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商机,带动了一部又一部的青春系列电影并且票房纷纷过亿。
其实仔细想想也觉得很正常,毕竟受众面广,谁还没个青春啊?
我没钱我没势我没颜值,但我一定有过青春,这个是零门槛的。
然后,80 90后的无病呻吟,70 60后的怀念过去,谁不想再去感受青春。
那么重点来了,难道我们的青春就是逃课打架甚至流产吗?
不,那只是其中一种青春而已,它存在,但不多。
编剧为了剧情为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为了情节的张力来着重表达青春的不羁,这可以理解。
但,当一部部打着青春棋子的电影里都充满着这些负能量青春时,那似乎就偏离了“青春”蕴含的美好。
倪妮那发型以及故作迷离的眼神,彭于晏那一口台湾腔加突兀的下巴我就不吐槽了,但是当陈赫和郑恺出来时我分分钟以为回到了奔跑吧兄弟,感觉下一秒他两就要联手撕掉彭于晏这个渣男的名牌,然后大叫一声:彭于晏,OUT!
然后全片,完。
导演也是MV导演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啊。
一大堆毫无必要的慢镜头、虚焦的夸张运用和白莲花一样矫情的拍摄角度,感觉下一秒这部MV的歌曲就要响起:等下一个天亮,把偷拍我看海的照片送我好吗。
当彭于晏吃避孕套那里我只想说一句“要两个一起吃才是最好”。
当两人各自找到炮友时我想说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当他们在树上刻名字时我想说一句”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
当方茴人流拒绝麻药时我想说一句”我将身体的疼痛放大到极致来麻痹自己“当方茴人流完出来两人抱在一起时我想仰天长叹一句”请你俩坚定的做彼此的天使,别去祸害他们了!
“哦,我真是非主流。
但让我用七个字描述这部电影那就是:非主流,无病呻吟!
呀,忘了对这部电影里作为专业歌手的演员魏晨说一句:”你喜欢的是丁香花,而方茴是白莲花,所以你注定得不到她。
真是委屈你这全片唯一的清流啦。
“还有,何时能不再”绑架“青春。
当你三十岁,站在人生的风口浪尖,往前看是不再有惊喜的人生,往后看是充满遗憾的青春。
那一刻,你是否会想起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是身边人?
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喜欢《致青春》系列的电影,大概因为青春还在自己身边,就被逼着开始怀念。
所以对这样的电影不抱好感,不怀期待。
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从一开始的槽点满满,到中段的搞笑,看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已经笑不出来,心中诗千首,唯有泪两行。
无意去讨论已经被滥用的元素和略显狗血的剧情,这样一部电影,只在被戳中的人心中值五星。
很不幸我是被戳中的那一个,原谅我单身太久泪点太低。
戳中我的不是错过的爱情,也不是逝去的青春,而是导演借电影之口问出的那几个问题。
你喜欢过一个人吗?
你发过誓吗?
誓言兑现了吗?
直到最后那个——你后悔吗?
这些问题,被放在每一幕的间隔,以文字的形式直接又锋利地打在大屏幕上。
很少有电影以这么一种方式赤裸裸地拷问观众,然而它问的每一个问题却那么地戳中痛点,让我身边一对对看电影的情侣哑口无言。
这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年代,承诺变得肤浅,背叛习以为常,就连发誓时的【永远】也变成了【一辈子】,因为下辈子搞不好喜欢上别的人了。
可是,当你回归到内心深处,爱情最本质的地方,你会发现,你曾经发的每一个誓言,都在脑海里变成了匕首,抵住咽喉。
这种情绪,无关乎感动,只关乎善良。
当然,你也可以毫不在乎,大方地说情话都是骗人的,然后放下节操,立地成佛。
谁在乎呢。
反正情话和电影都是一样的,戳中就能讨好,戳偏就是毒药。
可是,我想,会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在乎。
看电影之前先去听了主题曲,天后悠悠地唱到:【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那一刻,我意识到没人比王菲更适合唱这首歌了。
当你五十岁,你的人生突然多了一次后悔的机会,那是上天的恩赐。
对我而言,我很讨厌这部电影逼我这么怀旧——怀旧没什么不好,只是太伤人。
我还讨厌这部电影前半部分过于拖沓和刻意煽情的剧情——后半部分情怀得到节制,叙事就变得好多了。
但我不得不承认,电影确实戳中了我。
我愿意给五星,因为生命中总是遗憾多过美好,理应对每一个触点保持宽容。
当你二十五岁,站在人生的拐点,往前看不知道有什么人在等你,往后看爱过的都变成回忆。
那一刻,有这样一部电影,它问了你几个问题,你心里在哭,却笑着说:hey,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作为一个撸瑟(Loser),我觉得我被时代抛弃了,不知道什么是成功者什么是精英人士的象征。
我的人生一直在错误中荒废,没有扎实的鉴赏能力,没有坚强的内心。
我这种人沉浸在过去就是本该如此。
跟之前看过的一些电影比起来,《匆匆那年》它没有那么戏剧化,情节反而显得平淡,节奏舒缓。
这部电影的一些东西触动到我,触动我考虑自己,回忆旧人老事情。
我已满足。
和一些朋友交流,他们说角色们作死,情节幼稚,不刺激。
我不争论。
“作”这两年才火起来,我们也习惯了用这个字来评价一些人。
我承认自己是撸瑟,承认幼稚过。
可能别人太成功,又或者不敢面对内心的自己,不敢承认。
整部电影的调调优雅节奏舒缓,它能带我平心静气地进入不完整的人物内心。
主题钢琴曲出现过几次变奏,对应着角色当时的不同情绪,呼应着电影的主题——对过往时间的喟叹。
风雪中的方茴蹲在曾经誓言的地方哭成泪人,她站在陈寻楼下等了一夜,她对陈寻无法忘怀。
他们为爱情努力过,用心过,哀怨忧伤的琴声诉说的就是这种情绪。
再夸张再激烈的戏剧又如何,它终究只是故事,我们是故事里的局外人,如果再成了生活的局外人想想也挺可悲的。
用心感受和共鸣,可能才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坐在诊所床上的方茴肯定地回答喜欢陈寻,此时一个窗帘摇曳的镜头,这种小细节契合那个年纪孩子们会心的浪漫。
没有应答之后的拥抱,默默着坐着,看着对方,看着窗外,就这么简单单纯。
方茴发历史作业的长镜头里,方茴偷偷给陈寻传纸条,陈寻若无其事地走出教室,方茴随后跟出并疾步超过他,到了教学楼门口,两人挨着站着,他用身子碰碰她,她也碰碰她,默契地微笑,之后忽近忽远在校园走着。
整个镜头里,两人默契地变换着距离,一句话没说,青春时期爱情里的羞涩、私密、悸动、含蓄、纯洁等都表现了出来。
这种阶段,没有拥抱,没有接吻,连牵手都心有余悸的时候,我看得会心一笑,感觉温馨。
说到作,那又多少人不是这样呢?
爱情里的关系逃离不了几种可能,我爱你你也爱我,我爱你你却爱着他。
赵烨从高中就死心塌地地爱着林嘉茉,林嘉茉视而不见只把他当作朋友,却一心爱着篮球队队长苏凯。
赵烨和林嘉茉为此都遭受着不被接受的折磨。
爱上圈中密友,爱上打篮球的男生,这在每个人的青春里都见识过或者经历过。
陈寻和方茴从相爱到误会,最后分开依然无法忘记对方。
方茴用放纵的一夜情麻痹自己,很多人无法接受她这些行为。
我不知道这跟买醉、痛哭、绝食等以极端的方式表示不爱的深爱有什么区别。
这确实挺幼稚的,它属于成长该走的路,要不然现在哪来的成熟。
这些哪些人又没经历过,他能坦白地接受自己吗?
还是只有勇气评价别人?
看电影吐槽到底有多重要?
比感受它,唤起与生活的关联更重要吗?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感情冷暖自知,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清楚。
不管怎样,我们最终回到生活中,落到泥土里。
可悲的是,我们都健忘,就像电影里那树上的记号。
高中之后只有方茴找到过,其他人都没有。
可能我们也变了,不再有心地记住过去的时光。
也许别人的故事,调动我们的感受,成为我们记忆过去的契机。
是不是我们被塑造得太过奇怪,忽略了自己的普通。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经历过太多相同,想来这点多少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我们经历过相同的故事,可能感受也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它只属于我自己。
不是影评,更像观感。
人都是自恋的,都会爱上自己。
所以陈寻爱上了沈晓棠。
陈寻遇到跟自己一样热情,大方,出彩的沈晓棠,所以交出了自己的爱情。
同时,他也是在意着方茴。
就像沈晓棠在排练话剧是的一句台词“你们之间已经不是爱情,而是一种枯燥的习惯。
”的确陈寻和方茴已经在不断重复的日子里,渐渐耗尽了陈寻的激情,渐渐变得枯燥。
但是高中时代的陈寻就算同时遇到沈晓棠和方茴,他也还会爱方茴,因为高中的他对方茴是一个梦想,是一个探寻不到尽头的森林。
陈寻面对方茴一次一次的追问“我们回去吧,好么?
”始终不能回答。
不是他不能,而是他被一种叫“性”的东西和一种叫激情“的东西深深吸引着,那是方茴给不了他的。
但是就算没有方茴,陈寻跟沈晓棠也不能走到最后,因为太多相似的两个人,迟早会被对方的棱角给划伤。
我爱方茴,爱他静女其姝般的美好。
这是陈寻的内心深处所触动的。
陈寻爱上方茴,不仅仅因为她的楚楚动人,更是因为方茴身上有他所没有的性格,安静,内敛,羞涩和胆怯。
这些是他性格里面所没有的但是确是最吸引他的。
同样,乔燃也爱方茴。
也是因为乔燃爱上另一个自己,甚至无尽的迷恋方茴。
所以陈寻会跟乔燃这样性格不同的人做一辈子的兄弟。
我最大的安慰就是陈寻没有跟沈晓棠在一起,这样最起码让我感到对方茴的一点点公平。
方茴离开了,是对了。
如果方茴再次跟陈寻在一起,这会让方茴对自己的爱情纠结一辈子。
因为这一辈子她都忘不了当初的背叛,忘不了曾近一个叫沈晓棠的人。
她甚至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陈寻身边有任何的女性,都会成为她寝食难安的理由。
她会一辈子原谅不了自己被玷污过,她最终会死在自己的纠结里。
我希望她最后能遇到一个真正完美的爱情,一辈子,就只有方茴和她的他。
我看到陈寻跟沈晓棠在一起,真的很心痛,他们的快乐时建立在方茴无尽的痛苦之上的,他们的爱情是永远被一个人诅咒的。
但是,最后还是因为方茴,他们没有在一起。
不是他们不爱,而是陈寻依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还爱着方茴。
时间能治好所有的心病,但愿也能治好读者的心病。
爱情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你还拉着她的手就想着上另一个人的床。
爱情是青涩的,在你还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时候,就不要轻易说出承诺,就不要轻易说永远。
爱一个人,就爱到底吧,如果你们真的相爱,就白头到老吧,不然生命中多出的痛苦不叫遗憾,叫错误!
看完《匆匆那年》,我觉得这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人类是被交配本能所控制的生物”。
我们先从遥远的亿万年前说起,在幽暗的大洋深处,第一块蛋白质诞生了,海洋那么大,那么黑,蛋白质那么小,于是它很害怕,小心翼翼地汲取着周围的养分,试图生存下去。
转眼几十亿年过去,它进化,分支,衍生出了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生命。
中间历经了数不清的磨难和危机,但是它一步步地走过来并且更强大了,凭的就是强大的生存的本能意志。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以及各种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着生命的奇迹。
经常看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为了生存,每种生物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进化出了各种本能和形态,只是为了存活和交配。
而人类,作为高等生命的一种,自然也继承了延续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本能。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文明的伪装,但那种本能仍牢牢地镌刻在我们的每段DNA里。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里,三五个进入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荷尔蒙的驱使下,开始了对交配对象的追寻,男主角高大帅气,女主角文静温柔,从外貌看,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基因,这决定了彼此的吸引。
于是就这样自然地,一对雄雌性人类陷入了热恋中,像所有的动物一样,他们有着快乐的热恋期。
恋爱为什么这么令人快乐,这都是由于基因所决定的,如果恋爱不快乐,交配不爽,那么人类就不会去寻找交配对象,于是人类就会灭绝。
人自从生长发育进入繁殖期开始,就开始了对另一半的关注。
那是因为你体内的每一段基因都在督促你:“喂,混账,你TMD还能活多久啊!
快给我找到一个更年轻的身体让我存活下去吧!
别磨蹭了!
黄金生殖期可是18岁哟少年!
”而陷入爱情后,我们的每段基因又开始弹冠相庆:“瞧这两个傻瓜,被我们分泌的各种多巴胺迷得跟白痴一样,这样也好,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移植到更年轻的生命上啦。
”这就是恋爱为什么特别令人愉悦,秒杀那些吃到一顿大餐,买到一个新手机,或者今天便便很通畅这些低等的快乐。
是因为你的本能,你的基因实现了来到整个世界上的目的。
而故事继续发展,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就显露出来了,基因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悲剧走向。
故事中,男主角上了大学,开始变的花心,他文艺地说:“方茴是我的陆地,但沈晓棠是我的鸟……哦不,跟我一样是鸟。
”《挪威的森林》里是这么说的:“既觉蓝天美丽,又觉湖水多娇。
”换成金链子大哥的话来说:“劳资就是没玩够,还想多操两个。
”从生理结构上讲,男人要想延续自己的基因(不管质量好坏),大范围撒种,明显延续后代的几率更大。
而女性若想使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则有必要精挑细捡,去寻找一个足够强壮的伴侣来保证下一代的质量,增加存活几率。
所以,基因决定了,大部分男人天生花心,大部分女人天生痴情,一旦喜欢上谁就容易死心塌地。
雄性动物学会珍惜爱情是一段很长的学习过程,于是在年轻的雄性动物学会珍惜之前,基因的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雄猩猩率先出轨了。
遭遇劈腿的女主角变得无比痛苦,虽然她有一个备胎,但这并不能减轻她的痛苦。
因为爱情并不是一道精确的数学题,而是一道没有答案的哲学题。
前面我们从基因角度讲述了恋爱为何使人快乐,所以相反地,“失恋就会特别令人痛苦”。
在日常的生活中,失恋带来的痛苦,远远地超过了其他,非常容易令人丧失斗志,消沉萎靡。
在自杀的比例中,除了一些特别极端的例子,类型最多的是为情所困。
正因为人的终极本能就是借寻得另一半交配,得以延续基因,所以失恋就特别令人痛苦,因为,我们存在的最终目的被否决了。
失恋时,你的每段基因都在嘲笑你:“你个大傻X,这么一个好好的交配机会被你错过啦!
我特么要你这个皮囊何用!
既然不能把基因遗传下去,我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没有一种自卑感能比失恋带来的自卑感更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是基因的自我否决。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陷入痛苦的雌性人类开始了自暴自弃,将交配权交给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男性。
体现了人类初级阶段的大脑局限性。
而看到本来属于自己的交配权落入了其他猩猩手中,男生宿舍丛林中,两只雄壮的大猩猩开始打得你死我活。
很多年后,回想起当初得往事,我们的大猩猩渣男主开始后悔:“其实最初的那个死心塌地的交配对象,其实是最好的交配对象。
因为跟她在一起,我能保证我的孩子一定是我的。
而现在夜店里那些外围,只能让我喜当爹。
”而故事中的另一段感情,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女性痴迷于威猛的篮球男,这是因为在原始丛林里,一个雄壮的猩猩比一个弱小的猩猩更容易给母猩猩安全感。
这种残余的兽类本能大多体现在了年轻的少女身上。
而等到进入了现代社会,一个聪明的头脑往往比一个强壮的肉体更加游刃有余。
所以看到了当年的弱小男现在当了老板,而当年的雄壮男去卖了保险,这个雌性只能对当年的选择微微一笑。
而那些年我们错过的,不过是荷尔蒙的一场错乱。
另:北京人真是爱吹牛逼,一道十三分大题也逼逼。
多少人当年多做了十道13分的大题,才换来了今天的北京户口,让自己的孩子少做十道大题也能上一本。
公众微信号:wo9aitucao (我9爱吐槽)欢迎关注
第一章:你还记得她吗?
第二章:你还记得发过的誓言吗?
第三章:你后悔吗?
(也不是记得特别清楚)坐在角落的我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老师,这个我懂」。
岂料老师生气教训我:「有些童鞋就是爱显示自己,好像自己什么都懂。
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老师最不喜欢了」。
以前我说过导演张一白拍电影是在写作文,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是他会跟你一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将爱情进行到底》是这样,《匆匆那年》亦是如此。
《将爱情进行到底》分成3个MV,而《匆匆那年》也是这种格式,有点像社交网站Timeline。
所以在影院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我靠,你不需要这样,我们看得懂。
」结尾:就在大家陈寻、方茴、赵烨、赵烨、乔燃、林嘉茉和观众都在纳闷:这个拍摄VCR的这个人到底是谁?
她为什么打听这些?
她那屎黄色的等离子烫是不是团购做的?
是在美团还是大众点评团购的?
团购券节假日是否可以通用?
这时候仿佛听到了导演张一白在后面窃喜:「这下你们就不知道了吧?
」 然后画面一闪,VCR拍摄者对着穿红裙的方茴说:「你有什么想对陈寻说的?
」。
整体来说,感觉导演需要表达的太多了。
我估摸到120钟的时候导演自己也舒了一口气,「靠,总算拍完了」。
而关于陈寻最后居然喜欢上了(当然:这个"上"也可能是动词)沈晓棠我更是无力吐槽,此时我的脑海就闪现导演王全安(放着娇妻不用,外出嫖娼)。
我靠,电影版的沈晓棠是不是也太丑了点啊?
另外,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致青春》没有戴套→做手术《同桌的你》没有戴套→做手术《匆匆那年》没有戴套→做手术我惊奇的发现,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校园题材电影。
我初步猜测这是关于「校园性教育」电影,观众还是图样图森破啊。
我们是从何时开始习惯把大把时间用来怀念的?
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怀念”让我们总想把手机里的照片翻回到最早的储存段落,总能在一字不落的倒背出曾经学过的诗句,总要在三五好友相聚的酒后对过往穷追不舍,总会在阴天或者暴雨的午后静静的发一会呆,伤一会神。
过去我们迫切想要长大的时候,兴许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此刻的感怀眷恋,也会这样的剑拔弩张。
《匆匆那年》也许是国内目前最好的青春电影,它真实的让人满怀期待,又残酷的让人措不及防。
它让我们回到了这代人都曾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白色泥土味的运动校服,阳光刺眼的升旗仪式,永远板着脸的班主任,写不完的课后作业,眼神干净的男孩女孩,说好要好一辈子的哥们朋友……那是属于我们的,最好的时代。
故事里的方茴,也好像会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回忆中。
中学时代的那个女孩,总是安静的低着头,聪明却不爱说话,齐刘海梳两个辫子,某个笑起来的瞬间很动人。
你会为了吸引她的注意而三番五次的恶作剧,你会在放学偷偷骑车跟踪她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你会因见不惯别人欺负她而挺身而出,你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她。
无关学历家室,无关审美爱好,年轻的荷尔蒙让这一切都显得轻而易举。
所以要庆幸自己在当时能够突破种种屏障,及时的早恋一次。
要知道,长大以后的感情观,早已经不起折腾。
小时候的我们还敢谈及爱情,可现在的人们却只剩唏嘘感情。
对于依旧孑然一身的大多数们而言,简单已经是最不可多得的字眼。
可悲伤的是,那些播撒在学生时代的鲜嫩爱情,却鲜有开花结果。
看似坚贞不渝,却并非坚不可摧。
败给了懵懂,败给了幼稚,败给了莫名其妙,败给了年轻的那个自己。
所以在我看来,《匆匆那年》里的故事,不是在讲遗憾,而是在讲失去。
方茴就这么清楚的停留在陈寻的记忆里,可二人却再无交集,哪怕她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点没变。
林嘉茉曾经迷恋的苏凯也成了庸庸碌碌为生计所困的业务员,那时的义气潇洒却消失不见。
片子里没有讲过中间消失的那些年里,故事里的他们都在干什么,也许他们也都像赵烨一般,遇到了一些人,爱上了一些人,伤害了一些人,最终凑合了一个人。
爱情这种东西,对于大多数来说,都不是从一而终的,不是你,也会是别人。
只是一个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的小概率游戏。
所以何必纠结于陈寻和方茴为什么那么相爱,却没有在一起呢。
就跟今天的我们一样,回不去了啊。
这大抵才是“怀念”的真实原因。
没有人真正想变回过去的自己,就跟没有人可以拒绝长大一样。
青春,不过是一场幻梦,没人质疑它的存在,也没人能抓住那些瞬间。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跨年那天,陈寻一次次的大声喊着方茴的名字,方茴一声声越加坚定的回应。
对我而言,这才是《匆匆那年》里最让人潸然泪下的部分,不是那些蓄意煽情的背景音乐下,佯装热血的慢镜段落,而是那些看似零碎的、断断续续的校园回忆。
我会记得我怎样喜欢上那个女孩,我会记得你当时怎样在我怀里哭泣说要一辈子在一起。
可是傻瓜,我还是说了对不起。
电影里面理想化的是,在现实叙事线里,至少在若干年后,曾经的死党们又因为一场婚礼聚在了一起,嬉笑怒骂的回味了当时的种种。
但事实上,我们十年不见的那些老友们,你们还好吗。
就算见了面,还会像从前那样无话不谈吗。
这才是现实对于“怀念”最尴尬的回应。
但我还是要感谢这美好的120分钟,带我回到那些不可能再重来的故事里。
这部片已经变成和《分手大师》一样可以检验你男/女朋友或者朋友和你三观是否一致的试金石了让我们来一一细数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吧首先是选角张一白不愧是“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和最有商业眼光的导演”(来自百度知道)选角很契合甚至是刻意选择近期很火很有商业价值的演员彭于晏最近很火,对他很帅,但他一点也不适合演陈寻,陈寻是典型北京大男孩,看他总有一种在看台湾青春剧的错觉,那一口港台腔不能更出戏。
郑恺很百变,但他也没演出赵烨来,赵烨一米九几,冲动傻气但很有义气,是每个人的青春班级里都会有的那种人,电影里为了突出他的傻硬让郑凯往没文化小混混气质演陈赫我就不说了,但凡看过小说的人看到他的那一瞬间肯定只有一个想法:“你TM这是在逗我” 导演就是在逗你,当“苏凯”说出“曾小贤”的台词,当努力稳重的“苏凯”变得搞笑甚至去卖金融产品时,这个电影就变成了跳梁小丑。
郑恺才适合演苏凯,明明名字都只差一个字了,导演是为了凑够跑男2人组一定要拉陈赫来乐呵一下吗魏晨和张子萱的乔然和林嘉茉倒是无功无过然后毕夏的沈晓棠,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最委屈的倪妮,先要肯定一下倪妮的演技,被表白时躲避无措的眼神,后期的绝望,在现在的小花旦里已经算翘楚。
而且为了演出方茴的丧气和小说描写的“并不算美女”,倪妮在里面的化妆简直是怎么突出缺点怎么来,以前我真没发现她双眼间距那么宽,最后在雨中的那一段,我深深的觉得导演一定要给倪妮道歉,为了这样一部电影竟然放任自己丑成这样。
然后是明明是一部爱情剧,一定要往搞笑了拍,不是幽默,而是刻意的恶俗搞笑,比如陈赫的戏份,比如郑恺的老婆,陈赫的老婆和行长的那段,更不用说电影里面遍地的网络段子。
恶俗也就算了,你按照原著拍是侮辱您大导演的名号了吗?
故事讲述人变成了刘欣演的七七,这个也全是槽我就先不吐了,但用脑子想,你结婚的大喜日子突然跑出来这么一个非主流法国摄影师就抓着你兄弟问你们年轻时不愿提及的悲伤事迹,这难道能忍?
好好拍个爱情剧那么难吗?
错,是好好说个普通符合逻辑的故事就这么难吗?
张导您是吸嗨了吧。
还有那个特效,天安门那里,陈寻回忆那里,后来我耐着性子看了职员表,请的是一个不知名的泰国特效工作室,我······咱中国人自己特效都不会low成这样吧,谢霆锋自己还开了特效工作室呢。
再来就是广告,不可避免又要提到跑男,跑男的导演也是张一白吧,苏宁易购,陈赫加郑凯,跑男3宝啊。
婚礼时苏宁易购送来一箱伊利牛奶,这电影的硬广倒是蛮相亲相爱的。
然后是音乐,我很想知道它用灌篮高手的音乐有没有经过允许,在打篮球时用也就算了,后来打人的时候也用,也真够省力气的,为了勾起回忆只能用音乐来作弊也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劣质了。
最后,有些地方配音甚至和嘴型对不上好吗张一白,真棒!
最后说点冷静的话,匆匆那年是很少的几部很优秀的青春小说,相信很多人的青春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影子,当时在影院看到预告片的时候着实激动了一把,听说今天点映还特意上网把所有预告片都看了一遍,看完预告片有些担心,这预告片拍的支离破碎,语无伦次,毫无美感可言,电影应该不会这么烂吧?
结果事实往往是残酷的,这还真是我看过第一部比预告片还难看的电影,富春山居图预告片起码还完美诠释了全片呢。
果然这种东西还是要有爱,不管舆论怎么样,郭敬明对自己的亲儿子是用尽心血,选角完美又肯砸钱,起码《小时代》被完美还原了;赵薇的《致青春》虽然也有缺点,但起码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这部片子,就被中国最具商业眼光的第六代导演,拍成了这样一部糊弄观众的粗制滥作。
原版小说没看过,电影拍得不敢恭维。
不过想到《小时代》的成功,这片子票房大卖也情有可原。
彭于晏的台词有够烂的。
哥们肌肉练得不错,脸也有点小帅,可是他的台湾腔实在令人分分钟出戏。
我就想不通大陆那么多盘亮条顺台词顶呱呱的青年男演员,怎么没有一个能入得了大导演的法眼,这么多年还是给这些港台腔的家伙当陪衬,左一个彭于晏,右一个赵又廷。
他们有什么啊?
(请原谅我如此直接)奇了怪了可能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帖子,不遗余力鼓吹港台演艺圈步步为营攻占大陆的阴谋轮,虽然命题有些牵强,但却言之凿凿,有理有据。
仔细想来,我却觉得更大的责任是在大陆人自己的思维定势。
打个比方,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欧美人那话儿一定比中国男人的大许多,事实上,研究表明,中国男人那话儿的平均体积并不比欧美男人小,甚至比有些东欧国家的平均值还略大。
这就是典型“弱者的自卑心”在作祟。
我们名义上宣称:港台是我们的一部分,港台人也同大陆人无异。
在内心深处,却把他们当做远高于自身的另一番存在。
听见他们的港台腔,就像听见ABC在泡洋妞一样,骨子里就觉得他们好洋气,简直就要把我们比进土里去似的。
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总是容易憎恨和我们大体相当的人们,那个身高1米9,英俊无双,智力超群的陌生帅哥泡走了我的暗恋对象,我基本是对他肃然起敬的。
而一旦那个同我发小的狗蛋儿把走了我的妹子那基本上是一定要与其死磕的。
虽然选角的这个事情毕竟和泡妞有些许区别,但本质上还是相同。
大电影男一号的位置就像一个天天痴想的梦中情人,假如是一个和我毫无交集的大帅比拿走了她,我顶多是羡慕嫉妒恨,倘若这个人是和我发小的狗蛋儿,那是一定会让我心理变态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变成大家哭着嚷着要把机会让给一个和谁都没有一毛钱干系的外人。
至于片中浓墨重彩渲染的”初恋“,在我看来无比做作。
中国人想拍好初恋实在太难太难,因为心里根本就很难纯净,整天想着房子车子票子大白腿大波妹,还TMD想拍好唯美的”初恋“,赶紧收工回家在镜子里照照自己的脸去,那张被欲望涨满了扭曲了的脸,你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模样吗?
也许早就被时代裹挟着飞到九霄云外了吧?
如果两个人不做爱,只把避孕套当气球吹就可以吹出一个个纯纯的”初恋“来,那我们应该号召所有情侣都回到幼稚园,让大家纯纯美美的来个”过家家“你看怎么样?
我实在搞不懂方茴这个角色的逻辑,所有的痛不都是你自己作的吗?
把处女膜留给一个路人渣,还让前男友陪着堕胎,简直——愚蠢至极。
就算惩罚对方也不能用这种手段来惩罚啊。
你都为这个男人付出了这么多,你最后再让他付出一点精液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莫名其妙的自暴自弃,好吧,最后你后悔了吧,又想用不打麻药来惩罚自己。
看得我都想笑。
什么”这个孩子如果是你的该有多好“,想当初干嘛呢?
明明是你主动提的分手明明是你在肮脏的床上给肮脏的陌生男人脱衣服的,现在又想用这句话博同情?
好吧,让我去教训一下那个乘人之危的家伙,然后再教训一下你:做爱不是这么做的,宝贝,下回想亲热一下的时候,请记住一定要戴好套套喔,打胎是很痛的,只要不怀上孩子,你想玩三P还是SM我都陪你喔······反正,我们最后终归还是要分手的所以就让我们这次尽情地玩个够吧
我们都曾记得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的那一刻,但对于夜来说那一刻的绚丽实在是太过短暂。
绚丽过后剩下的只是更加漆黑和寂静的夜,陈寻在十年以后后悔了,而他还追的回方茴吗?
有的东西我们在拥有的时候也许并不在意,而有一天我们发觉真的失去时才后知后觉。
失去了,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不恨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看完之后略心酸,其实明明两人都相爱,只是现实让人越走越远,那些从高中开始拍拖,分分合合,几经波折最后终于走在一起的……真的让人热泪盈眶。
一星给王菲的歌 一星给抢戏的恺恺
和室友组团看的。真的比《致青春》《同桌的你》什么的好多了。不过我国的青春片怎么都是这种走向,不能眷属,主角惨兮兮。爱情都抵不过时间和外界的诱惑?男主小婊砸!单身狗看青春片还是挺心酸的,真是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但结局也算安慰,反正迟早会分。陈寻很渣,方茴这个傻姑娘。
也就男主说对不起的时候稍微好点。这电影直接看最后7分钟就够了
青春是回忆中那一抹青绿色。
初闻不识曲 再闻曲中见
张一白从将爱(片段集锦)开始就无法完整拍电影,这次以最Low不堪的VCR主题问答来作为“影片”结构。试图照《同桌的你》画嫖,堆砌流行音乐MV集锦,加以标致面瘫化表演和鬼哭神嚎式对白,最终迷失在妇科医院手术桌上,还不用麻药!大概这年头不开房不堕胎都不好意思叫(青)春片。
也就是听个片尾曲~
算是比较好的还原了小说,那么多差评,评分也算低不知道为什么。选角我觉得只有陈赫有问题,根本风格不对,沈晓棠也挺丑的。
人物的认同感还是有的,就是逃脱不了国内青春片老气横秋的表现方式,真是三而竭。如果我们回忆青春真是如此沉重的话,那为何还要怀念它?
好想再当一次高中生,趁着肤白貌美屁股没毛,追学长!
我的身体的痛苦如果能换来你一辈子的后悔和伤痛,打个胎有什么关系?究竟在恨什么!!!
男女主除了年龄老点演的还是不错的,我竟然发现彭于晏原来也会演戏啊。乔然太打酱油了,赵烨和林嘉末没有在一起挺不爽的。最后的结局也比电视剧版的好,男女主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没能在一起,却也没有相忘于江湖。
这广告植入是我看到现在最惊讶的。原来植入可以玩“俄罗斯套娃”。
-悟空,你知道什么是“当当当当当当”? -什么当当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就是,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hell...
看得伤心。倪妮演技不错。
这几天才看的,还是网剧比较还原一些
匆匆那年;三男两女;三个备胎;两个分开;全都活该。
不是我爱的电影类型,但拍得还算有心思,故事当然狗血,拍给小孩子和小清新看的嘛,可以理解。细节抓得很有趣,比如男主坐下,屁股碰到女主的脚,女主想把脚让开,却又不敢动。。。
好无聊的故事。。装纯明显。。感觉有郑凯就很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