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韩国电影,与那一部震惊的《杀人回忆》类似,也是根据1991年发生在韩国的真实案件改编的,在过了15年的刑事诉讼期后,罪犯仍逍遥法外的剧情片。
与《杀人回忆》不同的是,该故事不是连环杀人案,而仅仅是一宗儿童绑架案,可是警方一次次地追踪,在貌似接近罪犯的时候,却一次次的任其玩弄,孩子的父母在屈服中、挣扎痛苦中一步步走向绝望,走向崩溃!
唯一的线索就是当年的罪犯电话录音,电影的结尾向观众播放了当时真正罪犯的录音资料,以及肖像素描,期望观众能找出那个人。
没有完美的犯罪,希望这样的悬案终究有揭露的那一天!
我听过最美的声音就是宁静。
后三子时代的beyond有首歌是这么唱着的。
对于韩金培夫妻来说最美的那该是电话中传来的儿子的声音哪怕是哭声吧。
有些事就是无能为力。
胖女警和后备箱警大话说了一堆还以为最后能有力挽狂澜的功力,还不都是沦为笑柄。
信耶稣得永生?
恶无处不在,唯可自保么?
最近迷上了一种新类型的影片,于是乎一连看了三个,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全都根据真实案例改编。
如果只是电影还好,血腥也罢,残忍也罢,看完就忘掉,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曾经是真实案例!!!
再加上这几个韩国导演的写实风格,你完全就是在看一个这是的犯罪过程!
这三部影片是《那家伙的声音》、《奔跑的乌龟》、《追击者》,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那家伙的声音》。
故事发生在韩国,原型李亨于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园内被拐,父母在被电话恐吓勒索44天后,歹徒也拿到了2亿赎金的情况下,李亨浩的尸体却在汉江的某下水道被发现,警方的调查结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诱拐的第2天就已经死亡,当时只有9岁。
由于案件本身有很强的煽动性,再加上几位实力派演员和导演的倾力刻画,使我们与当事人一样感同身受,痛心疾首。
不过最让人无法释怀的就是直至现在这个残忍的凶手还逍遥法外,由于已经过了公诉期,即使抓到了也无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片末导演再现了当年绑匪的真实电话记录,那个声音听了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抓狂!看完影片,你不得不承认在罪犯面前我们是如此的无能,警察被耍的团团转,父母在交付赎金之后只换来已经发臭的尸体,更可恶的是他现在说不定义另一种身份自在的生活着,说不定他也去电影院看了这个片子,然后用冷笑向我们示威:我就在这里。
许久没有在中国的荧幕看到过这种影片了(试问曾经有过吗),整天都是什么大制作,大场面,帝王,谍战,有没有人真正关心过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哎,中国电影的悲剧。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便如此说到,但是当现实中的罪恶一遍遍刷新我们的底线,一遍遍践踏我们的认知,一遍遍颠覆人们的三观!
难道我们能做的只有惋惜和痛恨吗?
史称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的华城连环杀人案昨晚已侦破,剩下两起青蛙少年失踪案和李炯浩被诱拐事件至今仍未破案,而这三起案件均被改编成电影作品,真相还会远吗?
▊ 热点辣评《那家伙的声音》就是以“李炯浩被诱拐事件”的真实案例为题材制作的。
1991年1月29日居住在江南区的9岁男孩李亨浩周五放学后走路回家,要路过一个叫狎鸥亭的公园。
公园离家很近,因此他平时偶尔会在这个公园玩上十几分钟,但仍然按时回家,可这一天,李亨浩的父母等到晚上七点钟也没等到儿子回来。
当他们去学校寻找时才知道——儿子失踪了。
江南区是著名的富人居住区,而李亨浩的父母都是中产阶级,供职于新闻行业。
两人在报警后的第二天,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男人打来的电话,说是他绑架了李亨浩,开价两亿韩元。
这个男人声音低沉,应该是个比较年轻的人,他在接下来的44天内,总共换了13部不同的电话机,给李亨浩父母打了87次电话。
他在电话中不断威胁和戏弄李亨浩父母,通话内容都被警方给录了下来。
在办案过程中,警方虽然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并且动用高科技的调查手段,但这些对于狡猾的高智商绑匪来讲,可谓形同虚设。
警方所能掌握的唯一证据,也就是那名诱拐犯打来勒索电话时录下来的嗓音了。
根据绑匪打来的电话,警方推断凶手是一名30岁至40岁的男性,身高大概在167厘米至170厘米之间,说话带有首尔和全罗南道口音。
而对犯罪嫌疑人进一步的分析是:此人智商很高,经历过浓厚的社会变革,也许与李亨浩的父亲有过节,很了解警察,或者可能自己就是警察或曾经是警察,性格变态。
曾经有过好几次,警方都有抓捕到绑匪的可能,但都被他机智地逃脱。
被害人李亨浩的父母在被电话恐吓勒索的第44天后,无奈只得交给歹徒两亿韩元的赎金,而李亨浩却仍然死亡。
3月13日,也就是李亨浩被绑架的第44天,警方终于在蚕室大桥以西不到两公里的汉江边上找到了李亨浩的遗体。
警方调查的结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诱拐的第二天就已经死了,而在发现李亨浩尸体之后,绑匪就再也没出现过,从此消失。
这件绑架案动用了超过一万人次警力,时间跨越16年,警方逮捕并调查了400多位嫌疑人,分析了87份声音和笔迹样本。
2006年1月,该案已经超过韩国法律所规定的15年诉讼时效期,所以警方只能撤回所有警力不再追查,到现在凶手依旧逍遥法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那家伙的声音》里父亲母亲是痛苦的,纠结的。
也只有他们是最脆弱的,因为他们的软肋就在凶手的手中,即使已经得知孩子可能已经遇害但是所有人都可以相信,他们不行。
配合凶手不是因为他们懦弱,而是因为他们是黑暗里的飞蛾只要能见到光明就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
母亲相信警察,相信上帝甚至相信罪犯,但是带来的只有一次次的绝望。
父亲是知名度高的主持人,事业上风生水起。
这么干练的人,却一次次的跟被凶手牵着鼻子走,甚至在已经知道孩子的声音是录音带时依旧带着钱去。
有人说如果母亲不去报警一切听匪徒的话,孩子不会被害。
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就像是身陷泥潭,即使不去挣扎确实不会加速陷落,但真的有用吗?
在山东临沂发生过一起入室抢劫案,男女主对匪徒百依百顺,最后换来的却是百般羞辱后残忍的杀害。
莽撞反抗不可取但将希望寄托在凶手身上,希望凶手大发慈悲无异于与虎谋皮。
电影中男主开始时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拯救儿子,警察的任务是抓住凶手,但是在一次次接到电话的过程中,和最后得知孩子第二天就窒息死亡才彻底明白,命运不能交在别人的手里。
电影里的警察是无能的,即使跟踪到了罪犯也没能逮捕到他。
但他们更像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没人不去痛恨这个禽兽不如的凶手,可是我们却什么都改变不了。
世界上黑暗不会全被消灭,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记忆只有七秒,《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有一句台词:“其实我们无处可去,身上背负着伤痛,没有救赎,没有解脱,可这才是人生啊。
”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总是容易被遗忘的,但是我们都有着不和过去和解的权利。
影片的最后,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时,导演播出了1991年李恒亨浩绑架案的真实绑匪录音。
这是真实的没有经历过后期加工的原案件录音,在电影正片完结之后,再听这些录音,让一众观众毛骨悚然。
而电影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绑架案,为什么唯独男主遭遇的绑架案这么引人注目呢?
无非是因为男主是当红主播,他才能借助舆论的力量追索绑匪,若是换成一个普通人,大约什么也做不了。
而贫富差距,则是引发一切罪恶的根源。
但是富就有错吗?
难道电影中的男主韩京培仅仅因为有财富,就理所应当的应该遭受这种悲剧吗?
人性的贪得无厌和残忍,才是难以获得救赎的原罪。
没有完美的犯罪,我会一直追查你,哪怕到世界的尽头!
无论代价多大,我都要去抓住你!
这不止是一个父亲说的话,更是一个国家法律要说的话。
不管人们会不会遗忘,总有人为了还被害者一个公道,为了不容侵犯的法律尊严而去努力,一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中国不能没有死刑,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披着人皮的禽兽。
33年后《杀人回忆》案件成功破获大快人心,迟到的正义不光是法律对公民的交代,更是对那些禽兽不如的犯罪者的狗头铡。
没人可以避免危险或是犯罪分子,《那家伙的声音》中男主从来就没想过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绝不和那些自以为可以凌驾在别人之上将别人生命看做蝼蚁的畜牲和解,是我们能为那些受害者做出的努力。
-END-文 |肉肉山审核 |辣黍黍 编辑 |辣黍黍版权归肉肉山所有,辣评社整理发布转载请联系辣评社授权
电视台主播韩京培的儿子被绑架了,绑匪打来电话要求1亿韩元的赎金,京培不得讨价还价。
京培与妻子智善都十分着急,无奈之下只好报警了,警方很快展开了调查。
警方的高科技调查方式对于狡猾的罪犯来说根本起不了作用。
唯一有用的证据便是绑匪打来电话时被录下了的嗓音。
父母在等待归家的孩子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无处表达自己的爱。
极度抑郁着。
不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
犯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那一声冷笑有代表什么呢。
世上没有完美的犯罪计划。
却因为公诉期。
这个孩子就要这样不明不白的离开。
韩国片把人的心理和情感刻画得很细腻,即便在处理这个需要冷静和克制的题材时也如是。
导演不去丰富其单一的叙事技巧,而是一味地煽情催泪和嘲讽警察。
第二次看,还是挺揪心的,不想评判演技剧情什么的,因为实在是太真实,还原度太高了。
一想到凶手就在他们身边还出现过那么多次,但还是没抓到,就恨得牙痒痒!
不管如何,即使在韩国已过有效诉讼期,还是希望能抓到凶手,虽久必诛!
最后公开的真实凶手声音简直太冷血!
着实让人气愤生厌!
p.s.:看两遍都没注意到凶手是姜东元扮演的,虽然演的还不错,但是180+的身高扮演170的凶手还是。。。
虽然片中画面并没有表现出凶手的身高。。
这部电影我认为的几大亮点:1、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最让人咬牙切齿的部分就是结尾放出来的罪犯的真实声音,真实的让人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2、悲剧结尾,当结局被揭开,孩子是在被掳走的第二天就惨遭杀害,谁看了不生气?
不想把罪犯揪出来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他的父母做了这么多努力,最后都付诸东流,几十天的水深火热,甚至到以后是一辈子的煎熬,时至今日都没有把凶手找到,悲剧的结尾应该算是最能引起观众情绪的点所在。
其他的想吐槽一下韩国警察,我已经对他们无话可说了。。。。
开始的情节其实并没有特别能打动我 或许是作为一个局外人 旁观者 并且我自己也没有孩子 虽然在这种情况下 我认为也不能丧失理智 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至少不要做作出一些在我看来是愚蠢的行为吧。
希望以后这样的人间惨案能不要再发生了 受害最深的往往是还活在人世的人。
这部电影在网络上被定义为惊悚类型并不准确,它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写实犯罪电影,在1991年年仅九岁的男孩李亨浩被绑架,凶手在成功拿到赎金之前已经杀害了肉票,并且逍遥法外至今没有被抓捕。
经尸检证实,李亨浩在被绑架的第二天已经遇害,舆论曝光后整个韩国震怒,此事件成为了悬案,距今已过死刑的有效诉讼期。
人贩子本就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了,更何况还残忍杀害了孩子,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足以致命的打击。
懒人觉得这部电影适合每一位父母去看,并非要体验这种失去的痛苦,而是要时刻警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莫要让坏人有机可乘。
电影开始时一边放着总统要对暴力和犯罪宣战,一边由播音员韩京培在说当下的犯罪现象令人恐慌,可见不只是大环境基调灰暗压抑,还讽刺了一下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而这个韩京培一家便是故事发展的核心,或许是为了公然挑衅总统和警方,他们的儿子尚宇被绑架了。
对于绑匪提出的赎金要求,韩京培去申请贷款满足,同时也不敢报案,他认为绑架无非是要钱,给了钱就可以救回儿子。
妈妈因为放心不下而报了警,可警方的行动和安排并不高明,轻松被罪犯识破。
剧情从这时候开始,故事有一种老鼠戏耍猫的感觉,不得不说绑匪的反侦察意识很强,而且对警队的工作模式极其熟悉。
一个长期调查过韩京培一家的黑警,这是懒人观影的直观感觉,虽然难以得到印证。
警方锁定了很多嫌疑人,对比声纹之后确认都不是罪犯,而绑匪拿到两亿韩元之后消失了,尚宇的尸体在绑架后第四十四天被发现。
影片最后无论是韩京培哭着说要追查凶手到底,还是将真实事件的绑匪录音曝光,都非常的触动人心。
但即便如此,想要抓到如此高智商的罪犯依旧很难,动用了万人次警力调查了四百多位嫌疑人,直到超过诉讼有效期,警方不再追查,这样一个结局除了绑匪任谁都难以满意,又怎能让李亨浩安息。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想必有着同样的愤怒,影片尚且如此,李亨浩父母的情况只会更糟。
从煎熬到绝望,这样的伤痛永远不可能忘却,特别还是在悬案未定的状态下。
只能感慨当年的刑侦技术尚不完善的同时,希望这个作为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的案件能有真正尘埃落定的一天。
姜东元只是配了音,把丫挂上主演似乎太对不起为了一个镜头拿着五亿韩币跑了三个小时的男主人公这种电影基本资料,看着怪没水准的。
豆瓣你别这样
电影的开场是一个极其家常的场景:母亲智善一边按住胖嘟嘟的儿子尚宇的脚踝,监督他做仰卧起坐减肥,一边看着电视里播送的新闻——新闻节目的主播韩京培正是这个家庭的父亲。
这一期的新闻讲的正是一个绑架撕票的案子,被捕获的绑匪正在指认埋尸现场,受害者的家属在一旁崩溃大哭(为后文埋下伏笔)。
(这个时候父亲很镇定)一切都很正常的,主妇智善每天精心料理饭菜,不时陪儿子尚宇爬楼梯锻炼;韩京培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正在认真考虑参加政府的竞选;身材依然圆滚滚的尚宇总是偷吃零食。
但是电影怎么可能这样平平淡淡的进行,当尚宇来说坐在公园的秋千上吃巧克力豆,幸福到没有注意夜幕下,那个影子正向他袭来……他再也没能回家
(尚宇坐在秋千上,远处传来脚步声,电影截图)这部电影中最让人揪心的一幕就是明显消瘦了的韩京培再次走上主播岗位。
(智善抚摸着电视屏幕里的儿子,电影截图)韩京培压抑着痛苦和眼泪,凝视着镜头,哽咽的说道:
(父亲听着儿子的新闻,电影截图)“死去的尚宇,是我的孩子。
我一直以为,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尚宇已经走了,但是夺去他生命的恶魔还在逍遥法外,活在你我身边。
”“你给我仔细听好了,没有完美的犯罪。
”“我会一直追查你,哪怕到世界的尽头,我都要抓住你!
”“请你们仔细听,记住这个声音……”
(对凶手的话,电影截图)接着,电影的结尾播放了一段当年案件的真实录音,录音的结尾,绑匪的笑声让人寒凉而愤怒。
这部电影原型就是和华城连环杀人案、青蛙少年失踪案并称为“韩国三大悬案”的李炯浩(也译为李亨浩)诱拐谋杀事件
1991年1月29日,韩国首尔市江南区。
居住在江南区的9岁男孩李炯浩周五放学回家路过一个狎鸥亭的公园,公园离家很近,他平时偶尔也会在这个公园玩上十几分钟,但总会按时回家,可这一天,李炯浩的父母等到晚上七点钟也没等到儿子回家。
当他们去学校寻找是才知道——儿子失踪了
(罪犯素描,电影截图)两人报警的第二天,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男人打来的电话,说他绑架了李炯浩,开价两亿赎金。
警方出动了15万人力追查,但由于这是一起高智商犯罪,警察连罪犯的长相都未能查明,一切的线索只有他的声音,冷静,声音不大不粗,口齿清晰,说话不急不慢,没有感情,还透着一股阴冷。
44天里,绑匪打来87通电话,就是用这样的声音在不断的威胁和戏弄这这对可怜的父母,历经希望、恳求、焦虑、愤怒、抓狂、绝望,濒临崩溃……
(电影截图)最后,在第44天,这对父母无奈交给歹徒两亿的赎金,本以为终于能等到儿子回家了,可他们等来的却是噩耗。
李炯浩的尸体在汉江边上被发现。
经法医鉴定李炯浩于被绑架第二天就已经死于绑匪毒手,而绑匪却在折磨其父母长达一个月之久,索得2亿韩元后销声匿迹了……事件发生时导演朴镇彪在电视台还是一名摄影助理,他当时所在的节目组对这个事件进行了全程报道,当时他非常震惊和愤怒。
根据韩国法律,刑事案件的15年公诉期限已经过了,成为导演的朴镇彪决定要把这件事情拍成电影,要让人们不要轻易忘记这件事情。
在取得死者父母的同意后,拍了——《那家伙的声音》
(电影截图)怎么喝酒也感觉不到醉。
杀死炯浩的那家伙一定还在哪里快活的活着,一想到这些我几乎要窒息。
我还没有原谅那家伙,但怎么已经有人说被原谅了——炯浩父亲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3.5 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罪犯并不多高明,只是警察太无能。
好多韩国的犯罪片都不给出结局,很悲伤
这啥????在后备箱拿着枪的警察,被扒光了绑起来了??!!!还能继续发展呢???弃!!
兩個小時啊我操!一個綁架案要不要醞釀這麼久啊我操!醞釀到最後原來跟《殺人回憶》是一個狗逼套路啊我操!!警察的介入毫無建樹 他媽的都是窩囊廢啊我去!一星給薛景求強硬的演技。另一星給最後的那段錄音 導演用的是罪犯真實的錄音。
K160
单从三部曲来讲 杀人回忆>孩子们>那家伙的声音 只是那种无力感依旧虐心
1990的韩国会是我们的现在吗?我觉得我们还不如那个时候的韩国
影片是沉得住气的炙烤。失踪天数不断增长,能想到案件原型恐怕是悲伤无解的,薛景求最后一段的表演让人彻底败下阵来
绝望的影片
中间有点小拖沓
你们知道最后五分钟的罪犯录音能给人带来多大震撼么?“至2006年1月,此案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孩子的父亲在电视机前声泪俱下的控诉 感动了我 如果说整部片子是抑郁沉闷的 父亲最后的一番话 即使是冲动的 无用的 也让观者不至于落下阴影
为最后那段真实的罪犯录音
三大案件改编的就只有杀人回忆值得一看
太长,虐心
又是把目光投向电视机(电影院)的观众,这次更加直截了当:凶手还在你们身边。手法有点单一,包括薛的戏,不过倒是落了朴镇彪的苦情手法
对宗教的质疑,给科学的媚眼。
薛景求不愧为“变色龙”级别的实力演员,演什么像什么!
三大谜团电影看完了!此处省略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