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电台

The Boat That Rocked,出位乐人谷(港),海盗电波,Pirate Radio

主演:比尔·奈伊,肯尼思·布拉纳,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尼克·弗罗斯特,汤姆·斯图里奇,瑞斯·伊凡斯,瑞斯·达比,克里斯·奥多德,妲露拉·莱莉,凯瑟琳·帕金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海盗电台》剧照

海盗电台 剧照 NO.1海盗电台 剧照 NO.2海盗电台 剧照 NO.3海盗电台 剧照 NO.4海盗电台 剧照 NO.5海盗电台 剧照 NO.6海盗电台 剧照 NO.13海盗电台 剧照 NO.14海盗电台 剧照 NO.15海盗电台 剧照 NO.16海盗电台 剧照 NO.17海盗电台 剧照 NO.18海盗电台 剧照 NO.19海盗电台 剧照 NO.20

《海盗电台》剧情介绍

海盗电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66年,大西洋北海上漂浮着的一艘船,是深受不列颠听众喜爱的摇滚电台的大本营。因吸毒而退学的 Carl(汤姆·斯图里奇 Tom Sturridge 饰)被母亲 Charlotte(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送到这里,认识了 Quentin(比尔·奈伊 Bill Nighy 饰)、The Count(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Dave(尼克·弗罗斯特 Nick Frost 饰)等热爱音乐崇尚自由的人。另一方面,政府高官 Sir Alistair Dormandy(肯尼思·布拉纳 Kenneth Branagh 饰)决定设法取缔非法电台。随着政府向电台的赞助商施压,电台的收入持续降低。此时,出国两年现已享有国际盛誉的 Gavin(瑞斯·伊凡斯 Rhys Ifans 饰)决定海归,解决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乐高DC超级英雄:正义联盟大战异魔联盟芝加哥烈焰第五季太空运输禁食疑案安全邻域历史的终结爷们雄起马兰花开小心身后维克多的秘密森林江南思雨跑出一片天扎职抗击喜欢我的海谜情家族进击的米格尔空难余波虎与龙反叛的鲁路修特别篇:暗黑的背叛无彩限的怪灵世界SP单身毒妈第四季杀出魔鬼镇同志如我们十八岁的瞬间我的高考我的班帝国公平的爱探访惊魂同屋聚会

《海盗电台》长篇影评

 1 ) 看别人high到沉船,我们赶紧跟着意淫~~

在我们现在这个天天有无数作品被被 广 电 总 jv(就这几个字还不让都写出来)阉割的时代,好像能让我们精神为之一震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了,还好,我们还有电驴,还有curtis及时的为灾区群众送来的《海盗电台》( the boat that rocket)让我们再一次的沉浸在那个追求梦想,自由,和平的世界。

故事其实发展的空间不大,讲述的是一个摇滚独立电台孜孜不倦抗争阴险 英 国 证 符(不让打那两个字。。。

),最后千钧一发被广大善良人民群众搭救化险为夷的故事。

大部分的事情都发生在那艘被作为电台而抛锚在北海的邮轮上,但是邮轮上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被这群帅酷无敌的DJ用电波发送到英国的每个角落,每个英国年轻人的心灵深处。

整个影片里笑料百出,基本上是curtis擅长的英式幽默,笑点其实很低。。。

正好适合我=。

=!

最搞笑的镜头是 quntin台长告知听众,证 符 已经宣布电台违法时,电台里外一片寂静,只有count在给电台的死亡进行倒数计时,而镜头一转,那些封查电台的 官 圆 也正在家里庆祝。。。

气氛悲凉到极点,突然count大喊: only kidding! dudes, letsrock!!! 全国人民疯了,官 圆顿时石化,那个文化部长 顿时暴走,连喊arse! arse!( 这种脏话也说得出来,太不和谐了,赶紧自己和谐自己去!

)影片的最后,当那艘邮轮遇险的时候,背景音乐响起了procol harum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忧伤委婉的回响在整个船舱和整个英伦大地,每个听众都在默默地为邮轮上的人祈祷,被水冲散的黑胶唱片破碎的浮荡在水面,仿佛预示给观众这又是一个titanic式的沉船悲剧,而curtis导演也在阴险狡猾的模仿着titanic的经典桥段,比如坚持到最后还为大家播放音乐的DJ,比如男主人公最后时刻又回到船舱深处救人,还有最后大家都聚集在船尾躲避汹涌而上的海水,而且证 符 断然拒绝了这些“叛逆者”求救的信号。

就当大家都以为我们一直深爱了2小时的这些活泼可爱的家伙要葬身鱼腹的时候,突然鸣声响起,雾色散去的海面出现了无数歌迷自发而来的营救船只,顿时阴沉的海边变的五颜六色明亮起来,每个DJ找到各自的歌迷的船只,拥抱,亲吻,欢呼,冰冷的北海也被他们的热情融化。

当最后大家都以为count淹死,这个胖子却随着海浪冲出水面并高呼rock & roll的时候,顿时眼角有一些湿润,自己的很多经历瞬间一下和眼泪冲了出来,生命不止,摇滚不死!

影片在向摇滚致敬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60年代英伦的风格,在那个传奇的colorful年代,出现了无数的传奇的人物,今天他们可能死去,可能妥协,也可能还在同世俗抗争,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在,我们还年轻,还有梦,还会继续传递着他们的不朽的精神,一代一代。

总之在光 电 总 jv无处不在的这个时代,海盗电台是一部及其适合我们这些牛逼,装逼且伪摇着的文艺青年意淫而达到高潮的一部电影,看吧。

PS: 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太强大了完全就是60年代人类音乐精华。

还有。。。

Bill Nighy 这老头已然成精了,又老又妖,原来黑夜传说,这老家伙还硬撑着非要装大尾巴狼绅士,后来真爱至上就开始慢慢露出大尾巴,这次在一群摇滚青年的咸湿夹击下,完全活开了,潮人老爷爷,性感的皮衣!

大爱

 2 ) 旧评论二合一: 手淫片儿

当年骂战写的两篇,重贴上来做纪录----------------------   当我年轻时,往往没有可以上床的女朋友,于是我就拨号上网,使用特定的关键字搜索特定的视频和文字内容。

当然了,最后结果就是两手粘糊糊(小波语)。

我无意否定这种行为给了我很多快感,也打发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不大可能因此性奋的推荐给我的朋友哥们和其他人,因为此一活动对成年年轻男子是一种后备的性活动,是独身状态不得已的选择,是贫血苍白的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即使每天超过五次,十次,只要你没有写出金斯伯格的胡言乱语,就算不上手淫大师。

   后来,我逐渐明白,手淫这个概念,可以用在无数地方。

那些在售货柜台后面,电梯间里手捧读者的小姑娘,向往着一个改邪归正的黑帮哥哥,带着打架攒的余财把自己娶回家,一夜操上七次,这是一种;在咖啡馆,书店手捧踢翻你的购物手册,向往着一个改邪归正的互联网哥哥,带着坑蒙拐骗的余财把自己娶回家,披挂一身踢翻你,不用操就high了,这是另一种。

不过,无论哪种,大家都知道,这种意淫既不实惠也不高明,跟闺蜜承认一下还好,到处说只会显得自己智商过低。

   不过,世事难料。

现如今,我们手头啥也没有,啥也不能干,所以稍微看个啥都像意淫。

哪知偏偏有好这口的,意淫之余还自己动手,要跟着高潮。

这也很正常,我也经常梦见自己拿了澳大利亚的护照,想看考拉看考拉,想看袋鼠看袋鼠。

夸张的是,这些朋友把粘糊糊的双手擦完之后,拿粘糊糊的卫生纸给别人看,企图以此证明此片真的很淫荡,这就让人很无语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此片中比较high的因素:一:大量的老歌儿。

对于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怀旧为什么喜欢摇滚的怀旧青年而言,这就是大量的tits和hips,本能的刺激。

二:以摇滚的名义互相操。

对于当不上骨肉皮以及当过骨肉皮的朋友,这里属于拉近生活距离的手法,就好像毛片儿里虚幻的都是上门送外卖的诱奸主人公,让男的女的都觉得自己也可能赶上一样。

三:打着摇滚的旗号做宁死不屈状。

这个类同于被容嬷嬷扎针,纯粹是自找SM,而且极假。

不过,快到高潮的时候哪管那么多,只管看就是了...    总之,这片子表现的是一帮为了赚点小钱,违法播放一些流行歌外加淫词浪语的小混混,装腔作势以多操几个逼的故事,论才华,放的歌都是别人的,说的脏话都没什么新意;论胆量,就看他们没胆量打架就知道爬竿可以看出是一帮肛门期没过的失败者而已。

那个时代而言,他们就是混迹其中可以沾点光的不入流的傻逼,这种傻逼现在北京也满街都是,年纪轻轻就一个自费的啤酒肚,油腻腻的头发或者是一身小清新的英伦范儿,喝酒必以“我给老崔调音的时候/我最早喜欢苏打绿”开始。

--------------------   在英文里,所谓loser是个很常见的词儿,类似于中文的窝囊废,废物。

小孩儿骂架也常用这个词,指谓对方没本事。

直译就显得有些没劲。

   这片子的作者算是英国老牌搞笑的编剧,憨豆的主创,这是第二次做导演而已。

这么看,倒是不能算loser。

不过,这片子实在是滑稽有余,幽默不足,全场人物的动作之铺张,台词之苍白,足可以和憨豆一拼。

遗憾的是,他们么有憨豆的豆子眼,锅盖脸,发条身子作笑点。

   片子以kinks的All Day and All of Night开场,为整部黑白颠倒节奏不明的气氛作了很好的铺垫,"Girl I want to be with you" 也指明了做DJ的主要动机。

镜头的拼贴和剪接很好的借鉴了好莱坞流行过一阵子(换句话说,有点过气)的漫画式切入,同步和置换的形式,整部片子大量的使用模仿DV的轻微晃动方式,不过从颜色和细节看似乎还没穷到真的用DV。

快速的中景和近景的切换和摇换保证了节奏的快速和不至于过于单调,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新的老一套了。

   接下来就是英国小帅哥和老帅哥的见面会,这个场景是我认为整部片子最有cult风格的片子,小帅哥棱角分明,脸色苍白,一身ben sherman的典型英伦混搭,老帅哥感觉整个是欧洲贵族吸血鬼的高贵打扮和毒品大亨的逼人气质,实在是养眼之至。

从这之后,整部片子的台词之无聊乏味从DJ们和官员们的台词就能看出来。

用5分钟的群戏来交待人物,5分钟交待电台的激进(注意还不是音乐上的,只不过是少年肛门期延长,要说两个脏字过瘾),5分钟的政府之痛恨和不公平的打压,然后是另外5分钟的群戏来交待人物。

我想如果这样都算好编剧的话豆瓣按现在的一千万成员就能找出大概100万左右。

   接下来!

就是我第一次哭的地方!

响起了熟悉的音乐,一个幽怨的男声... 那不是Aaron Neville嘛,擅长女声的黑胖子,我实在不能接受把R&B也算摇滚乐的一种... 好在原声音乐似乎把这首去掉了。

   中间的若干成年情节就算了,但是我着实奇怪为什么片子里这么换女友的多P情节,就是没有吸毒和酗酒情节,我想一定是响应现在的环保趋势吧,没有大麻算什么英国青年?

要知道大麻现在都不算吸毒就是那时候的功劳,真是扯淡。

不过,那段胖子DJ让小帅哥替自己上骨肉皮来破处的情景倒是有趣,不知道鼓楼有多少姑娘喝醉之后自己也搞混了。

   当加文同学头戴印第安羽毛出现的时候是我听到的第一首算摇滚乐的歌,The Rolling Stones的Jumpin' Jack Flash。

这歌也巨应景,这哥们确实很禽兽... 后来发现原声里竟然也没有... 难道是买不起版权么... 太弱了这个。

加文放的Cathedral的fire i´ll take you to burn 也好爽,可惜也没有,连官方的play list里也没有,还是我听错了?

   之后是第二次几乎哭的地方,年轻的 Leonard Cohen的So Long, Marianne 太好听了... 三个失意的年轻人坐在一起喝茶泡饼干也很妥贴,这是我给第一颗星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荐大家去找这个人的所有诗来看看,歌来听听。

   然后...我没有再想哭了,这帮年轻人在夜总会喝酒、打架、并排撒尿和满地爬的场景太摇滚了,我几乎因此给了三分以上了,可惜实在太短了,而且后面接了一段很没格调的假结婚打着琼瑶反琼瑶的煽情戏,尤其是让那孩子跟着女声唱I can't believe不是抒情他的痛苦倒是讽刺他的善良软弱了,所以分数定位二星。

最是后面加文说什么睡别人老婆是dark side of rock'n'roll,我当时差点把这台词发到代表月亮消灭你小组...    后半场,就是一溜的英国遍地的小清新加英国难得的各种阳光田园景色,各种伪温情伪勇敢,各种小混混不喝酒不吸毒坐在一起玩真心话打毛线,如果这也算摇滚乐,难怪我党笑哈哈的允许各种音乐节开张了,已经自己阉割的够够的了,你们这些英伦范儿,千万别打着摇滚的旗号到处甩鸡巴了。

      我衷心的承认这片子是个不错的怀旧音乐片儿,颓废版皮特潘加英国口音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祝大家看得愉快。

     最亮点最英国:西蒙同学说,老婆跑了我之所以活下来,因为我为音乐而生,我也能为音乐而死。

我正一阵恶心,哪知那个小个子新闻联播说,我为新闻和天气而死。

至少是为天气。

这句台词太英伦太牛逼啦...      最吊场景:电台开始非法之后,群魔乱舞,老吸血鬼跳起来弹空气吉他那段,虽然只有两秒但是实在是帅的要死;当时放的是Let's Spend the Night Together,真正摇滚的滚石啊滚石... 想想这个美国乐队公认最英伦,而甲壳虫一路从汉堡到伦敦之后入侵美国,片子里那个美国人的遭遇也有点意思。

其实这段的剪辑和开篇完全一样,如果片子按在这里结束还是相当有趣的,可惜导演非要让小帅哥破处,用很假的泰坦尼克桥段非要把船在片子里沉掉让一堆骨肉皮各自捞自己的偶像,实在是恶心之至...

 3 ) The Film That Rocks!

如果说今年有一张电影原声非买不可的话,那一定是这部电影的原声。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19117/)作为一部伪(?

)摇滚主题的喜剧,贯穿电影的60年代摇滚,首首经典,曲曲五星,在电影院里几欲跟唱跟跳。

仅凭原声带就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

然而这部电影的精彩完全不止原声带。

如果你看过预告片并觉得很精彩,那么我得告诉你,预告片只是皮毛。

导演Richard Curtis是无数经典喜剧的编剧(憨豆、BJ、诺丁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编而优则导的真爱至上也是好评如潮。

而这次自编自导的The Boat That Rocked,我敢说是他的人生巅峰。

整部片子给我的印象是“ colourful”,不仅仅因为本身充满了明亮鲜艳的色彩,更是因为影片节奏明快,笑料百出(放映厅里笑声基本就没有断过),人物形象鲜明(那么多个角色每一个都很有记忆点),最重要的是,和Curtis以往的作品一样,整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一点都不弱智。

适度的冲突,适度的煽情,适度的泼冷水,到最后的伪大团圆结局,我看得是目不转睛。

最后上字幕的时候观众真是几欲鼓掌(却因为字幕里还穿插小片段而作罢)。

好本子不能少了好演员,而这部片子基本上就找不到不是好演员的演员。

看看演员表会纳闷:这部片谁是主角?

答案就是:这部片没有主角。

所有演员交相辉映,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想到了Friends。

片子里,角色之间那种相互的联系让我相当有戚戚焉。

说说我深爱的Nick Frost。

(啊!

你怎么能那么U~)在这部片子里,Nick终于摆脱了做Simon Pegg的万年老二的形象,成功地演了一个相当勾人(?

)的色鬼。

看得我心潮澎湃。

可是Nick一说话,我还是会想起Simon。

所以求求你们两个演激情戏吧。

评分:导演+编剧:8.5演员:9剪辑:8音乐:10观众反应:8哦耶,我想去电影院再看一次了。

 4 ) 不靠谱文青俱乐部TOP10

1 不靠谱文青俱乐部!

一群傻逼青年。。。

2不亏是《真爱至上》的导演。。。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BJ单身日记》的编剧3ost牛逼。。。

4government总是家长主义的认为我们会学坏。。。

其实殊不知他们忘了政治课本里的东西,真正的大众文化是广大群众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5最后的援助,让我这位非摇滚迷也感动无比。。。

高声撕叫。。。

rock's roll6为音乐而生。。。

为摇滚而生的孩子们。。。

我们傻逼过,我们还年轻。。。

7最经典镜头是一船舱的裸女。。。

简直就av现场。。。

8美人还真多,凭什么那胖子爽得最多。。。

9典型的英式幽默,但是what the fuck is 英式幽默,管丫呢,how about it ? then...10影片最后一秒还有剧情。。

 5 ) 你何时再拿起吉他

两天前我在海里泡了整整一个下午,生猛海鲜无数的啤酒...让我找不到北。

在这疯狂腹泻的两天里《海盗电台》又给了我一记重拳,让我想起了很多我已忘记的“幻想”。

性、酒精、大麻、摇滚乐、叛逆、自由、理想、乌托邦、疯狂、崇拜,每一个年轻人想要的东西在这里全都有了,全都实现了。

这不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但它是我看过的 最好的摇滚电影。

每一种人,每一种想法,每一种状态,总有一种是你的或你想要的。

它让我迷茫了,20大多岁的年轻人十八九时都冲动过,狂野过。

可生活和社会让我们像落在地上的雪花一样适应了大地,让我们没有棱角的融化在这个世界里。

我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那个毛头小子留着长发,满嘴的思想、自由,现在想想真是个二B!

最后所有的作为不过是对着电脑喷了喷口水,还有给自己雪上加霜。

我依然热爱摇滚乐,它不是音乐,它更不是武器,我觉得她是女人。

摇滚乐像女人一样在你身边,陪你狂野,陪你伤感,陪你度过开心的和悲伤的日子。

那么你为什么要把它当做拯救世界的武器?

还是反对社会的载体?

其实生活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拿起吉他写一首给爱人或朋友的歌,喝喝酒聊聊天。

汉尼拔说现代社会夺走了人们的幻想,那我们需要寻找的也许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幻想。

 6 ) 天堂应该流动着摇滚唱片

中午看了《海盗电台》,我非常想看电影的前十名。

我发现,一个编剧,写自己并非那么心爱的题材时,理智七分,激情三分,能写出十分完美的剧本,好看兼有个性,比如《真爱至上》;而一个编剧,当他遇见自己心爱的题材,理智三分,激情七分,剧本往往不那么完美,就像《海盗电台》。

但是,不完美的剧本,有不完美的魅力:那扑面而来的生命热诚,超过一切,超过技法和编排,电影结束时,所有人一起喊:“摇滚万岁!

“我简直要站起来一起喊!

当海盗电台船被打击沉没,老鲍勃在水里拼命捞他心爱的唱片,生死攸关仍旧舍不得放弃一张,无数摇滚乐唱片在水里飞舞……我突然觉得,天堂应该就是这幅模样!

有水,有音乐,有无数流动的唱片。

对了,还有一句台词我超喜欢:眼看大船即将沉没,所有人扒着栏杆等死,这时大家问那个永远有无数美女排队上床的帅哥:“你都说了什么,女人肯跟你睡?

”哥们很酷的说:“什么都不说,直到气氛不得不说的时候,就说一句:怎么着?

”怎么着?

所有人全部崩溃,眼下的境遇,太当得起那句“怎么着”了。

英国人的幽默感,有时还是很要命的。

 7 ) 他们的青春如此漫长

以“20世纪60年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不出意外的话,你会发现大量的条目中包含这下列词语:摇滚、嬉皮士、迷幻、颓废、民主运动、自由主义、垮掉的一代……众多奇妙富有魅力的词汇,构成了这样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时代。

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你可以放肆乃至放纵,可以彻夜狂欢,可以在LSD制造的幻觉里享受天堂般的快感,可以背上背包穿越森林和原野在路途上纵情欢笑,可以蓄起披头长发参加各式Party和集会,可以弹着吉他随便亲吻路上的姑娘。

60年代的全世界,都燃着不羁的烟火。

在美国,克鲁亚克的一本《在路上》犀利地插入每个不安分的年轻的心脏,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忙让所有人都变得躁动,而LSD更是助长了这样狂热的情绪,霎那间,整个新大陆变成了嬉皮士的乐园,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由,蔑视传统体制和道德,对政府更是有着彻底的不留情面的批判。

随着1968年马丁路德和肯尼迪的相继被刺杀,顿时将整个社会推向“革命”的浪潮。

反越战游行、民主民权活动层出不穷,嬉皮士们的激情已燃到沸腾,纷纷将满腔热血洒向社会活动的火堆上。

法国的年轻人也不甘示弱,一场“五月风暴”将国家大大小小学校里的学生尽数席卷其中,渐渐波及到所有社会群体。

风暴的主题依旧是民主,法国人的浪漫注定了他们对“民主”这一概念的理想主义,对这场革命,有一句很浪漫的表述,“不为面包,只为玫瑰”。

与此同时,南美洲丛林中的切格瓦拉也正进行了属于他的风暴,他的革命更加具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色彩,他的斗争不同于美国的游行和法国的文化风暴,切格瓦拉面对的,是真正的战争——为自由而战,为解放拉美人民而战。

题外话,这个神奇的人物近年来突然一跃成为中国大批青年的偶像,他的头像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T恤、背包、打火机甚至水杯上。

而当时的中国,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有些年轻人变成了魔鬼,对他人肆意加以暴虐的残害;有些则默默离开了课堂离开家乡,走向了山野田间。

这些,就不多说了。

前面说的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一部电影而已,它的名字叫做《海盗电台》。

任何一部电影,如果能了解其时代背景,对剧情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更何况,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英国。

没错,激情四射、不可思议的60年代,民主和自由的精神之光照耀着整个西方世界,英国也是一样。

而在当时,摇滚因其旋律中的自由和宣泄,成为一群年轻人心中坚不可摧的信仰。

故事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艘船上办起了一个摇滚电台,播放当时最美妙的摇滚乐。

显然,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不年轻了,但我想,音乐一定具有令人保持青春的魅力,它保持了他们的纯真和简单,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权威的不屈不挠。

而,海盗电台,承载了所有有关音乐和自由的梦想,名副其实是这帮嬉皮士的精神乌托邦。

六十年代的英伦摇滚有极迷人的旋律,拿我钟爱的beatles说,他们的音乐中有种极简明可爱的质朴,对爱的无尽向往渴望,歌词通常直白而热情,偶尔忧伤起来简直像心脏咽下了一口柠檬汁,酸得拧起来。

我电脑上有Beatles的所有专辑,每次乱七八糟的音乐听到腻的时候,我可以将beatles播上整整一天。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里有大量他们演出的片段,有几个画面,看台的歌迷大声尖叫,激动的歌迷甚至拼命与保卫冲撞欲爬上舞台,更有甚者,在演出时激动到昏倒被人抬出看台。

虽然很夸张,但我完全能够明白他们的心情。

音乐本来所具备的直击人心的力量,可在不设防时轻易攫取人的灵魂和理智,你能感觉自己在旋律中的爆炸,远远超出心灵的震颤和精神上的感动。

这正是我时常会把音乐视作某种宗教的原因。

对于海盗电台的每个成员,音乐无疑就等同于宗教,等同于生命,等同于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值得去捍卫和奉献,值得付出所有。

我不得不说,我真喜欢这些家伙,那些他们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因不间断的各式各样音乐变得闪闪动人。

每个人的性格都极具魅力,看起来貌不惊人的家伙们,当戴上耳机开始对着话筒播音时,几乎闪烁着神一般的光彩。

其中一个细节,沉船前,鲍勃的唱片被水淹没,情况危急时,这个一头乱七八糟头发、满脸胡茬的老头儿,第一反应并非逃生,而是沉入水中挑选钟爱的唱片,直到找到唱片后,才心满意足地浮出水面,一脸明媚笑脸。

我突然对这糟老头子充满难以言表的敬意。

与泰坦尼克的沉船不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在电影中实质上是对杰克和露丝感情的一种渲染,以此为背景的爱情显得更为壮烈而悲怆,沉船沦为悲剧爱情的背景和铺垫。

海盗电台的沉船,则是一个符号,《圣殿春秋》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权威能够击倒一个持剑者的罪行”(这里的权威,是指宗教力量),同样,也没有一种力量,能遏制掌权者的控制欲。

电影里,当局对海盗电台的封杀计划可谓无所不用之极,诡计、污蔑、专制,在“海盗”们陷入绝境时不施予援助,任其自生自灭。

很高兴看到导演的浪漫主义情怀在影片最后得到彻底地展现,千帆齐聚,人们自发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到海面上营救自己的英雄。

“海盗”们的绝望消失无踪,只有不可抑制的兴奋和激动,在海平面上摇摆。

作为一部英式喜剧电影,必须说,这个结局比简单的大团圆结局更振奋人心。

而昆丁从水下突然冒出水面,振臂一呼的那句“Rock'n'Roll!”每个人都欢呼起来,简直太他娘的震撼了!

这一刻,我坚信他们感觉到的是从未有过的自由,从内心最深处喷薄而出。

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当你真正渴望一件东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帮助你实现”。

果然,全世界都动员起来,拯救了海盗电台关于音乐的梦想。

这正是电影所要展现的最珍贵的信念。

六十年代是神奇的时代,哪怕它充斥了毒品、乱糟糟的性、暴力,哪怕当时的人们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是迷惘、颓废、不能逃离的抗争。

八零后的我们,也经过过迷惘和痛苦,但我们太快被社会同化,太早屈服,我们面对几乎能一眼看穿的人生,耸耸肩就放弃了抵抗,青春从此泯灭。

而那一代人的青春,因为激情和理想而无比漫长,而有些人,整个人生都是青春期,如约翰列侬,如米克贾格尔,如克鲁亚克,如金斯堡,如“海盗”中的昆丁、鲍勃、加文,他们的激情如此令人感动,他们的青春如此漫长。

正是他们漫长激越的青春,点亮了奇迹般的六十年代,而那一时代——我们都知道的——再也不会重现了。

 8 ) 看着我高喊Rock'n Roll

海盗电台或者摇滚电台。

一群人疯狂的享受,一群人疯狂的追逐。

摇滚,各种各样。

其实有好多身在其中的人也说不出个准确。

很多人因为最初的外来文化一直把摇滚和“性\毒品”联系在一起。

并不否认摇滚的历史与这2个词语不能分开。

俗话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电影里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性行为。

肆无忌惮,里面的主人公也是因为毒品而被送到了这艘“海盗船”的上面。

在他们播音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有F打头的单词,性,淫秽。

可是他们至少是爱摇滚的人,至少听的人很高兴。

再至少至少他们不是为性而摇滚,为毒品而摇滚。

我想这就足够足够了。

  摇滚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也许她永远等不上儒家思想的治国的大雅之堂。

但是她依然风靡了世界,从前是,现在以后也绝对会是。

吉他贝司鼓,传统的搭配经历了无数政治金融洗礼依旧如一。

  影片中不断发生着一些琐碎的事情,连接起来充斥了真个电影,使得饱满耐人寻味。

其中一位男DJ闪婚,一个天使一样的女人。

他幸福,别人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一个女人会嫁给他。

初夜之后她告诉她,我爱上了隔壁的另一个男DJ,我想见他上船,只能嫁给你。

我们会相守到老但是每晚和我做爱的不是你,此时他敲了敲隔壁的墙。

大家可想由知后来男DJ的迷茫无助与深痛。

他依然在播音室,他是DJ,陪伴他的是摇滚。

一段一如既往的开场白,一首撕扯心肺的摇滚。

他合唱,在播音间合唱“please ,come back”一直……一直  经过了这样的事一个从前的传奇DJ,一个现在的王牌DJ。

一个对另一个说傻逼,我向你决战。

并不是谁为谁出头,也许只是他们一个认为这样不摇滚,一个人为这样很摇滚。

  主人公是经历的曲折的,因为毒品被送到船上。

之后是更恶略的环境,摇滚与性。

海盗电台也有新闻,播送的却是他们在船上时时刻刻发生的事情。

有人结婚,政府又在反对他们,哪里发生了强奸案。

在主人公生日的时候他们的头儿给他带来一个美丽的女子。

当一番小插曲之后那个美丽的女子说“come here”。

他高兴,兴奋之后让她等等,他去借避孕套,当他终于在别人那里拿到,而另一个人在和他开着玩笑说“坚挺”的时候。

那个美丽的女子却睡在了别人的床上。

之后是一样的深痛。

陪伴的有友情,有巧克力牛奶和饼干还有摇滚。

  他的母亲来到了他的船上看他,从而一系列的谜题慢慢揭示开来。

他的父亲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而他妈妈的当年很像那个背叛她的女孩。

他无助,向大海高喊“No”。

  最后政府还是取缔了海盗电台。

他们实行抓捕,而电台依旧戏耍他们,根本没有停播,当世界的听众得到这个消息依旧是欢庆,因为他们知道摇滚不会消失。

船上,主人公与父亲相认。

船上的老大宣布解散,所有人站起来表示我们会继续。

感人的场面。

背叛他的女孩回来与他做爱,而海盗电台却在直播。

DJ问他做了没有,他腼腆。

当DJ说出“休斯顿(发射的寓意),插播新闻船上一个小伙在XX海域破处”的时候所有听众的欢腾。

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拿这样的事情当做淫秽的事情而是一个久违期待的事情一样。

  好景不长,他们的船漏水。

最后几位DJ依旧坚持着波音,他们继续着摇滚不停的神话。

船快要淹没的时候,主人公去救父亲。

而他的父亲却抱着唱片差点淹死在海里迟迟不肯放手。

几经周折最后只救回了一张唱片,到了甲板上另一个DJ把他拉上来的时候随手把唱片又扔进了海里。

这时候友情与生命超越了摇滚,因为那个DJ说那天晚上我上了你的女朋友,我感到抱歉。

2位DJ一直坚持在播音间,他们用最后的时间说着,告诉听众这绝不是结束,在XX海35-70东250他们即将沉落,然后告诉听众之后是一首很长的歌。

所有人都逃到了甲板上,他们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没错是那个王牌的DJ。

他不服输,他依旧坚持,他相信摇滚,在这时候摇滚超越了生命。

  是的,因为老大的一句“政府不会让我们死的。

”他们在甲板上等到黎明,其实他们有个性,他们也并不想被抛弃,他们需要的是认同。

这时候他们的生命与摇滚融合不分彼此。

可惜最后政府的没有来救他们,政府需要他们灭亡。

  那位王牌的DJ在海盗电台存在的最后几分钟里说了这样的一些话语“听众朋友们我只想说,上帝保佑你们,至于你们这些当权者们别以为一切就这么结束了,年复一年,为了让世界更美好政客们将依然一事无成,但全世界的年轻男女们,将永远怀抱梦想并将它们写进歌里,今晚不会有什么重大损失,只是破船上的臭家伙们,今晚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将来,有那么多美妙的歌无法享受有被我们播放的待遇。

但是,相信我,会有更多歌曲诞生。

他们会被歌唱会成为世界的奇迹。

”还有传奇DJ的那句“说对了”,在那一刻他们之间也只有摇滚不再有隔阂。

世界的听众只是泪流满面。

  船沉了,黎明到来在他们绝望的时候看见了成百上千的人来救他们,是听众。

他们一一跳下海,一一被救出。

当他们为从新得到生命而高兴的时候,当他们忘记那个DJ还在船里的直播间的时候。

他奇迹般的出现了,在海沉落的地方。

他脸上是喜悦的。

当其中一位DJ喊出“那是我的兄弟”。

全场沸腾了。

是他曾为他出过头。

此时再没有其他,摇滚融合了一切。

那位海里的DJ向着全世界喊了一个词——Rock'n Roll。

 9 ) 我个人的私密电台

看这类电影,要听从身体的召唤。

如果觉得欢乐,就别把绽开的脸使着劲缩回来,看完后非得板着脸说它不够深刻,山寨了泰坦尼克。

因为这欢乐是多么明净灿烂。

它让人飞扬舒展,而不是一般搞笑片叫人扭曲着狞笑。

它甚至和摇滚乐谈不上多少关系。

摇滚乐各派别的拥簇各自举着一套深幽顽固的精神标牌,拿这个简单明亮的片子上去比划,自然只会有“简单化”“肤浅化”的鉴定结果。

它只不过告诉我们,音乐可以让我们快乐,让我们自由。

这音乐,也可以被置换成文学、运动、绘画、书法、电影、游戏甚至美食,或者还有性。

英国当局视电台为眼中钉想方设法拔除之,当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广电总局、剪刀手、出版署、网络警察。

但是我们看到,电台人员并不因此而更不自由,相反,他们似乎更加热情高涨,激情四射。

种种阻挠,把他们逼到茫茫海上,反而让他们有了自己的乌托邦乐土。

在我们抱怨写的文字不能发表,期望的电影并非完整版,买到的唱片被删歌时,是不是反而会更加倔强地守护、珍惜、渴望、挣脱?

再怎样凶狠紧张的钳制,我们仍然铸就了自己的热爱。

我们永远有办法得到被删掉的那一部分,也永远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传出去。

这样斗智斗勇的过程,是不是也让我们的热爱变得更加精彩戏剧性?

所以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一些不是初衷过后却会回味的经历。

即使有一天,有些东西会像摇滚船舰一样沉入水底,我们甚至无法发出声音,我们的热爱被逼上绝路,最终也仍然可以得救。

最后那一幕,海上驶来无数船只,有人高举着牌子,上面写着“I heard you!”。

我们一直相信,我们并不孤单,你听不见我,你也可以感应到我。

即使,即使,连感应也不能体会,那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心里的所思所想,为什么就一定要让别人知道?

为什么只是播放音乐,就一定要离开大陆漂流远洋?

为什么骂出F字头的脏话,就一定要让它穿过话筒让几千万人一起听见?

我看完喜爱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假如发不出来,不能与人分享,是不是就一定要恼羞成怒?

假如发不出来,就用字母替换敏感词。

假如还是不行,就存进自己的电脑。

假如怕电脑被搜查,那就把评论删了吧。

电影看完,我爽到了,就够了。

我们可以听公共调频广播,感受几千万人在同一频率;也可以听豆瓣电台,感受心水曲目被猜出也感受意外的惊喜;还可以自建个人私密电台,用自己的播放器播给自己一个人听。

音乐已在,耳朵也已张开,自由的条件已经齐备,可以尽情听,尽情舞,尽情骂。

 10 )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

《海盗电台》的分类算是喜剧,可是又一次的,我看的泪流满面。

如果说前半部我还能没心没肺的哈哈大笑;看到政府取缔了电台之后最后一晚,Count和大家心情悲凉的做最后一次倒数,然后沉寂几秒钟之后的爆发:扯个蛋而已,let's rock,我已经热泪盈眶;那么最后关头船即将沉入海中时,海面上突然涌出大大小小各色打着不同标语的救援船只,我几乎眼泪已经决堤;而还是Count,那个穿棕色皮衣的络腮白胡子胖老头儿,船上唯一的美国佬,和Gavin挑战,不愿做chicken而纵身从桅杆上跃入海中的Count,浮出海面时,请无视我的失态,我已经稀里哗啦了……看到后半段的时候,“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这句歌词不停的occur to me。

心中似乎被深深掩藏的一些地方,被保护或者说被遗忘的地方,又渐渐的清晰起来。

我也不知为何有这种感觉,但它似乎和我的神经相连,不停的持续的摧残我的泪腺……只匆匆看过一遍,海盗电台的每个人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穿细格子衬衫套头毛衫,纤细瘦弱英伦范儿的carl,用laica m3相机拍船上的事情,见到心仪的女生满脸羞涩;可怜兮兮的结婚17个小时老婆就跑了的simon;有范儿到不行的,全英最牛逼djGavin;低沉神秘的午夜帅哥mark,还有他的无敌泡妞1vs30秘籍:HOW ABOUT IT THEN.;笨到不行傻的可爱的,稀奇古怪描述耶稣而不直接说“上帝之子”的Thick Kevin;胡子邋遢的专做午夜节目的怪老头Bob;冷静绅士的头头Quentin;蕾丝边的厨师,还有好玩的胖子Dave,以及我最爱的皮衣老头儿Count……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那些听众热烈愉悦的眼神,扭动的腰肢;最后的单身之夜的狂欢;沉船之时Gavin颇有泰坦尼克遗风的最后的演播;怪老头bob在水中看着他心爱的黑胶唱片们翩翩飞舞……这是一部看的很“爽”的电影,爽到想不停的连着说那个被禁锢的"F word",爽到部长连身大骂ass ass时的浑身颤抖,我得承认它是一部很会抓g点的电影,2个小时的过程中看的人一遍又一遍的高潮。

你最近活的很郁闷吗?

或者你心中也有些什么被深深的藏着,或者你只想单纯的“爽”一下,甚至是,你想练习英语口语的话,看《海盗电台》吧……就让我们在rock 'n' roll里再一次找自己。

提示:全部字幕上完之后还有一个场景

《海盗电台》短评

我喜欢这种反抗和精神

3分钟前
  • Nobervem
  • 力荐

rock'n'roll!

8分钟前
  • 丸子与樱桃
  • 力荐

所谓海盗电台也好,死亡诗社也好,都不过是代表了一群人们在教条禁锢下对于自由的追逐和对生活的企盼,理想化的乌托邦。生命不息,摇滚不死。

10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电影的氛围太棒了!

14分钟前
  • 大斧头
  • 推荐

我觉得没有1个人不认为这是一部烂片吧!

18分钟前
  • 我害怕
  • 很差

看了很多遍还是看不进去

23分钟前
  • 艾托
  • 很差

看到很多熟面孔,老家伙风采依旧

2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Ungelivable!!!

25分钟前
  • 银蛋伴小猫
  • 较差

一种情绪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最后那么多船足以说明人心所在,政府永远是最傻逼的存在。这片真好看,但并不太像电影,因为剧情弱化,而反复强调的只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摇滚万岁,摇滚万岁,摇滚万岁!身心愉悦

31分钟前
  • Dionysus
  • 力荐

rock!

3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一次浪漫的沉船~~

33分钟前
  • 棲qi木聪
  • 力荐

人物脸谱化,小丑化,剧本处理凌乱粗糙,基本上没有细节呈现,为戏剧性而戏剧性。一众人在追捧山呼,颇有文革气氛。据说体现了“摇滚精神”,但除了点蹩脚笑料,实质是反而直接将摇滚精神简化至一个时髦口号。配乐虽好,但音乐早已先于电影而存在,在一部到处充满噱头的影片里,摇滚乐不过是另一个噱头

36分钟前
  • 匡轶歌
  • 很差

仅供娱乐结尾矫情,打着摇滚旗号却找不着britpop的感觉,对其OST没兴趣。

40分钟前
  • 撒么而
  • 还行

年度最酷

44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力荐

这类片子总是无感

47分钟前
  • Reneeeee!
  • 还行

前期就像在耍觀眾,先親你一口,再給你一巴掌。

52分钟前
  • 惊蛰
  • 较差

音乐的重要性被缩小了,浪荡生活放大了(摇滚的阴暗面?),而且我才不相信那么一群另类的人可以在一个小圈子里面和平共处。里面把女子也描述的太无聊了太随便了,最后结尾也太泰坦尼克了。反倒最喜欢看里面听众们做着不同事情时候听着音乐的样子,还有那个老DJ逃生时还不忘抓着黑胶碟跑路也满那个。

55分钟前
  • 半袖
  • 很差

啥叫牛逼?牛逼就是逃命的时候还用仰泳。。。。。。。

58分钟前
  • Zephyrance
  • 推荐

小Carl太好看,结局太happy ending。有些细节其实挺做作的,但还是愿意给五星,我那消失的永不再回来的青春时光。

1小时前
  • 影子的影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