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 ( Maestro )(A-) 我关注和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并非一部传统的关于一个知名人士一生、聚焦职业生涯的传记片,而是重点讲述了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作为双性恋所经历的挣扎,特别是与妻子费莉西亚·蒙塔莱格(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的婚姻。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作曲家兼指挥家是双性恋,所以这部电影才有其特殊的意义,就是让他曾经矛盾且“隐藏”的一生终于向世人诚实地展现出来,在这之后,他不再是那个完美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他才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因为事实就是事实,真相总需要大白。
影片并没有试图去掩盖伦纳德·伯恩斯坦曾经隐瞒自己有男友、且婚内出轨等事实。
而且不用担心,他家人并不会因此片火冒三丈,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得到了他三个子女的支持。
三个子女也出席了今晚的展映,并赞扬布莱德利·库珀的表演和对本片的认真态度。
因此,片中呈现的一切都可以被认为是真实可信且不需要质疑的。
因为这三个孩子有亲子参与了父母的一半人生,在片中也可以看到。
同时,影片其实很明确展示出,伦纳德·伯恩斯坦并非男同,而是双性恋,即使对男性有着迷恋,但他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妻子。
从最初追求到之后婚姻甚至妻子过世前,他都对妻子很好。
可以看到他们是知己、soulmate也是很好的父母和搭档。
所以他并不属于“骗婚”那类人。
而他曾经的男友(Matt Bomer出演)也结婚生子,但就没有展开展示。
从影片可以看出,两人似乎都没感情深到希望出柜或继续,所以结婚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非常顺理成章的选择,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永久被埋在心底,并没有任何纠缠和拉扯。
这就与《My Policeman》那部电影里描述的三角恋很不同了。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个幸运与一生挚爱和最合适的人结婚,但伦纳德显然遇到了这个人,因此即使他是双性恋,我认为他与妻子结婚是出于真爱。
而之后婚内伦纳德再次出轨年轻男学生,也并非要故意破坏婚姻,而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本性。
这个部分很可能引发不同人的不同看法。
大部分的人肯定是谴责他这种行为,甚至是明明妻子知道,依然出轨。
确实很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对这种行为过于宽容,如今作为名人肯定是没办法如此的。
不过本片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即使你知道他这种行为不对,并伤害了他的妻子,你依然不希望他们的家庭破碎。
因为这个家庭实在被塑造得很完美,两人之间也确实彼此依赖,打破这个婚姻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最终妻子知道丈夫出轨还是选择留下,直到病死,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家是她的全部,在生病过程中,谁也不希望孤苦伶仃一个人,而丈夫依然很照顾她。
她并没有被忽视和抛弃。
这两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爱情,也有着知己般的友谊,并非任何“第三者”可以打破的。
所以影片对这段关系塑造还是成功的,可以让人理解为何这段婚姻可以成立并坚持到最后。
爱情可以发生很多次,好的婚姻却可遇不可求。
其实本片的目的并非让大家去判断他们是对是错,是好人是坏人,而是真实呈现出伦纳德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很复杂、立体的人,无法有简单的话一概而论。
绝对不完美但并非坏人,有着充沛的激情和创意,重情义也很有才华,但缺点就是没办法独处。
从影片塑造来看,男主出轨很大程度不是对爱情的渴求,而只是“闲不住”、“怕寂寞”。
他说他没办法一个人呆着,总需要有人陪伴。
“陪伴”与“交流”对他来说很重要。
因此片中可以看到他总很善于交际,喜欢参加派对,不断需要与人交往,而没办法独处。
这类人确实是出轨可能性很高的,并不是因为他是双性恋。
即使他是异性恋,还是可能出轨。
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瑞·穆里根的表演也非常厉害,几乎无可挑剔。
无论是曾经恋爱时的契合,还是后来婚姻中的争吵都展示得很真实可信。
本片将助力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瑞·穆里根在颁奖季竞争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或女主),而且都很有希望拿到第一个小金人。
影片的摄影也很出色,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取景和运镜,服装设计、化妆和音效也很突出。
特别是布莱德利·库珀出演老年时的伦纳德,真心看不出化妆、表演的痕迹,皮肤、造型都非常逼真。
吸烟镜头确实有点太多了。。。
AFI颁奖季
本片在名义上是美国传奇音乐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传记片,不过,本片几乎没有展现作为音乐家的伯恩斯坦在音乐领域取得的成就,而是将故事的重点聚焦于作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这样的内容安排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整部影片却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且看得人精疲力尽,更糟糕的是,观众们在看完本片之后仍然不太清楚伯恩斯坦是个怎样的音乐大师(Maestro),也并未觉得对伯恩斯坦有了深入的了解,电影中的伯恩斯坦能够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他烟不离手,几乎一直在抽烟,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知道布莱德利·库珀导演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不知道他想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什么,难道是想说虽然伦纳德·伯恩斯坦是同性恋,但是他的真爱依然是他的妻子吗?
除此之外,本片的画面形式也略显做作,本片的主体部分是方画幅,而开头和结尾却是正常的16:9的画幅,另一方面,本片的前三分之一(伦纳德·伯恩斯坦的青年时代)使用了黑白画面,但是后三分之二却变成了彩色画面,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刻意并且毫无意义,库珀导演有什么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吗?
极有天赋。
几乎没有呈现他有什么努力。
生活的日常也很接近大家的邻里。
可能对交响乐指挥家这一行太过陌生,所以在他教徒弟这一段落,调整了徒弟的一些细节,让徒弟指挥了几遍,然后自己又指挥了一遍。
似乎都有细微的差别,可这些差别能造成什么结果的不同呢?
搞不懂。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
主演们的呈现挺好的。
总觉得编剧把故事相对编得平淡了。
说不上来那种感觉,就是缺少一些闪亮。
我发现水库意识到了音乐韵律性对于电影镜头黏合(或者说掩盖跳跃)的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没想到,在音乐题材中观众只会觉得是基本要求呢?
摄影上的形式主义复古也让我感觉蛮「半夜突觉“我太是艺术天才啦”产物」的,黑白+舞台打光部分的早年生活还有后面的70年代式色彩的婚后稳定,感觉每一秒都是水库在大叫“我很懂camp”,但有些地方真的合适吗,在教堂演出马二那一段,还用4:3比例,画面就很局促😓而且我很难不觉得观众看到这里可能认为水库出演的伯恩斯坦进入了一种宗教保守的狂热状态,尤其对比前面拍的四五十年代的纽约交际圈圈子热闹(更不提和费利西亚交往的时候用舞剧做推动)。
结果最后又在酒吧里和学生flirting,画面非常现代的,真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写作就更不谈了,伯恩斯坦人物形象还不如费利西亚连贯呢。
我反正只能看出来水库的这个伯恩斯坦很活力很爱hook up,但是总有种他动机不明的感觉。
倒是童姥的费利西亚的同妻泪还算完整,当然本身有童姥做演员本来就比水库强的原因。
不过,细究一下,费利西亚整个角色还是围绕着家庭和伯恩斯坦,唉不看金德比不知道,原型有不少可以变成高光的事迹的,但水库都无视了,番位和颁奖季又把童姥推在前面。
不知道水库是有意陷害还是根本导演能力不足…搞到最后这种歌舞片和名人家庭传记有点两头不沾的玩意,怪不得一上线网飞就迅速飞出周榜楽
首先我觉得这部片子挺好的,很艺术,而且感觉也讲得挺明白的。
我个人认为的重点不是纠结在lenny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上,也不是Lenny和Felicia的婚姻上,而是Lenny个人对于稀有的追求。
我认为他们的婚姻是开放式的,这是两个人早就同意的事情(结婚前),所以中间出现的Tommy对于Lenny来说不是出轨,这也不是他们婚姻的矛盾点。
真正的矛盾点应该是Felicia所说的“恨和愤怒”。
在Lenny的中年时期,他办party说自己创造的作品不够,这是对自己的不满意,他也时常觉得很抑郁,特别伤心,这种伤心让他没办法创作,(Felicia说的“summer doesn’t sing in him”)。
这都是他对自己的不满意所造成的,他的野心和雄心壮志可以让他同时成为很棒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是同时也让他更加不满意,对于自己追逐的目标感觉不够,有更多想完成的事情。
这种情绪也让他逐渐忽视了家里面爱他的人,他的孩子,妻子。
所以Felicia会说他的责任不够并且Lenny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让他们都觉得很累。
但是这种对于世界的不满意,一种愤世嫉俗,hate,都是激励他创造的动力。
还有一部分的hate也是来自于感觉不够自由,不完全是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应该还有一部分是他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他的才华,都欣赏他,但是很多人都是嫉妒他的,甚至想害他。
他感觉不够自由。
后来Felicia的离开让他意识到的事情是他没有办法真的很自由的活着,即使是没有了异性恋的对象,他对自己的不满意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社会给他的压力就更不可能了,他的恨意根本就没有被消除,而且他之前的发泄也是错误的,很伤害人的行为。
并且家庭这个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了,他没办法完全抛弃,他是真的很爱他的孩子们,愿意做出这个牺牲与退让,把事业的一部分奉献给家庭。
所以后来电影中给了很长的镜头展现他指挥的一场交响曲(我对音乐什么都不懂,没有办法分析出任何东西),Lenny的神情是投入,专注,狂热的,他好像又找回了他的summer,这种热情与发自内心的骄傲和满意是他对自己的和解,他和自己的野心终于达成了平衡,这也是Felicia又和他在一起,的原因,他没有hate了。
电影结尾处,他和他的学生暧昧,并且说自己找回了summer,虽然和以前比不是那么热烈,但是足够支撑他继续纯粹的活着,热爱音乐和他的作品所展现的就是这个主题,不是被野心支配的自由,而是在自由的创作中展现了野心。
本来就是游戏,那就权当游戏罢了。
音乐大师,2023。
Bradley Cooper编导演一体。
开镜3分钟定格局,Cooper获得最佳男主提名不在话下。
有一双迷人眼睛的Bradley Cooper(1975-)离东木式好莱坞塔尖型全能冠军仅一步之遥,他参与制片的影片曾9次提名奥斯卡。
他执导首部长片《一个明星的诞生》(2018)就成为奥斯卡大热。
2023年《音乐大师》多技法/多画幅/多主旨/跨类型/势必再掀奥斯卡热潮。
因为Cooper本身就是好莱坞孕育的标准化IP化的人物。
《音乐大师》的炫技反而是好莱坞近20年的进化相对趋缓的体现。
ps,不要想多了,他们虽放缓步伐但仍然大幅领先。
就如同漫威宇宙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有多少影人正在好莱坞规则下开辟自己的宇宙。
《音乐大师》和《奥本海默》恰好是好莱坞标准化产品的又一极致体现,类型/技法/主旨都有相似性,绝对天才导演诺兰也无法例外。
影片核心主旨盛赞二战后美国崛起为世界领袖,并分别从精神及科技两个领域出发。
物理学家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与音乐家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对美国的贡献处于同一时代。
当前世界变局之下,奥斯卡的原则更加鲜明。
否则不会同时出现《音乐大师》和《奥本海默》,两部影片获得最佳影片提名是大概率事件。
美国自由精神的渲染作为永恒主旨过往演绎早已冗余,本轮《奥本海默》科技乃至军力分量稍重,最佳影片名分很难旁落。
音乐大师,2023。
Mulligan倾情助力影片冲奥,也耗尽了影后的人物塑造和表演技法。
来自英格兰的Carey Mulligan(1985-)在英美电影一体化机制下,曾两度提名最佳女主,照原理2024年3月必拿下小金人,但是她不好彩会遭遇有印第安血统的Lily Gladstone(1986-)。
花月杀手,2023。
Lily Gladstone的出现是影片一束光芒。
Lily在蒙大拿州西北部black feet保留地长大,并拥有三个印第安部落的混合血统,包括 Kainai,Amskapi Piikani 和Nimi'ipuu 。
她的神奇经历更符合越来越显著的奥斯卡非白肤色加分的逻辑。
好吧,将最佳女主颁给她。
毕竟她的人物塑造还不至于像Mulligan那般模型化。
奥本海默,2023。
看到这幅足以载入影史的肖像,就不会对Murphy拿下影帝有疑问。
爱尔兰人Cillian Murphy(1976-)会面临《音乐大师》Cooper和《花月杀手》小李子的最佳男主竞争,Murphy胜算更高,原因不言而喻。
至于其他提名爆冷因素仍存在,但概率低。
ps:小李子的丑化模型式表演涉嫌模仿1997年第69届奥斯卡猛片《弹簧刀》中的Billy Bob Thornton(1955-)。
诺兰也属于英美一体化电影制度下的影人,他2014年《星际穿越》2017年《敦刻尔克》最佳导演机会败给了墨西哥三杰的高光时刻。
《星际穿越》甚至未获得提名,《鸟人》因西班牙语导演Inarritu皈依好莱坞X一镜到底而获得奥斯卡政治的奖励。
有趣的是,当诺兰在《敦刻尔克》中玩西语电影流行的多点轮回叙事XHans Zimmer极具后现代风格的打击乐化配乐时,恰逢toro持好莱坞经典叙事X冷战背景X古典配乐的《水形物语》,结果一并惜败。
音乐大师Cooper所代表的好莱坞未免过于浮夸自大,学院也不会将这份荣耀再次颁给80岁的花月杀手,激励第一盟友英伦Christopher Nolan(1970-)变得责无旁贷。
ps:不是下图下巴更大那一位。
大下巴先生一辈子无缘奥斯卡最佳导演==lll音乐大师Bradley Cooper有着超强的类型和技法变通能力,并且携带加分的音乐基因,2024年2025年大可以换一个玩法,三年以内他必然拿下一座最佳导演。
奥本海默,2023。
开镜只是用浅浅的一汪雨滴涟漪来暗示原子弹,不也是诺兰的进化。
我以为是音乐大师版本的一个巨星的诞生,结果两人事业顺风顺水。
我以为是为追求艺术妥协爱情的爱乐之城,结果两人艺术爱情双丰收。
我以为结婚后要来婚姻故事,结果两个人兜兜转转生了病后丈夫痴情守候。
那年代搞这种地下型半开放式关系也不简单,而且男主偏好明显是男性,但是夫妻两人却没有太多爆发和纠缠。
与其说是妻子代表着男主对主流社会和娱乐圈的妥协,倒不如说是妻子作为同样才华洋溢甚至性格上更强势坚定的情况下镇住了他的忧郁厌世,颇有梁朝伟和刘嘉玲的feel。
但矛盾的是,本片强调男主对自然和人群的热爱,甚至不正常的依恋,却没有准确给出男主角为何害怕孤独的展示。
绝大部分关于娱乐圈和人物传记的结尾都是悲剧收场或喜忧参半不是没有原因的,音乐大师没有让人看到这位音乐家人生为何值得领出来演,是足够悲剧吗?
是足够戏剧化吗?
是在音乐上做了什么了不得的革新吗?
没有,只是一个天才将就地过了一个不错的婚姻生活,人生偶尔有悲伤,但他还是赢了大多数人,而且在天才之列来说幸福得不行。
Cooper作为一名演员并不差,但在编导上有太多的不尽人意,而这一部是高超的运镜和转场都无法掩盖剧本上情绪重点含糊的缺点。
似乎演员转做导演都有一种,觉得自己能凌驾剧本重点之上,一场戏无限延长节奏和添加情绪的层次。
但是节奏和层次有上限,曝露太想拿奖的吃相有些庸俗了。
我现在边看边记。
电影画面故意把尺寸设成古典的比例,而不是宽银幕。
场景的切换通过舞台直接转过来,虽然不真实,但比其他安排不是更丝滑承接?
黑白彩色混编,效果很好。
大师的台词一概加了某种明显的口音,就不知是否人工智能的贡献。
要是纯人力所为,那个敬业可了不起。
故意大师找杰米谈话,谎称她听到的留言都是因为别人嫉妒而编的。
唉,大师啊大师,你不能这样啊,你等于在赌局上加倍了赌注,你能做的其实是及时止损,取得子女亲人的原谅。
而不是错得不可挽救。
现在的(西方)名人在世时就雇用自己的传记专家?
确是给过剩的文学工作者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机会。
为什么这个套路让我联想到古埃及法老生前就要建金字塔,这么早就想着自己要死,还要得永生?
就电影本身而言,大师生平无论是音乐成就还是世俗生活,均缺少华彩乐章,算不得了不起的作品。
到此,我电影看完了。
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大艺术家的人生,注定是身边的人或者成为炮灰,或者成为蜡烛,很少能够成为阳光。
这次的作品,各种要素齐备,讲述指挥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一生,但是自己更加关注的是,他这一生到底爱的是谁,是自己的妻子,还是自己的友人…其实如果是多年前自己对于这个话题反应会更加激烈,但是如今自己倒是对于这种话题的中心人物,会多一些理解和耐心,人啊,终究是会变得…有的时候,不做出选择,我们就拥有了最为有利的道德地位,一切的背德感,一切的罪孽,仿佛都是对方的,如果能够哄骗了自己的良心,更加可以高枕无忧…有的时候,如果一生奉献给了更加高层次的存在,那么情感也许从来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个时候,爱的是男人还是女人,也就更加不重要了…有的时候,也是最为沉重的模式,那就是,想要家庭美满外人艳羡,又要彼此理解相互支持,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些贪得无厌了呢…总得来说,库珀大帅哥的命题作文,冲着各种学院奖项量身定制的"八股式"作品,虽然画面色彩演技都属于上乘,但是每一种主题都是软绵绵的没有触及核心,不单单是求全责备丢失重点就可以解释的,更多的是没有彻底剖开人物内心去给观众了解的勇气,anyway看到孔雀和库珀两位帅锅的互动戏份,也算是很养眼就是了,个人评分8.6分,推荐指数四星。
古典音乐与自由恋爱——《音乐大师》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音乐大师》。
片名 Maestro / Bernstein (2023),别名大师风华:真爱乐章 / 伯恩斯坦 / 大师。
在布拉德利·库珀的这部传记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最为传统的叙事方式,导演通过标准传记片的熟悉比喻和线性叙事,讲述了一位定义一代人的艺术创新者伦纳德·伯恩斯坦的故事。
影片讲述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他的妻子费利西亚·蒙泰莱格雷·科恩·伯恩斯坦(Felicia Montealegre Cohn Bernstein)长达26年的婚姻。
两人之间的爱情、信任、矛盾和分歧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布拉德利·库珀执导并主演传奇作曲家和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呈现了一部视听盛宴,尽管技术上令人叹为观止,这部电影在情感层面却差了点儿劲。
影片的剧本遵循了一种我们熟悉的叙事方式:事情如此这般发生,接着事情这般如此展开,然后事情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种线性叙事方式,在结构上显得完整,却难以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归根结底,这部电影和许多传记片一样,陷入了同样的困境,拍摄目的就是瞄着获奖去的,在展现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的生活时,过于追求表面的呈现,而忽略了人物的深度和复杂性。
起初,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考虑执导这部电影。
在布莱德利·库珀向他展示了《一个明星的诞生》(2018)的早期剪辑版后,斯皮尔伯格在欣赏完这部电影后,走到库珀身边对他说:“你该来执导《音乐大师》。
”最终,斯皮尔伯格执导了《西区故事》(2021),库珀则执导本片。
库珀精彩诠释了伯恩斯坦这一角色,精准捕捉再现了这位音乐天才内心潜藏的偶尔冷酷与深深的苦闷情绪,并将这些情绪投射到他妻子身上。
尤其是,他安抚女儿的场景:面对流言蜚语,库珀竭力向女儿保证一切并非真事。
当女儿表示释然的那一刻,库珀脸庞上悄然闪过的微表情宛如一次内敛的情感爆发。
《音乐大师》另一个优点在于,它大胆而独特地聚焦了那位在时光流转和辉煌事业背后逐渐褪色的女性——菲利西亚·伯恩斯坦。
凯瑞·穆里根赋予菲利西亚坚韧而不凡的生命力,她以个人生活的巨大牺牲默默坚守在家庭与爱情的前线,却在无情的悲剧面前被世人遗忘。
若要说不足之处,就在于对菲利西亚社会活动与政治立场的相对淡化处理。
她不仅是一位反战积极分子,更是对黑豹党抱持同情与支持态度的进步人士,这部分内容在影片中的缺席。
从美学角度来看,《音乐大师》无疑是视觉与听觉均很出色。
电影中的摄影、服装以及制作设计都精妙绝伦,将伯恩斯坦生命中40多年的时代变迁精准地呈现出来。
影片以伯恩斯坦夫妇在1946年的一次聚会上相识作为开端,五年后他们结为夫妻,随后生动描绘了他们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婚姻历程,以及他们在1978年费利西亚去世前的婚姻高潮与低谷。
尽管他们早年的生活是以优雅的黑白影像呈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片的色彩逐渐变得鲜艳且充满颗粒感,这标志着他们关系的成熟与变化,颠覆了人们对一对夫妇“蜜月期”的传统想象。
布莱德利·库珀坦言饰演伦纳德·伯恩斯坦难度很大。
伯恩斯坦作为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和指挥家,必不可少的就是拍摄指挥镜头。
无法做到全部展现,布莱德利·库珀决定专注于一场演出,那便是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这一作品,他花费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如何指挥21分的音乐,学习如何在指挥中展现出伯恩斯坦独特的风格与情感。
伯恩斯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在那个时代,有时即使拥有如此出色的才华也要面临着无法逾越的阻碍。
在他结婚之前,伯恩斯坦若想指挥管弦乐队,则被迫改变自己的犹太姓氏,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身份。
此外,伯恩斯坦担任指挥的职位,也需要他过上没有瑕疵的私人生活。
这部电影也印证了一个历史事实:费利西亚·蒙塔莱格雷早已知晓他的性取向,并选择接受这一事实。
尽管伯恩斯坦一生都对男性有着深深的吸引,她仍然坚定地站在他身边,共同面对世人的目光与议论。
在他们结婚不久后,费利西亚曾写下一封信,坦然地承认并接受了伯恩斯坦的同性恋身份。
她在信中暗示,他们之间的婚姻是一种特别的安排,给予了伯恩斯坦充分的自由,让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情感与欲望,没有内疚,没有忏悔。
这封信在伯恩斯坦去世后被他们的子女发现的。
在那个时代,双性恋的身份被视为不道德和可耻的。
伯恩斯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他还经历过痛苦的“转换疗法”,试图改变自己的性取向。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古典音乐的颂歌,更是对自由恋爱的颂歌。
伦纳德·伯恩斯坦与费利西亚·蒙塔莱格雷之间的情感纽带被刻画得如此动人,它展现了一种超越传统框架、崇尚个人自由的爱情理念。
他们的关系宛如一首未经束缚的交响曲,每个音符都流淌着对彼此无尽的理解与尊重,他们共同演绎了何谓真正的灵魂伴侣。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强加限制对方的人生哲学,携手共舞于人生的广阔舞台。
线性叙事显平淡,人物内心欠雕琢,重现时代之变迁,讨爱与自由边界。
不论你有多爱Carey Mulligan,都不要企图看这部片(看得替她喊冤,为毛吃这么多苦,就这?)。已经有差片预期了,没想到这么差。稀烂的剧本。这部被提名那么多奥斯卡,还最佳原创剧本,真让人回望,2023年也不过是一个小年。除了芭比海默,没啥超级亮点。这部片的亮点是工整有时灵光一现的摄影,Carey各种tormented的表情。黑白、彩色转换没有什么新意,常规操作了。配乐是伯恩斯坦做的,不失水准。
3.5 可能是cooper与穆里根两位演艺生涯的最佳表演。作为对他俩一直无感的人,两次泪点全都因为穆里根演得甚至超越了cooper的剧本。除了编剧导演没有创作出一个好的戏剧之外,(但也可以看)没毛病……我想豆瓣评分这么低,是因为伯恩斯坦几乎是最早被国人熟知的指挥家钢琴家和音乐剧导演,期待太大。我作为在无知地少女时代一度把伯恩斯坦当成最爱钢琴家的人,觉得还行。ps. 第一个镜头一瞬间让我看见了周杰伦……一查,cooper还真也是摩羯……这种只能在自己导演作品里实现表演梦想和秀(致敬)才艺(偶像)的行为模式,让人不得不信星座的邪……
Capable but far from brilliant
这片子如果非要塞奥斯卡提名值得入围的只有服装设计和妆发,其他都不行;童姥表现还行,戏份可主可配,但今年女主女配都很挤,估计都提不上;男主表演过火用力,好像每一秒都想展现自己演技有多好,但感觉演的根本不是人物本身,而是演员自己,让人无法入戏;还有电影前面黑白后面彩色看不出是什么目的。总之整个电影很糟糕,这几年看过的最烂传记片,不知道入围主竞赛的理由是什么
好自恋哦。
作为传记,只是又一遍知道年轻时的浪漫爱情抵不过岁月蹉跎,婚姻能坚持全靠妥协来维系,至于一生“懂得”,是无数叹息积累的无奈。看片更多赞的是音乐与场景的融合,尤其是黑白彩色的划分时代,涨知识。
看了男主开头蹦起来接电话一幕,脑子里就在回响“我在后台跟箱官儿一块儿睡”,导致总觉得这是个就乎被卧的故事。
大艺术家 几欲借尸还魂。
究极自恋狂,Bradley Cooper大概是只看了维基百科和Youtube上部分关于Bernstein的东西,盲人摸象拼了个没啥音乐在场的音乐家传记,Carey Mulligan好,马二作情感招魂仪式好,但也都算是某种作弊手法。
一边学习一边看 学习效率增加好几倍
前段的确高效,快速的视听递进,但段落之间的演进又实在区隔有限,过于绵软。一家人离开时候,空置的副驾驶与顺手的扯安全带,时间留置的记忆反倒是迷人的。
评分怎么这么低,豆瓣网友好严格!我看得倒是津津有味,Carey Mulligan水汪汪的眼睛好灵!
库珀凭借一己之力,把方法派的平均水准拉下了一个台阶,难怪娜波儿要阴阳他...也不是差得没法看,就是跟穆里根各演各的,这边穆里根有多细腻,他那边就有多浮夸。前面黑白片的部分穆里根一出场就是老片的质感,啥时候给她来部属于她的彗星美人啊啊啊啊!剧本也一言难尽,我觉得josh singer的原剧本一定是比较扎实实在的,肯定是库珀这大聪明大笔一挥改成的这个der样。最后我想说,穆里根最后之所以肺部有阴影,一定是特么吸二手烟吸的,这家伙两个钟头烟不离手。
合理怀疑布莱德利·库博公费抽烟
导演知道自己在干嘛吗?
前面黑白摄影和画幅还挺有意思,但杂乱无章到后面就垮掉了。唉,不知道何时能看到Cooper出柜。。。
"A work of art does not answer questions, it provokes them; and its essential meaning is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answers."
“艺术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于激发讨论”,只可惜现在已经不是能够讨论问题的年代了。
甚至不是合格传记片,浆糊般的剧本,poor acting from Cooper(连照着录像复制动作都不会?even龙大师can do that)以及对伯恩斯坦下流的神化。但话说回来,伯恩斯坦根本不值得被拍成电影, 因为"He is nothing but a musical yet twisted ver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Scelsi,2023),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constant presence of cigarettes during the film, makes one can't help but wonder if this whole parade of biopics from Oppenheimer to Blonde to Elvis to Napoleon to House of Gucci to Priscilla is one big他吗的scam.
美国电影应该开一个新genre:用力过猛冲最佳男女演员的假先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