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林嘉欣那楚楚动人的脸所吸引,跟着她在电影里痛失男友的悲伤而泪流。
青岛,一个静静的城市,不高的房屋,遍地的梨花。
恰与这个故事相得益彰。
为了寻找旧爱的记忆来到青岛,眼里慢慢浮现另一个人的影子,当知道自己的痴情已经转换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时,她慌了,她不明白一直深受男友的自己为何这么快就有另外一个人走入心里。
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个转身的时间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再深的爱恋留在记忆里,封闭起来,每每想起仍会怜惜。
新的爱人,谢谢你容许我的心里还有别人的影子。
爱上新的人不等于忘记旧人。
世界上有没有不死的爱情,如果有,有一群人将陷入无止境的绝望;如果没有,又有另一群人浮在空中不能降落。
青岛是一个容易让人安静下来的城市,俯瞰下去像被丛林斜抱在怀里,房子大多不是很高,通常是旧旧的红色,带着旧租界的痕迹,简单洋气。
冬天和夏天长了不同的样子,以至于任何时节,都不想错过。
因为《恋之风景》这部电影,才动了去青岛看登瀛梨雪的念头。
电影的风格,林嘉欣干净的长相,都和青岛很搭调。
林嘉欣饰演的小曼因为男友生前未完成的一幅画一个人跑去青岛寻找男友念念不忘的风景,冬天的青岛清清爽爽的,竟然有了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小曼开始拼凑男友的过去,楼梯,学校,操场,他住过的所有地方,每走一地,心就痛一重。
青岛的路都是斜的,往下冲得时候带着歇斯底里的快乐,向上爬的时候拖着很沉重的一大书包希望。
城中的邮递员小烈一直是这样冲下去,爬上来。
电影中的青岛是冬天,海看上去很安静,沙滩上面人很少,小列在沙滩上面教一群孩子画画,小曼从远处走过来,问路。
那景色真让人心动。
当新的爱情来得时候,主人公总是很没有准备好,好看的爱情总是需要阴差阳错一波三折,这是一定的。
越是想念新的人,就越是痛苦。
因为你本来以为自己很专情以为自己曾经的爱情惊天动地以为不管什么情况出现都能海枯石烂,可是你竟然遇到新的爱情,而且抑制不住的想念一个陌生的脸孔,你多么惊恐啊!
在寻找那个模糊的风景的过程中,小曼和小烈产生新的爱情,明明是在寻找旧爱的影子,却迎头遇见新爱,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过去是痛苦的,那就把它埋葬吧。
对旧物对旧事的留恋,恰当了可以较怀旧,太沉迷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除了有自虐倾向的人,没有人会一直留恋痛苦,大多数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只是被自己感动了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专情的人罢了。
喜欢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的情节,它的情节说起来算是落入俗套,使因为它的风景,那种冷静,干净,清爽,无辜的感觉吧。
等到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就能见到小曼一直在寻找的登瀛梨雪了。
满天的梨花很放肆的开着,像是爱人给你变的一个戏法。
我去青岛的时候却是夏天,明显夏天去青岛是件很媚俗的事情。
沙滩上面,满满的都是人,我发现在沙滩上面人都很自信,不管身上叠成了几层,都敢下水。
因为不会游泳,只好晒太阳,和陪游的同学调侃沙滩上面的男男女女。
青岛最干净的沙滩是石老人沙滩,沙滩软软的,海是干净的碧蓝,阳光懒懒的。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他将永远没有办法快乐。
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见到大海,心底会一直有痒痒的东西往上冲。
把裤子挽到大腿,站在海边,体验浪涌上来的感觉,是我这个笨蛋唯一能做的事情了,潮水涌上来,再退下去的时候,你就像被吸走了一样。
那一瞬间,真想闭着眼睛就那样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忧愁。
死党说,被水泡过,死相会很难看。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适时地让你哭笑不得。
青岛有座山,叫崂山,不是很高,一千多米,但山别泉水环绕,所以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爬,无论你怕到了那里,你都会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山上人说泉水很干净,可以直接喝,可是当我怕到半山腰,发现有人在泉水里面洗澡。
崂山也是一个性情温顺的山,不那么陡峭,爬起来不会太累,偶尔遇见平滑的大石头,可以躺在上面休息一下,前提是你去的时候是没有蚊子的季节,或者你穿着长袖长裤爬山。
到山顶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老人在写生,我想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还有什么印象呢?
对了,青岛的公交车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因为路陡,斜坡多,所以你可以坐这种温和型长时间的过山车。
青岛的人,很凶,尤其是你不买他的东西,只问路的时候,更凶。
但是青岛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画面挺美的,开头差点以为是在韩国拍的,青岛可以去一下。
故事说白了,就是男人死了,女人去他故乡找回忆,然后又跟另外一个男人好上了……文艺片的范儿,螺旋形的楼梯很有调调,只是这剧情这台词,真是无病呻吟啊。
除了风景,结尾的动画算是另一亮点。
120103晚1306
的确很文艺,柔和的色调,不紧不慢的节奏。
曼儿为了找到德森画里的风景,来到了青岛遇到了,却爱上了小烈,老实说一开始我不能理解怀着怀念前男友无比心哀的心情却能如此轻易的爱上另一个人,但后来慢慢发现当曼儿遇到小烈的时候,她的生活才有重新有了色彩,但这只是电影,在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凑巧,哪能那么轻易的放下一个人。
青岛的上下坡,304路公交,栈桥,特别是伊面温柔的矗立在冬日的冷风中,一个个画面都好美,好希望自己也能走在那条路上,领略一下冬天的青岛!
黎妙雪的《恋之风景》未免过于矫情,但对于林嘉欣而言,却是一部尚算成功的作品。
看她在电影里面轻慢的说话,站在雪中若有所思的模样,怎么的都是一个受气包的样子,要从心里面透出一些恋爱。
青岛在镜头中显得美好,刻存在老屋间的爱情忽然令人动容。
“公公婆婆”的爱情在电影中让林嘉欣痛哭也让观众感动。
那一份深情啊,难舍难了。
曼儿来到冬天的青岛,黑衣黑发忧伤的表情寻找她未完的爱情找寻德森梦中的风景夜夜抄写他的日记,如一个虔诚的信徒在抄写《心经》去他去过的地方,吃他喜欢的食物呼吸他曾呼吸的空气学习他的心情蒙住眼睛去触摸冰冷的回忆在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日子里闭上眼德森无处不在皱眉的德森、微笑的德森、骑车的德森、向她走来的德森忽近忽远曼儿站在原来的地方,走不开也追不上那个下雪天小烈站在四五步的身后曼儿不敢看那段长长的下坡路是他们最靠近的地方小烈觉得曼儿就像他画中的盲女他愿意化成全部的羽毛,变成那满树的梨花送给她换她的目光移向他
是因为几米的书《恋之风景》才来看了这本电影。
电影可能真的是太久之前了,以至于我无法相信那样的爱情。
或者说,我无法相信,有谁还会再爱人去世后去找一个人的前世今生,且深陷其中不愿出来。
还要对身边那么好的小伙视而不见。
2024年1月刚去了青岛,于是这部电影里的风景倒是有种扑面而来的熟悉。
只能说,那个时候时光慢。
爱一个人慢,忘掉一个人也慢。
找到一个人的回忆也慢。
对了,其实《恋之风景》的歌曲,在大学的时候就很喜欢。
觉得很有故事感。
到这部电影结束了,结尾时响起《恋之风景》的旋律,倒有点伤感。
可能真的像女二说的那样,人其实是记性很短的生物,时光会抚平一切。
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善感又记忆深远的人,然而,等我到了40岁,过去的好多好多事情,都已经是一马平川,再也掀不起什么波澜了。
陈可辛曾经说过,他不会再导爱情电影了。
因为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对浪漫的爱情乏力,这些事情还是交由年轻的导演来做比较好。
恋之风景,青岛。
若是更早以前,也许我会很想一个人,追寻着电影的轨迹,去青岛,最好是在秋冬季,当然最好是要找到那块登瀛梨雪。
而事实上,无数次的经验证明:一个人旅行,都只是被迫与内心的自己相互叩问而已。
永远是两个人比一个人好,一群人比一个人好。
然而终究,并非世事都能得尝所愿,那些美好的东西,幸福的东西,不再寂寞的东西,也终有一天会失去。
女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似乎可以做出一切自虐和自我封闭的事情,譬如说情绪性地要自杀,譬如说非功能性的嗅觉失调,譬如说每天抄写爱人的日记,譬如说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譬如说会突然陷入不可抑制的悲伤,譬如说执意要找到那个画中的地方...我好像也曾经到某个城市的时候专门去某人就读的大学,最终也只觉那大学好大像迷宫一样走不出来,口渴疲乏想要赶紧逃出来。
也许是因为不够爱吧。
只是再爱又能如何呢?
无论怎样,已经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眼下的幸福,一个对你好的男人,即便他不是你的最爱,他是活生生的你可以触摸到的依靠和温暖;即便他不是你的一见钟情,他可以给你学布谷鸟学夜莺;即便他不如你的逝去有才华,他也可以帮你画满一整墙的东瀛梨雪;即便你们没有这么多的过去,你们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在一起,不是可以创造更多的故事吗?
我喜欢曼儿干净甜美的脸孔,我更喜欢表姐的人生态度。
那个最喜欢的洋娃娃,找不到了就找不到了,即便是忘记了它又如何?
即便是又爱上买的新娃娃又如何?
再多的日记,终有一天也会抄完。
再多的思念,终有一天也会耗尽。
再想找到的登瀛梨雪,终有一天会不想去找。
而那时,就该是嗅觉恢复正常了。
这片子,有我喜欢的日影的调调,看了一下,果然有nkk的参与,连那个片尾的法语歌曲《la saison de vent》,都是日本人做出来的。
《la saison de vent》,(风之季节),尽管用了这个名字做题目,也最终觉得还是《the floating landscape》这个名字更妙:幸福与不幸,开心与伤心,就若同移动的风景,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终究会过去,只是或长或短而已。
喜欢几米于是买来了恋之风景看,看完之后便对电影产生了好奇.书和电影塑造的故事结局完全是两个.几米的书应该是更加唯美一些,因为书中的女孩在心爱的男友死后,不停寻找着以前梦中的场景,并没有涉及第三个人.而电影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曼儿在找的是男友以前的记忆,因为在找寻这段记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帮她的人--小烈个人非常喜欢剧中刘烨扮演的小烈,热心肠,有些憨厚,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他的善良和对曼儿的喜欢,一心一意的帮助小曼找寻想要找到的记忆,在墙上画下美丽的图画送给曼儿,确实是个很贴心的男人,一个很好的男人.如果,没有德森的出现... 从一开始就是只有曼儿和小烈的话... 虽然结局很完美,曼儿喜欢上了小烈,但是我看着不禁觉得心寒.原来即使再喜欢一个人,即使为了他试图自杀过,都抵不过时间,都抵不过再出现另一个爱自己的好男人.难道就真的不能那样一直喜欢德森一直到最后么?为什么对德森的记忆会越来越少呢?为什么不能一直一个人过一生呢?为什么还会喜欢上别人呢?时间真的很可怕,它可以治愈伤口,可以使记忆被淡忘,可以淡忘曾经的爱人而喜欢上另一个人,可以夺走人的生命,却也可以让人重获新生...所以,我爱的人,请不要离我而去,我十分害怕,害怕我会把你淡忘,害怕忘记以前在一起快乐的日子,更害怕我会喜欢上另一个人...看完电影记忆最深的却是剧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老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在做桂花年糕吗?真香啊!能吃到你做的桂花年糕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了! 而在老爷爷死后,那个老奶奶拿出老伴曾经写过的书法,一遍遍的在照着写,好像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思念老伴,通过这种方式记住自己的老伴...
曼儿和德森相爱的结局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阴阳永隔。
德森死后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画,画里画的是经常浮现在他脑海里的画面——寂静的冬日,白茫茫的雪覆盖在萧索的梨树上,就好象春天里梨花开满了山岗。
那是冬天里一个阴冷的早上,刚到青岛的蔓儿迷了路,问路的时候结识了邮递员烈。
这似乎是曼儿与小烈故事的开始....曼儿住在德森的姐姐家,和邮递员小烈住的地方没隔多远。
德森的姐姐陪曼找画中的风景找了几日,也没有什么进展。
一天德森的姐姐出去了,曼一个人在家......烈送信到德森姐姐家的时候,闻到重重的煤气味,他冲进房间发现了昏迷在地的曼。
曼出院后,和烈又相遇过几次,渐渐地烈知道了曼此行的目的。
热心的烈,开始义无返顾地帮曼儿找寻画中的风景。
曼儿和烈渐渐地相爱了,只是她们都不觉。
当有一天他们终于找到画中的风景时,曼开始觉得害怕,因为她发现她努力去找寻的东西正在渐渐远去。
德森似乎正在从她的记忆里淡去,那是她所不愿意的。
于是她开始逃避,而此时的烈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曼。
一天曼找到了烈,跟他说“你知道吗?
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认真帮我找这幅画的人。
”她哭了,她觉得害怕,害怕德森从她的记忆里消失。
烈俯下身去,开始吻曼,蔓却推开了,留下一句对不起便离开了。
烈追了出去,送给曼一本画。
第二天烈碰到德森的姐姐,跟她说他明天决定去北京。
德森的姐姐当即说曼次日也要回香港,并要烈送送曼。
第三天,曼走的时候望了望巷口,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突然间他看见整条巷的墙壁上画满了梨树,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梨树的下方画着一个人,他在等待着什么.....曼上车了,开车的司机说“小姐,墙壁上画的是哪里?
好漂亮呀!
”曼回答“登瀛”。
“那离这不远呀,要不要去看看,那样我算你车费便宜些。
”曼点点头。
登瀛,德森画里的风景。
曼下车了,一个人在梨树林里走着。
在一棵梨树下,她蹲了下来,把所有的记忆装在一个时间囊里,然后把时间囊埋了起来。
这个时候,传来孩子的欢笑声。
曼看见一个小孩在梨树林间奔跑,她追了过去,追着追着小孩消失了,只有烈伫立在梨树下...... 整个过程里,悲伤的音乐静静地流缓着,阳光暖暖地照着充满冬日气息的青岛,一个个平凡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人的眼前——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用乡音扯着闲话;三五成群的小孩跟在自行车后面奔跑......气氛有点感伤。
看着残留的雪,看着落光了叶子的白杨,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总浮现那一幕——雪花纷纷飘落,我一个人奔跑在无边无际的田野,大声地呼喊着,泪水流满脸颊....不知为什么,自己总是很容易被这样的电影触动。
每看完一部电影,心中都会沉淀些什么,却又无法说清楚。
恋之风景,所有的浪漫其实都存在于那些平凡的生活场景里,只是太多时候被我们忽视掉了。
不论何时,我都要相信爱,相信这世间唯一不变的爱。
我这三星仅仅是因为我对刘烨的喜欢。还有片尾几米的漫画。
同名主题曲倒是蛮好听
奔着林嘉欣而去~~
又一部做作的可以的。。。其实不文艺不会死。还浪费了我的刘烨和几米!(发现几米一到电影就被毁啊。。。神形俱毁)不过我要去青岛!!!!
歌詞的風景美過電影,聽說登灜梨雪那一墻的畫已經沒了……
说不上来, 合拍片总是给我这种没味道的感觉,电影名字取得不错
主题曲的意境都比电影强。
淡淡的
电影比音乐怎么就差那么多涅?
受不了林嘉欣偶尔的国语发音,青岛老建筑
我不喜欢这种风格
烂片,但拿了最佳摄影。
即便是死命地和时间搏弈.可在不知不觉间,你还是会重新沦陷.
多年前看过的。真的能给人留下多年印象的一定是好片
对我来说,一辈子,最独特的回忆,尽管这电影本身很难看
大学毕业这个夏天,终究还是没有独自去青岛 |研究生毕业和基友去了)抄前男友日记,一日一篇。几米片尾动画。
这么久才补看很久以前有人跟我推荐的电影 没什么点 但是就是觉得那个年代 那样老套的爱情 还是让人温暖的
原諒最後那個司機了
学会一词儿——“金鱼之粪”。
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