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没睡着,起来看,现在看到第三集。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毕竟有些演员还是欠缺火候,字幕校队尚待提高,但是切入点和剧情很好。
看到第四集,真的被愣住。
真的断得彻底啊!
第五集,虽然其他几个演员比较青涩,但是扮演爹爹的演技很不错。
直接迸泪2013.10.4看完前十四集,晚年虚云的扮演者的确很好,但是其他演员有的真的有点看不下去。
这太不敬业了。
崇善和尚那点把戏感觉是后人加上去的吧?
和现在有的弊端太像了!
这点切入很赞!
感觉有条件的话应该重拍,弄好一点的演员阵容来…(至少不要演员重复扮演同一角色吧…)然后演员敬业点啊啊啊。。。
有的看上去太苕了。
酱油也不是随便打的…那么好的题材,满汉全席的料,别给做成凉拌黄瓜啊。
而且,为什么里面的和尚,除了无根和尚,还有融镜和尚,其他扮演者我都觉得长得根本不端庄啊!
估计是我魔心太重,佛心自现吧,忏悔先…不过先理解咯……小成本的电视剧。
不过据说上了CCTV?
不知不觉就看到2点,待会继续看到困再睡。
2013.10.52013.10.5日再记:看到16集,刺杀虚云长老的第一幕在草地上的几个片段好熟,好像看过,但是没理由啊…之前肯定是没看过这个电视剧的2013.10.5日又记:17集,政治味道转浓。
之前很多集故意科普的痕迹虽然明显,但是毕竟文化,这里好大篇幅显然扯上政治,不太舒服。
2013。
10.5摘:一段经典对话。
广济和尚:什么是空?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又一句: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群众演员敢不敢敬业一点点啊!!!
有的环节正准备感动呢,结果一看脸谱脸,哪感动得出来啊= =终于看完了…结尾那些真让群众演员败坏了兴致。
一看那脸谱脸,还有那之前扮演过和尚的最后一集跑出来演了个日本人,魂淡咯…而且,传说中老法师有位弟子大字不识,只会念阿弥陀佛然后得往生的那么好的题材怎么木有T.T看完好想有人拍黄元御啊,张景岳啊。
那个题材多好T.T
一、“明心见性的不二正法”被《大藏经》抹杀 1、早期的佛教并没有因为人心的淳朴而没受到污染,因为有道就有魔,有佛法就有败坏佛法的妖魔。
妖魔并不是存在于百姓间,数不清的妖魔在寺院内穿着袈裟从内部来败坏正法,于是,出现了《大藏经》!
《大藏经》的出现,是佛法被败坏的一无是处的标志!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佛陀不可能传“二种”佛法,如果佛陀前面说的被后来的所推翻,那就不是“不二佛法”;如果这本经书的教义与另一本书的经义截然相反,那就不是“本一无二”的正法;如果两本经书的经义截然相反,必然有一本不是佛陀的佛法,因为佛法是“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
正是因为《大藏经》内数不清的“教义不一”、与“悟空成圣、觉悟自性”截然相反的经书以“合法化”的姿态的出现,让《大藏经》成为佛法被穿着袈裟的魔子魔孙败坏的一无是处的标志!
2、佛陀在印度成功传佛法后,婆罗门教的人看到数百年来各国的人都源源不断的来学习佛法,佛教的人受到“外国人”的尊崇,却都不学习他们的婆罗门教,于是不甘落漠、不同时期的很多敌视佛教的婆罗门教的人走进了佛教,成为了“佛弟子”,他们把大量的婆罗门教的教义写成了“佛经”,让经义自相矛盾的“佛经”无休止的增长。
我们发现同一书名的经书有多个版本,比如:《华严经》就是有三个版本。
不同时期“丰富多彩”的经书经义,在悄然推动着佛教的发展,让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佛教密宗。
3、“信佛、学佛”的中国人对梵文的经书完全没有“真伪”意识,因为他们“勤奋好学与崇洋媚外”的不平衡、不理智态度,导致他们丧失了对“伪经”的分辨能力、严谨治学的“警惧心”,他们把所有的梵文书籍都盲目的视为“佛经”,导致了门派众多、教义互相矛盾的佛教宗派的不正常存在。
“信佛、学佛”热情高涨、近似疯狂的中国人,只要是贴着“佛教”标签的书籍一律视为“佛经”,导致不能分辨经义不同的经书哪个才是对的。
这是“勤奋好学”惹的祸,也是不够“勤奋好学”惹的祸,因为国人都没有系统的去学习早于佛教的婆罗门教,不能发现哪些是婆罗门教的东西渗透到了佛教,不能识别哪些才是“纯正的佛教”,所以,“一叶障目”的结果导致大量的经义不同、版本不同的“佛经”、在“洋翻译”的推动之下一股脑涌进了中国,衍生出了门派众多、教义互相矛盾的“佛教宗派”。
4、既然“八大宗派共一个佛祖”,就应该只有一个“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才对,可是,为什么《大藏经》中会有数不清的经义截然相反、教义互相矛盾的“经书”存在呢?
为什么《大藏经》中与《金刚经、心经、遗教经、圆觉经》那样讲说“认识自性、觉悟自性”教义的经书截然相反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呢?
既然佛陀“没说过一个字”,那为什么会有《大藏经》呢?
这些数不清的与佛陀“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截然相反的“经书”是谁写的呢?
是谁把自己与“佛教”截然不同的教义贴上佛教的标签“强加于佛教”的呢?
为什么编撰《大藏经》的人只是收集书籍而不审查经书的“真伪”呢?
难道编撰《大藏经》的“高僧”中就没有一个发现“经义截然相反、教义自相矛盾的经书存在”是不正常的吗?
编撰《大藏经》的人是一个怎样的“集团”呢?
5、既然“八大宗派共同一个佛心”,那为什么今天你们“八个兄弟中”没有一个是继承佛陀“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的法门呢?
为什么你们“八个兄弟”的教义会自相矛盾、截然不同呢?
为什么你们“八个兄弟”中没一个有“佛陀嫡传”的表现呢?
佛陀的佛法是让我们自己觉悟自性、担当自己是佛的事实的,你们为什么都不自信、都不敢担当自己是佛的事实,反而都是“佛堂替代了经堂”、都去给被佛陀唾弃为“有为法”的“泥胎佛像”烧香磕头、还用“开光佛像”来“辱佛”去了呢?
你们离开“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不去传承,离开佛陀流传的“佛心印”不去传承,你们是佛弟子吗?
6、你们“八大宗派”统统都在做被佛陀唾弃为“有为法”的“泥胎佛像”烧香磕头、还用“开光佛像”来“辱佛”的事情【“戒律失守”的标志】,你们并没有传承佛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你们也不是有着“共同一个佛心”啊?
那你们在争什么呢?
你们争的是“八大宗派”这个“假大空”名相,你们争的是自己才是佛祖嫡传、正宗的虚名,你们争的是“八大宗派”中哪个宗派的人最多、影响最大,你们八大宗派互相“争风吃醋”,你们争的是:看谁谤佛毁法最厉害、看谁讹传教义最有才、看谁曲解经文最聪明、看谁害人慧命最多、看谁污蔑辱骂佛陀最卖力!
7、故而,南传、北传、藏传,你们本来就“不是”一家人,因为你们虽然表面上都是“共同一个佛祖”,但是你们内部却思想混乱、教义不一、互相矛盾,所以你们就像“真假美猴王”一样,“最多”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
“在佛法上进的去,出的来”理智清醒的人可以看出,你们佛教的“八大宗派”没有理由能团结,因为你们都不是佛教,你们是从内部来败坏正法的“八国联军、八魔集团”。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
苏格拉底说,自律是一种美德。
自律到习惯成自然,乃至乐于自律,则是更加难得的美德。
所以佛家有故事,说八百禅和子一起坐禅制服毒龙没有成功,而一个律宗和尚一个响指就把毒龙解决了。
虚云虽是悟禅出身,但其实一生恪守戒律,他的生平就像行走的佛典。
百年如一日的稳定修行,让人感到非常震撼。
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就是行走-修庙模式,从未停止过。
其实就像不断在践行《达摩祖师》里重建和舍弃自修室的情节,从不执着于任何一个地方和成就。
每要去一处,就不远千里万里,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去,路上或化缘,或以野果野菜充饥,衣食住行皆为最简,感官体验皆无从执着。
每到一地,就择一破庙,多半只剩地基,就开始慢慢一砖一瓦开始堆砌建设,一般会很快得到信众支持,几年内建设完,便毫不犹豫向下一地慢慢走去。
从当时后山三年养成野外生存习惯,从当初震撼人心的普陀山到五台山的千万里拜山养成无所不至的脚力和毅力。
赵州禅师的道是吃茶,黄檗禅师的道是当头棒喝,虚云的道就是行脚修庙。
这种不断走来走去,不断经历很多但毫不执着的情况,还有阿甘,这样的人总是很吸引我,用缓慢有序的行动不断做下去,不执着结果,不执着过程。
就像日本有个号称最幸福的夫妻的纪录片,其中一位老人留下一句话:要缓慢但坚定地行动下去,实现目标。
在虚云或者阿甘这样境界的人,自律或者说日复一日地行动,就像呼吸一样真实自然,不执着,只是每天很慢地很自然地做下去就可以了。
真正的自律或者美德,应该是这样的,清静自然,舒缓有序。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19岁出家,次年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1824-1907)受具足戒,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
虚云禅师27岁离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刹参访耆宿,研习经教,参究禅宗。
40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
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
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再至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处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虚云禅师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
后至鸡足山主持钵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
滇军师长亲自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虚云只身与其讲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民国七年(1918),虚云自南洋请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庙宇。
此后,应滇、粤、闽军政大员之请,曾移锡昆明华亭寺,住持鼓山,重兴曹溪六祖道场南华寺。
民国三十一年冬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3个多月。
民国三十二年冬,规划重兴粤北云门山大觉寺。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
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经历四十八奇,坐阅四朝五帝,受尽九磨十难,由自度而度人。
1959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
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年。
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百年虚云》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融历史、佛教、艺术于一炉,反映高僧大德传奇人生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净化人心、教化世人、广播善因、功德无量的好剧。
此剧由深圳弘法寺出品,深圳视尊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深圳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由著名导演陈家林执导、《康熙王朝》幕后班底打造,李起厚、斯琴高娃、李丁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
虚云长老的弟子本焕老和尚(1907年—2012年)任总顾问兼出品人、一诚法师总监制,觉光法师、佛源法师、净慧法师等虚云法师的弟子作为顾问参与了电视剧拍摄。
此剧2000年开始立项、2002年拍摄完毕,2009年11月6日在广东珠江电影频道首播,纪念虚云长老圆寂50周年。
虚云老和尚在出名之前叫萧古岩。
萧,艹//十俱备,法定,固定、不可变动。
所以他出家的意志坚决,父母给他的姓氏也是一种缘分、道缘未了的预示。。。。
古,文采斐然。。。。。。。。。
他记性可是好的不得了。
六祖坛经背的顶呱呱。
横竖一样多。
但他的名字加起来竖比横多。
其实放在现在他的理科更好,但也体现了他的点子多,思维灵敏。
岩,广字符,同有、失、厚、左、右、磊、福、灰等等。
丢失财物被盗被骗。
也说明此人朋友多。
因朋友得到帮助。
也因朋友失去许多物质。
被朋友骗财的事情时有发生。
虚,匕字符,在心部容易动手术。
心肺部,乳腺手术,匕在上喉部五官手术。
我忘记他有没有被刺伤了,但我记得他好像有金刚不坏身。
因为是练功的修行人。
云,上半部分为二,主财富聚集。
“厶”符:火与木相交,走路困难,腿是弯曲的,脚部受伤,易歪脚。
虚云老和尚为父亲一步一跪拜。
期间还因为失足而掉水。
被有缘的菩萨救。
卧龙先生。
卜,木金相战,意外的伤害、损失。
典型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戈部,代表字有:国、武、成、戏。。。
名字出现时引起争斗的事情。
轻者口舌是非,重则打架斗殴暴力也说明脾气不好。
容易发生脚部受伤的毛病。
著名的风水先生成柏林在劈材时常发生手脚受伤的事情。
成龙巧用2个戈、哲学家与拳击手并用。。。。
大国之间也容易产生纷争,也是因为带'戈'。。
儒释道皆为修心,改过,养生,习惯,情绪,学习,断念,反醒,德行。
功德无量,这都是老祖先的大智慧,我们要虔诚虚心修行。
扎扎实实学习,稳稳当当做事,坦坦荡荡做人。
只有不断的修行,做到时时勤拂试,勿使落尘埃的虔诚修行,才能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
这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好比庖丁解牛,无它,唯手熟尔。
顶礼虚云禅师今年开始接触佛教卍禅宗。
在20岁刚刚学佛的时候看了这部电视剧,何其有幸! ! !这辈子能在20岁就开始修禅,已是几生几世的福报。
虚云老和尚把自己的生死看的那么轻,到了120岁新中国建立了才走,这种大慈悲令人动容。
三步一拜,从普陀山九死一生到五台山,甚至感化文殊菩萨现身,为了成佛悟道这样的隐忍和坚持是活在今天的我无法想象的。
超越生死、时间和空间,完完全全活在当下,做到物我两忘,不再执著,得道证悟是我无法做到的事。
看这位禅宗泰斗的生平,看他的一言一行,吃饭睡觉,如何面对困境坦然自若,随遇而安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虽然无法做到无时无刻活在禅定之中。
但至少学习不断适应各种环境,减少抱怨和拧巴,观察周围的变化,随机应变,安于心何处不是归处?电影《阴阳师》的花妖有句话:若心有归处,何处不是家。
用在为人处事也是一样,真的大智慧不见得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更厉害的是能适应、融入各种复杂的环境。
所谓:置心一处,置身一处。
修习适应无常、变化,安于当下才是更为重要的与自我的相处之道吧。
拍摄年代是09年,一些技术手法可能在视效狂轰滥炸的今天稍有局限性,但是弘扬传递的禅意和中华民族的勇气精神却超越时代。
虚云老和尚伟大传奇的一生给年轻人以启迪,虽然网上流传很多老和尚开悟后的灵异传说。
但我想,这部剧很好的转移了世人的眼光,老和尚也是近代的活化石,通过一个个具体困境,展示了他是如何用极致融入当下的大智慧拯救生灵涂炭,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
破我执,不住相,方能看清事物本质。
2023.2.6撒花完结✿✿ヽ(°▽°)ノ✿感恩让我看到这部剧的一切机缘,功德无量🙏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最初知道百年虚云这部剧是13年左右。
最初知道虚云老和尚是在几岁时,听法师讲经时记住了这个名字。
当时小,不太懂!
一直没去深入了解。
13年仅仅是偶然在电视上看了不到半集。
一直到14年年初,在比较迷茫的时候,想起了这部剧,于是翻出来从一而终,一气呵成看完!
中途多次深深感动落泪,虚云老法师波澜壮阔而又精进坚韧的一生深深触动着我,对我当时整个精神进行了一次质的升华、飞跃及洗礼!
百年虚云可谓称得上是佛教人物传记第一剧,这四字是一诚法师(虚云老和尚弟子、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题。
此剧拍摄出来后,光过审就6年之久。
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剧组经历了多少坎坷考验挑战,不过还好,最后终于面世!
这部剧基本算是完整的讲述了虚云老和尚的一生,主线脉络清晰。
但由于老和尚一生经历沧海桑田,内容格局过于庞大,再加上某些因素,好多传奇经历还未呈现其中,比如云门事变、陕西设坛求雪等等。
基本就是老老实实把老法师的一生讲述完毕。
但仅仅如此,都让人看的感慨万千,剧中完全是朴素平凡不加夸张的演绎。
此剧主演都是重量级别的,著名话剧老艺术家李起厚,斯琴高娃等。
不得不说,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很用心,跟导演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李起厚老先生,他的演技彻彻底底的征服了我,让人感觉他就是活生生的虚云法师,不可不谓功力深厚。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内心对虚云老和尚的认知理解和深刻感悟,才能呈现伟大的一生。
片头片尾曲也很nice,片尾曲是虚云法师所写的辞世诗: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安,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可惜虚云法师扮演者李起厚老先生已于2018年5月辞世,深感惋惜!
大爱的老艺术家一路走好!
这部剧不是干巴巴的讲佛教理论,更主要是通过虚云法师的一生真实经历,让观众从中自己领悟,所以本人认为此剧不存在对佛教理论认识不够这种情况,毕竟是一诚法师等多位高僧大德参与制作。
真正的佛法阳光,开放而博大,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狭隘,干巴巴讲述。
细心人能感受到此剧幕后人员的良苦用心。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大家可自行购买虚云老和尚年谱去深入了解。
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下,能有这样的良心好剧问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大家也不要要求太高,毕竟参与制作者更想把它拍的更宏大具体全面一些,但迫于一些限制,所以只能这样,但我认为这丝毫不影响此剧的闪耀光辉。
虚云老和尚从出生到少年产生出家念头,到不顾一切阻碍反对,排除万难出家,这是怎样的大丈夫!
出家一心潜心修行,自度度人。
在家人苦苦追寻中,依然坚守初心,毫不动摇,可谓是信愿坚固!
这让我想到我们自身,在自己的目标梦想前,是否能做到像老和尚一般雷打风吹不动,抵御重重诱惑,坚固坚韧不拔!
接着老和尚为追求自己梦想,深居岩洞苦行6年之久,与虎狼为伴,真菩萨也!
用我们世俗话讲,虚云老和尚也一直在追梦,他的梦想是开悟看破放下,了知生命真谛,自度度人,普渡众生!
跟我们凡人一样,这个过程中他也有迷茫,也有瓶颈!
但他始终珍惜做好当下每时每刻,初心不退,精进不退!
这是最难得的,这一点上我们常人又能否像他一样呢?
岩洞苦修过后,虚云法师后拜融镜长老学习天台教观,未报父母恩发宏愿三步一拜由普陀山起拜五台,再后徒步走访佛迹名山大川,西至印度,这个过程虚云法师修为已经很高了。
修行也是能量积累的过程,量变产生质变,在老法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修行生涯中,本身能量已经聚集到一定程度!
高旻寺打禅七则是虚云法师转折点。
这之前,法师经历落水一难而有惊无险。
高旻寺禅七,能量汇聚,在第七天沙弥倒水时不小心烫到法师手,顿时杯子噗通落地,此时虚云法师开悟。
这开悟让人感觉好比置身一个大皮球中,能量已经充的够满,忽然杯子落地一声如利刃划破长空,拨云见日,突破瓶颈,即刻开悟!
法师即写了一首偈子: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又曰: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此处甚为感动!
虚云法师开悟那一霎那,脑海中几十年的经历过电影般的一幕幕呈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感慨世事如烟沧桑巨变,人生意义到底是为何?
说到这,剧中配乐也是满分,很有感觉!
虚云法师之后陪慈禧西行,一路普渡众生,尽自己所能,愿力广大!
发心大爱振兴多处佛教道场。
最让我感动落泪的一个镜头是幽莲将信物送到虚云老和尚面前时,读到谭氏写的信,阔别几十年,离尘别故乡,沧桑岁月感,让人顿时感动落泪!
坚守初心,不动不退,一往无前!
几十年人生,说短也短,说长也长,虚云法师的几十年是追梦不停的几十年!
当时我再度不禁感慨,常人能否像虚云法师一般长远心如此。
人生不应当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享乐上,而应该延长自己生命的厚度!
其他还很多,就不多说了。
这次再度回想起来,让人深深感慨!
这部剧的正能量一直感染着我,给我动力!
感恩虚云法师,顶礼一代传奇高僧大德虚云法师!
此剧良心,当中有很多智慧,不信,你且来看!
幸福人生当看百年虚云!
佛教题材中的第一剧。
李起厚演得非常好,是全剧一大亮点。
但是,很多剧情是虚构的,且不是很符合佛教思想,编剧与导演对佛教的理解还是非常浮浅,也不是很用心,比如寺院的生活礼仪,稍微用心一下就知道。
导演陈家林呢,以前也是这样,可能戏说历史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总觉得历史事实没有他虚构的精彩,虚云老和尚一生不够传奇?
不够丰富?
不够精彩吗?
为什么要另外虚构呢?
只能说明自己浮浅,对祖师大德的人生没有深刻的理解吧!
佛教题材非常非常丰富,拍1000年也拍不完,是影视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在唐朝和南北朝时,佛教徒非常积极地充分利用那个时代最好的传媒工具,来向民众传播佛教思想,很多剧本都是佛教徒创作的。
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最喜欢的媒体就是影视艺术,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既然事实已经如此,佛教就应该积极参与这种新型的传媒载体-影视艺术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这一点对佛教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看完,百年虚云这部剧,虚云法师慈悲为怀,以己度人、以己渡世。
看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更加深刻些,剧里面有禅意、佛意。
佛学博大精深,看完只得叹一句,阿弥陀佛。
虚云法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出家人。
以前对僧人、和尚不甚了解,如今看到虚云法师的一生,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出家人。
对佛学也有了一些领悟,受益匪浅。
仅就片子拍摄来说十分粗糙。无关乎虚云大师的人格!
太有教育意义了,好多地方挺感动的,越后面越好看,反而虚云年轻的时候没那么有意思
空不是无。
得以虔心洗性 了忘世尘
2.5 这编剧写得..实在一言难尽。框架内的那种套路样板化的塑造,各种模式化、儒腐刻板(假使主题应用于其他人物也是同样套路的那一类)。各中的东西、有时连用梗都多少牵强:这种牵强是出于剧作很是着眼于世俗名相功利的视角,又只局限在俗侩层面去理解诠释这样的人物,差远了的。。以及这惯于歌功颂德的套路化创作模版才显得诚意不足;此外这种编剧套路还显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病症。这剧唯有的优点是扮演中老年的演员挺好。
蛮好,推荐,
情节太拖沓了。作为影视作品,水平不高。大师真是大丈夫,大气魄,大智慧,大慈悲本来看的都有点鸡血感了,还好那天看《更好的世界》被泼了冷水喜欢最后讲山水的那一段
弃恶从善,自净其意,自然能感到心与境的变化
一星给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十三撩~ 看了几眼
影响很大!
顶礼虚云法师!!!
主题不是很感兴趣,但虚云真的很伟大。
主旋律剧本,党的老干部演技⋯⋯本来想打二星可是虚云法师真是太让人尊敬和顶礼的存在,锉剧本偶尔又会神转一下让人眼眶一湿~而且作为普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好吧打三星⋯⋯对了片头片尾曲四星推荐,非常好听
很涨见识和知识和素质和智慧的一部电视剧。
顿悟,定心(活的越久,信佛越真)
没有细看,看了开头也猜了结尾。虚云弘一一类人,虚云对政治有助 ,弘一于文化有为。
出世入世皆是佛,大慈大悲🙏🏻
2002年拍摄完成,2009年首播,候审7年。虚云长老,人间活佛。
一部可以忽略拍摄手法的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