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安德烈亚斯马拉维尔
主演:马林赛恩,约翰·拉布里奥拉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尼娜在那栋楼里,在那间地下室里看到的,可怕得无法形容。然而大楼里的人似乎真的需要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她就是这样消失的。13 个月后,她的尸体仍然下落不明,普遍认为她已经死了。但是,当她的姐姐安娜带着她姐姐还活着的希望和信念来到尼娜居住的城市时,开始寻找失踪背后的真相。就在那时,安娜的噩梦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好像..详细 >
最近刚好在看孤独传。这部电影描述了女人作为这个性别框架下的孤独,带上面具,按社会丈夫所期冀地生活,然而,这样真的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吗?音乐家是女主角的救赎,提醒她找回自己的视角,但我更希望我们内心能滋长出力量,不过分依赖除自己以外任何人。希望我们能脱离第二性,脱离我们不愿接受的框架,应该生活,享受孤独。(谢谢木心博物馆让我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很多事情不做预设,让人感到惊喜
一个人的胜利,六个人的悲哀。真正的赢家只有马里奥吧,18岁的三能和他长久吗?奥尔加假装相信音乐家,相爱了很久,两个孩子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长大,早熟敏感,奥尔加的妈妈听到脏话也很心碎吧……凭什么呢?始作俑者却活的痛痛快快,明明他才是最该受到惩罚的人。难道就该不顾及别人的人幸福吗?影片还有一点让我挺无语的,就是当马里奥出轨后,她六个月都不休电话吗,走出来的时间也太久了吧。还有音乐家,肯定是对女主早就表现出来了爱慕,不然马里奥怎么这么敏感,老诋毁他,奥尔加肯定也是知道的。关于报复性诱惑的片段,我觉得女人好傻。最可怜的就是小女孩了,任劳任怨不说,还被打被骂被淹水(这里有点夸张小女孩的愚蠢)一辈子的阴影
就是把秃头矮男人换成了长得像莱纳德的男人
大提琴音乐很好听~某一天的时候爱着,另一天不爱了,很无奈,却也没有为什么。能怎么办呢?放逐自己也挽回不了丁点。let go,也许真正该放开的是自己。
就一点都不感人或有启发
很还原原著小说了,去年看书的时候很不喜欢书的结局,总觉得又是为另一个男的重蹈覆辙,今年看完电影又觉得还是别对自己太苛刻了,就尊崇自己的内心吧!
崩溃边缘的女人~看了真是扎心!结局一点都不喜欢,坚强独立的女性,最后又是依附于另一个男人啊
不是…前半部分都还蛮真实的,而且女主角演得也特别好。但怎么忽然就又出现了一个能理解一切解决一切的完美男人……结果又变成了通过另一段婚姻来拯救上一段婚姻的叙事……
埃莱娜的书籍改编《被遗弃的日子》
灾难翻拍,浪费小说和女主
期待新的翻拍
適合婦女節觀看,有助於女性進行自我確認,從得到全世界再到失去全世界不過是男人的一轉臉,被流放的不止是歲月,還有自我。這種價值觀重塑無論什麼時候到來都不晚,只是不同階段不同體悟。最後的結局刻意了一些,大約是太苦了不忍心。影片本身來講質感一般,節奏也比較差,得虧內容撐起來了。
因为先入的是《那不勒斯四部曲》,所以后看这部费兰特早期作品《被抛弃的日子》就觉得这个故事只是中年时期的莱农的一个生活片段,故事内容上还是很明显的费兰特风格,但这部电影的风格定位有点问题,因为拍的像荒诞喜剧…影视化的费兰特作品都喜欢用各种意象和蒙太奇来体现她独特的文字,这些都挺好的;但这部电影总体上不算多么成功…因为费兰特的作品本身就不是很适合被影像化,如果电影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的不怎么到位,那就只能是平平无奇的生活影像记录了…
女主演技赞,otto让我难过极了,另外结尾有点尬
Olga在被抛弃之后,变成了一个“疯女人”,最后找到了新的归属,又重新变得平静。虽然是一个很传统的happy ending,但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不管是“被抛弃”还是“重新找到”,Olga始终是一株藤,即使是在最后半个小时,她慢慢从上一段感情中出来,似乎也没有变成一棵树。就像音乐家说的,她缺乏自己的视角,小时候是母亲的视角,结婚后是丈夫的、子女的视角,相亲时那个男人也想做她的引导者,而音乐家又何尝不是呢?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的视角,要她体面、体贴…在翻译时,她把自己的故事写进了翻译文本里,在对编辑道歉的时候她说“自己的故事不值得一提”。真的让人很心酸。越靠近结尾,我越想看见她怎么变成一棵树,但我没有看见,还挺失落的。
名字叫被抛弃的日子
母女关系那条线几乎没有。
有机会还是想看看原著
背叛爱情是罪恶
电影不及费兰特小说的五分之一吧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最近刚好在看孤独传。这部电影描述了女人作为这个性别框架下的孤独,带上面具,按社会丈夫所期冀地生活,然而,这样真的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吗?音乐家是女主角的救赎,提醒她找回自己的视角,但我更希望我们内心能滋长出力量,不过分依赖除自己以外任何人。希望我们能脱离第二性,脱离我们不愿接受的框架,应该生活,享受孤独。(谢谢木心博物馆让我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很多事情不做预设,让人感到惊喜
一个人的胜利,六个人的悲哀。真正的赢家只有马里奥吧,18岁的三能和他长久吗?奥尔加假装相信音乐家,相爱了很久,两个孩子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长大,早熟敏感,奥尔加的妈妈听到脏话也很心碎吧……凭什么呢?始作俑者却活的痛痛快快,明明他才是最该受到惩罚的人。难道就该不顾及别人的人幸福吗?影片还有一点让我挺无语的,就是当马里奥出轨后,她六个月都不休电话吗,走出来的时间也太久了吧。还有音乐家,肯定是对女主早就表现出来了爱慕,不然马里奥怎么这么敏感,老诋毁他,奥尔加肯定也是知道的。关于报复性诱惑的片段,我觉得女人好傻。最可怜的就是小女孩了,任劳任怨不说,还被打被骂被淹水(这里有点夸张小女孩的愚蠢)一辈子的阴影
就是把秃头矮男人换成了长得像莱纳德的男人
大提琴音乐很好听~某一天的时候爱着,另一天不爱了,很无奈,却也没有为什么。能怎么办呢?放逐自己也挽回不了丁点。let go,也许真正该放开的是自己。
就一点都不感人或有启发
很还原原著小说了,去年看书的时候很不喜欢书的结局,总觉得又是为另一个男的重蹈覆辙,今年看完电影又觉得还是别对自己太苛刻了,就尊崇自己的内心吧!
崩溃边缘的女人~看了真是扎心!结局一点都不喜欢,坚强独立的女性,最后又是依附于另一个男人啊
不是…前半部分都还蛮真实的,而且女主角演得也特别好。但怎么忽然就又出现了一个能理解一切解决一切的完美男人……结果又变成了通过另一段婚姻来拯救上一段婚姻的叙事……
埃莱娜的书籍改编《被遗弃的日子》
灾难翻拍,浪费小说和女主
期待新的翻拍
適合婦女節觀看,有助於女性進行自我確認,從得到全世界再到失去全世界不過是男人的一轉臉,被流放的不止是歲月,還有自我。這種價值觀重塑無論什麼時候到來都不晚,只是不同階段不同體悟。最後的結局刻意了一些,大約是太苦了不忍心。影片本身來講質感一般,節奏也比較差,得虧內容撐起來了。
因为先入的是《那不勒斯四部曲》,所以后看这部费兰特早期作品《被抛弃的日子》就觉得这个故事只是中年时期的莱农的一个生活片段,故事内容上还是很明显的费兰特风格,但这部电影的风格定位有点问题,因为拍的像荒诞喜剧…影视化的费兰特作品都喜欢用各种意象和蒙太奇来体现她独特的文字,这些都挺好的;但这部电影总体上不算多么成功…因为费兰特的作品本身就不是很适合被影像化,如果电影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的不怎么到位,那就只能是平平无奇的生活影像记录了…
女主演技赞,otto让我难过极了,另外结尾有点尬
Olga在被抛弃之后,变成了一个“疯女人”,最后找到了新的归属,又重新变得平静。虽然是一个很传统的happy ending,但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不管是“被抛弃”还是“重新找到”,Olga始终是一株藤,即使是在最后半个小时,她慢慢从上一段感情中出来,似乎也没有变成一棵树。就像音乐家说的,她缺乏自己的视角,小时候是母亲的视角,结婚后是丈夫的、子女的视角,相亲时那个男人也想做她的引导者,而音乐家又何尝不是呢?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的视角,要她体面、体贴…在翻译时,她把自己的故事写进了翻译文本里,在对编辑道歉的时候她说“自己的故事不值得一提”。真的让人很心酸。越靠近结尾,我越想看见她怎么变成一棵树,但我没有看见,还挺失落的。
名字叫被抛弃的日子
母女关系那条线几乎没有。
有机会还是想看看原著
背叛爱情是罪恶
电影不及费兰特小说的五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