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从少女,一步步进化,经历了喜怒哀乐,影片最深刻的是对女主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的描写。
爱情的开始都是美好,有冲动、有激情、有奋不顾身,世界都变的美丽可爱,可以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乐观,有情饮水饱。
于是头脑热了一下就诞生了一个新生命,男主在餐厅猜出女主一直望向包的原因是怀孕了,说明他还是懂她的,只是女人做母亲是天然的使命,而男人做父亲却是与陌生生命的熟悉过程。
女儿的到来激发了她的母性,她的全身和头脑里面全部都是她的小北鼻,甚至一直带小北鼻到双人床上睡觉,这里面可能有她的累和心酸,以至于两人矛盾迸发。
女主产后的那种空虚、压抑、无法正常作息、无法打扮自己、脱离朋友社会、博士论文写作不顺,那种生产过后的身体变化,也会消灭一个人的自信,身体被缝补,甚至变得不敏感,并没有得到男主的体贴和关怀,甚至在朋友面前不说好话,令女主绝望,男主难道不想想,将近一年不出门是什么滋味,谁的心里没有诗和远方呢。
并不是说男主不是一个好伴侣,只是这种产前产后的经历,只有女人才能懂吧。
他还是爱她的,但是避免不了被女主忽略,将女儿放在比他更重要的位置,原本十分的爱,后来给他也只有两分了吧。
其实到影片最后,男主照顾北鼻也照顾的很好,也说明了第一他完全可以帮女主带孩子,第二女主没有必要如此紧张孩子,应该让对方参与进来,解放自己,毕竟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支柱。
其实,我真的很好奇,如果女主没有离开男主那一段时间,最后他俩还会重归于好吗?
最后相互对望微笑的镜头令人深思…
片名与正文严重不符啊,预告里男主抱着女儿对女主说“你看,照顾她也没那么难”,我以为是在遇到育儿难题时两个人一起解决的安抚,结果竟然是在他把女主气走后自己带娃的自豪感叹,本来以为看的是一部俊男美女的轻喜剧,结果是生育教育片🙅♂️ 生育给男女主带来了什么呢🤔女主一开始是哲学高材生,在争取助教的工作,前途一片大好,还有兴致跟男主用电影名调情。
而男主,一个租碟店的打工仔。
电影开头真的很有法国爱情片的那种欺骗性,两个人浪漫富有激情,幸福环绕在四周,直到他说我想跟你生个孩子。
然后女主熬过了孕吐、忍受了侧切、睡眠不在有保证、因为奶水不足焦虑、脱发、痔疮、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我,逐渐走向崩溃。
而男主,把妈妈请来应付老婆的慌乱,临时性帮忙带孩子,抱怨老婆因为照顾女儿影响二人世界,抱怨因为跟孩子一起睡导致休息不好,哦,为了顾家他终于找了份正经工作,在度假时看辣妹,最终因为老婆周末早上叫人修冰箱被吵醒而情绪爆发。
虽然老婆焦虑、脱发、痔疮、失去了工作机会,但是我不但没休息好还失去了有魅力有情调的老婆呀!
说起来,电影里还挺有趣的设置了女主妈妈这个对照组,妈妈一开始看起来很不着调,孕期抽烟喝酒,拒绝母乳等等都让她看起来不是个“合格”的母亲,女主也因此跟母亲有很深的隔阂。
其实现在来看母亲的很多做法都挺先锋的,她只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
其实一开始女主逃掉孕前课程也挺有她妈的风范的,但生育后可能是不想孩子像小时候的自己,开始了一系列的过度补偿行为,也许她放过自己会好过一些,这也是女主后期被育儿逼的濒临崩溃回到家中,逐渐与母亲和解的原因吧 电影有在尽力还原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各种个样的问题,侧切、脱发、痔疮、焦虑、失去工作机会,以及被丈夫指责失去魅力。
但它只提出了问题并没有提供什么解决方案,最后男女主在咖啡馆见面的时候,男主一句“照顾他也挺容易的”真的让人血压升高,即便到了最后他也并没有认可女主的生育付出,没有理解她面临的困境。
虽然电影结尾给了个象征性的he,可两个人注定回不到从前爱意充沛的时候了 最后放一段女主非常有力的独白:“她把我推进战壕,缴械投降,让我越过所有的底线,让我直面绝对:直面爱、牺牲、温柔和信任。
她将我瓦解,让我脱胎换骨。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为什么大家都避而不谈?
”
男女主角一幕幕中眼神和情感的变化,从第一幕透过橱窗对视看到了爱情的萌芽。
在靠窗的餐桌边,男主猜出女主怀孕时眼神中情感达到了爆发点,这是他们的爱情浓郁到了极致,才拥有了爱情的结晶。
当女儿出生过后,男女双方都激动去旅游时,他们坐在沙滩椅上向对方望去,我看到的是新手父母因为久违的二人世界的不适应,但是依旧想要为对方付出,努力去维护爱情的坚定的眼神。
再到分手时对视时双方眼神中对生活妥协的悲伤。
当男女主又一次坐在餐馆靠窗的位置,男女主眼神里透露出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成长以后由爱情转变成的亲情,那一抹亲人(而不是情侣,爱人)之间才有的依恋。
而最后女主再一次拿出验孕棒的时候,“爱情的结晶”变成了他们的束缚,也许只有这个形容词变成了他们爱情的避难所。
第一次写长评(手打笑脸.jpg)
近年来结婚率却屡创新低,特别在大城市,恐婚恐育成了社会主流。
活在当下,不管未来,是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但擦枪走火,意外怀孕也就成了不能逃避的话题。
今天这部电影就此发挥,讲述两个年轻人突然“升级”的故事,手忙脚乱,笑料百出的同时,他们的感情也遇到了新的危机——《一件幸福的事》
故事概要打工仔 尼科 在影像店邂逅了年轻貌美的博士生 芭芭拉,尼科对其一见钟情,并展开疯狂追求。
追女神到手,带女神回家,度过甜蜜的二人世界…
不过这一切都是芭芭拉的回忆录,她的人生在得知自己怀孕那天,彻底改变了轨道。
曾经的夜夜欢歌,逍遥自在,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孩子搞得一去不复返。
与烟酒告别,不能熬夜,不能久坐,各项事物都在提醒着她:你是个妈妈。
腰酸腿疼,半夜无故从梦中醒来,情绪莫名的起伏,所有的变化都让她手足无措。
就连曾经非常要好的朋友也都开始因为觉得芭芭拉跟自己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意地躲着她。
尼科面对芭芭拉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当然也没有撒手不管。
包容理解妻子,无条件地充当着妻子的撒气包。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永远地坚持下去,特别是芭芭拉生下女儿后。
《一件幸福的事》最值得称赞的,就是两人的感情细节,甜蜜可爱,沉默妥协。
摧毁感情的向来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日常点滴,它把小细节描绘到极致,既有法国的浪漫,也有现实的无奈。
女儿降生后,啼哭就是号角。
没日没夜的哭闹,让芭芭拉整天都生活在困倦中。
尼科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帮忙照顾女儿。
小两口熬到深夜,好不容易等来的二人世界,然而刚开始就被女儿的啼哭打断。
三口之家取缔二人世界,两人忙的焦头烂额,不得已向长辈求救。
这部电影除了男女主人公两个人物,还加入了双方母亲,她们代表着两种育儿观念,新手芭芭拉需要从中选择。
芭芭拉妈妈是个女权主义者,孩子不是母亲的全部,女人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而芭芭拉婆婆则坚持传统育儿理念,坚持一切都为了孩子。
芭芭拉对于她而言,就是孙女的产奶机,丝毫不考虑芭芭拉的感受。
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小两口,母乳还是奶粉,要不要分开睡,是否请保姆…
有主见的芭芭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为此她赶走了妈妈和婆婆。
坚持和孩子睡,把尼科赶去沙发,坚持母乳,不喝奶粉。
妻子的强势,孩子的占据也让一直容忍妥协的尼科,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一件幸福的事”,此刻看来一点也不幸福,这也是影片的思考。
男女主各自回顾着他们一路走到现在的点滴。
从影像店的表白,再到生产分娩时候的糗事…情节轻松搞笑,让人不断捧腹的同时,那些原本害羞的镜头也变得美好动人。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可为何结晶的到来,会让两人的感情急速消散?
我想爱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暂时忘记了。
无论中间经历了什么,只要两人能解决好那些小事,那便都是幸福的事。
毕竟孩子的出生不是用来检验爱情,是把两个人连接得更加密不可分。
而爱,不仅仅只是激情,更是生活啊。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当贝影视搜索观看哦智能电视下载当贝影视,精彩一搜即看!
本没在意这部片子就在这么一个平常的深夜还未重新开始恋爱 还未重新开始爱人 还未结束学业 还未找到真正的自我在经历恋爱,分手,毕业,工作,考研,读研这样一个非典型的循环之后25岁还是回到父母身边 过这样一个平淡又温馨的年关 一个女人的蜕变无一不与感情线有关生命里的一切眷恋对妈妈的依恋 对爸爸的疑问 爱情的波折 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结婚怀孕生子的憧憬和恐惧都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印证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一个人带着耳机看坐在自己房间的床头沉默的哭强烈的情绪宣泄看她自我纠缠 看她与腹中小生命妥协看她体味孤独看她痛苦生产看她经历种种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挣扎看她与自己 与小生命 与家人 与自我需要 与一切和解这就是每一个女人的路和爱人无关 和任何人无关这是为人 为女人的必经路期待 憧憬 加油:)
我不确定我是否应付得过来。
我一直活得很有计划性,可是最近我学会的事,并不是每件事有计划性就是好的。
有时候没有计划也很好。
孩子,我不确定我一个人处理的来,我会需要爸爸的支持。
最好是全部是爸爸来,我可以偷懒。
但难度很大噢。
看我那个到时候可以学习付出。
如果意外有了就生下来。
如果要计划,那就是没有。
从女主抱着妹妹说,我想出去和朋友聚聚开始看。
我一个人坐在电视机面前,封闭培训七天,出门的时候妹妹在花园玩,看见她,不敢过去说再见。
——抱抱。
妹妹会这么说。
从女主回家见妈妈,哭到剧终。
老太太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去,我带她。
晚上跟我睡。
出门前,哥哥跑过去再见回去玩玩具,老太太一直站在门口等我们走掉。
去台湾的时候,哥哥也只一岁多,吃晚饭的时候视频,假装我很想他。
《江湖》里说,女人越生娃荷尔蒙改变越多,越适应当一个妈妈,越溺爱最小那个孩子。
荷尔蒙的部分我不懂,但是哥哥一直在老太太的搭把手中交过去重心。
妹妹是我一手带大。
13个月。
只要我想,时刻可以闻到她毛毛大头的味道。
包括现在。
周先生想要逃离家庭,我当然知道。
他说,送你不辛苦啊,只是开车。
开三小时车,放空三小时。
我也想。
晚上,一个电话都没有打回去。
我在这里,没有认识的人。
也觉得孤独。
可怕的,没有未来的感觉。
女主和男主和好了,但是教职呢,还是丢掉了。
在来的路上聊天,我的结论是,现在的单位,所有单位,都只想要小男人。
生妹妹,我丢掉两个机会。
那个时候不觉得,现在反而更在意。
两个小孩子,更需要时间,也发现,或者说,更发现,也需要钱。
周先生说,我不想只做一个节点。
我也不想。
一件幸福的事——一个关于节点与个人的资源争夺故事。
幸福吗?
故事的最后,讲,生命。
真没有说服力。
周先生说,我不想只做一个节点。
讲生命,是一场溃败。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
不得不说,取名确实是门艺术啊,看完惊叹这哪里是一件幸福的事,这绝对是恐婚恐育宣传片啊女主和现代社会大部分女性一样,受高等教育,有大好前程,写完论文就可以任教助理,因为爱,因为男主说想有个孩子就义无反顾的怀孕生子,结果,自己的职位被一个大不如自己的男性接手,毕业论文因为怀孕带娃而险要延毕,而这之中,最让人窝火的就是影片中写实的男主的状态,永远不在线:女主怀孕不适需要他时,永远不在;生完带娃也只是女主一个人在付出,问男主就是工作在身,永远在忙;在对外时,永远站在女主对立面;甚至在生产室里,男主写实的不在状态,尽会添乱也看的人血压直升……也不能说女主是恋爱脑,就是这段描绘出了,男主一句 想要孩子,剩下的辛苦全是女主在承担。
记忆最深的一点是,在男主偶尔换尿布,发现没有时,女主让他去药房买,顺带要买回防脱洗发水、防妊娠纹霜、防痔疮霜…等等,而男主呢,怀孕时帮不上,带娃时指望不上,和娃一起睡时,居然还觉得耽误周末休息。
哇,这种种真的越看血压越高。
女性真的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付出了太多太多然而,片名居然叫「一件幸福的事」反讽能力拉满。
整部影片的幸福,除了恋爱时的甜蜜互动、就剩片尾女主在终忍不了短暂离开后,再次见到孩子和男主时,感觉到自己依然存在的对男主的爱(有一说一,男主一个人也能把娃带好,这说明他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之前觉得这就是女主的职业,不愿意啊,血压又上来了)所以,在整段关系中,女性究竟是什么呢?
看完后陷入沉思。
只能说祝每个人都能在这段两人关系中收获幸福吧
无论怎样的经历 都是幸福的事吧第一,喜欢女主角 路易斯·布尔昆 真是太美了 美的落落大方 听说她是吕克贝松的新任女郎 我要去看她的所有片!
喜欢她表达的芭芭拉第二,喜欢他们对待对方的方式,有段对话让我感触芭芭拉:他(她的父亲)在我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 从没对我付出过 他死了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尼古拉斯:相信我 不会没有区别芭芭拉:对不起 我不该那样说意见分歧 争执 最后都在笑容中化解 尼古拉斯是个好男人 毕竟爱孩子的男人都差不到哪去 第三,喜欢前半段无处不在的笑料 很天然 产妇都是可爱的 生产那段尤其有趣 尼古拉斯大概表现了所有男人作为丈夫在妻子生产时手足无措的二呆相 很多隐私的画面也呈现的非常大方 不失美感 完全没有可怕的场面 只有幸福的传透吧 还包括芭芭拉跟她婆婆之间笑里藏刀的对抗 同自己老妈的抵触相处模式 就普通的三两事 加上配乐 表达出尊重又不失底线 轻喜剧(顾名思义 真轻松啊……)第四,喜欢他们尊重生命纯真的样子,尼古拉斯剪脐带的慢镜头让他眼里的泪水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
第五,喜欢分段式的情绪反差表达,前喜后暖,第一段是经历,第二段是感悟,有很多事情身在其中的时候满是铺天盖地的厌烦,而当远离之后,才要静静感受,再来体会这段经历的好与坏,无论如何,经历总有好的一面。
人果然是需要冷静思考的动物。
“她把我推进战壕,缴械投降,让我越过所有的底线,让我直面绝对:直面爱、牺牲、温柔和信任。
她将我瓦解,让我脱胎换骨。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为什么大家都避而不谈?
”从相识到争吵,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在别人看来是顺其自然而已,每个人都正慢慢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当“我”迟迟进入不了所谓的“角色”,在别人眼中变得狂躁,不可理喻,不再是自己的时候,别人永远会认为是你的问题,而不会换位思考,互相反思!
对呀,我就是还没准备好,处在各自角色中的人怎么能感同身受,怎么能体会到自己随时都快崩溃的心态,没有什么事是等你真正准备好才会让你去经历,生活就是这样,让你措手不及,最后又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与人相处的哲学,让你明白,所有你所经历的纠结痛苦与磨难,都是你所必须要经历的。
我愿意相信只要一个眼神,就可以确定还爱着对方。
我们太爱对方了,以至于不能再爱。
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过去,但是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留下的,就是生活。
是的,生活。
没有人告诉我,原来怀孕那么麻烦,从此需要戒掉奶制品腌制肉类,戒烟戒酒,欲望旺盛,像被一个外星人寄生,控制哭和笑的容器。怀孕让我支离破碎,又重新把我组合,离开孩子我以为找到了自我,心却原来从未离开。或许一开始因为懵懂无知而做下了如此鲁莽的决定,但在经历一切以后我能说,不后悔。
纯爱小清新片头过后开始孕育小生命的一切,兴奋期待幸福欢欣逐渐被疲乏彷徨迷茫无助所取代,对于孕中couple来说是不错的教育片…虽然故事主题没有生命最后一天那样深刻,但传达出成为父母这件事本身已经足够幸福…露易丝布馆本片多角度像极了大表姐…
怀孕之后。。。。。。
生育之后,一对夫妇从杰克罗斯式的热恋转入革命之路的琐碎和压抑及应对之策。法国式的现实主义和轻松直面矛盾的幽默感。电影中的生育场面因为过于逼真让人产生了紧张感。就像有人说过,好的电影是应该让人产生生理共振的。女作家的传记给了男导演充分的想象力,控制这一题材并不容易。
關於生育、母職、家庭的完美電影。母職與學術的衝突(女主的thesis正是關於“他者”)、被機械化/醫學化的生產過程、母乳餵養帶來的喜悅(如同性高潮)、放棄晦澀哲學回歸經驗/陰性書寫……女主角的70年代女權媽媽太有愛了!PS.看著看著我忽然覺得,女主=十年後的自己,女主媽媽=三十年后的自己?OMG!
太可怕了...
推荐所有人去看的一部电影,如果有繁衍后代的欲望。看了以后忽然理解为什么说母亲特别伟大,理解了为什么和有娃的闺蜜在一起玩到最开心的时候她们会忽然掉眼泪,理解母亲为什么总忘不掉我们是婴儿时和父亲的争执。所有的女性,不要指望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女性或者完美的妈妈,首先做自己。
终究发现自己很难理解法国人,不过这部电影还是阐释了孕育一个生命对一个女人造成的心理生理的改变到底是什么,或许是要女人也因为重生,成为另一个自己。
好累.就像連續聽了107分鐘的龐克.
准备结婚生子的年轻情侣们,最好都能先观摩此片。无论结不结婚,生育孩子都是改变两人生活状态的重大事件。既要生儿育女,又想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不变,是不可能的。
啰啰嗦嗦
我能和他做的最爱的事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的,都是慢慢适应自己的角色不是嘛
对于怀孕期的妈妈可以看一看~
没到年龄,没有阅历,体会不到其中的绝望与恐惧。“女人决定结婚生子时,她的生命一方面开始了,另一方面却结束了。”仍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到底是主观意愿还是认命,抑或在不幸福与更不幸福间,选择了前者。
男主角长得就是oscar isaac + 卖口心
自带傻气的男主!
虽然结局圆满,但对生孩子的恐吓作用已达到。
3.5吧。激起了我十分想去查一下,这个片的出资方有没有生产避孕药(套)的集团。换而言之,这片避孕广告打得好。
生完孩子以后残酷的现实,对经济、婚姻、事业都会有所阻碍,除了成长的快乐,没太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