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会议

七つの会議,7つの会議

主演:野村万斋,香川照之,及川光博,片冈爱之助,音尾琢真,藤森慎吾,朝仓亚纪,冈田浩晖,木下凤华,吉田羊,土屋太凤,小泉孝太郎,沟端淳平,春风亭升太,立川谈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七个会议》剧照

七个会议 剧照 NO.1七个会议 剧照 NO.2七个会议 剧照 NO.3七个会议 剧照 NO.4七个会议 剧照 NO.5七个会议 剧照 NO.6七个会议 剧照 NO.13七个会议 剧照 NO.14七个会议 剧照 NO.15七个会议 剧照 NO.16七个会议 剧照 NO.17七个会议 剧照 NO.18七个会议 剧照 NO.19七个会议 剧照 NO.20

《七个会议》长篇影评

 1 ) 不用颜艺就演不了戏了么?

原来期望很高,看完后却很失望。

完全可以不用颜艺来演绎的故事却偏偏充满各种面肌抽搐,指骨发白,似乎这种过度用力的表演才能体现人物内心的矛盾不安,似乎这种控制脸部肌肉跳动的能力才叫表演。

野村虽然比香川的颜艺用得没那么扭曲,但也是各种眯眼,狞笑。

那笑声绝对只能用猥琐来形容啊。

要不是看在阵容强大的面子上,打个2星也可以。

剧情逻辑上也还可以改进:其实什么沙发下遗留的最后一个螺栓成为最后的证据之类都是笑话,真的告发上去,所有正在用的螺母都将成为证据,不是唯一证据,而是千万个想抹杀都抹杀不了的证据啊。

最后借由野村之口说出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殊和积弊,把公司象征成以前的藩,员工则是誓死效忠而又受庇护的武士。

但这个剧里把董事长叫成主公,开个会叫御前会议也着实夸张得过了点吧。

哎,日本电影啊,总是在夸张颜艺和平淡写实两个极端之间游移。

 2 ) 【我看过的第 100部 ★★★★★ 电影!——】(对我而言)真正伟大的电影就是直面真相,为你树立践行正确价值观的勇气!——

时隔五年又重温了一下《 七个会议(2019)》,现在因为和朋友一起创业所以对电影中企业中人们的不同选择和勇气行为有了更丰富的看法,(对我而言)真正伟大的电影就是直面真相,为你树立践行正确价值观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是组成这个世界的重要一员,不要因社会比较而妄自菲薄,我们的价值可以来源于能为他人提供什么。

数据造假、数据篡改,只有 0次 和 无数次;企业利润,金钱这种没有生命的通用交换服务介质,永远不能凌驾于社会大众的生命之上,这不是漂亮话,如果有的企业为富不仁,在飞机、高铁、轮船、地铁等基建上为了追逐利润提供残次品,造成事故大众伤亡,你还会觉得金钱至上吗。

关乎每一个人的原则问题,不可以娱乐至死解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记原则,道德底线,无论是做人,还是企业。

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可以灵活,但不能失去底线。

真的好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一些角色哈哈,池井先生笔下作品里的角色总是这么有正能量!

半泽直树,八角民夫,佃航平,勇往直前,永不屈服!

—【 我看过的100部 ★★★★★ 电影!

—— 】2024:热辣滚烫2023:旺卡2023:三大队2023:深海2023:蜡笔小新 新次元!

超能力大决战2023:疯狂元素城2022:阿凡达2 水之道2022:第一次的灌篮高手2022:青春变形记2022:独行月球2022:奇迹·笨小孩(商业人物6)2021:雀斑公主2021:你好,李焕英2021:寻龙传说2021:蜡笔小新 谜团!

花之天下春日部学院2020:哆啦A梦 伴我同行22019:勇者斗恶龙 你的故事2019:飞驰人生2019:燃点(商业人物5)2019:白蛇 缘起2019:与我跳舞2019:七个会议(第 100部 ★★★★★ 满分电影!

——)2018:西虹市首富2018:我不是药神2018:蜘蛛侠 平行宇宙2018:龙珠超 布罗利2018:波西米亚狂想曲2017:帕丁顿熊22017:生化危机 复仇2017:马戏之王2016:游戏王 次元的黑暗面2016: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2016:爱乐之城2016:造梦者(商业人物4)2015:山地自行车冒险2015:史努比 花生大电影2015:夏洛特烦恼2015:头脑特工队2015:垫底辣妹2015:凯蒂·派瑞 棱镜世界巡演2015:泰勒·斯威夫特 1989世界巡回演唱会2015:我是路人甲2014:魔法王国2014:爆裂鼓手2014:宇宙时空之旅2013:半泽直树2013:白日梦想家2013:中国合伙人(商业人物3)2013:乔布斯(商业人物2)2011:时间规划局2010:社交网络(商业人物1)2010:让子弹飞2010:长大成人2009: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鬼妈妈(Coraline)2009:守望者2008:摇滚之王2008:蝙蝠侠 黑暗骑士2008:好好先生2008:本杰明·巴顿奇事2008:入殓师2007:门徒2007:星尘2007:冒牌天神22007:爱情呼叫转移2006:V字仇杀队2006:武林外传2006:人生遥控器2006:士兵突击2006:录取通知2005:冰雪公主2005: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最终幻想7 圣子降临2005:喜马拉亚星2004:我,机器人2004:天下无贼2004:新警察故事2004:功夫2003:冒牌天神2003:摇滚校园2002:无间道2002:火影忍者2001:千与千寻2001:瘦身男女2001:暗战22001:少林足球200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黑鹰坠落2001:迈克尔杰克逊 30周年演唱会2000:FLCL 特别的她1999:喜剧之王1999:我的邻居山田君1999:黑客帝国1998:楚门的世界1997:千钧一发1997:超时空接触1996:食神1995: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1992:逃学威龙2

 3 ) 七个会议:管窥战后日本公司终身雇佣制

豆瓣评出的2019年日本电影年度十佳中,《七个会议》位列第六。

文山会海这个词让人昏昏欲睡,但日本导演居然拍了一部关于会议的电影,而且电影中呈现了七个会议,从评分来看,这部电影的情节很提神。

慕名观看,电影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有些失望,电影主线是问题螺丝带来的安全隐患,螺丝被用在办公室的折叠椅上、高铁、飞机上,然而电影没有大型交通工具的镜头,没有展示超级工程物力之巨、技术之精尖的画面,我的内心和电影情节一样毫无波澜。

电影尾声,参与揭露螺丝质量问题的企业员工在政府派驻的调查员面前坦白自己的感受:在日本,公司就像藩国,公司员工就像为藩国卖命的武士,武士为了捧住藩国的铁饭碗可能违背道德,公司员工也可能为了握住公司的长期饭票而罔顾良知。

这个精妙的比喻让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改观。

1853年,美国蒸汽船驶进了江户港口,巨大的黑船震慑了日本人,一直实行锁国政策的日本打开国门与美国通商。

与西方社会的贸易往来促使日本开启维新运动,摘掉封建农业国的帽子,步入现代工业国的队伍。

在美国黑船到来之前,日本一直是幕藩统治,天皇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他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云上」,现实的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管辖着各个藩国的统治者大名,在藩国内部,大名的统治由武士维持。

武士为大名效忠、卖命,作为回报,武士不事生产,同时享有杀人豁免的特权。

美国黑船洞开日本国门以后,最后一代幕府还政明治天皇,天皇主导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藩设县,废除了武士制度。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领导,是日本从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重要一环,然而郡县意味着藩国的终结,没有了藩国,武士也就没有了可以依附的寄主。

然而让人深思的是,在美国黑船抵达日本后,与美国签订通商协定的是幕府,思想保守的武士们愤怒于幕府的卖国行为,武士们集结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倒幕,住在「云上」的天皇来到现实的权力中心,实权易主,新主果断废藩。

可以说,武士们是天皇掌政的奠基人,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自我的终结者。

忠诚是武士的必备,「侍奉主上,永不生逆心」这一条居于九十九条《武田信繁家训》之首。

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曾想把德川家康的干将鸟居元忠招入自己麾下,鸟居元忠以「不知尽忠二主之道」拒绝。

在古代,如果武士在一个藩国内已经没有立足之地,通过效力二主来维系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走投无路的武士往往只能放下武士刀,加入自己之前瞧不上的农商队伍。

在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几乎没有防控能力、社会政治经济剧烈波动的古代,依靠自己的农商劳动养活自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情。

厌恶经济风险的武士们往往宁愿承受生命风险、为效忠的大名杀伐。

当美国黑船洞开日本的国门,被动开启工业化的日本建立了一批现代化企业,武士精神在日本企业内部被弘扬,于是,日本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出世。

回到《七个会议》那个把公司比喻成藩国、把员工比喻成武士的修辞。

武士、员工这样的个体与藩国、公司这样的机构之间是交换关系,前者付出时间,后者给予经济报酬。

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加速工业化,日本政府扶持了一批国有企业,同时,民间也出现了家族把持的财阀企业。

财阀企业是巨无霸,往往控制着其所在的行业上游到下游的方方面面。

财阀企业又与政治权力水乳交融,当日本完成国内的初步工业化,持续扩张的野心让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甚嚣尘上,这时,财阀企业摇身变成了军工企业,助力日本海外殖民。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全面接管日本,美国肢解了很多日企,并中断了很多产业的海外供应链,以纺织行业为例,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商业纺织原材料与成衣,日本的纺织企业由于无法获得原材料而无法正常开工,进而,日本人的日常穿着衣物供应严重不足。

冷战爆发尤其是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成为对朝鲜战场供应物资的前哨。

美国取消了对日本的出口禁令,重启了日本工厂被封冻的产能,重新扶持日本的国内势力、财阀企业,以便让日本工厂生产的军需物资直接就近补给半岛的美军。

除了二战后被美国占领的前期,日本企业尤其是财阀企业处于休眠期,明治维新以降的其他时期,财阀企业是日本国内无可撼动的存在,在财阀企业面前,员工个人以及工会的话语权微弱,加上企业内部忠诚文化盛行,员工唯公司是从,员工终身服务某家公司这种在西方国家少有的现象在日本比比皆是。

《现代日本》作者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指出,「到了18世纪,德川社会体制开始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武士维系的是一个封闭社会,封闭的体系难以长青,当封闭社会走向衰退,数量庞大的只消耗不产出的武士队伍成为随时待爆的炸弹。

当日本承接欧美的产业转移,融合了武士道、以终身雇佣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日本公司的腾飞,然而到了一定的时期,当经济增长陷入瓶颈,终身雇佣制也会和武士制度一样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换言之,终身雇佣是增长期的配置,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局面中,如果雇员依然执迷于终身雇佣带来的安全感,结果只会增加自身的脆弱性。

去年10月,新一季的长寿日剧《相棒》开播,原本打算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追剧,但因为新冠疫情爆发,无心观看,追剧的计划就搁置了下来。

今日得闲,看了18季第19集,这一集和《七个会议》一样,讲的也是一个公司雇员在饭碗与良知之间二选一的故事,警部杉下右京密切接触的当事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只会依附于公司,没有什么能力」。

这个自贬无能的人曾在建筑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公司取消他所在的部门后,他被下放到勤杂岗位,虽然他的专业技能在新岗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但他没有跳槽的想法,依然兢兢业业服务老雇主,于是,年纪越大、职场技能越衰退,他越意识到自己对公司的依附,依附的认知越强烈又让他更加谨小慎微、更加对上级唯命是从。

如何反脆弱,这道题公司人必须自己独立思考、应答。

参考资料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现代日本》娄贵书《日本武士兴亡史》W·大卫·马克斯《原宿牛仔》

 4 ) 在公司有组织的违法中,你是选择昧着良心?还是背叛公司?

这个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飞机和高铁座椅的螺栓。

为了使销售合同能够中标,公司采取了降低价格的策略。

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篡改质量标准。

这就为可能造成的事故祸患埋下了定时炸弹。

而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刻意隐瞒这一不道德的举措。

人命关天!

纸,也终究包不住火。

也许你不屑于谈道德,但人命高于一切,错的就是错的。

在职场打工的人,有的人只要有一份工资足以养家糊口就行了。

有精神追求的人,则一定要找一份正经的工作,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同时公司的文化环境也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员工。

有的人把服从上司、努力升职,奉为职场的生存法则。

当员工被以“忠诚”为名而被这些“社会常识”绑架、裹挟时,人性的善恶就扭曲了。

你是选择昧着良心?

还是背叛公司?

你如果选择了忍受和惧怕,顺着公司这种根深蒂固、丑恶的文化环境,你就在这种有组织的违法中,成了一名平庸的无耻小人。

人类是善恶同体的。

当你心中的善良在消失时,邪恶就充满于你心中了。

当这种邪恶充斥于整个社会时,天下也就崩塌了。

这时候,你会觉得个人扭不过公司,就算自己辞职,也扭不过整个社会。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丑闻永远都不会消失。

 5 ) 吃公司的饭,砸公司的锅

酒酣耳热之际,革命党拍拍老板的肩膀:你怎么还不死?

你死了,财产都拿来买军火该有多好。

老板嘿嘿一笑:我不死,可以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家伙嘛。

旁边他女儿就不乐意了:爸爸平常省吃俭用支援你们,还盼着他死,什么人嘛。

革命党象征理想主义,为了理想不惜任何代价;老板属于现实主义,女儿代表人情社会。

非常精彩,可惜不是我的原创,我还没有那么伟大——原创是嗜酒如命的棋圣藤泽秀行:

棋圣庆功酒会上,棋圣先干了瓶清酒,聂卫平送他的二锅头干了半斤,喝得左脚打右脚,高朋满座,不发表一点感想不行啊——棋圣望着赞助棋赛的大老板:你怎么还不死?

你死了,钱都拿来推广围棋该有多好。

大老板嘿嘿陪笑,内心相当舒适。

有钱人很多,有几个能与棋圣一起成为传说?

日本是个鸟不生蛋、地震频繁、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要想活下去,唯有合作、抱团,在接受了儒家文化的洗礼之后更是如此。

因此,在日本“读不懂空气”、没有分寸、给别人添麻烦,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比中国二百五的性质还要严重。

但是,一种文化要避免死水一潭,必须包容异类,保持一种对峙的紧张状态。

日本高级知识分子是不是都像川端康成、阿部知二一样温润如玉、鞠躬如仪?

你想多了。

2011年,西村贤太获得芥川奖,记者会上口无遮拦:本来想去风俗店爽一把(结果接到了获奖电话),幸亏没去。

全场哄堂大笑。

2012年,田中慎弥领取芥川奖纯粹是给评委面子:爷就给你个面子,收下了(原文“もらっといてや?!

”成为日本年度流行语)。

类似藤泽秀行、西村贤太、田中慎弥,日本新片《七个会议》的男主八角股长也是一个异类,在竞争激烈的日本职场随时随地打瞌睡。

日本职场强调的奉献、牺牲、服从、纪律,对于八角来说都是浮云,冲业绩的关键时刻,他要带薪休假,控告上司职场暴力,吃东西不付钱,与上级针尖对麦芒、势不两立,吃公司的饭,砸公司的锅。

女孩为公司卖命多年,除了跟单据打交道,与有妇之夫的同仁偷情释放压力,精神世界一片空白……八角对日本职场文化的分析十分透彻:社畜对公司的感情就好像武士对藩主的愚忠,这种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但人应该是第一位的,否则,公司就难免弄虚作假。

表现职场的日本电影,此片堪为表率。

 6 ) 只摘抄影片最后八角的话

丑闻不会从这世上消失,绝对不会。

这世上篡改数据隐瞒问题的企业,全都一个德行,干了第一次,就会干无数次。

从列车座椅数据被篡改那天起,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

人类是种愚蠢的动物,特别是日本。

公司内的常识要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感觉这一点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

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

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个武士。

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

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

西方人听了这话肯定会想,这种公司赶紧辞职得了,换个公司不就行了。

但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

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了庇护。

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

我们这个毫无资源的区区岛国,能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种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它有利,也有弊,但我能确定一点,我们要像小孩吵架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

错的就是错的,人命高于一切。

假如能做到这点,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篡改数据隐瞒丑闻这类事情,说不定会少一些吧。

 7 ) 从《七个会议》谈谈认知失调

本片讲述了大型制造商东京建电公司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内部斗争。

影片中,男主角八角民夫负责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责任人被他推至前台,但当他控诉对方的罪行时,得到的回应并不是愧疚和忏悔。

以宫野社长为代表的管理层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尽管自己也知道篡改检测数据是不对的,但为了销售指标、为了公司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自己别无选择。

抛开影片的故事背景,就只剩下“知”和“行”的冲突。

“知”和“行”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讨论范畴由来已久:“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最有名的知行观点,当属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提出的“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和“行”是同一件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如果那时有人问他“知道许多人生道理,为何却过不好这一生?

”他会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说得白话一些就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说明你并不是真的‘知道’。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埃里克·霍弗“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人还是把“知”和“行”当成两件事,就像剧中那些人一样,因为和这个“知”争夺“行”的还有另一个“知”。

两个“知”打架,产生了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用于描述一个人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了内心冲突的状况。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1957年在《认知失调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该理论指出这种因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会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其中一个认知,然后迁就另外一个认知,借此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

在这种内在动机作用下做出选择是一个决断过程。

产生内心冲突的原因是两种认知所代表的价值在个体心目中大致相近,但在作出选择之后,个体对两种认知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人对被他选中的一方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另一方更易于采取贬低的态度。

理解这一点并不难。

作出选择意味着放弃了未被选择一方的利处,接受了被选择一方的弊处。

个体对这一结果的认知与他对自身的评价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引发了失调感。

为了消除它,他可以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所作选择是难于改变的,于是,他便采取重新评价各种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缓解失调感。

这时,他更多地意识到被选择一方的优点和被拒绝一方的缺点,致使对双方的评价在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区别。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在东京建电公司,至上而下选择数据造假,也可以称为一种从众行为。

埃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中给出了两种从众原因:别人的行为使他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他可能希望在团体中免受惩罚(如不被别人排挤和嘲笑),或者希望得到奖赏(如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被别人接受)。

从以上两个原因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缺乏自信的人比那些自我评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遵从团体的压力。

20年前,北川诚选择听从于梨田董事弄虚作假;20年后,他一开始也还是选择将事情真相隐藏。

他也劝八角放弃追责,但八角说即使被当成傻子,他也要把自己知道的真相面对面讲给大家听,直到有人相信他所说的,因为他“不想再逃避了”。

八角的话深深触动了北川,他再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内心的冲突,而这一次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对此,荀子早有所言:“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8 ) 几句反腐名言

官僚主义是组织中异化的原型。

它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在很多情况下仅靠局部改革是难以奏效的。

——〔日〕万成博、杉政孝:《产业社会学·组织与个人》官僚制度最大的弊病在于这一点:即使有一亿国民的国家,推动社会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数人不能发挥上帝所赋子的才能。

——〔日〕三木武夫,引自《三木武夫及其政见》世上只有极少数人具有拒绝接受优厚贿赂的美德。

——〔美〕乔·华盛顿:《道德路格言集·美德和罪恶》 无论在什么地方,彻头彻尾的官僚就是那些千方百计不作决定并且逃避一切责任的人。

——〔美〕布鲁克斯·艾特金森:《绕大阳一周》上只有极少数人具有拒绝接受优厚贿赂的美德。

——〔美〕乔·华盛顿:《道德路格言集·美德和罪恶》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对于健全的人,一切都是健全的;对于腐败的心灵,一切都是腐败的。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9 ) 买家秀始终还是买家秀

从一开始,导演就摆明着来一场《半泽直树》的同款:故事设定,演员阵容,镜头语言,中心思想(揭露日本腐败的企业文化)...除了主角动机有不一致的地方:八角要实现自我救赎,而半泽更多的是复仇。

所以,我作为一个资深半泽粉来说,开始是很难入戏的,因为半泽的所有人物动机,都是由恨意推动的,堺雅人那种咬牙切齿,要跟仇人同归于尽的“绝体绝命”感,很难在野村万斋身上找到。

到了最后,即使导演算是勉强解释了人物动机,但总是难以自洽,明明在20年前就有机会去揭发企业家的丑态,又何要等到20年后。

为何明明就不认同公司的黑心操作,怎么就能在公司里混了20年,就算你说要逮一个机会,难道在20年内就完全没有机会?

20年间就这样清清白白,守法经营?

所以,我觉得,《七个会议》仅仅是作为《半泽直树》的买家秀而存在,几乎一致的场景和表演,主角先是略施小计搞掉几个让人讨厌的小怪,最后在大会议中实现大逆转,将精英怪一网打尽的这种爽感。

至于最终boss嘛,就像一个麦格芬,可以住主公,也可以是体质,又或者是文化,又抑或什么都不是,始终都没有被扳倒,这也是《半泽》的一个宿命式结局。

而由于电影时长所限,八角的打怪经过,基本都是草草交代,比如说那个小财务,之前还张牙舞爪的,听了前女友几句话就下跪道歉了,完全就是剧情顺拐,没有在看《半泽》时候的斗智斗勇感,八角似乎也没有经历太多的压迫,对于主角势能的积累其实是不足够的。

还有一些剧情莫名其妙的地方,比如:当八角回到家看着前妻和女儿的照片时,还以为他女儿因为他的过失而导致意外离世,后来说了其实没有,那他的悲伤感似乎演得有地过了吧。

比如:20年前,八角卖了一个伪劣产品给老人,坑了老人的养老金,又不是直接造成意外让老人身亡,怎么就被老人儿子说得八角好像杀人凶手一样,关键是八角还真的回家好好反省去了,一时没回过神来,来老婆孩子都反省没了。

又比如:香川照之演的北川,怎么就按照大和田那一套演起来了呢?

最后发现他也只是个局外人,我的天啊,可能观众还是对大和田的哭戏和下跪有种蜜汁执念吧,导演就给他强行加戏了。

我很能理解《半泽直树》作为一个爆款,还是让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半泽》模式的成功,实际上对福泽克雄导演是一种软性绑架,所以这几年来,在大家苦苦等待《半泽2》的时候,他就出了好几部《半泽》周边产品,其实有些我都还能接受,想《罗斯福游戏》、《下町火箭》,我是觉得半泽模式呢,可能更适合电视剧版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塑造人物个性和动机,故事要有起落感,观众才能与主角产生共情,而不仅是场面和表演的照搬,我要看大和田下跪,我回家翻翻表情包也可以。

说到底,我们还是想跟主角站在一起,像武士一样,对抗这个丑陋的金钱世界。

 10 ) 《七个会议》:罪恶就是罪恶

电影《七个会议》(2019)海报“丑闻不会从这世上消失,绝对不会。

这世上篡改数据隐瞒问题的企业,全都一个德行,干了第一次,就会干无数次。

从列车座椅数据被篡改那天起,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

人类是种愚蠢的动物,特别是日本。

公司内的常识要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感觉这一点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

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

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个武士。

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

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

西方人听了这话肯定会想,这种公司赶紧辞职得了,换个公司不就行了。

但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

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了庇护。

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

我们这个毫无资源的区区岛国,能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种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它有利,也有弊,但我能确定一点,我们要像小孩吵架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

错的就是错的,人命高于一切。

假如能做到这点,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篡改数据隐瞒丑闻这类事情,说不定会少一些吧。

01 罪恶就是罪恶东京建电,一个只销售螺栓的大公司,上至航空座椅、高铁座椅,下至普通的办公室座椅,产品畅销全国。

供货商之一是只有10人的传统手工工厂。

日本的分工细致及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揭露了日本的国民性格及公司文化的阴暗面,职权霸凌、数据造假、内外勾结、内部斗争、婚外恋……为了达成业绩,螺栓数据造假,层层遮掩,其实指示来自社长,而社长的业绩压力来自更高层的母公司赛诺克斯副总裁。

当盖子终于盖不住时,所有责任人都逃脱不了责任(大boss总裁除外),而信誉破产且无法承担2000亿日元召回费用的东京建电及其母公司,都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而先后被社长、总裁欺骗,职业伦理超越对公司的忠诚,而不得不选择向媒体揭露公司造假丑闻的东京建电元老级员工、销售部销售一科组长八角民夫,在举报前也不得不做好公司倒闭、重新找工作的打算。

但在强调忠诚文化的日本企业界,现实中的“八角”大概率会被很多公司视为背叛者,并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02 池井户润职场系列《七个会议》的原著作者是池井户润(1963-),当年热播的日剧《半泽直树》(2013)也是他的原著作品。

池井户润擅长创作职场中的斗争和创业故事,情节热血,读起来十分过瘾。

看过《半泽直树》,再看《七个会议》,发现部分演员表(如下)及场景(如东京电建母公司赛诺克斯铺着红地毯的楼梯、硕大而空旷的总裁会会议室)很多都是熟悉的,莫非都是同一套制作班底、同样的取景地?

香川照之(1965-):《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总行副行长,大和田 晓《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部长,北川 诚

及川光博(1969-):《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东京本部-融资课,渡真利 忍《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销售二科科长,原岛 万二

片冈爱之助(1972-):《半泽直树》:东京金融厅-检察官,黑崎 骏一《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销售一科科长,坂户 宣彦

北大路欣也(1943-):《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总行行长,中野 渡谦《七个会议》:东京建电母公司赛诺克斯-总裁,德山

致敬日剧《半泽直树》(2013)东京中央银行的名片

《七个会议》剧照:熟悉的面孔之《完美的日子》男主——役所广司(1956-)

电影《完美的日子 Perfect Days》(2023)剧照推荐指数:4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七个会议》短评

我一天的好心情被这个烂片毁了 ,是半泽太好看了还是这个太烂了,浪费香川叔演技。导演的半泽2还是不要出现好

7分钟前
  • 百香果双响炮
  • 很差

在电影院看这个真的看得下去么…分了三次才看完。卡司很🐮的感觉,但表演比典型日剧更夸张。

11分钟前
  • 吼吼次
  • 很差

故事引人入胜,从职场的小事开始,还能有点感同身受的意思,十分钟之后就立刻入戏了,节奏把握,剧情的衔接很完美,由此看来福泽能拍出能带一点悬疑色彩的半泽2不足为奇了。

14分钟前
  • 中华解构大字典
  • 推荐

很少看到讲大公司内部腐败的片子,里面谈到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从题材来说值得一看。不过演员的表演都太表面化了,人物刻画也是。另外:谁家销售会同时管采购啊 显然的conflict of interest 么

16分钟前
  • 克劳克罗
  • 还行

一直get不到野村万斋,戏感太浓烈。剧版的八角是吉田钢太郎,想想都热血。不过香川叔又营业了,他一个人就足以令人沸腾,为什么他演的人物总是那么可爱,结局真让人捧脸😍。一部探讨企业效益与产品质量间关系的主旋律电影,正能量爆棚,仿佛日本“3.15”献礼片。为良知和正义,誓把黑心公司揭穿到底,继而不惜打击一大片,痛批日本企业文化的丑恶劣根。福泽克雄标志性风格,一出紧张刺激的快节奏舞台大戏,明星云集,演技飙飞,目不暇接,精彩绝伦。影片难得再现日本职场的残酷压抑,虽略显夸张,但没个金刚不坏之身,在日本企业真心无法健康存活。

19分钟前
  • Eigagann🇨🇳
  • 推荐

半泽直树山寨版。池井户润的爽剧仿佛来来回回就在那几个套路里打滚,就算配角演员一样,但总还是味儿不对。

23分钟前
  • YuYu
  • 较差

在一个高度现实主义的题材中加入一个小小的甜甜圈作为线索,可谓是非常聪明有趣的做法。结尾将日本人对于公司和企业的忠诚比作武士精神的延续,并且对这种精神保持审慎的批判态度,对日本国人来说可能是很重要的警醒。

24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日本社会现状的浓缩剧。老龄化、社团化、大而不倒,以及要把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深厚思想基础!

27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先看了书再看了电影,改编得真的奇奇怪怪,为了商业趣味性把事件集中到一两个角色上可以理解,主角的角色设定改得也过分奇幻了,野村万斋为什么一直用歌舞伎的演法演这个角色啊,为了说明这种人在现实生活里不存在吗?连走路都不是正常人走路的样子,还总不时发出非人类的笑声,总觉得他是个狐狸变的。会议室的场景过于熟悉,半泽直树立见,人都没变,就是换了一个公司开会脸贴脸吵架,大和田还是那个大和田,主公还是那个主公。倒是给原著里份量太少的女性角色加了很多戏,算是好事。

30分钟前
  • Yuura Katsu
  • 较差

社畜的觉醒

34分钟前
  • 江南小野田
  • 还行

电影版半泽直树既视感

35分钟前
  • 时徙生
  • 推荐

有点流水账,不及原著精彩十分之一

38分钟前
  • 隐形的时雨
  • 较差

人本主义和集体主义要取得平衡哦

43分钟前
  • 阿栋
  • 还行

是不是去《半泽直树》片场把演员来过来演的?无非是历史上经典的欺上瞒下,被揭发,结果层层包庇的黑暗社会戏码。只不过在我们演的只能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影片最后也吐槽,日本人还保留着武士的观念,转化为对企业忠诚来求得庇护。东亚的这种封建意识还是根深蒂固,董事长还把自己整出皇帝的派头了。可惜,现在难以一手遮天了。

47分钟前
  • raul
  • 还行

舞台剧即视感,主角们的演技都略浮夸,但是非常好看,有推理剧的节奏,里面对大企业的问题和日本公司文化的表现都很真实。

51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要是雅人叔也来了 就齐了

53分钟前
  • 深夜入梦
  • 力荐

模仿痕迹太重…

57分钟前
  • Sanguine
  • 较差

与会如上朝,下克上的破釜沉舟与上对下的欺瞒推诿。最终归结于个体与集体的妥协与交媾。

58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还行

整部片节奏感超棒,峰回路转,松弛有度, 邪魅狂娟野村大魔王, 颜艺十级学者香川叔,一堆老戏骨疯狂飙戏,很精彩。很喜欢 @美琪

1小时前
  • 卫薇子603
  • 力荐

别了 你们别再说野村万斋故意这样演了 哪怕他是日本他那领域的祖宗 我还是要说 在大家都用力做作表情超多的情况下 他最让人忍不了的是说台词的方式 他就好像会说话的伏地魔 你们压低嗓子发哈这个音 就是男主念台词的感觉 和他对戏的真的没这种舞台fu的气音 他每说一句话都让人觉得一小股风从嘴里吹出来 咬牙切齿的哑嗓 够够的

1小时前
  • (ꈍ ʚ 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