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关注这部片子是缘于我的西班牙情结。
那个学了似乎有点半途而废的西班牙语,以及对这个国家历史已经文化的好奇。
记得我的西班牙语老师上课曾经说过,他当初选择西班牙语的时候是因为学历史时发现这个国家短短的几百年中就换了几十个君主。
似乎永远处于一种战乱的状态。
那些小小的国家曾经确是无人匹敌的海上霸主。
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的西班牙语也是世界上的第三大语言。
看了这部电影才有了一个认识,这些风光的背后是如何一种景象。
战乱,枭雄,宗教,阴谋,背叛,美色,道德,良知。
虽然不能严格的称其为史诗,但却真真实实影射了那段历史。
佣兵,顾名思义,那些替人卖命才得以生活的人。
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尊严。
迪尔高,以其倔强的性格为自己在这个国家赢得了勇士的声誉。
即使他孤傲,但还是必须在贵族王公面前低头,因为他只是一个低层的武夫。
他救了伯爵只是赢得了一个机会,但这无法改变的命运。
他的爱情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当他用国王赐予的镣铐换项链,匆忙着来到玛丽亚的家准备送给她时,确发现在他心爱女人屋子里竟有一个男人,而他不是别人真是置高无上的国王。
真是何等讽刺。
他的养子伊尼格也面对着同样的命运。
青梅竹马的安琪里卡原本已打算和他私奔,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和后代的贵族身份放弃了他们的诺言。
从那急切而坚定的步伐到后来一步步向后退缩,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张无比苍白冷漠的脸庞。
当面命运也给她们各自的惩罚,在梅毒医院只能蒙着面纱的玛丽亚和整天以泪洗面的女伯爵安琪里卡最终都为她们的得到付出了代价。
画面处理得很好,电影的风格如油画般宁静。
那些细腻的光线慢慢透射的效果,让我感觉仿佛看到了戈亚的画布。
印象最深刻的玛丽亚的出场的那一段,很华丽。
一个侧面的转身,在整个灰色的基调中一席白裙,金色飘逸的秀发,嘴角扬起的笑容,美丽而庄重。
在宣传口号上说这是西班牙历史上少有的上亿大制作影片,能做到复古如古的地步,那也不枉费这些钱了。
看这部电影是需要一点历史背景,一点耐心和一些领悟才能看完的。
电影中还有许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小道具,比如迪尔高有一条头巾,红色的。
在很多场戏中都出现过。
展现出他的英勇与柔情,粗狂与细腻。
真的如油画一样,每个小细节都值得回味。
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见证了最早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由盛到衰的的历史,看到了一段,火绳枪.步兵方阵的战争场景才决定要看的,期望值过高了。
服饰穿着,场景,摄影,都很不错像一幅幅油画,几场决斗也是很精彩,就是故事太沉闷了,刻意拖拉剧情,也可能是对欧洲这段三十年战争不了解的原因,主线应该是一部歌颂英雄的片子,前面一个多小时没有讲圆满,就是最后那段顽强抵抗,誓死不降才看出了这一点,内容信息太多了,没有小细节带动,剧情跳动的过猛,看的过程中已经云里雾里的了,作为世界上数量第二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我听着跟法语没什么区别,字幕组也是很多旁人说的话没有直接跟主角交谈的都不翻译了,对白有些啰嗦无味,有些又太过诗意盎然,西班牙人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说法方式《佣兵传奇》甚至片名翻译感觉也是没有衬托出整个故事,主角是一名佣兵,也是士兵,也做过杀手,同样也是勇敢无畏的爱国者,虽然国王横刀夺爱,贵族们也只会弄权夺利,军饷都发不出,战友们又一个个战死,但最后作为西班牙步兵团的一名军人在花甲之年不失荣誉的选择死在战场上。
这是平台推荐的新片,看了才知道已经是十几年前的片子了,西班牙制片,演员都不熟,又好像有些面熟,大概欧美的容貌差异不大吧。
也是一群俊男美女,演技不算差。
佣兵是雇佣兵的意思吗?
人家出钱自己出力去当刺客或者士兵冲锋陷阵,拿命换钱。
当时年代大概正是西班牙最辉煌的时段,葡萄牙和荷兰也较强的时期,后来就是英法的天下了。
看着这些武士的佩剑,想起来佐罗,少年时的梦想侠客。
我常常在渴望看电影之前渴望得到一些它的边角消息,以此获得一些有趣的吐槽点。
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是在不经意间得到的,开始以为它是一部小众影片,因为它的下载速度只有十几KB。
好嘛,我喜欢小众的。
看到中间发现主角的脸越发熟悉,特别是在船舱里查看金条那一段。
主角那的眼神,看了看后下来的两人。
然后应答挑衅的问题时缓慢地上前一步,眼光沉而复起,阴郁而自信地扫射着。
当欲望和原则的气流交织迸发过后,主角杀死了曾经同生共死,却被欲望占据了的战友,还好是一边倒的胜利,4个人只死了两个。
原来这不是什么小众电影,而是“西班牙投资最为巨大的史诗大片”,我差点错过了。
而主角,居然是《指环王》中的人类王子,而我刚看过他主演的《东方的承诺》。。。
如果说出生于1953年的Viggo Mortensen随着年纪的增大而出演的角色越发显老的话,那么这阴郁气质却是一如既往地贯穿而越发集厚了。
很惭愧地,我并不是对17世纪的西班牙有很深的感情的FANS众(以后也许吧)。
看到豆瓣的影评我才知道,这又是一部异常漫长的小说的改编电影,自然,情节上多有隐晦与短截之处,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吸引力。
先说那长剑吧,影片中的剑斗无疑是一大亮点。
在剑客的挥舞中,人体和生命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剑过去,不是铁对上铁,就是刺穿肉体,血光四溅。
剑客们身披宽大的斗篷,稍有不合便拉开它,显出腰间的武器,这既是威胁,也是表示赌上生命的决心。
西班牙的剑客们,身着华丽的服装,浪漫的帽子,腰间林林总总的武器,无不显示出他们的骄傲与不羁。
但很讽刺的,这样无疑显示你杀过很多人,同样也表示你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被杀对象,特别是当被人暗算时。
肉身既死,皮囊即无意义,或许是早已明了自己的结局,所以才要活着的时候及时行乐吧!
这华丽的剑,不如也看做是视死如归的觉悟与悲哀。
这部阴郁的电影里,匕首无疑是最具表现力演员。
在片头的偷袭中,匕首悄无声息地划拨守军的喉咙,血液安静地流出,士兵无声地倒下;弗兰德斯的老兵们,几个人缠上一个巨大块头地士兵,用匕首迅速而疯狂地刺入他的肉体。
在船舱里,只用了一秒钟,上尉就做出了选择,而表现出他的选择的,就是那枚他绝不离身的匕首,你看见上尉一只手制住对方拔剑的手,另一只手迅速地插上,你从两人的表情中看到了结果,上尉一边表示理解他背叛,一边继续用匕首扩大战果,一声一声,一下一下,即使那是他多年的战友。
在影片最后的矛兵对决里,上尉和他那英俊的侍从,在两边长矛刚一接触的当儿,迅速扑到在地,跪行着爬到敌阵之中。
他们用匕首和短剑划断敌人的膝盖,而矛兵由于集中精力在控制长矛,根本无法对付他们,这简直是单方面的屠杀。
电影里的匕首很夸张地触肉见血,表现着最血腥而现实的杀戮。
看了上述文字,你是不是感觉到太平犬也比乱世人好太多了,我也这么想。
迪亚哥·阿拉特里斯特上尉,弗兰德斯战场上勇猛无双的武士,马德里最令人闻风丧胆的赏金猎人,救了一位伯爵的性命,曾经刺杀英国王子,收到国王的随身项链作为嘉奖--居然穷困潦倒!
他却固执地不肯做出任何改变,却不断做着令人费解的决定。
他的情人,朋友,一位一位离他而去。
别人叫他“上尉”,也仅仅是对一个老兵尊称。
在船舱里,他亲手结果了他多年的战友。
因为后者看到他们需要转移的货物是满满一箱的黄金,起了异心;之前上尉接到任务时,他问伯爵转移那些黄金是不是出于国王的私欲,即使没得到回答的他也去做了。
他的情人,暗示他要娶她时,他却退缩了。
他说:如果我娶你,我会杀死所有试图接近你的男人。
那样,我就会上绞刑架,你也会成为寡妇。
所以,我不能娶你。
随后,他果断被悲剧了,他的情人也悲剧了。
等等等等,使得上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自虐狂,对待自己人,原则得可怕,对于别人的要求,却经常要求自己做出出格的事情。
对待社会的不公,心甘情愿地承受,也要被他信任,受他庇护的人接受。
空有一身技艺,却只能沦为别人的棋子与工具,无法给自己幸福,也无法庇护自己所爱的人。
看似勇猛无前,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逃避者。
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看完后久久无法离开屏幕,听着片尾忧伤的配乐独自思考,总觉得还少些什么,或是所谓的意犹未尽Alatriste即是如此电影不完美,节奏很慢,故事也有很多疑点,但我喜欢那种对人生命的无奈、对西班牙没落的悲哀无法忘怀“他既不是最正直也不是最虔诚的人,但他的勇猛无人能及,他的名字是Diego- Alatriste 。
他曾在法兰德斯与步兵团并肩作战。
当我第一次遇到他时,他正在马德里靠执行那些讨人嫌的任务活着。
经常以4个金币的价格把他的剑租给那些缺少他那样技艺和勇气的人”他是个爱国者,是个勇士,是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是个看不清时局的人,却也是最能明白事理的人他为国战斗、收养战友的儿子、爱上有夫之妇、为那些贵族间充满污秽的交易而斗、为捍卫尊严而不惜搭上生命,被背叛,被看不起,被遗忘其实电影便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凡却有价值的人物来表现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和人物群像了,为此,中文片名译成“佣兵传奇”未免不合适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有对Alatriste重要的人死亡或陨落,他都没有过多的感情流露,只是如电影风格,淡淡的,忧伤的,付之一言在我看来,最能吸引我的一方面是他曲折故事中对人性的窥探和对一个勇士一生的塑造,另一方面便是其历史性和体验感了——电影节奏缓慢,对白精巧,场景的设置非常巧妙,似乎每一帧都在油画里见过,还有对历史人物的还原,腓力四世等人基本和其肖像一模一样,包括最后两幅图的《布雷达的投降》,如此精巧的场景设置,即使纯作为欣赏也是值得的,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再看一遍的当然,其配乐也近乎完美,弗拉门戈吉他和鼓点的结合营造了忧伤、狂野和悲壮三中不同的情绪,即使单拎出来听也是很有价值的电影关于人物塑造的不详细和不具体目前为人诟病,我也有同感,似是每一个人物都特点鲜明,但却总和我们隔着一层纱布,无法深入其中,就那么淡淡的浮在空气中,瞬息即逝不过作为一个“传奇”和一个故事,以及其为了表现人物群像而设置的电影目的来说,的确是很成功的,拍出了一首诗要说除了人物内心的波澜以外还有什么真正的“主旨”的话,那就是关于西班牙没落的慨叹吧其中官员的腐败、三十年战争的璀璨、人性的泯灭和宗教的压迫都是原因,也都有表现这样的电影我愿意打五星
乱世出英雄,那是个倒处征服的年代。
所谓贵族,生来高高在上,任意放纵着自已的特权。
所谓佣兵,经历无数战绩,攻下无数城堡,却无法守住自已心里的角落。
君王至上,生来就是为之奉献,那就厮杀吧,只为了心中的伤痛减少一点,麻木一点。
虚构的主人公Alatriste勇猛的战斗生涯串联起一连串17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此时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正在从黄金时代走向中衰,原属于西班牙的低地法兰德斯(荷兰、比利时)、那不勒斯(南意)甚至是加泰罗尼亚地区都开始不受掌控,曾经多次远征英格兰的无敌舰队开始失去光环,曾经大败奥斯曼帝国的西班牙陆军也因法兰西的崛起而失去盛名。
从腓力四世到斐迪南大主教,从贵族大公到居心叵测的伯爵夫人,王公贵族因权利和宗教互相倾轧,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为了生存、金钱和理想下各自奋战。
《 佣兵传奇》试图通过一名西班牙老兵的故事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还原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盛极而衰的片段,想要从小人物辐射出整个时代的面貌,然而从剧情本身来看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电影还原了国王荒淫好战的形象,记录下宗教裁判长苍白病态的特写,聚焦于严酷的宗教裁判所和天主教狂热症,并且旁敲侧击地提到了国王宠爱的画师委拉斯凯兹、以及新大陆“印度群岛”,在历史风貌和场景布置以及服装细节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考究和复古,作为历史片来看,它有着认真和严肃的优点。
但叙事的松散和人物线索的繁多使得再宏大的叙事构架在最后也只剩下罗克鲁瓦大溃败中的壮烈情怀。
作为烘托主人公和男孩形象的两段感情故事线索,也是落于俗套的典型古典悲剧,并没有什么打动人之处。
剧情的松散平乏之外,电影的摄影却是可圈可点。
电影的野心从开场冷静肃穆的水中杀戮便可知一斑,它具有史诗般的悲壮色彩,古典主义的严肃气质,在细节处闪现出时代核心的关键词:黑日照耀的地狱战场尼德兰、冷兵器长矛和热兵器火枪的交替、黎明浓雾中出没的无往不利的西班牙步兵团。
除了战争场景之外,在马德里的街头巷尾的镜头也多次黎明或者傍晚取景,蓝灰色的浓雾或者穿透黑暗的光亮都非常具有油画美感。
室内的场景的构图尤其美妙,Alatriste的女演员情人在向他炫耀国王的礼物的那一幕,光从屋子的左侧穿入昏暗的房间,照亮女人红色的头发和皮肤,泛出金黄的光泽,然而屋子里的其他部分却仍被吞没在黑暗中,包括男主角。
法兰德斯画派对于光、色的表现以及空间构成的理念融入到镜头中,将这段感情谈话中的进与退,希望和犹豫表现地尤为出色。
主角经历的数次人生起伏在透视西班牙这个曾经的欧洲霸主由盛转衰的落寞。
维果叔和情人在医院的那场对手戏非常动人。
我想起魔戒花絮泰勒说当时坚决拒绝和维果叔的替身拍最后的吻戏,结果导演不得不把回程的维果喊回来。
【部分剧透】以下为历史盲的个人理解。
西班牙是疯狂的天主教国家,疯到腓力二世执政期间到处打圣战,意图逼人家新教国家改变信仰。
说白了对本国的好处几乎为零。
这么到处打仗的下场是,板鸭在欧洲的敌人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
哪怕在国力鼎盛殖民地遍地的情况下,国库也没钱,破产了好几次。
结果腓力二世死了之后,后续子弟真是有他的sjb,但是没他的本事,再加上这种喜欢搞海上零元购喜欢打仗的国家,贵族奢靡成风,百姓民不聊生,外部世界都是资本主义萌芽,西班牙还在产业空心化。
电影中主视角是男主这个生活在底层,因为接活儿能接触到部分上层社会生活的佣兵。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看出来男主一直很穷,拿不到军饷,物资紧缺,没办法老接私活儿,所以一开始受雇去杀两个英国人,引出了后面多位登场角色的纠缠。
话说英国一直是宗教改革急先锋,标志性事件就是亨利八世闹离婚结婚杀妻那点破事,描写这段历史的太多了,我这种土狗只看过《都铎王朝》和《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后来他闺女玛丽一世上位曾经脚刹过宗教改革一段时间,到处杀新教徒,就是那位著名的“血腥玛丽”,顺便说这大姐和腓力二世还是两口子(估计是没咋见过面的姐弟恋),也是共同的坚定信仰(笑)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不过英国改革是肯定要改的, 玛丽一世死后她妹伊丽莎白一世可是坚定的新教徒,热衷搞事业一辈子未婚大女主,英国海贼最大的天使投资人。
她在位期间还倾全国(海贼)之力重用德雷克(就是神海主角的祖宗)打赢了姐夫(腓力二世)的无敌舰队。
所以电影里的英国已经是纯纯新教国家,国王书记官和宗教审判所的神父合谋雇人杀英国王储简直太正常了。
我自己理解,男主在刺杀过程中突然放弃,大概看出了对方的身份,不想再起战事,英国和西班牙根本不接壤,打这种仗没意义。
故事主线主要处于三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到处打仗的后果就是满欧洲的敌人,霸主帝国由盛转衰的第一步通常是管不住小弟,尼德兰也是电影里一直在对抗的主要敌人,正在闹独立,毕竟这是荷兰霸权上位的第一步,人家正在资产阶级改革呢,生产力生产关系都在进化,只有西班牙好像还跟不上趟。
所谓的强权不公在历史发展的强碾压下根本不值一提。
我看到有影评表示因为反水了任务才被影响了后面的人生,就男主这个底层地位,依照当时社会境况来说,不管他咋干,一个小人物终究被环境的衰落而裹挟。
他后面去干脏活前,也问出了这笔钱究竟是要给皇室增辉,还是发放给战争抚恤,这里百分百可以想起我们最熟悉的那个挪用军饷修园子的大清。
电影男主的人生视角,感觉很像读李白杜甫那种用诗歌经历过盛唐的诗人一生,因为见过巅峰,所以看到这条下坡路就觉得尤为唏嘘。
最后我其实唯一好奇的是,那么细的一根剑,咋就杀伤力这么强啊,小刀抹脖子能理解,那把长剑看着根本杀伤力不强啊,难道使用的是破伤风大法???
这是一个拍大片的时代,尽管非好莱坞导演们嘴上说着唾弃的话,背地里却都在削自己的脑袋。
终于,西班牙也沦落到拍大片了。
叹。
Alatriste的故事在西班牙不能说家喻户晓,但的确是非常畅销的小说。
其作者Arturo Pérez-Reverte也来头不小,除了小说外,还常年写作谈论时弊的专栏,并且有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还做过战地记者。
对于选择Viggo Mortensen来演Alatriste,一看变知是出于海外票房的考虑,甚至有消息说,如果没有他的参演就无法在北美发行。
现在这片子成功申奥了,和Volver一起,唉,还是让Volver赢吧,传统剧情电影万岁!
排开这些商业因素,此片还是值得期待的。
虽然主角的口音被西班牙国内媒体奚落,虽然导演头脑一热把五个故事连在一起一口气拍了2个多小时,导致时间跨度超过20年,而Alatriste容颜未老。
我还是要说,这毕竟是投资2千万欧元的大片,期待一下总没错的。
虽然看不出钱都用在哪里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心里还是矛盾的。
为什么花钱多的片子都不好好讲故事呢?
Volver以及之前得过n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电影,或者不如说Almodovar电影,已经证明了西班牙有的是会讲故事的阿,为什么还要花一座山的钱去证明西班牙电影的技术一般呢?
所以说闯进好莱坞还是唯一目标。
剧情上,由于我没看过原著,无法对改编质量提出任何意见,当然五本书化成一个故事,其浓缩性可见一斑。
其中Alatriste和Iñigo两人两段爱情故事都讲得不够明白,可能是时间太短造成的。
所以就现在两段故事的内容来看,女人全部背叛了男人,而且最后都悲惨结局,这实在是有点令人。。。
厌烦。
奥斯卡还是选Volver吧,让大男子主义靠边站。
我可以理解这里所说的年代是17世纪飞利浦四世统治时期的西班牙,估计会有n多人用这一条来给这两段故事找理由的,就算这样,可Angelica一长大简直就变了一个人,性格中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强硬,这样前后不搭的性格好像只是为了使得最后她没有赴约的情节变得合理一点。
虽然我一直在说这片子的不是,却又一直让各位期待,其实是因为这是一部由西班牙自己拍摄的历史题材的影片。
虽然主要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是真实的。
由本国人自己来拍摄,所代表的视角也是相对权威的,更能引起注意。
另外,全片的摄影十分了得,有好几次都让我想起了某副油画。
破败的墙壁,从侧面窗户里缓缓泄出来的一缕阳光,要不就是虚实结合前后相应的几个人像。。。
说实话,在战争场面较多的片子里还真是很难找出这样安静而不失层次的油画场景,Alatriste里面遍地都是。
So,这似乎也证明了导演一有钱了就开始装修自己的片子,装修费花大发了就从编剧稿费那里扣。。。
最后还是选了“推荐”,虽然到最后我也没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推荐,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待大片的矛盾心理吧。
作为美术工作者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画面非常震撼,直接还原油画的画面,美术服化道都是无敌的细致。
每一个镜头都几乎是一副宫廷油画。
在里面能看见伦勃朗以及所有同期画家的影子(当然以宫廷画派居多),还能看到这个还原17世纪古战场。
热兵器与冷兵器交织混用。
最后还原的西班牙长矛方阵已经成为了影史经典。
故事也是很好的,很完整。
这种为尊严而战的骑士精神完美的展现在了佣兵阿拉特的身上。
所有的表现都是高光。
即便是与他人妻子通奸最后也是因为爱情,试问当时亲吻麻风病人,谁敢?
反观对里面所有的上层建筑都是一种无情的黑化(当然他们确实是那么堕落)。
好不容易卖命挣点钱,买个项链,给情人,结果国王跟女演员。。。
官员对底层都是无情的盘剥,脑袋别在腰带上的人,连双新鞋都买不起。
各种拿人不当人。
另外教会也没有好饼,因为旧教条搞暗杀,搞战争,总之没好人了。
要说天主教西班牙最后输给新教国家法国啥的,也确实是该。
就你们那个发赎罪券上帝听金币声音赎罪的规矩就是个笑话。
最后只能说这帮人为尊严壮烈了,但要为这帮上层盲流那真是不值。
男人!
还有人记得西班牙曾经是世界之王吗?
总体剧情很缓慢,不过把西班牙由盛转衰的局面展示了出来。
那个时代的服装挺有特色~
生命有时会缺失很多东西,但我们应有一颗勇敢的心
有情调,缺场面,3.5
三十年战争
果然不是我的菜,,,
没看懂,那俩意大利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仇非得杀死人家
枯燥
服装再美也无法拯救剧情的枯燥冗长
西班牙大片!!
有史以来最好的古装片。油画般美丽的画面,内核是精准无暇的历史考证。
好闷啊
限于有关17世纪西欧背景知识的欠缺无法产生太多触动,但毫无疑问是工整且考究的历史传奇片,有几个镜头真的美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油画,伊比利亚半岛游侠们的斗篷马靴还有插着羽翎的卷边宽檐大帽在艺术和时尚感上比起同时代的日本大将铠甲都毫不逊色啊!
长达两个小轮回的偷袭、偷情、击剑看得很无聊,最后上了战场也没看到维果穿甲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很可惜😫
不如拍成无数个小故事
很一般,没怎么看懂
当初看的时间剧情不觉咋滴。云里雾里。倒是华丽的画面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投降画面变成图画那一幕。今天又看了看结尾。却又迷上那谜一样的佣兵生涯。一篇华丽的传记。
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