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威尼斯狂欢节。
当初下了这部电影完全是机缘巧合,我是想下2005卡萨诺瓦的电视剧,那一部更贴合卡萨诺瓦自传。
他的故事改编来改编去,已经和原著相去甚远了,卡萨诺瓦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的传奇,就像电影里出现的舞台剧与木偶戏,卡萨诺瓦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人生需要恋爱与冒险”,他代表的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冒险精神。
有他参与的故事,里面的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都大胆追求爱与欲望。
这部电影里更是强化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宗教体系的嘲弄。
影片的前半段略显乏味,后半段戏剧效果拉满,我以前可能会给三星,但我现在会给四星。
也许是我变宽容了吧,也或许是我太向往那个世界了。
文学戏剧里无数故事的发生地,建在水上的城邦(听起来不像幻想吗?
),两头尖尖的小船名字叫贡多拉,像迷宫一样的河道,狂欢节的假面舞会。
无论威尼斯会不会沉没,它给人们提供了这么多浪漫的素材,就像卡萨诺瓦一样,诗人和艺术家们会继续把这个梦传唱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后,终于明白情圣与花花公子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两者都毕生致力于追求女性,但情圣用的是真情真爱,对所有追求过的女人都曾经认真付出过。
最重要的是,这些女人们对他还依旧深情款款,念念不忘。
本片中男主角卡萨诺瓦就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情圣。
片中他从绞架上被解救后,围观群众一片欢呼,可见此人有多么受欢迎。
人们对情圣总是抱有特别的宽容与好感,而对于花花公子则鄙夷指责。
所以,这部电影将卡萨诺瓦塑造成一个痴情种子。
最后找到真爱,相守一生。
而传说中的“卡萨诺瓦”其实是个替身,只是一个配角。
没办法,观众喜欢这个调调。
现实生活中,情圣与花花公子基本上是分不清楚的。
这些帅哥到底用了多少真心,也只有天晓得了。
其实本片中最聪明的还是那个猪油大王,爱与不爱收放自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勇敢去追求,真是一条好汉。
虽然样子猪油了一点。
我在看《卡萨诺瓦是个书痴》,一本有关出版业的八卦,跟卡萨诺瓦没啥关系。
事实上这个电影跟卡萨诺瓦也没啥关系,不过是借这个话题而发挥、杜撰出来的爱情故事而已,俊男美女,幽默诙谐、皆大欢喜。
看完电影才意识到演卡萨诺瓦的这位同学在今年初香消玉殒了。
这片子里让我唯一心动一下的台词是卡萨诺瓦带弗朗西斯科去坐热气球前说的:I know that no man will ever own you.But to be your defender on the road you travel,to show you the world as you've never seen it,for that I hold my hopes.我知道没有男人会拥有你,但如果能做旅途上保护你的人,或者为你展现你未曾见过的世界,这就是我的希望。
用极端的话说,Heath Ledger这样的男子,做异性恋是部分男人的损失,做同性恋是部分女人的损失。
这么年轻便撒手而去,就是天妒英才,让所有的人都不痛快了。
《卡萨诺瓦》并非一部多么标新立异、野心勃勃的电影。
本质上它就是个风流浪子寻找真爱的故事。
但是,铺张的场面,诙谐的故事,演员一招一式间的功力却让影片的质感倍增。
Heath饰演这种风流倜傥的混混不是多么令人吃惊的事,但是Jeremy塑造的那个迂腐冥顽的主教形象却让人惊喜连连。
想不到这个以严肃题材见长的老家伙搞起笑来也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啊。
很多人是带着Heath离去的悲伤去看这部电影的。
换作《断背山》,冥冥中已被伤感贯通的影像与现实会让他的死不那么难以接受。
问题是,在这样色彩绚丽、情节诙谐的影片面前,如何调整情绪才能相信它已经是主演的遗作了?
看过的第一部Heath的影片是《爱国者》,据说他在第一次试镜时状态不佳,于是诚恳地要求导演再给他一次机会。
导演同意了,影片因此走出了一位光彩夺目的新人。
人和人的审美不痛,国外的评论说他只是common look,国内观众对他相貌的认可度要高一些。
无论如何,不难想象他诚恳起来是什么样子,他诚恳起来是多么的有感染力。
后来就是大热的《骑士传奇》了。
从那时起多数人都相信,他在影坛已经开辟出了自己的天地。
后来的发展果不其然,片约及片酬都在不断增加,一年中看到他的两部影片不是多么困难的事了。
但是像《凯利帮》、《驱魔人》这样的失败之作让他遭遇了事业的瓶颈。
接着他宣布要出演李安的《断背山》,那时我不厚道地认为,同性恋角色都快成为男演员的救命稻草了。
影片终于公映了,在影院看时并没有多么感动,他去世后自己在家又看了一遍,物是人非、阴阳相隔的境况让我泪水不断。
去年欣赏的是小丑的绝技,我爱的只是他的无政府主义,是那个纽约城里“最有品味的罪犯”,是那种对于社会秩序的无情嘲讽和尽情愚弄,是那样平常人生不可能有的歇斯底里。
但那不是你,希斯,我甚至无法从那张浓妆的脸里找出真正的你。
今天,是卡萨瓦诺,你的古装扮相真让我要接受一会,有点滑稽,花花公子堕入爱河的古老童话本不是我的口味,只是今天,由于有你,我可以开开心心的看下去,才发觉你也可以演出这么可爱的喜剧。
我还会去找你的其他电影吗,我还在期待你半途而去的遗作吗,不知道,我真的不确定。
也许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你,在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我其实没有那么爱你,希斯……
再见希斯,依然阳光得心醉,饰演一个花花公子和他诚挚的样子实在有点不太相符,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片中最大的亮点。
影片美女如云,特别是行尸里的劳伦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美不胜收,还有冰火里的小玫瑰娜塔莉,娇嫩而又狂野的演出也是让人大饱眼福,另外最近爆红的查理考克斯饰演的小情种也是亮点之一,演员阵容真的是可口无比,每个角色都塑造的很饱满,可是欢快近乎到肥皂剧的氛围,毫无起伏的流水式情节,让卡萨诺瓦之停留在了一个滥交情圣的印象中。
因为看到小玫瑰的剧照所以看了起来,可是花了两个周末的时间才看完的,因为这部电影对我似乎是催眠大师。
希斯莱杰,这还是那个在断臂山中抱着衣服哭的那位吗[惊讶] 嗯 卡萨诺瓦这样的传奇,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代号,风流才子,可是一个女人真的可以终结一个浪子么??
我表示怀疑,不要被终结就好了。。。
之前看过一个片段,就是红衣主教的侍女在问卡萨诺瓦,我怎么知道你是真的卡萨诺瓦?
然后就是镜头一变,直奔主题,哥们我一看就乐了,这是外国版的香帅传奇吧?
呵呵,色名远播啊,再就是去传说中的圣女家提亲,呵呵,小美女手劲挺大啊,不自觉的开始YY啊,片中美女多啊,风景也不错,比较含蓄一点的旅游宣传片嘛。
原本以为开头的传奇和一点点小荒诞会铺垫出一出罗密欧和朱丽叶般的爱情悲剧,不过在圣女与刚刚HAPPY完的窗边的花痴同学巧遇之后就明白,导演不是要赚大家的眼泪,所以一直绷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安心的看这出爱情大圆满。
故事发生在1753年的威尼斯……哦,算了,换个调调。
也许你该看看这部电影,如果你现在觉得无聊的话。
当然,这不是推荐的理由。
但我想说的是,我建议那些真的觉得自己知道爱情是个“什么东西”的人应该看看,当然,不知道的朋友,看看也无妨。
开头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我更喜欢用历史这个词,好让大家与“时间”这个枯燥的词区分开。
这时我们美丽的威尼斯还处在性与爱的启蒙时期,但梵帝冈对这样的地方有些许、一点,其实是很不喜欢拉。
特别是有Casanova这样放荡的风流才子在污染这个城市的市风建设,但我们善于交际的Casanova有一个“地位很高”的朋友,总督大人,大家知道任何时代,在关键时候有个有用的朋友都是有好处的。
总督从检察官Dalfonso手上救出Casanova,使他免了一次因被控放荡、非法侵入、异教徒、通奸修女的死罪。
但富有同情心的总督大人要求Casanova在狂欢节结束前找到一个“品德高尚的做妻子”,好使他不要再给自己添麻烦。
也许这对悦女无数的Casanova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实际上,选择过多的Casanova,反而在择妻这件事上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但令人闻耳肃敬的教庭对Casanova却并没有太多的同情心,长着一副冷得和冻鸡肉一样的脸的Picc主教被教庭指派接替“无能”的Dalfonso检察官。
他到威尼斯唯一关心的只是道德问题、异端分子,以及逮捕Casanova并将他“强之以法”。
而实际上,我们的风流才子Casanova真的已经打算娶美丽、品德高尚,“威尼斯唯一的处女”——Victoria为妻。
而当Victoria欣然接受风流倜傥的Casanova的求婚之后,Casanova的选择又多出了一个——Francesca,我们电影的女主角——一个个性独立,主张女权的“时代女性”。
请允许我冠以“时代女性”的称呼,因为Francesca以笔名Bernardo出版了在当时被禁的女权主义学说的书,这些书在广受当时的女性欢迎,她们以得到Bernardo的书为荣,虽然这是不被允许的,而也正如此,教庭大为火光,以致于要致Bernardo于死地而后快。
Francesca主张女人应当与男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她本人就身体力行,比如女扮男妆在大学里与男人辩论,而也就是电影里的这次辩论,Casanova与Francesca相遇了。
在Casanova眼里,Francesca并不是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有着与男人一样的抱负——而这种观点,正是当时被教庭视为的异端的想法。
也许写到这,请允许我引用豆瓣上的内容而使我将故事情节叙述地更快些。
在与Francesca的接触中,Casanova渐渐地改变了对女人的看法,他发现自己竟然堕入了情网。
然而Francesca可不是Casanova曾经征服过的那些普通女孩,如何能使这样的女孩爱上自己,难倒了战无不胜的风流浪子Casanova。
在对Francesca这段充满伪装,决斗,谎言,欲望甚至生命危险的追逐过程中,Casanova慢慢发现了简单的征服欲和真正的爱情之间的区别。
在一定程度上,因占有对方而产生的虚荣感使得我们对爱情充满无限美好的想法。
毫无疑问,我们通常以一个优秀的女朋友或男朋友为自豪的对象。
从表面上我们很难区别“基于占有的爱情”与为与我们所谓的“真正爱情”,但不管是哪种,使我们困惑的是:不管是哪种,我们最终得到了所追求的吗?
It's a question。
可能我们理所当然地相信,男人需要一个美丽、大方、贤良淑德的妻子,一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人,可能没有样样如此完美,但即使退而救其次,也至少要满足观赏性或实用性其中的一方面。
而女人的需要,本质上与男人的一样,只是要求的内容有所不同。
而如果条件许可,每个男人都会像Casanova一样,尽量多地尝试不同的“快乐对象”。
“等待一个人”其实只是他的一个借口,就像我们了解的那样,Casanova真正等待的只是她母亲的一句“我会回来”的承诺,如果不是Francesca适时地登场,那个“被等的人”估计永远都不会出现——Casanova因而再次验证了“口是心非”是男人的专属品。
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对Casanova来说真是再恰当不过的真理。
当Casanova碰上Francesca这颗硬钉子后,虽然他没有那种近于本能的、极端的男权主义,但表面上看,他的确是个十足的喜欢玩弄女人的花花公子——正是Francesca极力反对的与排斥的那种人,于是美丽而又个性极强的Francesca给自以为深得泡妞大法的Casanova上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课。
故事的最后,冷色调人物Picc主教凭借他深刻的“洞察力”,认为Casanova与Bernardo就是同一个人。
为了得到Francesca,Casanova使尽花招与手段,成功假扮成了Francesca的未婚夫——Papprizio,也因为机关算尽而被Francesca识破,愤怒的Francesca浇灭了热气球上的火焰,泄了气的热气球带着两人从天而降后,却被赶来的Picc主教逮了个正着。
为了保护Francesca,Casanova把Bernardo的身份揽到了自己身上。
而这次,Casanova总算把Francesca彻底感动了,于是再一次女扮男妆成律师的Francesca在为Casanova辩护时,承认了自己就是Bernardo的事实,因而两人双双被判绞刑。
接下来,戏剧性的场面开始了。
Casanova的母亲守信了自己的诺言,关键时刻带着化妆成红衣主教的情人与Francesca的弟弟Giovanni、Casanova的仆人Lopu等一众人前来营救,最终,一群人逃出了威尼斯。
而Lopu留下了,Giovanni成了“Casanova”与一直喜欢着的Victoria结婚继续生活在威尼斯,Casanova则带着Francesca跟随母亲的戏团一起流浪……真正的爱情也许就是这样,我们不会带着任何事先预判的条件去实现。
如果你不幸已经结婚,请允许我用“不幸”这个词,因为我还没有,当你半夜醒来,会否有这样的疑问:枕边那位是否就是你梦中的那位,而她(他)梦中的那位,又是否真的是你?
又如果这样的疑问会使你困惑,以致于影响到你家庭的和谐稳定,在此我致以深深的歉意。
一部超帅的电影。
剧情超帅,男主人公超帅(演了《断臂山》的澳大利亚美男希斯·罗杰),女主人公超帅,威尼斯的水景超帅,18世纪的华服超帅……总之,是非常对我脾胃的故事。
尽管编剧将真实的卡萨诺瓦进行了有点俗气的浪子回头式的杜撰,可是,俗得超帅。
真实的卡萨诺瓦——http://post.baidu.com/f?kz=110940399影片中的卡萨诺瓦——http://post.baidu.com/f?kz=102141933 补充一句:影片的结尾,寓意真正的卡萨诺瓦已经拥抱最爱,而替身卡萨诺瓦才是回忆录的作者。
没有最离谱儿,只有更离谱儿。
很简单,很开心,很浪漫,我喜欢,尤其是被接二连三地恐怖片“摧残”之后。
已故澳洲影星Heath ledger飾演的情聖出奇地非常適合,本人覺得他絕不是帥哥,但他卻把一代情聖演譯得淋漓盡致,而這部電影是一個倒敍式的代寫故事。
在美人美景的威尼斯襯托下,影片以修道院偷情作為開始。
衣衫不整的情聖先生躲進大學中,那是他第一次看見學識淵博又前衛的女主角,即使顏值不夠但眼神搭夠,不得不說Heath有一雙會說話會演戲的眼睛。
而其實,情聖先生也只是一個等待媽媽的可憐孩子。
為了媽媽的一句會回來的承諾,他在威尼斯等了十多年,即使面臨要被捕,被逼要迎娶城中那個足不出戶的處女也要繼續在威尼斯待下去。
電影的中段,情聖先生為了追求前衛的女主角,他利用了隨從的名字,因他知道女主鄙視自己的真正身分,又假扮成女主的那個素未謀面的富豪未婚夫,弄成很多笑話。
尾段的逃跑片段來個輕快的背景音樂襯托著,母子終於團聚,又把自己的身分給予女主角的弟弟,自己卻跟母親、一生摰愛當個劇團裡的小演員,浪子回頭了。
而這個故事其實是由取代了情聖先生的那個男人寫下的,一個代寫的故事,耐人尋味,輕鬆的112分鐘,懷念故人。
大色狼的爱情传记
只是因为Heath
淫靡的威尼斯
爱情是花瓣、爱情是荆棘、爱情是火焰、爱情是飞蛾、爱情是我愿为你不顾一切、他们说的爱情都太复杂了、还是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变成老爷爷老奶奶吧~
将casanova和女权斗士写在一起。。╮( ̄▽ ̄")╭女性的一厢情愿罢了
Lasse Hallström很会讲故事,音乐的运用很赞,喜欢希斯·莱杰和西耶娜·米勒的表演。
情圣
无聊时看到的无聊电影
搞定一整个修道院
傻死了……太幼稚……
一般啦
真爱不会因为情人数目的增加而变得更真,而只会逐渐消失...
逝去的万人迷
2007-6-2
还能再扯点吗。
After all, I am not a romance comedy person. Even with Heath Ledger, it took me four times to finish the whole movie.
西方古装爱情片的斗争重点就是女人该不该有大脑。
烂,2星给演员。
好困。。。。。
真是冲音乐才给的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