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变成了尸体之后就不再是人了,而是证据剧里面解剖的场面也太真实了吧,但是解剖的人连个口罩都不带嘛(真的是牛逼的承受能力)疑问:遇到自己的女儿被绑架了这种事情,难道不应该先稳着犯罪的那个人吗(毕竟他已经进去了),然后联合警察一起调查自居的女儿在哪里吗。
毕竟他的名声和威望都不错的,警察应该都会尽全力去找她女儿。
这不比一个人找来的强。
而且反派说的那个话也不值得信任啊,那么危险的杀人凶手脱罪了难道不是对自己女儿更危险吗。
(果不其然吧,女儿早就死了)但是男主真的一点不犹豫就开始给反派脱罪了啊。
找到和犯罪同伙,一个人去追,这不是去送人头吗。
最后的反转确实是很精彩的,但是前面的剧情还是有一点不太合理,连女主都猜到了男主的女儿可能藏在了哪里,男主居然猜不到吗??
费心半天,人早就死了。
真的是精心设计的复仇啊,没想到解剖的居然是自己的女儿。
这个剧情确实牛逼
不知道什么时候韩国电影已经从揭示政府无能,黑暗。
执法人员不作为变成每一部类型片不这么拍就不能上映了。
除去这个愚蠢的设计,解谜过程中的无趣和视点的累赘。
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毕竟是我这一年看过最好的手持摄影,没想到伪记录手法下美术玩起来也很有趣。
演员能在这样的镜头下演绎成这样,我觉得一定是好的。
真的不知道这部片子怎么就到了7.8分。
难道就真的是因为一个残忍的结尾?
如果仅仅是一点瑕疵,我可以给7分,但是整部片子的漏洞已经完全掩盖不了那结尾的一点优秀。
在我眼里也就值5.5吧。
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有人说结局震撼,前半个小时我都放弃这部无脑片了。
太侮辱我的智商了。
一部好电影,绝对不是以刻意的技术手段舍弃一切而强行强化的一个局部。
而应该是由饱满的人物组成的值得推敲的故事。
看看我们的《无间道》。
然而这片子里,弱化警方到白痴的地步,人物的转变也没有铺垫,在紧张悬疑的气氛中,每个细节都最大化的发挥着叙事功能,然而本片的许多细节完全都是多余的。
处处都是无法避免的硬伤。
先说故事里的硬伤:碎尸案哎!
特么的这么大的案子,这么变态的事儿,全球哪个法制国家发生这么大的案子能不重视?
怎么找到的凶手?
就因为保护环境的一堆示威者,从示威者里找到一个头,这个头还写过一本小说,一本小说就怀疑了作者?
巧了,作者还真是!
保护环境示威的人,要有碎尸的胆子,还用在门口瞎咋呼么?
示威者有这胆子,不杀开发商,不杀破坏环境的人,杀个女人干嘛?
警察如此走运的抓到了这么变态的凶手。
没人在乎杀人动机?
受害人的关系?
一条河被分几段,杀个“无辜”的女子人就分几段?
这个逻辑谁想的?
我真该说一声鬼才!
就这样把一个看似毫无关联,实际背后揭晓有很大关联的案子结合在一起,这个方式真是好巧妙哦巧妙的我都想给编剧寄刀片了。
调查这层关系,还得反复由犯人自己强调,真是把警察都塑造的太白痴了。
再说凶器,一个棍状钝器,抓了个瘸子,在全城的在找凶器。
特么的就没人看看那根拐杖么?
瘸子最顺手的第一怀疑凶器就应该是那根拐杖啊?
我真的感觉自己在这个片子里被侮辱了智商。
到最后瘸子自己把拐杖递出去...这个心心念念的凶器,却成为不了直接证据?
纳尼?
那开始费什么劲呢?
接下来说教授的硬伤:作为警方多年高级人才,出场就塑造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形象。
能够从J液传播中找到过敏源,这是多么细致严谨的解刨专家?
这是为警方贡献多么大的一个专家?
然而面对一个肢解的尸体,竟然就第一时间主观的推测为是一个人的尸体!
人设崩塌连就仅仅只用了5分钟。
然后,在得知自己女儿被绑架后,第一反应竟然是背叛国家安全机关!
WTF?
坏人都没说你必须独立完成啊!
他就立刻接下任务了。
好歹在警务一线奋斗这么多年,就没有个警察帮个忙么?
如果我是一个警务工作人员,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利用自己的现有一切资源(警方资源)先查女儿的入境记录,再调监控。
一般最短的有限监控记录都可以保持7天,4天前的记录完全可以找到女儿在哪失踪的。
而不是自己谁也不说的去找犯人妥协。
紧接着,教授找到了帮凶的窝点。
(自己女儿的尸体也在那里。
)教授被帮凶揍了一顿。
你是个法医,没有战斗力,ok,但犯人都找到了,你不依靠警察赶紧抓人救人,而是陪着犯人依旧在做游戏!!!
被揍过的教授开始开窍了一点点,开始黑化陷害男友。
那个赌徒虽然看起来不是个好玩意儿,但是他的确是没有杀人啊。
教授有脑子陷害死者男友,没脑子救自己女儿。
你女儿死了你怪谁?
教授行动里的问题:教授第一次见到凶手在全程监控的重案审讯室,两人肆无忌惮的聊着绑架与威胁。
然而外面的警察仅仅就是敲敲门就拉倒了。
之后连看看教授说什么都不管。
本以为这段忽视是故意的忽略,为了之后有警察发现教授的事情而帮助教授,然而并没有。
失败。
教授在凶手家被钉子戳穿。
导演,你试试被那么大一个钉子戳进身体里试试,你试试。
衣服的韧性,和人体的本能反应,没有强大的撞击,你慢慢靠墙试试能不能插进去。
碰到这段有什么用意?
特么的一个悬疑片!
在推理中你浪费时间搞这个?
失败。
还是同一个场景里,教授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地窖,很难打开,掏出了手术刀。
手术刀?
就是捅完自己的狗随身带着的手术刀?
等等,他为什么还要随身带着手术刀?
哦,因为他是个解刨的。
费劲巴力的打开那个地窖,你们猜发现了什么?
没错,什么都没有,还把手术刀遗留在现场了。
这么不正常的工具,仅仅就用来被新来的小警花发现教授去过凶手家而已。
其它人(例如每天只知道骂骂咧咧的老警察)就一点都不在意?
整整一个场景铺垫了教授干扰现场而留下一堆证据,我以为教授会被警方发现而被通缉不得不转到地下行动,添加行动的阻力。
然而,并没有。
这一切精心的安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小警花发现教授去过那里。
很典型的以点盖面的微观编剧思维,忽略了整体线索同一的宏观布局。
失败中的失败、再提一句凶手,凶手的复仇是贯穿行动的动力,而再次压抑的环境中,产生的变态心理(都碎尸了),在表演中却缺少了一些力度。
尤其是在结尾,复仇成功时的扭曲心理,很轻描淡写的就带过了。
其它的人物,傻乎乎的小菜鸟警花只为敬重而跑前跑后,纯帮忙的帮凶,只知道骂人啥本事没有的老警察,导演的人物塑造功力可见真是不咋地。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
全片就真的是为了展现一个报复的结果,强行忽略了所有的逻辑连贯性。
为了增加难度而增加难度,故意省略了警察的能力与智商,使整个故事完全建立在一个一触即碎的孤立无援环境里。
宏观布局不足,微观拓展冗长,还十分炫技的用什么手持摄影加不明觉厉的蒙太奇手法。
首先,观影中我一直有一个这样的思考:这部片和我昨天刚看的《守法公民》很相似,他们都是因为家人被害但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审判而产生的复仇过程,甚至于克莱恩做的要更残忍一点,但为什么在影片前面很长时间我对克莱恩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对李圣浩却是负面的?
第一,是因为影片设置的角色问题,在守法公民的叙述中,克莱恩是以主角的身份活动,让我们有很深的代入感,比如开始的戏份是妻子和女儿被杀,直接引起观众的同情。
但李圣浩在片中一开始就是作为反派的身份出场的,直到影片进行大半后,才说明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此时,观众的印象早已建立完成。
第二,克莱恩的复仇路线是犯罪分子到审判者,但本片中最开始呈现的李圣浩的复仇路线则是从证人开始,到解剖报告正确的法医,不合常人复仇的逻辑,直到最后才揭示他很早就杀了犯罪分子,让我们印象改观。
第三,守法公民中的尼克开始的作为确实是错误的,正是因为他直接导致了犯罪分子的逃脱。
但本片中,影片之前告诉我们姜教授并没有做错误的事情,他作为主角是正义的。
第四,守法公民中,克莱恩并没有伤害到尼克的家人,这样我们对他的认同感加深。
而李圣浩绑架了姜教授的女儿进行威胁。
第五,李圣浩没有克莱恩那么厉害,在狱中掌握一切,外边还有个帮手。
BUT在影片结尾处,我觉得李圣浩的正义性应该要大于克莱恩,不论是他杀人的目标还是动机,都显示了他的正义性,除了杀姜教授女儿外。
李圣浩杀姜教授的女儿,这个行为不太合逻辑。
李圣浩杀的人都是和案件直接相关的,他作为一个正义的复仇者,仅仅为了让姜教授悔恨,就在一开始就杀了他女儿,这个行为没有很强的逻辑支撑,导演如此设置,完全是为了把李圣浩的正义性减弱。
可以说是为了结尾的反转而牺牲了很多逻辑和细节。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李圣浩这个复仇理由设置的要高明很多,守法公民中只是达比被脱罪了,但帮凶做了替罪羊。
本片中,李素金不仅受到了名誉上的侮辱,并且没有犯罪分子承担相应的过错。
这个更令人气愤。
另:本片bug众多,甚至于经不起第二遍推敲,比如尸体适配性、帘子、警察智商、随处留指纹等等,但是我觉得还是能打到8分左右。
《不可饶恕》。
8分。
金亨俊编剧、导演,薛景求、韩惠珍、柳昇完主演作品。
14年前的作品,薛景求大叔的演技确实可以封神,他近乎完美地演绎了痛彻心扉的疼痛。
故事非常残忍。
一个被切成了6块的女尸案同时摆到了薛大叔饰演的韩国第一法医姜教授和韩惠珍饰演的警察闵瑞英面前,一个是顶级法医,一个是推理专家,两人很快就查出了犯罪嫌疑人——柳昇完饰演的小儿麻痹症患者李圣浩。
证据确凿,只待起诉。
然而,约定好日子回国的女儿被绑架的信息传给了潘教授,如果不想办法救出李圣浩,女儿惠元必死无疑。
潘教授和闵警官也都发现了案件的端倪,各自往下查,很快同时都找到了源头——和十几年前一宗少女奸杀案有关,彼时教授正是案件法医。
故事确实漏洞非常多,完全经不起推敲。
但它的残忍掩盖了这些不足。
尤其是结尾,当痛不欲生的教授终于明白一切后,他即便求死,也永远无法解脱。
科学重视实证,而仇恨是一种心结。
这部影片的法医原本是科学人,在法庭上也以科学的名义发言。
复仇者的行动无法干预科学规律,但扰动了科学人的行为和判断,也召唤出他的回忆。
当年为了家人之爱,科学人牺牲了科学的公正;如今又被迫再次出手,以非公证的手段换取女儿的生命。
表面上是不公正的命运其驱动了所有人,实则他们都受制于以科学名义犯下的第一次罪恶。
《我要复仇》到《不可饶恕》,这些复仇是面对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实施的。
其背后是深刻的民族心理:被历史所确定的敌人,那些折辱过自己的敌人,但复仇之期遥不可及。
“比死亡更艰难的事情是宽恕。
” 这不是科学能够计量的事情,是直面并解决你(们)的仇恨。
——无法宽恕,故而痛苦。
动作是戏剧要素之一,这篇影评试图从“动作”这个角度,把两个同为“重出江湖”的电影进行剖析,希望对编剧和导演工作有一些帮助。
看完《不可饶恕》后,发现和今年的《飞驰人生》在故事设定上有相似之处。
《飞驰人生》的故事梗概:“曾经在赛车界叱咤风云、如今却只能经营炒饭大排档的赛车手张驰(沈腾饰)决定重返车坛挑战年轻一代的天才。
挑战年轻一代的天才。
然而没钱没车没队友,甚至驾照都得重新考,这场笑料百出不断被打脸的复出之路,还有更多哭笑不得的窘境在等待着这位过气车神……”套用到《不可饶恕》上:“曾经在西部叱咤风云、如今却只能养猪的火枪手威廉.芒尼决定重操旧业为赏金去杀掉两个牛仔。
然而因年迈枪法已废,甚至连骑马都屡屡落马,这场笑料百出不断被打脸的复出之路,还有更多哭笑不得的窘境在等待着这位过气战神……”动作是有目的的行为,动作线是一系列目的实现过程。
在电影剧作中,“动作”一词并不是角色的身体行为,而是戏剧中为了某个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行动。
这个动作是有目的性的,为了谋个目标、任务、意图的行为,才是动作。
芒尼的动作来源于让两个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如果不是猪接二连三的病倒,如果不是两个孩子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已经金盆洗手的芒尼不可能重操旧业。
动作线指动作发展的轨迹或路线,冲着某个结局而去,从启动到发展到结局。
芒尼为了让孩子过好日子而重新成为赏金猎手,过程中遇到了自身身体素质今非昔比,警察局长小比尔力量强大,目标猎物被重重保护,两个同伴一个近视一个身死……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最终芒尼杀掉了猎物拿到了赏金。
这是整个电源的主动作线,除此之外还有几条次要动作线:妓女、戴维、斯科菲尔德小子以及小比尔,甚至包括道具人物英国猎手BOB,以及瘦皮猴都有其清晰的动作。
动作=欲望+努力。
人物的欲望就是人物行为的动力,这种欲望产生原因来自前史和意外。
芒尼前史曾经是一个杀手,金盆洗手后变成一个养殖户,但意外是养的猪纷纷倒毙,面临两个孩子的生存问题,芒尼不得不再次出手。
电影中人物有两种欲望,内在欲望和外在欲望。
内在欲望是名利、金钱、成绩等世俗成就,而内在欲望往往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满足。
芒尼的外在欲望是拿到钱,这和《飞驰人生》中张弛的欲望一样。
芒尼和亡妻有两个孩子,张弛也有一个养子,他们的内在欲望也都是亲情。
同样都是亲情,我们很容易与芒尼共情,却很难与莫名其妙收留了一个养子的张弛共鸣。
《电影中人物有两种欲望,内在欲望和外在欲望。
内在欲望是名利、金钱、成绩等世俗成就,而内在欲望往往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满足。
芒尼的外在欲望是拿到钱,这和《飞驰人生》中张弛的欲望一样。
芒尼和亡妻有两个孩子,张弛也有一个养子,他们的内在欲望也都是亲情。
同样都是亲情,我们很容易与芒尼共情,却很难与莫名其妙收留了一个养子的张弛共鸣。
《不可饶恕》中芒尼后来的内在欲望是和朋友一起历经患难后共富贵,以及为死去的朋友报仇,而张弛的内在欲望一开始是为了孩子,到后来是为了梦想。
但梦想是欲望中曲高和寡的一种,对于非赛车爱好者而言,往往难以共情。
有些梦想类的电影往往把梦想转变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爆裂鼓手》,这样可以获得更大面观众的共情。
人物欲望的实现能力来自前史。
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如芒尼的欲望没有前史,比如他之前只是一个文人,那么即便是猪都死光了,也不可能突然变成杀手。
假如张弛不是退役的赛车手,而是一个厨师,那么观众也很难相信他能实现赛车的梦想。
芒尼想获得赏金的实现能力来自他之前的风云战绩,他内在欲望友情的实现能力也来自于和戴维曾经的战友情。
欲望的产生要来自一个意外。
电影在一开始首先要很短的时间展示一个日常平静的生活,接下来马上出现一个意外来打破这种平静。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观众就会有了好奇“事情接下来如何发展?
”这个意外并非完全没有逻辑的随机事件,而这个意外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转折点。
平静生活的意外一定是要带主人公去他本来拒绝的地方,其实是情理之中的意外,而不是随机的偶然事件。
比如,芒尼的平静生活是和孩子一起养猪,突然遇到的意外是中了一张彩票,或者是一颗陨石掉到了农场里……这种偶然性的随机事件对于后面“不得不重操旧业做赏金猎手”毫无推进。
所以欲望产生的意外必须是能够推动核心剧情前进的必然事件。
换句话说,这个意外必须出现,试想:如果芒尼的欲望不遭遇意外,没有遭遇猪瘟,斯科菲尔德小子到家后邀请他去杀人,他立刻满口答应……那么观众就会迷糊为什么退隐江湖多年的芒尼突然要重操旧业。
这个意外是一定是一个外在的事件,而不是主人公坐在菩提树下突然顿悟觉醒,意外一定要通过其他的小人物来引发。
小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翻转大人物的,大人物不可能自己翻转打破平静的生活,突然决定去北方干掉两个牛仔挣一笔钱。
内在欲望需要有内在阻力,物欲望的阻力来自于反派,反派可能是坏蛋也可能是自己的心魔。
如果人物一有欲望,然后就毫无阻碍的立刻实现,那么观众看上去就不会产生任何快感。
所以喜剧来自于冲突,而冲突就是来自于人物的欲望和反派的阻力。
芒尼有内外两个欲望,这两个欲望是同步的,不是毫无关联的。
芒尼的内在欲望是与朋友戴维一起完成任务共同富裕,面对这个欲望最大的阻力就是朋友的离去乃至死亡,所以才有芒尼的灵魂黑夜。
反观《飞驰人生》张弛的外在欲望就是夺冠,内在欲望是为了梦想,但这个内在欲望所遭遇的阻力均非内在阻力,只是一些偶然事件:没钱、没车、翻车、队友退出、石子等等。
这些阻力都是一些随机安排的意外,而非主线情节上的意外。
人物的翻转必须是在核心剧情上的翻转,而不是一些随机事件导致的翻转。
例如领航员意外翻车,道路上意外有个石子,这些意外的阻力,更容易让观众感慨只是“运气差”,而并不是无法逃脱的“命不好”。
欲望的阻力有好多层次,从外部阻力到内部阻力,再到内心阻力。
电影主要扣人心弦是因为冲突的存在,而大冲突就是来自大欲望和大阻力的落差。
如果人物内在欲望不足,且相应阻力也不足,那么观影感受就大打折扣。
《飞驰人生》的失败之处是反派不够坏,阻力不够大。
作为反派的林臻东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给张弛压力,但是并没有,而是给了张弛帮助。
给张弛压力的都是欲望的阻力有好多层次,从外部阻力到内部阻力,再到内心阻力。
电影主要扣人心弦是因为冲突的存在,而大冲突就是来自大欲望和大阻力的落差。
如果人物内在欲望不足,且相应阻力也不足,那么观影感受就大打折扣。
《飞驰人生》的失败之处是反派不够坏,阻力不够大。
作为反派的林臻东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给张弛压力,但是并没有,而是给了张弛帮助。
给张弛压力的都是毫无征兆的意外。
《不可饶恕》中芒尼决定重出江湖,结果打枪不中靶,骑马摔下马,这些阻力都比张弛的穷和赛道上的石子更让人揪心。
梦想作为内在欲望,最大的阻力应该是被权威的人怀疑,被实力打脸,导致自我怀疑,以及距离成功一步之遥时遭遇失败。
例如《爆裂鼓手》主角在严师的否定后放弃了打鼓,登台表演却失败了。
例如《喜剧之王》主角与一个个当演员的机会擦肩而过,自己演出《雷雨》却没有观众。
人物欲望的转移会产生趣味,人物欲望的实现目的产生主题。
电影是以丰富性著称的,人物如果只有一个欲望就会显得单调,所以电影中人物欲望发生转移时,观众就会体会到观影愉悦,这种愉悦就是所谓的人物成长、人物弧光所带来的。
观众通过移情,和主人公共同实现了一次欲望的跃迁,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慰藉。
《药神》中主人公从一开始挣钱的外部欲望最终跃迁到救人的内部欲望,就让很多人在爱上主角之余获得了观影快感。
《不可饶恕》中芒尼一开始的外部欲望也是为了挣钱重出江湖,而最后的欲望则是为了兄弟重出江湖大开杀戒。
观众感受到了主角从为了钱到为了情的转变,从而获得了观影快感。
芒尼一开始的内在欲望是为了孩子,而在与戴维结伴去争夺赏金的时候,内在欲望则逐步转移成为了朋友,所以友情才是《不可饶恕》的主题所在,当戴维惨遭毒手时,戏剧冲突到达顶点。
反观《飞驰人生》一开始的内在欲望是为了孩子,但当开始筹款以及最后赛车之时,只有外在欲望而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内在欲望。
人物欲望的实现过程产生戏剧。
《不可饶恕》戏剧的起点是为孩子生活而重出江湖,戏剧的终点是为兄弟复仇而大开杀戒。
电影中没有拍摄的前传,他是一个无情杀手,为了爱情金盆洗手与孩子过上了养猪的幸福生活,但是遭遇猪瘟眼看孩子饥寒交迫,不得不决定重操旧业做赏金猎手,不幸的是兄弟在行动中被杀,于是为了给兄弟复仇再次变身成为一个有情有义的冷血杀手。
这部电影里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是实实在在的人,导演也不想讨论谁对谁错,看完让人只觉无比的揪心,人生太多的无解,最终只有死亡才能解脱。
教授因为女儿的医药费违背了良心接受了贿赂,达到了救活了女儿的目的,就在他想退休去陪女儿享受人生时,意外发生了。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接受一个很容易就能办得到的贿赂,这不难也符合人的本性。
可他望了这样做会使另外一个家庭蒙受多大的伤害,李文生不止失去了一个姐姐,且背负了一生的耻辱,他的人生也在那时就扭曲了,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已失去了公平正义,世界留给他的只是痛苦的回忆与肮脏的交易。
他在最后说,比心痛更痛苦的是痛苦的回忆,心痛可以过去,和痛苦回忆是伴随一生,日夜萦绕在人脑海之中,解脱的办法只有死亡。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文生在报完仇之后那么从容的吹着口哨,然后对教授说,你的痛苦才刚刚开始,死对李文生来说是解脱,活着对教授才是受罪。
李文生报仇了,以一种无比残忍的方式,在他的世界里如果还存在公平的话,就是你让我痛苦,我也不会让你好过,而且不会做的比你差。
当一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时,那种幸福往往是长久不了的。
莫名其妙啊,人在美国,怎么突然莫名其妙被绑了还有啊,另一具尸体怎么回事啊,真是莫名其妙剧情不错,bug太多
本来是闲着没事做的,想着之前看过的韩国的电影《杀人回忆》,《追击者》等一些电影都还不错,而无意间又看到了这个《不可饶恕》,但是花了这么久(虽然我本来就是快进看完的),我只想说,操。
这个片子一个大特点就是足够虐心,他妈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就那个拄着拐棍的人,我觉得他不仅是身体上要拄着柺棍,心理更是烂头了。
真是应该让汉尼拔给他好好的上一课。
先说,他的姐姐被人轮奸了,这个事情很严重,打击很大,但是你就是再不爽,也不至于杀那么多人,什么心态,而且,最不应该杀的那个教授的女儿,这你妈,你杀她是什么意思。
就这点最虐心,也最不合常理。
而且,那个拄拐棍的说的理由是“仇恨已经向病毒一样腐蚀了我的身体,竟是扯淡,我估计这货就是正常长大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与其说是仇恨,不如说是这样做,让他觉得生活更精彩,更放纵,更有意义。
这种阴暗面电影拍不出来,就他妈的用仇恨说事。
更让人气愤的是不仅杀了女儿,还要解剖,这他妈的绝对是变态,毫无疑问。
当然可以是因为仇恨让他变成这样的,但这觉不是主要的。
更可笑的是导演最后还他妈的搞起了文艺,圣神的路线,我查来。
杀人碎尸,地狱的行径,真他妈的不搭调。
这种三观不正,应该说是完全偏离的电影,可又不想汉尼拔一样打上变态的标签,是什么意思。
电影果然不易乱看,真尼玛伤心情。
格局过小,为反转结局铺垫的无聊桥段过多。法医判生死,这个是现代司法系统吗?
垃圾....又臭又长...
不知为何就是看这部的时候感觉恶心,so只看了开头
结尾加一星
牛逼!!!这几天里看的最给的片子了.
虐心。。。。
无言的结局
故弄玄虚装深沉的片子,直接搬来美剧的情节拍成个两小时的电影,结果可想而知……我觉得坚持一个国家民族固有的腔调是必要的,电影也是啊。
好变态的剧情
很例牌,没有什么惊喜,结局还“参考”了《七宗罪》。利用罪案类型片来表现人物情感,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窘境。
结局的出彩也掩盖不了吐槽的情节。不知是脑残的编剧还是棒子警察都那样……
结局!
这也……太难看了吧……
CC-D9
挺好的,这个复仇法跟老男孩蛮像,但是铺垫不够,伪造证据的过程太繁琐,把时间留给对过去的闪回就更好了
薛景求是我唯一喜欢的韩国男演员,虽然剧情有些漏洞,但不足以妨碍这个电影的结尾所带来的震撼。
剧情有硬伤 不过在韩国这样的女主角都没出名让我有点诧异。。
又做作又变态
韩国人常能拍出不错的悬疑片。虽然看完心里窝火,但也正说明这是部不错的片子。
典型的精心策划复仇计划~~惊爆的结尾,编剧很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