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

Judy,星梦女神:茱地嘉兰(港),茱蒂(台)

主演:蕾妮·齐薇格,贝拉·拉姆齐,卢夫斯·塞维尔,杰西·巴克利,迈克尔·刚本,勒温·劳埃德,芬·维特洛克,安迪·尼曼,费奈拉·伍尔加,罗伊斯·皮尔逊,约翰·达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朱迪》剧照

朱迪 剧照 NO.1朱迪 剧照 NO.2朱迪 剧照 NO.3朱迪 剧照 NO.4朱迪 剧照 NO.5朱迪 剧照 NO.6朱迪 剧照 NO.13朱迪 剧照 NO.14朱迪 剧照 NO.15朱迪 剧照 NO.16朱迪 剧照 NO.17朱迪 剧照 NO.18朱迪 剧照 NO.19朱迪 剧照 NO.20

《朱迪》剧情介绍

朱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14岁的朱迪(蕾妮·齐薇格 Renée Zellweger 饰)因为其甜美的嗓音而被经纪人梅耶(理查德·科德里 Richard Cordery 饰)看中,就此走上了星途,但此时的朱迪并不知道的是,等待着她的,除了功成名就所带来的的名声和财富之外,更多的是痛苦。 时间来到几十年后,已经40岁的朱迪同丈夫西德尼(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 饰)离了婚,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罗娜(贝拉·拉姆齐 Bella Ramsey 饰)和乔伊(勒温·劳埃德 Lewin Lloyd 饰),经济状况十分的糟糕。无奈之下,朱迪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两个孩子留给前夫,自己前往英国继续打拼事业,可是此时的朱迪的健康情况已经非常的糟糕了,更糟的是,她早已经失去了粉丝们的信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失惊无神门徒秘密的时光传说的拳头怪物史瑞克2白兔糖东方少年魔女2冬日奇缘海岛七号水星平原约翰·德罗宁:底特律汽车大亨传奇柳书生的婚礼心之石章鱼哥牧野诡事之观山太保重整旗鼓史上最糟糕的室友第一季心里的声音:重启第二季一生爱永远他的三个女儿七月返归月球奇幻旅大赢家说唱女团第二季小吸血鬼老九门番外之恒河杀树维多利亚第一季塔皮最长的旅程

《朱迪》长篇影评

 1 ) 我们不要一个有这么高道德感的女主了

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14岁的朱迪被经纪人看中,而进入好莱坞,唱歌,拍电影。

成名给她带来带来名气和财富,但也给她很多痛苦。

比如她失去童年,不能吃很多东西,不能正常谈恋爱,还有要拍很多疑似满足恋童癖的电影,比如她的很多对手戏是和成年男性搭戏的,有很多动作是有性暗示的感觉。

所以这也影响了她的人生,她很有才华,但也神经质,中年的时候,经历婚姻失败,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最后真的很不济,把孩子给前夫,自己前往英国打拼,而这个过程,电影是把她呈现的挺不堪的,酗酒,磕药,逃避练习唱歌,和小鲜肉谈恋爱和观众闹翻。

但是当她上了舞台,她又绽放光彩,因为好莱坞的打磨,深入她的骨髓。

这个电影没有什么逆袭,励志,成功学,就是呈现一个不太合格的歌手/母亲。

最近你好李焕英很火,我在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李焕英多于朱迪。

我现在懂了,因为我还是喜欢一个完美的母亲,这是我要反思的,我觉得影视作品要多点呈现一个与主流要求不一样的母亲。

她不一定是一个道德模范,不是一定是一个成功者。

我们要呈现更多不一样女性的不同的境遇并且作为观众要去看这些不一样的女性。

 2 ) 从《玫瑰人生》到《朱迪》,她们将生命献祭舞台

大概有人天生就是带着使命降生的。

「朱迪,你得让他们有梦可做。

」电影一开始,经纪人路易·B·梅耶就在给少女朱迪浇灌这颗使命的种子。

这颗种子一旦开始发芽,此后的一生,就会是他们燃烧自己去完成使命的过程。

燃烧尽了,一生也就结束了。

1. 从《玫瑰人生》到《朱迪》今年2月,阔别银幕多年的芮妮·齐薇格凭借新作《朱迪》,让自己终于站上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领奖台。

以真实人物为背景的音乐歌舞片一直都是广受欢迎,成功率很高的影片类型。

但看《朱迪》的时候,脑子里很难不回想起另一部从故事到叙事都很相似的奥斯卡经典——《玫瑰人生》。

法国香颂天后艾迪丝·皮雅芙(Édith Piaf),和美国女演员及歌唱家朱迪·嘉兰(Judy Garland)隔空呼应——同样出身卑微,同样少女时期靠天籁之音的歌喉进入演艺圈,同样常年饱受药物依赖带来的身心痛楚,对舞台有着同样深重的执念……面对故事背景高度相似的两个人,《朱迪》的导演甚至也有些偷懒地袭用了《玫瑰人生》里镜头多次时空闪回的方式,来讲述她的故事。

如果拿两部电影本身的质量作对比,当然毫不犹豫就得票给《玫瑰人生》。

毕竟珠玉在前,《朱迪》在故事本身无甚新意,获奖只能归功于芮妮·齐薇格精湛的演技。

戏剧的是,这二位都只活了47岁。

(也不晓得演艺圈是不是有类似大佬活不过47岁的诅咒,我又想起了张国荣。

)2.「我这不是巡回自杀」两部片细微的不同是,艾迪丝·皮雅芙的故事更多聚焦在了歌手本人。

对于这位香颂天后,影片从童年到末年的故事都讲述得非常完整,全程充满温情,能看到传奇歌手一生跌宕起伏的全貌。

艾迪丝的母亲一直以艺术家自居,纵然天赋不俗却只能街头卖唱维生。

父亲是一个游走的马戏团杂技演员。

她童年跟着父母颠沛流离,一度被寄养在祖母开的妓院里。

虽然生活环境混乱,但妓院里的女人们给了她如同女儿般的照顾。

以至于被父亲强行带走时,年幼的艾迪丝跟妓女蒂迪内都哭得简直如丧考妣。

父亲脾气执拗,一言不合跟马戏团主起争执,开始了父女俩独自卖艺的生活。

意外地,父亲发现自己费尽力气摆杂技造型,还不如小女儿唱支国歌吸引人。

虽然贫穷,但父亲却会在小女儿驻足橱窗巴望的时候,给孩子买下一只精致的玩偶。

这成了艾迪丝临终回望一生时都还忆起的幸福时光。

无论在台下她内心如何破碎酸楚,站上舞台,她永远是那个法兰西香颂天后,是巴黎的代名词。

影星玛琳·黛德丽评价说:「那晚她演唱的时候,我就彷佛身在巴黎——在街上,在巴黎的天空下。

她的嗓音就是巴黎的灵魂。

」疾病缠身时,艾迪丝拒绝听从劝告就医养病。

她努力让自己放松振作,一次次打止痛针强行上台,跟记者们戏谑着「我这不是巡回自杀」,唱着「不,我不后悔」,终于倒在舞台上。

感谢玛丽昂·歌迪亚,活灵活现地演绎了这位对舞台有着与生俱来的狂热,不死不休的艾迪丝。

3. 「我连自己名字都记不住了」而朱迪·嘉兰的故事,则更多是从朱迪个人角度切入,展现好莱坞这座造梦工厂,以及整个娱乐圈对于人性如同绞肉机般的碾轧。

朱迪的童年在电影中只有一句十分粗暴的交代。

因服用药物和长时间工作,朱迪精神状态极不稳定。

在她一次情绪爆发时说「我连自己名字都记不住了」的时候,经纪人梅耶恶毒地告诉她:「你的名字是弗兰西丝·古姆,是个从小地方来的乡巴佬,脚踝粗壮、牙齿不齐。

你爸是个同性恋,你妈只关心我怎么看你。

现在你记得自己是谁了?

一丁点温情也没有。

虽然也热爱舞台,但朱迪的人生其实别无选择。

童年的不幸让朱迪对儿女的关系一直有执念,所以后来她事业低迷流离失所的时候,甚至宁可带着孩子们一起在出租车上过夜,也不愿意将孩子交给离婚的前夫。

但恶劣的经济状况,让她一次次无奈低头。

她的身材,她的精力,她的睡眠,全都依赖药物维持。

以至于失眠、暴躁、焦虑、神经质伴随了她的整个人生。

跟艾迪丝心甘情愿的自我透支相比,朱迪的自我燃烧是被迫的,是被剥夺的。

她是《绿野仙踪》里的桃乐茜,背负着让所有人「有梦可做」的使命,傀儡般地扮演着一代人的梦想,连一丁点正常人的自由和快乐都没有剩下。

也许是为了中和这个悲情的故事可能导致的观感不适,电影虚构了一个温情的片段——朱迪与一对同性恋粉丝的互动。

这段虚构来源于朱迪作为第一代顶级gay icon的历史。

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反抗命运,对于小众人群抱有难得的包容和友善,这成了她受到同性恋人群持续追捧的原因。

甚至在影片结尾,朱迪最后一次登台唱那首金曲《Over the Rainbow》的时候,都是靠这对虚构的同性恋粉丝的配合,才得以圆满地收了场。

4. 透支生命铺就星河璀璨站在高台之上,享受着万千目光的聚焦,就免不了遭遇诋毁和怀疑。

艾迪丝是这样,朱迪是这样,朱迪的扮演者芮妮·齐薇格也是如此。

常常好奇:古今中外这些星光璀璨的人,到底是靠什么才敢于挑战身体极限,透支灵魂,才能走到如此高度。

这两部电影的答案是:靠药物和精神执念。

最后的演出上,朱迪问观众:「你们不会忘记我的,对吗?

答应我不会。

」如同张国荣在《明星》里唱:「当你见到星河灿烂,求你在心中记住我」。

也一如当年梅艳芳身患重病,告别演唱会上穿着婚纱唱「夕阳之歌」,缓缓走上阶梯,再转身跟观众郑重道别的样子。

被观众记住,被舞台记住,是他们每个人的向往。

艾迪丝和朱迪都在舞台生涯谢幕后不久即油尽灯枯,这似乎也是许许多多老一辈艺人们的归途。

是他们燃烧生命,才铺就了人间仰望的星河灿烂。

好在,芮妮·齐薇格们选择了另一条路——跟抑郁症和解,跟自己的身体和解。

毕竟,用死亡来献祭舞台,实在太令人心碎了。

- THE END -《玫瑰人生》到《朱迪》,她们将生命献祭舞台

 3 ) 莫名的删减,莫名的线上电影节

这次爱奇艺的北影节线上展映赶上五一假期,只看了一部,就是蕾妮·齐薇格夺得奥斯卡影后的《朱迪》,看到中间一段台词感觉生硬,前言不接后语,去豆瓣一看时长果然少了一分钟。

仔细对比发现(删减从“otherwise engaged”到女主唱歌前结束),被删减的这段并无露骨画面和过激内容,全片内容表达含蓄,内容克制,演员表演收放自如,已经很主动地把题材侧重于表现女性在舞台和生活之间挣扎的艰辛,主角关于同性恋群体的生平连暗线剧情都算不上。

不知道审核人员是收到了何种小心翼翼的指示去删除这一分钟的台词,还是已经对于自我审查熟练到一种浮想联翩的程度了。

如果以后主办方或视频网站都这样来引进电影的话,也大可不必过这个节了。

感兴趣的来这看下被删的部分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K411574P/

 4 ) 朱迪.嘉兰:在永恒中凋落

前天毕业论文开完题后回去看了之前下载后一直没有看的电影《JUDY》,之前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朱迪.嘉兰(Judy Garland)这位女演员了,本科时痴迷老电影的我翻遍了当时图书馆与黄金时代影星有关的资料。

但当我看过这部电影后对她还是比较震惊,我知道这位女演员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过的不顺利,但我记忆中看到的她最后一段时光的影像资料——像朱迪.嘉兰秀中与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合唱(下面有音频的名字,大家可以搜索一下,这一版本合唱很好听),还有纽伦堡大审判中的表演都还算很体面。

当电影中将她对于药物的依赖真实地还原后,还是忍不住为这位女演员的人生感到遗憾。

Get Happy/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 (Duet with Judy Garland)专辑:Barbra Streisand - Duets因为本科论文是写的有关明星的论文,从那之后一直很关注明星研究,之前也在公众号发过一篇关于明星的小讨论《一个明星的陨落》,朱迪.嘉兰又是好莱坞明星制的一个重要缩影,于是今天想稍微对她有所提及。

并且好久没专门写一点东西,今天是平安夜加上我的农历生日,打算动一动笔,今天在这里稍微对她进行简单介绍。

一、歌舞片与同志偶像:朱迪.嘉兰的特殊符号朱迪.嘉兰是世界著名(也是第一个)同志偶像,著名的石墙事件来自于对她死亡的纪念活动。

有趣的是,实际上,早期朱迪.嘉兰并不支持同性恋,虽然JUDY这部电影中描述了她与一对同性恋粉丝的交往,但这很有可能来自于电影作者对她的意识形态想象。

至少她在一开始并不支持同性恋,并且明确表示过她这一观点,这个史实很少有人知道。

而她最后却变成了第一代同志符号,这一符号的来源很值得去关注,其中的巧合性很多。

为什么更具中性色彩的玛琳黛德丽(一般认为玛琳是双性恋)、嘉宝没有与此意象连接,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另外,朱迪.嘉兰在影史上的地位很高,AFI在20世纪末评选的最伟大女演员榜单中,她排名第八,在费雯丽、玛琳.黛德丽、芭芭拉.斯坦威克等人之前,鉴于她从未拿到过奥斯卡的正式奖项,可见她的影响力非凡。

一般认为,她就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歌舞片最重要的代表性女演员,她的历史地位与好莱坞对于自身鼎盛时期的想象有关。

还有,美国人票选的20世纪最伟大的歌曲也是她在《绿野仙踪》中所演唱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绿野仙踪》在影史中的地位为她增色不少。

二、明星制的缩影:朱迪.嘉兰的悲剧起源朱迪.嘉兰是早期好莱坞明星制阴暗面的重要缩影,关于她的死因,大家普遍认为是因为她从小便被米高梅所控制,常年服药控制体重、睡眠,最终对药物产生依赖所致。

同时期去世的玛丽莲.梦露人生最后的时光虽然也很差,但好莱坞明星制并不是她死亡的直接原因。

2011年去世的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虽然也是因为药物所导致的昏迷而溺亡,但她的死因并非直接来自于体制的直接作用。

这些人之中,朱迪.嘉兰的悲剧恶果埋的最早。

从她的身世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下,尤其是近期韩国演艺圈发生的一系列悲剧。

实际上,古今中外娱乐产业对于明星的剥削早已有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造成的结果都是明星个体能动性和自我认知的丧失,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

惠特尼.休斯顿去世的年纪和朱迪差不多虽然有人说韩国娱乐公司被人诟病的问题在于其通过法律手段剥削明星的权益。

但实际上,“明星”这一身份背后的核心问题绝对不在于此。

就算他们赚了很多钱,其作为劳动者的身份仍然处于被控制之下,明星作为符号、作为“生活方式”的背后存在着一套批判性话语才能够揭示的问题。

表面上明星的身份要比马克思口中的工人或是最近谈的比较热的996公司员工的生活方式更加自由。

但实际上,明星作为一种“身份”,其异化的方式更为隐蔽和特殊。

之前看到的《社会学研究》中的一段话我特别认同: (文化产业中的劳动者)制造同意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不再是传统的马克思—阿尔都塞式的,即管理者通过劳动过程塑造某种观念,以虚假意识的方式来掩盖真实存在的劳资关系,而成为拉康—齐泽克式的,即劳动者藉由特定体验进入了一个真实的幻象,在意识形态化的现实中追求着自己的剩余快感。

最终,劳动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劳动之中。

《另一种娱乐至死?——体验、幻象与综艺娱乐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劳动控制》贾文娟 钟恺鸥 其实这种认同的制造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明星身份的殖民化”背后的运行逻辑。

JUDY这部影片中所描述的路易斯.梅耶对她进行控制的这个过程也是如此,虽然这部电影中的少年朱迪.嘉兰展现出了很强的反抗意识。

但我个人认为,这依然是电影作者的一次意淫,她若是那么早便觉醒,也不会在之后人生中遭遇如此悲剧。

也就是说,在被控制的过程中,朱迪.嘉兰的明星身份早就将其自己的人格被吞噬,“明星”成为了一种信念、一种想象,就像《景观社会》里说的:人把自己个体的权利赋予到景观身上了,景观操纵了个体。

景观社会8.2[法] 居伊·德波 / 2017 / 南京大学出版社三、永恒中凋落:被掩饰的悲剧现在,当人们想起朱迪.嘉兰这位女演员时,大家一般会想到她在《绿野仙踪》最可爱、动人的那副面庞,她是永恒的。

这既是明星的一个悲哀也是一个幸运。

幸运在于,存在于银幕、相片中的明星是永恒的,尤其在朱迪.嘉兰生活的那个明星占据电影工业主导地位的黄金时代,黑白媒介造就出了最伟大的一些演员,本雅明也将这一时代的明星比喻为“永恒的脸”。

朱迪是一位永恒的“女神”。

黑白电影这一媒介很容易凸显明星的“女神”特质悲哀在于,人民永远记住的是她们最光鲜亮丽的时刻,没人愿意探究“景观”背后的一切虚假逻辑,高以翔的死与浙江卫视背后的“失职”体现了当代文化工业何种价值观与经营逻辑?

悲剧结束后,“造星”的神话还将继续。

四、结语当然,这篇文章又是我在午睡时间喝了咖啡没睡觉这一个小时内的“激情之作”,很多内容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启发,并没有花时间去深究。

但很多问题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关于《JUDY》这部电影,如果很关注演技部分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女主角Renee在颁奖季很有希望笑到最后,拿下奥斯卡,但电影整体叙事一般,没在之前了解过朱迪的人很有可能看起来很乏味。

今年女主角另一大热门人选露皮塔.尼永奥我也很喜欢,黑人女演员和惊悚电影也值得再拿一座奥斯卡,至于斯嘉丽.约翰逊的《婚姻故事》,我不确定其在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中的表现如何,因为另外两位本身就是演技派出身,各自也拿过一座奥斯卡,斯嘉丽虽然表现也很不错,但我估计按照评委们所关注的演员生涯的惯性来看,另外两位女演员可能更有希望一些。

我们 (2019)6.42019 / 美国 日本 中国大陆 / 悬疑 惊悚 恐怖 / 乔丹·皮尔 / 露皮塔·尼永奥 温斯顿·杜克

最后,祝大家平安夜加圣诞节快乐。

原文发布于本人公众号:二狗狗补充一下,最后奥斯卡提名尼永奥没有进入,我自己是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大的遗珠。

另外两人拿奖我也很开心,虽然我对齐薇格有更多的感情与期待。

 5 ) 不仅仅是人物传记——简单聊聊《朱迪》的视听语言

开场:年轻的朱迪·加兰青涩的面部特写加上制片方的旁白揭开了影片的序幕,接着出现了制片方的人影,站在朱迪身后,一股压迫感袭来,接着镜头往上摇出现制片方的面部特写,嘴里喋喋不休的劝说和洗脑。

翠绿色被他说服后,朱迪开始了试镜。

她站在画面的中央,周围人的目光非常灼热,镜头缓缓拉近,她的表情紧张迷茫。

片名一出,画风突然转变,中年的朱迪和孩子们在一间破旧的后厨房候场,演出费仅150美元。

这个厨房阴暗潮湿,她们笼罩在草绿色的色调中(翠绿色到草绿色的转变)。

草绿色但在排练厅的朱迪,却像孩子般抱怨空气太潮湿不适合排练,她站在空旷的冷色调房间内,久久不肯开始排练。

两个远景镜头一正一背,显得她有些渺小落寞。

最后,她提着包离开了。

酒店房间的整体色调同样是冷色,走廊豆绿色的墙面和走廊尽头穿着睡衣有些虚弱的她;笼罩在忧郁的蓝色中的浴室和坐在右下角的她。

舞台上,掌声欢呼声和乐队的演奏声交错,热闹非凡;而回到化妆间后,她被鲜花簇拥着,背景音乐是轻轻的钢琴声,配合着情绪的起伏

有一段快剪我蛮喜欢,当朱迪开始唱《电车之歌》时,画面快速闪回到年轻的她,经纪人在她床头放下药片,她吃了之后躺下,醒来时又回到了年老的她;闪回到年轻的她在排练厅排练,又回到舞台上年老的她,短短几个镜头交代了她成长之辛苦,有时候真的觉得她像是被制片方操控的摇钱机器。

大量蓝色调

跳入泳池挣脱束缚

短暂的自由最后的《over the rainbow》太好哭了,把全片再次推向高潮,喜欢这颤抖地声音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黑场后的音乐也不错,建议慢慢听完hh

 6 )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这是一个关于Judy Garland的传记类电影。

Judy,作为LGBTQ的icon拥有短暂坎坷戏剧化却极其多彩的一生。

本片聚焦的是她在人生暮年,最后一次登台演出,一场为期五周,远在异国他乡——英国伦敦的演唱会。

她是一个过气的演员,在美国寻遍机会却仍然无法得到大众像当年一样的赏识与认可;她是一个妈妈,为了一双儿女,在各种酒吧摸爬滚打登台献唱,赚尽了最后一分钱却还是无法将孩子留在自己身旁好好照顾;她是一个演员,在孩子们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实际内心如千刀万剐;她是一个歌手,在英国剧院舞台上一首接着一首,让观众沉迷,让所有人醉心;她是一个酒鬼,每天表演都会迟到甚至醉到与观众起冲突而罢演;她是一个失眠者,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只好靠酒精来麻痹自己痛苦又脆弱的神经;她是LGBTQ🏳️‍🌈团体的icon,以一首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抚平了多少同志心灵深处的创伤......历史赋予了她多种多样的角色,好的坏的一起咽进肚子里;生活为她涂抹上了很多色彩,不管哪些是她喜欢的,哪些是她不愿意的。

殊不知,在她心中,她一直渴望的,或者说她一直就是,《绿野仙踪》里那个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桃乐丝。

1939年,Judy迎来了事业巅峰——绿野仙踪里的Dorothy,从此开启了她在好莱坞里自带光环的演员生涯。

所有人都看到了Dorothy单纯可爱的百灵鸟的形象,却看不到荧幕背后制作人用药物对这只小百灵鸟的摧残,饿了,两片药片,困了,两片药片,没精神了,再来两片......她已经分不清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了,她所知的只有工作和不工作,拍戏和不拍戏,睡不着和...睡不着。

仅仅是为了让她在拍《绿野仙踪》时保持身材,就毁了她的整个身体,她的噩梦也从此开始。

Judy这一辈子必须要靠药物才能睡着,可以说除了钱包,药片是她必备的“包里揣”。

她放下自己最牵挂的一双儿女只身一人来到伦敦街头,只为能赚够钱做一回自己。

她像小女孩一样任性,开心就唱,不开心就酗酒罢演,她爱着那个聚光灯下的舞台,爱着那个清清楚楚地让自己遍体鳞伤的职业,最后一场演出,她眼里满含不舍,对于她割舍不下的观众,对于她满怀歉意的乐团,对于她享尽荣华最后却身败名裂的演艺圈。

她想做回一个普通人,过一个平凡的渺小的,不太危险,不太刺激,本本分分的家庭主妇的生活,或者是一个出纳员,一个小学老师,一个农夫的妻子,像其他女孩那样去看电影,像其他女人那样看着自己的皮肤因家务活而粗糙。

可她是Judy,是演员,是歌手,是全美国的邻家女孩,她就像美人鱼爱丽儿,为了心之所向放弃鱼尾换来了人类的腿,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却仍然向大自然贡献自己美妙的歌喉,向生活歌唱。

她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同志icon,她是这首歌的原唱,这首歌也被认为是彩虹旗🏳️‍🌈的灵感来源,但是大多数LGBTQ的人生都跟她一样并没有《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那么美好。

《Judy》献给所有勇于与命运抗争的人,就像她最后说的:"It isn't a song about getting anywhere.It's about walking toward somewhere that you've dreamed of.And maybe,maybe the walk,is every day of your life.And the walking has to be enough.It's about hope.And we all need that."朱迪·嘉兰,全世界第一个同志icon,她是这首歌的原唱,这首歌也被认为是彩虹旗🏳️‍🌈的灵感来源,但是大多数LGBTQ的人生都跟她一样并没有《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那么美好。

The Wizard of Oz:A heart is not judged by how much you love;but by how much you are loved by others.君心澄澈不以君爱多少而判,但以他人爱君之广深而断。

 7 ) 《朱迪》

《朱迪》把故事聚焦在美国身兼演员与歌手的朱迪·嘉兰的演艺生涯,并以传记电影的形式,以今昔交错的叙事手法,讲述她在年轻时期受到电影公司的压迫和药物控制,并用一个镜头暗示她遭到性骚扰的经历,是如何对她性格与整个人生造成不可抹灭的伤害和影响。

以此呈现这位曾经受人爱戴的女演员如今风光不再,长期受到自身酗酒、药物依赖与无法控制个人情绪等问题困扰的晚年时光。

 8 ) 他们把自己燃烧发成了光

如果说人都有外在内在,演艺人算是需要把内心的纪律与勇气在外在燃成光的职业之一,无论现在是不是娱乐至上的年代,给人快乐、思考的悲喜剧、纪实或梦想片,或各种类型,都带给普通人其独特的光明。

所以剧主人公的经历,应该不是独此一份吧,站上了舞台,便对接了万众瞩目与心灵之光,而作为人无完人的自身,便需要近乎无限包容或者退让到偏居一隅,这种角色定位,是极其英雄的壮举。

 9 ) Judy

Everybody suggests things, like I’m not a real person, but I am, you understand? I’m only Judy Garland for an hour a night. The rest of the time, I’m part of a family. I just want what everybody wants. I seem to have a harder time getting it.Doctor: Have there been any surgery? Judy: Tracheotomy… two years ago. Tried to kill myself. Doctor: That won’t have helped your voice. Judy: Hmm. Doctor: Your hepatitis as well. Do you take anything for depression? Judy: Four husbands. Didn’t work. The next song, it isn’t a song about getting anywhere. It’s about walking towards somewhere that you’ve dreamed of. And maybe, maybe the walk is every day of your life. And the walking has to be enough. It’s about hope. And we all need that. 前面看的很生气,好不容易从不稳定的工作里面脱离出来,还不配合排练,上台迟到!

但是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啊,一上台就征服全场了。

也许是年轻的时候被压榨得太过分了导致反弹吧。

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不能为自己争取权利。

不能吃美味的蛋糕美味的薯条。

哎。

她是个生了病的艺术家。

 10 ) 越精彩 ,往往就越悲哀

朱迪嘉兰的一生短暂而又辉煌:奥斯卡和格莱美都是3次提名1次获奖,金球奖3次提名2次获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8位。

作为一名演员和歌手,成绩单如此骄人,夫复何求!

惟其不永,天碎国宝。

朱迪47岁就英年早逝,不禁令人唏嘘。

万恶的帝国主义真特么的不养人啊!

看看咱们这疙儿的所谓星儿们,还没怎地呢自己就飘上天了,甭管谁一出来就大口罩黑墨镜前呼后拥,整的跟非洲部落首领是的。

真可谓:吸流量割韭菜盆满钵满,吃香的喝辣的脑满肠肥,横批那叫一滋。

谁要是能有朱迪十分之一的荣誉,那还不得授予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直接给挂墙上去!

可见,市场没有情感,资本没有人性。

即便是在文人墨客云集、俊男靓女荟萃、经典大片迭出的荷里活也不能免俗:资本可以驱使灵魂。

朱迪的一生都在被资本利用被市场压榨,直到灯枯油尽被弃之如敝履。

好莱坞,这个令全世界影迷心驰神往的精神殿堂,霓虹灯下的墙角里也写满了血泪斑斑的奋斗史。

难怪朱迪恩断义绝咬牙切齿地说:“我不想带着他们(孩子们)上舞台,我不想让他们靠近这个虚伪的行业,我也不想让他们靠近经营这个行业的王八蛋。

”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之初,如期而至的92届奥斯卡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一点点悲情的色彩。

看看前三甲,都是悲剧。

传说中安妮海瑟薇饰演朱迪的《收获快乐》杳无音信,蕾妮齐薇格版的《朱迪》却神速降临并一举称后。

要说Zellweger为了传神再现朱迪最后的日子也真是拼了,减肥到形同枯槁简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以至于看了半天也不能确定这个人真的就是她。

单凭演技,Zellweger夺后完全是实至而名归。

但是一码归一码,《朱迪》这个电影其实相当的一般。

剧情单薄主题肤浅,靠打苦情牌想用朱迪生命中一小段悲惨岁月支撑一部电影,实在是有点太单纯了。

可能是为了平衡观众的情绪吧,又七零八碎地混剪了一些朱迪青春年少的生活片段,给人的感觉凑凑合合马马虎虎有点貌合神离。

原本应该是诚心诚意致敬朱迪的一部电影,结果整得倒像是对朱迪最后的利用和压榨。

不同的只是,以前是在提前透支她的歌喉与光鲜,现在却是在延期消费她的落魄与孤寂。

从这个角度看,蕾妮齐薇格的表演有多么的成功,对于朱迪嘉兰来说就有多么的残酷。

生活,永远都是精彩的,从来都不会因为多了一个人或者少了一个人而有所改变;而生命却不能够一直精彩,因为无论多么努力人都会老去,再光鲜亮丽的生命之花都会凋零,再光彩夺目的人生都会谢幕。

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其他人的生活一如既往。

这就是人生:越精彩,往往就越悲哀!

《朱迪》短评

看她撅着嘴挤着眼晃着脑袋说话老出戏

6分钟前
  • kitty62888
  • 很差

一点也不感动 但音乐还是很伟大。

10分钟前
  • 咩男。
  • 较差

5/10

12分钟前
  • シュクシン
  • 较差

“It’s about walking toward somewhere that you’ve dreamed of. And maybe the walk is every day of your life. And the walking has to be enough. It’s about hope. And we all need that.”

16分钟前
  • 米袄喂喂
  • 力荐

为了那一点点爱,我们上刀山下火海。

18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力荐

很無聊

21分钟前
  • 大雲特雲
  • 较差

电影质量真的不咋地。蕾妮的演技无懈可击…把朱迪的巨星风采演出来了…只能说明星制摧残人性。

24分钟前
  • 未半
  • 较差

朱迪迦兰短暂的一生实在是过于悲惨😭,Studio竟然不让小女孩吃饭?!别的人以为她磕磕红鞋子就能实现梦想,殊不知她生来在这个吃人的Show Biz就注定了悲剧,太可怜了🥺她的歌声鼓舞了多少人呐!看到最后邻座的观众们都在哭。芮妮齐薇格的表演很有感染力。电影有一些这种小格局传记电影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需要观众对主角本人本身就有一定了解和同理心

2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有些人自理能力差但是真的适合舞台,对导致朱迪·嘉兰晚景凄凉的演艺圈体制也有侧面展示。

30分钟前
  • Tilda Li
  • 推荐

也许它很写实但看着如同流水账,朱迪的人生如同浮萍飘到哪算哪,你说当作个反面教材看也很乏味。

33分钟前
  • 幸哉乐活
  • 较差

平庸又无聊又没有意义的电影。

34分钟前
  • Mr Fahrenheit
  • 较差

2.5,拍的也没啥特点·,全靠朱迪嘉兰的自己经历全程带着,齐薇格那个颤巍巍的劲儿演的挺好,但是这不是传记片基本盘?

35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唉,学院真的给传记类影帝影后的比例有点大。应该是我斯加冕路上最大的敌人了。

39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难看的逼逼洗骗奖电影,齐薇格挤眉弄眼的看着太难受了....而且她这个身高?真的演的是Garland吗?灵异哦【帝国大元帅的秃顶看起来可太喜感了哈哈哈

40分钟前
  • julianafrinks
  • 很差

邓布利多诧异的小笑好出戏,哈。女主一人撑半部,独角戏的分量不得影后才怪。gay icon部分的故事很温情,最后大合唱真的有爆哭。感觉给到加兰一个很好的人生注脚。很善良的一个人。

41分钟前
  • 牛角酥
  • 推荐

说着it is about hope 却唱的如此心碎,晚年的经历太过唏嘘,跟着如此强烈诉说感的吟唱我哭的稀里哗啦,想一想,曾经的成名曲到现在的一塌糊涂。是啊,it is about hope,little hope for the hopeless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the gayest movie in these ten years,最大的唏嘘感不是Judy是Rene,惊人的人生重现,歌舞片是事业华彩,同样嫁了个基佬又离婚,好在21世纪女优没有着急生一堆孩子,还能潜心等好剧本上门。Gloria Swanson以来最好的卷土重来。

49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没看进去,快进的

51分钟前
  • D伯爵
  • 很差

当过最高片酬女演员,连续三年提名奥斯卡并无悬念拿奖,名利场的绯闻中心,记录和话题的缔造者,芮妮·齐薇格。起家于新千年之初,近期暗淡了十余年,如果今年拿到那樽影后,也算是纷纷扰扰潮起潮落的10s,一个完满的顿点。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Renee表演满分,没了。

57分钟前
  • 道臣岚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