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半,有半星是打动到我了,纯粹情感分。
对于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特别喜欢去复盘真实故事的始末和一些细节是否能跟情节对应得上,诚然本片对真实故事的还原性很低,因为原本的故事远没有经过电影编辑加工后的故事来得让人震惊,即便如此,我不觉得电影里面的这个剧本不靠谱,我甚至相信现实世界里有比这个更残酷更无情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是一个90年代的大学校园性骚扰案,还说不上性侵,因为名校显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在诉诸法庭的道路上也显得一波三折,一审判刑,叫兽未解聘,二审改判无罪,三审因受害者诊断PTSD创伤后遗症而最终判刑,在叫兽未得到公正的判决时已经因心脏病撒手人寰了。
但是电影中的故事显得野心明显大很多,作者显然觉得真实事件远远未够震撼,未够撼动当今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加入了额外的很多东西进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婚外婚内情探讨+法庭辩论+针砭时弊,这作为导演的大银幕的处女作,确实是大了点,时事与剧情的联系不紧密,节奏感把握不是特别舒服,镜头跳跃较厉害等等。
在我看完原来的故事之后才知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加进剧情里表达戏剧冲突的,特别加上法庭上辩论的观点我觉得有点不合理,因为如果这个剧情编辑的话基本是推翻了整个原本故事的立意,原本故事是一个明显的PTSD穿上综合征案例,但是改编之后重心就出现偏离了,我只好为导演打圆场,这个故事只是借来用作原壳,作者更想探讨性侵对于受害者,施害者双方家庭的影响,但是作为这个立意来说,影片又弱化了受害者自第一次被性侵后后续与教授接触的细节,这令后面的法庭辩护剧情显得较为薄弱。
但是我还是给这部影片打了4星推荐的,这个题材、立意都是值得推崇且打动到我,希望我们的电影可以像韩国电影一样,向更深刻更黑暗的社会问题延伸下去,让更多这种真实的故事浮出水面,让寒蝉提前在那个不能说的夏天鸣叫开来。
4位女性角色都有自己都故事线。
她们都美丽,都善良,都温柔有力量。
白白面对强大的母亲、李教授,不断讨好退却,在王老师和李律师的帮助下,她把狼师告上法庭,终于不再怯懦。
不过,我觉得她不是电影唯一的主角。
李律师熟稔地游走在社会丛林,重重规则为她所用,是比男人还要出色的女性猎手,太酷了。
但不是冷酷。
她接下了白白这件注定赢不了的案子,想为白白争取最大利益,但尊重白白本人的意愿…“至少你来了”,完赛后的球场上,一个体谅的抱抱,小孩沛沛真是可怜又可爱。
我相信李律师最后是找到了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而不是完全回归家庭,像童话一样美好结局。
没有名字的林老师虽然为人渣丈夫辩护,站在白白的对立面,但她不是坏人。
李教授为了家庭放弃政治前途,或许对此她心有亏欠,所以忍耐着背叛;她是母亲,有小孩,所以她竭力保护自己的家庭;课堂上,她说作为法律人要做无罪推定,律师应该也为被告辩护;在家庭之外,她倡导美丽湾行动要理性不要口号,只是在人群的义愤填膺面前,她的努力徒劳无功。
没有名字的王老师,关心学生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出于天性。
步入中年,见识了诸多黑暗,依然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多么可贵。
今天赶上末班车 看了《不能说的夏天》。
只能说这部片子真的是我很期待然后看完之后又觉得不失望的一部电影。
台湾电影不再只是一众“小清新”了。
郭采洁终于走出女王顾里的光环 演绎了一位在受到教授性侵之后内心挣扎不敢去爱 反而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女大学生。
总觉得好久不见贾静雯了 后面几场她在法庭上当面质问自己的丈夫是否性侵白白的戏份还是很有看头的那种歇斯底里 ~简直了 她为了维护自己家庭的完整性不惜说谎话 袒护自己的丈夫 可是即使法庭上得以保全 当他们回到家她还是情不自禁会问起丈夫到底是为什么 这就是卸下了自尊心的防备了吧。
特别特别想说戴立忍 感觉他把一个外人看来对家庭负责 在大学为人师表 其实背后是利用职位之便性侵女学生的禽兽教授演的忒棒了!!!
这个角色!
非戴立忍莫属 。
如果说第一次他接近白白是想寻找自己的青春时光 那后来白白来找他 他对她说我会保护你 又让那么心疼。
金马奖提名 名不虚传啊。
“只有诚实的面对自己,存在才会有意义”。
向在为弱势女性斗争的战士致敬。
很多人总是觉得,台湾电影要么离我们太远,像《阵头》和《总铺师》,讲的都是那旮旯的事。
要么就是太轻,下至小清新,上到《看见台湾》,对水深火热吸足雾霾的大陆民众来说,台片说的,简直是轻描淡写,小打小闹。
但这部《不能说的夏天》,它讲了一个大学校园里的性侵故事,完全就是内地现状的正在进行时。
电影正撞上厦门大学吴春明事件,绝非偶然巧合,而是老天有眼。
厦大事件七月份事发,拖了足足三个月,才给出一个不痛不痒的开除党籍处罚,简直是遭人唾骂。
同样的事情,无非证明了类似案件在大学校园里时常发生。
联系到吴春明常年作案,以及校方、学生和利益关联者的袒护,周围人噤若寒蝉。
受害者申冤不成,需要冒着社会白眼,甚至反遭部分网友落井下石,实乃当代华人世界之怪现状。
《不能说的夏天》,本名《寒蝉》,取的就是这一层意思。
作为处子作,王维明选择了批判现实的电影题材,准确说来,它更像一则社会新闻,那倒跟《阜阳六百里》的邓勇星有点相似。
王维明跟邓勇星一样,都从成功的广告圈跨入相对陌生的电影圈,但在上世纪90年代,王维明已经在杨德昌电影里担任过演员。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他是眷村217的二把手,吃了Honey一记耳光。
《独立时代》则是男一号,小明。
《独立时代》有这么一句台词:最容易逃避责任的办法,就是装得跟别人一模一样。
显然,面对《不能说的夏天》,我们不免要想当然,那么远的事情,又跟我们没关系,女学生还认为自己爱上了教授,当然可以置之不理。
但事实并非如此。
王维明显然不是想着颠覆小清新,不是想在绿色里面,加入血色与黑色。
在大学性侵事件以外,他穿插了学运失败者和美丽湾运动,试图辐射到整个台湾社会。
因为失败挫折,李教授把压抑痛苦发泄到了女学生身上,自甘堕落。
因为无法阻止事情变坏,所有人都选择了习惯性逃避,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努力,那也回不去了。
正是这样的心理定势,以至于有些人会屈服于体制和权威,同流合污。
就像女学生会天真地以为,也许教授是喜欢上了自己,再不然,她也感觉自己爱上了对方。
问题就出在这里,本是正常的男欢女爱,但发生在这么不对等的师生位置上,不免是有蹊跷的。
《不能说的夏天》告诉所有人,这是犯法的。
《不能说的夏天》在剪切时,采用了片段式的跳跃行进,章节之间,不会有太多交代,尽量的去冲突化,辅以大量的景物空镜头,碧海绿树。
哪怕是在法庭上,导演也没有想要把矛头完全指向李教授,至于受害者,其实也没有刻意去渲染她的痛苦。
比如出现割腕自杀,也是非常突然,乃至于律师的到来跟接手,都是需要观众自行脑补。
由于故事太过平缓,以至于当木宏吼出那句:你们台北人都是这样讲话的吗?
全场才迎来了一个笑点。
按照朋友们的标记,这好像是“炮友”作为电影台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内地大银幕上。
木宏这个角色并不是废的存在,回顾他的出场,除了跟女主角建立起联系,更充当了人物对比。
涉世较浅的白白,一到寝室房间,就要他进去吹冷气,结果,他善意地打开了窗户。
与之相反,李教授到了房间,关上门立马兽性大发。
不得不说,凭借良好的台词功力,戴立忍演起老流氓,实在老练,得心应手。
如果女演员的台词也有他的功力,那么,无论法庭戏,还是整个电影的感染力,无疑都会更上一层楼——而不是目前的“揭露一个事件”。
不知道编导出于什么考虑,李教授并没有被绳之以法,他以较为体面的方式,倒在了花园当中。
或许,当他在法庭上公然撒谎,这个人的正面形象已经坍塌,无论他有什么理由借口。
然而,字幕打出来的说明,更像是黑色幽默,也让人想起了厦大事件爆发后,有人一手炮制的学生联名信,声援吴春明,说他为人师表。
即便电影故事发生在台湾,然而,两岸毕竟都是传统的中国社会。
在校园性侵事件中,无论受害者有何等勇气,世人经常要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
一个巴掌拍不响,也许是她们自己勾引老师,更不用说,整个社会提前把天平倒下了权威一方。
在老师的资源、地位和声望面前,在许多人不顾一切维护的学校形象面前,受害女学生,简直是弱势中的弱势。
不说学术,她们连青春都被践踏在地,有什么伤害损害,比她们来得还大?
我们常说,电影经常是高于现实的,但有时候,电影也与现实同步。
具体于这一次,我们更希望,现实也能像电影那样,令主人公得以听见夏天的蝉鸣,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热情。
【http://yule.sohu.com/20141024/n405404906.shtml 搜狐娱乐】
郭采洁从《小时代》里那个泼辣,市侩,拜金,冷漠的大小姐转变到《夏天》里面的胆小,腼腆,单纯甚至是弱智的白白,这次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
故事很无趣。
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的音乐叫兽强奸女学生的故事,女学生恐惧于叫兽的权利,不敢报案,甚至天真的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叫兽!
”就连在法庭上作证,也萎缩的解释成自己与叫兽的性行为是“自愿的!
” 台下的观众无不骂娘,指责!
怎么会有如此懦弱的女人?
“当李教授死后,利亚与玲玲等一干受害人都站出来指证李教授对她们曾经做出的兽行。。。。。。
”片尾字幕出现时,我瞬间理解了电影要诠释的意义。
这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让子弹飞》吗?
谁赢他们帮谁!
在强权政治没有倒台前,老百姓是愚昧的,无知的,胆小的,心怀敬畏的!
他们不敢起来反抗,不敢发出内心的声音!
所以看似弱小的白白,实际上是勇敢的,她敢第一个站出来,尽管还是畏畏缩缩,语无伦次,但与那些缄默的人相比,已经强了很多不是?
在“天上的马航,地下的厦大”事件的沸沸扬扬中,讲述校园性侵案件或许巧合的撞上了这个热点。
但是整体看下来,却发现导演想要讲述的,远比学术以及利益绑架的校园性侵事件来得更多。
《不能说的夏天》原名寒蝉,无疑是取自“噤若寒蝉”之意。
在切身利益与学术道路的捆绑下,自身性意识与抗争意识尚未完善的女学生,面对自己抑或友人的性侵案件时,噤若寒蝉是再适合不过的描述。
影片的看点在于,并没有简单的把女主角白白塑造成一个经受伤害,在众人的帮扶之中走上发声之路的柔弱女学生。
而是将其置于一种模糊化的情感体验里---作为被性侵的对象,PTSD+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共同作用之下,白白不知道自己是否爱上了施暴者。
这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更贴近现状,也只有维持这种心理假象,白白的生活才会得以勉强维系。
美丽港拆除的民运事件作为影片的第二条线,延续来了台湾电影一贯加诸政治事件的风格,例如《男朋友女朋友》等,在拉高整部影片的意识形态高度之外,也是辅助塑造配角人物的好办法。
徐若瑄饰演的方律师和贾静雯饰演的林律师,同时作为了保卫者和侵略者的姿态,事实上,影片当中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同一种人。
她们身负保卫与侵略的客体,自我在之间得以表面上成长与建立,但事实上却是一个自我消解的过程。
林律师为出轨的丈夫做无罪辩护,方律师在为女孩争取权益自己却婚姻失败,王老师更甚则没有婚姻,单身领养一个女儿;白白的母亲是小三。
有谁能说郭采洁饰演的白白不是她们的年轻时代?
甚至连王老师的养女,在失父的成长环境中,也会在长大以后走上类似的道路。
影片由杨德昌的得意弟子王维明执导,摄影由李屏宾担纲,广告出身的导演+摄影大拿使得影片的画面风格成为一种专为“台湾”打造的清新。
人物整体偏黄,暖色调,带来一种异常舒服的感觉。
至于所谓的大尺度出演,裸背之类的,都只是洒洒水啦。
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至少看三代女星撕逼大战也是很不错的嘛。
不能说的夏天提到夏天,不知道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燥热的天气,刺眼的阳光,沙滩,冰激凌,西瓜,还有白晃晃的大腿。
总的说来,每一个属于青春的夏天,都会留下五彩斑斓,不一样的色彩,每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都和夏天有关。
总觉得台湾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夏天的的感觉。
《不能说的夏天》,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以为是像《不能说的秘密》《盛夏光年》一样的典型台湾小清新风格,会有说着一口柔软台湾国语的男生女生,在夏日明媚的景色里,上演一段点到为止的唯美爱情故事。
可是这个夏天,对白白(白慧华,郭采洁饰)来说,却是阴冷灰暗充满黑色。
影片开始出现一行字幕: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看了这么多电影,我越来越觉得,如果本片纯属虚构,那还有可能是皆大欢喜的喜剧。
可如果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话,基本可以确定悲剧的结尾了。
欢乐都是虚构的,悲剧才是生活的真实面目。
影片开始,美得像油画一般,每一帧的镜头都可以截屏下来,当电脑壁纸用。
伴着陶喆奉献的插曲,节奏缓慢的就像一列老旧的绿皮火车。
不过电影开始十分钟,郭采洁被强暴的镜头瞬间让整个电影院的人为之一振,我明显发觉到旁边快要睡着的哥们儿抖擞精神坐直了起来。
那位带小朋友进来的妈妈估计有些后悔,因为他儿子一直”妈妈、妈妈“的喊个不停。
哎,被这个小清新的片名误导了,没看剧情简介就带孩子进来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那位妈妈肯定在这么想。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寒蝉》,噤若寒蝉。
影片讲述了(剧透时间到,不喜欢剧透的同学自动略过下面文字)白白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身来到台东学习音乐,在学校她遇到了单纯率真的木宏,两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可是学校音乐学院的李教授,却利用自己的职务和权势对白白进行了性侵,受此打击的白白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数次伤害自己却不自知。
白白的辅导老师王老师为了帮助她走出人生的巨大考验,找来了自己老朋友方律师(徐若瑄饰)将李教授诉至公堂,李教授的结发妻子林律师(贾静雯饰)作为自己丈夫的辩护律师,虽然承受着来自情感和理智的双重压力,却只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而和白白对簿公堂。
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影片里的每个人都存在自身的阴暗面,就像《心花路放》里说的,你在阴影里,如果走不出来的话,就将被阴暗吞噬。
正像这部电影本来的名字《寒蝉》,发生性侵事件之后,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噤若寒蝉,面对掌握他们学业生杀大权的李教授,他们能说的只有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他们不能说,不敢说,不想说。
只有深爱着白白的木宏,重进李教授的教室,一拳把他打倒在地。
李教授虽然可恨,但是影片也没有刻意的把矛头指向他,他曾经意气风发的领导台湾学生运动,却因为估计妻子的意见,来到学校成了一名穷酸教书匠。
贾静雯饰演的林律师,也就是李教授的妻子,明知自己的丈夫做了令人发指的勾当,却硬撑着在法庭为他辩护。
而徐若瑄扮演的方律师,工作中是个干练的女强人,但是在家庭中也是个失败的妻子和母亲。
而白白,即使赢下了官司又如何,事情一开始,就注定她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部电影看完让人感觉有些许压抑,却也给人以直面阴暗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打出字幕:献给所有为女性权益斗争的人。
联想到国内发生的更多的类似的案件,不仅让人唏嘘感慨。
你要更勇敢,你要更坚强,你要在有人需要你帮助时,发出声响。
影片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白白每次进到李教授办公室,李教授都要求她关上门,而白白和木宏一起在宿舍时,白白要关门开空调,木宏却主动打开门,打开窗,让舒爽的风,穿堂而过。
你选择关上门,而我选择打开窗,让夏日的微风穿过操场,让声声的蝉鸣拂过耳旁,闭上眼睛虽然一片黑暗,却也微微透着光,嗨,姑娘,让我牵起你的手,不慌张。
【寒蝉效应SEXAPPEAL】李屏宾摄影美 大片绿植 花田 海浪;戴立行跟郭采洁的演技都太刻骨 一个老流氓一个弱势群体;社会题材的映射太多 心理疾病(斯德哥尔摩+PTSD)+学生运动+教授性侵+拉拉+家庭阴影+网络信息暴力 同时法庭戏也碎了 还碎的一地渣渣 贾静雯跟徐若瑄撕逼撕得太大力 感觉像两个疯婆子吵架 虽说台湾法庭戏是弱势 可大多数也该跟HK学习借鉴;最喜欢微妙的小暗示 比如leah学姐开始不去吃饭的小眼神暗示已经被性侵 贾静雯跟王老师的拥抱指责约炮暗示是一对拉拉 比如美丽湾和二十年前的美丽岛学潮;处女作敏感话题长片儿 对比厦大挺讽刺 王维阳是杨德昌的徒弟...当年牯岭街他就有参与...果然喜欢的老头不会做错事唔 最后补一句 真不该改名 噤若寒蝉 贴切多了 每个事件的受害者如果都害怕权威噤声 甚至可怕的幻想是美是善良是爱 那白白的悲剧永远会继续 【看别人评价讲 其实郭采洁说台湾话好好听 大概是先前听到别人反映大陆不习惯台湾腔太甜嗲云云 然后故意纠正普通话 很多台湾明星都有这问题 更喜欢她啦【槟榔西施姐姐竟然是夏宇童 总上女人我最大内个小模特 第一次没看出来
《不能说的夏天》。
我看这部电影,恰是秋日,别扭地,觉得不应景。
或许正是因为夏日无法言说,所以才待到秋日之时把苦痛言说,把伤痛释怀。
电影的名字如此小清新,扑面而来的是夏天的浪潮,呼啸的海风,蜿蜒的沿海公路的夏的标志,如此“台湾”.可是剧情竟然是说老师对女学生不轨的现象。
恰恰是这样的两种质感才调味出这样哀伤的电影。
小清新中和掉了敏感话题的沉重,这样的话题又给小清新带来了一抹苦涩,如海的味道。
白白,这样一个孤单瘦弱的女孩,是恰好适合独自一人的那个位置,一个人寂寞地听着音乐,一个人走在海边,一个人去上课。
郭采洁,很适合。
至今为止,我心中只有两个如猫一般的女子,一个是意涵,一个就是,郭采洁。
她们太瘦了,脸上最明晰的便是那双清澈的大眼眸,如猫抗拒世界,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
我最喜欢白白奋不顾身地奔向海中,任浪潮湿衣沾襟,头被浪潮淹没,我能感受到那一份被海水包裹的窒息感,就像我以前的qq头像,无助,却自虐般地沉迷。
“你什么状况啦。
”“你不懂。
”“你不说我怎么会懂。
”喜欢白白的男生和她的对话。
欣慰有这样关心她的人。
我不会从电影中总结主题和观点,只是这样单纯的喜欢电影带给我的清新和夏的质地,狂躁的雨,忧郁的曲调,空旷的天台……看着看着是一种享受就好了,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想说说不出口,夏日的时光溜走。
”夏天总会过去,就像潮汐总会退下。
我不忍心看着白白被骚扰,可是她竟然以她的无以依靠为缘由,说:“我爱上他了。
”我恨这样的教授,让本灵的她变得封闭,绝望。
剧情其实很简单,但情感却很复杂。
教授的妻子为了教授的禽兽行为辩护,方律师为了白白和朋友分道扬镳。
法庭上的针锋相对,谁对谁非?!
就算赢了又怎样,伤害已经造成。
只是希望伤害可以中断,让他人少些伤害。
白白吞下安眠药,木宏车祸,结尾是残美的巧合,白白的脸苍白而又有着脆弱的美感。
结局用的文字打出来,任其想象,怅惘。
最后的蝉鸣颤抖着,是的,寒蝉效应,我不懂,但“寒蝉凄切”我想是不是指受伤人的鸣息呢,微弱却有希望,也激励着前行在拯救少女的斗士们。
欲说还休,如同受伤人,难以启齿,但愿她们学会坚强,社会的正义还是会站起来的。
我喜欢电影用清新刻画的氛围,喜欢喜欢……重回夏天,欲说还休……
≪不能说的夏天≫,怎么说呢,因为这片的题材,原本我是非常期待,但看完才发现,与想像的差之千里,而且又臭又长。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太拖沓,甚至是拖泥带水的地步,还没等到正题就睡着了,等到后面发现根本不对味,与其它的犯罪题材根本比不上。
看得我很累,本片让我非常的失望。
总之,爱看不看。
真的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觉得这样的导演也是很用心的
大概我还是更喜欢熔炉里面纯粹的善恶与黑白,这部电影里面几乎所有主线人物都被贴上了好坏正反之外乱七八糟的“病弱”“懦弱”“理想剥夺者”之类的属性,性侵跟美丽湾拆迁并行也不知道想感动谁…顺便法庭戏用力太过了,双方律师又是吼又是哭重音刻意到不行这是刑事法庭不是过家家好吗
摄影和配乐很棒;演员的表演都算可圈可点,戴立忍在金马奖上的竞争力并不小;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人物都比较复杂,感觉在这样的片长中展开的难度还是较大;北师大提前点映,导演撞脸戴立忍,戴立忍真的超级帅大叔啊!!!(我要被他性侵了肯定也不会上述啊!!!)总而言之是一部十分有诚意的电影。
因为女神@贾静雯 参演才去看到,女神40啦,的确也显老啦。叫兽性侵女学生这事儿现在已是见怪不怪了,但当真让人糟心。全片让我心里猛一爽的就是男生暴打叫兽那一段,解气!PS:郭采洁是飞机场呀!
比圣诞玫瑰好看。主线不错,辅线有点强加的意思。总体来说开始注重拍些写实的题材,真是挺好的。
有野心直击社会问题 但奈何笔力太浅表达不出遭受性侵后受害者的痛苦 过于含蓄导致所有影像只是浮在水面 可惜了个好题材 近段时间这类事件受到较多的关注 也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愿意站出来声讨 而事件进程却不如人意 各类推诿简直令人作呕 希望在人情之上依然有法 法律依然可依靠
7分。王维明处女作能量不小,在大量的性侵事件中,选择这样的案例来切入,具有辩证意味,避免了向某方过于倾斜。对牵扯的各方都有较均衡的交代,但手法风格可以更好。涉及的政治事件,也是它的目的之一,不单纯是背景。片子多少洗掉了点郭采洁身上那种顾里样。徐若瑄、贾静雯都见年月。
女主真的不是从小受母亲虐待得斯德哥尔摩了吗……
导演处女作想法是很值得肯定的 题材的可塑性也极强 只是人物矛盾处理的方式欠妥 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也显得苍白 台湾小清新的风格并不能驾驭这种题材 香港的圣诞玫瑰与本片有许多相同之处 虽然缺点依然很多但是比本片也强了一个档次
题材有思索性,但故事讲的一般。
题材不错,也很有现实意义,把台湾景色拍的很美。可惜故事编的离谱了,支线太多太杂,尤其到后面有点乱和矫情,不推荐。
徐若瑄和贾静雯太出戏了
2014/10/27(一)14:40在三多電影院看的
有了贾静雯还要出轨啊。哎对,他是戴立忍
一个背后充满了社会意义的好题材,可惜讲故事的方法太平庸了,让这个事件散乱在他的野心当中,让片子失去了应有的力量。请不要让贾静雯和徐若瑄俩女神在法庭上严肃着脸背诵着她们并不熟悉的法律术语台词吵架。
原本以为是小清新爱情片,结果是性侵+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无意识自残+法庭激辩+三个女人的救赎与被救赎,导演的处女作好有野心,只是人物太多格局太大背景太乱让片子看着重心总在换感觉散乱,但好在故事和画面都在期待之上。
公映
懦弱的女生、由爱生恨的妻子、没有师德的老师
倒是很女权,可惜太做作。导演一直努力将影片维持在优秀学生作业的水平线上,直到最后十分钟,终于顶不住了,一落千丈。是不是虎头尚可商榷,尾巴倒真是条蛇尾,感觉好像预算不够草草收场似的。有匠气,无匠心。“政治正确”可以加分,却也是最大的问题。丧失了深刻的复杂性,成就一部教育片。
郭采洁原来是可以有演技的啊! 戴立忍这个老流氓,我居然有点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