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要是谷歌或者亚马逊拍的,我就没什么好说的。
谷歌颇有几十年前的IBM的风采,应该说是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的,(可能还强于当年的IBM);而亚马逊老板本身有航天业务。
可是很遗憾,是掉进钱眼儿里的铁公鸡苹果公司拍的,这本身就是绝好的讽刺。
为什么美国的航天优势在登月之后戛然而止?
很简单,因为食利者坚持“活你们干,钱我来赚”的原则,就像苹果公司一样。
而美国的制度已经演变成了这种原则的保护者,富二代们在大学里不会选航天系,他们更喜欢作为投资者靠做航天的公司食利,用一堆金融理论去分析一家造火箭的公司的前景,并且决定它们的命运。
另外,既然不是科幻,那就麻烦客观一点。
当年登月工程已经做到了当时的技术极限,想在1970年代乘胜追近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设计软件,控制系统还是加工工艺,都在后来若干年有了巨幅进步。
如果要批评,应该批评的是2000年之后的波音和洛马的腐朽。
麻烦别拿NASA的人开涮了,他们比波音的高管们赚的少多了。
不懂技术的老百姓看了这样的片子会有什么感想呢?
我想会支持彭大大2024年重返月球的死命令,然后继续选特大大当总统,支持给波音加大投资.......可是,时代变了(技术的基础变了),航天大时代的展开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小公司,宽松的企业文化,高度的信息共享,各种有脾气的极客大神带来各种低成本技术,才有可能实现火星大开发,靠政府直接资助一两家大公司,结果一定是政府成了这家公司的提款机.......
1 冯布劳恩因为在纳粹统治下研究火箭,而受到责备。
难道整个登月计划不是在冯布劳恩的帮助下完成的?
有骨气就废掉整个工程。
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装什么高尚。
在黑人身上实验梅毒的也是美国政府。
2 进步需要牺牲,横穿北美,跨过大西洋的那艘小船代表着进步的力量。
这句话有多么的无耻。
这两件事背后是整个北美印第安人的灭绝。
现在还有人辩解说在北美没有发生大屠杀。
这帮人连搜索一下都不愿意。
当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手绢、毛巾、枕巾等送给印第安人当礼物,他们是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吗?
3 为了全人类,应该改名为了盈格鲁撒克逊人。
谁给你的权利代表全人类?
美国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这种自大。
4 其实,能够拍出这些东西已经不错了,起码国内还能吐槽一下。
也许,都是导演故意的。
真实的历史走向中,苏联在载人航空上遥遥领先,但在登月时功亏一篑,最终美国人率先登上月球,太空争霸结束,完全转向毫无意义的军备竞赛,人类太空探索几乎止步半个多世纪。
而本片假设的就是苏联赢得了太空竞赛,美国人开始发起第二轮,然后是第三轮,第四轮。
这几乎是全世界所有科幻粉丝,太空迷都会幻想过的事情,假如太空竞赛没有停止,人类现在飞到了哪里?
苏联不过是作为一个背景板提供一个动机而已,全篇就是"领先“”领先“”领先“。
某些走到哪都非要大谈特谈意识形态,屁股一坐就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反抗帝国主义的我只能说简直蛇精病。
我怎么现在才看这剧,2024看过的剧不少,但这个绝对是我的个人年度最佳。
以美苏太空竞赛为基础背景,写出来的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剧中每一件发生的事,都让人觉得是现实中是会真实上演的,从被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苏联女太空人在清晰度极差的黑白电视上对着全世界露出极为灿烂的微笑震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开始,到后来的全美选女太空人,剧集极其自然的谈了女权,却又绝不仅仅只关于女权。
情节紧凑,每一条线都融合自然,人物群像刻画的很好,都很丰满,几乎没有让人讨厌的角色。
(以下含有剧透)爱死了茉莉在月球上找到冰的那一刻,有一种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的感觉; 中间由于长时间被困月球精神出问题的戈登非常让人心疼,黑人女太空人为了他做出的牺牲真的很让人感动,剧里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情感都很温暖又真实,非常强烈的情感羁绊,令人羡慕。
中间为了拯救艾德派出的太空船出事故之后一系列的情节看的人紧张又激动,看到茉莉遇险整个心揪在一起,直到她终于获救才松一口气,看到戈登老婆在太空的表现又觉得自豪又与有荣焉,她不再是那个因为有太空人老公和长得漂亮才被选进去的人,已成长成真正合格的太空人。
最后的最后,看着我很喜欢的角色吉姆逝去,在最后一集的几分钟里面一直在爆哭,好在他还是实现此生最大的梦想,飞上太空,抵达月球,且葬在了月球上。
他是第一个在月球下葬的人类,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如果美苏太空竞赛没被叫停就好了,这一切都可能是真的,那或许人类现在已经登上了火星,或许已经建立了月球居住区。
飞上太空也是我的梦想。
死前能实现就好了。
一部架空历史题材的美剧,完全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但能如此大气磅礴鼓舞奋进,真是出乎意料。
在这里先说一下剧中推动阿波罗计划前进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在月球上发现了水,这一点已经在现实的观测中得到了证实,而月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球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则是推动当下人类社会重启探月计划的最大动因,如果从这一角度考虑这个故事的合理性,可以看出历史在几十年的进程中虽然有相当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但是如果放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尺度上来看,则是一种必然结果。
那么我们再聚焦一下剧中的另一个重要背景因素,就是苏联在“登月竞赛”中抢先一步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出舱,这对于正处在冷战中的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竞争已经白热化且完全扭曲的社会中,美国必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登月探索才能在这场竞争中扳回一局,对此苏联同样存在这样的压力——这一点对于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在现实中,美国实现首次登月之后,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就因为内部分裂、技术不稳定和投入巨大而破产。
这其中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假如N-1火箭没有失败,假如苏联探月工程分包没有内讧,假如苏联最高层没有优柔寡断等等……以上几项假设,其中只要任意一项没有发生,那苏联的登月计划最终都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同样的假设如果进一步做推理,如果当时阿波罗计划真的在第一阶段的任务中就发现了水,那苏联也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登月,进而里根的星球大战也绝对不会是虚晃一枪,美苏双方一旦有一方提前落败,那另一方的竞争也就到了终点,巨大的投入对应的应该是更为巨量的回报,而在当年的月球表面,美国除了收获无数的阴谋论和上百公斤的月壤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获,所以在得到这一轮的技术积累之后,阿波罗计划也寿终正寝,美国也同苏联一样转回了近地轨道的探索。
但历史就是没有如果,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将消磨殆尽,当年从美苏探月计划中获得长足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如今也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人类社会已经很多年没有获得过突破性的技术革命,而当下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所谓“新技术”探索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并一步步侵蚀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不再关注外部世界的探索,转而躲进内心世界无底线地逃避矛重重地现实世界,这绝非人类社会的未来。
所以回想当年百花齐放的太空,那真是一个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年代,而这部剧恰好满足了我们这样的美好幻想——至少人类存在过这样一种可能,让遥远的太空不再是无法企及的远方,也不是中断半个多世纪之后才能重启的星际探险,至少我们不用通过彼此内耗来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真正实现为全体人类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这部剧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点就是对各种少数群体的关注(毕竟苹果出品),这似乎也是对美国上世纪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与弥补,尤其是女性的力量。
如果对比中美苏三国首位女航天员上天距离各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时间,苏联用了2年,中国用了9年,而美国则用了22年!
你很难不怀疑这其中有多大的性别偏见和社会阻力在其中作祟,尤其是在当下如此强调女性权益的美国,这似乎很难和他的历史对应起来,所以剧中特意安排了美国女航天员初登场就直接执行美国的首次载人登月,多少有点欲盖弥彰了。
历史的发展从来就没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后人在总结历史的时候却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多少人的理想主义在其中默默推动。
所以即便是一部架空历史的题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崇高的理想,虽然这是以NASA为背景的故事,但是其表现的人道主义和冒险精神绝对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类,因为这是印刻在人类本能中的天性和冲动,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很庆幸这部剧能够把充分的时长聚焦在这些伟大的瞬间,他们也曾在真实的航天事业发展中出现过,并将激励一代代人奔向宇宙,成就伟大的事业,于此,这部剧担得起《为全人类》这个名字。
从为了航天事业隐忍付出的妻子们,到怀揣梦想万里奔赴NASA的贫穷墨西哥父女,到为了不让同事职业生涯终止弄断自己手臂的女航天员,到儿子出事妻子坚强扛下隐瞒滞留月球的丈夫……太太太太太主旋律了,还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私货,看得不是很愉快。
看到女宇航员计划那一集的时候还是有惊喜的,特殊事件带来女性地位上升,看似公平到来背后的种种不公平,真实有层次。
越到后面反而越落窠臼了。
1 美国全民变傻,和苏联玩太空竞赛游戏。
2 讽刺几十年来人类科技进步缓慢讽刺得对!
3 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归根结底还是资金不足。
4 看到第五集,这才叫真正的探月。
5 架空剧很少见,且看且珍惜。
6 对比现实,很多东西实在让人唏嘘。
7 只有不停竞争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真正成长。
8 剧里把尼克松总统塑造得跟奇葩。
9 太偏家庭伦理剧。
10 很多地方非常写实。
想起了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太空因为其深邃和未知,在人类有了技术之后,就开始不畏艰险,探索未知。
1、人类的好奇心,我觉得是应该有的,每个人都知道这很难,因为探索意味着代价和牺牲,但是也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
2、人类在茫茫外太空,放下政治偏见,能够互相帮忙,人性中的善良总是那么的耀眼和令人珍惜。
3、生命总不如人意,我们的选择也不可能完全的自由,放下固执,选择肩上的使命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4、Ed参加朝鲜战争,后来成为航天员,为人正直,使命放在第一位。
Ed训练女飞行员,他们中的四位参与了飞行,一味在训练中牺牲5、Gordo和Tracy,角色设定算是一对在感情中出现危机的夫妻通过航天加深认识了彼此,结局很圆满。
6、Deke专业,爱护自己的航天员,一生为航天事业奋斗,坚持原则。
本剧全是虚构,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之后,太空军备竞赛暂告一段落,但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政治可以左右很多东西,朝令夕改、真相被雪藏也是常事,但是在所有事情服务于大选和政治的美国航天算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在Ellen成功在太空接到能源罐,本剧达到最高潮,也最惊心动魄。
虽然总能创造奇迹,但是现实可能没有那么走运,持续关注Elon Mask的龙飞船,加油,人类!
属于怀旧科幻,前一两年还挺流行。
美国大萧条前的黄金时代、罗斯福当政时期、冷战前中期,这几个时间节点的美国挺迷人的。
看第一集我以为是高堡奇人或者是升天号的路数,估计自己不会太喜欢,结果看到一半发现这个剧想表达的内核和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一样,都是致敬空间探索先驱无畏,和鼓励后来者勇往直前,算是一部合格的登月50周年献礼影片编剧野心不小,感觉这部片子可以拍至少三到四季。
我是上豆瓣看影评才发现片子还有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血统。
里面政治正确元素不少,没办法,灯塔国国情如此。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务实”的太空题材,或是近未来题材的剧,这一部不要错过。
最后,有没有60-70年代中国航天的架空小说呀?
比如曙光计划没有下马,中国把国旗和毛选带上月球;或者苏联老大哥走得早,中国接手了冷战接力棒,开始和美国太空竞赛之类的,有的话给推荐下。
嗯, 这就是我捏着鼻子看完四季后得出的主要结论。
到最后, 我终于松开了鼻子嗅到了芬芳。
这部片子不遗余力但又十分巧妙隐晦含而不露的揭示了苏联对于全人类实现太空漫游的莫大贡献, 对于这一主题, 想要在自由先进的我美直接呈现的话, 可想而知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他们只能将自己想说的话深埋于看似是对其落后, 愚昧, 昏沉, 恐怖的细致刻画下, 但是凭借高超的镜头语言, 隐喻丰富的剪辑以及蜻蜓点水般的精巧力度, 还是把这一主题完美传达到了具有非凡艺术欣赏力的美剧爱好者心中。
表面上, 他们不得不屈就观众, 处处迎合我美的自恋癖; 但细看之下, 夸张而锋利的对比刻画, 无情的嘲讽了主流价值观的狭隘与刻板, 将苏联自甘幕后自甘堕落甚至卖身求荣的一片苦心慢慢凸显了出来。
深刻, 但不漏骨; 漏骨, 但不下作; 下作, 但不肤浅。
值得全人类文宣的学习和借鉴, 值得广大具有艺术欣赏力美剧爱好者逐帧品味。
还没有达到相应高度的入门爱好者也不必自暴自弃, 相信吃一遍全人类都爱吃的汉堡, 就能领得个中奥义了。
在最后一季, 当所有人物的动机和立场都显得单薄而诡异, 故事线再也支撑不了这一主题时, 主创团队依旧坚持创作, 即使顶着被普通审美的观众倍速和快进看的耻辱, 也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和信仰。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他们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对的起处于艺术欣赏巅峰的骨灰级观众。
而我, 很荣幸的, 站在这骨灰级欣赏者的队伍中间, 见证了这一壮举的成功。
无聊的白老登政治斗争
如果放在十五年前,我会非常欣赏这部美剧,因为那时的美国确实代表着强大与先进,西方体制与价值观确实寓意着人类前进的方向。但如今,我只感到恶心。我在想,他们是有多仇视社会主义和不同的价值观啊。明明自己的国家正在衰落,向塔班投降,偷叙利亚石油,社会撕裂,被中国赶超,居然还厚颜无耻地讲自己体制的优秀,还说是为了全人类。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地里的鸵鸟,将屁股对着这个世界。
5集弃
太无聊了 是真的太太太太无聊了 joel都不能让我看下去
如果告诉一个50年前的人,2019年的人类还没有登上火星,那个时代的人一定不信。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太空竞赛结束了。后来的世界忙着玩游戏,换手机,连5G,虚拟的世界这么有趣。为什么还要追寻人类没能去过的宇宙星辰呢。For mankind
不得了,平行时空下的登月竞赛,苏联竟然首先登月,这可大大的改变了历史啊,美国奋起直追,无数的英雄事迹因此诞生,最先登月的女性,更加快速的科学进步,平权法案的通过等等,实在是一出主旋律的好戏啊
前面几集还可以,设定挺吸引人的,苏联抢先登上月球,老美吃了个大瘪,后面剧情就有点老套和缺少爆点了,太过平淡。如果能引入在NASA内部与毛子的间谍大战,那剧情就好看多了。
还好是免费订阅 唉~还是奈飞好
有着如此厚重真实历史痕迹的题材,却用并不高级的手法来讲述,虽工整但味同嚼蜡,跟预期的质感相差太远了。
定位有点模糊。平行历史、太空科幻、家庭爱情,Social commentary, 官僚政治等的大杂糅。很多人物和事件都在经典和近期的太空电影里出现过。
今年Apple TV上线的剧当中,最喜欢一部。剧本扎实,几乎每一集都有爆点,道具特效极度用心。多个主角,每个主角都故事线丰满,各自有性格发展历程。宇航员的职业特点、家庭关系、男女平等、LGBT、国家和荣誉、追求真理、政治与科学等等多种元素完美融于整部剧。特别是太空舱、月球、外太空任务,这些非常还原现实的画面对于我这样的太空迷和NASA粉来说,就是PORN。满分五星。
恶心
看完很久,等到现在。2020年后再看此片,真是一言难尽。美帝价值观加上超棒超燃的视觉霸屏,令美帝意识形态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简直就是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说不好看的确实昧了良心,不过说它和远漂一样是呼唤美帝精神觉醒,不如说是廉颇老矣的无奈追忆。2020,西方自由主义至上完败的关键转折点,骄傲的灵魂不喜欢过去,喜欢回忆往昔,甚至玩平行梗的,都说明俱往矣。
作为一个电气工程师,并且选修了天体物理。可以说里面有一些情节不是很经得起推敲,出于戏剧表现的考虑牺牲了一些东西。剧集前部有些冗长,大量的情节为了交代故事而存在。而后半段节奏明快,非常紧凑,后几集简直一口气看完,虽然一些物理学矛盾导致有些出戏,但不影响大局。意识形态这个东西还是有的,但也能看得出编剧借苏联宇航员之口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而且也大量的讽刺了冷战美国人的偏见,还有当年对女性和lgbt群体的歧视。所以至少可以肯定这不是宣传新“冷战”的片子,但骨子里有一些所谓的“体制优越感”还是存在的,综上所述给个3星。
第五集特别好。
USSR登月不是for all mankind而是为了统治宇宙,咱大美帝去火星就是for all mankind…华为牛逼不是for all mankind而是为了监听全球,咱苹果牛逼当然是for all mankind…真的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看到9集半后实在受不了了,放弃
美帝的名义
节奏太慢了。注水太严重。有60%以上都是废戏,凑数的废戏。2集弃!
这部美剧并不是那种不需要背景知识就能看懂的美剧。我们这个时代距离登月那个年代已经过去50年了,现在上网的人中已经很少有人真正亲历过那个年代了。如果你感觉很无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办法在你心中引起共鸣。但如果你看过《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3号》,了解过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计划,亲身去参观过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你会有完全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刚听说这个架空历史题材的时候,原本是很担心它的史诗感的,毕竟真实的历史都很少有人在意了,有几个人会严肃思考可能发生的另一个世界呢。但是看完第一集,我表示很欣慰和感激。苹果这次做得非常好,他们对历史和人类的思考足够严肃严谨,对那段历史有着感同身受般的表述,从剧本到音乐到表演都非常出色。如果你不想误解这部佳作,我建议你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