,不要轻易去招惹妹子,如果你确定你是真的想要和她在一起并且可以做到,否侧,请不要来招惹!
还有,妹子们自己也要看开点,渣男不值得你浪费大好人生。
《匆匆那年》的原著和电视剧我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交叉看完的。
所以,我既说不上是原著党,也并非来声援电视剧。
看完后只是越发觉得,也许我们每个人,无论看完后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在怀念自己匆匆的那年。
若是喜欢,定是觉得这故事将那个年代的校园,那个校园的爱情,那些爱情里的人都真实地还原出来了,而不喜欢的人,多是抱怨女主角演得太次,男主角选得太老,故事穿帮镜头多种种,大概是埋怨这剧并没能完美地勾起他心里的关于校园关于青春的一切美好记忆。
目前看来,这类青春校园剧选择网播是对新道路的一次很大胆而成功的探索。
毕竟青春题材的受众们早已经是不再每日坚守在电视机面前有什么看什么的九零后,而九零后正在成为撑起网播电视剧市场的主力军。
十六集的片长看似不长,但对于一个简简单单的校园故事已经足够了。
电视剧和原著的出入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它本身的优劣,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本也无法直接拿来比较。
因此,电视剧里完全删除原著中“张楠”这个旁白者的角色也确实是出于电视剧叙述角度的需要。
若非要说改编后的遗憾,也许该是高中校园与大学校园戏份的侧重,书中大部分内容其实是方茴在讲述她和陈寻、和乔燃、和林嘉茉、赵烨的高中时代,那些让她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友情,那些他们一同经历的建国五十周年大庆、高考、申奥成功也都是以高中时代为背景,而大学随时几人故事的转折点,但并未占据大量篇幅。
相反,电视剧里没过几集就已经把高中时期的种种一带而过,对于未读过原著的人来说,“匆匆那年”这四个字到底是指什么,就变得模糊了。
说实话,刚踏出校园的我,似乎已经渐渐忘却高中是什么感觉,虽然总说着自己似乎是停留在高中的最后一刻,这四五年来一直未向前迈一步,但终归是悲哀地发现,高中生活的细节在我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慢慢在褪色。
也许,很多人说青春题材影视所作的恶就在于助长一群二十出头的九零后还未长大便已经开始怀旧青春。
可真正觉得高中是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的人大概都懂得,这些作品到底有什么内涵什么深意根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和书里戏里的他们一样,都那么年轻,那么美过。
我们并非怀旧,而是记住。
我们只是在看,自己的匆匆那年。
作为一个出身大实验的北京80后,这部剧就好像是身边的人在演绎身边的事儿,时时刻刻都勾着人怀想过去。
五一之前的周末,重温了《匆匆那年》,与其说它是一部青春剧,不如说它是一部怀旧剧。
很喜欢开头的倒叙,从男主倒退开始便感到惊艳,一连串儿的大事件回顾,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一起回到匆匆那年的岁月,直到那句“1999年,我16岁”,伴随着一个穿校服骑自行车的大男生映入眼帘,第二次看的我,竟莫名有种想落泪的冲动。
快到而立之年却碌碌无为还成天心力交瘁,忙着跟纠结的工作死磕,忙着同脸上屡禁不止还愈演愈烈的细纹抗衡,更忙着应付身上大小零件出现的各种不健康信号,一不留神,好像很多事儿都忘了,曾经中学里要好的小团体早已在部分人成家立业后土崩瓦解,曾经看一眼就脸红心跳还悄悄去校内保存他照片的人早已不知去向,曾经写了好几本的玛丽苏小说也不知道在哪个箱子底下压着等发霉或已发霉。
于是,看了一遍《匆匆那年》之后,这些又都记起来了,不光这些,还有校园广播里谁给谁点歌引发的八卦,还有闺蜜为了搭讪学长借出报纸之机的采访(这简直和林嘉茉搜集苏凯资料时如出一辙),还有那些听过的范晓萱张信哲朴树后街西城周杰伦孙燕姿无印良品水木年华,读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榭寄生》《三重门》《零下一度》,看过的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棒球英豪柯南X战记圣传东京巴比伦,险些连舒克与贝塔都记起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中学女生心中都住着一个方茴,但我心里一定有一个。
也曾喜欢画灌篮高手,也曾不爱说话没有存在感地自娱自乐,也曾不爱热闹不愿随大流儿,甚至也曾对自带光环的闪亮生物避之不及。
但之所以说也曾,那是因为我觉得,“方茴”只能装在心里一个角落,不能让她过分地占据自己,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终将要立足于社会之中,要和不同的人交流分享,也会体会到群体有群体的欢快热闹,独处有独处的安然闲适。
每个班都会有一个陈寻,但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乔燃,我想这也是乔燃人气更高的原因吧,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比同龄人更早的成熟,更早地懂得牺牲与付出,更不用说人家个儿高颜值也不低,于是在这个利己主义的社会中自然更受欢迎,别说偏爱他是因为他和方茴更合适,设想如果和方茴定情于《小王子》的是陈寻,更了解方茴的是陈寻,我想始终如一为爱付出的乔燃很可能仍旧是更受欢迎的那一个。
然而陈寻是更为真实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校园风云人物的影子,看到他就想起中学校园里不穿校服或者穿着奇异校服打篮球的小帅哥们,就想起新年联欢会上班里最活跃的几个同学的载歌载舞,就想起大学军训晚会系草唱歌时身后其他系女生花痴的讨论,也想起了闺蜜大学时因为当时男友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关系而结束的恋情,所以男生们也要注意别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要知道到底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有些事情又不是不能自己解决是不。
第二遍看剧的时候get到了一个之前没注意的点,那就是《灰姑娘》。
陈寻为方茴点歌,想必在陈寻的心里,这首歌代表着自己对方茴的一部分感情:怎么会迷上你,我在问自己,我什么都能放弃,居然今天难离去,你并不美丽,但是你可爱至极,哎呀灰姑娘,我的灰姑娘,我总在伤你的心,我总是很残忍,我让你别当真,因为我不敢相信。。。
然而,不止歌词,这首歌和《匆匆那年》更多的契合还在于它背后的故事,歌曲原唱和他的灰姑娘相知相爱又相分离(源自度娘百科),和陈寻方茴有太多相似。
陈寻为了和方茴上一个大学而放弃了更高学府,原唱为了灰姑娘而推迟出国,他们也都曾被对方认为还是个孩子,然后陈寻有了沈晓棠,原唱也组建了新家庭。
这样的一首歌曲放在剧中两人如胶似漆之时出现,不免让知情人提前伤感了一把。
看过《匆匆那年》的小说,也去电影院看过了电影,再来看这部网络剧,感觉剧版的比影版要好看,剧情要丰富一些,算是一部很良心的校园青春剧了。
女主长得挺清秀可爱的,男主也不错,相比之下更喜欢男二号,看吧,白敬亭现在就火了。
反正只能说陈寻和乔燃各有各的好吧……看青春片更多的是一种情怀,纪念逝去的青春。
没看过原著,但这就是我的匆匆那年,每个演员和角色都是对的。
陈寻、方茴、乔燃、赵烨、林嘉茉每一个角色的感觉都刚刚好,不多不少。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这种懦弱看着丧丧的女主的,可是只是因为这个女主是方茴,让人心疼到不能自已的方茴,她爱得那么纯粹真心又小心翼翼。
虽然女主在剧里表情基本是从头丧到尾,可是我想她在男主面前是真的开心,男主当时可能也是真心的喜欢她。
为什么说可能,因为男主最初接近追求女主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好奇和想征服这个自我屏蔽外界的女生,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人。
但陈寻也的确为方茴做了很多很多,也许在追求的过程中的确喜欢上了女主吧,不然女主这么敏感胆小怯懦被动型的女生也不会爱得这么刻骨铭心,爱得说自己不会再爱了。
所以我想男主还是爱过女主的,只是一切都抵不过时间和人心的变化。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山盟海誓都是虚的,只有时间是真的,时间会告诉你谁在说谎,谁变了。
看到后面真的超级心疼女主,她是鼓起多大勇气接受这段感情,并用心对待啊!
恨透了男主,幸好结局没有狗血地破镜重圆,不然只能一星!!!
第一次看剧的时候希望女主借自杀来报复男主,让他一辈子活在愧疚后悔之中,一辈子忘不了女主。
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挺可笑幼稚的。
除了陈寻之外,方茴、乔燃、赵烨、林嘉茉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心疼😭特别是方茴和乔燃,方茴和乔燃应该都很难再这样刻骨铭心地爱一个人了吧。
幸好还有赵烨和林嘉茉有个好结局😭
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完全谈不上原著与网剧的区别所在谁好谁不好。
我只知道,每当剧中90年代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我的心都会泛起微妙的心酸和感慨。
起初是宿舍里的姐妹在看,我瞥过几眼,不以为然,以为又是烂俗的脑残剧,默默的想,要是回到初中,我可能还会兴趣盎然。
无意间看到评论人v脸社长的视频,刚好谈到这部剧,视频的标题是五年青春,三年模拟,他说看了这部剧,恨不得回到青春年代,对于其剧情和细节也全是褒奖,于是,我心动了,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开始了追剧,最后,竟然停不下来,我想,这的确是神还原了我们的匆匆那年吧。
作为九零年代出生的人,我对那个年代的还珠格格,张国荣,beyod等有着特殊的情怀,剧中出现的这些元素,会让我一下回到那个年代。
这些年看过了韩国的高中生恋爱故事,她们穿着时髦的校服,离我们很遥远;看过了美国的高中生故事,那些赤裸裸少儿不宜的画面更是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
虽然都是高中的纯情故事,但那些的的确确不是我们的青春故事,我们有的,只是穿着臃肿的校服,被强制要求补课,和老师做无谓的反抗,在课堂上学着老师的口音,被罚写检讨抄公式,对某个人默默的好,被家长和老师死死叮嘱不准早恋,考大学是最大的信仰这样的故事,而匆匆那年,正还原了这些微旧的画面。
方茴是一个独特的女生,她的名字就独特,想想普通的女孩,谁会取到茴这个字呢?
何泓姗把她的善良,纯真,,始终如一,但是也木讷,胆怯,隐忍,偏激的性格演绎得很到位。
对于陈寻的强势攻入,她马上沦陷,把自己的全部奉给爱情,把自己的未来和一生都献给这个男人,但是她又是那么纯情,她自小接受的价值观让她显得那么固执,她的第一次只希望在结婚以后,可见她已经做好了和陈寻携手一生的准备,她的骨子里,是对书上那种乌托邦式纯洁爱情的信仰,后来的她,把第一次那么轻易的献出去,她是真的绝望到极致了,一生的信仰崩塌,再也回不去了。
至于陈寻, 杨玏略显老,过于成熟。
在没有看这部剧的时候,只听看过的人说他是一个极品渣男,那时我就在想,这么咬牙切齿的定论,该是怎样的一个男人呢?
看完该剧,我并不觉得他是一个极品渣男,并不是她们口中说的那么绝情,那么卑鄙,那么无耻。
我想,热血男孩的真情是最真实的吧,她后来喜欢上沈晓棠,喜欢的是她的活力有趣有意思,正如他当年喜欢方茴,喜欢她的安静,善良。
最初和方茴在一起的时候,他也确实细心贴心用心。
当他知道自己喜欢上沈晓棠以后,他并没有那么绝情的对方茴,他很羞愧,很苦恼,当他知道方茴被那个人渣毁了以后,他愤怒,痛苦不堪,这些地方看来,他的本质还不是一个十足的渣男,他至少带有那么一些纯真的。
不过他也的的确确是渣男,他明知道方茴是怎样的一个女生,他明知道方茴没了她会比死更难受,可是他还是背叛了她,以至于害得方茴酿成那样的悲情后果,他说起情话来头头是道,他发起誓来真挚无比,他可以轻易的做承诺,却全都成了空头支票,他夺走了方茴最纯的感情,却成为一个劈腿的渣男。
白敬亭扮演的 乔燃是公认的暖男,他细心体贴温柔,这都是优点,但在爱情里,这样的他却是永远走不进女主心的男二号,他默默的守护着方茴,总在她需要的时候无私的给予帮助,给她精神上的鼓励,想必这种圣人似的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默默的喜欢一个人,默默的对ta好却不让她知道,这种感觉,想必又满足又心酸而且还不甘心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乔燃那样的好男生,就像程又青的李大仁一样,结果往往却不尽人意,如果方茴从一开始喜欢的是乔燃,那么故事也不会这样悲情了吧。
杜维瀚扮演的 赵烨这个小伙子,想必我们从前的班上都有这样的一个人,搞笑幽默厚脸皮没心没肺,典型的阳光大男孩。
但是他生活在一个无奈的家庭,拮据的经济环境甚至让他开不了口要一双新球鞋,即使他在学校那么淘气,可他还是挺孝顺的一小伙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不愿他们为难。
他喜欢林嘉茉,这让厚脸皮的他变成了优柔寡断的害羞男,在他人眼中,他是那个不靠谱的赵火华,但是他对待感情的认真,他的重情重义,却无数次戳中了我的泪点。
最窝心的是他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却被警察抓走,从监狱出来,俨然换了一个人,他不愿意见曾经的朋友,尤其是嘉茉,是呀,谁又愿意让自己喜欢的人看到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呢?
毋庸置疑,林嘉茉是一个让人喜欢的性格豪爽伶牙俐齿的姑娘,她敢爱敢恨,对朋友仗义,对感情大胆。
她于苏凯几年的执着让我们惊叹,喜欢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一切东西,这种感情从一开始本就不是平等的,她的感情攻势是我从来不敢做的,我欣赏她的真挚。
赵烨进了监狱那一年,她比朋友中的每个人都上心,足足可以看出她对赵烨的感情。
嘉茉和赵烨,一对欢喜冤家,兜兜转转终于在一块了。
不得不说的是,这部剧的配角和细节也处理得很到位,陈寻他们寝室的那几个人,不同的性格,质朴的学霸老大总能说出朴实却富有深意的话,简直是翻版赵烨的宋宁却给人以温情,有点唯唯诺诺色眯眯的胖子,他们把大学中各色的人演得活灵活现,你甚至看到他们,会想到当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不知道为什么,当赵烨在夜总会遇到苏凯,从前的阳光大男孩苏凯变成了大腹便便的暴发户一样的人,当赵烨对着苏凯的背影喊了一声队长,beyod的《海阔天空》响起时,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哪怕也有一天会跌倒。
故事的剧情不是清新脱俗,但是却让我有种想回到那些年的强烈欲望,人一老就会怀旧,想必这部剧零零后的孩子是不会喜欢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怀旧的年纪。
匆匆那年,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绝代双骄,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录音机,磁带,两毛一把的小刀,三毛一个的橡皮擦,名侦探柯南.......再见,青春。
谢谢《匆匆那年》给我的感动。
缺乏安全感的内向女主方茴,优柔寡断的暖男乔燃,勇敢主动的男主陈寻。
他们都有鲜明的优点也都有明显的缺点。
寻茴恋就是个大悲剧啊!
方茴是那种需要很多很多爱需要安全感的女孩,乔燃虽暖却优柔寡断,不能征服方茴;陈寻积极主动的追方茴,打动了方茴的少女心。
陈寻追方茴吧,就是因为方茴漂亮温柔,再加上乔茴关系的刺激。
方茴答应陈寻吧,就是因为陈寻高大勇敢有担当,还这么积极追她。
最终分手也挺正常的。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第三者而感情破裂而是因为感情破裂才有第三者。
在寻茴恋这不完全算是感情破裂,而是两人不太合适。
对于最终的分手,不能简单的说他们谁变了,只是他们长大了见到更大的世界罢了。
到了大学,方茴依旧漂亮温柔没安全感内向,陈寻却遇见了一个活泼开朗有才华有共同语言的沈晓棠,他们真的是很配耶。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情节,寻茴闹矛盾,方茴一副回避的态度,但是在她爸爸看过她之后,内心的伤得到了些许愈合,没安全感的情况好点了,想要敞开心扉主动的去爱一个人,拿着花去找心爱的陈寻,要是这次陈寻方茴能和好,开始变好的方茴没准也能让这份感情越来越好,陈寻也是很珍惜方茴的,两个人探索出适合的相处模式,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挺好的。
但是那时候的方茴却看见陈寻和沈晓棠一起唱他们的歌。
这下,方茴就对这份感情完全没有信心了,都没质问一下陈寻就直接分手了。
方茴心理上必然还是爱着陈寻的,后来也挽回了一次陈寻,不过没成功。
当初没分手好好解决问题的话倒还可能继续处,都分手了肯定是不可能挽回的。
失恋的打击下,方茴就堕落了。
为了表现方茴的堕落和悲剧,直接就安排她被那个猥琐嫖娼男给睡了。
鲁大师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这次的美好被撕得有点恶心。
但凡你参与的,都将改变你的人生。
于方茴,在涉世未深的年纪谈了场青涩的恋爱,等到了更大的世界,才发现原来的誓言终究食言。
最终忍痛分手放任堕落,只剩下伤心。
于陈寻,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谈了场青涩的恋爱,等遇见更合适的人,才发现原来的恋爱竟成障碍。
最终旧爱新欢离他而去,只剩下愧疚。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没有发生寻茴恋,方茴牵手乔燃,一起在豆瓣刷影音书,在知乎看更大的世界,在微博看热门看段子,过着安静温暖的小日子。
陈寻牵手沈晓棠,一起上台唱歌,一起淋雨撒欢,一起吃喝玩乐,过着闹腾欢乐的小生活。
方茴真的像个盲女。
正面像,背影像,眼睛像,动作也像。
我想到了雏田,不过雏田战佩恩的戏让她远胜于方茴。
赵烨和嘉茉的感情经历还不错。
本来暗恋潇洒酷帅篮球队长的嘉茉一心等着喜欢自己的赵烨,宋宁人好的就是运气不好。
在美好的校园时光里,我们都很年轻,年轻到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年轻到不知道错过了什么。
但凡你参与的,都将改变你的人生。
我们都只有一生,请珍惜。
“你知道心痛是什么感觉吗?
是我看着你拉过我的手却拉着别人,心痛就是每天夜里我梦见你醒来却是无尽的黑暗,心痛就是我在和别人上床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你。
”一直强压着的情绪被大结局的这段对白戳中,这段电视剧增加的情节似乎在诠释陈寻对方茴的感情,证明着他是一个有良知的混蛋。
看过小说的人一直对于这个时候的陈寻耿耿于怀,认为他有什么资格难受呢!
男人啊,总是一边厌倦着旧爱甜蜜着新欢,又会一边惦记着旧爱心痛着错失,殊不知在你变心的同时有多少人也一样的惦记着你的旧爱。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段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回忆之美。
整部影片截取了小说的很多精彩情节,同时又增加了很多独有的特色,编剧田博在采访中肯定了九夜茴对他的尊重和宽容,他以男性视角诠释了对青春期年少疯狂的刻画,更加丰富了整个故事。
还记得08年看小说时候去翻了九夜茴的博客,她提到小说中一个剧情是她认为最心疼的,不是2001年那场大雪后的分手,也不是陈寻带方茴从医院回家时的我们回不去了,而是大学时方茴知道陈寻和沈晓棠同居后默默的跟踪他们,或者拿着电话卡分别给他们打电话,听到占线后听一会再挂了,一张201的电话卡直到出国也没打完。
感同身受,一直欣赏女性导演或编剧对于人物细节的描述,正是如此。
影片泛黄的色调竭尽全力的在还原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青春模样,从装扮到物件,甚至音乐。
配乐既有原著中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也增加了周杰伦、张国荣的记忆。
关于演员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幻想,任何影片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何泓姗一出场我觉得她比我想象中的方茴漂亮,跟小说中低眉细眼完全两个人;杨玏的沧桑感略强了些,但是后期代入感很强;乔燃的扮演者很成功,博学多才的暖男;嘉茉神似小姚晨,女神范儿略低了些;赵烨的感觉有些不够阳光;苏凯是我在看预告片时候唯一觉得和原型最接近的;沈晓棠没有小说描写的活泼开朗人见人爱。
但是这些不足以我们对该剧的喜欢。
作为网络剧,它的制作和宣传要远远高于其他同类题材。
周播剧的形式,每集一句话的小标题,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能让每个人看到曾经的自己。
一直以为它是一部80初的青春,没想到我的90后学生们也在追剧,足见其魅力所在。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依然挚爱这句话。
年轻时的我们总是不顾一切,以为长大就永远在一起,但是发现长大只是意味着分离,而那时候的人只能渐渐活在心里或梦里,那时候的事只能变成美好的记忆。
而爱回忆的我们,终究注定走的会慢一些。
正如方茴的“不能伤害你只能伤害自己”的心痛,也如陈寻“我不怕你不爱我却怕你所爱之人非良人”的错失。
纠结了一阵要不要写评论,感觉这样的青春文学和我的距离仿佛有好几光年,看言情还要追溯到初中,那本四娘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着实让我悲伤了好一阵。
而今掰着手指一算也竟然有十年之久,再度回望过去,已然在心中涌不起什么浪潮,倘若不是《匆匆》甚至感觉涟漪都不能荡起。
记得在《致青春》的评论中说过,青春里的伤痛本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安放,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也是用来成长的,在落落的光阴里你会悄无声息地变得更加完整。
不想写评论的部分原因:我是一个不喜欢回望过去的人,无论爱也好恨也罢都伴随着时间的车轮一路走远。
现在那些历历往事早已在心中淡去了痕迹。
曾有人问我,如果你和女友分手还会做朋友吗?
我说不会,我这个人不动情则以,动情之后就很难自我克制,如果还做朋友只是证明我还喜欢她。
现在却与那些喜欢过的人统统成了朋友,因为心中淡去了那淳淳的悸动,剩下的不过是坦然而已。
但这部剧中,主角们爱得太过用力,说到释然有谈何容易?
方茴,一见陈寻误浮生。
跟朋友聊这部剧,她说不喜(tan)欢(yan)陈寻,而我却道如果我是女生也一定会爱上陈寻。
乔燃作为一个暖男,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更加突显方陈之恋的浪漫色彩。
他干净、细腻、温柔、帅气几乎囊括了那时候女生对于爱的所有幻想,可这样的一号人物在方茴眼中注定敌不过一个看似玩世不恭,大胆妄为的陈寻。
方茴父母离异和初中别人为她而死的事件在她身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她缺少关爱、温暖,强烈的缺乏安全感,性格上的弱势造成她凡事不喜表达,欲语还休的特点。
性格强势,敢作敢为,有些霸道的陈寻恰好能够给方茴一种强烈的依赖感,这种感觉是乔燃无法给与的,所以即使乔燃在外人眼里好到了极致,方茴和他也不会走到一起。
在某一层面上,乔燃和方茴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他们二人能成为很好的朋友,而注定不能成为恋人。
相似的人适合一起玩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
方陈二人性格上正好互补,陈的敢作敢为与率性自我正好弥补了方的沉默敏感与脆弱多疑。
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粗糙与细腻的结合体,方陈二人相辅相成共同度过了羡煞旁人的三年美好时光。
犹记得黑板上方茴喜欢陈寻的几个大字,犹记得喜欢就说是,不喜欢就说不是的青涩,犹记得你不告诉我答案,我就不让你走的任性无理,犹记得在广播台唱出匆匆那年的深情,犹记得千禧年在礼花绽放的夜幕之下的浅浅一吻,这些都美得让人窒息,于方茴而言,陈寻的闯入带给他一个崭新的世界,只是方茴固执地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这也为方陈之恋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很多女生讨厌陈寻,因为他的背叛,如果我们以一种理性的视角去分析,陈寻的作法情有可原。
到了大学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方茴的固步自封与陈寻喜欢刺激新鲜的性格冲突加剧,双方在那时都对此没有做出改变。
方茴感觉陈寻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却不曾想到她给陈寻的爱早已由最初的快乐变成了负担,方茴将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陈寻的身上,这让陈寻无所适从。
陈寻作为一个喜欢冒险、尝试的人最终对同样活泼随性的沈晓棠产生了爱意。
女生将背叛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陈寻的身上,这并不公平。
此时,一见陈寻误浮生的剧情开始上演,方茴用自暴自弃的方式回应着陈寻的另觅新欢,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方茴的作法是因为爱得太深,其实这也是方茴性格缺陷的部分写照。
方茴在剧中是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角色,所以获得了陈寻、乔燃的爱慕,可是她同样有着敏感、不善表达、多疑的性格特征。
大学之后她将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了陈寻身上,却忽视了自爱,独立在感情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寻离她而去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方茴的作法付有很大的责任。
陈寻爱方茴吗?
作为一个男性我能拍着胸脯说很爱很爱,那么你又会问,既然很爱很爱又怎么会去选择别人?
总会听到有些人说两个人分手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够爱,起初听到这句话时深以为然,然而随着年岁的渐长与日益成熟,发现爱,远不是我爱你,你爱我那么简单,它同样包括方式,独立,耐心,理解等等等等。
方陈之恋破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陈寻的喜新厌旧与沈晓棠的半途杀出,即使没有沈的出现,方陈之恋最后也会走向终结。
在这段感情中方茴一直保持着她的本性,安静,沉默,顺从,恬淡,却不曾设身处地地去想陈寻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陈寻参加歌手大赛,她不感兴趣,陈寻打工,她没有参与,陈寻每天练歌,她没有陪伴。
她说陈寻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他了,可是他对于陈寻的了解又有多少?
不否认方茴爱得很用力,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陈寻想要的。
同样陈寻知道方茴喜欢安静平淡,倘若他能够改变自己不安分的天性陪伴方茴,也不至于出现后面的情节。
在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方茴的固步自封,与陈寻的不安现状都是各自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天性让他们互相吸引,也是天性让他们矛盾重重。
本文的后半段,不得不提让我差点落泪的一幕。
当儿时的五个人相聚,陈寻得知方茴怀孕,当着众人的面(其中包括沈晓棠)大喊这孩子是我的之时,所有对于陈寻心怀恨意的女性也该释然了吧,陈寻心底最深处爱的还是方茴,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方茴,那个陪他走过最美年华的方茴!
如果要从男性所有品质中选择最重要的一条,我想那是担当。
此时陈寻将方茴的痛楚,首先转接到了自己的头上,来保护他心爱的姑娘,想对他说一句,你小子有种!
所以呀!
如果我是女性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爱上陈寻,即使前方是深渊,我也愿意和你一起跳,即使前方是火海,我也愿意和你一起闯。
至于结尾的留白,去追究已无意义,青春本就炽烈,但同样灼伤,伴随着年岁的渐长,你我再也没有当年的青春悸动,再也不会肆意妄为。
当我能够静下心来,理性地分析方陈之恋,我知道再也不能对着心爱的姑娘说出我要带你私奔去太阳动人浪漫的情话,而今能够作的最多也就是当你笑意盈盈又不怀好意地问我,“说说你和前任的故事吧,我不生气”我会望着你可爱的脸说,在遇到你之后,我就没有了从前,只知道我爱的是你,全部是你!
匆匆那年,谁的笑容让我日夜思恋;匆匆那年,你在月光下曾许下多少诺言;匆匆那年,以为说出了一辈子就是永远,转眼,岁月轮回,时光翩跹,你为何走远,回头看,沧海桑田,只剩下,匆匆那年。
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大结局的时候方茴的一番话:“如果我爱上的是你就好了”。
大概意思就是这个,也记不太清了。
如果,这是个什么样的词汇?
说如果也只是如果,但最可悲莫过于连如果都没有。
我喜欢乔燃,单纯的喜欢他,心疼他。
他一直默默地,无私的奉献着,不知道心底是不是也在渴望有一点点的可能。
一开始我大叫,为什么不表白,为什么不去争,但后来我明白了,也许他一开始就是明白的,方茴喜欢的是男主(忘记叫什么了),他只是让女主喜欢自己喜欢的,做自己想做的,哎,这个大傻子。
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比后来拍的电影好看多了,情节细致,发展舒缓,感情纠葛也让观众一直细细体会。
很好看。
补打卡,10年前看的,剧情早忘了
前八集和后八集编剧是一个人吗?难道作者只卖了一半的版权给你们?三星全给乔燃小天使≥3≤≥3≤
陈寻不是我心中的陈寻,但乔燃不错。
混子。活该。
这部剧对我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怀疑自己的三观了。之前别人说“爱情里没有第三者”我是嗤之以鼻的。
青春是怎么都说不完的话题,不过少不了的还是矫情。
最后两集是真好👍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怀旧感是有,但男主长得跟30好几似的,演高中生,旁边还围一群女生尖叫,导演你怎么拍的下去的。女主呆呆的,像盲人又像弱智,这俩主角摆在那,看得这个折磨人。男二男三女二倒是都不错。
扫了一眼,强过电影版。
为了男二加一颗星吧
我们都有过奋不顾身,可是,时间却没有停留。离开,却成了唯一的选择。
有些梗用多了就矫情了
不好看
呃
白敬亭演的很自然,感觉就是现实中走出来的小哥哥
和电影比差远了。女主角没气质也不好看,走路总感觉含胸驼背,特别小家子气。杨玏还是不错的
杨玏还可以的,是因为爸爸管得严吗?感觉没啥负面新闻,希望一如既往
电视剧好评,电影差评
不错的,就是方茴太惨了
非常还原我心目中的乔燃,方茴,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网剧啊,女主哭戏超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