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充满着美利坚民族精神的电影,这部翻拍作品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不仅是出于任何关于社会治安或者是人性关怀的原因,单是凶手在强烈背光的镜头前高高举起冒着烟发出让人窒息的噪音的链锯时的那种震撼,就足以撑起全片的所有内在精神和外在看点--那种令人恐惧地无法动弹的压迫感。
故事不必再说,毕竟也是一个算得上恐怖电影史上排的上名气的作品的重拍,而美国近10年来拍的无数类型片也都忠实地照搬了这个模式,形成了让人视觉听觉无比疲倦的美式恐怖片系列,恐怖是其次,因为美国的恐怖片无论是真人犯罪还是神鬼作怪都是用直接撕扯人类身体作为卖点的,具体如何撕扯?
用何种工具撕扯?
撕扯多少受害者?
在何种场合撕扯?
正是围绕在这四个问题,各种五花八门的杀人狂和妖魔鬼怪才得以诞生在好莱坞的编剧们笔下。
我承认电锯的杀伤力相当强,其实本身电锯这个发明就很容易让人有犯罪冲动,《德州电锯杀人狂》倒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心中的这种原始冲动,并且了解到乱玩电锯是很飙血的,是会出人命的。
而电锯发动的声音无疑是最刺激观众神经的,以致于现在每次洗完头打开吹风机我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除此之外,似乎原版和翻版乃至续集和前传电影中出现的那么多死难者的生命早已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习惯称他们为“主人公”,我们一方面惊叹着杀人狂的残忍,一方面享受着杀人狂嗜血的震撼,却把对主人公的同情降到了最低点,甚至有无数崇拜和模仿的人却很少听到对受害者的安抚和追悼,值得庆幸的是,像《德州电锯杀人狂》这样的直白的杀人方式在这个时代里不再被推崇了,人们从“让人恐怖”转向了“制造恐怖”,恐怖本身就是很恐怖的东西,恐怖到让人觉得恐怖的名词恐怖简直恐怖地恐怖!
《德州电锯杀人狂》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光是真实世界中的案件,更是代表了一个年代的国家精神--毒品、摇滚乐、性,永远和这个极度发达的国家逃不了干系,当年轻人开始放肆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目中无法时,会有什么样的角色出来惩罚他们?
很明显,导演出于批判或者仅仅出于编剧需要也不会把受害者们描写地如何单纯,他们吸毒贩毒赶摇滚音乐节的场并且乱性,对陌生事物充满着好奇,然后一个个惨死,这是不是导演想对年轻人说的或者是教训的呢?
就比如那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很不听话,后来,他,死了。
新版《德州电锯杀人狂》基于以上的原因在剧情设置上虽然花了一半以上时间在讲这几个年轻人的故事,杀人狂出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可是他却像一个审判者和惩罚者一样控诉着他们的出轨举动,让他们的无辜打上了引号,他举着电锯肆意地插入男男女女的身体任何部位,电锯的声音如同电吉他的音色一般,充满着愤怒,愤怒,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然后,关于愤怒的故事太多太多,关于愤怒的音乐却只有摇滚乐,你们要的是刺激要的是激情,那么,电锯的声音就是在最最原始的杀戮中最悦耳的噪音。
年轻人一个个倒在电锯下,一个个尖叫着,其实是在对他们之前犯下的“不为人知”的罪行的救赎。
恐怖电影的潜规则,光影和音效在《德州电锯杀人狂》中被用到了极致,透过栅栏射入的强烈惨白的月光、永远准时出现在电锯杀人狂背后的光照、一次次的捉迷藏游戏,把玩观众心理到了家,如果说作为一部恐怖电影还有什么欠缺,那就是更多的鲜血和更多飞溅的肉块脑浆,因为看完电影实在想不出一处可以称得上足够“血腥”的杀戮。
《德州电锯杀人狂》算得上半部公路电影,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主人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自己的生死,虽说成百上千部公路电影早已让观众尝不到新鲜感,但最后反复碾压警长的段落却是实实在在让人看到了公路电影的扭曲极致,这个段落中幸存者的复仇通过血性的方式释放着长久恐怖带来的错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愈演愈烈,最后留下一个相当老套的开放式结局。
这部电影的魅力除了电锯实在没有太多其它,头 - 中- 尾没有一处让人感觉紧凑和无懈可击,我们只能透过那些静止的尸体和充满野性的荒漠公路的画面来感叹美利坚民族的狂野和艺术家对此很好响应的夸张放大。
可能是我太后之后觉了,现在才看这个电锯杀人狂,03年翻拍出这种水平,技术含量一般吧,不够精彩,不够有悬念。
而且我不幸看过了狼溪,尽管名气和拍摄时间都在这个之后,但是却被我先看了……两部片子如出一辙,连道具都是使用的差不多,只是电锯杀人狂的脸更丑,而且人家有电锯,哈哈!
总之,是美国恐怖片的经典套路,一群寻求刺激的年轻人,不小心落入虎穴,配角总是先死或者被折磨得很惨,主角往往是女生,超级理智和幸运,能一次次逃出,最后获救,然后留下杀人狂落魄生气的样子,为了拍续集用。
所有美国恐怖片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觉得最惊悚的,还要数惊声尖叫系列,也可能那时比较小,阅历不足吧!
情节紧凑 主角暴力倾向太可怕了他饿变态心理我始终难以理解也害怕如果身边有这么个人存在就和小时侯去电影院看“龙卷风”害怕家里附近万一也发生类似事情该如何是好看片时饿投入 真实感觉是看过饿片中少有的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饿有更深饿恐惧在看此片时
自己看这部片子的原因,似乎是因为在某个美国恐怖片排行表上面看到《德州电锯杀人狂》排在了第一位。
满怀着期待来看这部片子,留下的却是小小的失望。
相比较《电锯惊魂》,这部电影似乎差了点什么。
电影中的小男孩是一个令人惊喜的角色。
他是电影里,那片危险地带里唯一的人性。
他是一个天性善良的孩子,主动地帮助了主角们。
但不知道他长大后,会不会成为这个地方的另一个“恶魔”,“帮助”一个有一个无辜的人落入陷阱。
这部片子中角色们的死亡都源于女主Erin的过于热心。
如果她没有下车询问女孩,没有把女孩带上车,没有固执地认为不应该把女孩的尸体抛在荒郊野外。。。
一切都将不会是这样。
电影的开头这样一个角色令我十分不爽,但刻画的女性的感性心理也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形成对比。
但在看到电影结尾,Erin将一个小婴儿带走的场景也算是欣慰。
若不这样,说不定他就将成为下一个“小男孩”。
电影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有些矛盾。
那个眼镜男似乎叫Morgan,在看电影前部分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是一个非常惹是生非,脾气较为暴躁,有点自私,但是很明智的人。
他拒绝载在路上行走的女孩,提出抛下女孩尸体的建议,声称要不顾Temper提前离开,都是为了自己,为了保全自己的姓名。
然而在后来他却挺身成为了Erin的挡箭牌。
或许有部分原因是因为Erin找到了他并把他带走,但是这突然的“大丈夫”也有些不太符合他的角色特征。
也承认电影有不少精彩之处。
出其不意的惊恐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是短暂的小欣喜之后的大惊恐。
(当然也是为了情节需要罢了。
)在“真正的”警察到来时,我虽知道他肯定不是个好人,但是想的是或许他会突然撒手不管离他们而去,而不是剧情中他其实是一个反面角色。
此外,这个地带被笼罩着奇怪的气息,没有一个人是值得相信的。
这也使得影片的惊恐元素上升了不少。
不得不承认看了电影的开头便能够猜到结尾。
主角光环太明显。
相较之下,《电锯惊魂》便是惊喜连连。
俺也算是个恐怖片迷,常年看着人肉血浆白粉脸长大的,怎么就对这片子念念不忘呐?
天气么。
烘热焦躁,穿着纯情性感的第二女主角。
肮脏么。
有洁癖的我,看着滴答脓浆黄汤横流。
绝望么。
警长都不可靠,善良大妈都不可靠。
自怜么。
年轻人,虽然吸毒,却也是胳膊腿长长精力旺盛热心快肠的年轻人。
唉,至今还能吓倒我。
也许因为它正好符合了我潜意识里最大的恐怖?
燥热的夏天,裸露着多部分身体,孤立无援,大口大口地喘气,绝望地等待某个黑暗残暴物体侵蚀。
2006.11.11 15:43 今天是西方的光棍节,我看了美国电影《德州电锯杀人狂》,非常刺激!
片中一开始的狂欢气氛,女人天性的善良让他们碰到了意外,人们对于意外情况的不同表现,人的良心接受了考验。
女人的善良会带来麻烦,我不能肯定地这么说。
但是影片就这么交代了,如果没有女主角的善举打开车门去让那个女的上车,会不会搭上四条人命呢?
这让我们对于善良的举动提出了挑战,人还要不要有向善之心。
就像女主角的男友说的那样,我再也不让人搭我的车了。
之后,凶险、暴力、恐怖,悬疑,斗争当这些因素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能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解决呢?
会不会惟有以死待命,坐以待毙?
貌似坚强的男人一个接一个地被可怕的杀人魔夺去生命,最后只剩下弱小的女人。
而女人面对无法想象的恐怖和生命的可怕摧残,她在逃跑,寻找生机,躲避恐怖的袭击。
最后她勇敢起来,勇于挑战那可怕的黑暗,用意想不到的勇气和他们争斗,终于她获得了生机,对杀人魔给予了报复。
这一切,都是令她难以挥去的噩梦。
最残酷的是,当她的男友让她杀死自己来解脱痛苦。
那一刻,她狠下心来使上那么一到,鲜血直流,嘶声叫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于心何忍?
但是,这又是一种爱,如果不这么做,只会让爱人更痛苦,于心更不忍。
情何以堪?
惟有用自己的痛苦加上爱情的力量做出抉择。
生命的每一天,本该那么宝贵和精彩。
可是,我们很难幸福快乐地度过每时每刻,多少日子虚无了,多少青春消逝了。
等到我们面对可怕的生活时,才发现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该拥有的幸福和甜蜜都没有好好珍惜。
这是为何,为何这精彩和空虚之间充满了矛盾,为何这宽敞的幸福之门禁闭,等到我们慌张地将它推开,却发现一个巨大的恐怖就藏在里面。
那个时候挣扎,叫喊,伤心地哭泣,什么都来不及了。
好在有些东西必须要感悟出来,勇敢,坚强,坚持,这些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必须具备。
如果有一天,有人用恐怖的面部表情对你嘶吼,用可怕的工具抵着你的身体,让你选择死亡,选择你无法承受的恐惧,你还会想到生命,想到爱情,想到美好吗?
得过且过,自杀似的沦落,让人心魔发狂。
如果我的身体里没有了勇敢的心,就让那些一浪接上一浪的恶魔的叫喊声刺穿我的耳膜,撕掉我伪善的神经,把我支解散开,然后放在臭气熏天的盘子里,狰狞地看着我说:你就是恶魔,你是恶魔......
媒体对这部翻拍影片的评价可以算比较差的,作为一部以变态杀人为剧情的片子,悬念和过程是最重要的。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这部片子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并且因为内容过于血腥暴力而可以打入冷宫的,但我觉得它的悬念就很不错。
开头一个神智不太清醒的女人跑向主角的车向他们求救,结果因为他们不顾自己抓狂的劝阻一意孤行用手枪自杀了。
在影片结尾的时候揭出谜底,为何女人会绝望到自杀的程度,因为她所经历的事在主角们身上重新应验了。
对于片子的血腥程度没什么印象了,但确实很阴暗不健康,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也比较千篇一律的就是杀人和逃跑。
因为没看过老版也就无法对比了。
喜欢这类片子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不是很喜欢,这种纯粹的压抑气氛,似乎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让自己不爽似的。
更喜欢一些实在的恐怖,比如汉尼拔教授与史达淋就着烛光晚餐一边聊天一边优雅的吃着克伦德勒的脑子并与他谈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恶人的后代就不应该心生怜悯,而应该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农夫与蛇”的悲剧上演的还不够多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所有人物的智商都比不上智障杀人狂。
首先是结尾部分的市长,明明仇人就在眼前,他不用电锯,就用这么一根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痛的棍子敲打对方的身体,然后故意放走女主角以至于她可以杀死自己的手下,再把掉在地上的电锯扔给皮革脸让他成功逆袭。
而且你说你身为一个市长,身边都不带把枪防身,这说的过去?
如果我是市长,我会先把皮革脸的双手双脚锯下来,然后把他开膛破肚,把内脏都扯出来,然后砍下他的头,把他的身体剁成几大块,再把碎块扔进绞肉机里,这不就是大团圆结局了吗?
世界很渺小,没多久前刚看完林中小屋,当这部德州电锯杀人狂真正开始后,我马上就记得了开头的桥段,人数,做的事几乎一样。
说重口味,我觉得还不够重,说恐怖,我觉得蛋疼更多一些。
里面那些杀人或者是收藏人的手法,以前就看过不少,例如:恐怖蜡像馆、恐怖列车、人皮客栈都是这样的。
那些心理变态的人把人像晒咸鱼那样挂起来,然后慢慢享受。
而这部比较有创意的就是把整块人脸给换上去了。
说到蛋疼,当然这是部电影,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反应就不是这样的了,要不更傻,要不一走了之。
当女主角最后在单挑电锯男时,电锯男的武器都掉地上了,为什么不捡起来,把他给K掉呢?
为什么电锯男最后伤成这样了,还能出到公路来给女主角最后一击呢?
为什么在女主角和她的好朋友被电锯男发现后逃跑,男主角为什么还要拿武器不逃跑,为什么逃跑了,居然跑那么久都出不了凉衣服的地方呢?
为什么有这么暴力的警察,三人都不怀疑一下还照做呢?
所以真的令人蛋疼。
说说真实吧,实际上的电锯男在真实版中并没有那么变态,也没有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凶手至今还没有被逮捕,最讨厌电影这么说了,扭曲事实,恐慌人心啊。
事实上,电锯男很爱她的母亲,当他的家人陆续死去后,为了能让他的母亲再次出现,晚上他打扮成女性,甚至还去偷女死人的乳房,性器官,等等,后来他不满足于死尸,就去把当地副警长的母亲捉了,并杀害,再到被逮捕。
他是个精神病人,被逮捕时是很平静的,所以他并没有电影说的那么恐怖。
a little bit scary
一无是处的电影。
小有恐怖
摄影表现挺精致,但这跟德州电锯系列的B级趣味反而背道而驰,不论杀戮或是裸露,本片都基本毫无表现
渣片。。。那个长得像john lennon的家伙怎么了好像忘交代了吧
我去电影院看的时候还以为是爱情片,然后……
不小心还是被吓到了
情节衔接真的没啥逻辑可言。
ED 事实证明,不良少女是NB的,四眼男是一无是处的。
我居然看完了.....。
不是杀人狂太厉害……是你们太蠢好吗!!!!!!!!
三年了,解脱了~
难得不错恐怖欧美片,也许是因为原著经典。很紧凑。
经典老片 宿舍姑娘围观之 感想2:不如想象中血腥,傻B女猪真TM该死
德州电锯杀人狂
三星半...Jessica Biel还是那么好看
1974版的翻拍,除了遇难都是五个人外,故事发展和变态家族设定都做了不小的改变,制作上也要精良不少,高噪点录像带、阴暗的废弃工厂、冰冷的冻肉厂、荒野中的阴森公寓等场景和画面把气氛营造的十分紧张诡异,但也难逃公路片猪队友一个接一个被干掉的惯有套路。对于重口味患者而言最遗憾的还是杀人桥段的蒙太奇剪辑,并没有太多的血浆喷溅,最血腥暴力的镜头还是来自30年前就被玩坏的钩子。皮脸依旧人狠话不多,女主是典型团队中的圣母光环携带者,最后的反杀很强悍,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夺命狂奔时的“波”澜不惊。
我就觉得挺血腥,其他还真的没什么看头了
久仰大名,就那样吧。
真心没老版有趣感觉很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