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闯关东》里get到朱亚文的颜之后,这么多年他仿佛消失了。
然后不知怎的,发现了这部《远去的飞鹰》。
地道东北话+军装帅哥,磕上就停不下来。
1、朱亚文这部剧绝对是朱亚文的颜值巅峰,且高志航是他最具魅力的一个角色。
他实在是太适合穿军装,一丝不苟的挺拔、刚毅线条的侧脸,墨镜加持,帅到无以复加。
这才是行走的荷尔蒙啊。
他的语言天赋很好,东北话说的刚刚好,不膈应人,不俗气,正经时低音的朗诵,调侃时一点点东北口音,迷人。
2、与葛莉儿的爱情高志航与葛莉儿的爱情部分拍的细腻而柔美,非常浪漫。
亲吻、指尖触碰,他抚摸她的头发,都那么自然。
他们用雨果的诗互诉衷肠,不但不矫情,反而恰如其分。
一个会念雨果的东北老爷们,一个会说瘪犊子的俄罗斯贵族。
怎么这么配啊。
这个剧的情感部分表达远好于战争部分,志航爸妈、许争、大老刘都鲜活的像站在东北地头。
葛莉儿尤其可爱,高贵、慷慨、俏皮。
姚笛就让人不得不烦,永远睁着一双大眼,仿佛受了惊吓。
还好编剧并非设置高志航对她有过深的感情,因为她和朱亚文实在是半点火花也没有。
与叶荣然的感情,基于年代和人物背景,可以理解。
儿女情长不是主旋律。
高志航“渣”的观感编剧应该来背锅。
对于葛莉儿的离开没有理由充分的交代,对于二人的过渡部分也没有自然的铺垫。
但显然能看出高对叶的感情很理性,朱亚文的表演也注意了诸多细节,他在见到叶的时候从来没有激动过,与见葛莉儿全然不同。
3、高志航的事业羡慕一个人有明确的人生追求并且毕生为之奋斗。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样的生命,真是不虚此行。
4、东北话给剧中东北话加一星,地道、够味!
特别赞美李春英同学,简直跟我姥一模一样!
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剧的,主要是朱亚文在里面太有型了,国军的飞行员美式制服配着墨镜什么的太萌了。
其他打酱油的飞行员一个个也不错。
只是充满着东北粗口和一些重口味的笑话,不禁感慨这样能上天朝的黄金档咩?
总的来说此剧前半部是儿女情更长,后半部是英勇杀敌洒热血,只是缠绵有余,豪气不足,留给高志航真正跟日本人较量的只有最后几集了,邬君梅的宋美龄算是此剧中亮点,她现在拿捏起这个当时的第一夫人已经游刃有余了,刘劲版的少帅怎么看都像是周总理。。
汗。。。
罗晋没什么戏份,基本上都是人肉布景,当然机位镜头扫到了晋少时我等还是非常激动的。
再说说女主,叶小姐基本上没有演技可言,所以她和高志航基本上没有火花,观众也反感高志航迅速的移情别恋对这位叶小姐也是极为排斥。
高志航和葛莉儿在一起时激情四射,动不动的K和拥抱,到了叶小姐这里老高也开始甲醇,表示理解无能,一个革命女青年整天啥事也不干,只知道给一个已婚男人带孩子,编剧是咋想的??
喜欢葛莉儿,那个慢条斯理说着中文的异国女子,脱下高跟鞋穿着棉夹袄在东北乡下照顾着孩子的异国女子,在葛莉儿对比下,叶小姐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空战什么的,让我有种在看《珍珠港》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集。
喜欢高志航母亲对当局对政府对蒋某人的吐槽,小勤务兵时不时的帮衬,很是和谐,即使出现了1936年就有了新四军的BUG,也能原谅。
只是,此剧没有过多的描写兄弟情,让高志航一直看上去像是孤胆英雄,可能是之前花了太多篇幅去阐述爱情,兄弟情就忽略了。
第二次看发现这部剧里对所人物的塑造都挺成功,其他的主角,次主角都不说了,只要是有名字的角色都各俱特色,很能代表当时环境下的形形色色,特别是九一八后的国民党官兵。
老刘,女记者,周至柔和毛邦初,沈以琴他哥甚至他口中的爹,"九一八"晚上那旅长,任逍遥等等。
因为篇幅不长,所以情节紧凑,台词简练,本剧台词很经典,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灰谐,感人。
并且剧中通过这些角色把当时上中下各阶层人士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表达了出来。
从底层和侧面反映了国民党的失败和共产党的成功。
前17集的爱情描写的太美好了,他们结百年之好,葛莉儿说还有一大堆日子等着他们,但是总是天不遂人愿。
如果我不知道这是真实事件的话,我会怀疑姚笛是投资方硬塞进来的,但是这是真实事件。
又更让我感觉惋惜。
但是高志航是爱葛莉儿的他一生也许只爱的她,他把葛莉儿的照片贴在飞机仓内,他对别人说他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一是葛莉儿,二是飞机,他在最后死的时候想的是葛莉儿。
刚刚突然想到了远去的飞鹰,上网搜了搜才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前几天被东宫的故事感动,久久无法释怀。
今天才发现这段才是让我窒息的。
因为它真真实实的发生过。
葛莉儿是个伟大的女人,她为了高志航的抱负放弃了婚姻,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
她的长女曾说过,她的父亲母亲是很浪漫的人,她的父亲会故意飞到家的上空,她的母亲也会出来挥舞着要晾的衣服。
她还说,她的母亲会在听到停车声后放下一切然后在门口和她父亲拥吻。
我想,这一定是很幸福甜蜜的爱情。
只是后来,应政策要求,他们离婚了,高志航选择了飞机,他也曾试图保护好他们的爱情,但是失败了。
尽管后来高志航又飞速结婚,但我总觉得他并不爱叶蓉然,娶她,不过因为他爱极了他和葛莉儿的孩子,急于找个能照顾孩子的妻子。
高志航死于1937年,葛莉儿消失于1947年。
我无法想象那个年代对一个外籍女人的恶意,也不知道高志航是否是安顿好女儿后,毅然去寻找他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也找不到的葛莉儿了(虽然在飞机坠毁之前有一丝生机,但他放弃了)。
幸好,他们的长女依然怀念,以让我们得以窥探到那段历史长卷里的无奈与伟大的革命信仰与爱情。
可能你无感于西现实中的朱亚文,可能你不了解历史上真实的高志航,但是看了《远去的飞鹰》后,你一定会爱上朱亚文饰演的高志航!铁骨铮铮,柔情蜜意,英姿飒爽,风流倜傥,那偶尔邪魅一笑,一定会让你深深入坑,无法自拔…我是一个不爱看剧的人,无意间在百度上看了一个朱亚文和伊莉莎主演的《我的娜塔莎》感人片段,然后就在风行网上开启了追整部剧的生涯,短短三天看完了41集,还在反复不断地回味其中经典且感人的片段,甚至入了我的梦想!
就在此刻也彻底粉上了朱亚文,然后就有了第二部朱剧《远去的飞鹰》更是被迷的七荤八素,废话不多说,只写最真实的感受,可惜了高志航,可怜了葛莉儿,唯一的瑕疵在姚笛,她真的不适合演戏。
真的非常好的一部剧,演员与人物气质高度匹配,与真实的人物生平基本相符。
看惯了共军角度的草根抗战,和刻意丑化的国军形象,这部剧算是个异类。
但至少,让这样一个现在少为人知的空军王牌战士,国军英雄活脱脱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三十岁,浪漫,精英,爱国,仗义,孝顺,这是我能想象到的一个男人最好的样子
记得很久之前看的这部剧。
首先被吸引是因为朱亚文,其次作为一个军迷,国内关于空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这群英雄好像快要被人遗忘了。
其次,就是高志航作为中国空军“军神”其一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当然结局也是令人叹惋,欲架机迎敌却遗憾殉国,蒋介石也不得不感叹:宁失百机,勿失高志航。
我觉得剧情上还是很吸引人的,高志航的飞行史、情感史、抗战史三线并进,虽然在情感线上葛莉儿的处理不是很让人满意,但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国军空军内部也出过一样的规定。
我觉得高志航之女高丽良在《我的父亲高志航》中的描述还是很到位的:没有葛莉儿的离开,就没有后面的高志航。
同时他和叶蓉然的感情线也大致和历史相似,还算是比较客观地还原了高志航的经历的。
再说说我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
作为一个军迷,我还是觉得艺术的改编也要基于历史的逻辑,大修大改反而是对那段历史的不尊重。
首先就是高志航的性格。
历史上高志航性格严肃刚正,不苟言笑,在笕桥航校任教官和担任四大队大队长时,都是以治军严厉而闻名,令人肃然起敬。
而剧中的高志航反而有点痞,看上去有点叛逆和随意,包括一系列的抗命行为,这就和人物的真实性格出入过大。
但我想导演也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人物的艺术加工,这一点见仁见智吧。
我觉得高希希导演的《血战长空》里的高云天(原型也是高志航)在人物形象上还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还有一个我觉得不太好的加工就是高志航率领四大队突袭关东军司令部并取得大捷。
我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历史上没这段啊,抗战初期真有这么大的一场胜利抗战还会这么艰难、中国空军损失惨重?
那可是关东军司令部啊,这样的胜利太大的,编剧直接编出这一段塞进剧情就显得过于生硬,高志航的一生已经足够传奇了,这种方式的无中生有反而是对历史的过分篡改。
最后就是服化道和导演的军事知识的问题。
道具和特效我只能说受限于国内的经费和技术。
但一些基础的军事只是还是要注意的。
比如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剧中1937年就出现的司登冲锋枪,还被说成是德式装备确实会被一些专业军迷诟病(司登冲锋枪是1941年才研制和复议的,而且是英国造的冲锋枪,所以这里相当于犯了两个错误),我觉得严谨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接受不了高志航对葛莉儿的态度。
跟他离婚时葛莉儿说的:你离开我们去南京是为了打日本人的,可是你在南京五年干了什么打内战啊?
为了开飞机打内战进行飞行表演而和葛莉儿离婚。
他热爱的是国家更多的是飞机。
并且离婚后又马上和叶在一起了。
他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和陪伴。
他忘记了是葛莉儿给了他能再一次飞上天的机会。
他忘记了他们曾走过的艰难而又甜蜜的岁月。
他为了他热爱的飞机和军人身份背弃了葛莉儿。
看到他俩离婚我很失望,但是我还是看了大结局,他殉国了在他热爱的飞机上,他没能看见祖国建立和强大,也没有陪伴曾经的爱人走完一生!
但是也还是想说他们爱过的岁月感动着我,而葛莉儿爱着的也是那个热爱飞机的高志航。
听说是根据空军英雄高志航改编的剧,本以为质量很高,没想到,还是一部YY神剧。
1.二战时期,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只有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
2.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开始。
当时加贺号派出舰载机进行超视距攻击,以国军当时的实力,能够在海面发现加贺,并且穿过防空网,一举击沉也是可以的。
别得不说,光是搜索,当年的美军在珊瑚海的时候,都没有那么稳的搜索能力。
3.关于神风特工。
神风之名起源早没错,但是神风特工直到1944年5月27日由陆军飞行员撞沉了美军军舰,通报军部之后,才开始形成的一种“战术”,直到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才首次出击,费了700多架自杀式飞机,才击沉了一艘驱逐舰,撞伤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6艘和登陆舰2艘。
这个教官怕不是穿越的。
4.到了攻击CG那里,就更神奇了,护航的舰船里面,忽略那些驱逐舰,巡洋舰就不说了。
居然有大和级战列舰!
首舰大和1941年12月16日才服役,而在1937年11月4日开工,8天后,淞沪会战结束...大和级也是穿越的。
5.击沉加贺号。
别的不说了,1941年12月6日,偷袭珍珠港的6艘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37年沉了加贺,那么41年偷袭珍珠港的加贺从哪里来的?
中途岛沉的加贺又是谁?
怕不是要走近科学了?
6.手枪打地方飞行员。
这个可以说是唯一有实际发生过的。
在空战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由双方飞行员掏手枪对射。
但是,37年,飞机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你用手枪秒都秒不到对方。
而且已经有了机载机枪,还用手枪...不过强行说还是说得过去,但是前面的那些就太扯这是一部以空军英雄改编的电视剧,第二点可能复杂一点,需要一定基础,但是其他的,随便查一下就有的东西,还弄出来,这怕不是歌颂英灵,是在高级黑吧。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都那么忙,连查资料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即便是英雄我也要骂一句渣男
朱亚文演得非常好的一部剧。本来情节跌宕,也是歌咏抗日英雄的剧,但因为给原型为空军英雄、殉国烈士阎海文的吴海文,虚构了很不堪的调戏女性的剧情,减一星。如果不是饰吴海文的罗晋通过演技多少挽救了这个被丑化的烈士角色,我会减两星
垃圾剧情,男主就是一个渣男,当初说好的痴情呢,为了当飞行员,抛妻弃子。当了当了那么久的兵,也没见打鬼子,窝囊,最后还找了别人结婚,渣男渣男
唯一的星给演员们。啥剧情啊?这啥玩意啊?不能开飞机就要自杀=飞机第一位。葛莉儿走了就靠叶蓉然活着。所以,叶蓉然>飞机>葛莉儿???编剧你出来
帅气的空军~霸气的东北爷们
又是抗日神剧 淞沪会战日军就有大和了 霍克追着96舰战咬 爬升不带掉速 什么垃圾玩意恶吐了
第27、28集挺好看的,罪恶地嗑到了高志航和宋美龄……优秀的人类不是用来相爱的,血染长空是最美的归宿。
补标。
每次看见张学良都想骂两句
很热血。
挺假的
我妈说剧情还是蛮好的,就是一直到最后都没找到葛莉儿,她尤其不喜欢叶蓉然,从她出现就不喜欢。
编剧的能力不够,塑造的人物前后转折过硬,并不丰满,而且这剧并不严谨,细节处有许多错误,无论是机型,还是军队名称均有错误,不能当作正规的历史来看。
特效震撼?
看了网上很多人骂男主渣(此刻大写的无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开飞机和选择妻子,不只是那么简单的事(大家不要拿和平年代偶像剧的两极思维来简单看待哦)开飞机=击退外敌=保家卫国=为九一八东北军不抵抗被全国人骂的这份不服气=为自己从17岁追逐一生的梦想=男主的人生价值(技能点只有飞机)选择妻子,即使可以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度过一生。但当男主看到山河破碎,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做一个庸碌的人,是否会和葛莉儿成为一对怨侣呢?起码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人,我指责不了男主舍小爱为大爱的选择。(PS.前期男主特别耿直,后期男主成熟了之后在各种领导前面的应对特别有意思,被社会毒打心疼)
抗日战争中的空中英雄,值得敬重
学过点历史,看着这么正气的张学良真的很跳戏。哎,误人子弟,一颗星给朱
多一星给许争
帅气的朱亚文……
神tm大和给加贺护航,演个关公战秦琼还说是历史剧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