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的小品级作品,很像小碗日式豚骨拉面。
小成本小制作很有意思,最后也比较感人,打工人和老板都很积极乐观。
就是一间办公室里的小公司故事,团结协作真是不错的工作氛围当然名字还是有些长了,因为近些年来日漫都流行长名字建议这种还是改改,不过我是看英文名过来的MONDAYS,周一寓意着新的开始
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循环设计得非常精妙。
但是有个逻辑的缺点,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了循环,每周循环往复,首先应该是满足欲望吧?
如果在确认每周一所以事物金钱都重置,工作就不重要了。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先做完,直到厌烦了,然后再考虑跳出循环。
我觉得没有人会在这种循环中经受得住每周重置的诱惑。
不仅仅在说循环这么简单,电影中这家公司有个等级森严的上报机制,越级上报,上司可以完全无视你的谈话。
内勤神田川圣子首先发现的循环,但是整个办公室没有任何一个人听她说话。
吉川直接和主任永久茂对话也被完全无视了。
每天作为办公室主任的永久茂上班就是看漫画书,到点下班,底下的人忙得周六周日都得通宵加班。
吉川即使出车祸撞破了头,依然要继续改方案。
循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等级森严,人人不平等的办公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这一切。
主任永久茂内心一直逃避自己的梦想,使得大家陷入这个一周的循环。
跳出循环的钥匙是让主任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完成未写完的漫画,并寄给出版社。
就像漫画中狐狸的询问:“真是无聊的人生啊,还要再来一次吗?
”
我们的生活何不是在一种循环中,每周都上一样的班,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周的事情,看不到尽头。
在这无尽的日子里,你的梦想呢?
日本电影《疯狂星期一 MONDAYS》(2022)海报《疯狂星期一》,像是日本职场版的《土拨鼠之日》(1993)、《恐怖游轮》(2009)或《明日边缘》(2014)。
电影中每天撞窗的鸽子,算是导演致敬《恐怖邮轮》里沙滩上大片死去的海鸥?
日本电影《疯狂星期一》(2022)剧照
英国电影《恐怖游轮》(2009)剧照01 骡子打工人无限循环且996的星期一,是牛马打工人的终极梦魇。
曾经有朋友说,打工人自称“牛马”,其实是高看自己了,没有下一代(最后一代)的牛马,充其量只是任劳任怨、马和驴交配但不具备繁殖能力的骡子。
深以为然。
电影里的广告公司主管是50岁的大叔,每天最后一个来,第一个走,上班看漫画,梦想是成为漫画家,不要太爽。
而手下员工每天加班,甚至周末都住在办公室。
这种反差,也造成了喜剧效果。
02 996社畜,连被分手的资格都没有女主角吉川,因为老是被客户要求改方案,改不完的方案、加不完的班,经常郁闷到用额头撞键盘,最后都撞出血、贴上大块纱布。
也因为天天加班,约会老是爽约,她答应给男友的“补偿”也从未兑现,男友终于忍无可忍,直接要求分手。
分手短信是“其实我们这样也不算交往”,所以严格说也不算分手。
既然没开始,又何来结束?
996社畜,连被分手的资格都没有。
03 不幸的牛马都是相似的吉川是职场夹心层,上面是躺平的上司,下面是业务不精的员工,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面对客户的花式无理要求,还要指导手下并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所以吉川每每郁闷无力到要用额头撞键盘发泄情绪。
长此以往,想不得抑郁症、生理周期不紊乱、具备生育能力都很难。
拿着卖白菜的收入,操着卖白粉的心。
不幸的牛马都是相似的,不分东海东岸还是西岸。
04 疯狂的服务文化,日本失去的30年日本的职场文化是服务第一,对于甲方的要求接近无底线满足,这种文化也惯坏了甲方。
只是如此疯狂到变态地强调服务,到底有多大意义?
这种文化或许也间接导致了日本近几十年的经济与科技下滑,并错过互联网与科技浪潮。
推荐指数:3.5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整个片子还是非常稚嫩。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割裂感很强,前半段和后半段几乎没有关系,前半段的关键在层层上报的结构,后半段而是要实现梦想。
可以说漫画的出现非常莫名其妙,而且强行把片子分成了两个部分。
前半部份还是非常有趣的,尤其是在部长说一句幻灯片接一句的部分真的爆笑了。
利用时间循环不断精进方案提升自己也是相当有趣了。
但是后半段节奏多少有点赶。
女主走出办公室的桥段多少有点没必要,那段仿佛在暗示其实每个人都在陷入这样的时间循环。
尽管可以理解成每个人都被困于自己的梦想中,但是还是有点不太有必要,而且破坏了整个片子玩的一个点。
至于最后强行落在梦想这里,我必须要说它那里面漫画的故事都比这个故事好多了。
后半段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赶,而且很直给,女主的成长也是很单薄,感觉可能是受限于片长影响吧。
整体来说想法很好,但是呈现比较稚嫩。
但是漫画里的故事真的不错,一世一世的失败才明白,幸福不过过好每一个当下,至于梦想,尝试过远比实现重要。
就像片中结尾部长的漫画其实也没有一定被出版,但至少他们尝试过了。
所以我对结尾彩蛋其实不是很满意,这有点像是给观众一个过于确定的美好结局了,单身的男同事找到了爱情。
我觉得小成本片,其实能把一个设定玩到底玩透,玩的有趣就行了,画漫画多少有点偏离这个设定。
题材和想法真的都不错,但是呈现还是略稚嫩。
2024-4-25看
法国哲学家加缪曾构想了一项极具启发性的哲学思想实验,该实验在国外影视作品中常被提及。
近日,在观看《小谢尔顿》第六季时,我再次注意到了这一实验,即“希绪弗斯的石头”。
现实本来就很科幻《疯狂星期一》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该案例描述了如下情境:一人每日需将巨石推上山,而巨石又屡次滚落,如此往复。
每当巨石滚落,命运之神便对希绪弗斯加以嘲讽,称此即为其命运。
希绪弗斯身处这一循环与困境之中,却寻得了一条解脱之道。
他某日顿悟,自己推石之举并非他人强加,而是自我意愿,甚至从中寻得了乐趣。
他通过调整心态,将推石视为锻炼臂膀肌肉的方式,即便闲暇之时,亦乐于推石。
借此,他实现了对境遇的认同,从而挣脱了哲学上的思想枷锁。
1. 终结循环,需上司“点头”今日为2024年3月10日,吾欲借此电影日记记录一部影片,其名称颇为冗长,即《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
此片为日本电影,英文名称为《Mondays》,即多个周一之意。
初见其名,我便决定观赏。
与日前所观台湾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这件事》相似,该片名同样饶有趣味,引人深思。
前者让人反思生活中的出格之事,后者则通过片名讲述了一个团队需让领导注意到某事以终结时间循环的故事。
此片名高度概括了影片主旨,恰似每一位职场人的日常写照,令人顿觉饶有趣味,心生观影之念。
观影之后,我深感其蕴含的哲学与思辨色彩,与近期所读书籍相契合。
前文提及的希绪弗斯故事,我认为与该片所探讨的主题相呼应,亦曾为多位伟大哲学家所深刻探讨。
当然,类似影片众多,如《恐怖游轮》、《土拨鼠之日》及《明日边缘》等。
然而,《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却独具特色。
我原本预期其会如《年会不能停》般,聚焦职场白领间的上下级关系吐槽,即新型劳动关系下的个体感受。
此类作品在影视界并不鲜见,日本亦以其怪诞荒诞的手法对此加以审视与犀利吐槽。
日本演员表演夸张,动作幅度与声音大小均超乎寻常。
2. 职场沟通的另类启示然而,观影之后,我发现该片实则温情脉脉,并未制造群体或级别间的对立,而是旨在促进沟通,令人倍感温馨。
正如前文所述哲学实验所示,当一个人陷入循环困境、痛苦不堪时,需有人告知其此乃人生宿命,并鼓励其从当前所能之事中寻找乐趣。
这种转变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过程。
若采用过于激烈的方式去激励个体,无论方法如何,都可能在思想层面引发一系列负面的极端情绪。
解决这种思想困境,需要耐心和细心的逐步引导。
在这部电影中,剧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对此进行了深刻描绘。
以下涉及剧透内容:影片中的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其内部层级分明,有多条管理链条。
最底层的两名员工发现自己被困于一个为期七天的循环之中,经过十几次的尝试后,他们意识到直接向公司高层反映困境是无效的。
这是因为公司构建的层级负责和意见传达体系,在信息需要直接传递时,反而成为了沟通的壁垒。
无奈之下,他们开始逐层向上反映,从直接上级到更高层级,直至公司最高层。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要传达被困于时间循环的信息,必须找到上级内心最柔软之处,并在其情感最为脆弱时,通过潜意识信号给予暗示。
这样,在下一轮时间循环中,这个暗示就能被上级所铭记。
这种设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层级管理体系的一种讽刺。
近期,我观看了韩国电影《首尔之春》,虽因历史知识匮乏而主要将其视为职场剧来理解,但其中也展现了类似的层级负责和审批体系。
最终,最高层管理者在文件上签名并标注日期,表示是先斩后奏的同意,而非事先的批准。
这种体系虽能发挥作用,但在特殊或紧急时刻,往往会形成沟通壁垒。
这也是对职场的一种吐槽。
我认为,层层管理的管理者自身也常感有心无力,我们应围绕共同目标,专注于把事情做好,而非过分纠结于表面形式。
管理者与下属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表演,若过于投入,便可能忘记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也是电影中触动我的一点。
3. 漫画家手稿与时空囚徒的救赎最终,当问题被提交到公司最高管理者面前时,才发现解决时间循环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年轻时未完成的漫画家梦想和一份未完成的手稿。
如果众人能帮他完成这份手稿,他们便能逃离这个循环。
当所有人合力完成手稿并交给管理者时,他深受感动,触动了内心最柔软之处。
然而,他却不愿发表手稿的后续内容,也不愿与大家分享。
尽管众人不断恳求,提供各种论证和调研,希望他能发表,但他依然坚持己见。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所有人都因七天一次的循环而陷入困境。
众人皆手持针管笔或类似毛笔的工具,一页页地描绘着手稿,这一幕令我深感哀伤。
他们仿佛是红尘中深陷执念、徘徊于轮回之路的男女,唯有找到孟婆汤,忘却心中执念,方能解脱。
他们不停地描画,却又在七天后清除一切,重新开始,如此往复,显得尤为悲壮。
我认为,他们正是在这悲壮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正是影片中的管理者未完全展现的剧情所蕴含的。
这个道理,与我先前所述的希绪弗斯与大石头的哲学实验相呼应,具有先见之明。
它揭示出,这种循环是无法终结的,无论是跳槽至另一家公司,还是离婚重组家庭,都无法摆脱循环的束缚。
循环是生命的一部分,从夜幕降临至晨光初现,从生命诞生至终结,都是循环的必然表现。
我们或许试图抵抗,如熬夜玩乐、疯狂攒钱、沉迷夜生活,以逃避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但这不过是陷入更深的执念之中,如同不断推石上山,却误以为能摆脱推石的命运。
然而,推石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
在循环中,我们应学会寻找快乐,接受循环带来的种种。
当我们不断抄写、描绘,最终理解这一道理时,便已超越了循环的束缚。
即便身处循环之中,亦能感受到循环的终结。
4. 命运狐狸的二次选择影片中的管理者漫画,则更具诗意地展现了这一主题。
漫画中的小男孩,原本怀揣音乐梦想,却因漫画天赋而踏入设计与广告行业。
在利用漫画谋生的同时,他内心的音乐与漫画爱好均被压抑。
在漫画中,他幻想自己以音乐天赋获得成功,却陷入挣扎与痛苦。
他渴望组建乐队,却屡遭挫折。
最终,他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如同漫画中救下的女孩一般,被命运捉弄。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顿悟,接受了自己平凡而碌碌无为的一生,决定在平凡中体验细小的快乐。
他与女孩结婚,相伴一生,直至临终,命运的狐狸再次现身,问他是否愿意从头再来。
他拒绝了,表示已足够。
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跳桥”,即不再追求往生或重来,而是更好地活在当下。
在这个周末,我邀请了一位朋友来家中共进晚餐。
席间,朋友询问我的职业状况。
我告知她,自己曾从事城市规划类设计工作,而现在则主动选择投身于游戏引擎场景设计领域。
她好奇地问,这是否是我内心真正所愿,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尽管现在的薪资水平相较于从前有所下降,我却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在午餐时主动请她品尝佳肴。
午后,我又与一对夫妇共进餐食,他们同样对我的职业转变表示关切,特别是薪资的变动。
我坦诚地告知他们,薪资确实有所下降,但随即补充说,我现在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乐在其中。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希绪弗斯与大石头的哲学思考实验,它启示我们,当面对无法改变的重负时,为何不选择一项自己热爱的事情去承担呢?
这或许能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压力。
以上便是我对电影《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的观影日记。
哪个苦命打工人看了不得称竹林亮一声“鬼才”?
如同当年有玩笑称速激系列搁在我国的塞车洪流中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其实也很难在享受娱乐性之外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普通人会如何处理“土拨鼠之日”一样的时间循环,尤其是对于难兄难弟一般的东亚三国观众。
而MONDAYS则是用极致的本土化给出了一份答案,完成了对时间循环这一被玩儿烂了的高概念的独特诠释,披着低成本喜剧的壳,里子却是令每一位打工人在傻笑之余感到寒意侵扰的“真·东亚恐怖故事”。
MONDAYS的观影过程有一种很奇妙的既视感,虽然也是少不了日式的中二热血,但由于太过于贴近生活,许多看似搞笑的情节你也拿不准到底是真的为了节目效果,还是在设计之初就把嘲讽拉满,指着观众鼻子阴阳怪气。
“内卷”的恶性循环即便是改变时空的奇幻事件也难以撼动,大抵也只有我们会因为担心循环突然结束影响工作进而不敢有任何懈怠,做梦都离不开一间小小的办公室。
本片与以往时间循环系电影最明显的不同恰恰也是最具讽刺性的,打工人啊,在电影里都不配成为故事的主角。
一方面园景湾饰演的女主不是主动意识到时间循环的,而是被强行唤醒,甚至最早发现的人,仅仅因为职位无足轻重而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另一方面,历经重重职场磨难(强行巴结上司、被迫学习新技能替领导分忧以及每一只“PPT狗”经历的煎熬),才发现领导的梦想才是关键。
剥开廉价的感动,会发现这无异于一次顶级的“胯下之辱”,它甚至从24小时延长到了一周。
也许多少会被其明快的节奏稀释,但MONDAYS营造的窒息感却是实实在在的。
电影有结局,漫画有完结,故事有收尾,而打工人却只能穿梭在奇幻与现实的双重牢笼中,深夜的加班与周末的陨落超越维度,而真正的自由在每一个时空中都是遥不可及。
唉...ε=(´ο`*)))唉我这一周,连续六天加班到夜里...真的好想让领导去死啊...
当你被困在了班味很重的星期一,你会怎么办?
前半段像是在不断叫醒一个个沉睡的人,让他们知道时间循环的事实,从而联合起来打破循环。
后半段唐突地引出上司的梦想,套用以往循环电影的思路,助关键人物圆梦作为突破循环的关键。
然而真正突破循环的,是女主内心的改变。
这也就是主角中心论中的一环:所有情节都围绕着主角展开,上司只是一个蒙蔽性的角色。
当女主决定放下跳槽心思,转而与身边同事同甘共苦时,循环就已经被打过。
当然,我相信主创的出发点不在于不求上进,而是打响反内卷的旗号,同时多关注身边人,少点冷气,多点温度。
整体来看也挺符合日本热血漫的创作思路,前面先集结小伙伴一同打怪,到后面再加点反转,最后消灭怪物,解开心结,上个价值。
看着乐呵的电影,也不要求太多深度,不过日本社畜真是这样的吗?
疯狂星期一 (2022)6.92022 / 日本 / 喜剧 科幻 / 竹林亮 / 圆井湾 槙田雄司
喜欢周一的朋友们有福啦!
因为这周的打工人,喜提两个周一!
明明昨天已经上过班了,为什么今天才是周一啊?
不得不说,端午调休给了大家一种时间循环的既视感。
其实就算没有调休,人在面对日复一日的劳动时,也时常会有被困在工作的循环中无法自拔的感觉。
周一拖着疲惫的身躯上班,周五在满心欢喜的心情下结束一周的工作,周末短暂的找回自我,然后又陷入到周一的新一轮工作中。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影片,没有阵容华丽的卡司,也没有预算豪华的制作,也不是什么名导名片。
却在刚刚过去的北影节和上影节中,两度一票难求,堪称年度爆款新片。
能够引起无数观众如此大的共鸣的电影,一切都要从“社畜”的循环一周开始说起——
疯狂星期一 (2022)6.92022 / 日本 / 喜剧 科幻 / 竹林亮 / 圆井湾 槙田雄司
想想看,如果你正在焦头烂额的处理手头的工作,一门心思想要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摆脱眼前的一切,刚刚为了工作在公司熬了一整个通宵,睡眼惺忪、大脑宕机时,突然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后辈跑到你面前一通胡扯,“我们一直在重复同一个星期!
为了避免你将这一切误以为是梦,请记住信号,鸽子是信号......”嘶!
想想就头大!
影片的主人公吉川朱海就在周一的早上经历了这一切。
吉川任职于一家小公司,意识到发展空间有限的她决心离开这家公司,她已经物色好了心仪公司,并拿到了口头的offer。
万事俱备,只差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可以美美离职。
早晨,办公室中所有的同事都因为甲方上周末无理取闹的追加了五个方案而加了一个周末的班,通了一个大宵。
大家陆陆续续地醒来,这时一只鸽子突然撞到了写字楼外的玻璃上。
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是两个后辈却对此开始窃窃私语。
吉川抬头瞥了两眼看起来像是在划水不务正业的后辈,电脑发来了甲方的消息,仅仅是对吉川自己的。
原来这个木本事务所,就是吉川想要跳槽的下家。
没有新方案,没有新工作。
吉川无奈只能继续爆肝。
永久部长带着昭和时代的冷幽默姗姗来迟,并且询问了吉川跳槽的事宜,吉川也没有给出很明确的回复。
回到工位上后,两个后辈立马凑了过来。
有毛病吧?!
吉川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
解释失败后,两个后辈又在拼命证明他们周围即将发生的一切他们都已经看过很多次了。
部长会在3、2、1后打喷嚏。
快递员也会送错快递。
面对两个神经质的后辈,吉川狠狠无语。
匆忙地赶完十个方案,吉川抓紧时间出外勤。
两个后辈连忙提醒,千万不要坐出租车!
果不其然,吉川出了车祸,头上挂了彩。
屋漏偏逢连夜雨,木本那边还对他们的方案有所意见,还想要增加视频讲解。
吉川又紧急找了一个外包,但是效果,真是很好地践行了搞笑片的风格啊.....
倒霉打工人的痛苦还未结束,无休止的听从甲方的修改意见;欢脱的部长下班毫不了解事情严峻情况,还想要和大家喝点小酒......令吉川崩溃的还在后面,突然停电。
但是两个后辈却又像早就预知一样,甚至在倒计时。
忙碌的一周终于以停电但是没保存而结束了。
周末大家又要加班,以公司为家。
就连早就约好了的男友,也只能被迫鸽掉。
周末加班时,后辈二人组不舍弃,再次劝说吉川。
两人背过身去,让吉川写下一个词语。
可甚至还没等吉川写完,后辈二人组就已经说出了吉川写下的内容。
这次吉川终于起疑,但是面对两人奇怪的话,奇怪的鸽子手势,吉川还是选择了无视。
吉川继续奔走,继续在办公室加班度过周末的夜晚。
上个周发生的事好像一场梦。
醒来的吉川重复着自己的工作,重复着上周的工作!
日历再次跳转回25号,一切再度重演!
鸽子再度撞上玻璃,后辈二人组再次窃窃私语。
面对后辈的反常举动,吉川的记忆中浮现了那个鸽子手势。
但是吉川还是没能相信,这样的一周又过了一遍。
等到鸽子梅开三度,再次撞向玻璃时,吉川看着做鸽子手势的两个后辈,一下子好像开窍了。
后辈二人组向吉川详细地讲解了身边一遍一遍重复的事情。
吉川最终还是相信了循环。
而两个后辈则认为,要想逃出循环,关键在部长。
部长手上带着诅咒之石的手串,而刚刚过了50岁生日有些年龄焦虑的部长每天都高喊着,让时间停止吧!
因而,诅咒之石就收到了部长的愿望,凝固了时间。
要想破局,就只能让部长自己亲手毁掉手串,在这之前的前提,就是必须让部长意识到时间循环的发生!
而让部长理解这一切,他们打算采用一种很职场的方式——“上申制度”。
这个真的很有霓虹国等级森严的职场特色,总的来说,尽管后辈二人组早就看清了这一切,但是他们自己的话语权太小了,部长不会听。
而“上申制度”则是需要层层上报,后辈劝说吉川,而吉川上面还有组长森山和总监平一郎,最后才是任务的关键部长永久茂。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森山组长和平一郎总监也相信了时间循环。
而吉川这边也靠着时间循环的bug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自己的方案。
(是的,卷王王中王)
在全员集合后,终于轮到攻略部长大人了!
依旧是满满的社畜风格——风格统一做工精致的PPT、穿戴整齐统一着装、甚至还为部长端上了他最爱的卡布奇诺。
就这样循环了三次,部长才半信半疑,并且犹豫道:“我有这么难说服吗?
”
他们成功地带着部长毁掉了手串。
公司一行人在天台上狂欢。
但是,一切真的回归正常了吗?
周一再次到来,鸽子再次撞向玻璃,一切照旧。
公司众人面面相觑,这究竟怎么办呢?
在刚刚过去的北影节和上影节中,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制作,一时间拥有了和《悲情城市》比肩的抢票难度。
在《Monday》上映一天后,北影节各大抢票群立马炸锅,甚至有自来水为它p了求票海报。
可能这个片子单独来看确实也没什么值得名垂影视的,但是要是满场都是刚下班的社畜,一边看一边疯狂鼓掌,主打的就是一个氛围!
时间循环,这个主题其实已经并不新鲜,年初火爆的日剧《重启人生》去年国内大热的网剧《开端》,再往前还有好莱坞作品《源代码》等等,在剧中,创作者也狠狠玩梗,主动的cue起《土拨鼠之日》,也是打破次元壁。
当然这也不是导演竹林亮第一次尝试时间循环题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20年,那个火爆互联网,全球播放量超5000万次、在B站被列入“入站必看”的短片《受够了,我真的不行了。
好想逃》。
在阿伦·雷乃导演作品《我的美国舅舅》中,曾以生物学角度来洞悉人心。
趋利避害的小白鼠实验,是从最本能的生理角度探寻人在遭遇重复的困难时逃避和抵抗的心境。
短片中,日本网红浅聪喵发现自己被永远的困在了同一天,恐惧、害怕、想要逃离,这是人最基本的反应。
日复一日的工作,我们被困在了一个又一个的格子间中,被劳动分工带来的异化所侵蚀。
但无论是在短片中,还是在电影里,每次循环的微小改变,都足以拯救人生。
吉川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努力完善好方案,从焦灼、颓丧,到井井有条、信手拈来。
浅葱喵在重复了5000遍,才终于迎来了完美的一天。
b站最高赞评论:诸神判罚西西弗将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巨石又因自身重量再滚落下去。
诸神当初不无道理地认为,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无用而又无望的劳作。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曾在其《西西弗神话》中这样阐释:这块石头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上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他形成一个世界。
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应该想象一下幸福的西西弗。
西西弗在面对诸神眼中最可怕的惩罚时,成为了荒诞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
或许生活本就平静如水,人们也会在重复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但是无论是努力做出一点点微小的改变,还是放宽心接受这场辛苦的搏斗,大家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这场人生冒险中的荒诞英雄。
*本文作者:浅浅
人生啊毕竟还长着呢我也会一直尝试的!
尝试成为老板,从打工人到成为时间循环的关键人物,让大家都来为我的梦想成真时间循环🔁这何尝不是一种屠龙少年终成暴龙呢如果我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我可以给他打一颗星。
我会把它评价为烂片儿。
但是我是在某一个无聊的晚上看的,国庆刚刚结束。
回校的今天看的,就像事后男人抽的那支烟一样。
我也是戒断反应后,看看这个感觉也没啥。
前面真的很无聊。
日本人真的很有服从精神,我要是循环70次的话,而且是循环一直做工作,还不跟土拨鼠之夜一样是可以探索其他的事情,我真的会疯掉的。
想想一场考试考70回,即使其他人是和我一起经历的,我也没有办法受得了最后大家一起帮部长实现愿望,这个真的是。
我只能说是资产阶级奴役打工人奴役过头的最终幻想尤其是那最后部长把那个女主的调职电话给挂了。
然后跟他说我们想把他留下来,我当时心就是咯噔了一下,但是我也是被奴役惯了。
我只是心里不舒服,但是我也说不出来,直到看到豆瓣的某一条评论。
说跟被喂屎一样。
我才恍然大悟。
我也觉得很不舒服,但是我已经习惯了。
这才是真正的闭环,原来我就是这个每天时间循环的社畜。
每天都在为老板的梦想而循环时间。
区别在于电影里老板梦想成真以后就可以逃出某一个时间循环。
可是你马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时间循环呀。
谁说拍不出好的恐怖片?
细思极恐。
一群人进入一个循环时间,只是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策划案的产出比率这不就是牛马主动自我优化。
老板们都在幻想我们进入时间循环吧简直就是一种另类的出差学习真是闭环,比起电影,我们才是真正时间循环的人们,而且即使老板实现梦想,我们也还会在时间循环里,除非老板不用我们了,那我们连循环的价值都没有了这就是一种围墙呀。
电影里一群人在这个CBD大楼里面为逃出时间循环而努力优化工作。
然后路上还走了那么多社畜……不想再写了,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怨言出现来的太多了。
思维太发散了,自我理会吧。
我现在有点儿语无伦次了。
喜剧的皮肤,惊悚的底色.一群人进入时间循环,只想着加班真是太恐怖了,这个文化也太窒息了.本来每周40小时工作,一年2000小时.他们每周能干84小时,唤醒每个人都需要7-10个循环,圣子至少循环了52周,整整加班一年,4368小时. 也就是说她多干了一年,最后只拿一周的工资,还没加班费. 你图啥类?换做别人呢?先在周二中个miniloto头奖,1000万日元,然后其余5天可以去191个免签国家玩,顺便到各国中个几亿日元的彩票. 就算真继续加班,也不妨碍这帮人把能得的钱都捞到:彩票/赌马/股票/, 公司里每个人先赚个几亿日元再继续加班也不迟,跳出循环后起码钱还在如果去旅游,一周玩一国,圣子本可以玩50多个国家了.还可以体验不同工作和人生,不用考虑钱.而主角只想着把slides弄好方便跳槽,简直让人吐血. 然后有了那么多的时间,反而不陪男友,主动放弃私人生活,再吐血就算不为了钱,咱们也可以当个英雄,到处救人,比如一周内发生的火灾/车祸/爆炸/塌方, 起码能把在体育馆里训练女排队员都提前救出来. 一周救个几十口子人还是没问题的.跳出循环后,救了人又发财,心里得多满足.还可以去探索自己的爱好但又一直没时间做的,喜欢宅游戏的,可以把所有市面上的游戏大作打通.喜欢看书的,看个100本书. 喜欢玩车的,换50种跑车下赛道. 喜欢学技能的,可以学会20种技能: 木匠/皮匠/游泳/滑雪/跳伞/滑翔伞/冲浪/自行车/开车/开卡车/排蓝足羽毛网乒乓橄榄台球/打猎/野外生存/做甜点/法餐/意餐/鲁粤淮菜等等. 喜欢换专业的,可以学它四年的在线课程. 喜欢抢银行的,可以试验出100%成功的方法. 喜欢追星的,可以重金邀请参加你的party. 但是,不,就要加班,就要实现天天让你加班的老板梦想. 集体主义感太强了,强到社会主义都甘拜下风.最后主角这么削尖脑袋的不求涨薪就不跳槽了?? 尼弄煞雷?这片子太适合作为中国政府给'躺平者'看的洗脑片了, 洗脑的目标: 无条件加班, 随时可以住公司, 努力提升自己技能且不要求涨薪, 工作和生活冲突时牺牲生活, 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毫无怨言, 接受并满足于以工作为重心的平淡生活, 即使有能力改善现状也继续当苦力.
工作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职场是惯性地被剥削,奴性影响无处不在,格子间的社畜,上了弦的青蛙,踩轮子的仓鼠,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不知为何开始画漫画,不知为何上司放任“集中办公区”,这是一群“配角”们帮助“主角”摆脱时间循环的故事。虽然有点无厘头,但是漫画和现实世界的互文还是好感动的。各种present和调查报告真是太社畜了hhh女主有点像村花。“多么平淡的一生啊,还要来一次吗?”
3.5,的确是俩个电影节的好评提高了很多期待值。内容也太日本了,逃出循环居然是一起给老板画漫画……很中二有趣。工作就是无止境的循环,波波头姐姐感受到了循环70多次,一年多了……
时间循环的概念拍的毫无新意,还不如片中台词提到的土拨鼠有意思。而表达上最后又是一碗职场鸡汤甚至是毒鸡汤。
日本人真是人均漫画家啊!(层层汇报,最后为了给上司解释清楚做了N次PPT那段最好笑🤣🤣
下次请不要再拍这种“纪录片”了,看的想笑又笑不出来的感觉真的难受。
额感觉真的是有点迷。。剧情其实挺有意思的,后半部分处理感觉很迷。究竟是什么破除了循环???真就是社长的愿望??为啥啊??没理由啊。。。为啥会开始循环??也没理由啊= =
#SIFF2023#大概是本届上影节看过电影中氛围最好的一场,观众在“级级上报说服”和“制作PPT攻略上司”两个桥段贡献了最热烈的笑声与掌声。虽然最终落地的价值观颇有些鸡汤,但人生或许也正是如此——日复一日的被迫工作并无太多意义,只有追逐梦想才是真的前进。
#25th SIFF#
猝不及防的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冲着打倒资本家而来的社畜感到被涮了。适合公司团建观看。霓虹人怎么这么多这种一个小开脑洞的有趣设定最后都能熬成一锅又咸又腻的寿喜锅的片子。
发现时间异常循环仍要逐级上报,为了让领导理解仍要做演示文稿。每个打工人在循环系统里都是非玩家角色,解开时间悖论的方法是帮主角领导实现未完的梦想。即便阿姨早已发现循环了七十次的整周,还是无法说服身处其中的社畜觉醒。淹没在方案里的打工人,就算打破了这个时间循环,依然陷在更大的循环里。
循环上百次只为实现社长的梦想,好残忍而恶毒的隐喻。
这么愚蠢的电影能在上影节上抢疯???
早上来看的,这场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时候心情挺满足啊,真的挺喜欢的~这何尝不是一种《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呢
很贱的一个电影,借无限循环重构了社畜的日常逻辑,为了一个荒唐的事奉献自己的时间,并且无限轮回,自我上价值。主人公醒悟在轮回那一刻是唯一的自由时态,此后就慢慢皈依到新的群体逻辑,新的规则中,并且再度为一个新的荒谬事情无限发功下去。
原版挺一般的,俞白眉是因为看到它成本很低可以很快拍完决定翻拍的吗
即使喜剧,也只感到压力啊……
日本人真的人均社畜侠。本来想说凭什么社长的梦想是梦想女主的梦想就不是呢?后来想了想可能主旨是社长前半辈子一直为了大家的梦想放弃自我,因此到了最后我们就为了他的梦想放弃一下自己的吧。可是这不就和挑筐子里的烂果子吃一样么?只要开始吃烂果子就一直吃烂果子了,不如把烂果子仍了从最开始就吃新鲜的。不要为了别人的梦想放弃自己,这样大家就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还是一场集体主义的大型驯化吧,虽然社长的确不是个坏人但是这种社会风气令人难以苟同。毕竟我还如同社长所说,仍然年轻。
3.5 北影节第七部电影 礼堂实质上就不是影院的标准 字幕在底下 后面的人看的就不太舒服.就影片本事而言 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bug上啊!所以大家在笑什么?看得我满脸问号.值得称赞的就是些许脑洞的情节设计 部分节奏蛮好 比如第一次说服老板那里.还有就是老板跟员工想法之间有隔阂也表达了一下 但根本没有展开!
什么啊,日本这种社畜文化真的不能理解,不论是高潮还是结尾,感觉这部电影的逻辑,包括角色的动机,无法令观众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