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

叔·叔,Suk Suk

主演:太保,袁富华,区嘉雯,卢镇业,胡轶心,林耀声,江涛,王晓怡,刘亭君,施魅力,黄国辉,翟紫筠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9

《叔·叔》剧照

叔·叔 剧照 NO.1叔·叔 剧照 NO.2叔·叔 剧照 NO.3叔·叔 剧照 NO.4叔·叔 剧照 NO.5叔·叔 剧照 NO.6叔·叔 剧照 NO.13叔·叔 剧照 NO.14叔·叔 剧照 NO.15叔·叔 剧照 NO.16叔·叔 剧照 NO.17叔·叔 剧照 NO.18叔·叔 剧照 NO.19叔·叔 剧照 NO.20

《叔·叔》剧情介绍

叔·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计程车司机柏(太保饰演),以及退休单亲爸爸海(袁富华饰演),即使大半生受尽传统社会的规范与约束,两人仍对多年来努力建立的家庭为荣。不过,两人没料到能在人生的最后这段路上,与彼此邂逅…。 柏与清(区嘉雯饰演)结婚45年,育有一子一女,可谓上一代传统香港人眼中「幸福家庭」的典范。海的太太早年离他而去,与儿子永(卢镇业饰演)相依为命。虽然海与儿子一家同居,却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而柏与海迟来的相遇,也翻搅起两人尘封心底的爱慾。面对「爱情诱惑」与「社会道德价值」的拉扯,以及内心「原始慾望」跟社会传统「幸福家庭」的抉择,两人究竟要回归最原始的自己?还是重返风平浪静的生活,继续守护社会价值观所认可的「美好家庭」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沉默的未知学园爆笑王爱神战场警视厅搜查一课长2完美约会对象诱惑猫女谍网第三季西游记之锁妖封魔塔少年当自强魔力麦克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透析桃花依旧笑春风对你的爱很美高品格单恋想结婚的女人水平线遇见喵星人揭密最前线只能活一个温柔的背后贵妃生存法则第二季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愛在吻疫蔓延時明子的钢琴天上的孩子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香港九龙财宝杀人事件湘南纯爱组!

《叔·叔》长篇影评

 1 ) 老了就可以自私地做自己了?

本来对这部片子期待挺高的,结果看完之后懵了,如果同性恋都是这样的话,那我这个喜欢男人的男人,不是同性恋!

如果说这样烂漫的夕阳恋很美好的话,那么我只想说,这样的美好很肮脏!

就像片子里说的那样,很多人年轻时,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前途……选择假装做直人,所以到老了,父母离世,老伴先走,儿孙绕膝,可以完全自由地做回自己了,可以大大方方地做同性恋,不需要再看其他人眼光了。

可是这些人真有自己说的那么伟大吗?

为了生活?

大方的做个同性恋就活不下去了吗?

我们国家虽然会有歧视,但不至于给你判死刑吧?

还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

贪图安乐享受?

这还不是为了自己?

为了家庭?

为了什么家庭?

为了妻子和孩子吗?

既然你当初选择了结婚,选择了娶妻生子,那么就应该承担起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

一直到老,到老伴离世,到儿孙不在,才可以做自己!

否则你勇敢的做自己,妻子该多痛苦难受?

儿孙该被多少人歧视看不起?

他们的内心该多愤怒?

说是为了家庭,还不是为了怕他们翻脸不认你?

还不是怕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被所有人看不起?

是为了家庭吗?

还不是为了自己?

为了父母?

大多数人的借口基本上都是为了父母,说什么自己是多少待单传,说什么自己是家里的独苗,要传宗接代,要怎么着怎么着……更有甚至,说什么父母以死相逼!

你的父母真的用死来逼你结婚了吗?

说什么为了父母,还不是自己内心也在渴望,拥有一个异性恋的普通家庭,让世俗接纳你,同时自己还可以出去偷吃,一举两得,这是为了父母?

努力学习也是为了父母,也没见你通宵达旦地考上清华北大啊?

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为了前途?

谁的前途?

当然是你自己的!

所以咯,这个就赤裸裸明白白地说了,就是为了自己!

伪装成一个直人,结婚生子,所以很多工作都不会因为你是同而百般刁难甚至辞退,你可以有正常的上升通道,可以一步步高升!

对,你选择做个直人,看上去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前途,为了这个为了那个,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影片最后,两个人终究还是错过了,也许无数人不胜唏嘘,觉得遗憾,觉得心痛,但是他们的痛苦,其实远远没有爱他们的那些人多!

你身上破了一个皮,只是冒了一点点血,可是在爱你的父母或者爱人心里,却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想带你去医院,连忙帮你包扎,尽管你觉得一个创可贴就够了,完全不用大费周章,那是因为你的痛,在爱你的人心里会无线放大!

如果他们两个人都选择做自己,那么柏的妻子怎么办?

他的儿子女儿怎么办?

不说他们能不能接受,心里有多痛苦了,难道外界的人不会因为他们丈夫或者父亲的身份而责难他们?

就好像早就知道父亲是同的海的儿子,一听到父亲说要跟一个老同事出去玩,立马脾气暴躁,因为他猜出来了父亲是出去找人约,他觉得接受不了,所以才气愤!

这还只是默默忍着,彼此心知肚明都没挑破,如果挑破了呢?

儿子媳妇离婚都有可能!

也不是不让他们做自己,如果做自己,请从一开始就做自己,既然选择了做直人,就请一条路走到头,你勇敢地做自己,虽然过得很艰辛,很困难,但至少你理直气壮,这样的同,的确值得所有人同情、尊重,值得所有同性平权的斗士为你抗争!

可是你既想享受家庭的温馨,又想享受做自己的自由,半路改道,还想让人同情,让人理解与尊重?

你无形中伤害了那么多人,你是凶手,是杀害家人幸福的罪犯,而他们是受害人啊!

你还想全身而退,无罪释放?

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应该理解尊重同性恋,可是有很多我的同类,其实并不值得尊重和理解!

他们伤害了别人,还心安理得,觉得是这个社会,是这个世界欠他的,他们这样做是被逼无奈的!

可是杀人凶手在杀人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是对的,也觉得自己很委屈很无辜呢!

我更喜欢《翠丝》里大雄的选择,是的,你当然可以做自己了,但是请跟家人说清楚,在此之前,请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

讲清楚之后,再去勇敢做自己,而且之后自由做自己的同时,也请尽力弥补自己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不是离开之后就可以毫无负担地逍遥了。

他们的那些伤那些痛都是你造成的,这些烂摊子你不收拾谁来收拾?

也许很多人觉得惋惜,他们也是被生活逼的啊?

同性恋选择假装直人也都不是自己愿意的!

但是身为一个同志,我可以自信地说,估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比我过的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跟家里出柜的难度没我高,我一个本科毕业六年的人,如今三十岁了,落到了一个当保安的境地,我当然知道人生在世不容易,我比大部分人都更有体会,所以身为同的我,更能明白他们内心的想法。

对,这一切九十他们自己愿意的!

如果他不愿意,没有人能逼他们!

你父母以死相逼,那你有以死逼回去吗?

他们选择假装直人,还不是因为在生活面前临阵退缩,不敢去过同性的艰苦人生,看到同性生活的艰难,他们选择当个逃兵,假装直人,想过更简单更容易的生活。

既然如此,没人怪他们,但是到老了要做自己,这多自私?

嘴上说得好听,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这些人就是自私!

同性是该理解、尊重、支持,但支持的是同性的不易,是同性的不受歧视,而不是支持你劈腿出轨到处快活地约约约!

无论任何时候,做选择前,都请想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无法承担,就会伤害别人,那么久不要轻易做这样的选择!

不要以为到老了就可以做自己,觉得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家人,是时候给自己放个假了,如果你的放假,是要伤害家人,你还要自私地坚持给自己放假吗?

 2 ) 像是为了反映现象的片,但很无聊。

#时不时的戏#叔叔#SukSuk

其实挺无聊的,全片节奏都很慢,很像为了艺术而艺术,两年已有孙女的老年人,在维系普通生活的背后,寻找寂寞宣泄的出口。

剧情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女儿改嫁,为了个新女婿,老人把车给了新女婿求生;一个儿子婚后生活与老人有隔阂,融不进同一个世界,但迫于生计,而又不得不屈居于一个屋檐下,最后在各种压力下,两个由性生爱的老人只能维持原状,真的蛮老套,蛮无聊,故事性不足,而且也没有多大的艺术性。

对港产片的兴趣好像只剩来自于香港的景色,以及粤语了,其他方面为什么都变的不吸引人了呢,那个为港产电影疯狂的年代好像已经是上一个世纪的事了一样。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好像就都只剩偶尔一下了。

 3 ) 这部不能见光的爱情片,可惜我们看不到

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凭借在电影《叔·叔》中的优秀表演,太保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曲嘉雯获得最佳女配角;

同时,《叔·叔》还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的提名。

电影行业的认可,让这部小众同志电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近几年讲述同志爱情的电影众多,但是这部《叔·叔》另辟蹊径,摒弃了电影的商业性,平淡地讲述了一对老年同志的爱情故事。

柏(70岁)与海(65岁)是垂暮之年各自拥有家庭的同志。

岁月磨平了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和棱角,每日的生活便是接小孙女放学、帮家人做饭、和家人一起共度闲暇时光...柏时常去同志出没的公共厕所寻找伴侣,在公厕旁的公园里结识了海,一位也在寻找“朋友”的老年同志,与柏不同的是,海的妻子已经与他离婚。

两次相见之后,海带柏去男同常去的澡堂发生了关系。

“澡堂”这一地点意喻着潮湿、暧昧、阴暗、狭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志”不能见光“的生存困境。

李银河在《同性恋亚文化》里,描写男同常去的几个地点:公厕、夜晚的公园、公共澡堂;上世纪,迫于世俗压力和传统观念,大部分男同会选择妻子生子,瞒着家人在空闲时候去上述几个地点排遣寂寞。

电影中呈现的男同也一样。

导演对两个男人的情欲戏拍得克制、温暖、细腻,没有炽热的情欲,更像是两个劳累的男人在长时间伪装自己中的片刻的喘息。

海躺在柏的肚子上,柏说你的皮肤真好,自己是吃苦的命。

柏年轻的时候偷渡来了香港,为养活老婆儿女,做过很多苦工,退休年纪为了补贴家用还去当出租车司机。

他是上一代内地人对香港梦的追求的体现。

辛苦了一辈子,却还是只能窝在澡堂里做一次自己。

海在与妻子离婚后,独自一人拉扯大了儿子。

他与儿子的父子关系也是电影的另一个侧重点。

儿子在家里时常对海的行为表示不满,父子之间缺乏交流和理解。

海在与妻子离婚多年后没有再找,朝夕相处可能使儿子已经对海的性取向有了一两分的怀疑。

电影的叙事风格偏向于生活化的写实主义,少有的配乐也用在两人相处时。

和心爱的人一起逛街、买菜、做饭、吃饭,就是最平淡温馨的幸福吧。

但是这段关系还是被柏的妻子,清(65岁)察觉到了。

丈夫最近称自己要去深圳做按摩夜不归宿,却忘记带回乡证;女儿的婚礼上邀请自己不认识的男人前来,目光与言语令她感到不惯。

海在码头送给柏自己在教会拿来的十字架,柏说自己不信这个,海邀请柏和自己一起去教会,说“我的儿子劝我信教,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可以知道去哪里找我。

”这是海对柏生死之交的承诺,海的感情对柏来说却有些沉重。

在决定退休后,儿子给柏一些钱,在电话里说爸爸劳累了一辈子趁着还能动要和妈妈一起安度晚年,这是儿女对柏的一篇孝心。

那晚,柏一夜未眠,不知道是在想伪装自己、为了家庭辛苦操劳的一辈子,还是在想面对海真挚的表白,自己在家庭间该如何抉择。

那晚,妻子同样一夜未睡。

柏和清对家庭都是负责的,妻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有时,放下只是将一个珍藏着信物的铁盒扔进垃圾桶,而离开只是退回信物的一个转身。

电影的结局,出于导演的写实原则,让两名已有儿孙的同志,回到各自的家庭,像主题曲《微风细雨》所唱,只是一个偶然共寻觅的秘密。

电影对“同妻”、中老年同性恋与儿女亲子关系的问题都是点到为止。

除了对爱情和家庭关系的思考,电影还着重刻画了同志对养老的社会需求。

电影几次呈现了,爷爷们被年轻的议员聚在一起,议员希望为他们在议会上争取权益,成立“同志养老院”,初心是好的;但是爷爷们却怕自己的家人看见,也有单身的爷爷怕自己社会性出柜会遭人白眼。

可能愈是年老,愈怕受到伤害和来自社会的异样的目光。

海的一位朋友,独居单身一辈子,老年无人照顾,家里无人收拾,看着令人心酸。

近几年,香港的同志平权运动不断发展,已经有议员出柜,每年都有彩虹游行和其他相关的宣传活动。

但是,对于性少数群体的老年人的生存条件,却鲜有人关心。

导演杨曜恺,2000年起主办香港同志影展,他曾表示“想拍一部香港的同志电影”。

这部电影的拍摄初心,是希望可以帮助这些老年同志做自己,不要把秘密带进棺材里,希望可以减轻社会上对这些人的歧视。

《叔·叔》的剧本,是杨曜恺参考香港同志长者口述历史《男男正传》写成。

之后接触过作者同部分被访者后,令他更想为这些人发声。

遗憾的是,柏的原型,那位开出租的爷爷,已经不在人世。

在电影的选角阶段,由于话题的敏感,杨曜恺前后被拒绝超过100次,足足花了9个月才找到太保及袁富华演出。

另一方面,因为剧情不吸引主流市场,赞助商和投资人对这部电影也十分冷淡。

虽然筹备阶段困难,电影上映后也收获了一些好评。

这些年,华语电影对于同志题材的尝试越来越多,这也促进更多的人去了解LGBT的生存困境,更加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我们生活的社会,一直崇尚为集体和家庭贡献,有时忽略了人作为个体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如果我们可以尊重每个人的爱,理解其他人的选择,那么因为性取向不同所造成的个人痛苦和家庭悲剧就会少些。

 4 ) 人世间还有更惨的爱情故事吗?

首发于QAF https://qafone.co/viewthread.php?tid=197505&extra= “我想也不能想,爱也不能爱”。

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想爱却不能爱,想忘却忘不了!《叔·叔》是我等的最久的一部片子了。

刚看完影片,很沉重,尤其是对国内的那些中老年同志,影片更是真实贴切。

经常会想:当我老了,我会过着一种怎么样的生活?

片子给我了一个回答。

1.歧视压力无处不在海爸在50分钟时,接送老超仔回家,背影是两个邻居家八婆对他们指指点点。

进入房门后,海爸打开窗,外边是长满霉菌的高层贫民窟。

老超仔因为参加骄傲行而暴露了身份,从此失去了贫民窟里的平静生活。

在海和柏两个人关系逐渐深入后,波澜开始出现。

柏司机邀海爸去参加孩子的婚礼。

婚礼上,海需要面对柏在社会中的合法家庭成员,肯定是对这对老基友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的关系是不合法的婚外情。

海一见到柏司机的老婆,海就突然第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往日自然的笑容。

告别时,两个人的几句默契地寒暄,却被柏敏感多疑的老婆看穿。

不解为何海爸的儿子那么自私,对一个人把他带大的父亲没有任何的感激,反而是到处的挑剔和厌烦。

海爸特别担心儿子发现自己是同志,生活中处处忍让儿子对他的不尊重。

因为儿子的厌烦,海哥丢掉了去台北旅行碰到的人给他的照片和蓝手帕。

柏决定按孩子的意思带着妻子去旅行。

柏司机无法两全和海的关系,坚决地选择了留守家庭,把代表信物的十字架还给了海哥,中断了两个人关系。

香港同志一直在积极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有些老同志也勇敢第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失意的海哥,单行的柏司机,虽然彼此思念,却不可能再聚。

2.深柜配深柜终归无果柏是典型的最深柜。

靠在公厕或公园打野食,是他在同志世界的生存之道。

这让我想起自己写的对于茶室文的解析文章中提到的世俗正义铠甲掩盖下的冷冰冰的人性(https://www.douban.com/note/668325558/)。

所以他是希望快抢解决性需要。

柏从来没考虑过处长久的男友,所以他在碰到认真的海第一次后,转身离开了。

第二次,还没有碰到他人,他才阴差阳错地暂时接受了海。

但柏在内心中没有海的位置,他一切都以家庭为重,他不希望同志走入他的生活。

邀请海来参加女儿婚礼,是他最错误的决定,这让海对两个人的关系充满了希望。

但婚礼上,海勉为其难地应酬着常人的社会关系场,尤其是在面对着柏妻子的灵魂面试后,海已经无力招架了。

之后,柏想继续浑水摸鱼肤浅地继续和海的关系,他勉强地接受了海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十字架。

之后,在女婿为了感谢他的帮助给了他夫妻一笔钱出去旅游后,柏决定要陪妻子旅游,认定他不能继续和海的关系,坚决地把十字架还给了海。

海受到了巨大打击。

海是离婚后,自己带着儿子生活,把儿子带大。

虽然是单身,但海还是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突破性的选择。

很难想象为何海的儿子对他如此苛刻和不敬。

海也许是因为离婚,而对儿子带有歉意?

但这种让步,换来的是他虽单身却无法过上自由生活,他不敢对儿子出柜,变成了心灵上的囚徒,处于另一种深柜的状态。

他放弃了去找那些单身的老基,本能地想找个已婚人做男友。

他不敢向其他同志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凡事都想做和事佬,结果却是处处退让,让到自己无路可走。

信教也是为了讨好儿子。

他希望带着柏一起参加教会活动,以让两个人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但柏却以怕信教了后被家里知道的理由拒绝了海的权宜之计,并最终在妻子和他之间选择留守家庭。

海,自此从一个善于察言观色和善的老头变成了伤心落魄的老人。

电影最后一幕,柏自己路过一家教会,怀念着海,去感受了一下气氛,却不希望在现实中有任何的改变。

影片在抑郁的气氛中结束,带给人的是一种暗沉沉的伤感和无助。

故事虽然简单,朴实无华,但却足够沉重。

影片反映的就是中国同志目前真实的状态。

把故事发生地放在香港,还能看到一些权益争取的场景;而在内地就更加地一潭死水,这些人就任凭自己老去,放弃自己所有想要的东西和人生,死于悄无声息。

有人会问:为何有些老头基会选择坚持和女人死守到老?

因为封建思想的枷锁深入大脑,被观念洗脑或思维控制,自己是无法认识到也难于摆脱的;家庭是从金钱和亲情关系上同时进行对人的控制的,剥夺你的金钱和房子;儿女再以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必须“孝顺”我的观念来控制父母,此时封建的父母为大的观念又被子女利益为先的当代宠溺儿女的观念取代了。

五六十年代人,过的是最糊涂的,被封建和当代两个阶段的不同观念搞的不知所以。

别看六十年代的人长的多像长者,他们的思维却会让后一代无法理解。

上一代的人过着最苦的生活,付出的最多,却被80后及之后最看不起。

已婚同志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看着柏和海在公厕和浴池里找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志群体中这种灰暗的艰难,对老年人来说是如何结束痛苦生活的煎熬;而就国内并不明朗的生存环境来说,对年轻同志是如何开始并度过艰难的一生:从自我认同,到是否结婚,到何时出柜,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又十分沉重的。

希望独生子女一代可以有改变自己生活的勇气和智慧,而不要重复老一代同志的悲剧。

3.没有合法的权益就过不上人的生活很多人认为同志不需要合法的权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没有意义,两个人能偷偷摸摸第在一起就可以了,要求那么多干啥,甚至是很多同志也是这么认为的。

前年看完《普通女人》一片,变性人因为老头男友死前没有给她合法的权益,造成了她在爱人死后受尽了爱人前妻和儿子的欺辱。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于任何一个人(而不是说他是否是同志),有合法的生存和生活权力有多么的重要。

而一段感情关系,想要长久,没有现实的经济基础,没有法律的保护,是几乎没法维系的。

那种民不举官不究,你们忙您们的,不影响他人生活和社会就好的态度,是非常害人的。

当事人以自己原有家庭的利益为重,自己却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

没法有合法的权益,更是被扣上了有违良俗的帽子。

被迫地适应或变形,委屈地探求生存方式,对每个人都是非常艰难的。

而被迫适应僵化的婚姻模式,造成了很多人凄惨的一生,这不光是对同志的虐待,也同时把纠葛和矛盾带给了是对同志家庭其他成员。

社会对同志的忽视或歧视,造成了家庭问题和悲剧,不是用一句你们的存在无所谓就敷衍过去了的。

中国的《婚姻法》刚刚修改,但支文条款,各种权益里都没有同性恋等性小众人群的份。

发言人只提到了民众中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声。

但基本上是20年一大修的《婚姻法》,只能让目前的中老年同志,带着非法身份走完人生了。

没有被自己的祖国认可自己的合法身份,是所有同志终身的遗憾。

4. 仅二座金像奖太少了男主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太保的表演无懈可击。

但袁富华的表演也很到位啊。

袁富华的表演更有跌宕起伏感。

我也是更喜欢袁。

袁作为第二男主,就没有竞争男主的机会了吗?

都没被提名呢?

要是像《七月与安生》那样有双主角奖就好了。

毕竟,那些贫民窟里,两位老头古铜色的皮肤,映衬出来的光泽感,都太具有浑厚的穿透力了。

影片在为同志,尤其是在为老同志说话,为这些人在争取大众的理解和同情,这份关爱让人感动。

影片仅在金像奖中得到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没有获得更多的奖项,这让我太感遗憾了。

 5 ) 理解但不认同

看《从今以后》过来,那部是现实的阻挠,这部是情感的困惑和社会的压力,老年版的《蓝宇》,也有一首应景的歌。

虽然我知道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想表达同性恋被社会接纳的难度和权益的争取,但我现在真的很不懂为什么同性恋要和异性结婚,难道是双吗?

还是仅仅是想给社会和家庭一个交代和想要一个小孩?

如果是坚定的同性恋,那被当同妻同夫的不是很惨吗?

就像男二的妻子一样,他说他对她不好,一直都对她不好,所以离婚了,那么,为什么要和人家结婚?

他这样真的好自私,不管是欺骗了同妻的感情还是身体,还有对于小孩来说,都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还有现在有为了掩人耳目,两个同性恋形婚还要小孩的,这些我是真的不能理解。

一个人不管你是喜欢同性还是异性都无可厚非,但你不能把社会施加给你的压力,你就转接给另外一个无辜的人,让他来做你的挡箭牌。

你可以不结婚,你可以和你的另一半长期同居,就像《从今以后》里面一样,但如果你欺骗了另外一个人,比如同妻或者同夫,更甚者,你们还生育了小孩,这性质就不一样了,第一,你们这个婚姻本来就是一种欺骗、形式或者隐瞒;第二,在这种“婚姻”下面,你们还带入了第三个人,真的很难让我相信,在这种没有爱的、欺骗的、形式的、隐瞒的婚姻下面能让这个小孩很好的成长起来,这里面不仅是伤害了被你欺骗的人,还有这个小孩,真的太自私了。

 6 ) 2025.1.8

看完是21.10.11,当时很不喜欢,我无法放下我的道德去看这样一部电影。

我竟然在当年没有写下我当时的感受,或许写了又删掉了吧,但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时想说的是“老年男同性恋至少被看到了,而老年女同性恋呢?

闻所未闻吧”。

或许当年觉得自己太过“女权”,不敢写下这样引战的话语,其实过去这几年,社会性别议题并没有变好,甚至愈演愈烈,而我也敢于写下这样的话题了。

言归正传。

今天想写关于这部片子的话,是因为看到sir电影公众号的一段话。

我只能想到这部电影,似乎我唯一带着道德去看的也只有这部电影。

我从来没有想过《谁先爱上他的》是不道德,唯一也只讨厌那个不负责的男性结婚又放不下爱人。

也不会这样那样片子/书籍负气打低分,虽然确实写下过“我知道在文学作品里找道德太过愚蠢,但是我没有办法放下我的道德观念”的句子,但是我看到sir电影的那段话只能想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厌恶,对其他电影讨厌只是因为人物角色的设定,带来的人性的多样性,只有这一部就是很讨厌。

看完这段话刷牙的时候想了很多,我讨厌这一部依旧和几年前的理由一样,是因为我不能接受,两位老年同性恋男性在人生完成了娶妻生子这些社会规训下的事情之后,才选择了“找到你自己”,这真的太荒谬可笑了。

我接受一开始就这样讲,就像我接受《谁先爱上他的》的那样,批判和讨厌也只针对一个人物角色。

我不接受社会意义上的美满以后,妻子去世以后,这些老年男性突然谈起了恋爱,这太离谱了。

我理解这是在讲被社会压抑的一代同性恋者,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妻子实在是太悲哀可怜了,就这样被骗了一辈子,几乎是在做了一辈子社会规训下女性要做的事情以后,死掉以后,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原来我的丈夫喜欢男性”,或许无数次的争执下,只以为丈夫不爱我,或者说日子就是这样平淡,她们会知道丈夫喜欢男性吗。

今日的反思是因为我隐约记得一些很不错的镜头,譬如擦车,譬如浴室,譬如公园。

或许我可以平静一点看待他的拍摄镜头和目的,但是很抱歉我的道德不能接受这部电影。

 7 ) 一场真实又无奈的爱恋

看完这部电影非常感动。

没有过多刻意的煽情,人们的真情实感,就慢慢蕴藏在他们的生活过的细节当中,等待我们,随着光影,一点一点地去发掘。

如果一不注意,可能这种细微的情感,就从缝隙中流逝,被埋藏在琐碎的生活中了。

这是一段无力的、无疾而终的爱情,令人唏嘘,但符合常理。

中老年同志,他们所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太多。

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们仿佛是隐形的,不存在的。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隐藏自己的情欲,怀疑自己,克制自己,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规范,成家立业,最终隐身于一个个家庭里。

一段爱情电影一开始,柏叔洗车,然后接孙女,回家吃饭。

我们看到了他的圆满的家庭,陪伴多年的妻子,孝顺的孩子。

有了孙辈,某种意义上,柏叔已经步入老年,即使他还不舍弃工作。

柏叔,苦惯了。

从一无所有来到香港,他什么都不信,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奋斗啊奋斗,人到老年,苦尽甘来,香港有房,孩子各自独立,抱孙女,可以安享晚年,不愁吃喝了。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开始忍不住内心的悸动。

想要得到什么。

情欲?

要不要进去?

|直面欲的邀请在公园,从他和海叔的第一次见面。

“你要不要进去?

”直接了当。

想要,想做。

“不如先做朋友吧?

”,海叔说。

“那下次吧。

” 对于柏叔来说,这种对情感,欲大于爱。

他的身体需要某种宣泄。

要不要进去。

观察,试探。

说明他也不是第一次在公园的厕所里,寻找安慰了。

在两人感情的开始,柏叔是试探的,担忧的。

他不喜欢海叔晚上给他打电话,不让他坐他的副驾驶。

他在害怕什么呢?

其实有同性朋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怕的是自己内心的顾忌,怕被发现,怕爱上他。

在两人慢慢了解对方(性爱)后,他们也陷入了爱情。

对于柏叔来说,这是某种初恋,他从开始谨慎,尝试,看似主动,实则是被动,一步步地被引入禁忌之爱。

而对于海叔,我们可以猜想到,他有过很多无疾而终的爱恋。

柏叔可能只是他这一阶段的恋人。

他也知道,和有家室的人恋爱,不会有好结果。

他看似被动,但实则才是一开始主导的那个人。

他们去了廉价的同性浴室。

只属于同性爱人们的隐秘天堂。

那里有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老年人的性爱,不可言说的隐蔽,羞愧,在昏暗的室内呈现。

其实一切也都不是不可说的。

一切也是真实感人的。

他们谈着曾经的过往,感概度过的人生,相互爱抚依偎。

老年的爱欲紧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他们的同伴。

柏叔在这样一群人里,终于做回了自己。

他完全放松,露出来笑容。

(在电影中,只有和海叔在一起的时候,柏叔才难得有笑容)

浴场晚餐|他们像一对相守多年的恋人柏叔和海叔,他们像一对相濡以沫,相守多年的恋人,一起吃饭,聊天。

旁人都说,你们有十年了吧。

十年。

不过几天而已。

他们的爱情是否真的坚固?

其实不过是包裹在层层制约下的易碎美物。

而悲伤的是,他们都知道。

这份感情会忽然戛然而止,忽然消失不见,只能随着自己死去,永远不能言说。

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两人在海叔家做饭的画面。

他们躺在沙发上,像一对多年的恋人,对望,亲切自然。

柏叔主动靠上去,又如初恋般地亲吻。

爱意奔涌,平淡又浓烈。

爱的对望他们爱情的美好在于,既有需要经年累月形成的那份默契,又有纯真的,热烈的,小心的试探的初心。

婚礼于现实而整部电影中最悲伤的莫过于在两人情感的顶峰之时,也就是在海叔家过夜之后。

一个美好的邀请,让他们的感情直转急下。

因为爱海叔,所以希望他可以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这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也是希望爱人可以陪伴左右作为见证的时刻。

于是,柏叔郑重地向海叔提出邀请。

但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份隐秘的感情,会在婚礼后被撕碎。

也许本身,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这份爱情是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考验的。

婚礼代表了现实,他们必须回到自己本身的社会身份中。

海叔是一个多年的老朋友。

柏叔是孩子们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是一家之主。

婚礼|柏叔一家人影片中多次给了柏叔手上戒指的特写,预示着家庭,对于他的束缚。

婚礼上的一家人,父亲形象再次出现,男子气概和同性之爱格格不入,他望向海叔,藏不住的爱意,但他是爸爸,是合照需要坐在中间的人,他要握着妻子的手。

柏叔作为父亲、丈夫的身份和爱人的身份在婚礼上冲撞,充满矛盾的两股力量在对抗,然后身份破碎。

于是,他们的感情也就到头了。

海叔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一个过客。

毕竟在他们的年龄,想要再怎么冲出规则,作出不同的选择,太难了。

因为限制,可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

充满无奈,但是也无可奈何。

婚礼|海叔而海叔,看似潇洒,却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自己的性取向,是他对家人最大的秘密。

无论是想要被送去普通老人院,因为如果去了同性老人院,就等于向家人出柜,暴露出了自己隐瞒了一辈子的秘密。

他还是丢弃了与曾经恋人合照的盒子。

告别过去,或者是,就这样永远埋葬自己的取向。

这样自己行动不便之后,就不会有人拿出盒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婚礼过后,两人的爱,两人的梦,就这样戛然而止。

好似初恋,从互相试探、到热恋,然后就各奔东西,无疾而终了。

信仰海叔在儿子的影响下,信了教,他觉得,只要信了教,就不会失去儿子。

他说,只有这样死后,儿子才能找到他。

才可以和家人团聚。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

他把十字架送给柏叔,希望他也来教堂,这样他们死后才会相聚。

他希望不要失去他们的联系。

也许可以通过教堂再次连结吧?

柏叔收下了,又退还了。

他说他不需要,他只相信自己。

这是他们在影片中的最后一次会面。

其实我觉得柏叔虽然隐藏了半辈子,但是他反而更像是能做出选择的人。

不需要十字架,其实是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隐瞒在虚无的信仰中,不需要去逃避。

最后,柏叔去了教堂,仿佛在缅怀他们逝去的爱情。

开放性结局。

他们会不会再见呢?

还是这场梦就这样结束了呢?

柏叔还是去了教堂留白,也许未来的世界会更好,也许一个更好的世界,可以让这些老年同志们更勇敢地面对自己。

 8 ) 不谈主线,谈一谈片中的两个题外话。“同志养老院”和“同妻”。

影片主线太清晰了,剧情交代的也很清楚,不再做讨论。

这里我想说一下剧情中的一个真实的议题“同志养老院”。

这个话题我听到了很多年了,多年前在上海也有朋友谈起,但是还没像香港一样走上议员的提案。

看似很大胆很美好的方案,其实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没有意义。

大环境不改变,试图在不平等的大环境下建立一个相对平等的小环境,这个话题多么的“傻”啊。

这种“傻”让人悲伤。

多么无奈的权宜之计,中国人的隐忍在同志群体的反抗中进一步体现。

但是这一步走的又这么的大,有人站出来,把问题提上社会讨论,背后是多少的牺牲。

为什么同志要出柜?

直男直女就不要出柜吗?

为什坦白自己的同性取向这么难?

异性恋不需要坦白自己喜欢异性的性取向?

“我是异性恋”这句话有人听到有人提起吗?

相比同志话题被人反复提起,还有个更可怜的群体就像是影子一样伴随着同志群体,但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同妻。

大家都是普通人。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影片中同妻的镜头屈指可数,但是带给我的悲伤更甚。

作为同性恋,选择了异性婚姻可能是时代背景下的权宜之计,可是痛苦是一辈子的,不仅自己,也带给同妻伴侣。

她再好,再体贴,再善解人意,可是依旧痛苦。

隐忍之下的痛苦,她知他也知。

女人都是很聪明敏感的,了了几个镜头交代了一切。

她的病痛他体会不到,他的心事她处处知晓。

爱这个家,就要一直忍下去。

多么痛。

我和我的同性伴侣在国外结婚,我所在的尤金市同性婚姻占比很高,我们小区就有不下四对。

当一个社会对同性伴侣“见怪不怪”才不需要什么同志养老院,才不会有同妻的悲剧。

有感随笔,凌乱之处请见谅。

感谢阅读。

 9 ) 《叔·叔》:人到老年还不能做自己?

在此,首先恭喜演员太保和区嘉雯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大奖,两位都是实至名归!

我不想简单将这部电影定义为LGBTQ电影,因为除了描写两位主角如何相识相知,这部话题之作更是关于东方传统文化下,老年同性恋者对生活与情感的抉择。

比起2018年上映的《翠丝》,电影所表达的情感更隐忍,也更无奈。

《叔·叔》

在金马奖和金像奖中,《叔·叔》都入围多项大奖,其中,两位男主角更是同时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大奖,可见这部电影在表演层面上备受肯定,也让电影主题得到很细腻的呈现。

电影的两位男主角分别是阿柏(太保饰)和阿海(袁富华饰)。

阿柏是计程车司机,年轻时移居香港,与妻子结婚40年,育有一子一女,还已经有了孙女,家庭美满幸福。

阿海则是已经退休的单亲爸爸,数十年与儿子相依为命,如今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也依然跟父亲阿海住在一起,饭桌上三代同堂的情景看似美好。

这两个人在香港活过半个世纪,令他们自豪的,是一手建立的家;但暗藏在他们身体与心底的欲望,让两人在老年遇上彼此。

刚开始,他们俩都只是互相试探,并不敢逾越界限,因为彼此都谨记着自己是有家庭的。

尤其是阿柏,第一次要载阿海回家时,没让对方坐在副驾驶,似乎要刻意保持距离。

可是后来相处久了,简单的聊天、逛街、做饭都能让他们感觉到愉悦,令他们逐渐正视自己心底的欲望。

其实退休后的阿海经常出入同志场所,认识许多跟他年龄相仿的男性同志,但他知道儿子是虔诚的宗教徒,当初也拉他入教,肯定无法接受自己的父亲是同性恋者,所以一直都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而阿柏与妻子相濡以沫这么多年,虽然两人话已不多,但老年也该相互依靠,如果让年迈的太太知道他是同性恋者,恐怕是承受不住这个晚年的打击。

他们虽然都想进一步发展恋人关系,但回到家里面对家人,他们也一再迟疑。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叔·叔》是一部亲情为主的电影,他们最终所做出的抉择,更多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

在目前的社会下,出柜与否不止是个人的抉择。

对于老年同性恋者来说,他们作出的决定可能会为家庭带来麻烦,惹来社会对家人的偏见,这都是一直为家庭付出的他们所难以接受的。

因此,他们宁愿隐藏自己的渴望,也不希望家人受到伤害,这是他们对家庭最深沉的爱,但这在观众看来,确实很无奈。

年轻时,传统成家立业的观念让同性恋者只能选择“正道”;而人到老年,他们依然因为社会和家庭无法做回自己,到底他们的人生需要经历多少世俗的束缚?

《叔·叔》没有波澜的故事情节,只是缓缓道来阿柏与阿海的情感和困惑,并关注着旁人的应对。

阿柏的妻子阿清显然早已察觉丈夫的秘密,阿柏不时流露的悲伤深情,在女儿婚宴上与阿海的互动,以及夜里独自站在阳台的情景,阿清都看在眼里。

但阿清也不过是传统女人,她不敢去想象丈夫为追求幸福而离开的结果,只能保持沉默,陪伴着丈夫,假装一切无恙,继续老夫老妻的平常生活。

阿海的儿子阿乐也该早就猜到父亲的性取向,只是他不知如何面对别人的眼光、如何去跟年幼的女儿解释,所以他当年让父亲信教,大抵是希望宗教能让父亲回归“正道”。

这些微妙的家庭关系,可谓尽显东方文化的特点,令观众更能理解片中每个人的抉择,投入到细腻的情感中。

两位资深演员太保与袁富华要在电影里演绎暧昧的关系,实属很不容易,但他们均奉献出精彩的表演,都能传递出角色对自己爱情取向的压抑。

太保精准展现出了阿柏抗拒接受自己身份但又渴望爱情的矛盾,而袁富华继去年在《翠丝》展露动人演技后,这次又以细腻的表演征服观众,无论是看着阿柏时悲喜交集的眼神,或是与家人相处时的沉默和暗淡,都令人信服。

《叔·叔》触及老年同性恋者的欲望与困境、世俗眼光的压力、为自我发声的难度、亲情的可贵与束缚等内容,值得认真体会与反思。

如果你是电影里的橘色,你会如何抉择?

他们应该有怎样的结局?

 10 ) 一点点感想

整个电影看下去不费劲,自然而然就看完了,两位演员的演技也很自然,处处透露着细节。

对于电影探讨的问题,如果还是十几岁,可能会感慨:隐瞒了一辈子,不能与爱人光明正大走在阳光下,不能袒露真实的自己,好压抑……但现在,男人作为婚姻制度的既得利者,感慨的同时,最应该同情的,是那些做了一辈子同妻的可怜女人。

看见电影里男主轻车熟路的与同道中人搭讪,男主之一沾沾自喜的说怎么逼老婆与他离婚又留下了孩子,看见男主回家坐在沙发上心不在焉地看报纸的背后是他老婆在熨衣服,看见男主出轨同性后又若无其事的回到家里……他的老婆眉头总是紧皱着、喋喋不休,但她也不是生下来就是这样,他俩的感情很真挚,最羡慕的是人间烟火气,是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害怕孤独终老,要看子女脸色,他会劝他“如果信主,死了之后知道去哪里找他”电影最后,借着成立同性养老院之口让这些老人们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但他们已经老了,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活出自我,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活出自我。

电影里,男主a的老婆和男主b的儿子未必没有察觉到什么,但所有人都不点破,好像这日子还可以就这么过下去,但所有人都不开心。

真讽刺。

环境,使人不得不隐藏真实的自己,但隐藏真实的自己,换来的只是很多人的痛苦。

不论男女同直都不要被逼结婚,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同时也是对别人负责,把自己当个人也做个人吧。

《叔·叔》短评

超出预期。从头到尾没有一件大事,甚至没有戏剧性浓厚的一瞬间,而丝丝入扣,甚为动人。除了青山那首老歌主题曲穿插得不够熨帖外,没有煽情与讨好观众的刻意安排,我觉得比《沦落人》高明很多。(旧金山同志电影节Frameline44购票线上观看,片名叫Twilight's Kiss,黄昏之吻。)

6分钟前
  • 遠濤
  • 推荐

没想到一半时间都在做爱,老年人欲望满身。

8分钟前
  • 唐唐丸
  • 推荐

有些问题你不站出来为自己发声为自己争取权利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会伴随你一生始终让你烦恼与痛苦。有些问题无关性别,无关性取向,无关人种,无关职业,无关地域,无关出生,无关年龄,但和每个人都有关。p. s. 婚外情不分性取向都坚决反对。

10分钟前
  • k!k!
  • 还行

难看到极点 摄影音乐全方位的烂 所有人差不多都是一副相同的写满不耐烦的便秘脸 畸形的社会畸形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偷情关系 每个人看起来都好像身体灵魂被掏空 看他们脸上挤出个笑真是比看他们哭还难看 开出租这位没品味没颜值没钱没势什么都没有到底是在拽个毛 而且我很想问不结婚是会死还是怎么?卖什么惨!一堆人对着这些畸形剧情在那感动 到底是你们有病还是我冷血?看球不懂了

14分钟前
  • 虾条
  • 很差

性不可耻,老年也有性欲,第三者也不总是贱人。当然,同妻是值得同情的,正如每个被世俗道义绑架的个体。人,什么时候为自己而活,才迈出了自由的第一步

19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最后儿子在门外要父亲调小一点音量,别影响Grace休息那里简直点睛之笔!你看那么多披着“幸福美满”“晚年安康”“和和美美”的外衣之下,充斥的都是内在精神呼号和外在价值评价体系的冲突,一分一秒都逃不掉。那些在阴暗角落里才可以自由放松的肌肤之亲和坦诚相见是那么那么珍贵和隐秘。这个世界不断重复的,不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霸权,强大对弱小的霸权吗?

22分钟前
  • 子皿与舟
  • 推荐

大婶,妳老头儿出轨了,出轨对象也是个老头儿。。。这样妳心里是不是会好受一点?何宝荣与黎耀辉自阿根廷一别,各自揾佐条女娶佐她结佐婚生埋仔女,人生黄昏时再次相遇,尼次不再吵喧巴闭,在香港的东宫西宫公园一角重燃爱火,我一路睇一路笑骂丢你老卤味,不过始终,太保尼个老同志还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深藏gay于柜,不愧是位好老同志

24分钟前
  • 夢侠沈星丹
  • 还行

大概比《翠丝》好了半部《谁先爱上他的》。其实成龙未来要是愿意演一部类似的片子,金像影帝应该也是可以收入囊中的。

25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还行

讲述真实生活的电影真的不易,尤其是这个题材,想都不用想又有人会骂骗婚,烦透了,不能够接受真实世界吗?在那个年代,受时代规训,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是否能保证自己不会选择妥协去走正常人的路,在一个可以无责打死同性恋的环境里,他们没有错。看到了老年同性恋的一些生存状态,很宁静美好,充满烟火气,踏实安稳的满足感。不过总体情感浓度不高,结尾也弱了,略失望。

28分钟前
  • Marcel
  • 推荐

这一生仿佛都活在浴德池,不断看别人上上下下来了又去,自己只敢面对客厅的世俗电视发呆。把肉体寄存在出租车里,把灵魂托付在十字架上,把自我丢失在回乡证里。妻子知他是长情的人,也知他缘何对自己薄情。儿子知他是热闹的人,也知他为何对自己安静。这一生都无法活成自己,只好寄望下世还可以相遇。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那當然是各方面比翠絲好一萬倍...對床戲的把控其實很恰當。可惜時每每漸入佳境時就要來一段兩位主角含笑對望的MV式深情,之前鏡頭的冷靜在這一下就破功了,這種渲染手法真的很適得其反,不高明。能理解那種想要展示真摯情感的初衷,對導演選擇這樣的題材也很敬佩(因為即便在所有lgbt題材裡這也是最不juicy最沒有賣相的),反而是對配角們的處理都很好。李端嫻的音樂在這部片裡面也顯得太多太滿,或許是為了尊重導演的意思吧。演員沒有可挑剔的。

31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我们”老了怎么办啊,在大陆这是一个比在香港更悲观的未来。我们没有影视作品展示,我们也看不到少数族群在法律保障上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光明,但不想在黑暗中期待光明,因为我们享受不到光明的权利。

33分钟前
  • 木水
  • 还行

3.5;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见理解。孜孜人生的后半程,亦未能放松半点责任与道德的重负,不信报应与祈祷,十字架始终沉重悬挂心头,来生难寻有什么要紧,反正此生也是终归放手。老年同性题材并未刻意猎奇性地塑造奇观,反倒是蕴藏了日常的静默、安宁、素朴与百转千回的隐忍无奈;自“朋友”肇始逐渐走入彼此生活,对各自家庭的描摹充满烟火气的真实。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同性题材中,情感处理最淡的一部了。即为东方,又为老年,哪有不淡的道理。天雷勾动地火反倒不是道理。

41分钟前
  • 神户酩人
  • 还行

文艺片

44分钟前
  • Shunfa Mark
  • 较差

2.5。某種程度的確是克制的。的士後座到副駕駛位的「上位」,象徵情感一步步走進內心。分別時交還十字架的項鍊,隱晦點明以後不再見面,房間鑰匙的空鏡,秘密就永遠留在那間房裏面。看似沒有結局的結局,他要給老婆一個交代,也會去到教會懷念他們之間的感情,但終究有世俗的困擾。而獨居的他聽立法會上大家的發言,也意味著未來入住同志老人院的可能性,聰明的留白。但轉場上,那些過火的空鏡,與必然要起的音樂,又太過刻意,手法同功力未夠。很多議題又點到為止,更多只是呈現了一種日常的狀態,但已經比起獵奇向的翠絲,在對待「同志」這群體,顯示出足夠的耐心與平和的視角。袁富華連續兩出戲呈現出完全不一樣且可信的同志形象,真厲害

45分钟前
  • 阿树
  • 较差

同性电影并不多,描绘老年人爱情的电影也不多,老年同性电影就更加是少之又少。看的时候我很担心,总觉得会不会等下恋情败漏,达到电影的高潮,制造冲突。总是担心两位主角的老婆/儿子发现他其实是Gay,会不会外出旅游的家人突然回家,老婆偶然看到手机短信。后来发现还是我太俗,整部电影偷偷摸摸,平平淡淡。最喜欢两位大叔去菜市场买菜,我甚至心生:如果他们就这样一直生活在一起多好。 这种在夹缝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我真的很渴求。结局戛然而止,我觉得这也是开放式结局吧,可能他们会分手,隐匿自己回到各自的小家庭之中,当然,他们大半辈子给同妻也造成了不可泯灭的伤害。

48分钟前
  • Snowy
  • 推荐

事件主观化的绝佳范例,两位主演流畅自然的演技亦沦为导演表达观点的工具。拍摄爱情的手法是毫无新意的旧调重弹,甚至有些不合时宜,重复出现的音乐过度煽情,主角间水到渠成的温馨气氛转瞬成了矫揉造作。对非同性恋角色的塑造寥寥无几,只是将其作为“活出自己”的婚gay们身后失语的背景板。现实吗?现实。有探讨吗?有思考吗?喊口号树旗帜的老套剧本之下,次文本空空荡荡。

49分钟前
  • The Lightness
  • 很差

做了減法卻沒減夠,在生活氣息之中,幾場唯美戲顯得多餘了,不過比去年的《翠絲》已經好出了一大截,兩個老同志的愛情,前半段被甜得姨夫笑,後半段又被虐哭。等我老了,我還是找有償服務吧。#TGHFF2019#

5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确实买菜做饭最好看。欧嘉雯的太太不愧是最佳女配。情欲戏我真的不可直视。不过看到的时候,真的想到这个不平等的世界,女性,还同志,那大概是洼地中的洼地。男同抗不过压力,还可以扭头向更弱者:女性。女同呢,大概只有对方了,可参《自梳》

56分钟前
  • momo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