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很不适合看黑色喜剧,你知道,黑色喜剧总是一边逗你笑一边让你内心纠结。
我是那种三点都比较低的人,别误会,我说的三点是:哭点,笑点,还有纠结点。
我太容易和主角感同身受了,如果主角很纠结,我的纠结绝对不比他少。
今年过年看《疯狂的赛车》的时候,我就跟着黄渤纠结了一次,还没到年底,我又跟着他在《倔强的萝卜》里纠结了一次。
黄渤的演技真是没话说,不过黑色喜剧靠得不是演员过硬的演技,就算毫无演技的杜海涛出现在电影里,也不会降低它的品质,反而能增加一两个笑点,能够降低它品质只有故事。
《倔强的萝卜》从故事上讲不及宁浩的疯狂系列纠结得彻底,如果作为宁浩疯狂系列电影的复制者,它只是复制出了四分之三,有味道,却不够味。
首先,导演这个人,骨子里要有幽默感。
萝卜是导演田蒙的大银幕处女作,这也是我给三分的一个原因,若是有经验的老炮拍成这样,那两分就算好的了。
其实客观地说,至少这部片子田蒙童鞋是用心拍了的,不论是偷萝卜这么明显的软广告,或者用超级玛丽这些来刺激70末80初这代人的G点,都能看出他是有些小想法和小聪明的,不过这些小细节穿插的不够自然流畅,这类手法的使用,早在缪斯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林志颖的旋风小子里就有了,所以这样硬生生的加进来感觉也不是很好。
电影里加动画的话,我觉得可以借鉴一部巴西电影黑眼圈 Nina,那个的手法要好得多。
其次,要有好剧本支撑。
萝卜使用的是盖里奇式的一贯手法,就像两种疯狂一样,几条线同时进行,同时插入些倒叙,最后又都交错在一起,像是一个网,有各种不同的交点。
这种手法的选择是比较安全,只要各个交点凹的不太硬,故事总还是个好故事,所以就取决于导演的表现手法了。
再来,演员和影片的风格元素要协调统一。
石头没什么大牌,港台演员也几乎没有,赛车里选择戎祥那样的台湾谐星也很成功,因为他们本身就透着股黑色幽默。
而萝卜里演员的选择,套用用小赵对小萝卜的评价最为合适不过了,那就是肤浅。
工体西路可可香蕉的logo也赫然在目。
有时候,陌生脸更有戏,为了追求商业效益找来些明星不见得是好事儿。
也许田蒙是觉得黄奕拍过十全九美有了黑色幽默的相关经验?
也许那的确是经验,但绝不是成功的经验。
黄小蕾的天下第二可以算作此类影片啦,当然,天下第二要比十全九美好些,不过统一起来,都可以算作肤浅之作。
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要有一种风格。
可以是沿袭大师的路线,可以创新,但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大杂烩永远摆不上席面。
萝卜很明显的想走黑色幽默的喜剧路线,同时又想融入一些时尚元素增强商业性,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吕克·贝松。
故事性和商业性同时能兼顾太难。
老谋子和凯歌兄都吃了大亏。
人们喜欢的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和霸王别姬那样的电影,因为导演把一个故事讲好了。
黄金甲和无极不管有多卖座,都成了衡量烂片的标准。
到底是做王晶还是做贾樟柯,你总要选一个。
有人说,那为什么石头叫好又叫座?
那只能说明宁浩有运气又有实力。
人家玩的东西在内地电影中算新鲜,人家的黑色幽默也玩的算明白。
好比宁浩是李宇春和张靓颖那一届的超女,在那以后,即使有再多的选秀,再好的选手,也很难触及那种高度。
何况大家一拥而上都做选秀,观众凭什么买你的帐?
大家都玩黑色幽默,观众凭什么还愿意看?
总体来说,田蒙很用心的来做这次电影,但用心不一定就能拍出好东西,要给自己的风格有个定位,这才是最重要的,就仿佛一个人找工作要有职场规划一样,你到底想做hr还是销售,自己心里,得有个谱儿啊。
ps:最后,不知道黄渤接这部片子出于什么角度考虑。
若是有私人关系不好推脱也就罢了,若是单纯的接片子的话,我还是那句老话,黄渤啊,接片子要慎重啊。
演戏有风险,选片须谨慎。
没想到豆瓣评分如此之低,如果你以现在的观影需求来看,无疑对得起这个评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部09年的片子,而且这也是我上学熬夜通宵看的第一部电影。
不仅因为电影本身吧,为了那段美好的回忆也要给他一个超值的评价。
电影剧情并不复杂,老赵和老罗曾是一起当过兵的老战友,老赵投资房地产,向老罗及其亲戚、邻居举债,结果房子成了烂尾楼。
为了追回属于自己的四十万,老罗离群索居,准备盗取回四十万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电影整体呈现黑色风,正暗示了本部电影为无厘头的黑色幽默,当然,电影中还是不乏令人捧腹的桥段。
但是这里,我就不仔细道来了。
电影大体一看,给人一种《疯狂》系列的山寨版,其实不然。
我更觉得这是一部超越疯狂电影的一部巧合类电影。
各种情节线索看似杂乱无章的排列叙述,其实在电影中形成的种种巧合都被观众深深吸引,所以这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喜剧悬疑片,包括我认为十分经典的—《一个勺子》,都是这个类型的影片。
但后者无论在叙事还是情节处理上,都是更加烧脑。
言归正传,书说下文。
时隔将近9年,在看这部电影,发现他黑色幽默的背后,是更多的现实意义。
把社会很多真实的层面展现或者夸张地表现出来,看到唏嘘之处竟会觉得有点心酸地想要流泪,人生好像真的就是如此,有无奈,有颓废,有人情世故,有纠结和欲望。
电影又好像是一个老者在和你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我们自己。
不管你多么光鲜亮丽,亦或是多么卑微渺小。
我们都有自己的倔强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在很倔强的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整个人生是喜是悲、或成功或失败都全凭自己演技,你周围的圈子如果是一群有喜感的人,整个人生都是搞笑的,如果是一群悲观的人,整个人生就是黑色幽默的。
倔强的不是萝卜,而是生活,搞笑的不是黄渤,而是人生!
总的来说吧,我认为这部电影,无论从故事内容,到现实意义,再到电影本身的价值,都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子。
怎么讲呢,去看之前朋友说在电影院笑了好几次,可我自己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笑,整部电影编剧平庸,没有太突出的剧情,把很多的巧合放在一起凑成所谓的剧情。
今年国产烂片太多,都不太好起标题名了。
这导演就是一味的模仿《疯狂的石头》系列,多线索的故事,到最后非要凑在一起,演员大都饰演一些小人物,片子尽量搞笑,加一点点离奇,一点点伪装的对现实的嘲讽,小成本制作,这不是模仿《疯狂的石头》系列是什么?
本片中还拉来了出演过《疯狂的石头》系列的演员黄渤,这又是导演更应该挨骂的地方,黄渤现在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其喜剧水准在内地来说绝对是一流,这样一部电影完全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损失一部分他的观众和机会,葛优在《气喘吁吁》中,虽然那片子也颇受批评,但是最起码那导演是肚子里有料的,只是没倒出来罢了,而且葛优也尝试了一个全新的角色类型,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收获,黄渤在本片中的选择就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除黄渤,黄小蕾外,其它演员此次表演都非常烂!
黄奕和杜海涛那两个人算是演员吗?
要么面无表情,要么表演做作。。。
片中最搞笑的戏份都由那个锅炉工和扮演按摩女的黄小蕾组成,那为饰演锅炉工的演员也许就是本片唯一的收获了。。。
和谷莎约定的每日一部电影的第一部,要认真对待!
哇哈哈哈.. 打开爱奇艺推荐的一部电影,渤哥演的,心想不会太烂吧,一看时间,十年前的.. 整部电影的路线现在看来,还蛮常见的,说的是 老赵和老罗是战友,老赵是做房地产的,老罗的亲戚朋友邻居也想参与其中,想要赚一笔,老罗就促成了这事,可老赵建造的楼成了烂尾楼,亲戚朋友邻居就找老罗还钱,老罗就找老赵还钱,老赵赖皮就是没钱..形成了可怕的三角关系.. 小罗是杜海涛演的,一出来就觉得..哇,好烂..但自己打开的电影咋的也要看完呀.. 小罗也是看不上自己爹,在老罗和媳妇离婚后,还拿刀对着他爹,哎,不孝的娃。
但老罗真的是个好爹啊,悉心教导啊,教孩子要孝顺他妈呀.. 小罗也不是不懂事,也想帮着他爹,就从老赵的女儿下手,接近他女儿,PS被绑架照片;同时老罗也想法找老赵还钱,时时刻刻监视老赵,在跨年前夕,一直保持去按摩店,中间要休息20分钟,为了营造跨年夜偷盗事件不在场证明..然后一系列尴尬搞笑的事情发生.. 整体看这部片子,黑色幽默?
但笑点又不是很多,说是十年前的片子,但拍摄手法更像二十年前的。
片子很好懂,但是拍的就一般..渤哥撑起全片。
两个笨贼在下水道里养猪、老罗在下水道里安装了比高档小区还复杂的监视系统,太不可信,失败;小罗跟老罗的关系变化铺陈不够——黄渤演技没问题,但杜海涛明显火候不够,失败;阳痿仔跟按摩女的性爱故事在全片叙事中明显游离,完全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失败;大款女儿的爱情归宿缺乏细节,从被帅哥男友甩到投入小罗怀抱的变化太萌,失败;赵老板最后突然良心发现,把所有的集资款心甘情愿的交到了处心积虑的老罗手中,让全片的道德批判力量在最后一分钟彻底踏空,更是失败中的失败。
虽然说了这么多失败,我还是觉得《倔强萝卜》是一部好电影,当然这是有参照系的——在今年国内公映过的国产喜剧中,《萝卜》能算中上。
有了张承的加盟,《萝卜》跟《疯狂的石头》出奇的相似,这不难理解。
模式化就模式化呗,真要把“疯狂喜剧”打造成了一种成功的类型片模式,张承、田蒙功莫大焉!
在此之前,成龙、李小龙把华语功夫片炼成了类型片模式,张艺谋、李安又把武侠片炼成了类型片模式,如果还能多一种“疯狂喜剧”,那华语影人挺进世界影坛的武器不就又多了一种?
从主题上来说,我爱死这部片子了。
民间科学家的身份,让我对老罗有了一种天生的好感。
《自娱自乐》里农民自己拍电影,《高兴》里进城的民工自己造飞机,《倔强萝卜》里的下岗工人则自己搞科技小发明,中国底层民众在日渐增大的社会压力下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织就了一副中国草根阶层自身的时尚生活地图——谁说“时尚”只能是穿Prada的女王?
本山大叔说过:“劳动人民是最美地!
”所以,劳动人民最有颠覆式喜感,因为他们必须学会苦中作乐——还是让有闲阶级去当“痛苦的哲学家”吧,反正他们都以为劳动人民是“快乐的猪”。
其实老罗跟蝙蝠侠、蜘蛛侠是一个性质的(他在被迫悬在按摩房外面时还被按摩妹嘲笑为后者),所谓的“维吉兰特正义”(Vigilante Justice)在老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社会赖以运转的一个神话就是司法体系的公力救济,但在公力达不到的角落里,私力救济总是会被笼罩上一圈英雄的光环——老罗就是这样。
与布鲁斯·韦恩和彼得·帕克一样,老罗被逼上梁山,除了做一个“维吉兰特”式的英雄,他别无选择——不过在《倔强萝卜》中,老罗还处在自救的阶段,但是如果把剧情继续推演下去,一俟老罗成为得心应手的侠盗,日后专门走街串巷,替被骗走钱财的苦主拿回血汗钱,那老罗不就成了都市传说中的“萝卜侠”?
当然,这一情形建立在老罗有能力的基础上——还是帕克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能力小,所以看影片时没往侠客那想,脑海里倒是浮现出了蒂姆·罗宾斯1994年时的面容——那时他在一部美国电影里饰演一个名叫安迪的囚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从下水道逃出了肖申克监狱;而《倔强萝卜》里的老罗则在中国北方的冰天雪地里艰难的挖洞,从小水道里跑到某个资本家藏不义之财的地方——钱是小问题,关键是老罗要讨回自己的尊严。
在开心网上偷菜是件惬意的事,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钻下水道显然就没啥娱乐性了,安迪用二十年的时间逃出肖申克、走向自由和光明,老罗却用自己的后半辈子在钻向另一个罗申克式的牢笼——没办法,有些神话是不能戳破的。
于是,两个笨贼在完成了教训资本家和制造笑料的任务后,用现代化无线通讯工具自投罗网;老罗则莫名其妙的和赵老板成了亲家,他魂牵梦绕的集资款成了满脸堆笑的赵老板献给亲家的见面礼。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肖申克的安迪在墨西哥的阳光海滩得到了救赎,保险柜后面的老罗却哭笑不得——他赢得了什么?
果戈里把《死魂灵》第二部的手稿扔进了火炉,因为他实在塑造不出心地善良的农奴主形象。
《倔强萝卜》里通过两个笨贼之嘴其实已经对赵老板的为富不仁做了最直接的揭露和谴责,而且整部影片的核心冲突就是平民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但在最后一刻,资本的原罪突然消失,矛盾冲突的双方毫无理由的和谐了。
也难怪,喜剧嘛,总要满足底层民众的狂欢式需求。
老罗臆想出的那个二舅、三舅带着老百姓哄抢港币的场景就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普通观众的观影心理,巴赫金之所谓民间的“狂欢节文化”在这一刻跃然银幕。
尽管虚假,那起码看着乐和。
想想这也是好事,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一定的限度内,这种不满情绪还能通过喜剧发泄出来,等有一天真都成了《V字仇杀队》,那事情就大发了。
当然,这也是我的杞人忧天,只要体制理顺,一切都No Pa。
(刊载于《电影世界》09年11月)
《倔强萝卜》还好点,因为它能稍微让我笑一会。
在最后有一个人的口水都流到另一个人的脸上去了。
有一个地方有两只小猪最后只剩下一只大猪,大猪叫贝贝,最后还把它给煮了。
结尾的时候,那个爸爸的朋友说把他的儿子归自己了,而且那个爸爸还要他的朋友给他还钱,他把钱给那个爸爸还了。
那个当爸爸的朋友还说:挖洞好玩么,挖累了吧,别挖了。
而且他们的柜子里都有一个神,他们柜子里的神还是金色的,都是金的没有别的颜色。
有一个地方那个当爸爸的还想自己变成白萝卜小萝卜胡萝卜,还有各种萝卜,但是脑袋还是自己的脑袋,等那些萝卜都变完了之后,他说“开”。
以上妞妞口述,小满中士记录。
小满中士问: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为什么?
妞妞答:海涛。
因为他可爱。
问:这部影片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答:海涛和他的女朋友是好人。
海涛的爸爸,因为他半夜偷偷摸摸地抓警察队长和副队长。
问:你最喜欢哪一段?
答:最喜欢猪的那一段。
问: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大概形容一下?
答:海涛女朋友做完手术出来的时候。
海涛女朋友进手术室,一出来的时候,海涛搞错了,他以为是先出来的那个蒙着的死人是他女朋友,但是是后出来的穿着手术衣服那走的是他女朋友。
一部调侃穷人的电影.片中的一个个安分守己的穷人梦想发财,结果投资的40万连本都要不回来(最后也就是拿回40万,没赚).黄演得主角老罗有搞发明创造的才能,但这在中国根本不是本事,在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只有搞关系才是本事.不仅中年离婚,儿子也瞧不起他,被逼打劫结果触犯法律.两个梦想发大财的贼结果被夹在窗户上.按摩女和男友连安静的相好环境都没有.只赚点小钱的保安被自己的穷阶级弟兄算计.唯一结果尚好的是做富人女婿.总之穷人不是笨就是蠢.至于富人不还钱只是因为一是周转不灵,人家最后不是还你本钱了.贫不一定善,富也未必恶,但这部片子实在是把中国现在的穷人表现的太不堪了些,也许他们心里还真有点这么想的. 总之,这部片子告诉穷人要乐天知命,少瞎琢磨,聪明的老罗和有抱负的小贼都没有好下场,只有像小罗一样投靠富人做女婿才是出路。
没有自己的套路和创意,你想抄疯狂系列吧, 你至少把故事交代清楚了。
做导演最基本的是要做一个很好的story teller, 田导演连剧情都交代不清楚,想放很多料,每块料都烹酸了。
另外故事情节多线展开,大部分时候很牵强。
黄奕被车撞那么高,背到医院立马能醒过来笑的那么灿烂??!!!
脑子坏掉了吧!!
想搞笑的地方没搞出来,想悲情的地方不够悲。
我只想说,该导演基本功太差,学生毕业晚会的小品也比这个带劲些。
该导演还很牛B,本身那么差,还拉来了一帮名演员,推广声势也浩浩荡荡,冲着印黄渤脸的广告牌让我差点进了电影院。
还好没上当。
最后想说,该导演太笨,想抄袭,大家心里已经拿疯狂系列作为参照系了,没理由你抄袭了,蹩脚了,大家还给你叫好吧?
疯狂系列其实水准挺高的,请还打算抄袭的编剧们,导演们努努力,抄的精彩些,别给自己抹黑。
这种电影,要我是公司老板,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放,根本是砸牌子吗
很多观众质疑,我扮演的笨贼大哥“宫爆”总会让人想起“道哥”刘桦来,质疑“萝卜”一股子“石头”味,对此,我做为这部电影的参与者忍不住要在这瞎掰上几句。
当时拿到剧本后觉得“宫爆”是有点“道哥”的感觉,但是对角色深入后发现这个人物其实很可爱,他是表面上装作一副狠劲和阔气,其实内心比较脆弱,胆小。
这跟“道哥”的外善内狠有明显的区别。
包括在表演中我让小弟清蒸不要称呼他“爆哥”直接喊哥就行,因为“爆哥”从音调上太像“道哥”了。
在角色的定位上讲,宫爆是一个刚出道的小混混,总觉得一夜暴富就在不远的前方了,心中有那么一股子自以为是的倔劲儿,他表面信誓旦旦,内心却极其脆弱,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他夹在窗户上时流下了眼泪。
而道哥则是老谋深算的老江湖,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于笨贼之类的小人物,在这种市井街巷的喜剧片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为他们太具代表性了,这是当代中国环境下一部分小人物的缩影,包括黄小蕾和邓紫飞的那些“激情戏”,包括小保安等等,每个人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因为一种戏剧设置而被安排在了一条故事线上。
他们的存在是必然的,绝不是偶然。
这样的故事和人物绝不是哪一部电影作品的专利,你若智慧你会悟出每个作者的独到见解,同样是秦始皇,是周晓文的《秦颂》还是陈凯歌《荆轲刺秦王》还是张艺谋的《英雄》?
谁都可以站出来发表观点,就像谁都可以钻地道一个道理。
要说像,我觉得那就是同样是最后倒霉的自作聪明的笨贼,延续了同样的喜剧路线,那就是在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一些个错误的人物在很认真的做一件错误的事。
这个公式不是《石头》和道哥专有,《两杆大烟枪》《黑店狂想曲》《偷蒙拐骗》也是这样,卓别林也是这样,盖里奇也是这样。
这是多少代喜剧艺术大师多少年通过对观众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他归于所有人共享,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倘若为了避免模仿那得有多少节能灯,彩灯,霓虹灯生产商倒闭?
有本事你家不点灯。
假如之前没有“石头”,《倔强萝卜》也是这样,田蒙导演在石头之前就曾拍过《萝卜萝卜》的短片做准备,前前后后用了三年,凭他的性格,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一部山寨电影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人物,这个故事,这些手法他只属于一部类型电影,不属于像不像谁。
说到这里我就想问一句,看这电影你笑了没笑?
对,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娱乐,不要谈什么思想什么艺术,有几个真正懂艺术的观众?
观众们没功夫和你探讨这个,他们很累,很疲乏,需要解闷,需要娱乐,需要芥末一样的冲鼻的刺激味儿。
要搞艺术片,那就不来院线欺骗观众了,他属于电影节。
既然来了,就得服务观众,这是商业需求。
《萝卜》我觉得表现的很诚恳,坐在电影院里我听到的笑声从头至尾,这就够了,还想干嘛?
笑,就是硬道理。
别扯别的。
其实完全可以保持沉默,任其评说,这个时候说多了只能惹来更多非议,是在为自己狡辩。
仔细想想,要说几句,错与对,我们需要一起探讨,一起进步,没有十全十美,包括我,很多不足之处,看完整片后又有新的心得,经验和教训只能放在下一部作品中去完善了。
也包括这部电影。
《倔强萝卜》的创作气氛是我这些年参与的影视剧中很少体会到的。
在电影拍摄前期,剧组主创每天都在哈尔滨的会议室中开创作会议,真的就是像当年考电影学院一样,片段小品练习。
每场戏我们都在开拍前进行过多次排练,一次次的改进,大家各抒己见。
这里要特别感谢黄教授——黄渤。
真是一个热心的老好人,黄渤真是一个喜剧的天才,我很服他。
一到现场那根喜剧发条就动了起来,带动全场的创作氛围。
黄渤给了我以及其他演员很多很棒的点子,也难怪黄小蕾称他“副导演”。
拍摄我夹在窗户上的那场戏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场戏。
这场戏从开机开始出现在通告单上就有五六次,每次我见到通告单时都做一次思想准备,完了!
终于来了!
豁出去了,出道以来,验证我是不是真正的演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果一次次的被通知“甩戏了”,我的精神防线一次次被摧毁。
为了这场戏,剧组从北京先力影视器材公司租了一台大功率柴油取暖机。
终于到了真正上阵的时刻是我之前意想不到的,在现场从凌晨两点一直等到5点时说要拍了,那个时辰是哈尔滨最冷的时候,大概零下30度。
双机拍摄,我上了三次窗户脱了三次衣服,每次在上面呆上10分钟,这10分钟足够能把人彻底冻透,下来的时候,基本上全身没了知觉,站在取暖机前两分钟没感觉热量。
但是还得保护好眉毛、眼睫毛上用胶水和盐做的冰霜效果,黄渤急忙找来一块木板举在我脸前面,防止被热量熔化掉,包括现场制片场务兄弟对我的照顾,那一刻真的很感动,做演员的幸福可能就是这样。
在这里不是在卖弄我们演员多么不容易,赚取你的同情,我是想告诉那些张口就说这是一部“烂片”的人,尤其是一些媒体记者朋友,一部电影的诞生不是你一句“烂”与“不烂”就能概括的。
一位年轻导演为了第一部作品从剧作到寻找投资,还要赢得信任,再到筹备,到拍摄,后期等等所倾注的心血,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述的,为了什么?
第一为了理想,我们唱的好: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我们追寻奇迹的诞生,追寻一部低成本的国产喜剧电影能够在大片林立的夹缝中趟出一条血路,这条路是通往理想,通往中国电影未来的路。
低成本影片能够四两拨千斤就是奇迹,我们没有全明星阵容,没有铺天盖地的大场面,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技只有一颗坚持不懈倔强的信念,这份信念源自对电影的热爱,每个参与这部电影的人都在全身心的投入,冰天雪地的哈尔滨,这支年轻的团队,不畏严寒,日以继夜的战斗,我们没拿多少酬金,甚至有的比电视剧还少,田蒙导演这部戏是零片酬。
为了观众,为了票房,为了全行业的繁荣。
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继续前进,继续生存。
想一想,如果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影片每个月都有好几部在影院竞相比争的话,那将是多么繁荣的局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通往世界的使者,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做为最综合的一个艺术门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是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冲锋战队。
韩国、印度的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他们国家主要的民族产业。
我们国家还是个初生牛犊,有很远的路要走,要去探索。
所以电影业的兴起需要整个电影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团结一心,互助互利。
有关部门能不能针对院线在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放映排挡上和影厅数量上给予支持性质的约束,进口大片永远是进口别人的,帮别人在叫卖,最终笑到最后的是别人,自己赢得只是一个小单位的营业额而已……媒体的舆论态度,为什么不能从如何帮助和支持的角度去评论?
做好国产电影的窗口。
为什么要抨击?
说谁在模仿谁,你做一个我看看,自己在黑暗中偷偷笑完,出了电影院就开始想方设法的大肆抨击,生怕别人觉得你没有见地,没有水平,只有鸡蛋里挑出骨头,才能显得自己多么多么的专家。
知道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不肾疼吗?
早泄,是享受不到快感的。
我们的快感需要我们一起上,同志们!
N/A
超级玛丽,太牛了。
保持水准。
一点也不逗
bur-ger-怎能不顶?
3.5吧,模仿
新月家居。。。
特效感觉蛮好的,杜海涛一出现一下子就~~哎~~黄奕老咯
很逗!
自作聪明的电影...完全不知道自己其实是矫柔造作...
支持国产电影。。。就是跟萝卜有啥关系呢。。。
可以吧~~比陈凯歌的电影强。
倔强的萝卜,糟糕的片子。
看着黄渤跑来跑去的,这策划也真够辛苦的。
马书良好可爱啊
喜欢黄渤才去看的
跳过开头20分钟,后面还是可以看看的
你拍鸟啊,就看不懂你什么意思!
这片真是差劲,狗屁不通啊,一看到卡通频道的杜海涛就想吐
也就黄渤能看,得亏了有他,别人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