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著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底特律,而电影里是北加利福尼亚,主要是为了取景更好看。
2. 原著的时间线长很多,电影里从电视上报导俄罗斯发生自杀事件到传播到美国只是很短的时间,而小说里,大规模自杀的传播花了更长的时间,而且不是以电视报导的形式,而是人们的传闻,直到后面人们才发现真的不太对劲,这样的改编是为了让电影有更多的篇幅讲后面的故事。
3. 香蕉姐扮演的Jessica, Malorie的姐姐在小说里叫Shannon,在灾难发生之后,两个人回到家里躲了三个月直到Jessica意外看到灵体在浴室里自杀。
电影里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改编成直接在回家的路上死了。
4. 原著里没有那么多疯子,他们只是猜测可能那些精神病人看了灵体也不会自杀,结果Gary来了证实了这个猜测。
相反电影里有一大帮疯子在说什么净化世界。
5. 书中一些配角的名字和结局稍微有一些不同,如Douglas,那个爱喝醉和Malorie吵架的大叔,小说里没有这个人物。
小说家Charlie在原著里叫Don,活了更久,作用也更大。
相反地,黑人Tom在原著里作用没有那么大,他在Malorie生育的时候就被Gary弄死了。
Malorie是一个人养大孩子们的,这也就是她为什么叫他们Boy和Girl,因为她觉得除了活下来,其他一切都是奢侈无用的。
6. 原著里两个孩子从出生就被蒙上双眼,他们从未取下来过,是为了训练他们在无视觉下的行动能力。
7. 在原著里,Malorie和孩子们训练了四年才敢泛舟去避难所。
(所以不要吐槽逻辑了,两个小时的篇幅你还想要多少细节,这种可以自己脑补的啦)8. 在原著里,小鸟们的作用性被凸显得更大,它们被当成一种装置来检测有没有灵体的存在,鸟盒里的鸟最终在旅途中间疯了。
原著还有一个场景:当他们快到终点的时候,有上百只小鸟发疯死掉,下起了死鸟雨。
而在电影里,小鸟们的象征意义更大。
原著里还有狗,有些被发现和死掉的主人一起,没有疯掉,但也发现疯掉了的,因此可以推断出狗虽然不能免疫但是可能比人类更有抵抗力一点。
9. 原著的结局更加黑暗和让人毛骨悚然。
她们到避难所以后,Malorie逐渐发现很多盲人其实他们的眼睛都是被故意刺瞎或者挖掉来预防灵体的入侵。
她怀疑自己和两个孩子可能要被人强制弄瞎。
最后我自己想说一句就是我觉得这个译名没有原名好,Bird box,鸟盒,其实有一点一语双关,既指女主手里的那一盒子鸟,其实是不是也有一点象征着人类被关在室内不得而出的命运呢?
想到这一点是因为最后在避难所那一幕看天花板感觉好像鸟笼。
Source:https://www.thisisinsider.com/bird-box-book-movie-differences-2018-12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微博:影探探长作者:表姐转载请注明出处有一部电影,我探推过。
当时是这么形容它的:吓得我连个屁都不敢放。
因为在片子里,只要一发出声音,就会被怪兽干死——《寂静之地》。
今天,更刺激、更吓人,也更好看的姐妹篇来了——《蒙上你的眼》Bird Box
为什么说这一部更胜一筹?
不是因为女主是我女神桑德拉·布洛克,也不是因为导演曾拿下过奥斯卡和金秋的最佳外语,是为了这个好故事。
如果让表姐只用两个字来形容它:高明。
尤其是跟《寂静之地》比。
前者若细较,只能算个怪兽片。
所有人四肢健全,五官灵敏,只要不作死,大概可以活很多年。
尤其是生死攸关还要生孩子...no zuo no die, why u 非得try啊!
而《蒙上你的眼》,是真正的惊悚片。
什么是惊悚片?
从技术上、风格上,有太多解读了。
但今天表姐要唠的,不是这些专业的术语,而是观影体验。
每次看惊悚片,心里那个滋味...好有一比——像坐了把过山车。
你眼瞅着它把你慢慢地,高高地抛起,抛起,抛起,然后在一瞬间坠落。
那一刻心里拧得紧紧的慌张,和空落落的疼痛,物理上叫失重,但其实,就是没了安全感。
而惊悚片,就是要不断夺走你的安全感。
一旦这么想,这个故事的思路可以称神了。
“蒙上你的眼”,一上来就硬怼直给,把视力给强行剥夺了。
一个细思。
人的五官感受里,还有什么,比没了视觉,更让人心里没底的。
外界的攻击,抵御不了。
内心的恐惧,克服不了。
一场名副其实的“抓瞎”。
如果看《寂静之地》只是吓得连爆米花都不敢嚼,这次《蒙上你的眼》,则是连女神的船戏都不敢看。
全程都在提你的心,吊你的胆,跟你玩侵入式体验。
话不多说,先介绍故事背景。
又是一个不怎么新鲜的末日设定,人类遇到毁灭性灾难,大批量死亡。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诱因不是寻常的怪兽、丧尸病毒、生化武器,而是一种不可见的灵体。
看不见,不代表表现不出来。
整部剧里,它以四种形式出现。
第一种,是风。
准确的说,是一堆被风吹起的叶子。
风有什么吓人的?
你试试在一间关好门窗的房间里,窗帘突然飘了起来...真正吓人的,正是这寻常背后的未知。
第二种,是遗言。
所有见过它的人,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后一秒就出现了幻觉。
嘴里念叨着看到的东西,下一秒都毫不犹豫地自杀身亡。
第三种,是鸟鸣。
这个灵体唯一的bug,就是会被鸟感受到。
第四种,是精神病人画的像。
越是疯子,越不怕灵体。
而且还会四处抓正常人,逼迫他们睁开眼看。
总之面对这么一个既没有实体,也无处捕捉的超灵体,政府、军队、科学家,全都束手无策。
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待在家里别出门,窗户全都封起来,能捱一天算一天,直到弹尽粮绝,认命等死。
介绍完大背景,导演的镜头就开始变小,小到只聚焦在一个避难屋里。
在这里,把人性里的灰、恶、自私,同时勇敢、善良和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屋里,除了原本的房主,其他人都是在街头混乱里仓皇躲进来的。
里面的人有女主马洛里,一个怀着私生子的孕妇。
一个神神叨叨,满嘴鬼啊怪啊的超市小哥。
一个想跟女主攀谈的退伍军人。
一个自私自利的大爷。
一对野鸳鸯,男的是街头小哥,女的是小警花。
刚躲进来的几天,一片太平。
食物充足,对救援还没丧失信心。
几个人唱歌、聊天、互相撩拨,还善心大发又救了一个孕妇进来。
对此大爷刚表示了两句异议,就被站在道德高地的大家给喷了一个遍。
嗯,道德,这玩意撑不了几天。
看这部片子之前,表姐有想过,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末日电影。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像个放大镜,把人性的细节全都暴露了出来。
文明崩坏,道德坍塌,生理上的活着成了唯一的目标。
什么社会身份、标签、定位,统统作废。
当善良不再是生而为人的必须,而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时,怎么选择,就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好戏。
食物吃光了。
出去找,很有可能被灵体杀死。
不出去找,所有人都得饿死。
谁去?
其中的几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摸到超市,又要做出选择:不回去,没来的人都得饿死,但自己可以躲在超市里吃上一年。
回去,带的食物有限,下一次还要舍命来取。
回,还是不回?
这个问题还没解决,超市的门就被一个疯子撞开,这厮试图闯进来逼这几个人睁开眼。
这时,门快顶不住了。
唯一的选择就是一个人跑着把疯子撞出去时,飞快地关上门。
但这个人也再不能回来了。
谁愿意做这个人?
只是去一趟超市,就要面对三个性命攸关的选择。
接下来,更多。
取回食物,所有人都知道了,想活命,只能靠这辆蒙上窗户,靠导航开到超市的车子。
可一夜之间,车子消失了。
同时消失的,还有那对野鸳鸯。
食物已经不多,这时有人在门外叫救命。
这个门,开还是不开?
最后小屋里几乎所有人都惨遭不幸,只有马洛里,退伍小哥,还有两个刚出生的孩子活了下来。
躲躲藏藏地又活了五年,在一次全家外出寻找食物中,几个疯子袭击了他们。
两个大人,必须有一个睁开眼睛,干掉疯子们,才能保全其他人。
可那个人,睁开眼就活不了一分钟。
谁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在无线电里收到消息的马洛里,带上两个孩子坐船赶往下一个安全屋。
三个人全程都蒙上眼罩,顺流而下。
直到来到一处急流。
马洛里作为唯一的成年人,不得不掌舵。
而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就要摘下眼罩,指明方向,然后死去...让亲生孩子来,还是托付给自己的孤儿来?
整部电影,导演都在带着观众做一个又一个选择。
在这样一个退化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环境下,一切选择都无法用日常的道德来解释。
平时你可以吃一点亏,受一点委屈,凡事让一步,但阈值调高,甚至调到最顶点,让你放弃的是生命,自己的,还有心爱之人的,怎么办?
表姐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度人心,但也时常为一些平凡人身上迸发出的伟大善意泪流满面。
就像这位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大爷,至理名言就是:“最终这世上只剩两种人,一种是混蛋,一种是死人。
”
最后却在保护伙伴中被杀死。
这部电影大概就是想告诉我们,即使走到了至暗时刻,也别忘了去相信爱,和希望。
文/表姐(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蒙上你的眼 (2018)7.22018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惊悚 / 苏珊娜·比尔 / 桑德拉·布洛克 崔凡特·罗兹连续看了两部桑德拉的片子,这一部仍旧逃不开她那迈克尔杰克逊的鼻子[调皮]…真的没办法,太夺目太炫彩…近几年网飞的片子都挺引人注目的,幸好质量都还算不错,当然也算上这一部!
恐怖惊悚片boss始终没露面是我看过的头一回,导演采访说本来有后期剪掉了!
那我真是谢谢他,如果真露面了可能就真没意思了!
因为有了想象你才不会失望!
双线叙事手法,最后在急流逃生时故事线合并!
恐怖的方式很新颖,但导演为了展示人性特意设置了求生小屋以及里面人类的代表个人觉得太刻意!
最后的深井冰进屋后这种刻意的感觉尤为明显,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一屋子人是药丸!
两个孩子已经最后的结尾还是挺有寓意,对了,最后的瑞克有点搞笑了,心想《行尸走肉》的瑞克怎么这么倒霉!
整本片子给我的观影感受还是挺爽的,虽然也是本小成本影片,但爽不一定就是场面大对吧!
[调皮][调皮]
刚看完会觉得有些恍惚。
故事情节是穿插在电影里边,溪流上的妈妈和孩子,各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暴动,“传播者的出现”也增加了几幕有些惊悚的镜头。
女主的坚毅和柔情并存,理性和感性的交叠,使得我好几次恍然大悟的感叹于生命于情感,结尾也是。
安全基地竟然是一个盲人学校....顿时整个人都抖擞。
电影里最后生存下来的人,有足够的勇气毅力,但最重要的,其实是一颗纯净的心。
之所以这个世界如此慌乱,正是因为人们听其传闻、视其污浊,反而最后留下来的人们显得弥足珍贵。
整体不是太惊艳,但也算是一种新体验吧,这种表现形式还是让人深省。
“I know it's hard to love someone you haven't met yet.”“Oh, that's beautiful.”It has been five years“This story(novel) is gonna be real.”“We gotta go.”“What did your husband like?”“He loves everything I love”“That's something you cannot unsee.”“It shall cleanse the world. Everyone must Look.”“It's nature's dirty little trick.”“My hot babysitter.”The woman be strong for little onesYou gotta take the risk. Don't you?God damn the little girlTom such a good father man没有冒险就没有美她迅速地坚强起来
What are the mysterious beings in Bird Box?— the Cthulhu hypothesis 坊間眾多假說之中,最可靠的看來就是克蘇魯神話的神祗/怪物/惡靈/(其他...)The film Netflix film Bird Box (2018) has kept the deadly, mysterious beings, which lead to the apocalyptic condition of the world, invisible and cryptic. Are they aliens, ghosts or gods? One plausible hypothesis refers to the Cthulhu Mythos, the fictitious shared words of indescribable of cosmic deities and monstrous beings.電影到最後也沒有清楚地呈現或解釋那些造成人類浩劫的神秘生物是甚麼,留給觀眾想像:外星人?
鬼怪?
神祗?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the mysterious beings in BirdBox?電影中的"怪物"設定是怎樣的呢?
它們會產生影子、能搖動樹冠、能看見它們的人會死亡(自殺)或陷入瘋狂;倖存者聲稱看到"真理"並進入著魔的狀態……特別留意,有一場戲暗示了"怪物"的外觀:Although they are invisible to the audience, they can cast shadows on windows and appear to be seen by the characters, and move the trees when they pass by.These beings create the hallucination of “someone is calling my name” which tempts the people to open their eyes or commit suicide.Most who saw these beings would kill themselves. Some people seem to be immune to the suicidal force, and they would force other people to see those beings, claiming they cannot be the only ones to “see the truth”.No one describes how they look like. But in one scene their appearances are hinted in some gothic drawings:
可能是"怪物"的模樣What isCthulhu?由小說家 H. P. Lovecraft創作的「克蘇魯神話」體系 (由後人整理Lovecraft的眾多作品後而設定)中的"神祗"或"超存在"角色眾多 (「克蘇魯」本來只是其中一個),特色各異,但也有些常見的特徵:多觸手、很多觸手;不規則的外形、詭異的眼睛;人類目睹它們的話會死亡、或瘋狂、或成為崇拜者。
Cthulhu is originally one of those mysterious characters created by H. P. Lovecraft in his novels. Later August Derleth, novelist and disciple of Lovecraft, coined the term “Cthulhu Mythos’ and created a more systematic worldview.There are numerous deities and monsters created by Lovecraft and Derleth. The most common feature of those horrible beings is an assemblage of tentacles, many tentacles. Some also remind me of the brain nerve cells with many dendrites.當中有些角色會令人想起腦神經細胞的形狀,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最好避免觀看有關克蘇魯神話的圖片了;反過來說,若你喜歡吃墨汁八爪魚意大利麵,你或許會很喜歡克蘇魯神話。
Some characters have limbs and trunks, some with wings, many are in irregular shapes, with dreadful eyes. I suggest people who suffer from trypophobia should also avoid the images of Cthulhu characters. But if you love cuttlefish ink spaghetti with octopus, Cthulhu is your cup of tea.Some of the deities in Cthulhu Mythos: 以下列舉一些克蘇魯神話中的角色特徵:Cthugha: a great fireball 一個巨大的火球Nyogtha: amorphous dark matter with tentacles 不定型的黑暗物質,帶著多條觸手Azathoth/Xada-Hgla: enormous amoeba with many polypous appendages and eyes 巨大的變形虫,帶有多隻眼睛及附肢Nyarlathotep: a tall, dark faceless man sometimes with a tentacle on his face 看來像又黑又高的男人,臉上沒有五官,只有一條巨大的觸手(請再比較一下電影擷圖中的"怪物"畫像)
Lovercraft 的克魯蘇設計草圖What is in common between Bird Box and CthulhuMythos?電影中的神秘生物及克蘇魯中的神祗/怪物角色有何類同點?
電影和Lovecraft的小說都不會完全清晰地呈現"它們"是怎樣的,因為它們都超越了人類認知的能力;正是如此,它們既有摧毁性又有吸引力;兩者的外觀特徵也相當吻合 (請參看擷圖中的畫像)Both keep the mysterious beings beyond the reach of human understanding. The "truth" of the cosmos is horror itself. Most people who see these beings are driven to death or madness, thus cannot report what these beings actually are.These beings are the source of destructive temptation to human. People in Cthulhu Mythos often worship those beings and form cults. The closer to the “truth” about these beings, the closer to death or madness of those people.The appearances of those beings in Bird Box resemble those in Cthulhu Mythos, such as tentacles/dendrites, dreadful eyes, and irregular shapes:
This is just a hypothesis. The filmmaker of Bird Box intentionally leave it open, keeps the secret of the mysterious beings obscure, and invite the viewers to interpret.What is your hypothesis?當然也有不同於克蘇魯神話的地方——到底這只是其中一個假說。
你的看法又如何?
本篇有剧透!
蕉蕉宣传那么卖力搞了半天戏份这么少啊……据说是桑爪太爱蕉蕉了特邀她来演妹妹,说妹妹这个角色对她来说很重要所以非蕉蕉莫属,磕到了!
不过说实话电影真得不是很好看,那段"发型不一样"我笑死,桑爪真是搞笑起来毫不费力啊。
为了蕉蕉加一星吧2023.08 看完原著再来更新,本来以为没有看过电影,一看豆瓣竟然已经标记过了,然而毫无印象了,才想起来估计是当时看完电影才想要看原著的(我这新冠后遗症的脑子啊……)原著总体来说比电影改编更绝望黑暗,电影改编个人认为不太好的是把Mal一个人养大两个小孩改编成和Tom一起养小孩,原著里Mal和Tom心心相惜但没有任何明显的爱情意味,电影改编成cp还拍点不大不小的船戏,单纯是为了吸引观众,但难免cliche。
原著里其实Gary的身份揭晓算是能猜到,但Gary策反他们几个人中最坚定也最激进的Don(电影里没有这个人物,马尔科维奇演的人物有点像,但本质不一样)最终是Don杀死了所有人,这一点还是很震惊的,因为你可以看到人是如何一点一点地信仰崩塌,在这种末日极端情况下,人被自己的内心所摧毁,比creatures本身更可怕。
原著里Gary和Don没日没夜地悄悄说话,后来大家把Gary赶走但Don其实把他藏进了地下室,后来大家都死了但是Gary没有死,Gary仿佛如影随性无处不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和绝望是电影里没有的,也导致电影改编虽然达到了视觉化的刺激效果,但难免缺少了一些人性至暗的思考和深度。
人本身永远会比creatures更恐怖。
我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童话,讲是两个孩子为了寻找邻居太太女儿治病的青鸟而踏上漫漫冒险之路,最终找到青鸟的故事。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诺贝尔奖的获奖作品《青鸟》改编的。
所谓青鸟,就是人类的幸福。
而一路上的危险,就是人类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的重重阻碍,有记忆,有黑暗,有愚昧,有死亡等等,我记得最后邻居太太的女儿见到青鸟病就立刻好了,但青鸟还是飞走了,象征着幸福是如此短暂易逝。
看完这部片子,我知道这是另一部《青鸟》,而不是你们反复提的《寂静之地》。
这部片子所隐含的隐喻,远远比《寂》多,而剧情的疏漏却很少,这当然得益于原作的精彩。
并且和《青鸟》一样,这部深得象征主义的精髓,是在恐怖电影的外表下试图讲述一个人类追求幸福的故事。
那团黑暗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超市哥解释为诸多文化中的人类克星。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看到了它的人,会悼念故去亲人的名字就像看见了他们一般,或者像看见了终极的恐惧,或者极致的快乐,而立刻用自杀的方式走向死亡。
但是精神病人却不受任何影响,反而成了“它”的信徒,四处用暴力逼迫正常的人去看。
而“它”,无处不在。
我理解“它”是人性中的最脆弱的部分:对至亲的极度思念(随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对极致快乐的渴望(过量毒品致死),对极致黑暗的恐惧(恐惧导致精神压力过大自杀),看似荒谬,但实际现实中都发生过无数次。
你无法与之抗衡,因为人类的本性是如此脆弱,不能抗拒比性快感多十倍的毒品,甚至也不能治愈“抑郁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眼镜蒙住”,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而你无法与深渊抗衡,那么就看也不要看。
就与其说是一种你们所谓撞车的“设定”,倒不如说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象征。
那三只鸟则分别象征着马弗里和两个孩子,鸟的颜色恐怕不是一种巧合,同时也取了青鸟的寓意——人类的幸福和希望乃至善良。
所以孩子的名字一直都叫做boy和girl,这个象征简直做的有些直白地近乎笨拙了。
电影和原作的名字也叫做《bird box》,鸟一直都被装在盒子中,即使最危险的时候,马弗里和男孩女孩也没有放弃这个盒子,悉心保护。
当“它”到来时,鸟会不安鸣叫。
“它”的信徒试图攻击屋子里的人时,第一件事也是把鸟笼放在冰柜。
而最后,三只鸟终于在盲人学校的绿藤花园中被放出盒子,这对应着《青鸟》中终于寻获幸福的情节。
其他象征的地方也举不胜举。
大叔象征着人性最保守的部分,怀疑和警惕一切陌生人事,拒绝改变。
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看这是可以保证暂时的安全,但却故步自封无法进步,人类的进步仰赖于惊世骇俗和离经叛道,大航海的意义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所谓的盛世。
如果大叔活着,他们是无法踏出小屋一步的,也就无法到达最后的乐园。
胖孕妇——也就是代表着人性最善良(也就是圣母)的部分,则让黑暗进了屋,连累了大家的性命。
黑人后爹则象征着人性中的最美好品质——勇敢,坚强,善良,希望(给孩子们讲述未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场景),以及自我牺牲(最后摘下眼罩拯救了孩子和马弗里)。
马弗里,其实就是代表着人类的软弱,逃避(不想面对有孩子这个事实,甚至怀孕仍要酗酒)和怀疑的本性,在责任感(有了两个孩子)和希望(黑人的影响和河下游那个世外桃源)的驱使下,经过重重考验(激流等等)逐步变得勇敢,坚信(最后的树林里,不被“它”的声音迷惑),终于获得了幸福。
而最终那个门,不就是《圣经》中所说的“窄门”么?
综上所述,我希望大家能把这部片子看成是一部充满了隐喻并且成功把隐喻巧妙地设置成合理情节的精彩电影,而不是一部撞车之作,这部片子最终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我有这个信心。
有看到一篇影评,关于女性视角说了很多,毕竟导演是女性,男女的电影感受对这部影片而言肯定是会有较大差异的。
大部分的细节都已经被分析过了,包括恐怖片的套路,克鲁苏的风格等等。
我谨在此分享一点容易被遗漏的部分。
女主是沉浸于自身内在的人,她沉着,稳定,不容易被影响,改变。
故事的开端,作画是她的热爱,投入,孩子跟室友怀的,室友跑了对她也没有太大影响,工作室仍是她的最爱,以至于姐姐劝她要出去与人接触,去社交。
这时我们看到她的画作,姐姐在画中,感觉到了孤独,可她却理性的说了一句,人们缺乏联系的能力。
画中人物无疑是对后面即将困在房子中的人们作了一个先导。
而画中所有人都有颜色,唯独中间的女人,没有。
画中有11个人,而后面房子中,包括两个胎儿在内,刚好共11人。
而女主说,人们缺乏联系的能力。
是的,这些人,本没有联系。
甚至在做产检的时候,女主甚至和医生袒露了对孩子即将出世的抗拒,甚至在被困的房子里,女主羊水破了,却仍然不顾自己要出生的胎儿,想去帮忙另一个孕妇接生。
对于人与人的联系,女主是不擅长的,是陌生的,是被动的,是抗拒的。
但是,那个看不见的力量的到来,却让一屋子没有干系的人,串了起来。
而更甚至于,在生存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女主逐渐开始和心仪的男人靠近,最后建立亲密关系。
包括影片中的小鸟,女主一直带在身边,以及后面人们从自己住的社区,去到了丛林,更甚要度过湍急的河流,去到大自然的深处。
而最后的最后,在社区里帮助见到的,是女主的产检医生。
产检医生,象征着人类母子关系的最初连结者。
而鸟儿,和后面的森林,河流,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摧毁了人们,却又重建了世界生命的关系,这是我所感觉最深刻的部分。
蒙上你的眼——才能活下去电影片名就透露了在怪物横行的世界活下去的方法。
电影没有对怪物有很具体的描画,只知道这种怪物突然出现,普通人不能直视,一旦直视就会自残至死。
电影用两条不同的时间线交代了女主的经历。
一条是现在进行时,一条是女主对过去的回忆。
我觉的这类的怪物类型末日电影跟丧尸类型有点相似,开始为了活下去,人类会团结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一旦暂时安全了,人性的善恶面就会开始展露,开头是跟怪物/丧尸斗,之后还要加上人。
正常人为了活命只能自困在屋子里不敢出去,疯子却能光明正大地活在阳光下,成为怪物的所谓“信徒”,这点真的挺讽刺。
电影的血腥场面不算多,大部分是女主在回忆末世生活的点滴,给人的观感偏温暖,结局还算不错。
和《迷雾》《寂静之地》最大的不同是恐怖的巨物根本没有出现。倒是有一句台词很有意思:“在俄罗斯让大家发疯的东西,到我们这里了。”仿佛一个政治寓言。
前半部份不就是上海人民现在的生活吗 不能出门 食物不够…
虽说那始终都看不见只有声音和风扫落叶的灵体营造的惊悚只是叙事的幌子,套(借)个类型片的框架,想讲一些(强行说)爱、生存、人和人的连结……所以设定为只剩一个重组家庭、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着重塑造了马洛里这样一个原本恐惧生育到拥抱新生带着小孩顽强求生的博爱母亲形象,但这一切也谈不上有啥新意,都是很惯常的设定,只有概念,没有真正能打动人的实质的东西,加上呆板的现在过去来回切换的叙事方式,和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台词和美式恐怖套路,真的非常无聊,看这种纯属浪费时间,比《寂静之地》差多了,后者毕竟还有些逻辑(声音干扰)和实打实的怪兽可看,恐怖效果也不错
比《寂静之地》逻辑强
不讲完整的故事都是耍流氓。两个孩子真是太懂事了。偷车跑路的两口子也不给个交代吗
《寂静之地》加《蒙上你的眼》《屏住呼吸》再来个听觉就齐了,反正我当个中寓意就是在美利坚凡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那就狗命可保了
经过摄像头CMOS转数字信号转RGB显示器还能生效。。。这设定过于逆天了啊
和《寂静之地》类似的高概念电影,喜欢前者的应该也会喜欢这部吧!情节上比前者热闹多了。看到女孩说“我看”的时候,竟忍不住看哭了,喜欢小女孩,太懂事了。
中规中矩的一个电影。
非常不错的惊悚片,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续集有太多可以写了:它是什么?从哪里来?是否人为?为何是选择性杀人?为何不能看见它?为何说它很美?期待续集。
这根本就不是《寂静之地》那样的感官杰作,而是《灭顶之灾》那样的强假定性伪科幻,顺便结合了《迷雾》式的群戏,整体上不过就是一些陈词滥调加上所谓的高概念而已。没什么惊喜,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让你们不听马尔科维奇的,damn!老马怎么能挂,唯一的搞笑担当🤣
7.8分。比灭顶之灾和寂静之地好太多,桑德拉年龄上可以当男主他妈了
有些人说解释不解释清楚不重要,怎么不重要了?连完整逻辑链都没有。
好烂,尤其是生硬的现在--过去穿插闪回,跟跳线一样让人厌烦。中老年怀孕单身母亲强行跟年轻黑男坠入爱河,为了政治正确把人恶心的够呛。怪物的设定缺乏深度,十分小儿科。《寂静之地》去看的时候影厅爆满,结束大家鼓掌。经人提醒,这部是Netflix自制的,以院线的质量要求有点难为它了
蒙眼GPS开车到超市那段,我挺佩服的,还有划船。估计只有他们能够成功。另外这个城市里面的盲人去哪里了?尽管那些隐喻我能够get到。
结局出现的名字瑞克一角叫我瞬间出戏
2020年之后看的话,这根本不是奇幻恐怖片,就是纯纯的现实主义甚至神预言纪录片呃,只是眼罩换成了😷
和寂静之地一样是五感缺一系,这种看来有形成新门类的趋势啊。 居然是克系的,但我觉得,拍电影吧,不可名状的始终只能作为不可名状不出现总归有点泄气的。小说原作者是《Creepshow》第一季里我觉得特别好看的娃娃屋那半集的编剧。
设定很喜欢,直面虚无主义!盲人学校的剧情意料之中但仍然很迷人,节奏太拖沓了,使用了各种偷懒的人物行为来推动,但“不能看”这个困难描写太少了,如果能用主角视点多挑动一下惊悚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