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领导的28年革命斗争史中,有很多重要的转折点,但能堪称伟大转折的,首先就会让人想到,遵义会议。
历史书中对于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会写到,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之所以能有这么伟大的意义,是因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实际领导核心地位,并做出了接下来符合战争规律和战争形势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的战略决策,这也是伟大的转折伟大之处。
2018年长征胜利80年时,有一部纪录片特别好,就叫长征,当时就萌生重走一段长征路的想法,这次看伟大的转折,再次坚定了我的想法。
最起码有几个地方是必去的,江西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贵州黎平,遵义,宁夏三军会师纪念馆……期待早日成行!
看了沙盘里的战争推演,哭的不停,看大家推荐,说这剧好看,就过来了,过来发现演主席的还是那个演员,是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主席,是电视剧《毛泽东》里的青年主席,反正我觉得这个演员演的青年毛主席挺好的,然后就是蒋介石还是很多剧里的蒋介石,这个也挺好。
看多了真的有认同感,比如《外交风云》里的陈毅,彭老总,周总理,主席等等。
这个剧里就是差了之前演的周总理,周总理有两个演员演的都很好,其中一个来演就可以,可惜没有,现在这个演周总理得真的差很多,感觉就有点不对劲。
然后这个剧里的演朱德的好像就是之前电视《开国元勋朱德》里的青年朱德,真的挺好的,之前开国元勋朱德里就挺喜欢他演的,但是那个剧我好像只看了一半,因为主席演员,但还能接受,让我弃剧了是因为蒋介石演员……他是尔康的爹演的……我就老出戏……。
别那个我,我这么多其实都没搞清楚四渡赤水是怎么样渡的……还是这几天看了沙盘上的战争推演才了解的,才明白四渡赤水的意义,跟着沙盘上的推演我才知道长征的精神究竟是怎么的精神,我自感觉沙盘的推演堪比电视剧,甚至比电视剧更有意思,《伟大的转折》很快要进入贵川了,永远的云贵川要来我军了,飞夺泸定桥,天险腊子口,哭了,神一样的云贵川,神一样的红军长征精神永存不朽!
这几天夜里一直在追这部剧,虽然大的剧情走向早就知道,制作水准也不如《长征》、《毛泽东》这种大剧,角色选择很多也不是固定的特型演员,看着略显稚嫩。
但是优点也很多,尤其是党内重要会议和历次战役,很注重细节。
服化道虽说不上精良,但能看得下去,能看下去的人会觉得越品越香。
会议方面,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攸关的伟大转折点,但不知道之前还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这些都是伟大转折的基础。
遵义会议也没有确立毛主席的唯一领导地位,党内斗争依旧存在,毛也没有成神,这之后还有土城之败,扎西之困,等到苟坝会议成立新的军事三人团之后,可以说才确立了领导核心。
这些会议在剧中均有交代,当然有详尽有粗略。
遵义会议应该就是在会址拍的,各方辩论甚是精彩。
战争方面,可以说是我看过所有有关长征前期的影剧中最详尽细节的,除刚开始湘江之战没详述,之后每次战役的起因,过程,结果都交代的很清楚,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可以说是毛军事思想的最高运用,遵义会议之后一渡二渡,是被逼着走的,苟坝会议之后的三渡四渡才是主动做饵,大手笔操作,真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铜墙铁壁之内。
尤其结合军事地图,更能看出指挥之神奇,也看过很多古代战争,就算卫霍这帝国双臂也未能如此,当然要历史唯物。
就冲着能完全展示这些,也值三四分了。
国产剧1.5倍观剧刚好,楼主是一个理工男,不看神剧,只是对历史感兴趣,喜欢历史有关的剧,各位看看就好,不喜勿喷。
观剧各有侧重,各有喜好,高兴就好。
终于看完,非常好看的五星作品!
一直喜欢看神剧爽剧朋友也许感觉不到,呵呵。
还希望此剧的原班人马(特别是编剧、导演、服装组等)继续拍其他的革命片子,非常认真,非常尊重历史,也很懂中国革命,也很我国革命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很相信这就是反映真实长征史诗级的电视剧,其他的电视剧艺术加工太厉害了,一些电视剧:把正确意见的同志直接拍成正面人物,而相应的把持不同意见的同志直接拍成反面人物,这是不尊重中国革命的。
但是此片中,你会看到此剧对历史对革命先烈是如何尊重的我!
如:博古同志,在其他的电视作品中太多数拍成反面人物。
而在《伟大的转折》中却是真实的反映他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国情,一味执行共产国际决议的中共负责人,但同时他又是一胸怀坦荡、大功无私的共产党人,主动自愿的把总负责人的职务让给毛泽东同志(后面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由留过苏的洛浦担任总负责)优秀的指战员是怎么产生的?
此片告诉我们,不是天生的,是依靠我党发挥民主,实事求是,积极思考,用战士们的鲜血教训不断总结出来的。
我党的正确决策是怎么样来的?
还是发挥民主,为什么剧中总是详实的展现每个重要的会议的过程,特别是遵义会议播放了两集(也因为太重要了)。
还有太多太多精彩的地方,包括国军方面的,他们能力都不错,为什么围剿失败,从片中可以看到,因为他们时时在算计着个人私利,老蒋是,中央写是,地方军阀也是!
推荐多看几遍。
另,对中国革命感兴趣,而又不喜欢看神剧的推荐看《寻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风筝》
相比之前的电视剧《长征》,这部电视剧着重介绍了准备召开遵义会议到红军渡过金沙江这段过程。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和影响,开始独立自主地选择军事领导者和军事路线,毛主席重新回到军事的指挥岗位,还不是政治核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因为当时中共的核心任务是军事。
毛主席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学习,周恩来将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水平展现地淋漓尽致。
朱德和刘伯承很会打战。
其实这时候红军在制定战略方向和战术方面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
收尾比较仓促,剧情可以展开到渡过大渡河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时候,再收尾比较好一些。
想看长征这段党史的更建议看这一部,除了没有爬雪山,其他的都非常细节了,我看了领袖、长征这两部,都没有这部讲的细,这一部讲了很多历史人物,以及为什么要打响某个战役以及怎么打,都说得清楚明白!
真的非常细节了,特别是遵义会议的会上发言,这边是有拍的,而领袖那一部直接是带过去只讲历史意义,看党史电视剧要的就是细节,大脉络谁都知道
张闻天(1900-1976),原名“应皋”(也作“荫皋”),字“闻天”,曾长期使用化名洛甫。
江苏南汇县(今上海浦东新区)人。
1933年1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遵义会议中被推举为党内最高负责人,和毛泽东、周恩来形成名为“三人团”的领导核心,主要著作编为《张闻天选集》。
刘英(1905-2002)女,原名郑杰,张闻天同志夫人,湖南长沙人。
原中央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一)岁月静好当年,张爱玲和胡兰成合笔在婚书上写下“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可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乱世的残酷、薄情的诀别。
可是,张闻天和刘英,同样生逢乱世,却坚定地执手相握,守住了彼此心中的岁月静好。
1935年初,在艰苦枯燥的红军队伍中,能听到一声声爽朗的“洛甫首长”和一句句热情的“刘英同志”。
就在这一来一往的交谈中,在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军长征时期,爱情的火种悄悄钻进了两个年轻人的心中。
但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爱情”这两个字显得太过扎眼,不合时宜。
他们两个都是红军战士,都是共产党员,爱情的火苗燃起来了,那便默默地将它保护起来,不让它熄灭,也不让它蔓延。
刘英被安排做会议记录的工作,张闻天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支钢笔送给她;张闻天晚上坐在床边工作,刘英帮他把蚊帐放下来压紧;刘英的警卫员被调去了前线,张闻天就把自己的一个警卫员拨给刘英;寒冷的冬天宿营,刘英煮了热腾腾的醪糟给张闻天送去。
他们白天一同行军赶路,晚上一起伏案工作,他们海阔天空,无话不谈,但,仅此而已。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张闻天在瓦窑堡分到一孔窑洞,他们终于能有一个家了,自然而然地,刘英搬进了那间窑洞。
正如刘英后来在《我和张闻天命运与共的历程》一书中提到的“分给我们一孔窑洞,挺漂亮,革命有了家,我和闻天也成了家。
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情投意合,环境许可,两个行李卷合在一起就是了。
”自1935年11月正式结为夫妻,张闻天和刘英的手握在了一起,那颗在长征途中播撒下的爱情的种子自此开始茁壮成长,而且日渐繁茂。
这就是张闻天和刘英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盛大婚礼,只有两厢情愿、水到渠成。
他们生逢乱世,求不得现世安稳,但他们用爱和信念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筑就了彼此心中的岁月静好。
反观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在安稳的现世中真正享受到了静好的岁月和美好的爱情?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催生出的“快餐式”爱情渐渐让人们忘记了:传统的东方爱情追求的是如水般的长情而非火一样的激情,最深情的告白是隐藏在细节中的爱意而非停留在嘴边的甜蜜。
(二)橡树木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在我看来,舒婷的《致橡树》描绘了最正确的爱情观,而张闻天和刘英二人将这份观念成功变为了现实。
张闻天,温文尔雅,博学多才,颇有学者风范;刘英,热情活泼,率真直爽,典型的湘妹子!
这俩人的结合,在性格上,颇有点互补的意思。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信仰上、灵魂上的共鸣。
他们有一颗红心,有对祖国的热爱,有革命的理想,有共产主义的信念,他们在骨子里,是相同的。
正如毛泽东曾经对他们的调侃“洛甫同志和刘英同志就是我们红军队伍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嘛!
”张闻天和刘英为什么在长征结束后才结婚?
不是因为当时条件不允许,在长征中恋爱结婚、怀孕生子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贺子珍、孙慧清,随中央红军部队转移的33个女兵很多都是在长征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的。
但刘英却坚持要等红军有了稳定的根据地之后再考虑个人问题,她认为在长征中结婚怀孕,对女性同志来说不是幸福,而是灾难。
而张闻天也充分尊重刘英的意见,既然婚姻会带给女同志更多的负担,那他愿意等一个刘英认为合适的时机。
看吧,如此这般的理解与默契,只有宝哥哥和林妹妹才会有嘛!
好的爱情是强者的共舞,是两个独立人格的结合。
刘英与张闻天结婚时,正逢张闻天事业发展的顶峰,毛泽东曾戏称她为“娘娘”,但刘英却很反感这个称呼。
对比很多嫁给领导人后便变成了“某夫人、某太太”的女性,刘英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独立工作,绝不依赖丈夫。
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从不靠夫妻关系“走后门”,在生活中公私分明,很少向张闻天提起工作中的事情,甚至张闻天死后刘英也拒绝了作为“张闻天夫人”应享受的一切待遇,只要求了一套她这级干部应当分到的房子。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一个经典片段——顾佳手撕“太太圈”“各位因为冠着夫姓而存活,活在丈夫的价值半径里,再刨一份优越感,聚在一起炫耀比较,真是越光鲜越可悲,我叫顾佳,后会无期!
”一段霸气无比的台词让观众大呼顾佳为“当代独立女性的杰出代表”。
不过顾佳再好,也只是影视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而刘英,是实打实的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代表啊!
她明白,她必须先是刘英,然后才能是张闻天的夫人。
(三)相濡以沫钱锺书曾经对杨绛说“从今往后,我们俩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我一直认为,这是最动人的情话。
最好的爱情,莫过于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闻天和刘英相识于苏联,在中国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他们是师生。
张闻天和刘英相恋于水深火热的中华民国,在红军长征途中,他们是同志。
张闻天和刘英相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后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是夫妻。
世间最难得,不是一辈子不经历苦难,而是能有一个人,对你不离不弃,与你同甘苦、共患难。
文革时期,张闻天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而黑暗中唯一的那点光亮,大抵都来自于刘英吧。
张闻天被批斗,刘英就陪着他被批斗;张闻天先后被派往广东肇庆、江苏无锡等地,刘英也放弃北京的生活,辗转相随;张闻天游街被打伤,刘英日夜陪伴照顾;张闻天胃病发作,刘英四处找人帮他联系医院和医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因为它代表有人愿意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时间,心甘情愿地花在另一个人身上。
在张闻天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和刘英被迫分开,不能见面了。
他们两个被关在两间相邻的屋子里,严密的守卫、被故意错开的放风时间,两个相伴了大半辈子的人就这么被一堵墙活生生地分隔了开来。
他们明明离得那么近,却就是见不到,唯一的连接点就是共用的那个卫生间了。
不过,那堵墙隔得断视野,却隔不断关切。
刘英个子小,拖地时拧不干拖把上的水,每次都被看守斥责,有一次张闻天在隔壁听到了,后来,刘英每次去拿拖把的时候,拖把都是涮好拧干的。
张闻天泡在盆里准备洗的衣服,只要刘英看到了,都会偷偷过去搓两把。
他们就这么小心翼翼地传达着对彼此的关心与思念,默默地守在彼此身边。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荣辱与共,相濡以沫,相伴终身,这,便是张闻天与刘英,这,便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多少年后,当他们回想起在红军长征中一起伏案工作的日日夜夜,回想起当初那一声声青涩的“刘英同志”和“洛甫首长”,心中一定洋溢着无限的温暖与美好。
——致敬伟大的革命英雄——致敬人间美好的爱情
一代伟人解救大众与水火之中,看到剧中场景不禁感叹,我们现在优越安宁的生活是他们用双手双足以及那伟岸的身躯给我们打拼下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铭记的不只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伟人的名字,更要记住那些千千万万为我们的明天用生命去点灯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致敬中国共产党,致敬中国军人
这部戏的领导人角色没有追求形似,而是重点抓住他们的精神气质。
这样比较好,有的演员没有精气神,还不如选形象不那么接近的演员。
朱德 周恩来 彭德怀 林彪 杨尚昆都展现了英武之气。
这一版的毛泽东太帅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初看落拓不羁,在行动中表现出神勇智慧。
当红军危急时 他独自在山下踯躅, 作诗道: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感受到他的伟大气魄。
这部戏展现了很多基层的红军战士和英雄人物,使整个剧情有血有肉,立体地呈现了红军集体的面貌,也使那些牺牲的烈士再一次被我们记起。
历史是靠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同样值得被铭记。
龙思泉,自幼跟父亲学医,为了给群众治病掉队后,被敌人杀害。
牺牲时年仅18岁。
遵义还有纪念他的红军坟及塑像。
毛振华,和四名战士渡过了乌江,侧应了大部队的正面进攻,建立了奇功。
他在腊子口战斗中,也是突击队员。
1935年,他牺牲在到达吴起镇之前五天。
林青是贵州地下党的负责人,冒着生命危险侧应红军的行动,后被捕牺牲。
赵章成,在大渡河之战中仅有的三发炮弹,经他手全部命中敌人的火力点。
被毛主席誉为神炮手,解放后授少将军衔。
曹达兴,红九军团侦查科长,1936年牺牲于甘肃。
该片也展示了遵义之战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的牺牲。
他是长征时期红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早年随彭德怀参加了平江起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王耀南的工兵连太厉害了,执行力超强。
他还发明的地雷战、地道战,抗美援朝的坑道战也是他提出来的,大大减少了我军伤亡。
董振堂带领五军团阻击敌人,等待陈慧清生孩子这一段太感动了。
小战士拼命奔跑,为了下一代,多么美好的情感。
罗炳辉和陈赓为了保护主力红军,对望炸桥,这是怎样的革命情意。
查了下资料,红九军团转战黔滇川,在云南会泽以西渡过金沙江与主力红军汇合。
罗炳辉也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是我党确立的36名军事家之一。
1946年他病逝,年仅49岁。
陆瑞光是北盘江地区少数民族头领,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被杨森抓捕杀害。
主席得知毛泽覃牺牲的消息,正在开会的他拿着登载消息的报纸,流下了两行热泪。
兄弟之殇,令人动容。
看到这里,我也哭了。
“要是我牺牲了,也不要难过,继续前进”。
这部戏的战争场面拍得比较真实,场面好看,敌我双方的态势也交代得很清楚。
遵义娄山关乌江的美景也可以看一下。
抢渡皎平渡、智取通安,拍得惊心动魄。
看了这部戏,我才对红军一、三、五、九军团的领导人及战斗情况有了点了解。
干部团实际是中革军委的精锐部队,关键时候才上。
渡乌江刘伯承的指挥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红军人才济济,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反观国民党各部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利益,红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所以国民党之败不全是能力问题,而是没有共同的信仰,无法协同一致,无法引领下层士兵。
娄山关之战红军打了一场硬仗。
国民党也并不都是水军。
敢打硬仗,方显实力。
该不该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少数说服多数,这说明一人一票的绝对民主要不得行,选对领导才行。
因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高瞻远瞩的人手中。
杨永泰是蒋介石的高参,协助蒋介石收复桂、冯、阎等军阀,把红军逼出了中央苏区。
国民党有才华的人不多,他算一个,可他死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国民党自毁长城。
能不能用人和吸引优秀人才,是团队致胜的关键。
董振堂带领的五军团居然在禄劝石板滩阻击薛岳中央军九天九夜,保证主力部队三万人靠七条小船渡过了金沙江。
董振堂后来在甘肃牺牲了。
参加黔北游击队的李晓霞寂寂无名,1979年才证明她的身份。
这部剧用38集的长度来讲红军从湘江战役后,一直到渡大渡河前的历程,整个过程讲的非常详细清楚,对于这段历史从来没有这么明白过,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弄懂了。
这部剧是实景拍摄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男主真的太不适合演毛主席了,浮夸、刻意,真是因为演员而不想看剧!
这帮演员演技捉急啊,大概太年轻了…遵义会议开完了,也懒得看了…
看过
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太好
一开始,看青年时期的这些伟人,总觉得有些不象(其实是其他时期影视剧演员定了型),但如因此错过此剧就太可惜了。还原度高,细节到位,喜欢历史剧的值得一看
好看
金韬三部曲《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很好。《伟大的转折》比丞相饰演的《长征》好看!虽然没有大牌演员。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面对国民党和地方军阀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一开始接受远在俄国的王明(+共产国际)遥控指挥,周恩来+博古+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三人组现场教条式的瞎指挥,一定要弱小的红军去攻打城市,打阵地战,打攻坚战,结果红军损失惨重!中间经历通道会议,猴场会议,毛泽东同志被排挤在军事指挥之外。在遵义会议上,共产党深刻总结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重新任命毛泽东为主席,指挥军事,朱德为总司令,刘伯承为总参谋。此后,经过无数次战役:四渡赤水,娄山关,强渡乌江,渡过金沙江,终于让红军摆脱了困境,走向新的长征!
再现宏大历史场面很难,因为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无法完全兼顾故事,演员也完全不能展现个性签名
看了两分钟,主席问,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生子啊?女说:在长征中怀孕太劳累,对孩子不好balabala,还不打算要孩子,,,长征中,尴尬
呃,剧情挺好,还是多出些这样介绍我党我国艰苦奋斗创业史的剧吧。演员形象有些……就是习惯了老一辈,有点不太适应……
当国民党军官张口闭口“红军”的时候,就可以判定这个剧根本没资格在中央一播出了。
国军总是愚蠢地自傲轻敌,败仗后气急败坏。共军总是明智地扎实谨慎,谈笑间胜仗连连。太肤浅。
看历史还是得客观一点
转折个锤子,啥年代了还在播这些
特型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这部剧里被无限放大,蒋介石,刘伯承……的特型演员年纪有些偏大了,演演解放战争期间还可以,长征期间的话,与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演员做比较年龄差太大。而且陈诚演员的年纪过分年轻,朱德演员的年纪不但不够大,与朱德形象上也差太多。
毛主席不是这个样子的:瀑布般的头发,邪魅的笑容,舌头时不时顶下颚😰
全景式展示毛泽东主席挽救党、挽救红军的故事!PS:要是战斗戏没那么多慢动作就好了,看得人想快进!ps2:要在路线斗争中展现伟人,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刘伯承演员太老,我方四平八稳,敌人依旧很蠢,总体脸谱化。
1934年中央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经过通道转兵,强度乌江,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以创造奇迹般的伟大壮举粉碎了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几十万重兵铁桶似的的围追堵截,这是中央红军在军事战略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记录顺序: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土城之战,扎西会议,苟坝会议, 突破乌江,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临贵阳,西进云南,皎平渡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
男胖友说,没创业前不觉得红军有多厉害了,创业了就觉得毛太牛逼了~断断续续看完的,中国最伟大最艰苦最长寿的创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