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哈莉·奎因:猛禽小队,猛禽小队,猛禽暴队:解疯小丑女(港),猛禽小队:小丑女大解放(台),猛禽小队(以

主演:玛格特·罗比,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罗茜·佩雷兹,朱尼·斯莫利特,伊万·麦克格雷格,埃拉·杰伊·巴斯科,克里斯·梅西纳,黄阿丽,戴维·尤里,萨拉·蒙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剧照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2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3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4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5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6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3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4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5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6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7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8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19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剧照 NO.20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剧情介绍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你听过一个有关警察、歌手、神经病和黑手党公主的故事吗?《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是一个只有哈莉·奎茵本人才能讲出来的超乎寻常的奇妙传奇。哥谭市最为凶残自大的恶棍罗曼·赛恩尼斯和他狂热的手下萨斯为了寻找一个年轻女孩卡斯,将这座城市翻了个底朝天。哈莉、女猎手、黑金丝雀和蕾妮·蒙托亚不期而遇,看似违和的四人组不得不团结一致、携手作战,才有可能打败罗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丽丝:从仙境来的少年皇家律师第二季日落家园第二季那抹属于我的星光老爹们起飞便携门终极格斗心理医生很远很远曲线难题假面真情少主且慢行第二季从离婚开始的爱情怪趣群鸟超次元游戏海王星~沐浴阳光的紫茄子花~六年之痒有喜欢的人拉契特我的绅士时尚李狗娃艾米丽决味厨神年青时代无罪之凶藏海花恐怖浴室禁忌之子君吻冻死的爱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长篇影评

 1 ) 【C+影评】猛禽小队:女版《自杀小队1.5》,还是救不了DCEU

迪士尼/漫威霸权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虽然至今没能出现一个成功的挑战者,但对于超级英雄电影来说,更多的可能性早已悄然降临:《金刚狼3》让休·杰克曼欣然挂爪,《死侍》让演员和角色贱到一起,而《小丑》更为当代最杰出的中年男演员之一的华金·菲尼克斯拿下首座奥斯卡小金人。

如果硬要在这些“出格分子”之间找到共同点的话,R级的分级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

更加成人化的分级,让电影可以采取更多的手段来增强角色和故事的表现力。

上述的三个例子,都很好地利用了分级带来的便利,没有让血浆和粗口这两板斧,仅仅停留在血浆和粗口上。

但在《猛禽小队》这样一部充斥着大量动作戏的犯罪电影中,R级似乎仅仅代表了粗口;这是一个非常古怪的选择,甚至之前开播的《哈莉·奎茵》动画的尺度,都要比真人电影大得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DC动画就比真人电影要更好看——至少在小丑女这里不是——但考虑到“哥谭女王”的地位与身段,既然已经在《自杀小队》里开过枪杀过人,又大方承认自己反派身份的哈莉·奎茵,即使要洗白白去恰反英雄这一碗饭,也完全不需要在徒手搏斗上扭扭捏捏。

【概览】相比左到不堪入目的《哈莉·奎茵》动画,《猛禽小队》的女权调子已经正常很多了:没有三句话不离性别/身份政治的“woke”角色,也没有毫无来由的厌男症。

甚至连“猛禽小队”的集结,也仅仅是出于求生的自然选择——电影并不想把这些性格迥异而又各具特色的角色们强扭到一起,这不是一件坏事情。

然而,这也造成了电影在各个段落之间的强烈不协调感:有些内容是非常漫画式的:比如哈莉·奎茵出场的段落,色彩丰富而又有趣的动作戏,以及DCEU祖传的浓郁CG风格;但在影片的前段,大段的日间戏和文戏,又几乎不见超级英雄电影的痕迹。

《猛禽小队》在暴力上的收敛,反映了创作者们对电影的不同定位。

一方面,《猛禽小队》有着极强的女性电影特征:女性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取代了外部矛盾冲突,成为了电影的主题。

另一方面,电影又想成为《自杀小队》和《死侍》的杂交产物,但跳跃的叙事和全新的角色线索,都只是为了让极简的主线故事不显得那么难堪。

考虑到导演阎羽茜的资历和后期的大量补拍,未来的(超级英雄)女性电影最应该摈弃的做法,就是对导演性别的执念。

好莱坞的确有凯瑟琳·毕格罗和派蒂·杰金斯这样富有实力的女性导演,好莱坞也的确需要给女性导演更多机会。

但性别的权重从来都应该让位于才能。

由男性导演拍摄的《瞒天过海:女人计》,就要远胜于伊丽莎白·班克斯的新版《霹雳娇娃》;而保罗·费格也一样拍得出遭人唾弃的女版《捉鬼敢死队》。

【制作】《猛禽小队》之所以选择2月档期,固然有对成片质量的考量——夹在超级碗周末和情人节周末,几乎是放弃治疗坐等奇迹——但终究还是要归咎于华纳方面的缺乏规划。

尽管玛歌特·罗比在《自杀小队》上映之前就已经提出了设想,剧本也已经从2016年底就开始创作,在《神奇女侠》大获成功之后的2018年,片方才找到了导演阎羽茜;而影片正式开机又是一年后,更不用提“还我狗命”系列导演,查德·斯塔尔斯基的补拍救火了。

没有凯文·费奇这号人物的结果,就是DCEU由始至终都像是一锤子买卖:只有砸得出响的,才有续命的机会。

影片与影片之间,在故事和风格上严重缺乏统一性。

一个例子,便是《猛禽小队》时尚而又犀利的视觉风格:电影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搭档摄影师马修·利巴提克掌镜,服装设计也从哈莉·奎茵五颜六色的朋克摇滚,一路跨越到了黑面具的天鹅绒西装。

但这些富有活力的视觉内容,有多少是与前作相联系的呢?

又有多少能够延续到之后的DCEU电影呢?

而电影在叙事上的尝试,也加剧了《猛禽小队》作为独立电影,与DCEU之间的割裂关系。

阎羽茜和编剧克里斯蒂娜·霍森(《大黄蜂》)将精力放在了女性角色的构建上,却没有为她们提供一个相配的故事。

电影试图利用哈莉·奎茵的疯狂——甚至不惜和死侍一样,打破第四面墙——来合理化混乱叙事,但显而易见地,这并不是讲述这个结构及其简单的故事的最佳选择。

《猛禽小队》以各种不必要地方式来使叙事复杂化:旁白再套旁白,倒叙再套倒叙,插叙再套插叙。

但其本质上,无非就是将《自杀小队》式的角色侧写重新编排而已。

而一个很好的模仿对象,恰恰是《死侍》和《死侍2》:剪辑毫不温吞,没有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回忆上,也没有模糊叙事的重心;简洁直接的文武搭配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满足感。

但《猛禽小队》过于追求风格而不能专注地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娱乐内容的做法,并不能令人满意。

哈莉·奎茵可以有“注意力障碍”;但你不能认为,观众也跟她一样,能够享受100分钟的“注意力障碍”。

【表现】尽管在上映后又曝出了改名风波,《猛禽小队》依然是属于哈莉·奎茵和玛歌特·罗比的电影。

尽管故事的核心冲突与她毫无干系,与小丑的分手也只是个噱头,并没有给人物性格带来本质上的变化,但她依然奉献了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表演。

作为电影的绝对核心,她在出镜时间里提供了似乎无穷无尽的能量;而这也让与她搭档的几个新角色也格外生动。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双子杀手》的头号龙套,玛丽·伊丽莎白·文饰演的女猎手。

时而脱线时而专注,仿佛让人看到了《自杀小队》中的哈莉·奎茵——但是只有回旋镖队长的戏份。

倘若她的出场时间能和朱尼·斯莫利特饰演的黑金丝雀调换一下的话,或许观感会更好。

然而,其余几个女性角色的选角却并不能很好地分享这种活力。

黄阿丽和罗西·培瑞兹几乎全程梦游,出演麦格芬的埃拉·杰伊·巴斯科也似乎并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比起近几年崭露头角的诸多小演员,要差出不少。

而反派方面,由于《猛禽小队》的女性电影属性,导致第三幕连像样的BOSS战都没有。

伊万·麦克格雷格是典型的大材小用,莫名其妙的几声嚎分外恼人,定位上单纯坏到底,再怎么卖弄风骚也无济于事。

这一版本的黑面具,大概是DCEU少有的纸片反派——与主角毫无交集,也没有可供比较之处。

这当然要归咎于剧作的无力,因为在创作时就没有弄清楚哈莉·奎茵在整个故事中想要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又怎样才能够得到和实现成长。

当《神奇女侠》《海王》《雷霆沙赞》都在尽力避免反派单一化的时候,黑面具反而彻底漫威化了——还是《雷神2》时候的漫威。

至于克里斯·梅西纳的扎斯先生,与安东尼·凯瑞根的版本相比,不值一提;当一个角色的性向成了最大噱头的时候,这个角色的深浅就可想而知了。

【总结】后扎克·施奈德时代的DCEU,依然是在混沌漫步。

缺乏统一性与连续性的结果,到了《猛禽小队》终于开始体现。

电影在串联角色方面显得格外低效——尽管想用脑子短路的哈莉·奎茵来找理由——如果把莫名其妙的叙事简化一半的话,电影的观感会好很多,标题中的“猛禽小队”,也就不至于等到最后20分钟才碰上头,最后两分钟才组队打怪。

换句话说,《猛禽小队》几乎成了它自己的超长预告——似乎讲了点什么,但什么都没讲。

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毕竟2017年的《神奇女侠》已经打开了女性超级英雄电影的先河,更让之后的MCU《惊奇队长》羞到地缝(虽然钱没少挣)。

但在2020年,同样要组队的《黑寡妇》,要在口碑上扳回一城,实在是易如反掌。

 2 ) Harley Quinn: 講一個打破厭女日常的故事,然後呢?

Netflix上畫的《Birds of Prey: And 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不看超級英雄片的我是衝着Margot Robbie和時裝來看的,沒想到看得很爽。

Harley Quinn不是英雄,她軟弱(失戀痛哭吃零食和發酒瘋誰沒試過),混亂,心腸又軟(除了對小丑,電影裡她和戲中小女孩很快便產生感情),好玩、色彩斑駁、粗心大意,又充滿能量。

這個女人不是專門來討人歡喜的,她是讓她閉嘴她還會製造一場大龍鳳讓你比誰都尷尬的女人。

近年很多女性拍給女性看的電影。

荷李活裡很多女演員掙扎於找不到機會真正演活現實生活中的女人,於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找女人寫自己的故事,找女導演拍出女人想要呈現的女人模樣。

當文化工業所生產的影象直接教會我們對近乎所有事物的看法,為世界群象增加生物多樣性,是身份政治中的一項善舉,觀《Crazy Rich Asians》把美裔亞洲(東亞)人投射成可慾望對象(雖然嗒得落的男主角是英國混血),《尚氣》賦予英雄行列中一副(中國)亞洲面孔,為各種「怪人」提供自己的小鏡子。

Bird of Prey直譯猛禽,掠食性鳥類,故事由她與Joker分手開始,救小女孩沒料到與其他女角一同殺敵,即使少了大反派摯愛Mr. J的加持,自強自立一樣是食物鏈的頂層。

我也沒料到看了一套Girls’ Power的電影。

(劇透開始)Harley Quinn名字來自16世紀意大利即興喜劇中的小丑僕人Harlequin,她的身份來自於小丑。

分手後要自強,她講她的故事,除了直接旁白,Harley開始不為別人眼光穿衣。

以Margot的原話是,Less male gaze-y 不那麼符合「男性凝視」,典型來自異性戀男人看女人的眼光,鏡頭帶領觀眾目光投在放大的女人性徵,在靜止的身體上逐寸移動,她是投射性慾的對象,身體並非使用來說話,在動作,或展示她的能量。

我常不明白女英雄都能夠穿斗零踭打鬥,哪怕普通人穿着走路都有難度。

有些人比較《Birds of Prey》及《Suicide Squad》裡的Harley Quinn,明明露的肉一樣多,但男觀眾卻嫌不夠性感,呈現性情很不同。

Margot Robbie是《Birds of Prey》的製片,她自然可以為自己揀選衣服,不用穿緊身內衣褲走來走去,基本上沒幾個女人不經歷過穿上crop top或者熱褲,走路舉手都怕走光的拘緊,即使高端時裝走秀的模特兒,以及完美的Margot也一樣不舒服。

花花綠綠的裝扮,Harley固然把內在性格穿出來,延伸到外衣去,印滿名字的鬆身汗衫當然一絕,實用性才是最重要:在警局救小女孩Cass時,為了揸槍,戴上了滿是手掌的皮手套,原來設計師的靈感來自姊妹情的互相支持;群鬥時Harley有時間問隊友Canary要不要縛頭髮的橡根,以為是女工在工廠幹活一樣自然;她還給Montoya穿上束身衣,說又性感又防子彈。

故事圍繞一顆巨鑽。

Margot 重演Diamonds are the girls’ best friend 瑪麗蓮夢露經典作品,但Harley穿褲子,只是臨時逃逸的Fantasy,儘管她內心還是old-fashioned渴望男人給女人鑽石,現實還是殘酷的,她得找到超級巨鑽,否則她的臉要變被醃成酸瓜。

幾個女人在《Birds of Prey》裡原本也不是Harley Quinn的姊妹淘,想低調打工的黑金絲雀,總是被男同事搶功的精明女神探,為報滅門之仇的女殺手,還是家裡經常吵架的小趴手女孩,各有各盤算,本也不打算合作,五人相遇都在電影近尾段了,槍指亂場尷尬得很好笑,最後權宜只能合作,在需要時互相關照,把反派殺了還去吃Tacos。

幸好最後沒成為best friends forever,不然便太無聊。

但Harley Quinn需要朋友。

她拒絕把小女孩當作交易,儘管她自己被出賣的時候,也有一刻妥協於主流世界的商業邏輯。

分個手並不會讓人變成feminist,只是她學會了用自己雙腳站穩於Gothem City。

過去是影子不可以擺脫,前面的路卻可以自己揀着走。

不失為對女權運動的小小指向。

伊雲麥葵格演的Black Mask/ Roman Sionis,好像也不討影評和觀眾喜歡。

Roman知道Harley與Mr. J分手,便派人抓住Harley,明明被當成玩具的Harley在權力關係下位,還可以打斷Roman Sonins 的說話:得了得了,我知道你的內心獨白,你真的沒有自己以為那麼複雜。

就是敢駁嘴才看得爽。

有人覺得Roman不夠恐怖,我倒覺得自戀又孩子氣,很像一個會為自己高興便凌虐人的大反派。

現實中的Sociopath或是一般關係中的施虐者,不見得有什麼驚人的權勢,只不過是夠自私。

Black Mask他個人不需要是打機式大佬巨型怪獸般出現,他擁有整個Gothem City父權社會每一個既得利益者作為共謀,難道還不夠恐怖嗎?

超巿裡小女孩問,怎樣可以變成Harley Quinn一樣厲害,這段讓我最感動。

沒有誰能變成她,她也不能變成其他人,即便是那個在她故事裡以及別人對她認知中的那個joker。

她用一分鐘總括自己的人生歷程,你就會發現可真有很多協助你特質長成的部份,被忽略過去了。

而人人都是用幾十年經歷的一個故事啊,只要故事由自己講便好,有時不討喜好像還更輕鬆。

 3 ) 女权电影最难拍

作为商业片,电影本身的吸引力不太行,几乎所有场景的炸裂感都是靠bgm烘托出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决战的时候也要让女人们挥舞着球棒锤子打架,而不是上点真枪实弹跟黑帮对轰。

这里面可能要牵扯到一个女权电影的习惯性误区,那就是,喜欢不切实际地单方面宣扬女人的身体很壮很强。

女人确实应该有攻击性,但在体型和重量上能跟男人抗衡的女人绝对是极少数。

要拍她们打爆男人完全可以,给我上兵器啊,刀枪棍棒只是基础,你这可是不禁gun的地方,民风淳朴哥谭市唉,支愣起来用子弹点爆敌人的脑袋不好吗?

你拍女人一棍打垮男人,确实有可能,但几率不大;你换成女人警惕心超群并且像john wick一样训练有素枪法惊人,才是有可能实现的女性的强。

这个问题放在女性超英电影里还比较好解决,像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甚至魔形女之类有超级肉身的,绯红女巫琴格蕾那种有超能力的,能碾压她们的男性敌人就十分真实可信。

但猛禽小队的女人们有超能力吗?

除了黑金丝雀。

哈莉奎茵在自杀小队里有没有强调她肉体超凡,我已经不记得了,但猛禽小队里没有,完全没提她世界冠军级运动员的体力和运动能力。

只有打戏中的各种设计提醒你,她体操很强。

这类女权电影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几乎是系统性的,那就是,女女互助到底能不能说服大部分观众?

虽然我们能在现在的网络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女互助,但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即,大部分活人尤其是男人心目中的女女互助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是假的,塑料的,随便糊弄一下zzzq罢了。

大部分人更相信女女竞争,就是雌竞,他们相信美女和美女遇到一定会比拼谁更受欢迎,而不是像两个刻板印象中的男人一样用啤酒瓶子碰杯,一边骂粗口一边吐吐苦水,接着大家就是好兄弟了。

当然我得说,电影里的兄弟情谊其实也是骗人的,尤其是那种互坑无数回你偷我车我骗你卡,但危急关头还能为对方两肋插刀用生命冒险的兄弟。

现实中你很难找到这样的兄弟感情,骗钱坑钱绝对会伤感情,更别提牺牲生命。

但是呢,电影拍男人情的时候就是喜欢升华,美其名曰这就是我们最憧憬的感情,这就是人性的闪光与高尚,OK,我们观众无论男女都看习惯了,一遍又一遍看熟练了,最后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了。

说到这,女性互助的女权电影最麻烦的问题已经呼之欲出,你想,大众是相信男人的感情非常铁非常团结的,然而到电影里一升华,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如此感天动地的兄弟情,自己运气不好遇不到,只能憧憬;那女人的感情呢,女女情在现实里就不被信任,所谓闺蜜情姐妹情向来被看衰,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被认为是只会为了父母、帅哥、老公和孩子付出真心……不提这其中的性别歧视和厌女情结,总之,大部分观众根本不信女人跟女人有真感情,结果你还在电影里升华女人的感情?

这谁爱看啊,他们只会把电影里这几个自己无法理解的女人当成一群奇怪的外星人在拍戏,如果她们还不够漂亮,又不够猎奇,自然就吸引力为0。

一部合格的电影首先需要满足观众的常识(哪怕这种常识是性别歧视的),其次,才是有趣的电影,即能够解构一般观众常识的电影,比如钢铁侠,解构了讨人厌又没朋友的资本家(科学家);死侍,解构了杀人不眨眼且看起来疯狂邪恶又恐怖的雇佣兵。

这类电影都遵循一个规则,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它们解构了,其实也没有完全解构,讨厌的资本家因为失去父母而获得一颗柔软易受伤的心,所以不那么讨厌了;雇佣兵只是看着吓人,其实有自己的原则和悲惨过去,这两种解构并没有完全洗脱资本家(科学家)和雇佣兵给人的恶感,只是塑造了两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主角。

是的,个人魅力超强的主角制作起来并不难,要点就是,既超出大众的预计,又没有完全超出大众的预计。

同类角色还有加勒比海盗的斯派罗船长,也是那种选择牺牲和做好事时反而魅力最大的坏蛋。

所以那些大众评价都很棒的电影,其实根本不敢触碰观众们内心深处的红线,只是在故意给人一种“我跳出你舒适圈了”的错觉。

相反,这部女权主题的电影却真正跳出了大众(不包括我这类女权主义者)的舒适圈,大众爱看美女帅哥,女权电影把帅哥减少甚至删掉,把美女打扮成没有美女感的女人,好像在强调她们“没有性别”,好像在指着观众鼻子喊“别盯着她的腰身胸跟屁股看,别逼她把自己化妆成毫无瑕疵的洋娃娃了”。

大众爱看传统的男女之情,男男兄弟情,家庭亲情,女权电影告诉你男女之情是女在服务男,男在做主人,告诉你家庭如果让你觉得不舒服就不用爱家庭,唯一相信的家人般的年长男性对你的亲切慈祥也是有价钱的,还会传递给你一些烂人的垃圾思想。

此外,女权电影也写兄弟情,不过是随便搞搞,甚至写得有点变态兮兮,让人产生一点也不想共情他们的嫌弃感。

最后出来的电影,大众当然不愿意接受。

(因为,基本上,把以上这些东西性别对换,立场颠倒,就是男权电影一直在传输的东西了,哦对了,唯有家人定位的慈祥亲切的年长女性一般会被描写得不错,除非是故意讨人厌的“大妈”。

)并且,大众也不会承认,是我厌女,是我把性别歧视当成最基本的常识,我一直看美化男性感情的电影但我相信那都是真的,但是美化女性感情的电影太恶心太假了,我必须让她们扑街。

大众怎么会错呢?

所以我说,女权电影真的太难拍了。

 4 ) 别再喷人家亚裔小女孩了!

其实很多人都没喷到点上。

触怒大家的并不是这个小女孩的长相,而是西方人在挑选选白人、黑人演员时,可以选颜值路人级别的男人女人,也可以选帅哥、美女,可谓百花齐放。

而到了挑选亚裔(尤其华裔)演员时,十有八九会故意选那种【形象外貌明显低于大众平均值】的演员。

触怒大家的就是这种故意营造刻板印象的行为。

所以别再单纯的贬低人家小女孩的长相了,这真的很不礼貌,也很不体面。

西方人选演员时的那个龌龊小心思才是真的该喷的。

 5 ) 《小丑》后又一力作,DC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DC粉这几年的日子属实不好过。

自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的风光之后,超级英雄电影这一头衔似乎就被隔壁漫威承包了,其电影宇宙的概念也颠覆了业界。

现在你走大街上随便抓个路人问你最喜欢什么超级英雄,估计十个有九个回答美队锤哥钢铁侠,剩下那个告诉你我觉得漫威家的神奇女侠好漂亮。

《神奇女侠2》最新剧照再加上去年春天,十年布局的《复仇者联盟4》强势登顶全球影史票房总冠军宝座,标志着"漫威"已经超越了星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第一娱乐文化IP。

超级英雄电影票房榜单前十几乎被漫威包揽(数据来源:wikipedia)而DC和其电影版权拥有方华纳在隔壁布局的十年里做了些什么呢?

想了一下,好像是一直在挨骂。

其实我们无法苛责华纳没有对漫威宇宙做出反击。

早在2011年,嗅到了超级英雄宇宙势头的华纳就推出了传世名作《绿灯侠》,这部被给予厚望的传奇电影在当年亏了近一亿美元。

惨遭主演疯狂嫌弃的《绿灯侠》更惨的是,由于该片主演瑞安·雷诺兹在此之后又出演了大获好评的跨次元壁角色死侍,并在两部电影里疯狂调侃绿灯侠,因此直到2018年,关于这部电影的鞭尸吐槽都没有停止。

贱贱惹人爱没关系,所谓万事开头难,我们亲爱的华纳大不了重头再来。

2013年,DC扩展宇宙(aka DCEU)的第一部电影《超人:钢铁之躯》正式推出,这部由《守望者》导演扎克·施奈德指导,诺兰监制的超人起源电影在当时算是小有争议:大部分观众惊诧于其动作场面的震撼,一拳把人打飞好几公里的镜头至今可见于各色影视剪辑之中;但也有一部分观众非常反感一向乐观阳光的超人变得阴郁,甚至犯了杀戒。

但好在票房不错,于是其续作《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提上日程,导演依然是扎克·施奈德。

当时的DC粉丝,包括我,都觉得《蝙超》会是DC反攻的号角,谁曾想竟然是噩梦的开端。

亨利·卡维尔的”大超“可能没有哪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会有《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样的争议性了。

相当一部分粉丝受众会因为扎导的迷人影像以及足够多的漫画彩蛋而爱上这部电影,还记得我当时在北京的华星UME看的首映,全场几乎都是粉丝,当闪电侠,神奇女侠,海王的彩蛋出现的时候,现场观众欢呼鼓掌,仿佛置身演唱会现场;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两个半小时灰暗色调的电影让他们昏昏欲睡,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是被"一个很漂亮的拿剑的女人"出场BGM惊醒的;还有一部分粉丝愤怒于漫画人物的OOC——也就是角色设定不符合预期,包括拿机关枪疯狂突突的蝙蝠侠,以及有些神经质的莱秃。

当然,死侍第二最喜欢的"我妈也叫玛莎"梗也是助力不少。

神奇女侠成为了很多观众对于《蝙超》的唯一记忆实践证明,只有粉丝喜欢的电影成不了爆款。

《蝙超》最后交出的票房答卷并不能让华纳高层满意,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十分天才的决定:我们抄漫威的风格,我们不要苦大仇深,我们也要fun,我们也要讲笑话。

也许是因为大佬们正忙着搞婚外情,给METOO运动添砖加瓦吧,否则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英明的决策是如何诞生的——就好比有一天百事可乐老总突然觉得自己家的味儿不对,号召员工明天咱们就照着红瓶儿的味儿做——这不是把自己变成山寨了吗?

随后上映的《自杀小队》(又译为《X特遣队》)便是直接受害者。

这部本被定为R级反英雄的电影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极高的期待,再加上其几部预告片质量实在上乘,大家都以为DC这次又要翻身了(我为什么要说又)。

然而等正片出来却令人大跌眼镜:本来的R级被调整为PG13级,没有什么反英雄的套路,以史皇饰演的死亡射手为首的自杀小队简直正能量爆棚,最后Family都整出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和隔壁“速激”搞梦幻联动呢。

本来预告片中的最大噱头,杰瑞德·莱托版小丑被狂削戏份,莱托少爷也一气之下出走漫威,去主演了索尼蜘蛛侠宇宙中的吸血鬼角色莫比亚斯。

最近也传出来莱托曾阻止华金·菲尼克斯版《小丑》的新闻,虽真假不明,但着实可以理解。

不过,口碑扑街的《自杀小队》留下了一个人气颇高的角色—— 哈莉·奎茵。

这个集性感,危险,可爱于一身的小丑脑残粉被演的十分出彩,几乎成为了支撑我看完全片的唯一动力。

这不仅要归功于哈莉·奎茵这个人物的角色设计,更要感谢玛格特·罗比的精彩演绎。

这位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女演员在《华尔街之狼》中一举成名,其出色演技也获得了诸多名导的认可。

仅在今年,她出演并斩获奖项提名的电影就有讲述福克斯新闻丑闻的《爆炸新闻》和昆汀的《好莱坞往事》。

玛格特·罗比凭借《爆炸新闻》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不过,最让影迷们产生对哈莉·奎茵独立电影期待的还要数2017年的体育传记电影《我,花样女王》。

在这部电影中,玛格特·罗比饰演了一个争议满身的美国花滑运动员,其狂热乃至疯癫的性格让很多观众联想到了哈莉·奎茵,甚至是小丑。

而罗比也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在《我,花样女王》中展现超群演技的玛格特·罗比角色人气高,演员演技好,即使华纳高层再蠢,也知道要给她拍独立电影了。

于是在2018年,《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正式立项,美国华裔女性导演阎羽茜被选为该片导演。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是默契还是博弈,在此之后不久,漫威新片《永恒族》的导演被定为中国女性导演赵婷,颇有一种打擂台的感觉。

那阎羽茜导演的给出的结果如何呢?

阎羽茜(左)与赵婷(右)作为DC粉,我的看法是:这是一部质量尚可,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娱乐电影。

排个人喜爱程度的话,它会在《蝙超》之后,但绝对在《神奇女侠》和《海王》的前面。

片名直译:猛禽小队(以及一个哈莉·奎茵的奇妙解放)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开场是一段飞天小女警风格的动画,简单介绍了哈莉·奎茵的前史以及告诉观众她被小丑甩了。

虽然贵为哥谭一姐,但失恋了总归还是要走一下流程,在暴食宿醉大哭买宠物之后,全哥谭的鸡鸭鹅狗猫都知道了哥谭神经病侠侣已恩爱不再,于是当年哈莉得罪的哥谭好市民们,一个个都找上门来复仇。

没有了小丑的庇护,哈莉只好独自面对。

不过不用担心,身为体操运动员和心理学博士,再加上主角光环,哈莉收拾些三脚猫还是轻轻松松,顺便还能品尝鸡蛋三明治。

当然,直到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黑面具抓住了她。

急于脱身的哈莉许诺帮黑面具找到他丢掉的钻石,并因此遇到了猛禽小队成员们:使用十字弩复仇的女猎手,酒吧驻唱兼老板司机的黑金丝雀,郁郁不得志的女探员蕾妮·蒙托亚以及小偷卡珊德拉·该隐。

哈莉和她的朋友们全片最大的优点就是"漫画感"。

无论是色彩斑斓的美术设计,手写的字幕提示,还是夸张的动作设计,都在强调这种漫画感。

也许是因为有了《疾速特攻》系列导演查德·斯塔赫斯基的加盟,《猛禽小队》的动作戏非常华丽且创意十足,尤其是礼炮霰弹枪的设计,和全片美术风格融合得非常好。

作为R级电影,《猛禽小队》并没有浪费很多血浆,但在痛感营造方面绝对不输其他R级片:相较于《疾速特攻》中的枪械格斗,哈莉和其他哥谭反派们都比较Old-School,更偏爱刀和棍,尤其是哈莉的棒球棍,当她三连击将人的一条腿活劈成三段时,你绝对会倒抽一口凉气。

然而,《猛禽小队》也继承了《疾速特攻》的缺点:在一对多群架的动作戏中,你会明显地感觉到反派们在等基努·里维斯或是玛格特·罗比完成上一个动作再上前进攻,因此会产生很奇怪的滑稽感。

不过,由于漫画感的存在,这种缺陷明显比在写实风格的《疾速特攻》中出现更容易令人接受。

对于色彩的大胆使用是影片的加分项我个人最喜欢的动作戏桥段是最后决战的前半部分:哈莉·奎茵和猛禽小队大战黑面具的手下。

这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性暗示色彩,五位女性主角的对手全都是高大的男性,并且有的赤裸上身,大部分还带着好像是SM风格的面具,再加上场景和动作的设计,可以说是情色意味非常明显了。

但就在这种气氛当中,五位女主角以痛感十足地击打男性下体,将弩箭射入男性反派喉咙等方式突出重围,反抗男权的意象已不言自明。

没错,这就涉及到了本片的核心——女权。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中文语境下的"政治正确"和"女权"都成了贬义词。

《猛禽小队》在立项之初,就因为其女权主题和角色选择饱受争议。

"黑金丝雀由黑人来演"这个梗还只是在国外掀起了一些波澜,国内观众最不满意的便是卡珊德拉·该隐的演员埃拉·杰伊·巴斯科。

在漫画中,卡珊德拉·该隐为亚裔,武力超群,曾继承蝙蝠女的名号。

然而在《猛禽小队》,她却只是一个街头小偷,演员的长相也不符合国人审美。

和《别告诉她》的女主奥卡菲娜一样,很多中国观众痛斥这种选角是"加深亚裔刻板印象",甚至是"辱华"。

因长相问题饱受争议的埃拉·杰伊·巴斯科先不谈发表这种言论的人家里有没有镜子,单说"加深亚裔刻板印象"这种观点就很奇怪。

那好,咱们就按照国内审美来,好莱坞都选一些大眼睛,白皮肤,锥子脸的人去演亚裔角色,那会不会有人说这没有亚裔特色,是受白人脸影响下产生的审美呢?

那又要符合国人审美,又要中国风,最好还是用脸就能为国争光的大美女,那说来说去只有刘亦菲好像满足条件啊。

你摸着良心想一想,长成刘亦菲那模样,全世界有几个啊?

那上辈子得积多大德啊?

其实有留学经历的朋友们应该都会知道,很多时候,一眼就可以分辨美籍亚裔和中国留学生的。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ABC们的妆容风格和中国学生并不相同,而且可能是由于英语母语的原因,脸型上也会有些许变化。

所以说对于奥卡菲娜,埃拉·杰伊·巴斯科,还有客串的黄阿丽,她们虽然在国人审美下并非美女,但完全有资格去代表海外华裔,甚至是亚裔群体。

再者说,演员这门行当,没有哪条规定说是一定要长得好看,演技才是第一标准。

黄渤一个男演员可以凭演技受人喜爱,那刚刚喜提金球奖影后的奥卡菲娜一样可以。

怎么着,长得好看,演戏全靠抠图替身,很嘚瑟吗?

似乎只有刘亦菲是唯一最优解回到电影,非常明显的是,阎羽茜导演给《猛禽小队》里的五位女性角色设置的是五种不同的女性困境。

哈莉·奎茵面对的是情感困境:当一个人在情感关系中过于依赖或是崇拜另一半,那么她/他就会逐渐变得失去自我,所以与小丑分手后的哈莉·奎茵一直在摆脱小丑的阴影,重新找寻自我。

女探员蕾妮·蒙托亚面对的是职场困境:明明业务能力出色的她却因为性别歧视而无法受到重用,自己努力也被男同事摘了果实。

女猎手面对的是自信困境:尽管女猎手武功超群,百步穿杨,但她还需要对着镜子排练,然后鼓足勇气才能对别人说出自己中意的绰号。

卡珊德拉·该隐面临的是家庭困境:原生家庭的缺陷让她养成了盗窃的习惯,最终她也在猛禽小队找到了家的感觉。

黑金丝雀面临的是旁观困境:她在电影里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受到来自男性反派角色的侵害,反而可以说是受益者。

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她遇到过酒醉差点被捡尸的哈莉·奎茵,还有被自己老板扒掉衣服的女孩,她一直面对各种罪行,有的她出手相助,有的她只能掩面哭泣,就好像你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看到另一个女孩被猥亵,是会仗义出手呢?

还是说害怕报复而沉默不语?

当然,设计得好不代表实现得好。

哈莉·奎茵作为第一女主,在影片一开场就定下调子要离开小丑这个臭男人,直到最后好像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人物弧光。

而且,《猛禽小队》也有了一个很多女权电影都会出现的问题——里面的男人都是大傻X。

这好像是近几年很多女权相关电影的默契一样,无论是早几年的颁奖季电影《卡罗尔》,还是去年国内的《送我上青云》和好莱坞的《新霹雳娇娃》,里面的男性仿佛都没有太多智商,唯一的作用就是供人厌恶。

这其实是一种剧作上的偷懒,毕竟人物行为需要动机,"反抗男权"的动机阐述实在复杂,而"反抗傻X"就要简单合理得多。

相比之下,姜还是老的辣。

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早就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为女权电影巅峰,它依然可以允许哈威·凯特尔饰演的侦探这种善良角色的存在,也会有布拉德·彼特那种虽然有道德瑕疵,但依然充满男性魅力的角色。

《末路狂花》1991年《猛禽小队》明显可以做得更好,毕竟请伊万·麦克格雷格来演反派头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本片两位主要反派黑面具和维克多·扎斯其实有蛮多可以深挖的空间。

如果说小丑是蝙蝠侠的反面的话,那黑面具和维克多·扎斯就是资本家布鲁斯·韦恩的反面。

这二位爷都是出身上流社会,富豪阶层,却最终变成了黑帮老大和变态杀人狂。

可以看得出来伊万·麦克格雷格已经尽全力在演出黑面具那种暴躁,善变的性格了,可惜发挥空间实在太小。

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麦克格雷格的妆容,还有这两位反派的互动,总给人一种gay gay的感觉,难道是想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哪怕gay也不可以?

也有可能,黑面具化浓妆是在致敬原著漫画。

黑面具在成为黑帮老大之前,为了爱情干掉了自己的父母,从而继承了家族的化妆品公司。

但由于自家防水化妆品的效果实在太好,导致用户脸皮脱落,被告破产后最终走向了犯罪的不归路。

有一个细节还挺有意思的,防水化妆品的研发人员并不同意未经测试就让产品上市,但是黑面具非常着急,跟研发人员说,老子就是要现在上市,给你丫十万美元,赶紧给我滚蛋!

看看,开除不听话员工直接发十万美元,不关个251天,你不破产谁破产啊?

本片两位主要反派:黑面具(左)与维克多·扎斯(右)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影片的叙事方式——大量的闪回插叙,配上主角哈莉·奎茵的解说。

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

没错,就是《死侍》的模式。

但这就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为了让观众明白发生了什么,闪回叙事大多会配合标志性的画面节点,比方说《解救吾先生》里面的掉饺子,还有《死侍》里面的超长定帧画面,而《猛禽小队》并没有,所以会有明显的混乱感,这也是目前的主要差评原因。

另一个问题是,在《死侍》中,死侍解说的都是自己视角的故事,即使他可以破次元壁,也是跟观众互动,并没有获得过电影中的上帝视角。

而《猛禽小队》则不同,所有人的故事都需要哈莉来解说,这就带来了视角上的混乱:哈莉·奎茵到底是什么角色?

说了这么多,总体而言我还是比较接受这一次的《猛禽小队》的。

毕竟能在讲女权故事的同时兼顾好娱乐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直男向受众较多的超级英雄电影来说。

反面例子就是去年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想用直男电影讲女权,发现直男不爱看,女孩儿压根不看你。

在表达和娱乐中寻求平衡,永远是商业片的精髓所在。

《终结者:黑暗命运》中的女性角色最后作为DC粉,还是希望DC电影可以多出像《小丑》一样的艺术品,DCEU的作品最起码像这一部《猛禽小队》一样走出自己的风格,山寨别人,是没有出路的。

"你们不勇敢,DC粉才勇敢。

"彩蛋放送:哈莉养的这只鬣狗名字叫Bruce

 6 ) 什么狗屎

瘫在家看了这么一个玩意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丑倪哥和土肥圆能不能滚出电影屏幕啊,什么又老又丑的倪哥,又胖又矮的丑比,说真的,原来女权的自我觉醒就是和她妈煞笔女性有一样的自我认同,不如去她妈的乌克兰当兵看看自己能活几天。

纯纯狗屎一样,不论美国警察局就和你社区居委会一样是个人就能进,就他妈警察都没枪还能说啥,太牛逼了,看的我是浑身刺挠,有一种想去屏幕里面给这几个煞笔一人一枪的想法本来很喜欢伊万的,猜火车太他妈牛逼了,结果到这还成一个煞笔了,真是她妈的疯了,整个世界都癫了

 7 ) 哈莉的幻想世界

这部电影唯一的看头就是哈莉了综合评分3分,种族歧视-1分,剧情生硬、反派降智-1分,哈莉+1分,最终评分2分种族歧视很严重,偷东西的亚裔小女孩,被虐杀的亚裔帮会老大,出卖哈莉的亚裔餐馆老板无敌了,真就所有负面人物都让亚裔扮演反派全都降智降武力,一个一个表面很猛的样子,竟然被哈莉两三下打趴下了,你混社会的打不过我还能理解,抗打能力也这么差吗这个狮子帮更是无敌,混这么多年啥也没混出来,老大全家能被抓,被抓也就算了,还能说是对方用了厉害的计谋,更牛的是老大被杀了,帮会屁都不敢放,竟然就让这事过去了,这个大反派除了会装逼也没啥能力啊,就一个贴身保镖,还天天在酒吧混,随便找个人偷摸进酒吧,不是一枪就毙了吗,一个小兵换对面大佬,太值了进警察局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里面全是演员,能被一个拿着彩蛋枪的女人通关,一群警察被一个罪犯包围几个人找哈莉报仇,往哈莉家里扔完炸弹竟然就找不到人了,任凭哈莉在楼下和餐馆老板飚戏,这段剧情唯一的作用就是把狗杀了,以此推动剧情发展,非常生硬一群人进来一把枪都不带,就喜欢玩肉搏是吧,跟演舞台剧一样,女主团全是武林高手,一个受伤的都没有,最后还摆个pose不是,哥们,你y是变种人啊穿轮滑追汽车已经很无敌了,被车撞了一下竟然啥事没有,哥们你美国队长啊

 8 ) 小丑女独立电影终于来了!但是怎么有点……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小探转载请注明出处还记得2016年那部《自杀小队》吗?

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句话概括:上映前多令人期待,上映后评价就有多惨。

虽然评价一般,但它却意外捧红了小丑女这个角色。

标志性的双马尾、迷人的彩色烟熏妆、狂拽酷炫的服饰、霸气的棒球棒……这一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

不仅在当年为《自杀小队》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的桂冠,还掀起了一股全球cosplay热潮。

甚至到今天,每年的万圣节还都能看到众多小丑女的身影。

效果嘛,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毕竟,玛格特·罗比版的小丑女,已经到了人物与角色合一的境界。

估计当初谁也不会想到,仅仅时隔4年,就可以看到小丑女的独立电影。

更不会想到是,4年前戏剧化的一幕竟然也再次上演。

上映前,它仅凭预告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上映后,却票房口碑双双惨遭滑铁卢。

也难怪有人称它是“年度最令人期待的烂片”。

那它真有这么差劲吗?

一起来看看——

看片名和海报,大概就能猜到故事了。

简单来说,一句话:我,哈利·奎因,C位出道了!

顺便组了个女团,一起打野。

显然,有两个看点。

一个是昔日配角逆袭C位,首次扛起主角大梁;一个是新晋女团闪亮出道,跟随主角暴力打野。

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意思?

确实是内味儿。

那具体都发生了些啥呢?

还要先从主咖哈利·奎因说起。

故事一开篇,哈利就摊上事了。

摊上大事了!

这话怎讲?

还不是因为她和小丑那该死的爱情。

从《自杀小队》哈利的回忆中,我们大致可以拼凑出她和小丑的爱情史。

在成为小丑女之前,她本是“阿卡姆疯人院”治疗小丑的心理医生,却不料反被小丑那疯狂的人格魅力吸引。

就这样,她从医生变成了痴迷于小丑的病人,疯狂地爱上了小丑。

不仅帮小丑逃出了疯人院,还和其一同成为了哥谭市的罪恶国王和王后。

ACE化工厂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哈利的肤色和标志性的红蓝发色,也是在这里漂的。

浪漫吗?

可能哈利觉得是。

但其实一点也不。

不仅不浪漫,甚至还有着那么一丝病态。

虽然电影中没有说,但哈利之于小丑,一直都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可以说,哈利一直活在小丑的阴影下,是小丑玩弄于股掌中的附属品。

甚至可以说,没有小丑,哈利就什么也不是。

不信?

这部电影的开篇就说明了一切。

没错,一开篇,哈利就被甩了。

狠狠的、认真的那种。

失恋后的哈利,陷入了一段低迷期。

做了大部分失恋女孩都会做的事情。

封闭自我、剪掉长发;

“疯狂”购物,暴食痛哭。

当然了,霸气如哈利,怎么可能就这样自暴自弃下去呢。

所以没几天,她就重出江湖了。

搞破坏、泡夜店、欺负人……因为别人还不知道她和小丑分手的消息,所以她可以继续尽情地为所欲为。

只要她还是小丑的女朋友,那她手里就握着一张免死金牌。

整个哥谭市都要敬她三分。

但是!

你懂的。

作为电影的大女主,她怎么可以躲在男人的身后呢。

所以,在她听到别人在背后抬高小丑、贬低自己之后,果断做了个决定。

她要和小丑彻底决裂!

紧接着,她就借着酒劲一把炸了她和小丑爱情的见证——ACE化工厂。

借此向全世界宣布她和小丑正式分道扬镳。

此举,属实干得漂亮。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也将自己写进了狩猎名单。

没了小丑的庇护,黑白两道都开始找上门来。

警察,想抓她;其余人,想杀她。

至于她将怎样化解这些危机,小探就不说了。

总之,和接下来要说的猛禽小队有点关系。

猛禽小队,一支临时组起来的娘子军。

里面的成员各有故事,能力也各有千秋。

有能力出众、仕途不顺的女警探;

表面柔弱、实则身手不凡的女歌手;(黑金丝雀)

神偷手小屁孩;

家族被灭门的前黑手党老大之女“女猎手”。

这群各有特色的女人,将一同开启一场以暴制暴之旅。

按理说,这个设定还不错啊,应该很有看头。

怎么看都和“扑街”两个字搭不上边。

确实。

它要卖点有卖点,要燃点有燃点。

古灵精怪、不按套路出牌的哈利,就是最大的卖点。

全片的颜值、搞笑、动作、煽情……担当,几乎都由她一人扛起。

燃点嘛。

精彩的打斗戏自然是少不了的。

再加上绚丽的色彩、恰到好处的配乐……整体的视听也还不错。

而且,里面的一些小彩蛋也比较有意思。

比如身处险境,也不忘偷包的哈利;

《自杀小队》

《哈利·奎因:猛禽小队》恶搞的“华金版”小丑;

片尾关于重启版《蝙蝠侠》戛然而止的秘密。

这些元素,确实还算出彩。

但,这部电影的看点也就仅此而已。

爽是爽了点,可经不起细琢磨。

总结起来,它跟前面《自杀小队》的问题几乎一致。

叙事混乱、剧情薄弱、角色塑造空洞。

以前的教训,看来华纳是一点也没吸取。

如果非要说叙事是因为跟随哈利的叙述,所以才天马行空、想到哪讲到哪,还勉强说得过去。

但漏洞百出的剧情、和没有灵魂的人物,可就怨不了任何人了。

小探看它的时候,时常会感到智商被侮辱。

不是我智商有多高,实在是电影中的很多桥段,都很难自圆其说。

就拿最为观众诟病的“取钻石”来说。

大反派“黑面具”搞到了一颗宝藏钻石,这颗钻石内藏着巨大的秘密。

有了它,就等于得到了无穷的财富。

按照正常思路,取钻石的时候,就算不用专车保镖护送,最起码也得拿个密码箱啥的锁起来。

但你看大反派怎么做的。

直接派了两个手下过去,还是手无寸铁的那种。

你以为是去挑西瓜呢!

更甚者,其中一个手下还是刚刚“提拔”上来的,不知根不知底,连人家是警察的卧底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这反派到底是纯呢?

还是蠢呢?

就说小偷不偷你,偷谁吧。

果然,钻石一到手就被偷了。

至于这被偷的过程,就更让人无语了。

先说大反派的手下,拿到钻石不好好藏起来,直接大摇大摆揣兜里了。

看这销魂的姿势,好像就怕小偷不来偷他。

再看小偷这边呢,晃晃悠悠就把钻石偷到手了。

还一路走,一路偷。

偷钻石那里也就算了,姑且算你有点本事。

但下面偷表这架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哪里是偷,明明就跟商量好了似的。

我要偷你了哈,你得装作没看见。

怕是真拿观众当傻子了。。。

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我也懒得费口舌去赘述了。

咱们接着唠唠人物塑造这方面。

说实话,电影看完,小探第一感觉是,这电影有点不讲究。

哪里不讲究?

看得出来,这片想走的是像《自杀小队》那样的人物群像。

虽说小丑女人气颇高,但毕竟是第一次挑大梁,华纳难免会担心她撑不起全场。

所以,索性给她配了个女团,大家一起共赢。

合情合理,可以理解。

但这电影看着看着,似乎就变了味道。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配角都不够出彩,完全沦为了主角的陪衬。

作为猛禽小队创始者之一的核心人物“芭芭拉·戈登”直接被电影拿掉,意图很明显,怕抢了哈利的风头。

剩下的其他成员,黑金丝雀直接被改了族裔,变成了有色人种,女猎手更是被塑造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漫画中的黑金丝雀要知道,她们在漫画中都是有着一定名气的。

所以去掉光环、沦为陪衬,难免会伤了很多漫画迷的心。

更好笑的是,影片上映几天后,因为票房不给力,华纳还将电影名字从《猛禽小队与哈利·奎因的奇妙解放》,改成了现在的《哈利·奎因:猛禽小队》。

电影上映几天后改片名,这小探还真是第一次见。

其挂羊头卖狗肉的心,未免过于明显了些。

到最后,这部电影就有点四不像的感觉。

说它是个人电影吧,里面还掺杂了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说它是群像电影吧,配角们都淡淡无光。

所以,最后导致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尬!

不仅配角的独立故事尬,她们最后合在一起更尬。

几个互不了解、甚至还有点恩怨的人,最后稀里糊涂地就组成了统一战队。

毫无情感联结、毫无默契可言,就更别提什么带入感了。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女权成分,也显得有些过于说教。

近些年,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在电影中加入女权成分似乎也成了众多电影必不可少的一环。

说实话,我并不反对加入女权。

但如果用力过猛,也难免会让人觉得反感。

看看这露骨的台词,简直不要太直白。

而更让小探接受不了的,是电影为了强调女性的力量,刻意将所有男性角色塑造的一无是处。

拿里面的大反派黑面具来说。

给他的设定是哥谭市教父级人物,一听就是个狠角色。

但实际呢。

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存在、战斗值全无……唯一会的,就是耍耍狠,歇斯底里地喊两嗓子。

非要用贬低反派,来衬托主角吗?

真的没必要。

对手越强,挑战越大,自己才会越强。

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同理,只有反派越强,主角才能更有说服力,电影也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就好比漫威的灭霸。

为什么他一出场就灭了半个漫威超英,还能圈粉无数,引发众人深思呢?

原因就在于他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更有实力。

作为反派,他没有什么统一宇宙的野心,更没有什么虚张声势的口号。

而是一心闷声干大事,唯一的目的就是消灭一半人口,保持生态平衡。

所以,抛开超英不谈,换个角度,灭霸的行为也颇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

这样的他,才更加配做那些超英的最强劲敌。

所以在最后超英集结的时候,也才会更加振奋人心。

说到这,也难怪DC这么些年都会被漫威按地摩擦。

原因一目了然。

从MCU(漫威电影宇宙)的开端,漫威就在精心布一场大局。

每一部电影的出现,都是策划已久的恰逢时机。

虽然灭霸到《复联3》才正式出场,但早就《复联1》的彩蛋中,他就已经有过惊鸿一笑。

这中间,整整隔了12部电影。

十年布局,才促成最后的巅峰一役。

所以说,漫威能成功,绝非偶然。

再反观DCEU(DC扩展宇宙)呢。

基本上哪部电影火了,就会有续集;没火,就可能无限期搁浅。

这样没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的结果,就是它的电影看起来是一个宇宙的,但宇宙内里却还是割裂的。

想要变大变强,道阻且长着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好好布局规划一下。

丰富充实宇宙的内里,用有血有肉的角色和故事填平之前的裂痕。

这就跟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想到得到什么,就必须先拥有可以得到它的资本。

所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愿与君共勉。

文/小探

 9 ) 女性视角下的小丑女

猛禽小队:小丑女大解放(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Birds of Prey.Director:Cathy Yan.这是一部女性视角下的小丑女为主角的电影,导演是美籍的华裔导演,监制是片中女主角Margot Robbie,制作团队的大部分为女性工作人员。

当这部影片放映后,它获得许多各方面的讨论以及质疑,但是它是以小丑女为主角的人物影片,呈现了女性视角下的小丑女的这个形象,它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与“Suicide突击队”里男性导演塑造的小丑女形象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作为一位女性观众,我们不可否认它的剧作与台词等偏文字性的影视内容是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整个片子的紧密性来源于大量Harley Quinn的独白,同时其实她们并没有塑造好Harley这个前精神科博士的角色,她是具备着强烈反差,甚至是分裂的一个人。

她有着高学历的背景,但是因为小丑而选择了不一样的疯狂的生活。

其实这部分是吸引观众去看这部影片很重要的好奇的点的所在,但是这个影片只用一些单薄的语言陈述这一切,并没有深度挖掘这一人物特征。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女性导演和监制制作下的电影用了细腻入微的语言来娓娓讲述小丑女失恋后的情感跌宕起伏的过程,同时它也塑造了五位各具鲜明特色的女性形象,而这一切都与女性观众产生了链接,我们内心深处也如同小丑女般有着对爱情的渴望与疯狂,但是我们也足够强大地可以独当一面来打败生命中的不公与威胁。

不可否认的,片子的视觉是做得精良的,里面的陈设与道具都是经过巧妙设计的。

我非常喜欢的两个情节,一个是小丑女炸化学工厂的画面,这个画面不仅仅是爆炸本身的震撼,它炸裂出的火花是彩色的,如同小丑与小丑女的爱情与经历般炫耀夺目,女性作为感性的生物在爱情里是会迷失和不理智的,这是他们的起点,所以她冲动地希望毁掉。

另一个情节,她来到警察局找小孩里的打斗场面,她运用了很多彩色的石头,烟花,爆竹等等,这些出乎意料的武器的确让人目不暇接,沉浸在这个属于Harley的创意当中,与她个人的形象也是极其吻合,相互加分的。

游乐园的设计也是超乎想象,与小丑女的形象达到极大的呼应,里面有很多设计的点剧情的点虽然荒谬,但是都被小丑女这个形象所掩盖了。

我们因为对小丑女的执着的宠爱,所以可以忽略这部电影里面很多的缺陷,其实我们只是想花费这109分钟与小丑女度过她分手后的那一段段小小的美妙的天马行空的人生插曲而已。

 10 ) 烂

2020年看过,确实名副其实的烂。

叙事乱。

每个人物都刻板、平平无奇,把一堆石头串起来也成不了项链。

用哈莉旁白去串时间的问题是,她的全知全能是没有根据的,她既讲每个角色的前史,也讲每个角色一周前的事情,视角多,但是旁白本身也是视角。

男性角色要么是变态、同志、背叛者、躁郁症,无一例外。

我能谅解这个稀碎的设计,但是,所有女性角色面对男角色,都是一副又mean又怕的样子,永远都是先嘲讽然后再鸡贼的谈判,这是不能接受的。

她们总是幻想男权制度是淫荡的,当她们表现出害怕,男权会爽得不行。

但是她们总能通过鸡贼的智慧利用男权的轻敌达到目的。

小丑女先利用身体换取宠物狗,再让宠物狗吃掉宠物老板。

扮猪吃老虎,先服从再后发制人,趁你病要你命,玩得就是阴招。

再这个核心价值观下,所有动作戏的逻辑就压根不对了。

利用体操动作四两拨千斤,大量的击飞动作。

哈哈如果钻石是黑面具需要的,那他根本不需要任何活人。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短评

2.5 《哈莉·奎因》动画剧集>>>>《猛禽小队》>《自杀小队》。罗比和伊万出彩,其他都是纸片人。无数花套路堆积,看得出编导都没有自信,但也保证了整体观赏度还算过得去,对待DC的真人电影就零要求的心态吧。这几年好莱坞女打手抱团组队KO男性以显示女性力量的片,除了《寡妇联盟》外其他都是伪命题。

8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对超能力和高科技感到疲倦的时候,就很需要这种从头到尾都是几乎都是物理互搏的电影

11分钟前
  • DeadOnArrival
  • 推荐

我和小丑分手了 我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15分钟前
  • Anna
  • 推荐

看自杀小队时最喜欢小丑夫妇了,怎么一上来就拆CP,心碎。

18分钟前
  • 卜卜
  • 还行

一片狼藉。从剪辑到节奏再到叙事都极度混乱,除了玛格特罗比对小丑女角色还原度较高外,其它都一塌糊涂,DC当真要这么扩展自己的电影宇宙?

20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较差

玛格特·罗比卖力演出推动全片,贼拼,以至全片活力爆棚。各种癫狂过火元素闪亮眼球,夸张动作戏一地卧槽。故事小打小闹,全程插科打诨更像死侍。比自杀小队强得多,就还行。

23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绝美超长MV。那个……为何girls' power总会拍成幻想片?

26分钟前
  • 树上的女爵
  • 还行

故事完成度很低,乱七八糟的。这其实就是哈莉奎因的单人电影吧,只有她玩疯了,其他角色都没什么存在感啊。

28分钟前
  • 张兮兮
  • 还行

是因为导演的原因么?R级片看起来像PG片....要不是在哥谭您当它是G级也行……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个金光闪闪的三明治

29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较差

比《自杀小队》强点有限。

31分钟前
  • 附近的米洛
  • 还行

6.0/10 分。初看,蓝光。前面其实还可以,后面就有点乱来了。。。整体剧情比较低龄化。。。前面部分的打斗喜剧还是中上吧,后面部分就差太多了,舞台大战的团战,简直好一般呀。。。各种强行推销女权,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反派简直是个弱智呀,我看他戴上了一个面具,还以为他有超能力了,结果日了狗了。。。勉强给个3星。

36分钟前
  • Lonely
  • 还行

酷爽女孩子,打遍臭男人!(看完电影最想尝尝哈莉的蛋三明治!

40分钟前
  • мимоза
  • 推荐

太过瘾了,真的超好看,华丽、颓废、节奏舒适、剧情到位,哥谭需要猛禽小分队

44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好爽好看的动作片。给小丑女的出色人设加一星。

45分钟前
  • 乔治陈
  • 推荐

想吃加过期奶酪片和亚美尼亚人汗毛以及一点辣酱的完美的鸡蛋三明治。

46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尽管依旧「女性叙述」,但是在哈莉奎茵个性与自我消解的风格下以娱乐削弱了女性主义的「强势色彩」,单人战斗场面电子娱乐风格化,然而结尾群战戏如同大型翻车现场。

49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已经把期待值降到最低了,还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烂,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的剧情我一秒钟都不信,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毫无戏剧张力可言。想学【死侍】,但却一点都不好笑,想玩无厘头卡通暴力,导演又根本不会拍,姑娘们的花拳绣腿也不会打,真是拍的太蠢了!女性电影人在好莱坞借着政治正确大行其道,《神奇女侠》这么搞成功之后,就有了这么一个令人尴尬的极端产物,女性角色都是被害怕的神经病,男性角色都是行走的JB,没有一个角色有脑子,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一个角色像个人,价值观输出太赤裸了有时候反而会令人不适。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这是我能理解也不能理解的低分。叙事精巧又俏皮,为了核心主题的象征意义舍弃了剧本本身,只剩下花哨点缀撑起来的女性力量展,但但但但,作为无脑动作片,观影感受确实不错。

54分钟前
  • 锈河完犊子了
  • 推荐

足够的娱乐性,疯癫至极,造型炫,动作设计爽,到不觉得有多难看,而且反英雄的哈莉·奎因十分的可爱。三星半。

58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确实除了小丑女外都丑,据说漫画里都是好看的人,为了不迎合男性审美才找的丑的,不太懂这个道理,丑且毫无魅力。小丑女还是很可爱又性感还神经,惊叹原来小丑女武力值这么高,怎么可以和小丑分手?你们俩天造地设啊!

1小时前
  • 萌 . 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