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妓回忆录》这部电影名声在外,演员阵容堪称豪华,但是我觉得影片内容华而不实,不太好看。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的整体感觉非常别扭。
作为一部外国人拍摄的东方电影,它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各种不相容的元素,让这部电影呈现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
这部电影,更像是外国人拍摄的想象中的东方,而不是真正的东方。
从背景来看,这部电影的背景毫无疑问设置在日本。
从演员阵容来说,巩俐、章子怡都是中国演员(确切国籍不太清楚),但是演绎的角色却是日本的艺妓。
而从台词来看,这部电影又用的是英语,其中莫名其妙夹杂了一点日语。
从背景、演员阵容、台词等方面综合起来看,这部电影整个就非常别扭,我看着非常难受。
不过我很快明白这种不适感来自哪里。
这部影片本身设定的受众就是西方观众,他们对东方文化的语境不甚理解,对影片的别扭之处自然也不会感同身受。
而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百合这个人物的设置,明明有着一张纯正的东方面孔,却有一双蓝灰色的眼睛。
这个设置无疑在讨好西方观众。
从剧情来说,里面的女性角色关系也非常奇怪,有一种强烈雌竞的意味。
例如巩俐饰演的初桃自始至终对小百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嫉妒,尽管巩俐对这个角色的诠释足够好,但是却架不住剧本的单薄,所以呈现的人物关系十分虚伪且悬浮,让人不能信服。
影片除了呈现的强烈的雌竞的意味,还有一种对父权极度崇拜的意味。
例如小百合与会长的关系。
幼年小百合逃跑失败,成为奴隶,独自在桥上哭泣。
会长这时候在艺妓们的簇拥下出现在桥上,一时兴起,给哭泣的小百合买了糖吃。
于是小百合有了成为艺妓的梦想,还有了一个心上人。
这里面就暗含了一层逻辑,女人本没有梦想,因为男人才有了梦想,仿佛女人便是为了男人而生。
但现实是,即便在日本,艺妓本质上也是卖淫女,虽然享有挑选嫖客,不轻易卖身的特权,但是她们依然属于社会底层。
即便影片对“艺妓”进行了包装与美化,主打一个艺术气质,但是她们依然属于“玩物”这个范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个想要反抗成为“艺妓”命运的女人,最终因为一个男人心血来潮的一块糖,而自愿成为一个“艺妓”,可以说是极致讽刺了。
这个影片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主要人物缺乏基本的逻辑。
影片的结局试图给会长洗白,小百合得知自己之所以能被真美羽选中成为艺妓,与初桃同台竞技,就是因为会长的暗中安排。
于是小百合终于知道会长的心意,心安理得地成为了会长的女人。
我在想,这个逻辑真的说得通吗?
虽然我对日本的文化并没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但是同处一个东方文化圈,大家总有一些共通之处。
堂堂会长有一千种,一万种方法去帮助一个小女孩,为何他偏偏选择让女孩成为艺妓?
这难道不是出于自己的一己私欲吗?
而且在小百合成长成一个出色的艺妓之后,他也没有挺身而出,而是眼睁睁看着小百合出卖自己。
这实在称不上什么爱情。
但是偏偏小百合便沉浸在这种虚伪的爱情中,她原本在发生战争之后,可以成为一个普通的劳动女性。
但是会长的朋友来找她,她便义无反顾地重新成为一个艺妓,陪会长社交谈生意。
在被外国人问,是否能够陪她一晚上时,她一面毅然拒绝,维持艺妓表面的体面。
但是另一面,她为了想要打破会长朋友的幻想,居然自愿与外国人发生关系。
这个人物非常割裂,前后不一。
总的来说,这个影片硬件方面并没有任何问题,拍摄、灯光、美术等都可以算得上上乘,差就差在剧本上,主创团队并不了解东方文化,便根据自己的臆想打造出了这些工具化的人物,讨好西方的男性观众,满足他们一窥东方神秘文化的欲望。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准确的说,《艺妓回忆录》不是一部可以让人流泪或者开怀的作品,它的味道是内敛的。
从看到Sayori那双湖蓝色的双眼开始,整个故事已经有了一种澄澈但是宁静深邃的意味,东方的文化是崇敬命运的,所以这双美丽的“eyes like rain"也在冥冥中注定了这个小姑娘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雨总是绵绵而温婉的,飘落在东方国度古老却缤纷的色彩世界中的雨丝,更是催化出了水最缠绵切切的一面。
在春雨中,憧憬着生命的萌动;在夏雨里,淋漓着感情的盛开;在秋雨时,伤感着离人的悲欢;在冬雨下,期盼着新的憧憬。
所以雨也变得有了灵气,所以命运如水的Sayori有着征服四季的温润魅力,一种代表了东方神韵的魅力。
是的,我是说东方的神韵,而不是那个我不愿提及的国度局限性的美丽。
不得不称赞导演和他的王牌制作人索德博格的惊人的发掘东方美丽的眼里,如果没有三位最杰出的华人女演员的加盟,我一定会将这部影片打入垃圾片的行列,但是有了这三位女星的辉映,我们看到的艺妓,我们看到的从这些柔弱身段后投影出来的袅袅余香中,有着一种远远超越了那个岛国的歌舞伎文化所能传承的博大精深的对于美的追逐,有着一种对于人性的美丽的极致浓缩。
不客气的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华人女演员可以在厚厚的粉脂覆盖下,在不允许面部表情流露的情况下,仅仅用她们的双眸就表达出了如此丰富的喜悦和悲伤,如此厚重的追随和渴求,如此坚毅的爱恋和勇气;同样的,这个世界上,只有源自华夏的文明,才有着如此沉稠的文化底蕴感,赋予本来如同清水般无味的故事,回味无穷的醇厚茶香。
仍然历历在目,子怡在那场轰动全城的舞秀上,飘逸的青丝,霰霰的飞雪,殷殷的朱唇,曼妙但是稳重的步履还有婆娑袅娜的身姿。
从含泪的独步到绝望的抗争,这段舞蹈可以称得上是整部电影最集中的两点,那是一种”我们没有选择,所以才成为艺妓“的自卑和这种自卑中,深切的抗争渴望和追逐自由的梦。
如果子怡在影片中能有三次以上如次出众的表演,我想今年的奥斯卡影后之争不会有任何悬念。
至于巩俐的表演,我是没有评论的资格的,如果我是评审委员会,一定会乖乖拱手奉上那尊“最佳女配角”的小金人。
深刻入骨的看似放浪之后,是一个为自己的不自由,为自己的卑微而拼命守护最后一丝虚荣的心,当宠幸老去,铅华尽洗的时候,入髓的叛逆如火燃烧,虽然惨烈,却也焕回了另一种人性的释放和刹那光华。
艺妓表演的艺术,是浓缩了的一个个梦,而每个生命背后的那些最绚烂的梦,就如同是镜湖青阁之间盈动的翩翩落叶,每一片都舞着独一无二的舞步,每一片都在找到归宿的那一刹归于平静。
胭若茶韵人若梦,看了好莱坞营造出的纯粹而且是精华了的东方美,再看看整个亚洲地区乌烟瘴气的电影作品们,心中的冻雨在冰冷的纷飞。
九岁的千代子被卖到艺妓馆。
她被那家艺妓馆挑大梁的知名艺妓初桃百般凌辱和刁难,可是有一双独特的蓝灰色半透明眼睛的千代子却顽强的生存下来。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姐姐,逃出这里。
后来,姐姐不知下落,却因为得罪了初桃而失去了接受艺妓训练的机会。
只能沦落为奴仆,干些粗活。
绝望而无奈的千代子在桥边痛苦的哭泣。
这时耳边响起一个磁性而温柔的声音。
她看到一张英俊而善良的中年男人的笑脸。
他告诉她不许哭,还给她买了冰激凌。
他让她笑笑,她笑了,笑的那么甜美。
在她小小的少女的心田里,爱情的种子在悄然萌芽。
从此生活不再难以忍受,不在没有重心。
她全部的希望就是成为一个美丽优雅的艺妓,乞盼有天能再见到那个让他心动的男人。
15岁那年,她被转卖给了另一个知名艺妓实惠。
她努力训练她成为一个优秀的艺妓。
并给她取名小百合。
终于,她成功了。
没有男人能敌的过她的美艳。
而且就在那年冬天,她遇到了她生命中那个重要的男人。
他是一个公司的社长。
他的朋友武野同样喜欢小百合。
因此社长总是沉默。
小百合被一位将军凌辱,又被实惠把她的初夜卖给了一位嗜好处女的医生。
小百合在痛苦中却只能一次次地与社长擦肩而过。
战后,一切过往都烟消云散,她在京都飘落着樱花的春天,又与社长重逢。
他们她深情地看着那张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脸,看着多少年来给她以希望和信念的脸,那张带给她憧憬,幻想,勇气,以及绝望和痛心的脸,那张她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的脸……她偎在他怀里。
因为激动和痛苦而瑟瑟发抖。
他们并肩走过撒满樱花的小路。
作为艺妓,她不敢奢望作他的妻子。
和他在一起就已经足够了。
她的爱,卑微而崇高,渺小而伟大。
那是深入灵魂的爱,纵然生活如何变迁,如何受尽折磨,也不能剥夺,也不会改变的爱…… 尽管影片颇多非议,并且大部分取景在美国,可是我仍被片中浓烈的东瀛风情所吸引。
影片的配乐和剧情配合丝丝入扣,颇有东方色彩。
巩俐,杨紫琼的演技让人倾佩,章子怡演技平平不过也圆满的诠释了小百合这个角色。
小百合,光鲜而美丽,让万千男人倾慕和喜爱,然而在内心深处,她只渴望一个男人的平凡而简单的爱。
哪个女人不是呢?
美的,丑的,失败的,成功的,平静的,挣扎的……一切终其所以,不过在做一个公主王子的梦罢了。
其实关于旧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电影里也描绘了一个梦。
樱花和红枫,青石板的长街,木屋纸窗,烛光映出艺伎对镜梳妆的姿态。
一个暖色调的,纸醉金迷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小百合第一次登台跳扇子舞那段,个人以为比后来她领舞那段好看多了。
纤长的手指勾住扇柄,手腕柔柔地转,半圆成圆,扇面上的色彩流动起来,一抹大胆又有点羞涩的眼神,怯生生地从扇子后瞄来,恍得行人失了神。
与之相比,后来那段雪中舞,就似乎疯疯癫癫,姿态挣扎笨拙,毫无美感。
巩俐,章子怡,杨紫琼,三个人的和服装扮都很摄人心魄,尤其是和服衣领后露出的雪白的颈。
忍不住感慨,古人形容美貌的女子为花瓶是多么恰当,从头颅下滑,流过肩颈的那段线条之流畅柔美纤长,不正如花瓶细长的颈吗。
杨紫琼说,艺伎其实是艺术家。
我觉得每个文化中,都有这样的存在,如中国之戏子,水袖一抛,唱词悠扬。
但几个世代轮过,都是旧时光的美好。
“我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再见,再见时这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许多可怕的事。
但每当我想到,这世上还有美好存在,我就会想起你。
”——《艺伎回忆录》小千代将手里的冰沙涂在嘴唇上,笑着对会长说:我现在在像个艺伎吗?
从未体会过被人疼爱的人,仅是一碗冰沙,就令她感动不已。
自此,小千代迫不及待的想要靠近这个人,他成为她的梦想。
尚且年幼的千代将成为艺伎的过程当成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我遇见你的那天起,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为了靠近你。
”可是,初桃的嫉妒让千代成为艺伎的过程分外艰辛。
她只能从奴隶开始,一直等待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出现。
同屋的南瓜第一次登台演出,她急急忙忙过去送完琴后,萌生出想要看看室内的想法。
又是一次不能言喻的疯狂心跳,这年,她15岁,抬头的瞬间,第二次看到这个她心心念念想要见到的人,可此刻的她,还不配见他。
急速逃跑后落下的心跳,更加坚定了千代想要成为艺伎的信念。
豆叶的出现,改变了她原本艰难的追梦路,她被豆叶收养,以培养她为一名艺伎为初衷。
千代说不出自己此刻的内心是怎样的,但有一种感觉非常的清晰——她离会长又进一步。
“从那天起,我就知道小千代已经消失在雪白的面具和鲜红的嘴唇后面了。
”千代这个名字,随着小百合的替换而渐渐被人遗忘,她终于明白,成年的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她需要成为最优秀的艺伎,才能继承置屋,以保自己和身边的人平安。
随之而去的还有千代所有的真性情。
每当夜深人静,怀中的那方手帕,是她最大的动力和安慰。
她开始变得坚强,不准自己哭,因为妆会糊掉。
即使初桃一气之下烧掉了置屋,即使,当他成为最优秀的艺伎的时候会长将自己拱手让给别人。
即使,战争的到来,让她不得不再像年幼时洗手做羹汤。
即使,她变成了一颗让别人东山再起的棋子。
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为会长存留的真心。
她依旧渴望能够和他在一起。
所以她用尽心思设计了那场风月之夜,她想让令会长愧疚的朋友看到,从此对自己死心。
可是,自己以为的最好的朋友,在此刻完成了她最大的报复,她带来了会长。
“门推开前一刹那,我几乎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膨胀,仿佛河流在涨水。
因为我从未采取如此极端的办法来改变我未来的人生轨迹。
我就像个孩子,踮着脚尖走到悬崖峭壁上俯视大海,但怎料到一个大浪袭来,把我击入海流,席卷而去。
”这是小百合所始料未及的,她离开了那个地方,再次踏上属于她的置屋。
“她抹上浓妆,掩饰她的真面目”。
曾经她也曾真正的爱过,可是,“艺伎是不能有感情的,艺伎是滚滚红尘中的过客。
他在人事面前,唱歌跳舞,讨人欢心。
付出一切,真正的自我,却躲在阴影之中。
内心充满秘密。
”她仍旧爱他,只是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般的纯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所不能安排的,命运,给了她人生的繁荣,便不再给她完美的爱情。
“其实,我知道,你就是当年那个女孩”。
小百合回头的瞬间,眼泛泪光,她等了这句话等了好多年。
小百合可能不会再知道,那次一同在樱花树下,会长就想要说出这句话,却迟迟没敢说出口。
好在,虽然晚了点,她终和日思夜想的会长在一起了,虽然她不是他的唯一,他却是她唯一的恩客,这样,就足够了。
好在,余生很长,后半生有你。
刚刚看完《艺伎回忆录》,短暂说下感受。
故事不好。
自从小百合长大以后故事基本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不论是成为艺妓,是战争,是落难,还是重逢,故事都没有任何突出的重点,各个部分笔墨同样多,真是好实在的回忆录,喝白开水喝到人撑!
爱情故事情节做作。
小百合与主席的爱情完全是主观臆测。
小百合的单恋还算合理,可主席对她的感情纯粹是莫名其妙:爱她,所以送她学习艺妓;爱她,甘愿让自己的好友拥有她;爱她,因为“原则”不去争取她的初夜。
我是在电影里没看出来主席对小百合的爱,看到的仅仅是喜爱而已。
所以影片结尾的重逢就十分突兀,仿佛为了大团员给观众一个交代硬加上去一样。
小百合的幸福纯粹来自于巧合,来自于主席朋友的主动退出。
这个欢喜结尾是整个故事的最大败笔。
如果说小百合希望破灭那一段给影片增加了许多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话,那么这个结尾就把这些意义完全抹杀了。
章子仪几乎没有演技,表演太幼稚。
越来越发现章子仪只有三种感情表现得好:单纯的快乐幸福与仇恨和不可一世。
她实在是一个单一化的演员,可能生活的阅历无法让她表现五味陈杂的复杂情感,不象赵薇,经历了生活中如此多的不幸而有了《情人结》中的突破。
作为艺妓,虽然小百合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要成为不露声色的淑女,可作为一个丰满的人物,观众是需要看到不动声色下面隐藏着的激情,憧憬,痛苦与迷茫的。
而章子仪表现出来的小百合却是一个感觉迟钝的女人,除了自己心中那一点小秘密之外,外界事物仿佛很难打动她,她对任何事物表现出来的感情都是漠然,机械。
在这层漠然外表下观众看不到任何内心世界,或者说这个缺乏情感的小百合的内心世界是一片空白。
而同样也是把对幸福的向往埋藏在心底而表面不动生色的杨紫琼之角色,就在与小百合对话的细节里把内心的挣扎与失望通过眼神表现出来了。
章的蓝色瞳人虽然美丽,可透明纯粹到一览无余。
这样的单纯,在小百合15岁刚刚成为艺妓稚气未脱的时候还是合适的,可自从她登台独舞出卖初夜以后,她的眼神里就应该多出痛苦与决心、勇气等很多东西。
尤其是那段雪中独舞,表现的是一种多么深刻的绝望与苦涩,能够跳出这舞蹈精髓的小百合绝不会只是一个仍然不谙世事的孩子。
巩利是这部片子的最大亮点。
她的出场绝对可以称作美艳绝伦,眼波流转,不可一世。
她把一位当红艺妓求爱不得,年华逝去的恨与妒简直表现到了极至,不过小柯并不觉得表演力度太过。
因为在雨夜爆发的一场中,当巩利的角色被老鸨警告艺妓是没权利去爱的时候,她在愤恨之后那种对命运的绝望又愤愤不平,却依然无可奈何的表现实在让人拍案叫绝。
巩利是眼睛里面有故事的女人,浑身都是风情,眼角眉梢皆是戏。
当然这个角色发挥余地很大,表演的是真性情,比压抑平淡流水账般的小百合更容易吸引人。
杨紫琼戏份不多,可那种成熟艺妓的自信、优雅与从容却被她表演的十分到位。
小柯认为她是整部电影里最成功的艺妓,章子仪的小百合跟她比只能算小儿科。
不够优雅,不够执著,缺乏自信。
马友友的大提琴仍然一如既往的沁人心脾,声声都是情。
电影画面精美,色彩突出。
至于电影是否客观真实的体现了日本文化与真正的艺妓,不是日本人的我不得而知。
进电影院之前我以为这部电影是一首关于艺妓的史诗,会让我因为了解了艺妓的精湛技艺,苦难生活,了解了她们的挣扎与尊严后更加敬重这些艰辛的艺人们。
可惜,这部电影的故事编排太过注重细节,情节不同部分太过平分秋色而抹杀了主题。
走出电影院,小柯自问:电影究竟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我回答不出来。
我确是看完了艺妓小百合的前半生,不过之后心中留下的一句话只能是:“哦,原来艺妓的生活就是如此。
” 没有敬重,没有鄙视,没有任何情感。
这实在与当初的期盼相差太远,真真如同鸡肋:看过失望,不看又太可惜。
没时间写文章,先记个笔记,有时间和心情再补。
1.平铺直叙,没有重点2.人物普遍扁平化。
3.、美国的导演、美国的小说、美国当地编剧注定这部片子融入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
4.美术不错。
5.女主的蓝色眼睛流露着美国的血液,人物用的是美国语言,这样的叙事话语里,展现的是美国文化。
而不是《菊与刀》中的日本形象。
即使美术场景制作得再精细,脱离了日本语言的韵味,就无法有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的日本格调。
6.艺妓的培养不到十分钟的交代,颇具日本民俗特色的内容就这样一带而过。
7.我在想,如果《艺妓回忆录》的命题摆在我的面前,我更宁愿像中岛哲也的《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一样浩浩荡荡地讲述一个旧时代日本艺妓的沉沦。
艺妓作为一个悠久的、光鲜的、神秘的职业,承载了丰富的日本文化。
以一个艺妓为中心,可以牵动日本民族的血与肉。
这么好的题材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8.与《霸王别姬》做比较,都写到主人公年少时的艰难和饱受欺凌。
都用到了很多特写镜头。
但《霸王别姬》接连不断的压迫延伸到对主人公造成长久的心灵创伤,深刻影响主角的性格。
它前后呼应,使人物的悲剧性从一而终。
主人公的人物塑造更加生动,扩宽了思想的深度。
而《艺妓回忆录》除了初桃还有点特色,置屋的长辈形象都是模糊不清的。
童年的悲惨经历对她没有一丝创伤,甚至就因为一个中年男人的一句安慰就忘掉姐姐抛弃父母双亡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典型的美国式心灵鸡汤。
9.这部剧就像《功夫梦》一样,热映都是因为美国人爱看美国文化在异域上演。
男人的確比女人膚淺,往往只因為女人的一個眼神或一個微笑便足心醉。
女人高兩皮,需要一些與眾不同,或者是一些與她們見識迥異的經歷方許心傾。
渡邊謙與章子怡相識於偶然,一見鍾情。
愛情是不可理喻的,明明大家都有意思,但卻偏偏要收藏起來,腦裡則暗暗地想著對方。
女人深不可測,不多說了。
至於男人,簡單得多,對於傾慕的女人,都會有所顧忌,惟恐言行得失,憂慮時機錯對,還有要盤算女人矜持的虛實,處處提心而顯得不自然,把不應該說的話說盡,而應該說的話則埋沒心裡。
妳會相信妳的身邊也有這樣的男人嗎?
應該有的。
妳或者會想,如果他喜歡妳,他應該對妳熱情一點,他應該抓緊機會向妳表示。
但妳要明白,男人很蠢,尤其是面對他暗戀的女人。
今天晚上,他可能又再默默地想念妳。
可惜,妳永遠都不會知道。
巩俐真的太美了,张扬任性唯我,连挑选的patron都是将军。
她转的那一下扇子比章子怡跳整支舞都要美。
其实初桃的人设是有问题的(传坏话,放火那几段),可是在巩俐的演绎下,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那么让人信服。
章子怡和巩俐杨紫琼比太嫩了。
我估计之所以导演没有将杨紫琼勾引人的眼神放出来就怕她吊打章子怡。
章子怡那个眼神真的不勾人,尽显小家子气。
杨紫琼的角色应该是整部电影里最好的,她的演绎也是最好的。
甚至如果说初桃是虚势和不够自信的,所以才会针对千代。
那么杨紫琼眼里的娴熟和优雅让她游刃有余的面对女主光环的百合子。
剧本经不起推敲,如果最后百合子对会长说“晚了”并拒绝了他,那么我还觉得这个电影思想深度还有。
起码这样百合子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她不是想要自己的生活么。
结果是he。
所以设计百合子丢手绢的理由是什么?
百合子丢手绢那一段简直是章子怡的演技巅峰了。
广阔的大海,放弃手绢时脸上的决绝,她这时才真正放弃了千代的这个身份。
不过其他时候都是面瘫脸,笑比哭难看。
还有最后一段,当面对会长的告白和亲吻时,她应该是空虚的;在面对了这么多年的爱恋无果并放弃后,她是缺失人生目标的,决心做一个木偶一样的艺伎的,甚至是茫然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开心和喜极而泣的状态。
ps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带了美瞳眼睛也显得无神。
下午五点半,看完了《艺伎回忆录》。
疯狂的考试复习让我在图书馆驻扎了下来,偶然看见了《艺伎回忆录》这本书,翻了三分之一后突然想看这部电影。
比起小百合,我更喜欢叫她千代。
与其说被父母卖掉,在后来更让我觉得是父母为她们寻的另一条生路。
贫穷的家庭无法承担病痛,而唯一让年幼的孩子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做一个艺妓。
千代的父母也许从来没曾想过小千代会成为京都最有名的艺妓,会成为日本的一个传奇。
eyes like rain,是她的标签,也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父母的离世,姊妹的失散,都是她通往最有名的艺妓道路的助推剂。
甚至桃的嫉妒,南瓜的爱与恨。
最忘不了的是她在跟实穗学习如何成为艺妓时,实穗那句“如果你不能用一个眼神让行人为你驻足,那你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妓”。
知道后来,千代做到了,脸上那一笑,让我觉得章子怡确实无以复加的美。
艺妓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是失落世界的艺术家,注定不能拥有爱情。
当申深先生被千代的内涵所吸引时,千代是美的;当主席早在千代12岁时遇见她而为之驻足时,千代是美的;当她在深山身着布衣浣衣时,千代也是美的。
最美的地方在于,即使洗尽铅华,她依然未曾放弃对主席的爱,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离他更近一些。
何种男人,听见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对自己柔声道出此话,会不为之感动?
千代像水,不管道路如何艰难,总是会去到自己想要去的那个地方。
像这般坚持的女子,恐怕也再难寻。
不论这本书的原作是否虚构,只是情节已经足够我们想象,是真是假又如何?
我被感动了,真假也不再重要。
想起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技术上的几项没什么问题,内核却是空洞无物的。表面的美怎么也掩饰不了好莱坞眼下一场的意淫。真想把你姨的脸全程打上马赛克,看得我尬死了。
大后寿寿花
其实还不错 导演手段一流 几个演员也都出彩
女王你真逼我看了蛮多的烂片的,不理你了——
日本是一个生活在整体妄想中的种族。
明明是男人的倾轧挤占才使得女人的生存空间这么逼仄,却又一次次安排男人来拯救,好讽刺,好恶心。女人的苦难都是女人造成,女人对女人的帮扶庇护都源于男人在背后支持,真会颠倒黑白。
慕名已久,冲着三个女神看的。
小百合这个角色最好柔中带刚,平时天真灿烂,做选择时英勇决绝。章子怡的刚硬都写在了脸上,演个满清格格很出色,本来就是马上民族嘛,演日本艺伎就,不够软糯。迄今为止,她演软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加齐刘海,而效果是灾难级的。
我们成为Geisha不是因为要追求梦想,我们成为Geisha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Geisha是美,是行走的艺术,也是男权社会里女性物化的高档牺牲品。 如果不说话,所有Geisha都各有各的美,但说话了的话,还是杨紫琼最美…
讨厌章子怡
印象蛮深的电影 也从此知道有艺妓这种职业 开始对日本文化有所兴趣
三个女演员很美,但不是日本女人的调调;渡边谦帅气,但不是我喜欢的调调。
流水账呀,远远不及《恶女花魁》。
我决定还不错哈
气质不足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愚蠢的有点夸张
三大女神都演的超好,各自的特点都突出了。
灰瞳...很迷人。
《艺伎回忆录》,文艺片。这部电影讲述了艺伎的一生,让某种流行于14世纪的日本的女性文化得以流传。日本的“艺妓”是一种只卖艺不卖身的陪酒行业,因为“妓”字有总让人联想到性,所以改为技。她们卖的艺有两种,一种才色之艺,一种处世之艺。她们从小就要开始学习舞蹈,书法,琴琶这就是才。行为举止,性格温和,容貌漂亮这就是色。处世也就是展现教养,礼仪,语言能力,服务能力。她们通常都是上层社会,政治场上,生意桌上的陪客,所以社会地位并不低。现在日本的艺伎仅有不到200人,因为每一名艺伎都要经过6年以上的学习才能成技,而传统的磨炼,严格的规矩让绝大多数女子望而却步。在说说这部电影,总体还好,三位女主角竟然都是中国的,可能因为中国女人骨子里有一种媚吧,可是演技最好的却是小千代,她那一笑真的能点亮这个世界。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以为它是“一名出身低微的女人,历经坎坷,见识人间丑恶,奋发图强,化险为夷,最后成为一代名艺伎”的故事,看完之后各种exm……居然是小女孩和长腿叔叔终成眷属的故事??背景架得那么大,格局窄得让人心寒。女主在影片开头,被称之为水一样的人,但这部电影,展现的是随波逐流的水,而不是水滴石穿的水,整个单薄的纯爱外衣,藏不住老白人对东方女性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