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救护车司机和Enrico丢掉了运到医院急救的心脏,司机为寻找新的心脏顶替,出了个杀死流浪汉的点子而联想到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那本书。
结论是:一般情况下,天才不天才,所见都略同。
二:这个就是最后几分钟里大家的挨个儿跳水啦,看别人跳水是很刺激的事情,特别是你就在台下的时候。
不过总会担心压着摔着的问题,而像电影里面那样,人如潮涌,大概再怎么跳也跳不怕。
三:奶牛很牛,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它牛蹄会不会断掉这个问题。
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电影。
开始的情节比较散乱,觉得没什么意思。
但一步步地随着情节之间关系明确也越来越有喜剧色彩,每一帧都是笑点啊。
到最后所有人都将钱捐出时触到了泪点,其中一个男主说的那段话令人深思。
在搞笑中读到了真正的深意的道理,其实是对金钱至上的反讽。
中美电影的区别不在于演员演技,不在于投资多少,也不在于消费者喜爱与否,而在于经济效益、娱乐大众之中一个个引人深思并开始反省自己的道理。
这些道理或许也不深刻,但是它确实是被揭示出来了,而且是有效的表达电影更或者艺术所表达的价值。
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获得好酬劳的美好之中,却又渐渐遗失了最根本的准则,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人云亦云中迷失自我。
我们有很多娱乐的方式,可以在KTV、在电影院、在酒吧,在很多放飞自我的地方尽情享受。
可结束了呢?
是一阵阵空虚感侵袭,寂静中又会感到孤独。
其实这不只是现实中的寂寞,还有灵魂的迷失,心灵的被蒙蔽。
这个电影中的几个角色都蛮有特点,大律师中规中矩,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橄榄球裁判事业失意,不知所措;两个小混混,连蓄意敲诈都让别人糊里糊涂抢了先;憨豆扮演的流浪汉我怀疑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活着要干什么;反正就是这么一帮碌碌无为,在社会中可有可无的人物。
我想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的生活是没有激情的。
但是,当200万意外之财摆在面前,还有不少人都争着抢着的时候,他们激情,活力,才智像冲了气的气球一样,膨胀到了极点。
暂且将导演宣导的人道主义放在一旁,我们对钱的追逐的对与不对放在一旁。
我记得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对女人都不感兴趣,那么说明一点,你已经没有激情了。
对不对不分析,至少说明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自己追逐的东西,有那么一些兴奋点,不管是什么,金钱,女人,艺术,极限运动,无论什么,总让我们兴奋的东西,能让我们时刻保持亢奋,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像那200万,不然生活就是一团死水。
这片子很单纯,很容易让人开心,是的,我看了这样的半部电影,把我乐坏了。
纯美式的闹剧,剧情简单而直接,几个人互相牵扯,互有联系,最后的结局意料之外,却又皆大欢喜,很好,这就是美国电影,轻松搞笑幽默,结局很完美,还要怎样呢?
就这样看吧,好看的,好玩的,呵呵
2018年即将过去了,你是不是已经收拾好一切静待新年的到来了呢?
如果你还在为年底业绩冲刺,还在为家庭事业奔忙,那么,这部美国派拉蒙出品的轻喜剧《亡命寻宝》推荐给你,希望在这个还不算太冷的冬日里,能带给你片刻的轻松和温暖。
影片讲述了一群人机缘巧合下被赌场老板选中,为抢夺200万美金而疯狂赶往墨西哥州银市,在这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是一部因钱而展开的电影,为了200万美金,前一秒还温文尔雅的人后一秒就能无所不用其极,导演一展他在讽刺喜剧领域的天赋,以“金钱”作为追逐的目的,以“竞赛”串联情节脉络,穿插了大量黑色幽默、滑稽剧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可思议的情景,全片波折迭起,笑料不断,赚足了噱头和眼球。
本片演员阵容也是毫不逊色,齐聚了“憨豆先生”罗文·阿特金森、“黑珍珠”乌比·戈德堡、“王牌大间谍”塞斯·格林、黑人演员领军人物小古巴·戈丁、喜剧大师约翰·克里斯等一众明星。
从失散多年刚刚重逢的母女、倒霉透顶的橄榄球裁判、以骗人为生却从未成功的兄弟到赌场烂赌鬼、患有阵发性嗜睡症的憨豆以及从不赌博的律师,他们共同撑起了这部疯狂爆笑的美式喜剧片。
小人物的疯狂,大人物的消遣为了200万美金,你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影片里的主人公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却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竞争!
当赌场老板宣布了游戏规则后,开始大家还在观望,没人理会,直到老板朝天花板开枪,他们才好像被逼迫着进入了这场游戏。
在等待电梯的过程中,有人问,你去吗?
有人答,我不去,又有人应,我也不去,于是大家决定都不参加好了,这可能就是赌场老板和他们开的一场玩笑。
这时,有人提出电梯太慢要走楼梯,接着大家纷纷找楼梯离开。
然而,镜头一转,在楼梯间里,所有人都开始争先下楼,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第一个到达墨西哥市,独占那200万的丰厚美金,于是狭窄的楼道瞬间拥挤起来,每个人都想先下,每个人都又被挤得没有出路,最后所有人拥成一团,不得动弹。
在这过程中,绅士小姐全都没了风度,也不顾个人形象了,夸张搞笑的表演逗乐了观众,同时也成为一群幕后玩家的笑料,他们就是赌场老板做的更大的一个赌局中的玩家,全是一等一的富豪,已然看不上低级赌博了,所以把这场追逐当做一次豪赌,赌谁能最终拿到那200万美金。
参加游戏的6组人各有一把能打开奖金保险柜的钥匙,里面早已嵌进了追踪器,于是大富豪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比赛的最新进展,对他们而言,那些为了200万美金累死累活疯狂争夺的小人物不过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一次消遣罢了,为了取悦这些真正的玩家,赌场老板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还安排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赌局,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他们赌博的对象,这是一场因赌而聚的盛宴,主赌局交织着其他小赌局,好像一次烟花秀绽放在大人物的天空。
一般电影有两种视角,一个是演员的主观世界,另一个是观众的注视,而此片在中间又加入了幕后大人物的视角,使整个影片结构瞬间变得丰富起来,主人公的追逐+大佬们的豪赌+观众的旁观,3个视角层次分明又环环相扣,每个人都在注视和被注视,正应了卞之琳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You should buy a Squirrel”去墨西哥州的最佳路线是飞机,然而当机场导航塔被兄弟组合弄坏后,美国公路片的味道便开始弥漫开来。
不管是做的士、搭便车还是自己开车,影片大量的篇幅都在讲述蜿蜒公路上夸张怪诞的经历和巧合,很多情节被极端化处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概率事件的叠加发生,让主人公们的夺宝之路变得异常艰难,你可能觉得就像在玩通关游戏,很多时候明明已经快赢了,一个转折又要重头再来。
比如那对重逢的母女,凭借女儿超高的人际关系搞到一辆私家车出行,谁想半路迷了路,向一个卖松鼠的女人问路却拒绝了她的推销,当她们根据女子的指示一路顺风往前行时,突然一个转弯冲下了悬崖,惊魂未定的她们从车里爬出来,看到周边堆满了废弃车辆,还有白骨掉出来,抬头便是那句醒目的告示:you should buy a Squirrel(你应该买一只松鼠),母女俩好不容易的领先瞬间化作泡影。
你以为她们就输了?
并不,影片设置的精妙就在这里,没人可以遥遥领先,也没人会大幅度落后,大家总是势均力敌,互相制衡着,于是我们看到母女组合后面坐上了实验用的发射器,又被当做精神病人直接载到了银市;后发先至的憨豆先生在打开保险柜的最后刹那嗜睡症发作,而其他人,在经历了一系列千载难逢的“事故”后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同时到达了。
作为一部公路片来看,竞赛(或旅途)中的各种线索处理的相当不错,既有独立前进的个人故事,也有交叉的重叠部分,比如憨豆先生最后坐火车向目的地疾驰的时候,背景里就出现了那个偷两兄弟钥匙的工匠和奶牛一起被绑在热气球上飘过。
从个体垂直化的线索来看,上一个动作又可能影响着下一秒的命运,一段旅程仿佛一个蝴蝶效应,6段旅程就像6个蝴蝶,翩翩起舞,各有千秋。
无论是被的士司机抢劫的只剩一条内裤后在沙漠里裸奔的橄榄球裁判,还是偷了纳粹展示车被激进人士围攻的赌鬼一家,他们的境遇都被自己的选择所影响,不过糟糕透顶的遭遇最终又都能化险为夷,这也正是喜剧的魅力所在吧。
本片最炫视觉效果当属律师和小女友开直升机追逐那段,从不赌博的律师在候机厅邂逅心仪的姑娘,得知其他人都坐不了飞机而姑娘是飞行员后转念决定加入夺宝一行,人生很多的“不可以”自此也开始被突破。
本来飞行员姑娘已经带他飞到了目的地,但姑娘临时想去看一眼男朋友,结果发现男友和前女友私会,醋意大发的她开着直升机就对着男友冲了下去,一个逃,一个追,直升机在公路上大放异彩,一会一个俯冲,一会一个急转,飞机开得比汽车还溜,外表的文静和内心的狂野形成强烈冲击,不止律师对姑娘刮目相看,连观众都对这彪悍的妹子连连赞叹。
我们在这条线里除了欣赏帅哥靓女组合外,更多是看到了性格保守的律师对自身的突破,他的爆发也从那次直升机追逐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带头偷汽车、抢美元,谁说文明人不会疯狂呢。
结局反转,温情自在人间虽然兵分六路,但参赛者都同时到达了那个藏有200万美金的保险柜前,在钥匙开启的瞬间,观众的好奇完全被带起,这场富豪间的真人游戏究竟有没有设置真实的奖品呢?
答案是有的,但柜子却是空的,原来奖金被赌场老板助手顺走了,于是六队人马汇集成一个大团队,再次向抢夺美金的道路进发,这段处理又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前面说到全片共3个视角,观众是最大的旁观群体,得意于看透一切,其实所有人不过是被导演铺设好的情节吸引着往前走,导演才是最大的幕后玩家,操纵着故事进程,也操纵着观众的猎奇心理,你以为的拿到奖金是结局,富豪们坐观虎斗是结局,其实都错了,奖金现身才是结局的开始,这就像建筑空间设计里常用的屏障,隔断了目之所及之处,只留几个线索,慢慢指引你去探寻,故而一个简单的空间变得繁复起来,颇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妙。
200万美金,便是那个线索,主人公们费尽波折终于打开了那个包裹,每人都抓了好几把美金在手上,突然之间,周围灯光亮起,乐队开始伴奏,本以为像《楚门的世界》那样主人公被曝光在精心搭建的假象舞台上,其实不然,这是一个真实的舞台,一场为遭受饥荒儿童募捐的公益活动现场,“你们就像十二门徒”,孩子明亮的双眸,真挚得话语无一不在拷问人性的本质,是拿走好不容易得来的奖金,还是全部捐出造福更多的人,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想想天上的妈妈吧”兄弟间的一番对话终于让执念的哥哥放下了手中的奖金,而其他人,也都在发表感言后和贪婪自私的自己告别,一瞬间,前一秒还不择手段的抢夺变成了一出温情的公益募捐,被丑化的人物角色纷纷点亮了爱的光辉,连那些以赌为乐的富豪们也被环境胁迫着加入了募捐,这一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喜剧至此达到了最高潮,主人公伴着地道的美式音乐翩翩起舞,他们纵身往人群里跳去,也往人性善的一面跳去。
导演在这里揭示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面,还有环境的感染和同化,万事都不绝对,只有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才能把握全局,看透这如此别有用心之设计啊。
如果说全片前半部已经很优秀了,那这结局绝对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因为它让观众又开始走回了正常的欢乐轨道,前半部分当主人公极尽丑态互相排挤时,观众会笑;当主人公摔下悬崖落魄无措时观众会笑,观众的欢乐是建立在小人物的卑微和辛酸之上的,之所以没意识到是因为讽刺和戏谑化的喜剧处理让导演在揭露人性之恶时不那么撕心裂肺,于是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沉浸在一种扭曲变味的欢乐之中,然而现实还是需要一些正能量,让被欲望驱使的人们暂时清醒过来,在这里,环境是催化剂,让人性中的马斯洛需求直接从最底层跃升到了最高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奉献、友爱、利他、团结,如果说追逐美金是实现物质的满足,那么捐款便是达到了精神的富足,在这一层面,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可能很富有,但你的精神可能很空虚,物质容易得到满足,精神却难得富有,所以精神层面的东西永远凌驾于物质之上,这也是导演对影片顶层设计的难能可贵之处,让每个人都在更高的层面上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这结局好似作家笔锋一转,黑色喜剧的路子立马转为温情路线,虽说大团圆的结局可能削弱前面大量的讽刺铺垫,不过,谁说一定要苦大仇深才好呢,年末了,来一次轰轰烈烈的豪捐也未尝不可呀
不记得小时候看过没有了,但今天看完感觉是做了错事一样难受。
本来是冲着怀旧童年的憨豆看的,结果憨豆先生的镜头没几个,仅有的几个镜头表现得也十分怪异,笑容和行动不仅缺乏喜剧效果还显得莫名其妙。
剧情也有十分恶俗的部分,人物的夸张行为没有铺垫,夸张程度也不可理喻。
结局流于俗套,并有强行转折之感。
对我来说是看了后悔系列,但我妈妈看得还蛮开心,时不时就哈哈大笑。
中国富豪该学习怎么花钱结尾曲,那个人唱的以及总后出字幕时候的歌曲是什么
美学课作业,老师让修改结尾。
如果说只是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考虑的话,这部《疯狂夺宝》的绝大部分无疑是做得相当成功的。
整个故事可以粗分为明暗两条主线,明线叙述的是六个赌中的人为二百美元如何疯狂折腾的过程,暗线是赌场老板以这六个人为赌注在暗中进行一场更大的赌博。
其中明线又分出了六条支线,六个神奇的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交汇着。
不得不钦佩导演对叙事的把控能力,有条不紊且笑料百出。
想必另很多观众感到违和的地方只有那个转向弘扬“人道主义”充满着说教意味的主旋律结尾吧?
一反之前贯穿下来的黑色幽默,先前以低劣品性示人的人很突然地带上了天使的光环,可能就显得做作了。
先说说这个电影的基本基调吧,从西方漂流而来的喜剧片——在麦当劳和摇滚乐胶合的缝隙中,一群小人物在为满足低层次欲望而乐此不疲。
他们中有被嘲笑胆小的银行工作人员、有刚找到失散多年女儿的母亲、有光看长相就觉得贼眉鼠脸不怀好意的兄弟俩、有满脑肥肠的一家之主...这些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俯拾皆是。
可怕的是在这样一个崇尚物质文明的现代社会里,占用大量物质资料的资本家就有权利把这些为欲望所驱使的小人物当做提线木偶一般操控。
赌场老板给了六个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人一把钥匙,规定谁先到达银城谁就能得到那“足够这辈子每天洗土耳其浴。
”的两百万美金,和一群不愁吃喝的富翁等待着看“人性为了金钱将上演什么样的好戏。
” 果然,人性的狐狸尾巴从一开始便露了出来,说好的合作一起分享那笔钱,却变成了各自心怀鬼胎的相互推搡。
小人物为了两百万忙得不亦乐乎,大人物却在幕后自鸣得意。
结果结局方向一转,谁也没想到大人物们聪明反被聪明误。
整部电影串联着无数荒唐离奇的故事情节,极富有搞笑轻松又诙谐调侃的喜剧精神。
当我们皱着眉头,严肃地发出悲叹: “啊,强大的命运!
啊,可悲的人类!
”具有喜剧精神的人会跳出来,哈哈一笑:其实那都是你自己。
难得的是在这部喜剧片里我们可以观照出人性,这使这部电影区分于《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侮辱智商的打闹剧。
这部电影里导演花了大量篇幅想要展示出的人性显然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没有太多关系。
更多地戏谑调笑了人身上为着欲望所驱使的部分。
人身上那些极尽愚蠢的品质:自私性、侵略性、占有性,为了满足欲望而极尽所能的兽性。
这是一个祛魅的时代,特别是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似乎再没有什么神圣坚固的物什能让人们顶礼膜拜,优美崇高、悲歌慷慨的东西也并不再为人们所垂青。
在导演的拍摄里,每个人都可以稀松平常地丑态百出且并不以之为丑。
纯粹令人敬畏的人作为一尊偶像倒塌了,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那个银行工作人员,多么文质彬彬的一小伙子,也是六个人中唯一看上去有几分正人君子相貌的人。
在机场候车时目光坚定地把通向二百万的钥匙扔进了垃圾桶,也目光坚定地鄙视了物质文明视金钱如粪土。
但听说可以搭顺风车直接到银城时,他发了疯般地跳了起来去垃圾桶中忘我地疯狂翻找。
前后对比反差可谓强烈,也展现了人身上多元性的东西。
这种人身上多元性的东西在整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诙谐,调侃和略带黑色幽默的讽刺之外,这部喜剧片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在这些对人性的“破”相之后“立”起一尊高擎美国式乐天火炬的希望。
仔细看着,这种乐观精神还是贯穿着影片始终的,因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显然不是对人性黑暗面的严肃鞭笞,“Take it easy.”玩玩儿呗的美国人对一切都报之哈哈一笑:那都是你自己!
影片开头那个黑人母亲对失散多年女儿的想念可以说是真心流露,银行工作人员被姑娘突如其来的吻搞得懵懵懂懂...而且他们无论经历了多么不幸的事儿最后都生命力顽强地以各种方式脱险。
为一个二百万这么拼死卖命就像一个没有基本判断能力的小孩子对五颜六色糖果的渴望一样。
从当中还是能够感受到某种天真和单纯的东西,一种纯粹由感性出发的欲望,我们看到了没有智慧和理性不会三思而后行的低等动物,也是所谓的大多数时候被别人所操控的“小人物”。
这种俯拾皆是的小人物在很多时候是不足以让人恐慌的,因为受感性主宰、没有经过理性清算的欲望是有限的。
可怕的是受理性控制,对情况能够支配的“高级动物”们的欲望。
他们能够布井设局,延迟满足,最后却有极大的概率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在影片中表现为那些以赌场老板为首的躲在暗处的富豪们。
别人是赌钱,他们是赌人。
显然结果是在绝大多数情形之外的极少数。
赌场老板彻彻底底的失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觉得这未尝违背了整部电影的基调。
关于老师让我们修改的结局,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倒人胃口的地方就是最后它回归了主旋律,没有忠诚地按照鞭笞人性的黑暗面来走,而是把一个伦理判断放进去了。
而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的,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在拍摄电影时肯定会有自己价值观的介入,不知道能不能与这个美国导演嫁接起来。
或许也只是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能从这部电影中还看出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喜剧精神背后的价值虚无黑洞。
在这个: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没有规则的比赛至而说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一种空虚无聊的状态中迷失了自我,被低级的物质欲望所统治着。
小人物们在生活中的琐碎、支离和充满人肉酸臭的拥挤中挣扎,仔细想来在逗我们笑的同时也会发现隐约有一种辛酸。
比如说那个失败的体育裁判,到哪儿都觉得脸上写着“loser”,比如那说臃肿而微不足道的一家人...而占用社会绝大部分财富的富豪们难道不也是如此?
无聊无力到只能靠赌博来为生活作出选择,希冀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和快乐。
结果只能是在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了的无聊中彻底走向精神的废墟。
影片在前大半段所做的事情是嘲笑道德,而在收尾的地方又选择回归了相信道德。
我看到有的影评写道:“影片如果没有最后的绝妙收尾,只能算是部略带讽刺意味和夸张效果的闹剧,主旨无非揭示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任何黑色幽默性质的喜剧,都能达到这一层面。
而由于结尾这突兀地神来之笔,从整体上提升了这部喜剧片的品质,化腐朽为神奇,显示出人性的光辉色泽。
”我认为这和之前影片中的美国式乐观基调是相契合的,在撕破人的角色面具祛魅之后,又复魅,将人身上具有的利他的神性呈现出来,将个体从卑微平凡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让每个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到了自己存活的价值和意义。
而讽刺精神又作用于那些自以为聪明能够操控别人的富豪们,下场可悲。
事实上看完以后我曾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人的捐款会不会是一种情景式的即时反应,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后会不会感到后悔。
几百万元和生而为人的意义在天平两端你会去选择哪一个?
事实上,人性从来都是兽性神性感性理性复杂混合。
克尔凯郭尔说:人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自由与必然的综合体。
只有自主地作出选择并为之负责才能感到活着的价值。
在这个弥漫着精致利己主义风气,失却价值评判标准的社会中,“伦理学”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我想,我们需要一些“说教”的东西,就像一部电影不应该仅仅是《猫和老鼠》的打闹剧,人也应该通过伦理判断和选择使自己活得像个真正的人,在吃喝拉撒之上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坐标。
如果我是导演的话,我也会安排一个这样的结局,就像高擎着的火炬上散发出来的希望之光。
这部充满着现代性的作品选择复归价值。
但是在过渡处理方面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违和的感觉,这算是这部电影的一些缺陷。
譬如说,在为了引入结尾和增加笑点的时候安排的枝节过多,干扰了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
比如说那个妓女以及奶牛的情节...我觉得可以删减掉,直接安排一个由憨豆先生引起小失误的剧情,把大家引向最后的那个舞台。
再直接爆发产生冲击感,自然与剧化效果并存。
再比如说关于“利益”和“价值”这个问题,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可能会更直白明显地强调个中的矛盾和关联,影片中很能让人玩味的一个地方就是一开始大家为了钱聚合起来,再到各自行动,最终又相互一致殊途同归,颇有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意思,但影片结束之后又让人产生我之前类似的疑惑,它的中心点在哪儿?
所以可以再多加几个镜头来描述六个主人公空虚悲哀的生存状态,可以用喜剧化的手法来描述。
第三点就是个性差异的处理,在这部电影中六个角色既被当做同一类人叙述,又凸显出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我觉得在捐款的时候可以再多加一些每个人不同的反应差别,一些更个性化的东西。
对比可以再明显一点。
说教的色彩冲淡一点。
最后就是对于那个赌场老板的处置,可以安排一个他在懊恼万分以后也被这一切感染的剧情,大彻大悟,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这样乐观就能压过讽刺,希望就能战胜绝望。
喜剧的最后胜利。
除了结尾强行升华外,非常搞笑,我哈哈大笑几次,非常有意思。
开怀大笑,现在的美国拍不出来了,政治正确抹杀了美国电影人的灵感。
好片,强烈推荐推荐😁😁😁😁😁😁😁😁😁😁😁😁😁😁😁😁😁😁😁😁😁😁😁😁😁😁😁😁😁😁😁😁😁😁😁😁😁😁😁😁😁😁😁😁😁😁😁😁😁😁😁😁😁😁😁😁😁😁😁😁😁😁😁😁😁😁😁😁😁😁😁😁😁😁😁😁😁😁😁😁😁😁😁😁😁😁😁😁😁😁😁😁😁😁😁😁😁😁😁😁
这个电影搞笑的细节超级多感觉还挺逗的值得看一看不过看完了就完了也说不出太多东西吧
杂乱
不喜欢这种用力过猛的夸张表演喜剧片,不好看,不搞笑,没意义,其中憨豆先生的演技最suck。不过倒是比当代美国低俗喜剧强百倍
太搞笑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和表弟在电视机都直接笑喷了
喜剧片荒的朋友一定别错过这部!B站会员能看!这片子的笑料是怪味豆,能入选名场面的梗几分钟爆一次23333,而且有多少机会能看到约翰·克利斯、憨豆先生、乌比·戈德堡和凯西·贝茨共演啊!(虽然结局不喜,但前面带给我的快乐已经足够了,而且是个完美契合卡普兰喜剧公式的案例,“三个律师”问题的升级版~)相似多方夺宝设定的喜剧前辈可能是《疯狂世界》好补一下了。
笑点还行吧,不是很爆笑但是很密集,最后的“升华”本来不好看的,但是富豪被强迫着捐款又笑回来了
不准备看
原来加拿大也有无厘头,只是我无法理解有些头痛罢了
高中,cctv6,全家一起。希特勒一段有印象。
感觉没什么笑点。
第一次看的时候爆笑
最大的印象,憨豆先生各种站着睡着
亿万富翁们大出血,哈哈
其实就是个《百万英镑》的内核 有钱人在看底层人民斗兽而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最后的结尾强行大团圆我真的要吐了🤮
过时了现在
群星云集的喜剧片。
好莱坞热门喜剧片《亡命夺宝》齐集“憨豆先生”罗文·阿特金森、“黑珍珠”乌比·戈德堡、“王牌大间谍”塞斯·格林、小库巴·古丁、喜剧大师约翰·克莱斯等喜剧明星组成的豪华活宝阵容,在600公里长的沙漠公路上展开疯狂夺宝,打造最疯狂爆笑的喜剧大制。 本片投资罕有地高达7千万美元。
主线有点意思之外,内容太低级趣味了。
搞笑桥段太生硬了,实在看不下去。
果然2的一逼。。哈哈哈
看了后没什么印象了~~~ 观影日期: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