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糖果男孩EX

Candy Boy EX,糖果男孩

主演:生天目仁美,柚木凉香,加藤英美里,小林优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8

《糖果男孩EX》剧照

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糖果男孩EX 剧照 NO.2糖果男孩EX 剧照 NO.3糖果男孩EX 剧照 NO.4糖果男孩EX 剧照 NO.5糖果男孩EX 剧照 NO.6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3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4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5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6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7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8糖果男孩EX 剧照 NO.19糖果男孩EX 剧照 NO.20

《糖果男孩EX》剧情介绍

糖果男孩EX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樱井雪乃(柚木凉香 配音)和樱井奏(生天目仁美 配音)是一对双胞胎,两人自打出生起就从来没有分开过,彼此间的关系之亲密可想而知。如今,升上高中的两人依然享受着充满了平静和幸福的“二人世界”,哪知道,一个名叫神山咲夜(加藤英美里 配音)的女孩子的出现将姐妹两人的日常生活给 搅乱了。 奏发现,咲夜似乎和雪乃走得很近,奏误以为两人之间产生了情愫,克制住了内心的失落,奏决定避开雪乃,为他们制造一点私人空间。就这样,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姐妹两人渐渐疏远,在此过程中,雪乃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心中深藏的对于奏的感情,一番波折之后,两人终于互相表白了心意,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之屋第一季暗黑女教师狄仁杰之夺命天眼最好的尚未到来南风冲击波因为不是真正的伙伴而被逐出勇者队伍,流落到边境展开慢活人生自豪与荣耀平凡世界2人再囧途之泰囧必杀仕事人2019热舞甜心3一善之差第一季食罪人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青年马克思观光客冒牌帝国第一季行骗天下出走女朋友丰胸秘CUP亲爱的,回家风继续吹寻找老夫子追凶五十年在荒丘上狩猎梅林传奇第一季巨蟒遗留搜查4古利亚瓦西亚!

《糖果男孩EX》长篇影评

 1 ) 伪清新大战真文艺

这片子简直就是一盘文艺大拼盘,小清新们这会儿肯定又像小海绵似的汲取营养了吧。

罗永浩的广告语“有思想的年轻人总是显得不合群,直到他来到了老罗英语培训”。

那么好吧,本片就是“小清新们总是显得不合群,直到他们穿越了”。

在结构方面,老伍迪还是驾轻就熟的把故事构架于婚姻关系之上,一位厌倦了写剧本但是又没办法专心写小说的萎靡作家,和一位仰慕好友老公博学才华的“肤浅”姑娘即将大婚,在巴黎购置家具期间萎靡作家发现不仅仅是“婚前恐惧症”令他头疼,他还得了一种叫做“时代适配症”的尴尬病。

在影片描写的现实生活中,萎靡作家和朋友老公之间的战斗显然就是“伪清新大战真文艺”的实际案例。

“文人相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别看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一开始称兄道弟,后来还不是崩了。

但事实上,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真文艺,所有人都是伪的,就像阴三儿说的,“都得死”。

海明威在片中似乎最坚持文学本质,可后来还不是带着毕加索的情人跑非洲去了。

这个世界上的的确确存在这样一种人,不论情况如何变化,他们始终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萎靡作家在杰拉德和海明威那里找到了自我,得到了斯坦因的肯定和指点,结识了一票响当当的疯子,这都在他“21世纪小心脏”的承受范围之外,所以他认定了1920年才是他所属的存在,而阿德瑞娜也得了这种病,她生活在1920年,却仍然觉得生不逢时,“1890年才是巴黎的黄金时代”,她说。

于是到最后,俩人开始正儿八经讨论时空和个体的所属,这些讨论似乎存在于真空中,这个时候俩人的纽带变的错乱,极其不稳定,甚至即将崩塌了。

这是老伍迪下的梗,“穿越毕竟只是一个人的事儿”。

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世界就是因为存在这些五彩斑斓的个体而变得精彩。

记得一个朋友给我说过,你看这几个BOSS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到他们招待金主时,又是另一副样子。

萎靡作家在和阿德瑞娜争论中说,高更和德加想回到文艺复兴时期和米开朗琪罗和提香并肩创作,你知道,穿越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人都需要追求,而正是因为这些追求,真的就变伪了,高的就变矮了,连爱情,也会变得一文不值,看看你们手心中捧着的宝贝,那只是因为你没有穿越到秦淮河畔或者委内瑞拉。

看到前一大半儿的时候我想,大概只有真文艺会拿未婚妻的耳环来送给一百年前的情人。

后来被妻子撞到没送成,又去买了一对儿,但结果并不随心意,炮也没约成。

老伍迪旨在用事实告诉我们,真文艺也可能变成伪清新,在人性面前,多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随时傻逼掉。

按照老伍迪的思路,心机控们可以穿越到康乾后宫去捣捣乱,和阿哥们丢手绢儿;战争贩子就穿越到柏林防空洞,也许可以帮到阿道夫,毕竟斯大林也不是什么好货。

民主公知们去二百多年前的北美大陆,帮助华盛顿把这个星球上最自由平等的国度建立起来,然后找个黑人老婆生个巧克力娃;小清新们就去巴黎,或者地中海沿岸,在喷泉广场翘着二郎腿,批评一下落魄画家,记得带上你们的雀巢速溶(以防当地土咖啡口味不适).但是请大家注意,文明礼让,依次入场.尽量选择人少的房间穿越,切勿扎堆,毕竟要是全中国人都行动起来,巴黎的物价和房价都会吃不消的。

最后,让我们把世界留给老板们和政客,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统治者。

伍迪艾伦借名人之口絮絮叨叨:斯坦因——我们都惧怕死亡,并质疑在宇宙中我们身处何方,艺术家的使命不是向绝望屈服,而是找到一方解药,来对抗存在的虚无。

海明威——没有题材是糟糕的,只要故事是真诚的,只要行文干净而率真,并且颂扬的是强压之下的勇气和从容。

海明威——我相信真是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得不彻底。

这几个人很有意思:科尔波特——Let’s Do It,爵士很迷人艾略特——大概有一大半儿的人知道艾略特是因为周云蓬吧。。

布努埃尔——那个时候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确实和文人什么的玩不来,你看片中布努埃尔穿的小机车皮夹克就知道,菲茨杰拉德那笔挺的西装才叫绅士好吗

 2 ) 可惜不能给0分

首先,我不是文青。

再次,这部电影也不是文艺片。

可让人讨厌的是,主角强奸了黄金时代。

他靠着对过去的已知,想那个时代代表先锋的天才们卖弄。

编剧,狗血的罗列了一大帮天才,让他们排着队的让一个假文青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

假文青看不上假学究,也像极了今天社会上一些over-promising却under-delivering的假愤青。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一部yy题材披上文艺的电影,会为一群傻帽所接受了

 3 ) 并不是每个法国女孩都如同片中跳蚤市场的女孩那么礼貌可爱,说那么好的英语,而且就住在塞纳河旁边,让你在雨中的pont neuf上碰到并且让你送她回家

傍晚的时候我踏上了前往Chatelet UGC的去路。

有点轻微的头痛,我就买了三明治和曲奇加上汽水慰劳自己——这只是一顿典型的行进中晚餐。

尽管头痛,我还是觉得应该去看这个《Une Séparation》的首映,因为信息上说会伴随讨论。

我是很想知道,这样的首映加讨论应该怎么进行,说不定会对明天的放映有帮助。

到达人潮汹涌的Les Halles,才得知坏消息《Une Séparation》的票已经全部售罄。

我看了一下时间,就选了一直没有机会看上的《午夜巴黎》。

在我昏昏欲睡之际,我知道我永远有好电影看,我爱我的UGC,我爱巴黎。

周二的晚上电影院也这么多人,让我颇为惊讶。

右边的队伍是去看《X-men》的,左边的队伍是看《午夜巴黎》。

法国人们大概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电影已经把他们深深迷住了。

他们仍然不爱说英语,他们仍然优雅地说着自己的法语,但是他们已经无法自拔地喜欢看美国电影了。

在看《午夜巴黎》的队伍中,我发现了旁边沙发上的这对男女。

金发女生皮肤白皙,身材纤细,眼睛大概是绿色的,长着一张仿佛公主般的脸庞,衣着打扮非常规矩。

男生看上去年纪也不大,穿着深红色的套头衫,那种穿上去就成熟不起来的衣服。

他长着一张害羞的脸,并不俊俏,应该归作可爱的类型。

他们分别坐在两张沙发椅上,说着什么。

我看他们的手,没有牵手或者挽手的意思,但是我能够感觉到空气中有些东西——不是男生喜欢女生就是女生正在焦急等待着男生有什么动作。

这似乎是男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才得来成功的一次一起看电影的邀请。

我头痛开始加剧,队伍开始挪动的时候,我就很急躁地往前,赶快找到合适的位置坐下。

我干脆闭目养神,而今天在电影前的广告分外长。

我当然无法休息安稳,只好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这些观众。

他们大概也被迫看着这些广告。

商业电影大概就商在这里。

我想起下午我还在上戈达尔的课,就联想到,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分割从来就有了,但至今我接触的电影人似乎都是做艺术电影的。

是不是商业电影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而想我这样着迷于两种电影的人是不是少之又少?

电影开始了。

果然和很多人说过到一样,这标签式的开场让人担心伍迪·艾伦是不是要让我们失望。

不过说实话,对我来说,在他的镜头下,巴黎那种俗套的美变得有点脱俗。

正如Gil说的,巴黎这个城市真的很神奇,很有魔力——影片进行到此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仍然处于浅层表面的理解。

伍迪艾伦则不然。

当影片进入第一二幕的转捩点的时候,我深深为他叫好。

伍迪艾伦算是真正把握到了巴黎的神奇之处——艺术。

是艺术让这个城市从古到今举世闻名。

而他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展现了唯有巴黎莫属的城市魅力——古老的城市建筑和远远流传的生活方式。

只有巴黎这个城市的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时空转移变得如此毫无痕迹。

没有任何灵光一闪的特技,仅仅是一部在巴黎常见的老爷车,车上的人的穿着打扮也让你毫不察觉,伍迪艾伦算是实实在在地利用了人们概念中的“怀旧”——当建筑、服装、文化都处于“怀旧”的状态之下,当你真的回到了“旧”的时代,你毫不察觉。

而巴黎活生生地就是一个怀旧的城市。

而怀旧大概是一切浪漫的来源。

因此,影片中的环境和人物,除了实时的互动,还有纵向的和时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寓于一个故事之中的——这是目前我看到任何关于巴黎的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我钦佩伍迪艾伦对艺术的了解,而我能够感受到他之所以如此了解以致于能够鬼斧神工地放在一个幽默故事里面,是因为他真正深爱着欧美艺术。

也只有他才能用电影语言如此自如幽默地玩弄这些欧美艺术史上著名的人物。

而他作为一个美国人,当然特别关注历史上美国艺术家前往巴黎寻找灵感的特殊时期,并与此同时凸显美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互相善意取笑——影片全是那些美妙的Cliché啊!

人们都懂得说cliché,但只有他能够让你死心塌地地爱上他所表现的cliché。

我想如果我并没有在巴黎生活这8个月时间,我大概会特别神往这美妙的巴黎,而且在他的镜头里面,巴黎是如此地完美。

而我现在知道,Chatelet晚上并不从来都那么幽静,圣心大教堂的台阶不可能那么干净,香榭丽舍大街的夜景的车灯不可能那么巧妙地形成完美的构图,并不是每个法国女孩都如同片中跳蚤市场的女孩那么礼貌可爱,说那么好的英语,而且就住在塞纳河旁边,让你在雨中的pont neuf上碰到并且让你送她回家?

现实大概是在午夜的chatelet你要躲避那些喝醉酒的年轻人和随时可能捣你钱的混混,经过阶梯永远有一股尿骚味,而大街上的废气有时候不是一般的呛人,而你能够接触到的平凡人大概都要坐RER到郊区才算回家。

——不过,通过伍迪艾伦的电影,你仍然相信,巴黎在你心中是美丽的。

现实可能不尽人意,但这里的确促成了很多例如布鲁埃尔这样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创造出了最美的艺术品。

可见,巴黎就有这样的能耐,它的某个瞬间,让你觉得美的窒息。

电影结束于Gil和法国女孩Gabriel的雨中漫步。

灯光亮起的时候,场中有人情不自禁地鼓掌,而我清楚听到后面有人说“J’aime bien ça.”真的是一部好电影。

我一想到等下得钻进地铁里面回去Saint Denis就感到沮丧。

我现在可是在巴黎的最中心Chatelet呢!

我决定在坐地铁之前到地面上走走。

那对男女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我把我做出想要跟踪他们的决定归罪于《午夜巴黎》这部电影,归罪于这美妙的城市。

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将要成为情侣的一对。

在这巴黎的夜晚,看完电影,大概是男生说,我们在街上走走吧。

我决定,跟着他们,直到他们接吻。

他们并排走着,没有牵手,我在猜他们在说什么。

两人的手大概碰到一起好几次,但一直没有更多的动作。

可能男生正在寻找听上去比较正经中立的话题。

我和他们相隔大概50米,跟这他们深入Chatelet的街道,大概15分钟之后,他们转入了一条人少一些的街道,女生顺势挽住了男生的手臂,然后放在了男生的腰上,男生见势,就把手搭在了女生肩膀上。

我心头一跳。

他们这么走了一段路。

其实我都能看出来,他们两人的这个姿势并不舒服。

但我知道他们大概对刚才的举动仍然激动得脸红心跳——因为我曾有过这样的感觉。

他们大概在装作若无其事地说着什么。

过马路的时候,他们放开了各自的手。

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寻找下次牵手的机会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次仍然是女生主动把手放在男生到腰上。

大概是女生也觉得男生太内敛了。

女生看上去还要比男生高一点呢。

我跟着他们一直从Chatelet走道Strasbourg Saint Denis地铁站,传过的是著名的妓女街,我孤身一人地,当然被很多妓女的眼色骚扰。

看啊,《午夜巴黎》里的巴黎不是全部的巴黎啊。

他们在地铁站前停下来了,我跟得太近了,赶紧找地方躲。

我藏身与已经关闭的报摊后面,通过路边银行的玻璃反射看到他们接吻了,一点前戏都没有,直奔主题。

想起来也好笑,似乎全世界确定爱情的方式都是类似的——看电影,一起走在街上,分别前的接吻,大概是巴黎让这一切变得更加浪漫,变得更加值得尝试。

我当时大概在希望,属于我的例行公事会更加好。

女生下地铁了。

我看见男生离开的背影,仿佛能够想象到正脸的兴奋模样。

我跟着女生上了车,她和我同样的方向。

我在Miromesnil下车的时候,看见她正在看书——我祝福并嫉妒那个男生。

 4 ) 穿越滚蛋!现世万岁

一、穿越滚蛋!

现世万岁!

《午夜巴黎》的主旨是“反穿越”。

旧时光真的好的么?

有好多人把“活在当下”作为座右铭,大部分读书人更乐于活在旧时光里——黄瓜、皮肤、豆腐、花朵和模特是嫩的好,名牌、玉器、爱人、医生和时光是老的好。

天真一些的,爱恋古代的衣装钗钿、情趣、食物,觉得它们意韵无穷,比如今的牛仔裤、T恤、“周大福”、爱疯要美妙得多,沉痛一些的想望英雄辈出、主贤将猛的乱世……那么久那么久之前的孔丘已经开始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想穿越回周朝去,做梦都在想。

每个书生心里都有个幽香四溢的旧时代,他们在失掉实质的时空中寻找美。

被重重帘幕掩蔽的、出诸前人之口的、渺渺茫茫的景致总是好的,生命的甘泉,仿佛今日就不及过去那么醉人。

无法挽回与复刻的怅惋之情,恰成为另一种美丽。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那逝去的则变为可爱”。

为什么旧时代才可爱?

因为它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雪豹、非洲狮标本一样,被剥皮抽筋,血肉销尽,只余下斑斓皮色和勃勃英姿,再也不能伤人。

每个年代都有的——饿殍的尸气、政治斗争的血腥、民众悲观的灰雾,时光负责把它们漂洗一净。

相纸上凝固的美人,你嗅不到她的口气、腋下的体臭,只剩倩影依稀。

我国武侠小说里,“上古”武器和拳法总是最犀利高妙——《浣花洗剑录》里紫衣侯击败白衣人后说:“我连换了九十七种剑法,最后方以上古大禹治水时所创,武林失传数百年之‘伏魔剑法’中一着,侥幸胜了他半招……”就算一件东西本身毫无价值,它捱过的长长年头也让人肃然起敬。

古城含蕴威皇、隐而不发的力量,气息平和又性感,他们自成庞大广袤星系,每颗星球都具有强劲引力,游客如同远道而来的飞船,被引力扯得晕头涨脑,很容易迷失。

科尔姆•托宾这样描述威尼斯:“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时光,都没有损伤这个城市悲愁与灿烂交织的特质……即使是日光变暗和逗留的样子,也是历史悠久了。

”在所有古城中,巴黎是格外辉煌的一座星系。

《午夜巴黎》开篇展现出的当代巴黎,已经足够让人迷醉,但洋书生吉尔•彭德意淫的,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艾略特、达利们坐在左岸咖啡馆抽烟闲聊的“黄金时代”。

依靠一辆午夜老爷车,吉尔逃进他幻想已久的明亮旧世界,得以跻身让•考克托之夜宴,成为葛楚德•斯泰因之座上宾,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和达利对晤,甚至得到毕加索情妇之垂青。

他的幸福在于他对自己的幸运心知肚明。

如果他不晓得这坐在酒馆里夸夸其谈的、好斗的胡髭男、这满头金黄发卷的娘娘腔青年、这骄纵浮夸的少妇、这魁梧农妇似的同性恋胖大女人,就是海姆、菲兹、姗尔达、斯泰因,他还会觉得他们可爱么?

时光磨就魅力与光芒,怨偶也变成传奇。

要回拨命运的轮盘、忽略这些时光去看,不可能、也不公平,因此这故事也只能在电影和穿越小说中发生了。

当然,讽刺的是,身处“最伟大、最美好的时代”的高更们正在谈论“这个时代的人很贫乏,缺乏想象力,要是能生活在文艺复兴的时代就好了”,而为他们怀念的“文艺复兴”,也是一场复兴古典时代思想和创新思考方式的活动。

好在吉尔终于领悟。

他对阿德里安娜说:“他们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

牙医也没有麻醉剂。

”对啦!

打败旧时代之美的是科技和进步。

说实话,我坚定地不想穿越回任何时代。

不说别的,没有卫生巾、抽水马桶、热水淋浴、安全套、空调、网络购物的时代,就算毕加索和海明威爱我爱得到斗牛场上决斗(我真没意淫过这个……),我也绝不待下去。

虽然我没有爱疯爱拍爱踏吃,也没资格坐着飞船遨游太空,但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世界肯定是今天比昨天好一些,而明天又比今天好一些。

新科技让人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

吉尔(也就是伍迪老头儿)还说:自以为活在过去会更幸福,是幻觉之一。

帕特里克·徐四金这段描写也可作为佐证,也许夸张,但我觉得叶公好龙一样怀念旧时光、意淫穿越之时不妨加入这类想象:“十八世纪,城市里始终弥漫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臭气。

街道散发出粪便的臭气,屋子后院散发着尿臭,楼梯间散发出腐朽的木材和老鼠的臭气,厨房弥漫着烂菜和羊油的臭味;不通风的房间散发着霉臭的尘土气味,卧室发出沾满油脂的床单、潮湿的羽绒被的臭味和夜壶的刺鼻的甜滋滋的似香非臭的气味。

壁炉里散发出硫磺的臭气,制革厂里散发出苛性碱的气味,屠宰场里飘出血腥臭味。

人散发出汗酸臭气和未洗的衣服的臭味,他们的嘴里呵出腐臭的牙齿的气味,他们的胃里嗝出洋葱汁的臭味;倘若这些人已不年轻,那么他们的身上就散发出陈年干酪、酸牛奶和肿瘤病的臭味。

河水、广场和教堂臭气熏天,桥下和宫殿里臭不可闻。

国王也散发出臭气,他臭得像猛兽,而王后愁得像一只老母山羊,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

因为在十八世纪,细菌的破坏性活动尚未受到限制,人的任何活动,无论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生命的萌生和衰亡的表现,没有哪一样是不同臭味联系在一起的。

而巴黎最臭,因为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

”(《香水》)许多年后,后来的人们会不会这样憧憬二十一世纪的北京?

——“N00年前,北京城是个古怪、杂乱无比的所在,那种不顾一切、厚颜无耻地造楼是种独特的有趣风格,比如他们到处标举的标志是一个状如内裤、又像半蹲要撒尿的人的建筑,以及烟灰缸似的体育馆;他们在餐馆里吃的盖饭、烤鱼、火锅均用一种“地沟油”烹制,因此具有现今再也无法复制的奇特香味;那时生活在北京的人尚未达到每户一架私人直升机的水平,城中到处跑着“出租车”,亦可呼为“的”(发“嘀”的音),开出租车的人呼为“的哥”,他们热衷于与乘客谈论天下大事,语多机锋……二、书和电影:当然,好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了。

不过还是对照电影录下几段。

在《流动的盛宴》中,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这样的:“看起来像个孩子,一张脸介于英俊和漂亮之间。

他长着金色的波浪形卷发,高高的额角,一双兴奋而友好的眼睛,一张嘴唇很长,带着爱尔兰人风度的纤巧的嘴,如果长在姑娘脸上,会是一张美人的嘴。

他的下巴造型很好,耳朵长得很好看,一只漂亮的鼻子,几乎可以说很美,没有什么疤痕。

这一切加起来远不会成为一张漂亮的脸,但是那漂亮却来自色调,来自那非常悦目的金发和那张嘴。

那张嘴在你熟识他以前总使你烦恼,等你熟识了就更使你烦恼了。

”(我真喜欢这段外貌描写!

)片中饰演菲兹的是三十岁的英国人汤姆希德勒斯顿,扮相俊美,脸型十足是书生的线条,嘴巴的特质尤其与海姆的描述近似:他第一个镜头亮相,我第一眼就看到他的嘴,两片薄唇以十分聪慧的模样抿在一起,好像随时准备天真快活地笑出来。

汤姆上一个大角色是《雷神》里的“Loki”,下一个大角色是人兽恋大片(雾)《战马》的男二号。

司各特孩子气——而且是女孩子气——优柔寡断,忧心忡忡。

他跟海姆在一起,有点像克里斯朵夫和奥利维。

在两人之中,硬汉子海姆得照料、呵护另外一个。

两人出去旅行,司各特非说自己发烧了、肺部充血就要死去,甚至上演托孤戏码,把刺猬一样的姗尔达和女儿交付给海姆;他躺在床上像个任性的小孩一样折磨人,冷嘲热讽,反复埋怨和娇嗔,“我要量体温”、“你是个冷酷的人”、“我快要死了,在你看来却算不了一回事”。

海姆给他把脉、听心跳、抚摸他的额头,也不能让他平静下来。

他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但他还觉得“是我没有好好照料他”。

最后他终于弄来一支体温计,一发现自己没事,司各特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去给太太打电话了。

对于此事,海姆的结论是:“我懂得了一件事情:绝不要同你并不爱的人一起出门旅行。

”我相信菲兹是拿海姆当做最好的兄弟,因为——《尺寸大小的问题》,这种难以启齿的事,很难相信会对不绝对信任的人倾诉。

菲兹因为这个,受到姗尔达的责难和嘲笑。

海姆领他去盥洗室,甚至给他这么体贴地解释:“你从上面往下看自己,就显得缩短了”;还带他去卢浮宫看雕像的尺寸,然后说“这是一个能变成多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角度问题”,最后为他建议:“垫一只枕头和一些别的东西”……海姆真是好哥们儿!

他说:“有好多年,我没有比清醒时的司各特更忠诚的朋友。

”影片中海明威跟吉尔说到死亡,他跟菲兹也谈过这个:“司各特接着问我是否害怕死去,我说有时更怕些,别的时候又不那么怕。

”而海明威形容的姗尔达是这样的:“非常美,她的头发是一种很美的深金色,她鹰般的眼睛清澈而平静”,“嘴唇薄薄的,举止和口音带着南方腹地的色彩”。

她是夹在两座高峰之间的激流。

姗尔达与陆小曼实在有些相似——身世、才华、美貌、脾性和对丈夫的影响。

片中的的姗尔达不如真实中的美貌,显得更轻浮一些。

斯泰因小姐形象如下:“个头很大但是身材不高,像农妇般体格魁梧。

她有一对美丽的眼睛和一张坚定的德国犹太人的、也可能是弗留利人的脸,而她的衣着、她的表情多变的脸以及她那好看、浓密而富有生气的移民的头发——头发的式样很可能还是大学读书时的那种——这些都使我想起一个意大利北部的农妇。

”她对待这些年轻的客人“就像我们是非常听话、很有礼貌而且有出息的孩子似的”。

后来,斯泰因小姐还教导他性的知识。

海明威当然是有点窘了,“当我们谈起别的事情时,我很高兴。

”让凯西•贝茨来演斯泰因小姐,开始时难以想象,一看到就觉得“啊对就是这样”。

其实我曾猜想朱迪•丹奇来演斯泰因是不是更合适,毕竟丹奇的气质更像作家,不过她就没有海姆所说的“农妇”气质了。

贝茨也更像跟海姆传授性知识的知心大妈。

(贝茨与作家搅在一起效果十分怪趣,因为她闪烁的目光会忽然让人觉得她又会幽禁一个写小说的【参看《危情十日》】)。

海姆说:——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再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巴黎永远没有个完,每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困难或者多容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不管你带给了她什么,你总会得到回报。

 5 ) 当我们怀旧我们在怀念什么

推荐理由:这是老伍迪写给每一个时代、每一种人文精神的情书。

片 名:《午夜巴黎》导 演:伍迪•艾伦主 演:欧文•威尔逊、玛丽昂•歌迪亚、瑞秋•麦克亚当斯、卡拉•布吕尼、艾德里安•布洛迪 出品时间:2011年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穿越的妙处,说到底,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即是说,作为现代人的你,永远知道故事的结局。

试想,当你穿越到1920年代的巴黎,海明威正在小酒馆里喝朗姆酒,口说振聋发聩的豪语。

但是你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切背后隐匿着一个强壮的逻辑——海明威所说的每句话、所写的每个故事、所泡的每个马子,都遵循这个逻辑推动他走向某个命定的时间点,那就是,1961年7月2日,他用一管双筒猎枪轰开了自己的头。

对作为穿越者的你而言,这是何等毛骨悚然却又神魂颠倒啊。

由于上述原因,《午夜巴黎》是一部美妙的电影。

片中,美国文青盖尔•彭德因缘际会,一头撞进他心目中巴黎的黄金时代——那是艾略特、毕加索、达利以及布努埃尔们在塞纳河畔漫步、抽烟、争论艺术观点并且创制各自美学样态的时代。

此后,盖尔每到午夜,便搭乘老爷车去往20年代,流连于沙龙、舞会、咖啡馆和酒吧,与菲茨杰拉德把臂同游,跟海明威喝酒谈天,向达利倾吐心事,甚至,得到毕加索某任情妇的青睐,我的天,这是身为文青所能做的最美的梦——与整整一个时代约会。

关于怀旧,伍迪•艾伦无疑找到一个绝佳切入点:满足一个文艺青年的意淫,把他送回他所推崇的那个天才纵横、流光溢彩的时代,然后试问去留。

过去果然那么好?

那不过因为你无从聚焦它的贫乏、空洞、灰暗和平凡。

有岁月昏黄光晕在前障目,普通的搪瓷杯、海魂衫和藤编暖壶也纷纷具备了非凡的质地。

这就是盖尔所说的,“对某一代人而言,平淡无奇甚至低级粗俗的东西,仅仅由于岁月的流逝,它们的状态就发生了质变,一下变得既神奇迷人,又有点做作可笑”。

伍迪艾伦借由该片,试图打破某种厚古薄今的迷思,告诉我们,那些个伟大而已逝的时代里固然有海明威,有米开朗基罗,然而却没有抗生素,也没有麻醉剂。

盖尔追缅巴黎的20年代,而身逢1920的阿德里亚娜却认为1890才是流金岁月。

每一个时代都在怀旧,实实在在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充满缺陷。

这个命题十分浅显,一点即透,然而电影告终我仍觉意犹未尽,私以为,还是因为背景设置在巴黎的缘故。

伍迪•艾伦是有多爱巴黎呢?

在电影中借由台词赤裸裸地示爱倒也罢了,最妙的是,在影片开头,他用了整整60个空镜头来呈现巴黎,晨昏、晴雨,各个时刻。

那几乎就是一种凝视,由导演和观众共同完成。

而如果不是出于爱慕,我们原本不必凝视得那么久、那么沉默。

老伍迪的镜头里,巴黎是静物,经得起任何性质目光的打量;同时也是动物,热乎乎毛茸茸,又骚又优雅,周身浮荡着华美而慵懒的光晕。

海明威对盖尔说,“我相信真实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

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得不彻底,这两者一样。

”看吧,在巴黎,对爱和欲望的讨论,显得如此的合适,如此的形而上。

一番时空穿梭过后,伍迪让盖尔离开了全然无视他梦想而且忙着劈腿的未婚妻,然后发给他一个跟他一样热爱科尔•波特的法国姑娘。

这是老伍迪的仁爱心肠,也是理想主义者的最佳出路。

你知道该如何在这个无处可逃的时代抵抗死亡的威胁?

——从茫茫人海中,准确地找出那个真正属于你的姑娘,并且不遗余力地,去爱她。

2011-11-6

我的微信公众号:逍遥兽

 6 ) 《午夜上海》剧透

你跑到上海度假,深夜走在大街上被拉上一辆汽车,里面坐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车开到一家茶馆里发现先钱钟书也在这喝茶,林徽因说钱钟书不喜欢她,于是跟刚遇到的徐志摩跑了,再然后梁思成嫉妒心理作祟也追了出去。

钱钟书告诉你应该和一个女作家做爱。

还到徐悲鸿的画室里,遇到一个徐悲鸿的情人,聊天时发现这个情人曾经还和张大千有一腿。

之后参加梁思成夫妇的茶友会,又遇到了这个情人,嫌茶友会太吵,就偷偷跑出去压马路,中途救下了准备轻生的陆小曼,陆小曼说她想死的原因是觉得徐志摩不爱她了。

压过马路之后遇到了谢晋,你告诉谢晋《红色娘子军》应该怎么拍。

最后胡适,金岳霖,鲁迅都跑来跟你说,其实他们怀念的是唐朝。。。。

 7 ) 片中出现的二十年代"古人"列表

第一次邀请主角上车的夫妇Zelda Fitzgerald [1900-1948] and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novelist, short story writer, poet)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与作家赛尔妲·莎尔结婚。

他享誉盛名,生活富裕,夫妇俩长期居住在法国和意大利,他们因生活糜烂而知名《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出版于1925年,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不用介绍了吧)欧内斯特·海明威”第一次 Speakeasy Party上那个钢琴师“Cole Porter [1891-1964] (composer and songwriter)科尔·波特"by the 1930s he was one of the major songwriters for the Broadway musical stage. Unlike most successful Broadway composers, Porter wrote both the lyrics and the music for his songs."Josephine Baker [1906-1975] 約瑟芬·貝克American-born Afro-French dancer, singer, and actress. Nicknamed the "Bronze Venus,"Juan Belmonte [1892-1962] (Spanish bullfighter)非常著名的斗牛士帮主角评书的女作家Gertrude Stein [1874-1946] 格特鲁德·斯泰因American-Jewish writer, poet and art collector who spent most of her life in France.Much of Gertrude Stein's fame derives from a private modern art gallery she assembled. Leo and Gertrude Stein's studio had many paintings by Henri Manguin, Pierre Bonnard, Pablo Picasso, Paul Gauguin, Paul Cézanne, Pierre-Auguste Renoir, Honoré Daumier, Henri Matisse, and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Leo Stein [1872-1947] American art collector and critic. the older brother of Gertrude Stein.Pablo Picasso [1881-1973] (你们都比我了解他)巴勃罗·毕加索Djuna Barnes [1892-1982] (American writer)杜娜•巴恩斯20世纪美国传奇女作家,其小说以同性恋为主题"后来咖啡厅遇到的三个神经兮兮的人":Salvador Dalí [1904-1982]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萨尔瓦多·达利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

Luis Buñuel [1900-1983] (Spanish filmmaker)路易斯·布努埃尔"Un Chien Andalou" (An Andalusian Dog) <一条安达鲁狗>, 與抽象派名畫家達利是搭擋好友Man Ray [1890-1976] American artist曼雷 美国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一个擅长绘画,电影,雕刻和摄影的艺术大师。

但是,他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型式的艺术家。

T. S. Eliot [1888-1965] T·S·艾略特American-born British poet, playwright, and literary critic, 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English-language poet of the 20th century和女主角在马戏团遇到的几个"老古董":in 19 century: Henri Matisse [1869-1954] 亨利·马蒂斯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以使用鲜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1901]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法國貴族、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為人稱作「蒙馬特之魂」Paul Gauguin [1848-1903] 保羅·高更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

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后印象派Edgar Degas [1834-1917] 埃德加·德加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资料来自 Wikipedia/imdb

 8 ) 论除了穿越之外豆瓣青年在红尘中的出路

从opera的电影院看完出来已经将近晚上10点,再过一会就能够穿越了吧。

当然要像欧文威尔逊一样找到灰姑娘的南瓜马车。

小小的厅坐了2/3的观众,我和flora在里面是最年轻的观众。

斜后方的老太一直笑场和惊呼,甚至散场出来也在哼唱片尾曲,我不禁有些羡慕妒忌恨,她的笑点和惊呼点明显比我多多了,也许是人生阅历赋予她的吧。

其实好多玩豆瓣的人都有一种隐隐的清高在,觉得豆瓣就是要比天涯猫扑校内更嗲一点,就算自己SNS一个不落下,心里也有种因为我玩豆瓣所以我更来三的心境。

这大概是知识分子一般更受到尊敬的缘故。

可是阳春白雪不能当饭吃,再文艺的豆瓣青年也要回到红尘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而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往往有个落差,很容易就会觉得现实世界好庸俗不够档次。

所有豆瓣青年常常产生高处不胜寒独孤求败一般的寂寥和无奈,就像《猿族崛起》里凯撒看着打闹成一团的同伴们愤愤地折断了手中的树枝,就像《我的黑色小礼服裙》里齐刘海女(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跟闺蜜们一起也隐隐有高人一等的格格不入,就像就像黄药师站在纷扰江湖之外吹起了一枝悠远的笛。

现在文艺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太多的赤脚走在木地板上海藻般的长发只用muji的杯子喝冷开水。

本文所讨论的文艺青年就是一个看看书读读报关心人类关心社会也关心家人朋友的快乐的小二X,不需要刻意在咖啡馆靠窗座阳光下听着张悬清澈凛冽的声音才能看《小时代》。

欧文威尔逊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就穿越到了他心目中的黄金时代。

只有在那里才能逃避穷的只剩下钱的丈母娘和老丈人,逃避跟未婚妻选择婚后定居地的争吵,逃避知道分子兼潜在情敌的臭显摆。

我觉得欧文威尔逊就是伍迪艾伦爷爷典型的玛丽苏情节,为了自己的出轨找到了完美的理由博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不知道伍迪艾伦本人的感情生活中是不是有过类似的一段劈腿经历咩?

坐等真相帝对号入座。

穿越终究是成人童话,天一亮青鸟就要消失了七色花就要枯萎了永无岛就要看不见了,怎么解决这种落差问题?

伍迪艾伦让欧文威尔逊很理智地结束穿越回到现实生活中,跟唱片店女孩一起雨中漫步去。

这条出路就是“跟同类人在一起”,hang out with your own gang. talk with those who speak your language. 可是你不能总是幸运地碰到自己的同类人。

我之前有过一个阶段,在崭新的环境中身边的同伴都让我忍不住犯起知识分子假清高的坏毛病,我觉得我跟他们不是一类人。

不过人终究是社会动物,总有合群的需要,于是我强迫自己融入集体,每天倾听着这样的话题,逛街打折,做头发新鞋子,攀比自家男人,用一种谦卑的口吻从侧面夸赞自己,为了支持不同的韩国男团而争吵,八卦或毒舌表面看上去特别亲热的姐妹。

我是个貌似还正常的人,深知文艺不能当饭吃,我也喜欢八卦喜欢打折,可是我总觉得做人尤其是做女生不能太肤浅,除了关注假睫毛是台湾三棵树手工透明梗还是日本黑色梗的比较好,应该还有些别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你不能除了美瞳假睫毛栗色大波浪之外就没有别的标签。

一开始难免有些反感和不适,成天带着假面具一样很是不舒服,不过后来居然入戏太深,自己开始往庸俗里走了,整天浑浑噩噩,直到有一天被太后说一个月不见我最近变的很脂粉气很市井没内涵,才如梦初醒。

不要为了所谓的合群和讨巧而关起自己心中的小怪兽,就是这头小怪兽才让你有棱有角生的带感活的有劲hold住全场。

长期这样下去要变成金正日他弟或他妹的啊!

对不感冒的圈子,做到正常的社交场合交往be nice就可以了,冇必要把自己也变成同类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结局甚至可以这么走,欧文威尔逊和唱片店小妞成为了好丽友好朋友,然后欧文威尔逊和瑞秋麦克亚当姆斯一家继续开开心心生活下去。

(好吧我内心偏爱瑞秋,真心好喜欢这个鬼魅又灵气的女演员)精神世界上得到知音后,自然能调整到最佳状态面对现实的各种不如意,就算碰到狗血极品,也能抱着一种对付完他就能来豆瓣开直播贴的轻松心态去应对。

想起,马世芳说的,摇滚之所以意义深远,之所以能像Lou Reed唱的那样,足可以拯救一条年轻的性命,或许就是因为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终究不是唯一懂得这份寂寞的人。

(王小竹童鞋对本句亦有贡献)如果你能够找到身边,哪怕只有一个人,让你知道自己不是唯一懂得这份寂寞的人,产生一份共鸣,也就可以保证心中的小怪兽活蹦乱跳。

当晚遛弯去了一下莎士比亚书店。

电影里面门口的小黄椅变成了小绿椅。

往二楼的楼梯边上看到一本书,书名甚得我心,《no one belongs here more than you》。

内心不禁YY道,这是莎士比亚书店对我说的嘛(......)?

回家的路上心里绽放出欢乐的花朵仿佛自己就是行走在曼哈顿的凯莉布兰德肖。

后来flora短信我说,从莎士比亚书店出来一路被搭讪直到在公车站台上和小黑小阿一道等车,这才是真正的穿越。

我想说的是,flora, 感谢在我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城市一个月时遇到了你,有你在这里,这里就是穿越后的 L'Âge d'Or.谨以此文献给你。

 9 ) 普通青年的吐槽,文艺青年慎入

没有此片的吐槽,今年度的电影总结肯定不圆满。

这片儿是不少同学的大爱——据姐不完全观察,这些同学,主要是文艺青年。

这也不难理解,”America is my country and Paris is my hometown” ,连在《穿Prada的女魔头》这种快餐小说改编来的时尚青春片里,馒头叔饰演的文艺大叔going文艺女青年的桥段都要放在巴黎,且要用 Gertrude Stein这句名言做饵,可见在美国人画的电影座标里头,指向铁塔的箭头上首先写的是“文艺”其次才是“浪漫”。

而Woody Allen被某些法国影评人称为“美国电影人里头唯一的知识分子”(可见在这些影评人心里美国电影人的主要构成是中二生)。

本片很自然的,和单反拍摄的脚 丫子好基友手拉手,可作甄别文艺青年的雷达使用。

姐因成长环境所限,平素接触的文艺青年并不多。

所以每当同学用45度明媚的表情赞叹“我大爱本片”,在意识到伊是文艺青年/少年之前,作为一 枚长居在巴黎的普通青年,姐下意识的反应是问“那你一定也喜欢《步步惊心》吧”。

这么对比应该是很不合适的,此时感到受到极大羞辱并露出135度忧伤表情 的同学们,请原谅我,玛丽苏穿越剧神马的我实在所知有限。

但是美国的男版玛丽苏仍然是玛丽苏——谈吐无个性见识无创意成功靠外挂恋爱金手指,设定在法国的 现(代主义时期)穿仍然是穿越——历史无风貌细节无惊喜人物全脸谱卖点在酱油。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直接叫男主玛丽好了。

其实看完全片姐也不懂为毛玛丽如此向往20世纪初的巴黎。

不是说那一阶段的巴黎不值得向往,那时那地人性解放个性张扬文化聚集思潮涌动,充满活力激情创意和美感。

不过玛丽的穿越之行肯定不是冲着这些去的。

身为好莱坞主流编剧的玛丽和屡屡用蹩脚法语纠正别人的Versailles发音的高帅富显然都没看过一部由法国前辈女神Isbelle Adjani和法国影帝Gérard Depardieu主演的法国主流传记片Camille Claudel,这也就罢了,比起进到博物馆里寻找Camille的作品并剖析其与Rodin作品的差异,这两位显然觉得对着博物馆外面的“思考者”争论 这位女艺术家究竟是Rodin的情人还是夫人更能体现出他们的文化修养,实在太文艺太高雅太现代了!

在这场关于伟大艺术家的私生活8g的争论中,玛丽不但用自身充分证明了“美国电影人的主要构成是中二生”,更用其“博学”反衬出“美国的高帅 富都是装逼暴发户”,肯定让法国影评人们喜笑颜开。

而在前后琐事中,中二生高贵丰满的精神世界始终不敌暴发户铜臭骨感的装逼手段来得吸睛,得不到软妹子的 仰视敬佩,定亦让不少观众心有戚戚焉。

在12点钟声响起时,英俊的海明威教爹拿着仙男棒开着南瓜车,叮咚叮咚,灰小伙就戴上了金手指,更满足了一切(隐藏版的)少女情怀。

要说玛丽刚刚穿越的时候,虽然各个场景中主要是美国人当道以英语为主因而缺乏巴黎的气质,但那种纸醉金迷的氛围尚有几分梦幻迷人。

直到Gertrude对毕加索画作评价说——你没有完全显现出女神(因是男版玛丽苏,配对的就是女神)的美时,这就变成了噩梦。

当其时,超现实主义(电影/绘画)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流行之后,一众文艺领域的才子才女们开始关注潜意识,换则言之是将注意力从周遭环境转移到人类本身上,并改变了之后主流的走向。

姐是说,咳,自从出现照相机这个东西之后,“呈现客体的美感”早就不是绘画或者评价画作的主因素了。

每堂静物课,主攻Matisse老太太都 要强调一遍——画画不是为了再现客体,而是为了呈现属于画者的观察角度和感观体验,是为了表达作画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及印象。

由第三者对画者说“我觉得这副 画没有呈现出客体的美”,你确定玛丽当时没有进行空间跳跃一不小心穿越去古典主义时期了灭?

(毕加索不是没有“正常”的画,他给小儿子的画像算是比较以客体为主的)而与兄一起耗尽家财资助当时尚不被主流评论界所接受的画家对现代艺术功德无量的Gertrude Stein,其面目的刻画也就到此为止了。

她挑选画家的标准和方式(对所资助画家选择的不同是造成她与Leo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就连她在当时也算令人 侧目的感情生活也不着一笔(Gertrude的终身伴侣Alice好像就是出来晃了一下,不知内情的观众搞不好以为这是保姆)另一厢边Fitzgerald夫妇的作家身份则全然抹去,化身为穷摇咆哮剧里的男女主角。

尤其是Zelda,跟Camille一样,完全被刻 画成其男伴的附庸,夜夜笙歌不务正业不仅防害其夫写作还阻碍他跟海明威搞基,最后还闹出跳河自杀的情节。

玛丽劝阻她时说的什么来着,哦,“他是真心爱你 的”,然后精神不稳定的Zelda就听这个见过没两次的外人的话不跳了。

虽然说玛丽你是穿越来的,但你这个“断言”就跟断言“顺治真的在五台山出家”了一 样是属于自说自话的吧,你是怎么从这两人纷繁复杂的8g史里看出“真爱”的?

(从《最后的华尔兹》来看,姐得不出这么笃定的结论啊)至于海明威就越发扁平了,玛丽也没说为毛自己为什么如此尊崇他,向他征求对自己小说的意见时,说来说去只有一句话梗概,人物个性,作品结构,时代 背景,主题目的,一句的没有。

而海明威的鼓励则更妙了——只要是勇敢的诚恳的,就是好作品。

我说你这真不是小心眼陷害同行么,你自己明明很注意炼字的。

你 特么的写个基友喝酒论鸡(和谐)鸡的小品文里也要拿and不停玩,你莫不是看玛丽一脸中二相所以就随口打发人家吧。

不过无论Gertrude再怎么酱油,Fitzgerald夫妇再怎么穷摇化,Hemingway再怎么脸谱平面,都不及超现实主义三人组来 得坑爹。

这三人打酱油就算了,达利也就是被涮了一下他那个在艺术圈子算是奇葩的婚姻关系,布努埃尔彻底杯具了……玛丽给他提供电影灵感啊。

你毛这就跟某邓丽君 的女fans穿越到宋朝然后对苏轼哼唱“明月几时有”从而促成《水调歌头》的诞生这种情节一样看得人满脸是血无处喊救命啊……从以上情节不难看出,对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文化思潮的本质,那些画家作家在wiki说明之外的个性形象,巴黎的气质——虽然有些同学 喜欢说“没有美国就没有今天的巴黎”,而且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真的——就像没有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中国就没有今天的但巴黎一样(巴黎的城市规划是 参考紫禁城的),但是巴黎真的真的从来没有被美国人代表过,本篇首引用的那句Gertrude名言足以说明,玛丽都全然没有概念。

他对于这个时代的向往, 只是groupie追星的向往而已。

他跟他的女神,果然是天生一对。

至于被塑造成“文艺界最成功的groupie”的女神是看上了我们玛丽的哪一点么,就 不需要追究了,穿越剧不是向来这样么。

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就是这样的浮光掠影,玛丽常穿了。

至于画面么,WA向来不讲究的。

最后玛现把到法国妹子的场景设置在左岸——如果要评一个电影史上发生求爱剧情最多的地方,肯定就是这里了,巴黎旅游局宣传片的标配背景。

晚 上。

小风吹着,塞纳河淌着,大皇宫的玻璃顶遥映着。

姐很自然地期待着,可是在两人相拥之前,之时,之后,铁塔都没有闪灯啊!

没有闪灯啊!

没有闪灯啊!!!

你要不是等着闪灯,特么的挑这么一个都被拍烂的地方算怎么个意思啊。

好不好去Monmarte啊,起码可以俯瞰城市夜景啊!

或者去拉雪兹公墓是不是更有气 质啊!

这究竟是为什么啊!

而且能把Versailles拍得这副残样的也只此一家,连个正中全景都没有……这泥玛作为旅游宣传片都不合格啊!

所以这片吸引人的看点……也只有文艺青年方能体会了吧。

好吧,要是从没来过巴黎的同学还是可以把这个当成文化项目的旅游宣传片看的。

最后,欢迎来巴黎哟,“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all of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在巴黎居住时间并不算长的海明威如是写(姐忍不住再次吐糟啊,你妹的你是要怎么用心改才能把一句话修得这么漂亮啊,你就好意思给玛丽那种写 作建议)。

姐乐意难得远来的普通青年提供免费导游以为地(半)主之谊。

虽然姐也只是普通青年,但姐用思考者的小弟弟起誓姐也知道Camille是 Rodin的情人的说哟。

 10 ) 伍迪艾伦自己谈论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意义

摘自伍迪艾伦的采访。

It is a recurring, nagging feeling of mine that the reality we're all trappd in is,in actual fact, if you dissect it, like a nightmare. I’m always looking for ways to escape that reality. One escapes it by going to the movies. One escapes it by becoming involved in the trivial nonsense of “Are the Yankees going to win?” or “Are the Mets going to win?” When in fact it means nothing. But life means nothing either. It means as much as the ballgame. So you’re constantly looking for ways to escape from reality. And one of the fallacies that comes up all the time is the Golden Age fallacy, that you’d have been happier at a different time. Just as people think, “If I moved to Paris I’d be happier” or “If I moved to London…” Then they do, and they’re not. Even though these places are great, they’re not happier, because it isn’t the geography that’s eating them up, it’s the existential reality of how grim a predicament we’re in. So, I’ve played around with that before, the notion of wanting to get out of the real world, get out of time. Here, Owen does get a chance to go back, and it’s fine. But he realizes as he looks around that those people want to go back too, and that it doesn’t matter where you go, that life is unsatisfying whether you lived in the renaissance orla belle époqueor now or 100 years from now. It’s an unsatisfying situation.

《糖果男孩EX》短评

没有任何动人之处,借穿越和复活各个名人在装腔作势罢了。

6分钟前
  • fhskfdhlaksa
  • 还行

让我沉溺在巴黎的白天黑夜里,让我迷失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里,让我沦陷在巴黎的历史文学里...我愿意梦在巴黎,永远不醒。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歌不错 巴黎不错 瘪嘴男主角就算了 剧情太局限了 我们不了解你们的历史人物

11分钟前
  • principle
  • 还行

巴黎和魔幻,缺少两者之一,都只会成为一部普通的婚前恐惧症电影,而不会如此妙趣横生。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午夜巴黎,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人到巴黎就连老伍迪这种悲观主义的老头都变得浪漫情趣起来,即使故事结尾恋人分手了又如何,他又会在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候遇到另一位知心人。一封送给全世界浪漫完美主义者的情书!在这个中国情人节我们看着这部电影渡过,即使哪天分来了我也将不会悲伤。★★★★★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终于赶在离开纽约之前看到了伍迪艾伦的新片,但仍旧…不是很对我胃口,话唠情况有所改善,但怎么都觉得只是停留在时空穿梭的表面而已。巴黎和原声大美,加一颗星咯。但从电影院里出来看到雨后初晴的soho,石板路,漂亮的咖啡店,觉得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真是非常幸福。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世上还有比午夜漫步巴黎更浪漫的事吗?

2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香艳迷人的时光之旅 或是 俗套的穿越外加没完没了的掉书袋 就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了 倒是香淋淋的原声更讨人欢心

28分钟前
  • 凹凸代餐
  • 还行

拍得真美

29分钟前
  • YUKARI
  • 推荐

如果最后选择去巴黎读博士,那么我想这部电影至于我,就会有私人的意义。

32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去巴黎前再看超级合适,老爷子这种真文青才有资格反讽文青,逃避现世叶公好龙,把黄金时代各路人都玩透了。最后马良不停穿越太棒,台词摄影一贯的时尚打脸,看后冲去莎士比亚书店买本流动的盛筵压压惊,原声太好听了,Cole Porter的我都爱。PS,海明威在的那家饭店门还贴着老爷的工作照。

3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WA对巴黎的爱还真是……又迂又酸、味儿冲天。男主的设定还真够cliché,不过就像WA大部分片里一样,滔滔不绝的男主不过是其本人的化身。海明威好帅(找了个戏剧演员演得太假太夸张)!达利太搞笑(这货是个犀牛控)!迷路的私家侦探好可怜!几乎所有演员都是熟脸,可谓阵容强大,只可惜都走马灯般的酱油了

36分钟前
  • ζωήιδ
  • 较差

伍迪艾伦吃下各种艺术,文学方面的知识,于是放了个屁,但我们闻着也是香的。

39分钟前
  • Adam
  • 推荐

这片子让我想起身边形形色色的文艺青年和他们的口头禅“吆,这都不知道,太low了……”

43分钟前
  • 申城少学汉
  • 还行

催眠圣品

45分钟前
  • 查多芬
  • 还行

我我我简直要哭了,i can&amp;#39;t luv u any more!!!!

47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并不是说《午夜巴黎》有多优秀,很多人迷伍迪·艾伦,在下却对这种絮絮叨叨的信息量一点也不感冒,片子确实工巧,却因此丧失激情。拍摄手法上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尽管如此,凭着细碎唠叨、穿越遐想和长镜头,片子整体也还算是不错。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这片都文艺到这范儿了。。。美化得都不像真的鸟……对于现代人来说,永远都只看到过去年代的光明面,而忽略了那些战争,某方面物质的匮乏,抑或仅仅是还木有抗生素。。。

50分钟前
  • 缈沨
  • 还行

+ one star for the line &amp;#34;but the detective is missing&amp;#34;

54分钟前
  • schonne
  • 还行

真的有人可以拒绝巴黎吗!!各种美景各种雨中漫步各种浪漫邂逅真的太够了!!!穿越时空爱上你什么的剧情都弱爆了不过裹上巴黎的外衣就太美了!!!好喜欢男主和达利喝酒那段~

59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