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告别,A Simple Goodbye

主演:涂们,艾丽娅,德格娜,巴音,乌吉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蒙古语年份:2015

《告别》剧照

告别 剧照 NO.1告别 剧照 NO.2告别 剧照 NO.3告别 剧照 NO.4告别 剧照 NO.5告别 剧照 NO.6告别 剧照 NO.13告别 剧照 NO.14告别 剧照 NO.15告别 剧照 NO.16告别 剧照 NO.17告别 剧照 NO.18告别 剧照 NO.19告别 剧照 NO.20

《告别》剧情介绍

告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濒临死亡的父亲(涂们饰)有着辉煌的过去,虽英雄迟暮但内心依然狂放不羁,以异于常人、不近情理的倔强态度抗拒着死亡 的召唤;国外回来的山山(德格娜饰)仍然处在叛逆期,完全无法融入父辈的生活,蹂躏着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母亲(艾丽娅饰)亦与父亲、山山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已在世俗红尘生活中游刃有余,招人烦又令人怜悯;还有琐碎、世俗的姑姑,慈悲的奶奶。一家人在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短暂时间里,彼此交织、碰撞又互相隔膜,怀着许多人生解不开的愁绪,夹杂着种种酸涩滋味及各种复杂情绪,但最终送走死亡,告别过去,迎来新生,尤其是随着山山的结婚生子,意味着她亦有了真正的心灵归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国谍梦第一季不要先生与好的女士空难余波老港正传山炮贼中贼寻找约翰·吉辛黑金风暴警察学院终极细胞战牧野诡事之金豹子冰上旅程私人诊所第四季空手道卡片战斗先导者第三季隔窗恋爱:咫尺相望晚期四重奏女兵外传2四月女友失控游戏夜陷阱更美好的事第一季老鹰五兄弟拜托了诱拐法庭~七天~怪物王女OAD1:黑暗王女绯闻女孩第二季沙漠情深之五月花开调音师(短片)异形:契约小镇来了王警官至诚感天

《告别》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要说那么多话呢?

为什么要说那么多话呢?

蒙古族的演员讲话都不太利索,还要记那么多台词,不是太难为他们。

还要加上女儿的画外音,是生怕观众看不懂吗?

我想不会;将电影中女儿的画外音去掉,把演员的台词减去大半,只余下动作,电影至少能好一倍。

此类家庭电影,需以侯孝贤的电影为衡量模版。

放眼所有的华语导演,只有侯孝贤真正拍出了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或许能加上半个黄蜀芹)。

杨德昌是在电影水准上唯一可以比肩侯孝贤的。

但杨德昌的电影是一种西式的思维,也就注定了他所观察到的并不是中国人生活的真相。

《一一》中每个家庭成员都陷入的自己困境。

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交流;而在侯孝贤的电影中,情感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耗尽的(《悲情城市》)。

《告别》原本可以成为侯孝贤式的高水准之作。

摄影所创造的空间形态如此强烈:前景总被物体遮挡,镜头静静地呆在远处观察,或者左右摇动。

但它的剧作、表演仍然在寻求直接的戏剧效果。

生怕观众看不懂,感觉闷;摄影的自然形态原本能创造的生活质感也就只能“伪造”建立了。

只有愚钝的观众才看不出背后这种刻意的操作。

而在侯孝贤的电影中,一切都是自然的:生活就是如此富有质感地松弛着,沉默着(《咖啡时光》)。

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文本信息(台词、画外音)。

通过直接的视觉观察,观众能够从一个个场景的并置中读出导演想表达的一切,隐藏与显露。

这是德格娜稚嫩的地方,也许之后她会改掉。

 2 ) 写实

也谈不上这部片描述了什么样的感情,我觉得这类片子吧,就平铺直叙的说,记录,不做评价,就这样就行了,因为无法做评价,那是过去完成式的别人的生活。

开始感觉影片叙事方式有点别扭,但看到后来又觉得别扭也是一种描述风格,因为导演看世界的方式就这样。

我知道很多人就这样生活,但我不觉得生活应该这样,但是那是别人的生活。

不喜欢那些拔高片子的过度解读,我不是很认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是他做的描述,我觉得很窝心。

 3 ) 为赋新词强说愁

整个片子看下来,读到的只有女儿的冷酷,对父亲的死其实几乎无动于衷,最后的所谓无声哭只是伪善,惺惺作态,假装有孝心。

而父亲看待生死太过安之若素甚至有点欣然迎接,还有母亲也未见如何反应(哪怕背后的)。

整个看起来就有点假,触动不了人心。

反而我觉得那篇公众号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真实而有力量得多,对生死,对医疗体系,对中国的人情世故,可谓面面俱到。

那个拍成纪录片,是可以拿奖的。

至于《告别》,只是导演美化了的对父亲之死的一次“复录”,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东西被刻意隐瞒了,她和她父亲的关系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

那个空气草,我居然想到了没有脚的小鸟。

 4 )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本篇内容是依据我跟导演德格娜关于电影《告别》的聊天,整理出的文字。

带图带视频全文链接:http://zihua.com.cn/social/interview/256访谈视频链接:http://v.qq.com/page/i/m/m/i0168a2y1mm.html采编:Yummy=小年左摄影:周玏、李海东后期:李丽娜、单军、周志峥德格娜内蒙古青年导演、演员、编剧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Helloway)作品简介告别(2015)这部电影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它呈现了一段看似散乱无章的时光,去讲诉这样的两代人:一个面对未来迷茫的年轻女孩儿,从小就离开家被送到英国去念书,沉迷于网恋,把自己卷入充满伤害的恋情中无法自拔;一个面对死亡迷茫的中年父亲,年轻时离开家乡北漂在京,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境况令他们束手无措,身患绝症饱受病痛,他放弃了生的希望……《告别》在2015年获得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最佳剧情片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评委会评语影片有很好的节奏把控能力,社会关注的视角在人物关系和情感层次的表达中渐露端倪,无数个体生命中共生的情绪润物无声,影片沉稳而完整,是一部诚意之作。

电影的背景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在德格娜的父亲去世几年之后,自己刚生了第一个宝宝的时候创作完成的。

电影的初衷一个父亲和女儿,在生命最后阶段在一起的一段时光,基于她和父亲的一段回忆写的一些关于生命、情感的结束和新生的体会。

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很有限,得知他的癌症之后,跟他第一次特别近距离的在一起生活了一年时间,这一年对自己的影响特别大,可能是生命中最有戏剧性的一段日子。

关于选角• 父亲选演员的时候考虑了很多人,蒙族、藏族、汉族都有看过,接触了一圈,觉得还是应该要找一个蒙族人来演蒙族人。

蒙族的备选演员也有好几个,涂们虽然在外形上和父亲有很大差距,但是最像的一个,包括出身、成长环境都很相似,所以性格上有很多共同点。

在造型上涂们老师也是花了些心思,因为他身体很健硕,这么看来怎么都不像是个病人,所以中间有一段戏是他把头发和眉毛都剃掉了,这一段是他自己加的,是非常好的一笔。

• 女儿也试了很多演员,总是想找一个不太有技巧性的,希望片子呈现出非常强的现实感。

德格娜非常执着于让演员把所有表演痕迹都去掉,试戏的时候也尝试过让她们这么做,但又呈现出一个表演出来的现实感。

挑来挑去,还是觉得自己比较没有表演经验,又更了解这段故事,所以决定让自己来演。

关于多重职务在《告别》中,德格娜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三个职务,这也曾让谢飞老师有些担心,所以也在过程中给了很大的帮助。

当一切尘埃落定,首映当天,谢飞老师对这个片子褒奖有加。

珍贵的回忆整个拍摄过程中,德格娜虽然看起来非常淡然,但其实内心非常焦虑,这一切都被涂们老师看在眼里,所以对她说:“其实这个不重要,过了很多年之后,你能想起来的,一定是我们这一群人在一起的状态,不会是你的电影。

”关于受众侯孝贤曾说过:“背对观众,创作才刚刚开始。

”在给一些人看过剧本之后,德格娜最初对剧本可能太小众和太个人的顾虑都消除了,因为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视角,将自己带入其中,有不同的理解和感触,仍然会被打动。

一切若只如初见首映当天,也是德格娜自己第一次坐在观众席上,看到《告别》在大荧幕的样子。

没想到整个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和感触都和设想有很大差距。

但静下心来再回想,很多拍这个片子的初衷都在过程中被自己抹掉了,但是电影都一五一十地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它才是最真实的,用最真实地样子提醒自己,这才是初衷。

空气草“空气草是一种南美生长的植物,没有根,会四处漂泊,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就能活……”其实在本片中,浅浅提到的空气草,却是潜伏在深层的一条主线。

德格娜觉得除了奶奶属于她的那个时代,之外的大部分人,包括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他们都像空气草一样,没有根,会四处飘,没有归属感,是这个时代人物的特性。

电影世家德格娜的父亲塞夫,母亲麦丽丝,都是我国著名蒙族导演,出生和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父母在家里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时候,虽然自己不知道那是什么,但都嵌在骨子里了。

长大后发现,曾经想过要做的,除了电影之外的其他职业,都没有在电影方面顺手。

所以最后还是选了自己更擅长的行业——电影。

关于孩子刚生了第一个小孩之后开始写这个剧本,有了孩子才会发现,你对人的情感原来可以是完全无私的,可以奉献一切的状态。

其实有一点复杂,你就会重新认识你的爸妈,也会理解那些没有做过父母的人,世界观会有改变。

当她回想起母亲曾对她说过的话发过的火,从前没有意识到,那原来是一种爱的表现,现在都懂了。

电影推荐采访的后期,我们希望德格娜推荐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

她推荐了来自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的《冬眠》,是五年来看了觉得最好的一个电影。

阿巴斯有一句话:“有些电影是你看的时候可能会睡着,但你离开之后可能两星期都睡不着。

”《冬眠》就是这么一个电影。

如果没做电影,会选择做什么?

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笑得像个孩子一样,说从来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能会做个妈妈,也可能会出家吧。

在接受访谈后不久,德格娜奔赴西宁,凭《告别》一片,在第九届FRIST青年电影展中,斩获最佳剧情长片奖。

颁奖当天,她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激动地说,“我的小孩也特别高兴,好像现在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出来了。

” FRIST青年电影展评委、颁奖嘉宾姜文笑称:“新生代导演真能干,拍电影啥都没耽误,拍着拍着孩子都生俩了。

”颁奖一个月后,德格娜的第二个孩子与这个世界见面。

 5 ) 侯孝贤的手法,李安的故事

很久没看过国产好片了,能在电影频道看到这样一部电影很是感动。

慢节奏叙事,吝惜的镜头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悲沉,亲情的纽带细若游丝但确确实实存在着,女儿为爸爸夹上枕头爸爸回了句"谢谢啊"的时候,俩人都哭了,这一刻真是对父女间感情最好的诠释。

整部电影很真实,情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好像在用侯孝贤的手法讲李安的故事。

查了下导演德格娜,惊奇的发现女儿就是导演本人出演的。

她出身于电影世家,父母都是内蒙电影制片场导演,这部自传形式的处女作电影斩获了2015 FIRST青年电影节最佳影片,十分看好这位有着浓郁个人风格的80后新晋内蒙古女导演。

就算电影院总会被低俗贺岁档和无脑青春片霸屏,也请不要对国产电影失望,你看,毕竟还有人在认认真真的讲着有营养的故事,拍着有良心的电影。

 6 ) 死亡隶属于生命,正如生一样。

死亡的意义不在于死亡时刻来临时的震动,而是死亡时刻能给在世的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上个月,舞台剧剧作课。

老师命题:“死亡”,几乎所以同学都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去描绘这一人类永远无法躲避的话题。

而今天,我看到了。

死亡,能够让一个平日里表面强势、无所畏惧的人,暴露出惧怕这最真实的一面。

正如片中所说,父亲在面对死亡时是惧怕的,在我眼里他就是个懦夫。

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希望死亡降临在自己头上,父亲只能回到内蒙古,回到老影厂,回到那个真正属于他的地方,通过解决厂里事务,来证明自己生的价值,存在的价值。

可是这并没有实现,回来之后父亲老了一圈,病情加重,垂垂老矣。

在First展映现场,有观众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父亲洗澡的时候不关门。

父亲洗澡这一场景是我最喜欢的场景。

洗澡时,我们会卸下一身的铠甲,我们的大脑会驱使我们不自觉地做很多事,唱歌甚至起舞。

一个人洗澡的时候是最干净最纯粹最放松的状态,父亲也不例外。

暖黄的昏暗灯光打在全身赤裸的父亲身上,平时强硬的父亲也无法逃过人类这共同的特性——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愿甘心死去。

例如去找个女人或者去澳门赌一把。

是的,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

山山最终怀了谁的孩子,跟谁结婚了,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父亲的血脉再次延续,留到一个又一个身体里。

当新生的生命触摸到象征着父亲灵魂的奔马图,父亲在山山心中仿佛再次活过来了。

因为,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去。

而死亡隶属于生命,正如生一样,世界不会因此流失,因为死亡并不是一个罅隙。

 7 ) 讲不出再见

昨天参加第九届first影展的闭幕式,放映了这部影片,结束放映的时候有人哭,有人皱眉,有人发呆。

正式这样一段故事与另一个人内心的故事发生了碰撞,观影才算的上完整。

我想起一句话来,我们总是不断跟过去的自己告别,然而我们都不善于说再见。

影片中我看到两条主线,父亲为代表的文艺产业的渐渐衰落以及没有随之消失的民族情怀。

另一个是母亲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头脑和时下所谓“正能量”的精神。

他们二人像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个人看到了最适合时代的生活方式,另一个人恋旧,说不出再见。

夹杂在两种矛盾之下的是女儿。

从小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长大,她充满了矛盾的性格让她对自己的感情模棱两可。

影片中矛盾处处可见,两种家庭不同的治病方法,不同的处事态度。

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带着他的情怀像悬崖上跌落的马。

不会说蒙语的女儿也终于跟父亲告别,跟自己的感情告别。

乍看像是父亲这一方的势力像时代妥协了,文艺工作和厂子的衰败都预示着这一点。

我看来其实不然,在女儿告别的时候,她心里便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夹杂着父亲的执着,对母亲的怀疑。

告别并非与过去说再见,而是双手接过父亲生命中滚烫的热情。

 8 ) 别人的告别饱含眼泪,这个老头的告别全是火药味

电影被认为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源于生活是因为电影中的故事很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高于生活在于电影将这种真实放大了,它用一种艺术手法将生活细致入微的解剖了,我们因此能看到生活中不为人知的部分,或者是平时忽视了的细节部分,当这些部分用大荧幕展现给观众,一定会让那些被触碰到的人有所感悟。

什么是生活?

生下来,活下去。

可能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开始时候的样子,但是等到了生活将要进行到终点了,自己却比任何人都明白。

死亡的意义在于每一个接近它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感触,但是每一种感触都是那么的特殊。

我们不能用一种泛指来规定哪一种感触是正确的,哪一种需要改进,因此,每一个人的人生才会有不同的意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很平淡,平淡如白水,但同时也有滋味,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品味出不一样的东西。

有时候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你不能谈及哪一个视角是完全正确的,真正的对错与否,只有参与者自己知道。

虽然有时候,旁观的同时会让我们不解。

《告别》是一部国产故事片,它很沉闷,因为讲的是一个几近残年的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同时也是活泼的,因为通过这个老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家庭中所有人的所有面,以及与这个老人产生关联的所有的情感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站,究竟产生了什么关联。

曾经的电影厂负责人,现在的癌症患者,这位父亲在生活中很执拗的一个人,女儿因为父亲患病而从英国回家,母亲因此将分居了好几年的父亲接到自己这里来住。

但是长此以往的不见面疏离了女儿与父亲的关系,两人无话。

父亲住在这里也感到十分的憋屈。

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奶奶家,由自己的妹妹照顾,母亲是一个物质的女人,她在和父亲发达后,一直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充盈,因此,父亲以及女儿对她让很反感,女儿的男友从英国跑过来找她,但女儿却不想跟他纠缠。

父亲自知时日不多,因此不想表现出那样坚强,反而是活出了自我,身边的人每一次劝说要乐观都被父亲堵了回去,终于他彻底地离开了,后来的女儿才跟自己的家庭彻底的和解。

在父亲的最后时光,母亲也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

这是一出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故事,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也非常的恬淡。

看不到太多的起伏,有的只是家人们的聒噪与不安。

但就是这样不修边幅的戏,才是一个真正生活者的全部。

我们看惯了那些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全部是正向的,乐观的人之后,再去看这样一个真真实实的对于死亡坦然的人,就发现本片不一样了。

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特殊,也很有趣。

年轻时候一起共患难,后来慢慢的发展起来后,观念上就产生了隔阂,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在内心深处保持的一种微妙的关联,父亲厌恶母亲,但是片中的每一个女儿去看父亲的片段,他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你妈呢”。

母亲看不惯父亲,但是却在他生病后忙前忙后地照料。

在住院以后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去照顾生病的父亲,即使她给女儿说的时候,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给别人看,但没有真的感情了,还会这么无微不至的看吗?

而父亲在弥留之际看到母亲后,非常惊讶的一瞬间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了,如初次相见的眼神一样,父亲与母亲的爱是那样的不被察觉。

而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维系就更加的脆弱了,父子之间的情感总是很微妙,要不就是彻底的相互理解,要不就是各执一词。

本片明显是后者,女儿想从父亲这里得到生活的指导,但是父亲却非常自私的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依旧我行我素。

开车去树林的场景,我们通常会看到是父亲下车抚慰女儿,但是本片中的父亲从始至终都没有下去看。

女儿最终依旧是自己回去。

很多时候,当你与亲人相处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一旦失去,才会明白,之前在一起的时候,是多么的珍贵。

但这个时候,过去的已经不再回。

这就是怀念的意义,同时也是本片的意义。

本片的导演几乎是还原了自己的经历,而演员们出色的发挥也给本片增色不少,虽然略显无聊,但是细想下,这不就是生活么。

哪里有那么轰轰烈烈的精彩,其实就是平平淡淡的连着罢了,对于这样无聊的国产片,真心希望多来点。

……你好,再见

 9 ) 以告别的方式死亡与重生

其实这部影片并不好用语言去表述,其中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人物情感,都非常朦胧晦涩,需要靠感觉去体会。

两代人的隔阂从审美品味、生活方式、理解世界的方式的不同等角度展现出来,散布在影片的各处细节之中。

很多镜头并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冷静的记录让观众观看,反而能达到最准确的情感表达。

在那种疏离薄情的表面之下,是强烈而隐忍的情感,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疏离其实源自爱的表达的错位:父亲以自己那一代人的要求去要求女儿,对女儿的关心只能表现为不停的重复的责备,却无法沟通并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而女儿叛逆自由,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对被父辈规划的命运的反抗也是软弱无力的,对父爱的渴求,对陪伴的渴望都积压在内心深处,无处释放。

影片始终沉浸在一种暴躁,疏离,隔阂的氛围中,不断的争吵、冲突、又呈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

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塑造一方面通过长辈和亲朋的侧面烘托,父亲执着、倔强、自我、多才多艺的形象在与不同的人物交往中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女儿对父亲自私软弱的不满也通过旁白直述,从而制造出一种他人视角和自我视角的差距对比,也呈现出父女俩内心世界的距离;而“女儿”这个角色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对现实情感的处理怪异而扭曲,是人物爱的缺失,内心空虚的写照。

“空气草”虽然只在旁白中一带而过,却也是对整个新生的一代无根、浮燥、脆弱、虚无特性的隐喻。

看似一个平凡日常的故事,导演选择从不同角度去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对感情的抒发节制而诚实,所以很多片段都令人动容。

那种在表面的争斗与不和谐之下深藏的对彼此的爱,尽管充满伤痛,仍然是深刻的。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父亲的死亡。

死亡在本片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原本渐行渐远的两个人物拉扯到了一起,也因为死亡是一件不可逆回的事,是绝对的,无法反抗的,它才令人深思。

它让人愿意去理解和宽容过往,也让活着的生命变得更加虔诚与成熟厚重。

告别也就是这样一种死亡与重生,与父亲告别,也与过去的自己告别,然后开始新的生活,将父亲的血脉延续下去。

 10 ) “国产父爱”,总是憋到最后才让人明白

电影里的告别不止在父女间,还有父亲和过去生活、体制的告别,以及回归母爱,家庭的和解。

但本文,只谈“父爱”的体现。

什么是“国产父爱”?

打死不说,说了就骂,骂完就走,偷摸抹泪。

表面上万分威严,对儿女毫不关心,背地里竭尽所能,为儿女筹谋半生。

国产父爱,就是这样既拧巴,又窝心。

像《那山那人那狗》里的山路一样崎岖,也像《海洋天堂》里的龟壳一样坚硬。

而《告别》里的父爱,直到生命尽头,才得以显露。

《告别》算是一部半自传电影,根据导演德格娜的经历改编而来,以女儿山山的视角展开。

德格娜在接受采访时说:“得知父亲的癌症之后,跟他第一次特别近距离在一起生活了一年时间。

”“第一次”,意味着父女关系的疏离。

涂们饰演的父亲身患肺癌,在英国留学的女儿山山回来陪伴,本该是温馨催泪,但电影开篇就告诉观众——非也。

母亲接山山回家,路上电话不断。

回到家中,父亲懒懒窝在沙发,视刚进门的妻女如无物。

母亲让山山给父亲倒水,山山无动于衷。

桀骜的父亲,世俗的母亲,叛逆的女儿。

这一家三口,谁也看不上谁。

父亲不止一次指责山山的穿衣打扮不像个学生,质疑她是从英国逃学回来,嫌弃她驼背。

山山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从不搭理他。

母亲总催着山山去陪伴父亲,所谓陪伴,要么是在奶奶家无所事事,要么是在医院晃荡。

父女关系并没有因为此而走向缓和,而是先抵达了爆发。

山山载着父亲去林子里放生小鸟,父亲开启吐槽模式——

山山终于爆发——

父亲并没有下车,父女二人一个在车内沉默,一个在车外哭泣,父女间的隔阂如同画面中错落的枯树。

情绪喷涌而出之后,是良久的静默。

父亲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在逞口舌之快以后,被大人数落,躲在一边小心翼翼探查大人的情绪。

女儿在长久的漫不经心的陪伴下,渐渐成了大人。

她看到父亲在面对死亡时的脆弱,又不愿戳破父亲小心翼翼维护的尊严。

她终于发现,是父亲老了。

对于儿女来说,意识到父亲老了,是一件很悲伤的事。

我很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听到父亲起夜,腰不小心撞到了桌角,父亲一边扶着腰挪动一边说:“唉,老了。

”那一刻我非常难过,好像记忆里那个精力充沛,无所不能的父亲已经渐渐离我远去。

我害怕自己成功的速度追不上他老去的脚步。

说回电影。

父亲执拗、蛮横、强硬,总是咄咄逼人,怼天怼地。

但在面对死亡时,他和普通人一样,迷茫,脆弱,不知所措。

就像山山的独白——只有父亲自己才能看到他与死亡的距离。

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的接纳,父亲对待死亡的态度完全体现在他对待山山的方式上。

放生归来,父亲把装修好的新房钥匙交给山山,还有自己从澳门赢来的钱。

父亲病情加重,夜间痛醒,山山把抱枕放在父亲身下,给他重新盖好被子,父亲说:“谢谢啊。

”父女间的隔阂被这三个字顷刻化解。

可惜,他们都没有机会再去表达爱了。

亲情里最让人难过的,就是你以为会永远,我以为有以后。

直到遇见死亡,我们才知道,有些话不说,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是一部蒙族人的电影,带着草原民族的自由奔放。

影片最后,放置了另一部电影《悲情布鲁克》的画面——群马奔腾,草原汉子策马驰骋。

《悲情布鲁克》是本片导演德格娜的父母共同执导的影片,同样由涂们主演。

放置在《告别》最后,就像是一个轮回。

而“马”,也是《告别》中一个贯穿始终的元素。

对草原民族而言,马象征自由,被困在病房中的父亲,就像野马失去草原。

新房的客厅挂着父亲执意要求的骏马图,山山的女儿指着画说“马,马”,蒙族人血脉中的自在天性得以传承。

回顾全片,虽然家庭中的矛盾随着父亲的逝去而消散,但影片的基调依然带着悲伤。

德格娜在采访时提到,“有了孩子才会发现,当时母亲对她说过的话发过的火,都是一种爱的体现。

”东方文化中的亲子关系,总是含蓄且克制。

父母一生都在等着孩子的一句“谢谢”,而孩子总在等着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面对死亡,没有人敢说“我准备好了”,而只有在至亲离世时,我们才会发觉,原来彼此之间还有那么多遗憾。

《告别》短评

生命厚度。

7分钟前
  • 西平庄柴狗
  • 推荐

3.5

10分钟前
  • 达伦
  • 还行

真实的力量,也是有蒙古的元素在里面加分项,摄影平平。导演的半自传选题好。

12分钟前
  • $牵牛&
  • 还行

电影的最后,女儿也点起一支烟,父亲虽然叨叨不停,但在那一刻,有些东西延续了下去。

13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以前看过这部剧觉得那就是生活,现在马上三十了,他们离婚,我未婚,再来看这部剧,多少有点厌恶,男人那点自以为是,母亲的一度忍让,孩子的不成器,害

15分钟前
  • 今天依旧很菜
  • 很差

中国式的亲情大概确实只有中国人懂,父母不会给子女说谢谢,但父亲在弥留之际说了谢谢,原因只是女儿帮忙盖了被子,那一瞬父亲女儿忍不住哭了,当然我们这些观众也哭了

19分钟前
  • 暗夜萤火虫
  • 推荐

我好喜欢这种风格的片子啊,淡淡的情感。告别前与告别后的反差,没有用什么技巧来夸张地表现情感差异,让人觉得更熟悉。进豆瓣看简介过后更喜欢了,属于导演自己的真实故事

23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力荐

寒窗苦读十余载,归来仍是学生作业

24分钟前
  • 帮我编个名字
  • 很差

3.5

25分钟前
  • fearless
  • 还行

⒈看《告别》里涂们老爷子用中指和无名指夹烟的动作就想起他在《老兽》用手机打电话的样子,都挺有特色的;⒉长镜头就像是记录演员们整体出色的表演,让影像富有真实感;⒊看电影里的角色人物之间时常闹矛盾、言语跋扈地吵嘴什么的,但又能从中感受到爱情、亲情的存在…→不同人因为性格文化差异相处方式也有所不同吧?⒋你做好事什么的没收到多少称赞,犯了错误却被各种BB,虽然已有些习以为常,但还是没办法完全不去在意……⒌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个矛盾的人:满满正能量又挺多坏想法,认真又粗心……初中第一次英语考试99分差1分的遗憾一直记在脑里。

3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告别”概念分几层表 女孩与男友,女孩与国外文化,男人与家人(女孩),家人与鸟。内 新蒙古文化与旧蒙古,其中分新产业和旧产业;新文化(文艺)和老文化。 若是从家庭出发,这片跟我之前拍的那个片从立意(抗拒-回归)如出一辙。 但成长于工人阶级家庭,父辈无从事文艺工作活动的我,没有直接的资源,也无法切身从国内小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进行演绎。 这就是我为什么为胡波哭泣,为毕赣鼓掌的直接原因。

34分钟前
  • 董午
  • 还行

《告别》来日无多病老头,强势怨侣敢碰硬。父女代沟多龃龉,三观不合瞅不顺。婆媳姑嫂少相融,人间冷暖苟残命。往昔荣光常闪回,烈马坠崖抱憾恨。一片灰调笼苍生,唯有牌局笑扬声。

36分钟前
  • 布兰姬
  • 较差

波澜不惊的剧情,让你找到了一点crash的那种感觉,代沟、家庭的痛楚、社会的变化,一切的一切,是一部不错的电影。ccav6观看。

41分钟前
  • philips001
  • 推荐

A horse's destiny is to run.旅游业的发展代表了工业资本对草原啃蚀的时代性,文化传承上的断层让老父亲郁郁不得志,有点廉颇老矣不能扭转乾坤的深深窘迫。其实看得出来导演一家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但无法弥补一家人情感沟通上的障碍,女儿的叛逆更多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所适从,父女之情是她唯一的拯救。固定机位长镜头有点多,旁白有点多,空气草的隐喻指向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断疏离。女主怀孕拍摄喝了那么多的啤酒不会是真喝吧,让人揪心。父亲的梦境、水泥蒙古包如果能够落实到影像呈现的话,会更有冲击力。

45分钟前
  • skyandstar
  • 还行

每场戏几乎都用固定机位长镜展现,这点非常聪明,本身凌弱的画面用分镜确实容易把情绪打散。其实某些段落,无论是自身还是与前后的关系都有些问题,不过好在优秀的表演转移掉了注意力。至于片厂情结,真的是比《八月》强太多。

4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太无聊。本就对话家常无感,这次专门跑到电影院听别人话家常我。。。主角演技确实牛。临近结尾有点小感动。全片印象最深的画面是马坠悬崖和马背醉酒。

48分钟前
  • 猫戏安
  • 还行

对于讨论死亡的电影有着特别的爱。告别父亲,告别自己的青春期,告别时代,想表达的东西也许多,但并不纷杂。静默后,在马蹄的奔腾中,汹涌的情感涌来。

49分钟前
  • 错误几率百分百
  • 推荐

不是离别

50分钟前
  • freedom
  • 还行

相比《老兽》,感觉这部才是真正的末路老炮,才是涂们的演技巅峰。尤其最后三十分钟,呈现了一个人无比真实的死亡倒数。看父亲和牌友扯淡,和老婆龃龉,和女儿对峙,看到他对死亡的不屑与恐惧,看到洗澡工跟他开黄腔,看到他和女儿在医院相处的日子,看到他和女儿去放生小鸟,看到他小声向给自己盖被子的女儿说“谢谢啊”,一次次泪目,这里面很多也是我与父亲临终前相处的细节。涂们老师,一路走好。🙏🙏

54分钟前
  • 刘忆斯
  • 力荐

再看一遍70mm胶片 这辈子值啦

57分钟前
  • saturdaylou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