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从何开始讲述一个难以回首的故事?
纪录片导演珍妮芬·福克斯,选择以一个电影工作者的身份,将自己13岁时被性侵的真实经历搬上屏幕。
我们常说,现实事件往往比电影故事更加令人震惊。
《信笺故事》的创作者就是当事人自己,于是那种强烈的真实感从开头的警告声明开始,便以一种令人窒息的形势压倒过来。
观者一刻也无法放松神经,因为这部电影自还没诞生时起,就已经是沉甸甸的了。
与其他表现性侵题材的影片不同,《信笺故事》没有平铺直叙的还原事件,而是选择用大量的蒙太奇将跨越30余年、相距遥远的两个时空并列连接在了一起;而是选择以纪录片导演的冷静客观、以一个上了年纪的成熟女性视角,去采访与调查过去那段日子中的人和事。
最终,完成对自己心理历程的剖析。
在(还原故事)这件事情上,珍妮既是当事者本人,又是脱离开来的观察者。
当还是一个热爱创作的儿童时,珍妮愿意相信和记录那些“看上去美好”的东西:美丽而优雅的成年女人,身体健壮的异性,性,秘密和誓言。
新奇事物被急于长大的小女孩视如珍宝,麻木的顺从则是为了“证明自己足够成熟”。
13岁的年纪,自我意识刚刚觉醒,却又不具备完全看清事物好坏的成人思维,在此之上,这种崇拜与效仿心理是再正常不过,也是十分普遍的。
就像珍妮自己信中所写,认为自己可以见证别人的爱情(哪怕这爱情是不道德的)是件独特的幸运事;将任何形式的“重视”都当作天大的殊荣,轻易地被所谓忠诚与爱这些词语诱惑,为参与进来成年人的世界而沾沾自喜。
她想写故事,想要抒发情感,想表达,渴望倾听。
紧接着的,就是对父母的逆反,对同龄人的观察与疑惑,对某些不良行为的困扰等青春期前的心绪铺垫。
这种感受十分私密,这种感受却又无比寻常。
甚至,就曾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可无论如何,13岁,年龄太小了,你甚至不能够用“情窦初开”这四个字来形容她。
这个年纪的孩子,即便拥有以上所列,心理上的细腻情感和生理上的微弱变化,也根本不足以懂得男女之间的情和爱。
换句话说,她或许开始盼望美好的爱情,但还没有羽翼丰满到能去体会爱情的美好。
恐怖的是,只是那样在成熟边缘的浅浅一望,珍妮就被以“爱情”包装的肮脏谎言拽入深渊。
比恐怖还要恐怖的是,当时13岁与如今快要50岁了的珍妮,甚至不认为、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受害者。
三十年过去了,她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感受,她始终在为自己所受的欺骗寻找托词。
而这一切,均来源于性侵者“孜孜不倦”的诱导——“珍妮,你真的很独特,你很成熟。
”“我认为你是完美无瑕的,你能让我看看你吗?
”“成长意味着改变,改变几乎是痛苦的,因此,痛苦即是快乐。
”与之相对应的,面对着身体上承受的痛苦,13岁珍妮在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我爱他,他也爱我。
”48岁的珍妮对男友恍然喊着:“那不是性侵,是恋爱关系。
”记忆是能够出现偏差的。
随着影片推进,不断出现了珍妮呕吐的画面。
自我强迫的爱与被他人强迫的性,即便在心理上模棱两可,其生理上的反映也是客观存在的。
冥冥之中,珍妮成为了纪录片导演,她阅历丰富,拥有解析他人的能力,也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过去三十多年的往事以一种回忆录的素材形式漂流回自己身边,她便开始了与过去自己的对话,以及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心理上的对峙。
影片呈现这场对话的方式宛若重演一场梦境。
这场梦交织着珍妮与当时身边人的回忆与现状,充斥着她年少时候的幻想与真实。
而“信笺故事”中的实与记忆追溯里的虚,给在漫长时间跨度下进行回访的成年珍妮造成巨大反差,使她在调查过程中几度崩溃,甚至引申出她现在(情感)生活的问题。
其中就包括母亲提醒到的,珍妮不重视情感,与已婚人士发生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当然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
三十多年过去了,两个施害者都已经艾发衰容,被害者也拥有了稳定的正常生活。
但是,阴影和伤害都不会因此而减少半分。
回过头来,影片由母亲发现信笺后的追问展开,这一点对于珍妮来说,本身就是有刺在心的。
儿童看不清对错,作为监护者的成年人也不知吗?
13岁的珍妮之所以被利用了信任与好奇心,被那些“包装华丽”的无稽之谈洗脑,之所以愿意去相信一次次的欺骗——甚至不惜忍受身体上的不适与痛苦,她原生家庭的助推“功不可没”。
影片几次表现珍妮的母亲发觉其与成年男子往来过多、接触神秘,珍妮的外婆甚至亲眼目睹了她的亲密行为,却都没有深入问询与关心。
取而代之的,是不看情面的父母权威,是不留余地的特别家规。
这些,无疑将满怀心事无处诉说的珍妮越推越远,直至深渊。
作为观众,我们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我们知道这是真实的,我们知道那份真实远比影像表现的可怕,我们可以痛斥施害者的肮脏与卑鄙,却对那种无法挽回的、永久性质的伤害感到无能为力。
正如影片最后,珍妮鼓足勇气去当面讨伐施害者,当她找回了失落三十余年的愤怒之时,却在一阵激动之后怅然瘫倒。
随后,她身边出现了13岁的,沉迷于讲述那个“美好而又特别”爱情故事的自己。
遭遇性侵后的珍妮“健康”地生活到了现在,但她身体里的一部分,永远停留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暑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MOVIE木卫】,欢迎关注。
准备报送圣丹斯的时候,《信笺故事》大概没想到它会如此生逢其时。
2018年初,这部根据创作者真实经历改编、追溯自己13岁时遭受性侵回忆的电影在帕克城首演之日,距离好莱坞制片人韦恩斯坦被指控、“MeToo(我也是)”运动发生,刚刚过去三个多月。
吕克·贝松、摩根·弗里曼、金基德等知名影人纷纷被曝光卷入相关舆论,都是后来发生的事。
在这个议题上似乎隔岸观火了小半年才刚刚发声的中国,其时一度关注的焦点幼儿园和《嘉年华》正随新年的到来而缓缓退潮,这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成为林奕含的绝笔也才过去不到一年。
艺术作品刚好切中社会热点不一定是幸运,尤其当它建立在当事人受害的不幸事实之上时。
如果使人涣散和健忘的是当代瀑布流似的信息生活,《信笺故事》的幸运或成就则在于它在其里逆流而上的勇气和自觉。
它不单是指控,而是寻访真相、复原现场和诚实剖析自我,它们恰比脱口而出的指控困难得多。
《信笺故事》是女导演詹妮弗·福克斯第一部剧情长片,她1959年生人,此前主要职业身份是影视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
剧情片里的女主角用的就是导演真实的姓名和职业,这是一部自传式电影。
故事发生在女主角48岁时,母亲整理旧物,找到她13岁那年写的作文:“我愿以美好的方式,为你讲述这个故事。
我曾遇到过两个很特别的人,两个使我深深沉迷的人……” 詹妮弗和母亲追溯着文中线索展开回忆,那段日子,年幼的詹妮弗在暑假参加了马术训练营,遇到马术教练G女士和田径教练比尔先生。
后来有段时间,詹妮弗每周五都会去到两位“充满魅力”的成年人那里,躲避厌倦的学校和家庭,认为自己找到了乐土。
就在这美好乐土,充满魅力的大人们,把懵懂无知的詹妮弗哄骗上床。
比尔温柔地笑着说:“能让我看看你吗?
你愿意脱下你的上衣吗?
”年幼的詹妮弗心想:“我非常信任他,从来没想过他要把我引至何处。
”直到比尔以“超越婚姻之外,无视所有规则和承诺”的名义,想要组成一个“团队”玩“四人游戏”,詹妮弗才生理上预感到抗拒,从此不再赴约。
“我已经知道,联想、象征、隐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样写。
用阳光健康的身体运动,用诗歌和温暖火炉,用远离尘嚣的桃花源,用躲避日常的归属感,所有修辞都在美化着恶行。
施暴者美化自己恶行同时,还催眠般地让小詹妮弗深信自己是处于一段爱情关系之中。
在詹妮弗的回忆里,马场阳光明媚,G女士和比尔先生的脸上总挂着优雅笑容。
无论出于无知、孤独还是羞耻感,疏离的家庭和学校关系都使詹妮弗求助无门,或者说是它们的冷漠,让她宁愿不去求助。
老师问你是怎么想出这样的故事,小詹妮弗回答“我编的”。
父母永远劳碌顾不上自己,祖母窥见成年人的不伦行径,却并未告诉监护人,只让詹妮弗在家庭里更担惊受怕。
她甚至开始庆幸自己有了一段不同于他人的经历,“我是独一无二的,才不是什么没存在感的小孩,而且我的作文还得了A。
” 关键问题不在于性侵事件的发生,而在于事件发生的前后因果: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被纵容,是什么使人噤声,是什么让13岁的经历,要直到35年后才揭晓和领悟。
接受IndieWire采访时,导演说:“我希望人们不仅仅就电影和电影所讲的故事展开讨论,还应该关注电影与他们生活的关联。
它只是个例,但我想它也连接着许多的创伤事件。
无论它是你或你亲友的经历,或是你在治愈创伤时该如何对自己来讲述故事。
” 该如何对自己讲述创伤故事?
《信笺故事》做得尤其出众。
可能是创作者纪录片出身的缘故,影片对于话语的人称、地点、时间等细微元素的差异非常敏感。
与恶行的修辞相似,主观的记忆也可能欺骗自己。
成年詹妮弗起先回忆的自己是少女模样,直到翻阅相册,才找到自己更年幼的形象,而回忆里的扮演者,也随之换成更小的演员。
马场环境中其他在场的人物,是成年的她通过不断寻访后,逐渐加入到回忆里来,使自己恍然“我不是唯一一人”。
数次,电影里成年詹妮弗与三十余年前包括年幼自己的当事人隔空对话、争辩,才把曾经认为合理甚至浪漫的东西,一点点抽丝剥茧地剔除。
“在性侵主题以外,我认为电影的主题还有叙事方式。
如果我们想要获救,该如何向自己复述故事。
”成年詹尼弗的饰演者劳拉·邓恩这样说。
“电影中有一场,我很气愤地说:‘我不是受害者!
’说自己不会被侵害很容易,但如果犯罪者依然沿用羞辱我们的手段,一切都不会改变。
” 詹妮弗的困惑,就像网络上对于受害女性那些“穿这么暴露还不是想勾引男人”、“这女的自己不也爽了”、“小小年纪就这么骚真不要脸”等等言论。
它们和性侵者美化自己恶行的修辞如出一辙,是更大的权力阴影施加给人的压力。
她该怎样陈述那仿佛自己甘愿参与其中的罪行?
年幼的詹妮弗曾经被动及惘然无知地主动接受了他人的设定,选择配合沉默并封存记忆。
直到35年后她才意识到,那从根本上就是不对的,是被美化后自圆其说的伪证。
不似《熔炉》直抒苦难也并非《狩猎》指鹿为马,女性作者视角的《信笺故事》却兼具了前者的批判和后者的全知。
跨越时间,它不局限于事件的发生,因为它们随时还在发生,而更关注对待自我的态度,是一次心理泅渡,从不同立场的反省。
电影将矛头指向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失职,巨大的共谋机器同声言说受害者的自愿——直到自己想通并有勇气说明:当时的自愿只因并不知能有其他选择,才可站出来揭穿施暴者看似迷人的谎言。
美国纪录片导演詹妮弗·福克斯,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导演童年时的亲身经历,13岁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诱惑,性侵的尘封往事。
电影的完成度非常高,非常出色的一部给8分。
年今五十的詹妮弗·福克斯已经是一名成功的纪录片导演,在繁忙的拍摄工作中,她接到了数次母亲打来的电话,语音留言中母亲焦急的等待着她的回电。
回到美国之后,詹妮弗收到了母亲寄来的邮件,里面是自己13岁时写的一篇作文,作文里自己在一个暑假,陷入了一对已婚男女的不伦恋情之中。
将近四十年后母亲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这篇作文,迫切的希望得知作文的真实性。
作文将詹妮弗的思绪拉回了13岁的夏天,自己在马术训练时,结识了自己的马术教练和田径教练。
马术教练成熟性感的酮体。
田径教练强壮阳刚的体魄,对性意识刚刚萌动的詹妮弗充满了诱惑。
深入的接触后詹妮弗发觉了二人超出寻常的亲密关系,而二人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异常的好感。
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已经冲淡了詹妮弗的记忆,她一直把这件事当做自己的秘密,模糊的记得,自己曾经和田径教练真心相爱过。
母亲迫切的希望得到真相,而詹妮弗发觉很多往事都变得莫能两可难以确定,于是她开始拜访昔日的亲历者,随着细节的渐渐显现,记忆和真相的距离越来越大,一个惨痛的事实在四十年后完整的呈现在詹妮弗的眼前。
导演詹妮弗虽然是一名成熟的纪录片导演,但是纪录片在本质上和剧情长片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部剧情长片处女作,显示了导演强大的掌控能力。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现实和回忆交织平行推进,而记忆和真相的偏差,又是一个不停修复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彩的叙事结构,电影最终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完整呈现了四十年前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导演深厚的叙事功底可见一斑。
在纪录片中导演往往喜欢大量使用长镜头,毕竟在电影的拍摄手法中长镜头是最能完整还原事件真相的一种拍摄手法。
从二战之后长镜头也大量在叙事电影中使用,现在高难度的长镜头也是艺术电影中常见的镜头语言。
最近在戛纳亮相,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据说使用了一个一小时的长镜头,不能不佩服毕赣的镜头掌控能力。
电影没有占有绝对优势的镜头语言,不能说长镜头先锋,前卫就是最好的拍摄手法,万事都是有利必有弊,长镜头意味导演舍弃了电影语言中另一魅力巨大的技巧蒙太奇。
在这部当中,导演放弃了自己驾轻就熟的长镜头,而大量使用蒙太奇,技巧非常娴熟。
表现在迷失的记忆之中,朦胧的臆想,虚幻的碎片和残酷的现实纠缠不清,彼此交织,没有比蒙太奇更合适的表现手法了。
电影超高的完成度,跟导演大量使用时空蒙太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看过电影之后心情有些压抑,我们的记忆真的是真实的吗?
可能未必,现在我真的想不起来自己十三岁时究竟长什么样,记忆可能只是一些模糊的碎片和自己臆想出来的片段。
而在青春叛逆期,自己坚信和执着的许多事,几十年后仔细思量,原来都不过是年少轻狂的荒唐一梦罢了。
有些东西很容易混淆。
比如爱和伪装成爱的欲望,关心和以引诱为目的关注,真诚的欣赏和操纵性的夸赞,无私的给与和以索取为目的的付出,为了保护做出限制和为了自私的控制对方......爱,关心,欣赏对于处在孤独状态下的人,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心智未成熟又缺爱的孩子,如何能在巨大的诱惑,以及对方刻意制造的压力之下分辨出这些微妙的区别?
几乎不能。
而这不仅仅存在于成人对孩子的关系里,PUA,杀猪盘,也类似,有的为了欲望,有的为了钱。
这部电影的讲述手法很赞,回到少年的内心状态,细腻的还原了受害者是如何自我扭曲的,性侵是如何被伪装成一个“爱情故事”的。
如同电影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如何防止这样的事发生,在公共和家庭范围已经有很多讨论,但受害者要怎样走出来呢?
林奕含最终自杀了,片中的女主到了中年也仍然无法进入婚姻。
她们最初对爱的体验是扭曲的,她们处于弱势位置时被欺骗利用,且孤立无援,要如何从面对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过去?
如何原谅曾经把利用当真爱的自己?
要如何面对那个曾经侵害自己的人?
要如何学会识别值得信任的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把自己的经历拍成这个电影,讲述给公众,似乎就给出了答案。
Jennifer今年48岁了,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并在大学中授课,她订婚三年却始终未婚也没有孩子。
母亲收拾东西意外的发现了她13岁时写的一篇文章和很多来往的信件,非常警惕并暗示Jenni她可能遭遇的是一次侵害,但Jenni矢口否认并坚称自己拥有了一段爱情而不是受害者。
可心底微弱的声音和迷糊的记忆又似乎在提醒自己确实曾受到过不合理的对待。
于是Jenni开始寻找当年的见证者知情者和参与者,她终于在一次一次的询问纠结回忆中认清了现实,她遭遇了一场对未成年人的暴力。
这个话题是近几年不断有作品去讨论的,令人难过的是,这改编于导演本人的13岁时的作品(也是电影中提到的文章)也基于导演个人经历进行了改编和拍摄。
所以对儿童的侵犯是真,那些以爱作为借口的理由和合谋也是真,甚至直到35年后这个孩子还在深受其害自我欺骗最后醒悟也是真。
这些真实存在的伤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时候是否起到了一个警钟的作用?
电影的呈现方式我很喜欢,有一点悬疑,也将回忆处理的非常超现实。
记忆里超美的Mrs G现实中是个又老又严厉的老太太,略显英俊的Bill也不过是个大腹便便的渣男。
而对记忆的美化可能不止于此:她以为自己的15岁是个少女其实不过是13岁的儿童样子的自己,她想象的一场恋爱不过是两个成年人的陷阱,她以为的自由是自我欺骗,她书写下的经历被自己说成是虚构故事…一次又一次她与自己的对话和与Mrs.G的访谈般得对谈都在展示她在边回忆边使用自己现在拥有的纪录片的能力去再次分析,展示真正的真相。
记忆是骗人的,但那些表情和感受不会。
她想起了对方冷漠的表情和自己生理的呕吐,让这一切再也无法被合理化。
也让她终于可以和年幼的自己面对面。
后劲很大的电影,很多镜头也非常直接,节奏非常好,技术上也可圈可点,值得看。
导演的亲身经历,关于记忆的欺骗与重组,少女被诱骗失贞,但却以一个幸福的爱情故事来欺骗自己,成年后通过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揭露伤口,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样,残酷中流露着心酸,导演在电影中设计48岁的女主角去劝阻13岁的自己,但可惜那时候渴望成长的她并没有听话,平静而又克制,最后当女主质问完坏人后,瘫坐在洗手间,小女主坐在她身旁,开始朗读13岁的她写的故事,也是一直围绕全片的话: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一段完美的爱情,我遇见了特别的两个人,使我沉迷的两个人,想象一个已婚女人,一个离异男人,重点在于,我是恋情的当事人之一,我很幸运和他们分享这一段感情。
近日,国内米兔运动,刚崭露头角就偃旗息鼓(个中缘由,观者自知)。
社会人对性侵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性侵案例,更加引人注目。
一来社会文明度逐渐增加,个体权利受到尊重。
中产势力崛起后,附带着中产所奉行的价值(经济独立、人格完善和思想自由)也逐渐成为这一时代普遍被认可的“主体价值”;二来性侵等社会问题的集中曝光,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平衡,再次敲响警钟。
只是近年来,随着国际问题逐渐倾向于民族和地区差异,很多大导演眼光也转向更加引人注目的地区差异和民族问题。
但导演珍妮芬·福克斯,一反常态,旧事重提,把自身经历,改编成电影《信笺故事》,再度引发人们对性侵问题的关注。
影片自2018-01-20,圣丹斯电影节公映后,就获得无数好评,并斩获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最佳电视电影提名奖。
豆瓣评分8.2,有8000多人参与影评,给出四星及以上者占七成,可谓又是一个不得不看的良心好剧。
与其它性侵类电影不同的是,导演珍妮芬·福克斯并非单面讲述性侵过程的发生,而是通过影片的展开,来追寻性侵背后的原因,以一种唯美冷静的叙述方式来讲述女主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回忆与追寻。
正如女主詹妮弗所言:“我们应该怎样越过别人告诉我们的事情,了解事实呢?
”导演致力于探寻性侵之所以发生的原因。
根据整个故事展开的逻辑,可以发现,女主童年之所以被教练比尔性侵而不自知,除了逃避和报复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之外,也有来自教练比尔的精神引导,也有女主童年时期性格内向温弱的原因。
犯罪心理学把这种性侵行为叫做“灰色强奸”,亦即“指非自愿的性接触,但给受害者带来的感觉却和犯罪有点不太一样”。
心理学家希瑟·利特尔顿(Heather Littleton)认为人在面对不同现实情况时,会有不同的“心里地图”,亦即根据不同现实情形做出相应的心里反应,但是“如果面对一件事情你没有脚本,你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会影响你是否有能力反抗,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做什么”。
希瑟·利特尔顿这样解释这种现象:有许许多多的受害者说曾有人未经同意就和她们发生性关系,可是问她们是否被强奸,答案却是“没有”。
很明显,女主所遭受的童年性侵正是此种类型。
影片借助女主詹妮弗通过母亲邮寄给自己的童年书信的回忆,来展开故事的叙述。
在叙述手法上是典型的倒叙和插叙,故事双线进行,借助信笺来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又在现实中通过寻找曾经一起生活的人,来发现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双线交叉的叙述方式,也为故事的展开增加美感和神秘性,关键时刻出现的隔时空对话,起到点醒作用,成为各自敞开心扉的唯一可能。
詹妮弗认为丈夫并不了解自己,并且在丈夫一味追问信笺事后,大发雷霆,将其逐出家门,她想一个人把事情弄清楚,并不想过多人参与进来,除了因性侵事实成真之后,可能产生罪恶与羞耻之外,也有一种自我保护心里。
同样,G太太在面对比尔和詹妮弗时,也是心扉紧锁,不让外人窥探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软弱与恐惧。
而影片设计中,只在双线交叉的地方,通过人物隔时空对话的方式来展露心里,此时才是影片的真相告白。
各自才能抵达彼此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软弱。
起初詹妮弗接到信笺之后,并不相信自己曾经被性侵过,但又觉得总有不对劲的地方,遂展开一系列追寻。
找到童年时期教自己骑马的老师G太太,希望通过她能够得到一些有用信息。
在她童年印象中,G太太个子高挑,为人潇洒,是她见过最美的女人,对自己又非常照顾,连自己都忍不住喜欢她。
而事实上,G太太虽是一位已婚女士,但她一直被比尔精神控制,为其物色女童,供其发泄兽欲,只是当时,年幼的詹妮弗并不知情,还以为G太太是真的爱她。
事隔多年后,她再找到G太太,她已经人老珠黄,生活也过得不好,只是一味唠叨自己的悲惨现状,说让过去发生的过去就行,对过往并不愿意多讲。
之后詹妮弗又找到另外两名当年一起学习骑马的同伴,希望能获得进一步信息,经过追问之后才发现自己并非唯一受性侵的人,同伴中也有被教练比尔进行性侵的人,只是大家都一样,并不认为那是性侵,都以为那是一段唯美的恋爱经历。
岁月流逝,比尔已经逐渐老去,也名利双收,成为有名的运动推行家,还获得好公民奖。
詹妮弗做好准备,在颁奖仪式结束的酒会上,对比尔进行发难,让其承认当年对自己进行过性侵,比尔一味否认,只是强调那是因为詹妮弗当初不够信任自己,才让那段感情结束,自己并没有错,盛怒之下,夺门而出。
詹妮弗来到卫生间,哭作一团,那时她看到童年的自己,追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举报比尔性侵,并自认为那是正常的恋人感情。
童年的自己回答说:”我遇到两个很特殊的人,想象一下,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和一个离了婚的男人,记住这件事情,我是他俩的一部分,我很幸运可以分享他俩的爱。
“事实上,比尔的精神引导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他对G太太、詹妮弗等人的精神引导才是性侵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关键。
詹妮弗第一次去比尔家中过夜时,他借口自己喜欢詹妮弗的作品,和詹妮弗经行文学交流,并拿出鲁米(伊斯兰教苏菲派诗人)的诗集,让她大声朗读。
“让自己摆脱自我的枷锁,像一把没有被丝毫腐蚀过的剑一般,像一面不锈的镜面一样,所有的锈迹,这样你才能看到你最纯净,最明亮的本质”。
他一直充当詹妮弗人生导师的角色,教她如何改变自我,如何把自己打开,如何反叛家人,他以为自己可以通过精神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对别人的控制。
他教她们忍耐苦难,没有经历苦难就不会获得成功。
直到多年后,詹妮弗才有所悟,这种忍受苦难,打开自我的精神引导,有种类似宗教的情感。
而也正是这种精神引导,让詹妮弗误以为自己并没有被性侵,只是正常的恋爱关系,只是分享了部分教练和G太太之间的爱情,并引以为豪。
也许还有很多灰色强奸的案例尚未发现,只是《信笺故事》对性侵的关注,重新打开我们对性侵多样可能的认识,也让人重新审视精神和人心的复杂多变。
当中午睡觉的时候回忆到这部电影。
找了半天终于找出了这部电影,瞬间就哭了。
这部电影是我好久以前看的。
当时看完之后,恍若隔世。
48岁的女主人公与13岁的自己做对话。
时隔35年的一个时间跨度。
我认为什么时候能够醒来都不不算晚,对吧,只要这个人肯悔改,或者是这个人敢于面对自己,他就是最棒的。
很难得的是在剧中女主人公有非常爱她的丈夫,非常明事理的妈妈。
以及非常有责任感的老师。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充满着幻想。
因为自己的家庭不幸福,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是吧,无法关怀到自己,而且经常吵架,我们总是去外边去探寻,真正渴望那种温暖。
把家里丢失的爱补回来,但是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步入了另一个陷阱。
没想到吧,你原你原以为自己脱离了苦海,但是你不清楚的是,你只是从一个陷阱中蹦到另一个陷阱中去,只是你从未发觉吧。
每个人成年之后,他的怪异的行为其实都是和他同年有关系的 童年,已经在她灵魂深处埋下了很多颗种子,只不过有些种子会后知后觉的爆发出来,而有些种子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而有些种子会埋,一直是埋在深处,但是并不是说永远扎根在土地不会发芽而已。
我现在回想自己有些时候也是。
多疑冲动容易偏激,总是想追求那个真实的答案,其实我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真实的答案,只是自己不敢相信吧。
无论如何我认为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你已经从中走出来了,对吧,你有了独立了,人格已经独立了,你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所爱之人,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
这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是吧,去探寻了以前的故事,去为自己的权利去伸张。
那个时候你并不是孤独的你,身后站满了很多帮助的人,你只要下定决心去揭发他去正视他,相信在过后你会得到很大的一个灵魂的升华。
就像当年的柴绛香变成贺顿,总是需要一个痛苦思索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痛苦的思考,人生的磨练回去,是不会长大的。
当经历过这些的磨练,对自身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才能更好的去珍惜生活,与用另一种平和的眼光来看待周围,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幸福。
信笺故事泛黄信纸使你回到青葱岁月,记忆里是秋海棠的庭院和开满玫瑰的金色花园。
空气中散发着青草和马粪的混合气味,你乖巧的白色马驹盛放着你轻盈的身子,正如某个黄昏与黑夜的暧昧交界它被盛放在一个成年人的床上。
在你最天真与最伤感的日子里你遇到了两个最美好的人,并成为了他们故事的一部分。
这个属于你和他们的最初的故事复写了延展在你之后的时间里的全部故事,你会在许多许多年后才会明白这个故事的开端不是你自以为情窦初开的十五岁,你所遇到的两个人不是你自欺欺人的文过饰非。
许多许多年,久到信笺都泛黄记忆都迷失,久到母亲的手风琴再也弹奏不出当年冰淇淋车旁的温柔旋律,久到你的白驹过隙容颜老去,久到你终于愿意走入一段婚姻。
太久太久以后,你终于开始尝试面对尝试清醒:那些被装点在十三岁的清晨朝露消散了,玫瑰枯萎了,并逐渐暴露出被掩盖在它们尸体痕迹之下的平淡真相。
他和她插入你,并对你说这是爱,并让你以为这是爱。
你被摧毁了,可你却对此一无所知。
曾经你遇到两个最美好的人,并成为了他们故事中的一部分。
这个原本属于他们的故事后来成为了你的故事,在这个属于你的故事中你拒绝承认自己是个受害者。
你说这是文学,这是爱,这是被重视的愉悦与最终报复的慰藉。
这个故事让你在学校得到了一个A,于是你更加坚信自己并模糊了爱与受害的边界。
你在自己的故事里扮演自己,阅读那些关于灯塔与海浪的诗句,筛检那些关于马驹和土壤的记忆。
你将你光荣的自信的坚强的A紧紧抱在胸前,企图以此来否认所有将你视为受害者的诘问。
可你不知道,可你要到许多许多年之后才会知道,这个红字A,它的全名是Adultery。
在几十年不经意的PTSD后你开始调查追究,真相就像它被摆在那里的最初模样一样分明。
你质问那个曾经你所无比信任的人,你曾经以为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你为什么不救我?
——因为没人救我,她回答。
那些封存于泛黄信笺中的海棠会凋落,玫瑰会枯萎,云雀会在田野上坠落,马驹会在大海中死亡。
少女的心会不再宝贵,像洁白的床单上破损的洞,从中流出沉默着啼哭的血液来——他说这是爱,她信以为真。
直到几十年后母亲的一封来信让她重读那个刻着A字的古老故事,她才终于发现所有一切起承转合的开端——那是一段长久的虚伪的令人作呕的以爱之名的——强奸。
成长总是意味着改变,但是牛轧糖说过,改变大多数情况下是痛苦的,但痛苦是快乐的,所以我们要微笑面对。
亲爱的珍妮,试着继续跑步,不久以后,你会再次体会到跑步的乐趣。
每一天,认真完成的任务会增加你的自信。
很高兴你交到一位新朋友,我亲爱的珍妮,这么棒的体验只会为你敞开,新世界待你去探索,但是不要心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这一切。
女主SB. 给Miss G看资料的时候能把自己做了笔记的资料也放在里面,真是又蠢又不负责;在公开的教学场合逼问学生性经历,逼问学生是否抑郁,现实中她早就被开除了!在后期她已经开始明白自己的遭遇就是恋童癖性侵,却不报警而是直接找恋童癖对峙。她做的追查、追问都毫无效率毫无计划,真的对不起她自己的遭遇
不从性侵中走出 就被性侵吞没
有病就去治,好吗?巨烦这种来回来回切换场景,看得人云里雾里然后恍然大悟就是牛逼电影了?与儿时自己对话?臆想症有病就去治好吗?逐渐寻找自我?你呆在家一次性把那些写的东西啦信笺啦全部看完再开始寻找自我好不好?再一次吐槽这种生而不养的傻逼父母,责任重大呢
20_38。父母真的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小孩,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ta在外面会遇到怎么样的变态。变态都去S一S好吗。看到后面女主醒悟到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感受到普通人的感情,因为她童年遭遇到的事,真的扎心。就算自己暗示自己已经过去,那也是留下一辈子的伤痕,尽管已经是个成人,内心某个角落依然是当初被伤害的那个小孩子。很虐。
这么重要的事还需要通过信笺来恢复记忆?蠢姑娘,真是一个蠢姑娘
这个世界的罪恶总是防不胜防,有些人会被自己的私欲掌控而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 当一些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产生了不堪回首的记忆,是要篡改记忆将其美化(小孩),还是找出真相生成痛苦(大人)?……观影时,还联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想着如果梅蒂尔达真的把她的第一次给了莱昂,电影应该会充满争议。P.S.:如今的豆瓣电影新片条目都没人用心认真地维护资料了吗?
6/10。没什么感觉,可能房思琪的小说对我触动太大了。除去故事,拍摄手法也一般。可贵的是没有歇斯底里。
幼时被洗脑后一直认为的爱情,若干年后看来,却原来是被性侵了。
一个早慧的洛丽塔。成年后的房思琪依然免不了回到炉火边,想起那一夜被欲望沾染的成年人的脸。被撕裂的永远是受害者,面对追问的只能是想象中的对方,道德审判中施暴者甚至从不在场。
看过 忘了
人通常会倾向于欺骗自己 好多事得过了好久才能回过味来 倒不如身体诚实 吃坏了冻着了就腹泻或呕吐//当时房思琪给我的冲击过大导致现在看到这部片子时我似乎已建立起某种自我保护机制没能让自己完全入戏 不入戏 作为观众才会少点伤害//几乎不能相信成人和孩子建立恋爱关系这件事 不仅权力不对等而且其中一方还不具备成熟的自我意识//不能原谅//虽是双线叙事但线索流畅情感连贯 不错的
冗长且不悦
愿意撕开伤疤的勇气真是令人叹服
HBO是有些马力克在身上的。(不是)。这剪辑有点碎,跟的有点累,不是导演自己剪的,3个editor。a. There must have been a witness. b. Wanted to be treated as a special person
过去现在两条线太零散了
三星半感觉缺了点儿东西,13岁被性侵的经历对成年的影响的描述略少了些。
故事本质是很好,但是整部影片看来很矫情。
2.0 超级无聊闷片
4.5 But time...how time first grounds us and then confounds us. We thought we were being mature when we were only being safe.
比嘉年华柔和一点,但更普遍。法律无法限制爱情,道德不认可的往往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