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影较多,所以觉得自己早熟。
以至于后来看电影很少有能使自己心触动的。
本电影看过两遍,第一次是在半年前,无意间点进去了,那时电影的性爱镜头还没删减,看到性爱镜头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生理都会有那么点变化的。
本以为这就是个动作片了,看下去后没想到文艺气息那么浓厚。
第二次就是今天,无聊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了这部电影,就又看了一遍,有的镜头已删减。
但感受还是一样。
原来这部电影所有的性爱镜头都是必要的,没有多余冗杂的卖肉视角。
不要总把性当成难以启齿的事。
两个年轻人各自寂寞,孤独,受伤,这场爱情以河豚为线索,以性爱为开端,只是无爱而已,两个人在平淡平常平静的生活中慢慢接近,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
整部电影色调清新,配乐平缓,故事情节徐徐道来,主打慢节奏。
男女主选角不错。
女主长得不惊艳,可以说一般,但极耐看(在六花回来前女主在田野风吹头发的样子好好看),身材好,小色情与清新气质完美衔接,现在看有种袁泉的气质。
男主在头发没剪之前走的是颓废风,剪完头发是鲜肉风,这里的鲜肉不是个贬义词,男主前半段全程忧郁孤独,但在剪成短发后电影气氛开始走向慢轻快,男主也在这时心理有了变化。
聊一下给我印象深的几个地方1.男女主见面后在昏暗的房间里做爱后双方在释放情欲后怅然若失,男主默默地提裤子,女主泪流满面2.男主从楼上拿袜子给女主穿上3.女主给男主刮胡子剪头发,一点一点,一缕一缕4.男主教小金鱼跳华尔兹后,男主连问三次女主的名字,女主第一次戏谑性地回答六花,第二次试探性地回答六花,第三次认真细致的说:小尊。
5.男女主一起到面馆吃饭,女主学男主大声吸面。
6,六花回来,看见床上的男女主,开灯又关灯。
躺在男主另一侧,女主流泪,穿上来时的衣服离开。
7.六花回来,又离开。
在等车时给女主跳了一段踢踏舞。
8.男女主回去,在弯弯曲曲的平坦的路上慢慢走,女主角走在前,男主角跟在后面。
女主停下等男主,两人慢慢牵手……9.小金鱼和路口打铁的大爷…10.棒球队…有人说,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女人转变了一个男人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这部电影,漂亮的风景,沉默的对白,是生活与性的艺术片。
我说,这部电影,干净纯粹。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也不过男女主角在电影后半段的相处方式。
传说中全片对白不超过三十句的闷片。
男女主角第一次做爱的过程悲伤得让我想哭,导演寄托的感情很细腻。
给这部片子四分,一是给感情,全片的很多细节让我有触动,小尊给男主剪头发的感觉很温馨;二是给音乐,片中那段钢琴和管风琴(如果我没听错的话)的独奏或协奏曲很美,很喜欢。
我喜欢这部片子,不是说它有多好,而是正当时,也可以说,是这一刻的我喜欢这部片子。
不是任何心境的人都适合看这部片子的,比如说热恋的人,就不会喜欢它。
倘若是失恋的人,心有所属却又不敢爱的人,渺渺无期单恋的人,或许是会喜欢这部看似节奏缓慢的片子的。
它更像是一个人心中的小秘密,一种压抑的潮涌,慌张而惹人怜爱,那是一种隐忍,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是枯燥的欲望在夏日的闷热中迸发出的一丝狂怒,以及翻江倒海的悲伤。
寂寞,就如旷野晴空中的一道彩虹,出现在暴雨之后,以为得到了宁静,随意涂抹,却消失不见。
很多时候,看片子需要心境,文艺片更是如此。
台湾的片子看得不多,但也有难得的好片,比如《赛德克•巴莱》。
而像《河豚》这种几乎无人问津的小众化文艺片,能看的人真的不多。
或许是机缘巧合,我看这部片子,正当时。
《河豚》,台湾爱情片。
故事发生在花莲县的一个小山村,影片用了很多的长镜头,空镜头,节奏缓慢,男女主角经常默默地站在那里,半天才换一下场景,没有背景音乐,少的可怜的对白,大量的内心活动,大部分时候观众得通过那些并不丰富的表情来揣度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这是个内心挣扎的过程,包括男女主角和观众。
既然对白少,那男女主角总要交流吧,于是,前半部多了些爱情动作戏。
因为是爱情戏,观众总能通过语言之外的东西比较容易地判断出爱情从萌芽到成长。
在影片还剩五分之一就要结束时,男主角念出最重要的对白:你叫什么名字?
并且连续追问三遍。
终于认可和接纳了,表明了他的决定和决心,所以后来那个必然发生的突发事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小插曲、小点缀。
影片讲的是别人的老婆和别人的老公的爱情,片名《河豚》的寓意也很明显,至于情色,主要还是导演和演员面对的问题,观众基本看不到什么。
影片中的小山村画面十分唯美,蜿蜒的乡间小路,平坦干净,寓意明显的三岔路口,起伏的山丘,以及随着男女主角爱情的发展,漫山遍野的金针花由初苞到绽放成橘红色的海洋,影片最后是两人漫步在花海,在回家的小路上,第一次牵起了手。
这使人有理由相信,此片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宣传片的作用。
不过,怎么配宣传语呢?
难道是:你的黄花菜已凉了,而我的金针花正在绽放。
呵呵。
影片最后一个亮点,是演员表,至于是什么,自己看吧。
不过,影片节奏很慢,心急的人别憋出病来。
我就差点。
写于2012年3月1日地点:新窝。
人物:我和他。
静静地,我们依偎着看完这部平静性格下掩藏着惊涛骇浪的美丽电影,河豚,水中摇晃不定,很温和,一经人攻击,就会全身鼓起来,竖起尖尖的刺,和我还真像。
平静地呆在深圳,不代表我忍受这个地方。
微笑着与人相处,不代表你说一我就是一,我在这里磨练的正是这些我从小到大从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这个社会、各种人、冗杂事以及各种脸色,我从没见过的,有时会惊呆,他们不知道我是谁吗,居然会这样对待我,可转而又舒心一笑,他们的确不知道我是谁,每个人都有其处世之道,何不理解万岁呢。
我只是在安静地等待,回城堡的那一天。
看它是百度随意点的台湾电影,本以为是和吃有关的,结果不是。
女生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柔柔的,不急不忙的,吐字清楚,然后就跳着看下去了。
很安静的电影,或者说很憋着的电影。
有些裸聊镜头。
感觉片子里的人都是病态,压抑的厉害,不压抑了也不正常。
有因为男友找一女人,就离家出走的女人嘛,有不要工作,跑别人家住着的人吗,有随意收留人的人吗,有看不到,喜欢跳舞的人吗,不过怎么连声音也没听出来……不过我是跳着看的,太缓慢的镜头,我受不了呀呀嗯,嗯,不是我阳光的风格,姑且看看吧
没看简介,直接戳开来看。
原本以为是一部情色片,因为开头缓慢的节奏,生活化的背景声音,以及都市男女疲乏的生活姿态,都像极了一部韩国情色片的开头。
于是怀揣着情色片的心理暗示在看。
由是当男主与女主突如其来的第一场床戏时,也并不是十分意外。
当时便猜想,男女主角之间开头无爱,只是肉体上的互相吸引。
甚至猜测女主或许有报复前男友出轨的潜意识目的。
而男主在激烈的肢体碰撞后,隐隐哭泣,便猜测他大概也是个受伤的男人,这在看见他的卧室挂满了女子的的裙子时,得到了验证。
影片的画面拍摄得清新美丽,似是在暗示女主纯洁的爱情。
可是我却觉得,女主的爱意并非纯然,她只是希望觅一个能与她在一个桌子吃饭,冷时为她穿袜子,能带给她激情的男人,因为目的性太强,实在觉得有违爱情的初衷。
慢慢地,电影就失去了情色片会有的基调,在结尾时候没有更为意想不到和人性极大冲突矛盾的剧情发展,反而逐渐回到浅薄的纯恋情节,整得早准备好一番心灵冲击的心理准备落了空,失望至极。
总得来说,情节有点拖沓,且拖沓无理,经不起反复琢磨。
另外有点不伦不类,情色片不是,纯爱片不是,到头来得到的启发也不深刻。
台湾文艺电影素来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看河豚的时候,一度让人想起了金基德的风格,极少的对白,完全用画面说话,无需过多的诠释,观完留下了对于人性的回味思考。
总之,台湾电影很少让人失望,而大陆电影很少让人不失望,现在都不敢轻易看大陆电影了。
影片的开头描述的女主角的生活,就和大多数都市的人一样,用虚伪的面具笼罩着自己,看不出生活有什么值得精彩的地方,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的描述,但可以看出女主角和现任男友在一起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交流,可以说是一点交集也没有。
吃饭的时候两个人也不在一起吃,睡觉的时候也不在一起睡。
后来女主角提前下班,撞见现任男友搞外遇,居然都没有生气,还保持着微笑,可能正是这种反常的反应,才更让我们认识到,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不开心的事,但是要强加欢笑。
可以感觉到,女主角内心是孤独的,因此她想让她养的河豚找到幸福,感觉自己也想寻找幸福一样。
后来女主角在淘宝上找到了买家,并把河豚送了过去,我想是因为想报复,所以和买家发生了关系。
但是买家一直在哭,可能买家有什么难言之隐。
于是女主角留下了。
后来发现是买家的女朋友和一个卡车司机跑了,买家内心也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
女主角开始模仿买家的以前的女友六花,从模仿来让男主角接受自己。
期间还有很多小插曲,比如在浴池里唱儿歌。
我想都是女主角为了让男主角接受自己而模仿男主角喜欢的人。
就好像现在很多人,因为自己的配偶,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而努力变成那样吧。
后来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男主角也不清楚到底是喜欢六花,还是喜欢模仿六花的女主角。
这个时候影片都高潮是六花回来了,而且也不认输,女主角自己放弃了,离开了。
到了结尾,六花告诉小樽,男主角无法在爱她了。
因为现在他爱的是小樽,一个努力去爱的人,一个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模仿男主角喜好的人。
看到这里,影片就结束了。
总体来说,此片充满了孤独,但是在孤独中也有爱。
小清新中带点软色情的台湾电影《河豚》,是几年来为数不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爱情片。
台词很少,近乎哑剧,也因此给了表演更多空间,把一从肉体到心灵的爱情故事,讲得十分令人信服。
这个关于爱和孤独的电影里说了两件事:第一,约炮容易,相爱很难;第二,相爱虽难,人们仍孜孜不以求,是因为它值得。
一、曾遇到过一个脑子不太拎清的胖女孩,跟人到处宣扬她在前男友劈腿后如何疯狂约炮,并总结道,那些帅气的小哥哥非常好约,只要你愿意。
一篇古早的采访文章里,有人坦言自己已经睡了100多人,心境从正常变成绝对的空虚、零碎,深信不可能再找到爱。
这种疗伤或放纵型约炮,即使不做道德评价,也会让人隐隐生出不安:太过便捷的欢娱,往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
最不严重的,就是它未必能消弥痛苦。
《河豚》讲述了被劈腿的电梯小妹,和被分手的棒球教练,从约炮发展到爱情的故事。
开头18分钟,上演了一场令人脸红心跳的激情戏,两具陌生的身体疯狂纠缠,结束后,女主流了滴眼泪,男主则失声痛哭。
交待完女主声音像前女友后,又有第二场激情戏,还是相似的不快乐,欲望好像没有带来多大欢欣,反而催化了痛苦。
想告别过去的女主决定留下来,男主默认。
教练家二楼挂了一屋花花绿绿的裙子,象征着对前女友的深情眷恋。
两人的默契是,穿上衣服当替身可以,收了衣服就是越界踩雷,要做好被无视、被翻脸的准备。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身体一抽离,炮友打回原形,还是两个异世界的陌生人。
欲望是物理距离,感情是化学反应,前者能轻易突破,后者没有合适的试剂、环境,再殷切期望,也不会发生。
二、爱,要静待火候。
包括一些硬性条件,比如相处的时间、空间,独立的生存技能;还有爱的基本能力:期待、付出、接纳、反馈、珍惜。
校园恋毕业即分手的魔咒,是年轻人缺乏稳定根基,承受不住现实的雨打风吹。
再遇上差劲点的,直言你是他的负担,更能气到撅过去。
所以当一个即将高考的小姑娘说,上大学找喜欢的恋爱,工作了找合适的结婚,别矫情,别高估凡人的感情时,不由惊乎天人:有这份冷静,该少吃多少无谓的苦。
《河豚》中女主一直兢兢业业,短暂离职不会造成什么大影响;男主勤勉实际,为情所困也没有中断工作生活,加上有自己的住所,为情感发酵提供了时间和场所条件。
更要紧的是,二人性格虽各有缺点,但依旧具备爱的基本能力。
男主虽然大半集都是冰块脸,但前期一看到女主脚冷,就知道给她找袜子穿。
女主擅自收起衣服,引发男主情绪反弹,为求原谅,不惜当起了替身。
“你生气的时候,六花会怎么做?
”“唱儿歌。
”
当女主把会的儿歌唱到第三遍时,男主眼中的震惊也增加了三成。
作为被放弃的那个人,他不知道,被挽留、被珍惜竟是如此味道。
最可爱的是,两人还曾互相质过气。
《色戒》里有三场床戏,代表易先生和王佳芝从拉锯、对峙,到相爱的变化过程;《河豚》里同样有三场,前两段结束都是痛苦,只有第三段才稍有些快乐气息。
这快乐源于,教练当天听到提及前女友,不愿跟女主一起吃饭。
女主寻到面摊,当着一群老大爷的面,把美腿搭在板凳上,场面香艳且尴尬。
以生气为表现形式的在意,代表着心与心的距离不自觉缩短,肉体在激情之上体味到欢愉,更为接下来的变化埋下伏笔。
三、看到女主把棒球服一一洗净挂起,教练主动收了前女友的旧衣。
接受刮胡子,换了新发型;接受邻居请教华尔兹的邀请,学习露出七颗牙齿微笑;
床戏没有了,镜头里弥温着一对动情男女,酸臭又迷人的恋爱味道。
两个原本各自孤寂的人,在面摊前一起大声吃面,在阳光下互啃一个青苹果,情愫的涌动像魔法攻击,翻天覆地,堂而皇之。
鱼店老板曾说,河豚可以活在淡水,也可以活在海水,对环境的忍耐度比较高,说它可以忍耐,并不表示它会快乐。
活着不代表快乐,被好好照顾的人才会快乐。
被理解、陪伴、呵护、信任,相信自己能被接住的人,会在安全感、幸福感的浸染下,从头到脚都生出亮晶晶的神采活力。
教练后来问了三遍,你叫什么名字?
前两次,女主笑着说六花(前女友名)。
最后一次,对方拉长声音的追问,她认认真真地答,小尊。
千寻知道小白龙名叫琥珀川,郭襄知道大哥哥叫杨过,连《唐探》里迷糊的师父看到秦风,都晓得问“好清秀的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名字是独一无二的标志,是人存活于世的专属证据,被问及代表有人在意你,想记住你。
最后六花回归,看到床上有其他女人,气愤且震惊,赌气一起躺下。
三人同床的画面诡异骇人,教练起初微笑,久别的人归来,他确有开心,可小尊起身后,他的笑容便消失了。
天亮后,在村口等车的小尊等来了六花的身影,“我以为,我们可以跟以前一样,但是他说不一样了。
没有互扯头发,没有激情互撕,六花用一曲踢踏舞换走了小尊手里的河豚,开启自己的寻爱之旅。
一向隐忍求生、只向别人致歉的小尊,收到教练姿势标准、露出七颗牙齿的道歉,那动作她很熟悉,“对不起。
让您久等了。
”
短暂快乐是件简单事,打个炮就可以解决。
长久的快乐却很难,被好好照顾的人才能得到,而最体贴的照顾,唯有爱能给予。
爱必然有所附丽,它需要独立生存的前提,时间、空间的培育,付出、接纳的双向技能,最要紧的,是两颗敢于相爱、敢于相守的心。
如此,不快乐的小尊,不快乐的棒球教授,才真正找到了孤独的解药。
电影最后,两人在一片花海中牵手同行。
不管这个由荒唐而起的爱情故事是否被人一笑了之,它至少温温柔柔地说明了一点:勇敢相爱,能带人穿越黑暗,造就一个全新的自我,寻到一个崭新、光明的启程。
文:来自沙棘图:来自网络欢迎关注“淡妆面”,分享你我的故事
电影把爱情里最精华的部分展示了一遍。
爱情,就像水里的河豚,可以忍耐,但不一定会快乐,需要仔细地照顾才能长久。
而最初碰它总会被它可爱的外表吸引,被它抗拒的刺蛰伤。
电影里的小哲在遭遇背叛后的表现很冷静,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导演只是摘取了生活中的转折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整个电影的基调就是平静像是淡淡的水彩画,而那些日常生活里的揪扯愤怒只是在画面之外。
河豚成了女主与男主相识的线索,其实这也概括了所有可能的相识方式,他们可能是在地铁里认识,可能是朋友的朋友一起相聚,甚至可能是相亲,那些繁琐的相处相知都省略掉了。
他们在一起了,女主离开了单调的生活,就像白衬衣变成花裙子,她拥有了新的生活,所以即使是被当成替代品也可以,男主拥有了一个寄托,他将前女友六花的裙子给女主穿上,在他眼里女主也不过是一条裙子,都是回忆的替代,是他逃避的方式。
我们的爱情不也曾这样吗,不管是谁在感情里充当了这个替代品,总要一段艰难的磨合期才能从以前的感情里走出来迎接这个新的人带来的新的世界,而在完全走出以前,我们将对方拒之门外,名字不重要喜好不重要,心里对前面那个人的念想却是动也动不得的。
这时,总要有一个人低头,手被河豚的刺扎出了血,如果现在松开了也就失去了,所以只能紧紧握着努力着。
女主在浴室里的那个道歉就是她在这份感情里没有遮掩没有防备全身付出的姿态。
以为再也不可能爱上别人最后还是改变了,人是一种动物,就像草履虫会游向食物一样人也会朝光明快乐靠近。
男主改变了,剪掉了长头发挂掉了胡须,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把前女友的衣服都收起来,把小尊的名字放到生活里。
其实要另一个人改变不是困难的事情,只不过要像河豚一样长久忍耐。
人,总是自持甚高。
六花关了灯躺在男主的旁边,全然不顾小尊的存在,这个短短的画面就将前女友出现在两人生活里,三人如何拥挤如何纠葛,男主如何抉择,女主如何灰心决意离开这些生活片段融合在一起了,终究就是三个人的事情,最后有一个要离开。
女主穿上了来的时候的白衬衣,带上那只河豚走很远的路去到来时下车的地方,这时,河豚象征着对一份爱情的执着与忍耐,前男友出轨时她带走了它,现在男主在两人之间犹豫的时候她又带走了它,爱情是有原则的爱情也总是充满新的希望的。
而六花以为一切还是跟以前一样,以为自己肆意妄为总不会失去,自持甚高的总是人类。
男主接女主的时候,就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而这时他已经是小尊的男人,他用小尊的方式向她道歉,终于敞开心扉。
六花上车前说到都不一样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更像是自由,她带着河豚走了。
这部电影就像是带着面具的一个人,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任何人,他说的话和常人不会有二样,他做的事跟常人也不会有二样,他就是任何人。
只不过他穿的衣服,身上的色彩,走的路的方式,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曾经或者未来。
有点闷。
能力有限,没看懂
我以为一切会一样,但是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男友劈腿,女人上网卖男友的河豚,送货去买主颓废男家,进屋后两人开始做事,完事后双双大哭。男走,女留,发现许多女人衣服,试穿之,并定居男家。逐渐的,从单纯性交,到改变房间,变颓废男为清新帅哥。直到房间原住女出现,结果男人选择了卖鱼女,而原住女带走了鱼。敢问编剧,能再狗血一点么?!
奔着主题意识流去的,但是在豆瓣上看了一圈貌似大家对这种慢剧情的故事不怎么感兴趣的样子,故事就是故事而已,没什么道理,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就够了
这种文艺片真心欣赏不来
小清新的可以了。。。清新的俗人无法接受了。。。其实台词这么少,演员也可以再少点,无关的再少一些,就是精巧的小品了。(不是赵本山那种小品...)
要死不活的大闷片
一般人理解不了这电影,我不是一般人,但仍觉得还前些火候
景色不错 各种槽点 啊哈哈哈哈
一两年前看的,记忆中最深刻,好像是在跳舞。剧情跟旁白其实都很不错。
挺小清新的
比多数台湾文艺片都沉寂得多...男主角剔完胡子剪了头发真的很帅啊~!!!
没啥内涵,但是感觉上算是连贯的,没有太让我讨厌的地方。主要是男主的身材很性感,色情镜头拍的也算有可看性。导演要是去改拍三级片该是不错的。
愛一個男人從為他刮乾淨鬍子開始;愛一個女人,從為他穿好絲襪開始。
吴康仁挺帅的。
有些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但……
狠装逼的拍法,可惜不怎么成功,整体较空洞
不快乐活再久,也没什么意思....这片子让有冲动去死....
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