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电影版,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一样的华丽布景,一样的英式幽默,甚至一样的团圆剧情,故事里的这座庄园,经历了波澜起伏又终归云淡风轻的岁月。
而剧集和电影的拍摄地海克利尔城堡(Highclere Castle),这座真实的唐顿庄园,更经历了你绝对想不到的历史。
这里诞生了加拿大宪法,为加拿大独立建国奠基;这里的主人曾遭遇“图坦卡蒙的诅咒”,至今保留了大量埃及文物作为见证;这座真实的唐顿庄园和剧里的唐顿庄园一样,在一战时曾经是战时医院,女主人脱下华服换上护士服救治了大量伤员;甚至,二战时这里还坠毁了7架飞机,成为了战争伤心之地。
这座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城堡,有着远比电视剧和电影更加精彩的故事。
本文无剧透,请放心食用「唐顿」是怎样建成的海克利尔城堡,坐落在英国南部的汉普郡(Hampshire)。
这是一座意大利宫殿式建筑,有着浓浓的文艺复兴风格,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不少建筑都走了这样的外观设计路线。
你可以看到它的外观,和英国国会大厦(也就是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宫)有着类似的风格。
◤ 威斯敏斯特宫虽然外表类似,不过海克利尔城堡远没有国会大厦那么多尖顶、走廊、楼梯、大厅,规模小得多,但也有两三百个房间,可以说是一座小号的国会大厦。
古代封建社会的英国,贵族的城堡建立在自己的封地上,因此除了城堡本身之外,它还附带了周围一大片封地。
关于这片土地的最早记录要追溯到公元749年,盎格鲁萨克逊的国王将它封给了温彻斯特主教,之后主教就在这片土地上建了一座中世纪宫殿和花园。
这座宫殿就由温彻斯特主教们一代代传了几百年,直到132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出门的时候还在这里住了一晚上。
三百年后,它易手了。
1679年,一位名叫Robert Sawyer的爵士买下了这块地,把原本的宫殿改建为了海克利尔宫(Highclere Place House)。
◤ Robert SawyerSawyer爵士当时在法律界混的风生水起,不仅是律师,是国会议员,还是查尔斯二世和詹姆斯二世两代英国国王的总检察长。
几经周折,海克利尔宫被传给了他外孙的侄子Henry Herbert。
这位Henry Herbert,是个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非常顺利,二十多年间升了4次官,被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封为了卡那封伯爵(Earl of Carnarvon)。
◤ 第一代卡那封伯爵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的后代已经传到了第八代,目前就住在海克利尔城堡里,卡那封伯爵就相当于《唐顿庄园》里小姐们的父亲的Grantham伯爵,是这座城堡的世袭主人。
而他的后人,不仅改变了城堡的结构,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英格兰最伟大园丁建造的花园1770年,还没有当上卡那封伯爵的Henry Herbert刚从叔叔那里继承了遗产,就对宫殿的花园不满意。
于是,他找到了一位英国园林界的大人物:Capability Brown。
◤ 有能力的布朗英国历史上的一些厉害人物,总会被起这种特点+姓氏的绰号,我们暂且翻译成“有能力的布朗”吧。
“有能力的布朗”本名叫Lancelot Brown,擅长设计和谐宁静的英式园林景观,他被公认为“英国18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和“英格兰最伟大的园丁”,设计了170多个园林,其中许多园林直到现在都可以参观游览。
布朗把花园的植被和水系都重新设计了。
◤ 布朗改造前后的花园布局他的设计一直流传到现在,展现出一系列自然、宁静的风光,也是《唐顿庄园》中主角们散步游廊的地方。
因此,花园里还摆放着布朗的雕像,他诞辰三百周年的时候,如今的女主人,第八代卡那封伯爵夫人还专门为此举办了发布会。
与国会大厦出自同一人之手花园的景致要归功于布朗之手,而城堡本身,则出自另一位名家:
Charles Barry,英国国会大厦的设计者。
除了这座让他声名远扬的国会大厦,他的作品还有离海克利尔城堡74公里的克莱夫登庄园。
◤ 克莱夫登庄园以及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市政厅。
◤ 哈利法克斯市政厅1834年,一把大火烧掉了卡那封伯爵家族的海克利尔宫,第三代卡那封伯爵需要找人重新设计修建他的房子。
◤ 第三代卡那封伯爵虽然Charles Barry拿下了这个大单,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开始工作,毕竟是个大咖,档期繁忙,Charles Barry当时忙着重建泰晤士河的河岸,把从苏格兰运来的花岗石垒到泰晤士河边上。
因此,直到8年后,卡那封伯爵家族的新房子才奠基,这也开始了长达36年的修建过程。
修建过程中,Charles Barry在外表上将海克利尔宫改为了海克利尔城堡。
当时,都铎式建筑正在变得过气,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正在变得流行。
新城堡采用了文艺复兴风格,另外在屋顶上引入了哥特式建筑的尖顶。
◤ 哥特式尖顶而在内部结构上,建筑师Charles Barry为了防止新的城堡再度被付之一炬,选择了铁梁和铁板来代替木制结构。
当然,Charles Barry作为乙方,一样要经历焦灼的沟通过程,他和因为预算问题跑来瞎指挥的国会议员扯皮,还曾经跟一名叫Reid的好为人师的博士就建筑通风问题而关系紧张。
因为修建过程太过漫长,甲方卡那封三世伯爵和乙方建筑师Charles Barry都没有活到城堡修建完毕。
1849年伯爵去世,1860年建筑师去世,好在他们去世之前,海克利尔城堡的东面和南面都完工了,而剩下的内部和西侧的仆人房,最终在1878年完工。
现在的城堡是这样的:
大门,精雕细琢。
进门第一层的平面图:
楼上第二层的平面图:
城堡的核心,大堂:
围绕整座大堂的二楼栏杆:
以及天花板:
此外还有《唐顿庄园》中多次出现的Lord Grantham的书房:
以及女士们喜欢坐在一起聊天的小客厅,绿色的壁纸来自第五代卡那封伯爵夫人Lady Almina:
举办宴会的餐厅:
以及音乐厅:
加拿大宪法诞生地实现从宫殿到城堡的变身后,海克利尔城堡也经历了更多人类历史的焦灼时刻。
1867年,正值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与已经独立建国的美国厘清了边界线,剩下的加拿大问题亟待解决。
海克利尔城堡的主人、第四代卡那封伯爵正是英国当时的殖民大臣。
◤ 第四代卡那封伯爵在这座城堡里,第四代卡那封伯爵和后来成为加拿大国父的John Macdonald一起,提出了《1867年宪法法案》,又称《英属北美法案》。
◤ 1867年宪法法案这项赋予加拿大自治权,建立联邦,加拿大正式建国,而诞生于海克利尔城堡的《英属北美法案》,也就成了加拿大宪法。
和“唐顿”一样的战时医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克利尔城堡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唐顿庄园》剧集中,主角们在一战中将自家城堡改建为了战时医院,贵族夫人小姐们齐上阵充当护士治疗伤员,这段情节的原型就是第五代卡那封伯爵夫人Lady Almina。
◤ 护士Almina和她收到的感谢信一战前,Lady Almina已经为海克利尔城堡装上了照明和管道系统,一战爆发后,她请来了医生,组织了30人的护士团队,在城堡内重新装修了手术室和病房,以供从前线和从伦敦转移来伤兵疗养。
◤ Lady Almina这需要一大笔钱,不过Lady Almina最不缺的就是钱,毕竟她的亲生父亲出自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一战之后,由于她的努力,英国政府要授予她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不过被她拒绝了。
图坦卡蒙的诅咒但战后的日子,这位伯爵夫人过得并不好。
你可能听说过“图坦卡蒙的诅咒”,长眠于金字塔内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靠传闻中的“诅咒”让前来考古的人纷纷暴毙。
◤ 图坦卡蒙面具而Lady Almina的丈夫第五代卡那封伯爵,正是打开图坦卡蒙法老墓的考古学家Howard Carter的背后金主。
Howard Carter,在埃及工作了数十年都没有重大发现,直到1922年,不经意间找到了图坦卡蒙法老的墓。
这则惊世发现被迅速通知了金主卡那封伯爵,于是伯爵和妻子Lady Almina一同赴埃及,参观这座刚陵墓。
◤ 第五代卡那封伯爵夫妇但是,墓中有一处写着:“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将张开翅膀降临他的头上。
”还有一处写着:“任何怀有不纯之心进这坟墓的,我要像扼一只鸟儿一样扼住他的脖子。
”第二年,因为蚊虫叮咬和剃须刀感染,伯爵死在了开罗,Lady Almina再婚,他们的儿子袭了爵,继承了城堡,成为第六代卡那封伯爵。
二战:坠机频频第六代卡那封伯爵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期间,一共有7架飞机在海克利尔城堡附近坠毁。
英国,一向是多云多雾的环境,但二战中的许多美国飞行员,在晴朗的美国飞习惯了,并不能适应英国的这种气候,曾有一架从内华达起飞的战机坠毁在城堡附近,飞行员也没能活下去。
甚至,就在二战结束前三天,一架乘坐了7个年轻人的战机从英国皇家空军驻地起飞,不久后便撞到了海克利尔城堡附近山丘上的树木,飞机残骸伴着火焰,从山丘上翻滚下来,7个人里,只有1人得以保命。
◤ 坠毁飞机上的飞行员此外,还有5架飞机坠毁,而机上的飞行员们大多遭遇了类似的厄运。
今日「唐顿」战后,海克利尔城堡不再有那么多传奇故事了。
1953年,它被列为英国一级保护建筑。
英国的保护建筑中只有2.5%是一级,意味着它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1988年,海克利尔城堡首次向公众开放。
而前面提到的那个卡那封伯爵家族,至今也依旧是城堡的主人,目前已经传承到了第八代伯爵。
◤ 第八代伯爵夫人Fiona第八代伯爵的夫人Fiona,也不再像第五代那样拥有富有而传奇的血统,她在成为伯爵夫人前,只是一名普通的会计,因为参加公益活动刚好坐在伯爵旁边,结下了缘分踏入贵族之列。
不过,即使成为了贵族夫人,但Fiona并不想当个闲人,就认真打理家业,经营城堡旅游业。
因此,如果去英国旅游,你也可以进入海克利尔城堡参观。
城堡会在每年夏天、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节日开放,城堡本身、埃及文物展览和花园都可以游览,花24欧元(187人民币)就可以参观。
—关注「最北角」这里有关于建筑/空间/设计的灵感和故事(*・ω・)ノ
看了某些点赞量靠前的热门短评,有一点想法,想表达。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超出想象,不走常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才算是突破。
但其实,许多东西,并没有被他们所看到。
就如同唐顿庄园里,他们没有看到的,有很多。
是在君主制王国下有权利地位的伯爵夫人有了私生女,并且将私生女以某种方式养在身边,并且最终冒着被世人所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将自身所有的财产继承到私生女身上,这算不算是一种突破?
是在巴罗管家为代表的同性恋人群,在那个传统封建的视同性恋为变态的恶心的疾病甚至心理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接受自己,并且发现自己的同类,这是不是一种突破?
是在唐顿庄园地下的仆人群体里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在没有经过主人阶层的同意下,擅自扫除了国王随身的侍从,并最终得到了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尊严,这算不算是突破?
其实,看过唐顿庄园的人都知道,唐顿庄园是大小姐口口声声念叨的旧世界里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是在一个现有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阶层里,充分认识和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地位,每一个价值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自己剧本之下的身份里争取自己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而电影版,在继承了剧版的精神内核下,更是把新世界对于旧世界的冲突表现的更明显,也预示着电影版在剧版基础上的突破,世界一直在变化,新世界迟早会改变唐顿庄园,但唐顿庄园依旧是唐顿庄园,永远没有离开。
我想,热爱着唐顿庄园的人会理解这些。
这一集应该叫:大观园归省开夜宴,老太君八卦补馀音。
每个人依然保持自己的特点,二小姐身材真好,三妹夫变身交际花,大小姐忙于展示各种好看帽子,老太太承包整集笑点,Daisy的眼睛更大了……一场上上下下忙活半天的接驾,一场盛大的舞会,最后在一点点心酸和温暖中结束了。
音乐和画面一如既往的精致和高水准。
及格之作,剧情及格,冲每个人都没有失水准,给五星。
PS 我看的新西兰上映版,里面有男男接吻镜头,评级PG. 是不是更想看了,哈哈哈
Downton abbey. 对不追剧星人非常友好。
无数次剪切用城堡的素材。
朝阳的,大雨中的,日暮时分的,从树叶间看的,仰视的,俯瞰的。
是的,这是关于这个庄园的故事,其中的人都是过客。
拍人的时候,尤其是仆从,镜头永远摇晃,角度变换很快且有节奏感,背景音乐则是动与静的粘合、过渡。
太多、太多支线。
同性恋,私生女与irish republican的爱情,以及Lady Mary Talbot的纠结、自省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
对皇室三人的描写,各仆从的爱情,各主人的爱情,每个人的价值观,这些也都非常精彩。
分散在整部影片的几句台词经常就能勾画出一个饱满的形象。
影片不是为了给答案来的。
不然那种自矜不会流露在整部影片,那些美丽的规矩不用被这么细致地描写。
贵族阶级到底是什么、应该何去何从,这也不是庄园所关心的。
算是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公主似乎看透了,有情的都HE,金发美女的孩子出生有爸爸陪着了,outsider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爱情,还得到了king的兴趣,庄园似乎找到了新的主人... 导演是仁慈的。
但一个旧时代即将落幕了,就像影片最后的美丽晚霞。
这就意味着一定有一些改变要发生。
但在英国嘛,我猜这变革不会那么壮烈,多半还是像现在的唐顿庄园一样吧,貌似无波,每日的丰富超出你的想象。
时间在流淌,每个人都在变化,所有的变化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时代。
这时代你展示得很好,元素纷繁但不乱,主次分明,确实寓情于景,客观事件和人的主观感受交融。
我想这要归功于这电影这么克制,没有过剩的表达欲,没有急于求一个主旨总结,一个final answer;换句话说,这么有英国味儿。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唐顿庄园,就这句吧“甜而不腻,哀而不伤”。
一个不知道怎么写影评的我,还是尽量写一写吧。
看完电影好像了了一件心事,唐顿的时间过得太快,每一个人物都在成长,屏幕前的我们日子却过得很慢,即使可以一遍遍回放以前的故事,对比剧中人的曾经和现在也追不上他们的步伐。
看着这部群像电影里面每一个人伊迪丝、汤姆、露西、安娜在变化和收获幸福让我感觉了无力和孤独,想从电影里人物的身上找一点可以借鉴的方法却只发现剧中人始终不是谆谆教诲的导师,还是收起艳羡,撇开求而不得,像欣赏美景一样好好欣赏这部电影。
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华丽高雅的传统,每一个画面都如同极品的画作,画作中服饰、礼仪、建筑精致无比,美丽的礼服和华贵的珠宝在烛光、银器、鲜花的簇拥中闪闪发光,人们在其中优雅地游走。
家人、爱人间的温情又让这副画有了生机,有几个小细节尤为动人,让人不由自主地露出甜蜜笑容: 伯爵和夫人,仆人们,货店老板对国王来访的溢于言表的欣喜;玛丽在舞会上对着孩子们挥手和飞吻,家人一起抬头;国王的贴身男仆和托马斯恶作剧后走出店门快活的笑声,在黑暗的街角处隐秘的亲吻和甜蜜一笑(尽管我在巡捕驱赶人群上车时看见他站在角落立刻就认定是这个人告的密)(同时我还因为盛大宴会的明亮奢华这条线的黑暗色调和酒吧、街头、巡捕房的混乱、暴力表现的上层平民强烈对比产生到了几分难言的感叹)。
还有一些哀而不伤:伊迪丝婚后遇到的问题太过普遍,平常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没了热爱的工作,能够像她一样有坦诚说出来的权利已经不易,更幸运的是还有深爱她的丈夫,有一个会说“你帮不上忙的”“我不能试试吗”的温柔母亲;勇敢又无畏,最信奉英式贵族精神的玛丽在时代的浪潮里艰难支撑竟然也逐渐产生了放弃唐顿的念头;一生优渥有趣的老夫人对死亡无比坦率,和玛丽关于传承和爱的谈话坚定又有力量。
当然,因为电影和第六季相隔的时间太长,有些新人物的名字使人困惑,比如安娜和贝茨说接Johnny,是不是他们的儿子,后来贝茨抱着的那个小男孩?
玛丽和老夫人谈话提到的乔治和卡罗琳,卡罗琳是乔治的妹妹,怎么没露面呢?
还有汤姆原来的感情线直接就砍了,也没有交代一下,如果Johnny都长这么大了,按理说伊迪丝应该嫁了好几年了,怎么贝茨开始还改不过来叫她lady edith而不是夫人。
有些话放在最后,关于片中占了很大篇幅的唐顿楼下为了尊严而战的情节,我其实有不同的看法。
或许是我国的古装电视剧影响,我并不觉得国王的侍从从王宫带来食材,全盘接管唐顿的服务班子不对,为了确保安全我认为再怎么样都不为过,倒是唐顿楼下的行动感觉破坏了规矩,万一出了什么纰漏怎么办。
最想吐槽的一点,王家卫队的上街游行护卫堪忧啊,上校竟然直接就从队伍里穿过去了,穿过去了~
未曾看过电影改编的来源电视剧,只是从电影本身谈谈自己一些拙见。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讲述古典庄园内家族人员互动的剧情片,或许故事线本该更多更复杂,其实已经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做到了极致。
不用多说电影的服装设计场景布置光是其斩获的大奖足够就足够证明它的魅力,一些如庄园阅兵等场面镜头也是十分巧妙的摄影艺术。
故事的主线既然是王室造访庄园,一切的一切便离不开大家如何面对这一突然而令人兴奋的问题。
电影中的主角过多此处就不一一分(ju)析(tou)了,值得一提的是家族中数名成员的感情线或许略显勉强但处理的合情合理,还有庄园里仆人们狡黠而执着的决定可谓不成功便成..好在他们冷静自信不失风度地挽回了庄园的尊严,以及“麦格教授”与“乌姆里奇”的对戏夸张而不失水准。
在人人看似各自沉静在匆忙筹备着服侍王室人员的工作中时,每个人都同时思索着自己的挫折和困难,也许比起国王王后的舒适的一天,他们自己的问题更为重要而且无以诉说。
正如电影一句台词描述的一样:“天鹅在水面上平静优雅,在水下其实疯狂踢蹬。
”每个人都要表现出自己最积极的一面内心却充斥着苦闷和难言之隐。
当然人们看见的还是平静与优雅,在尽管毫无跌宕起伏波澜四起的剧情发展下相信观众都沉醉其中,在最后对唐顿庄园的大远景镜头下会心一笑,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便是这般细水长流时不时触动你的某处心结。
平淡的剧情也注定了它无奇的评分,不是每个人都乐意欣赏这样慢节奏缺乏亮点的电影的,但不论从何角度你也难以挑剔它的毛病,就像每个人都不会反感在湖面游动的天鹅一样。
唐顿庄园,这个被大家赞叹其贵族优雅服务和生活为特色的电影,是服务界的精英的说可是本片已经是给最高级的客人——国王提供服务了却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个性化特色服务他们个别因为是共和党,嘴上说不喜欢国王,行动却是不自觉地自豪和庆幸自己是唐顿庄园服务团队的一份子然而,却没有人去打听国王和随从人员的喜好,甚至连餐具器皿都不愿意清洁擦拭,说是不知道国王的餐桌有什么要求还有那些“楼下”的人们为自己的私利,争风吃醋不满国王带来厨师、管家和服务人员并详尽办法让这些人难堪用他们的理念是,我们的地盘,就应该我们来提供服务他们通过欺骗、上锁等下作的手段,阻止国王的后勤人员上台并成功地全部替换完毕当国王赞叹佳肴很棒时,老服务员兴奋地说,那是他们唐顿庄园的厨师烹饪的,提供服务的,全部是唐顿庄园的人一句话,让唐顿庄园形象高大起来,却把国王的骄傲给当众粉碎了这是哪门子的贵族的奴仆?
国王的“胡子”是那么轻易得以触摸的吗?
察言观色、 八面玲珑.......这不是他们这些人该有的品质吗?
这个国王太好说话了,要是换一个,估计这唐顿庄园死无葬身之地了巴罗管家的同性恋事件是什么梗?
公主的“幡然悔悟”是两个人好好过?
两个人一起改变?
这“驸马爷”是那么容易听她话的人,她还有那些难堪的下场?
汤姆和露西这个爱情,是一见钟情?
还是觊觎露西即将到来的继承权?
怎么三两句话,就是真爱啦?
“乌姆里奇教授”将继承权送给女仆露西,原本以为,这是贵族人对衷心服务自己、关心自己的仆人一个阶级的打破,没想到原来是因为露西是自己的私生女........国王的缝纫师是个小偷?
这又是什么梗?
什么叫做,没见过那么多珍贵的东西?
王宫的东西不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嘛?
她不是应该见怪不怪了嘛?
反倒跑来地绅家偷东西?
简直是不可理喻有人也许要说,因为王宫的东西太多,而且还会更多,所以国王他们记不住,由此给了宫里的奴仆偷窃倒卖的机会,偷习惯了,所以到哪都要顺一把了呗........好像也有这么点道理哈那么唐顿庄园那个小厨娘黛丝,处处看汤马斯不顺眼,不想跟他结婚水管工阳光帅气、负责人、会说笑以为她会看上水管工谁知道,汤马斯居然气急败坏,在国王入住期间把刚修好的热水管道,就这么砸啦?
这简直是自私自利到何种程度?
这是个可以让自己性格随意发挥的地方吗?
这是可以随便发脾气的时刻吗?
这个团队也叫做优秀?
笑死人了而小厨娘居然因为这件事,对他刮目相看居然同意把婚期提上日程?
这什么梗?
一个不顾场合时机发脾气,不顾大众性命安危的人,今天能因为你而毁掉供应给国王的热水管道明天就可能杀人!!!
这部戏真是太让人失望了,没有高逼格的场面,高逼格的故事....
公关agency、广告公司打工仔应该能和这部电影狠狠共情吧。
国王王后的到访be like集团大老板or顶流大明星搞偷袭,于是出现了定不下来的食谱和牵连的供应商订货问题,出现了偷鸡摸狗的混子和鸡飞狗跳的人事安排,出现了甲方爸爸在更大的甲方爷爷面前,要亲自出面和乙方一起亲手解决恶劣天气带来的event场地问题的卑微场面。
君主制日渐式微,这套系统下的贵族传统也在慢慢坍塌,但是维持表面风光的排场还是不能省,于是Downton·省亲别墅版上线了。
Mary•熙凤作为Downton大观园总管,果断砍了油瓶倒了不扶的Thomas,返聘老管家。
结果宫里的奴才都狐假虎威当主子,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不如像Thomas那样睁只眼闭只眼比较好。
当然,Grandma•贾母和Grantham•贾政夫妇作为只搞战略的高层,是不会亲自体验民生疾苦的。
以前觉得英国贵族的衣食住行很好看很讲究,现在看来都是森严的等级、繁文缛节的礼仪堆起来的。
表面风光需要太多人小心翼翼地勉力维持,还是普通人的生活更轻松一点。
结局每个人都得偿所愿,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不过,就像Grandma和Lady Mary在结尾的对谈中所说的,旧世界的光彩在不断褪色。
我对继承人们要如何迎接新世界的挑战更感兴趣w
英国版石头记?
唐顿庄园版的大观园?
唐顿庄园电影2019版展示出了一,英国皇室王权阶级,贵族阶级二,侍奉和依附皇室与贵族的管家,高级管家,三,位于底层的仆人阶级,而在这个阶级也还分为高级仆人,和普通干活的仆人阶级。
倒是想起了现在的一,权力机构,利益集团,二,而为之服务的管理层的高层,中层,金领等,三,底层做事的普通人,这其中根据地位能力分工也划分为白领,蓝领,,,电影唐顿庄园展现了英国传统君主制的金字塔式阶级划分。
而同一阶级中,有分歧对立,也有互惠互利的合作。
最高层面中,因为家族利益的相互关系,大家见面都会表露出绅士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涵养,同时也为下面的阶层做出个正面的标杆榜样。
当庄园需要时贵族们会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如同国家危难时英国皇室成员也会挺身而出。
而在影片中,管家层面,皇室的管家与庄园贵族的管家碰撞,则是表现出了种种的格格不入。
一句中国俗语很好解释了这一现象,——“同行是冤家”。
而同时这部影片也更加深刻的诠释出这句话:这里的同行,指的是各自为两个团体或公司服务,但却做着业务相同事的阶层或行业。
而在最底层,因为没有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几乎是没有交集,而在底层,也大都只能屈从,顺服的唯唯诺诺。
这部影片不仅宏观如此,在每个人物细节刻画上,又展现出了人间万象,社会百态: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情与矛盾,还夹杂着多年的误会。
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底层对于上层社会虽有不满但却更加卑微。
人性的忠诚和团结,为团队利益和荣誉的众志成城,甘于奉献。
有随机应变的机敏聪明和勇气,也有对于权威的胆怯和懦弱。
一见钟情的朦胧爱情,表达出人对于爱的渴望。
当然,也有因爱而生的嫉妒。
居然还描述出了政治观点不一的求同存异般小众群体的存在。
纵观全片,丰富内涵的剧情,教科书般的演绎,触及内心的思考,都足以算作经典佳作的典范!
晨曦只懂得普照 谁人会较谁重要?
从当初宣布电影版启动开始,微博影视号上每一条关于唐顿电影版的消息下面,总能看到几个人,甩下一句「大表哥走了后就再没看了」,然后挥一挥衣袖,洒脱地走了。
没错,从豆瓣的数据看到,第三季mark了「看过」的人有7.2万,到第四季3.8万,再到最后两季的2万多……诚然,第三季是彻底改变庄园里面每一个人命运的一年。
第三季每一个角色离开的时候都感觉天崩地塌。
但现在坐在戏院,望着大荧幕一张张历尽世态的面孔,继续或笑或哭,或怒或忧地精彩生活着,顿时觉得,当初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其实整个故事本来就是由一个令人惊慌失措的离去展开的。
当初庄园由于铁达尼号的沉没失去了继承人,各人对房产和财产何去何从手足无措,后来证明新的继承人令故事更加精彩美满;土耳其公使死在闺房里,被丑闻压得走投无路的玛丽最后保住了名声,优雅地迎接着一位又一位追求者,虽然经历了剜心透骨的丧夫之痛,但最后仍然携着另一段美满的婚姻,作为唐顿的女主人,继续维持着庄园成为整条村子的中心;披上婚纱踏上教堂才被悔婚,珠胎暗结身怀六甲才发现情郎客死异乡,心早已碎成质子的伊迪丝最后得到了全剧最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婚礼,当上侯爵夫人,还将再迎接另一个小生命;思想激进,行事冲动,令到自己再也不能踏足故乡,妻子又在临盘之夜死于并发症的汤姆,从最初鄙视整个家庭,也被整个家庭鄙视,到最后对着英国王室的公主述说自己如何跟这家意见不合,又彼此相爱的一家人求同存异,在室外跟另一个平民与贵族夹缝中的女子深情起舞;从第一季一直被虐到最后一季的贝茲夫妇,曾多少次以为到了世界末日,最后抱着自己的孩子,耍着各种小聪明;得了柏金逊,觉得自己成了废人的卡森退休后,在王室到访的重要场合依然可以穿着一尘不染的制服,挺着笔直的腰板,为英王张罗了Granthem一族最高规格的招待;曾经到处应聘无果,绝望得割腕自杀的托马斯,最后成为唐顿的管家巴罗先生,哪怕在同性秘密聚会上被警察以有伤风化罪拘捕,以为人生到此为止,最后也被真爱救出,得到了一个真正同类的「朋友」……电影的最后以即将到来的另一个离开作结。
其实Maggie本人早已多次向媒体抱怨说自己的角色太老了,早该死了,这次大概是接电影前跟制作人非常强硬地提的要求吧。
其实也是,剧里老夫人也90高龄了,在最后以这样一个留白退场,也算能贯彻整部剧的优雅。
以后再到访唐顿,克劳利夫人会少了一个斗嘴的好伙伴,玛丽会少了一个人生导师,我们也会少了一个重要的搞笑担当。
然而,唐顿用了六季加一部电影告诉我们,任何人的离去都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然而,太阳照常会升起,明天照样会到来,可能深秋会变成寒冬,但春天总会再来。
剩下的人,还有新来的人,都会继续着唐顿精彩的生活。
电影里,汤姆向露西说到「(西波走后七年了)心已经不痛了,但有些东西缺少了,永远填不回去」。
没错,但填不回去空洞的心,既然不痛了,总能展开另一段征程。
七年来楼上楼下人们来来去去,当初要塌下来的天,回过头来,发现原来一直好好地在头顶,俯视着这座庄园一直站下去。
下次若能再次到唐顿,尽管人物怎样变化,我们也能继续细味这里面的一个一个小情节吧。
人客要走不到你不送 再苦的歌听多也轻松 最初怎相信?
PS,整部电影最喜欢的场面,除了最后老太太和玛丽的谈心,就是汤姆和露西中Harewood大宅露台跳舞的一幕了。
一个是贵族的平民女婿,一个是当着贴身女仆的贵族私生女,两人都是平民和贵族之间夹缝里的人,救下了英王的汤姆完全可以继续呆在室内与那群达官贵人歌舞升平,但他选择了到宫外的露台—一个既不是平民,但严格来说又不是贵族世界的夹缝。
我觉得这个选址精妙死了。
最后,汤姆也并没有强迫自己融进室内富丽堂皇的世界里,但他懂得了在一步之遥的距离内,与他的亲人求同存异,这又怎会是当初咬牙切齿骂他软饭愤青的我们能想得到的呢?
用了几周应该是三刷了前6季才看电影,五星说实话是粉丝滤镜,因为唐顿还是我最爱的英剧无法超越。没有剧里的冲突看着那么揪心,人物刻画其实也平平,就是一部开心幸福的大电影的感觉。很开心Thomas找到了同类,汤姆这个爱情来得太快了,真的是整个故事中命好NO.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属,真好。奶奶预告的离去虽然令人伤感,但是就像奶奶自己说的,她度过了太精彩的一生,超爱这个角色!
上午看小丑下午看唐家屯,感觉还是很微妙的
没有仔细看,周末加班的BGM
每个角色的人民以及他的人物塑造有点认不太清楚,毕竟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本,直接看电影版还是对于初来乍到的观影者有点不太友好,但是整体故事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英国人的谨慎以及对于文字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
服裝、佈景都很好看。但這部電影只領會了貴族的皮,對貴族精神的內核一無所知。牽強附會地加入多段感情戲,每一段都淺嘗輒止,突兀、造作。
没看过剧的人是不是体会不到啥?
Thomas终于遇到了同类,Tom太命好了。
当你感觉有点意思的时候,可能索然无味,当你感觉没有意思的时候,又有点味道,人物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发挥自己的爆点,是每个演员需要考虑的事,这不是一部给观众看的,这是一部给演员自己看的,你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怎么抓住自己的机会,戏里也好,戏外也罢,都是一样的,就一点把握机会,看看会不会不一样
-I do love our adventures. -But isn't it fun when they're over?
终于在这里补上了贾府接驾。
剧情太刻意了吧,旧世界的陈腐味道实在太重,就这点事儿至于拍个电影出来吗_(:_」∠)_
梦想成真,终于在大荧幕看到了唐家屯。好久不见,你还是我熟悉的老朋友,片头我就老泪纵横。我欣慰地看到了Thomas拥有爱情,留下老母亲的泪水。Thomas deserves the best boy and all of love. 可惜影院还是有删减。古迪子身为大姐夫,过于酱油。新角色Lucy还挺美的,很有气质,和Tom也很搭。
what???
甜,甜到倒地打滚流泪,为Barrow开心。
我的确不能接受阶层的不平等。茶会、晚宴、舞会是上层人士的特权,下层人民永远在忙忙碌碌。看着两队仆人为了伺候主人勾心斗角,好讽刺啊。本来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那个把遗产留给女仆的太太,结果真相大白女仆其实是自己的私生女,大失所望。
剧本实在太好了!!!十几个人物,5678条线,有条不紊,一个不落,完美交织,看看这是什么惊人的功力。玛丽公主想离婚,大小姐要管家,仆人们跟皇家适从抢夺自主权,男仆跟厨娘求婚未遂一直在吃醋,奶奶打算抢继承权,私生女仆的身世与爱情,政见不同者策划刺杀国王,二小姐怀孕了,但老公要出国… gay管家出去嗨被抓,王后的女裁缝偷东西—— 唯一反思贵族的一点。处处有冲突,但无需争吵。所有只能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戏都是垃圾。华丽的外衣之下,其实家族主旋律。价值观没有任何进步,减一星。但毕竟年代所限,无法苛求。这应该是天朝最想看到的贺岁片,一大家子鸡零狗碎,但是到最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回归了和谐与温馨。感觉像省亲大观园,又像一个公司的运作。
英国琼瑶剧
呜呜呜呜太好哭了!BGM和城堡一出来我就热泪盈眶了。超级圆满的大团圆结局,十年老粉感恩唐家屯给我们造一个优雅的梦境。
时隔几年以后在大屏幕看downton abbey的感觉很奇怪,仿佛是一群久未见面的老朋友,我在屏幕这边,感叹他们都老了,为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而安心。电影结束有种恍惚感,好像他们还在某个时间线上生活烦恼欢笑。而我在这边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镜头很漂亮的电视剧,每个人都有个好结局。尤其是托马斯,终于找着对象了。小司机实在厉害,从一位千金走向另一位千金,一栋豪宅走向另一栋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