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剧集拿来看的好处是可以通宵追剧直到完结。
8集的片长可以接受,虽然没有帅哥美女,但越来越吸引的剧情及长相一般的演员,真实感好强。
平静的小镇有那么多不平凡的人,传奇经历后的面瘫、不信任、不容入很好理解,有责任心的人很美,无所事事易入歧途,生而为人不容易。
海边小镇恬静美好,英音别扭的如听,表白神父
在我21天內的隔離開始前,BB推薦了這套英倫小鎮懸疑劇。
Bloody hell,沒想到那麼好看。
成套劇一字記之曰:Dark。
在這個看似風平浪靜、太陽底下無新事的小鎮,everyone’s hiding something。
「十萬個黑暗面」交織成三個故事,分別在3個seasons各8集展開,由偵探二人組一個個拆解擊破。
而劇中展示的英倫精神和價值觀,令我更體會到何為一個平等尊重的社會。
(不含重要劇透)例如Season 3講述一宗強姦案。
第一集幫受害人取證時,去到一個專門處理性暴力的中心,中心職員一步步詳盡且溫柔地講解過程,無時無刻照顧受害人的感受,如果哪 一刻不舒服,想停止,可以隨時喊停。
個十分鐘拍到好似係center宣傳片咁,但與整套劇風格卻異常地吻合。
又例如Season 1頭兩集,Danny Latimer去世後,他的同齡朋友Tom Miller得悉後坐在床上,Tom的媽媽會跟他說:(大意)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It is okay to cry. It is normal to be unhappy. Release the emotions。
整套劇對於創傷後如何積極主動地處理,花了不少心思,而且政治正確又不突兀的給出劇組的處理方法作參考。
當然,英國不是有好無壞。
譬如劇組把英國的狗仔隊文化就以一個比較負面的方式呈現,例如Season 1的小報記者搶先報導警方未公開的謀殺案,就對家人帶來傷害。
又譬如貫穿三個Seasons中的大亂搞,基本上主要的男角色,都有affairs。
看似模範夫婦,實質感情破裂。
大學時期的情人,忍受結婚十幾年的的士司機丈夫亂搞。
汽車維修工在妻子五十歲大壽party當日去買套,因為和當中的caterer搭上。
這些affairs 普遍的程度,劇組借主角之口宣洩:I don’t subscribe to the version of your world。
而且這一堆男人,劇組特意刻劃成「腦荀都未生埋」的大細路,個個男角都血氣方剛,衝動欠思考。
荷爾蒙一上來,就無法自控。
平時小心思多多,大事卻顧不上。
絕大部份都非常自私,而且為自己的自私辯護的理由,都是為了她,為了家庭之類,完全不站在對方角度,一意孤行。
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有執念不放開,得一股蠻力。
Sounds familiar, eh?相反,劇中的女角外柔內剛,並非一定都是外表女強人,相反大部份都是造型上弱勢,但實質行為上堅強,思想上成熟。
遇事不畏縮,suck it up, lick the wounds之後站起來勇敢面對。
在事情發生時,沒錯是情緒滿瀉,但瀉完之後不會linger。
能夠放下ego,與敵人和解和合作。
Besties鬧交了,當下「面左左」,但後面都可以做回好朋友。
十級正能量。
Powerful women, bloody weak men兩性相處上,英國人的含蓄亦在本劇表露無遺。
Fancy a drink? Do you want to stay here tonight? 云云。
他們敢問,但同時怕醜仔羞怯地問,問完食檸檬的,就要好尬尷咁兜。
但至少人地會問。
當然不能不提,劇組如何用「把法律當成遊戲」的黑人女律師,在Season 2控訴法律系統的漏洞。
Fuck the legal system – it’s street fighting in wigs, that’s all. 制度沒有完美,只能從不完美裏挑最好的?
法律制度保障公平審訊,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結果兇手逍遙法外。
劇情古老,但過程拍得好深刻:審訊再一次把調查的瘡疤掀出來,而且由於調查是一面倒證明有罪,審訊卻是控辯雙方分明證明有罪,和過程不公 +有另一種可能性。
所以看著控辯雙方如何舞弄同一套事實,同一個真相,挑選合適我方的證人口供,砌story。
這真的跟辯論的核心相差無幾。
這不是在追求真相,卻是在追求如何替我方在這個系統中勝利,即使不是真相也無所謂。
即使制度容許我們作惡,勿以惡小而為之,良心不可泯滅。
Wessex風光無限,聞名於世的West Bay cliff令人響往海邊生活。
小鎮人物關係簡單(不過本劇好很複雜),生活平凡欠刺激(但不是Season 3的兇手的藉口),如果出事無窿捐(可憐Sea Bridgate 老爺爺)。
如果退休後,開間The Traders’ Hotel,有間山頂海景玻璃屋,未嘗不是賞心樂事。
看完第一集和最后一集的感受基本是一样的——DT太帅!
黑西装小领带,落拓的胡子和随时准备迎接细雨的眼神,角色设定又太苏,不给人活路啊啊啊!
所以多给一星TvT故事还可以,画面精致得不行,镜头和桥段做足腔调,一上来给人感觉在下很大一盘棋噗,可是结尾不太给力,我觉得凶手可以是任何一个男人,用那个解释都说得通orz线索稍显零散,虽然都能靠得上结局,但根本就是哪都能堵!
而且起码给点推理吧,DT东奔西跑抑郁了整部剧,几乎对破案没啥帮助!
期间晕倒数次,每次都成功让我心碎以及忽略了这个剧到底有多【伪】推理悬疑,说起来第七集他回来上班后接到牧师电话要出去那里,开门那一瞬间的踉跄戳死我了【是的萌点就是这么奇怪XD我看到一些评论说,没有拘泥于男主角的背景是这剧的优点,但是像我一样欲求不满的女观众应该还有吧嘤嘤嘤嘤*v*还有我一直以为凶手是Rory,因为微博和豆瓣都告诉这是部腐剧,所以我就想到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求第二季补脑洞…另,Danny那个小男孩真的…太标志了……总的来说,这和我看过的其他英剧一样,英国式的絮絮叨叨和精致,适合心情平静的夜晚一口气看到最后,像一部有点酸涩的小说。
为DTT而来,之前也欣赏过女主在the father里的演技,观影完发现影后确实演得好,DTT可能由于真人性格过于可爱,让我看到了政客之夫、脱罪大师的影子,就是板起脸来还是有点像的,但是他帅,我觉得算是基本hold住角色但不算非常令人拍案叫好的演技久闻大名,以前不喜欢看慢片,这次沉静下来看慢片,被完美的色彩、运镜、节奏grasped了,果然是高质量英剧啊!
bgm也一流,让我想起了另一出悲剧the manchester by the sea,剧情你可以说过分typical了,但显然各有意义吧,最重要的是我了解了新闻行业可以多无聊、多苟且、多么无关正义或隐私,群众多么容易被煽动情绪(no offence,这说明好的新闻人多么难得)之前看介绍说小镇藏污纳垢,哈,我不觉得。
Mark出轨,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夫妻不相知,这些是人们的隔膜,是婚姻的破裂,是女主没有充分照顾家庭,但这些是哪里都有的事,只是人性,只是不完美,不是犯罪。
Danny去找朋友寻求帮助,本可以得到帮助,如果他信任的Joe跟Mark说明情况而不是想独占他。
对未成年人图谋不轨并且杀人抛尸的,真正罪人,只有一位。
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让一切变得好接受,Joe也试图自首,为Jack的死亡而内疚。
很多人都有错,所有的嫌犯都不完美,尤其是诬陷自己孩子的那位自以为是的“母亲”。
他们做错了许多事,但没有动手杀人,没有娈童(Joe可能确实没有身体行动,甚至精神爱也纯洁,但我们知道这份“爱”让他自己也觉得不可告人,让Danny觉得不光明正大,让他杀了他“爱”的对象)之前看的剧基本都是爽片,或者嫌疑人比较确定的,比如无证之罪、神夏、隐秘的角落之类,这季有那么多怀疑对象,Joe was never suspected until the last,悬疑方面还是不错的。
吹爆DTT美颜、女主演技、摄影师和music producers,十三姨真漂亮(英伦玫瑰hh)Doctor Who神渊源,Mark把一个普通而有点渣、但像个男人一样的普通老公演得很自然,不错
最近无比的纠结和迷茫,光找剧和选剧就花了不少的时间,最终选定了这个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小记一下。
其实看的时候也没有多么的用心,犯困走神玩游戏了也不少,所以不太跟得上剧情,只是第二集就透露出tom的可疑,直到最后才把joe扯进来。
看上去平静的小镇,由于这一个孩子的意外死亡,却揭开了不少人的秘密,原来那些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工作中的关系,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从一半开始越来越进入剧情,开始引人入胜然后欲罢不能,编剧有才华很酷,开头不像以往的侦探小说那样,一条两条线索环环相扣,伴随跌宕起伏的情节,最后直指凶手达到高潮,然后结尾。
它的开始,相比下有些缓慢,甚至是平淡到人打瞌睡几乎可以让人弃剧。
进入第四集开始觉得之前的铺垫都是值得的,所有的线索都细碎而杂乱,而这才是真实推理的必经之路,没有一气呵成、一鼓作气抓到凶手的爽快,展现的是抽丝剥茧的“枯燥”,不断的质疑,疑问,无解,失望,死循环一样的反复,磨着耐心、信心和信念.......压力伴随舆论相继而至.......它所花一定篇幅在舆论的煽动上,人性的弱点上,有一定社会意义,很少有推理剧能兼顾此,而非只是投其所好地给出精彩绝伦的推理。
--越到最后越扑朔迷离,似乎线索已经开始连贯地串起,案情开始明了,嫌疑人开始浮上水面,但同时动机和缘由却始终藏在水下,到底是谁?
是为什么每个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人都在隐藏着属于他们的秘密和故事,虽未详述,却很有味道。
--揭开谜底之后,反而一时没了兴趣,所有为此贮备的力气一时消散,意识开始模糊,还没看到结局,却已然了然,困得睡去。
因为答案往往比起过程闷太多,也简单得多,答案出来的那个人是谁也在一瞬间变得不重要了,最后米勒曾问过susan的问题也落到了自己身上:“你怎么会不知道?
怎么会?
”你身边意为熟悉的人可能可以是最陌生的。
每一个看似平静之下的地方都有着不测的暗涌,而这暗涌也可以在每个人心底。
2015年具体不详
相当慢节奏的一部剧,不过很容易就能看下去。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大概渴望也很难想象小镇里那种“人尽皆知”的熟人社会,这部剧第一集就完美地展现出了这一点,吸引人看下去。
这部剧实在是一部不太明显的“侦探剧”,它关注的中心是小镇的社会特点,其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所藏匿的东西。
看到一半我才猛然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个破案剧,但相比于理想化浪漫化的神夏来说,简直是太现实不过,探长和米勒警官在破案时的无力和对人性的灰暗的无奈直面才是这些普通人的真实感受。
探长作为一个外来者“空降”到这个熟人社会,一个案件和探长的假设每个人都有罪的查案方式(感觉换作米勒可能不会这样做?
毕竟米勒一直因为“太善良不怀疑”被探长吐槽)将小镇闹得天翻地覆,很多人深藏许久的秘密都被无情暴露,很多深藏已久的矛盾集中爆发。
丹尼之死是导火索,引爆了整个小镇,且再也回不到以前。
若说不足之处,大概就是最终嫌疑人自首的这种结案方式太过草率,可能会让一部分比较关注结果的观众认为浪费感情。
p. s. 吐槽:DT在这儿终于不用尖着嗓门演戏了哈哈哈哈哈,要不演什么都像博士,难以突破。
以及十三姨的演员真的可塑性太高了!
我是来捣乱的你们别理我当博士和女主坐在长凳的一刹那,我真的希望塔迪斯从天而降,探长见到T娘立即恢复博士记忆,然后对女主警官说:带着孩子和我一起旅行怎么样?
随后女主带着两孩子跟着博士开着塔迪斯旅游去了。
望着塔迪斯远走的神父,脱下神父外套,打电话给艾米:亲爱的事情办完了。
咱姑爷没事了,对,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嗯嗯,他那阵还没重生,不认识我,再看见我也想不起来的,这个地方他是不乐意想起来的。
挂了,我这就回家。
不远处从远方邮轮下来一个穿着古板保守的老太太,她打算在这里居住。
这位老太太凭借着老处女爱打听事的本事,调节邻里关系久而久之成为当地居委会主任,天天带红套袖在街上遛弯,团结当地家庭妇女成立妇联,但凡两口子感情问题都找到这个老太太,本地离婚率大大降低,凡是跟着老太太接触过都会说道:这老太太看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当然也有人嫌弃她爱管闲事叫她老猫。
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落叶归根,回到了她的出生地圣玛莉米德村,没想到这个村不安宁,老太太在自家村子里破获了一件又一件刑事案件成为一代名侦探简.马普尔小姐。
后生夏洛克慕名而来,向讨教破案技巧,老太太一脸不屑对夏洛克甩了一句:你去广教村呆两天。
拯救世界的事情让博士和夏洛克去做吧,但是构建和谐社会这种事情,还得找居委会马奶奶。
——斯蒂文.莫肥
一场谋杀案在平静无波的小镇里搅起了浪,泥沙浑浊。
卷进漩涡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有一点自己的秘密,但在查案过程中,这些秘密一个接着一个无情地被探照灯打了个通亮。
看剧的时候,会突然对记者的言行感到特别愤怒,觉得他们太过于冷血,在谋杀案面前,就像一群闻着腥臭而来的秃鹰,盘旋不散,等着一场盛宴。
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大家需要知道些什么。
但问题是,他们能忍住不把故事讲得太戏剧化吗?而且,大众真的需要知道所有真相吗?
离事件很遥远的大众,远离真正伤害的人们,需要知道的到底什么?
而他们(我们)到底消费的是什么?
事件漩涡中心的人的痛苦,是安全地带的人们所不熟悉的。
看完全剧的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探长说自己是来赎罪的。
问题来了,Hardy到底有什么罪?
其实看这个剧的时候我偶尔不经意间就会联想到《真探》(我联想能力比较强),尽管这两部剧有迥然不同的气质。
一个让我立刻把两个剧联想起来的是晚饭剧情,双主角中看起来很边缘的那位被看起来人生赢家的那位“出于礼仪”请到家吃饭,并且在聚餐中,大家才知道了Rust和Hardy的家庭情况。
另一个则是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主角去追寻凶手的责任感。
Rust因为漏抓了真凶而痛苦。
而Hardy因为辜负了受害者家属而饱受自责(虽然没有直接责任,但作为上司他觉得自己也没法找借口开脱吧)。
说到底都是过不了自己良心那一关。
尽管在外人看来他们有一千个理由可以放下。
最后为了争取破案的时间,Hardy对记者妥协了,说出了之前不肯说出的真相。
可以说,此时此刻这个案子对他的意义已胜过一切。
他需要抓到凶手,来救赎自己。
就算死在任上也没办法。
真正喜欢上男主,是在杰克自杀后,面对媒体推卸责任将过错归于警方的说法,Hardy坦然自嘲自己是全英国最差劲的警察的那一刻。
觉得第一季的结构已经相当完整。
期待第二季如何发挥。
PS通灵人说Hardy以前来过这个小镇,准头真不错哈。
先说最大的优点!
恩典镇真是美呀真是美,观鲸季惊艳到极致,当我看到那个镜头,鲸鱼的深色尾巴在近海翻出水面,优雅地拍起浪花,第一个想法就是:好想定居在这里啊!
有凶杀案也值了!
至于剧情线,有个很精辟的总结:男主探长和女主警探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切入方式。
女警Miller的方式是大多数人惯用的:在特定人群里假设每个人都是无关的,通过证据确定嫌疑人;探长的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在特定人群里假设每个人都是有罪的,通过证据逐个排除。
而本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万人口的小镇,它基本具备逐个排除侦查方式的条件。
所以两人的情感与行动冲突都颇具合理性,交织在一起成为剧情线索,推动案情进展。
不过感觉最后几集节奏陡然加快,是怕烂尾讲不完真相吗[em]e400101[/em]而且英版到美版的“改编”也颇受诟病,如果只是更换除了男主以外的其他演员(是的!
我甜甜的DTT男神地位无人能撼动[em]e400846[/em]),台词、角度、拍摄手法都一成不变,似乎失去了意义。
到底干嘛要拍个美版出来啊???
结局好突然。。。。。。
结局烂到爆炸。故事完全没有一点推理性和伏笔,最后一集和前几集完全没有鸡毛关系,其实你想写路人甲乙丙丁谁是凶手都行。本来想可能在最后20分钟左右发现tom是真凶,他爸为了保护他一起抛尸并主动认罪来个父爱如山,结果证明连这个俗套剧情都没有。烂烂烂!
看到最后一集,就很无语…恋童癖gay,面对警察妻子如此泰然自若…总觉得这个结局把前面的悬疑氛围弄的稀碎
就是一个普通的罪案,普通的推进,这里也没啥逻辑推理,没啥神勇干探和恶人凶徒,没啥关联地最后的凶手就在最后出现了,中间正常套路地出现了几个迷惑观众的嫌疑人,一些不咸不淡也可以说是克制的情感描写……恕我愚钝吧,有些沉闷无聊,也实在没有捕捉到特别出彩的点。听说后面二季还有反转,不过,不准备追下去了……
几乎是全程窒息,英国演员真的太太太完美了。
8集讲一个案子,而且故事不复杂。拍出来这样的效果确实能说明英剧的质量,每集有很多不是和案情相关的剧情,但丝毫不觉得是在拖时间。同样的路数看<囚徒>的时候就觉得很讨厌。最后的凶手果然很能体现基腐国的特色。
8集有点长。没什么情节冲突,看烦了。
总感觉有致命的漏洞
太坑爹了 结局 !大腐国的剧必须有基情咩
剧情好水,台词和演技满分。Olivia Colman这张熟悉的面孔的出现,有一丝丝的安心(。
作为一部推理剧来讲,人物性格展开的很好。虽说凶手有点出乎意料,但是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刻画的心理戏。
为啥我角着这片子还行?
痛苦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而人们要定睛很久才能认出它,如同戴着虚伪面具的爱一样,向灵魂横插一刀。(第一集:老阿姨。最后一集:阿姨好美。)
討厭英劇所謂的深度。
推理什么的有太多漏洞了~还有警察追着追着追丢了~他就不是一部犯罪推理的剧~是我的出发点有问题~
8.0/10 分。重看,蓝光。看了第一二季后,好久都没看第三级了。这次下定决心看完。从头看起。。。下载的1080p.bluray.x264-shortbrehd版本,居然把次序搞错了,他们把第6集放到了第8集,结果看了个寂寞。。。
太帅太帅,每个角色都那么丰满也没什么必要,女主真好
比起谋杀来,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悬疑氛围都低了好几个档次。一个小男孩死于同性恋情杀,这理由未免太恶搞了。
最后一集煞风景
8集有点多,但是看着有瘾,每个人都藏着自己的小秘密。但最后一集反而不给力了,虽然感觉合情合理。英国阴冷海边风光片啊。好奇第二季要怎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