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钟”之后还有很长一段人生,电影《超越》讲的就是后面的故事。
鲜花掌声之后是无限的黯淡,人生达到高点之后的每一分钟都是下坡路,电影用竞技体育的外衣,传递了“不服输,不认输”的人生精神,更为处在迷茫阶段的人打了一针鸡血。
梦想远去时,还能用骄傲去掩盖空虚,而当骄傲也离你远去时,你将会变得一无所有,坠入谷底。
电影跳出体育的框架,展现一种人生困境,如何面对平凡与失意,如何选择人生赛道,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人陷入沉思。
《超越》由韩博文执导,郑恺、李昀锐、曹炳琨、张蓝心、张榕容领衔主演,李晨、金靖特别主演 ,初听名字还以为是正能量主旋律电影,看罢还可以,结尾的字幕“奔跑吧”似乎又有点没有结束的意犹未尽感觉,剧中郑恺扮演郝超越,年纪轻轻初出茅庐就获得百米冠军,拿着奖牌求婚,爱情事业双丰收,郑恺离开国家队到了外籍团队后彻底退役,年纪渐大,投身商海,开了家“超越”用品商店,奈何身陷亏损,生意一塌糊涂,婚离了,房子抵押了,而当年的小师弟吴添翼(李昀锐 饰)已经成为赛场的“百米飞人”,吴添翼(李昀锐 饰)为解开无法战胜老飞人郝超越(郑恺 饰)的心结而返乡,郝超越想利用吴添翼谋利。
师兄弟二人的较量从回忆中的跑道延伸进现实生活,吴添翼还在奔跑着,郝超越放弃了运动生涯成为“油腻大叔”,故事反应了退役运动员的真实境况,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还需要继续“奔跑吧”
同为体育人,或者曾为田径的一员。
比赛,训练都是青春里非常美好的一段记忆。
跟队友打闹,训练,飚成绩,跟教练斗智斗勇等等,后来的生活中也经常体会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影响。
国人的短跑一直处于追赶欧美大国的阶段,所以刘翔的出现真的是一针强心剂。
这是真英雄,即使退役也能理解他的处境,就像超越里提到的,田径项目,特别是径赛,没了第一,几乎就是颠覆性的。
曾经跟我一起的队友,有的拿过省赛冠军,有的拿过市赛冠军,在我们当时看来都是非常荣耀的事。
甚至于能跟他们在一起训练,追赶彼此的成绩也是一件幸事。
可是后来的情况,如同电影里大铁牛,张蓝心,郑恺的经历。
曾经赛场上不可一世的天之骄子,被生活压的形态各异。
即使现在马上奔四十的年纪,我也时常会有争强好胜的瞬间出现,这就是几年运动场经历带给我最直观的影响。
不能用好坏来界定,只能说有时候确实不能像运动场上那样非得赢。
那句话说的好,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我很庆幸的是,早早的就知道不是运动员的料,及时转行。
而有几个不错的队友,由于一直坚持训练,到了身体和年纪吃力的阶段,成绩没了,身体也垮了,更可怕的是人也到了不惑之年。
再开始新的生活方式,难上加难。
但这就是现役运动员的普遍情况。
电影里那段最后一餐,其实有讲到这些残酷的现实,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解答。
只能在结尾强行升华。
郑恺在烟花中奔跑那一幕让我想到了韩寒的飞驰人生里的最后一幕,冲上悬崖,有点绝望,又有点美梦般的期待。
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点燃的焰火中寻找一点点虚幻的温暖。
这部剧主要讲了一个短跑运动员郝超越的故事。
多年前,随着一声枪响,18岁的小将郝超越成为了世界冠军,顿时,他名声四起,也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接二连三,他的人生阅历也愈发丰富了起来。
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为运动员的他即使步入了三十的队伍,他也逐渐察觉到身体的各方面不适,能力越来越不如以前,这让他陷入迷茫。
再一次站起,他决定出国深造,但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被迫宣告了退役,开始创业之路,但却遭遇坎坷,十分艰苦,那时的他几乎成为了运动的绝缘体,成为了一个实打实的中年男子。
原先壮实的肌肉变成了现在的啤酒肚,先行的动力与激情也怠慢了下来,迎来的,却是一张张体检单上的三高,为什么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运动员现在却活成这般模样?
电影中的男二也是一名短跑运动员,吴添翼,他比郝超越年龄小好多,是郝超越的学弟,在郝超越拿下第一枚金牌时,他欣喜若狂,立志也要成为一名短跑运动员,但现在,他已是获得了一枚金牌的运动员,他回想到当年郝超越的样子,决定要和他一决高下,但现在的郝超越已不是从前,刚跑了两圈就摔了个狗啃泥,吴添翼望着眼前狼狈不堪的郝超越,再回想他拿着金牌在赛场上挥舞时,心想,他怎么活成像现在这般模样?
电影找那个反复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终点之后是什么?
却在电影的最后才给出答复:是下一个超点。
郝超越在退役后,其实是结束了人生的一小段,但运动生涯和生活并没有结束,生命是自己的,活的出色才是本钱!
超越,不仅是自己、他人,还有过去!
看这个电影前,我想到的是《激战》《摔跤的爸爸》,看完之后我想到的是《奔跑吧》…大家都是体育题材,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可能我感觉有错误,但是感觉郑恺就没有前者的主角那样为了电影去做高强度训练,呈现出来的郑恺,更多的是油腻感。
运动题材,重点是运动,至少有多一点的训练片段和训练技巧,而不是把生活其他琐碎放大,为啥还要搭上感情线和友情牌,还有其他明星的识别度流量,人物情感可以有,但不是用来做电影的主线,而是用来做这个运动的背景和衬托…
《超越》,🍅5.0一部郑恺导演制片的励志,预见了苏神的亚洲纪录,包括郑恺自身二级短跑运动员的身份,有点敬佩,跨界达人[强]关于#终点 🏁是冠军🏆?
是赚钱、生子、车房…?
都很重要,但不是终点!
红婵14岁拿下冠军,老姜八十岁出山。
只有自己知道黑暗森林的尽头是啥[偷笑]关于#运动等我装备齐全了,等我退休了,等我吃完饭,是的,等你有了时间,你有几斤几两,只有自己知道,时间蹉跎,动在当下
在毕业典礼上观看了《超越》。
标签:双男主/竞技/励志评三星,最多三星。
涉及剧透,慎入。
“伟人也有阴影。
”(我瞎编的一句关于主角郝超越,大概讲的是这么回事。
光荣的短跑运动员,年到三十,抵不过时间和伤病的摧残,背风认输。
退役之后,打算干轰轰烈烈的事业,最终仍向着运气等世俗事物低头。
从盥洗室里大汗淋漓的肌肉男,变成一身肥膘掐烟谈“长大后你会明白”的啤酒肚大叔,郝超越的心性变了很多。
所以他送金牌、骗师弟,为合同笑面相映额头贴地,摔倒在跑道上,所以他谈起跑步,一副过来人口吻提点师弟,把过去获得的荣耀抹得一干二净。
他甘心吗?
他不甘心。
然而他还是妥协了,放弃了房屋、放弃了婚姻,也放弃了儿子的抚养权。
松开了咬紧牙关的那口气,他泄力后莫名地有种平静——再无牵挂了。
我喜欢电影塑造的这个角色,以真实的犀利感和庸俗感给人当头一棒,在演员的演技烘托下这个再也不是伟人运动员的小人物立住了。
伟人变成小人物这种事在运动员里不算常见。
之前听过一件事,拿过奖的退役拳击运动员在澡堂里给人搓澡,真的。
有戏剧性吧?
像假的一样!
现实往往比剧本更残酷无情。
言归正传,我夸完了,咱们讲讲缺点。
首先,情节安排:1.开场郝超越在亚洲奥运会上(记错了不要喷谢谢)跪地给女朋友求婚,如此事关国家颜面的事情考虑未免太过不周全了吧!
偶像剧都不敢这么写!
2.麦麸次数过多!
吴添翼对郝超越认认真真的一句“我爱你”我当场吐血三升,在卫生间问对方“要不要纸”等,引起了我的反感。
其次,其他安排:1.吴添翼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无法专注。
然后就常常安排一个诡异的特效,一群人模糊一片只放大主角视线中的一部分,好像他下一秒就要晕倒或发怒(精神疾病导致他易怒)。
这样的特效在他比赛时出现、接受采访时出现、走在小街上时出现、坐在车里时出现……感觉很疲劳。
2.郝超越的妻子是由一个混血演员出演的,个人认为,国家队绝不会找一个混血在一个重大赛事上代表中国来采访自己国家的冠军运动员,至少我还从来没见过。
后来的剧情中,在忙碌的小巷、混乱的街道上的背景中,满脸疲倦的中年男郝超越与貌美而长相特别的混血美女讨论爱情、鸡毛蒜皮的小事,违和感超标。
3.老梗。
——“世人只能记得住第一名,记不住第二名。
”——“真的吗?
”——“我举个例子。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
”——“xx峰。
”——“第二呢?
”——“xx峰。
第三是xx,第四是xx。
”不熟吗?
能不能换套路啊?
最后,主题安排:电影的详略安排出现问题是致命的,因为这直接关乎主题的表达清晰与否。
不幸的是,《超越》直接踩中红线。
电影插入了吴添翼碎片式的少年时代(电影略讲)、吴添翼、郝超越、等运动员的趣味往昔(有碎片式记录也要完整式,较为详细),郝超越三十岁退役原因(完整式+碎片式较详,但比前者时长短),郝超越2019年黑暗现状(完整式,较详),吴添翼2019年黑暗现状(完整式+碎片式,较详),郝超越和吴添翼的振作与奋斗(完整式+碎片式,略提)。
这么多材料,最应该详细在哪里?
抓住电影名《超越》!
主题不正是“超越自我,战胜心魔!
”吗?
电影却只在最后二十多分钟寥寥几笔写过了二人的奋斗,以近乎童话的happy ending做了结束,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总的来说,《超越》不能算励志电影,也算不上揭露现实的丑恶,那它刮的什么风?
主题讲了个鬼?
两分半,全给演员的演技和那股冲劲。
剩下半分,给电影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切镜头画面吧!
票房1.43亿该片讲述了曾获奖无数的“百米飞人”郝超越(郑恺饰)在经历人生转型之后陷入低谷,因为与昔日挚友的再聚被唤醒热血回忆,并重新振作,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 本片开始5分钟,基本交代完预告内容,前半小时总体观感还行,但越到后面,剧情开始离谱,郑恺饰演的角色给人感觉做事冲动,固执的形象。
结尾十分草率,后期变成了单纯的说教。
总感觉本片还蹭了苏炳添的热度… 4分/10分
我并不是一名专业的运动员,而是一名特长生,通过三年的体育训练考上了大学。
到现在大学毕业已经将近一年。
但是高中三年的回忆一点也没有丢失,三年的体育训练,没有用过400米跑道,在一个200米的小土地上,我们几个硬是通过了体考。
高二的时候,真的是不知道天多高,也不知道地多厚,成绩成长飞猛,也让我忘记了考虑实际情况,觉着自己考上北体不是问题,但事实是,体育场地,器械训练受限,身上越来越多的伤病不注意,没有很好的教练指导等等,导致高三一年,就像郝超越一样,在国外已经拿出了最好的训练状态,每天都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努力,但是成绩一直在倒退。
最后只考取了一个本二的院校。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很仓促,但电影中通过对郝超越,铁牛,小芳等人物生活的描述,完整的展示了运动员退役前,退役后的的生活情况。
从一个没有练过体育和一个练过体育的,两种角度去看这部电影,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两种不同的观后感,我去观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在里面,对青春的一种回忆,对青春的一种遗憾吧!!!
我认为这部电影,他想表达的是运动员的生活,运动员的训练等等,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中年直男,商业片等等一些东西。
他只是单纯的想表达运动员的不易而已,或许只有练过体育的人才知道当中的一些酸甜苦辣,伤病的困扰,苦加训练量不长成绩的无奈,对自己成绩的各种不服。
电影最后李宁的出现,也是导演想表达的一个想法,是希望那些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青春的运动员,都有一个好的结局。
《超越》融合了运动体育,精神传承的内核,本应该成为一部合格的励志片,令人在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落泪的同时,从当时的时代中感受到中国体育一路成长起来的艰辛和不易,并且有所动容。
或是体育生感同身受,励志将更加努力的锻炼,为国争光,或是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体育的种子,再或者也让对体育不了解的人对运动员的行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激发自身建设祖国的斗志。
但是很显然,导演韩博文在处理这部影片时构架的太过庞杂,首先是结构方面,惯常的双线叙事,现实生活的发展为主导,穿插着回忆,但是两条线并行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部分回忆有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交代而交代的嫌疑,在回忆的描绘上有些过于琐碎。
本来双线叙事就需要观众细心才能理清,又在时间叙述的先后上设置了障碍。
能引起观众好的反响的作品大多是既挑战观众,又顺应观众的作品,作为一部剧情片,讲好一个故事才是硬道理,在线索上纷纷扰扰,在时间上颠三倒四,很难让观众有太强的代入感。
与之同时期的另一部翻拍电影《阳光姐妹淘》在叙事上就有其独到之处,同样是现在和过去两条线,但过去是完全嵌入在现在的情节中的,双线都按照时间顺序并行不悖,易于理解,与之相比《超越》在开头设置的郝超越夺冠的场景就有些喧宾夺主。
这是本片最大的问题,也是当代国产电影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部影片中想要融合的元素过多,就会缺乏重点,混作一团。
其次是在人物设置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缺点,一场戏是吴添翼少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18岁的郝超越第一次夺冠的场景,当时的郝超越正是青春少年的模样,而吴添翼看着还是个小豆丁,这场戏和现实中郝超越与吴添翼年龄差不小的事实是相符的,但是,在另一场戏中,吴添翼加入体育训练队,当年的孩童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而郝超越还是18岁的模样,似乎是青春永驻,随后郝超越退伍后迅速发福,而吴添翼十年如一日的容颜也同样揭漏了,成为运动员可以永葆青春的事实。
这种人物设定是扁平化的,缺乏成长痕迹的,吴添翼只有两个不同演员演出来的小和大的不同,郝超越只有锐气和发福的不同,人物形象的转变浮于表面,这么看来,郑恺为角色增重在前期成长线索不明显,人物变化不清晰的前提下,就显得有些单薄。
除了年龄,每一个人物都缺乏张力,在人物性格塑造不足,做事动机不鲜明的前提下,后续各角色的所作所为也根本没有说服力。
最后是在结尾部分,矛盾在简单的铺垫下爆发,原本执迷不悟的郝超越在和战友们大吵一架之后,在妻子的几声劝慰之下就轻易的改变了想法,飞奔到码头,鼓励吴添翼跑步,本应该是催人泪下的高潮,由于缺乏铺垫,转折生硬,不仅让人欲哭无泪,还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收尾太过仓促,郝超越欠下巨额贷款结果不了了之,金靖的存在更是从头到尾都没什么意义。
少许的留白会引发观众的回味思考,小缺口是遗憾是意难平,但讲不透故事的强行结束就是败笔。
在体育类型影片缺失的今天,《超越》是一次伟大的新尝试,但好电影的核心是一个易于理解的偏向正向的好故事,我们肯定它的成绩,同样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
出现了奇迹,他们没有放弃,奇迹般的重新回到了人生的赛道上,实现了不可能的逆袭,只是找回继续奔跑的方向,或许是重回到生活或家庭的正轨上,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路上,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不算输。所有的失败和创伤,跑起来,别停下,最终会成为重生的勋章,就像郝超越一样,在下一个终点收获人生的超越,最终在人生赛场上重回巅峰,要拼尽全力冲到这段赛程的终点,在新赛道上也闪耀光芒,才是重新看到了希望,实现了自我超越,会给每一个努力生活、奔跑不停的普通人带来力量。
翻了眼评论,好像只有运动员才会了解运动员的存在困境。对同性恋的排斥真的是每个体校的常态(当初训练教练甚至立规:同性恋自动退队),退役后父权的呈现也真的是体育生的性格集大成。热血惯了,从小抛弃文化乃至过早接触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也是片中符号化的二人:吴添翼(耿直)与郝超越(圆滑)。圆滑不见得成功,但耿直一定只能勉强搵食。做生意不比跑步,但不做生意就只能去健身房教育机构好一点考编做老师,现实远比电影残酷。郑凯的掌控欲是全片最大败笔,他想透过摄影机来告诉大家“看我有多努力”,可最后一段高潮戏在肥肉乱颤的躯体中努力表演,却还是蹩脚不已。当然,烟花的低劣意象也难辞其咎,要谢罪的。
郑恺很有诚意,演技也不错,几个主演演技都可,缺点是苦情剧情偏多,因为大主题是退役运动员的困境,我更喜欢现役运动员的热血励志。不得不说,郑恺的退役后形象简直和我老公这个国家二级运动员一摸一样。
7分。既然选择了孤注一掷的运动生涯,就应该头也不回的继续走下去,跑起来。
『超越』郑恺作为国家短跑二级运动员,拍了这样一部短跑题材影片,也算丰富了国内体育电影的题材。影片前半部分节奏还算不错,但后半部分全程煽情,使电影前后氛围非常割裂,本想聚焦“举国t制”下退役运动员生活窘境的问题,但总体呈现太过表面没有触及核心矛盾,最终就是问题既没深化、励志热血又不在线,比较可惜。【6分】
经常看体育比赛的人都知道,运动员年过三十意味着什么,职业生命的结束。原本以为是纯粹的体育片,没想到拍的还是人生,是现实。普通人需要一生体会的大起大落,运动员在赛场上就体会过了。开头切入的特别好,几个镜头从国际赛场切回到市井民巷,体育明星人生的大起大落一目了然,反差感特别大。郝超越今天的迷茫可能就是处在巅峰期吴添翼的明天,命运的赛场何止是在体育场,终点之后才是人生新的赛跑。体育竞技之所以迷人,就是那种不到最后绝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人,传递到生活中鼓舞人心!
想拍的东西是好的,拍出来是一堆垃圾
只能说郑恺尽力了
最后没处理好吧
自我感动的油腻中年直男大片。当男性被社会毒打,回家之后却只会将伤害内部转嫁给更弱小的女性,郑恺辱骂金靖、和妻子吵架背后都是这个逻辑。电影讲了很残酷的现实:运动员的年龄和伤病。但它又没办法触及到真正的举国体制问题,最后只能发发鸡汤,自我感动。
体育生在身边看……尴尬了😅还好没准备餐巾纸,准备也是白准备,一场电影下来只想吐槽了……
最后烟花中的奔跑救了这个片子
这个片长讲不了从头再来
52 上到导演下到演员都巴不得屏幕前的我沾满一脸油是吧,郑恺都多大年纪了还搁那跟吴添翼组卖腐的剧情线,财富必码活学活用(当然我瑞斯拜郑恺为角色增肥再减肥)。瞅李晨那装傻充愣的样子,一把子恼火,关系户电影了属于是。
高中是看的影片,现在看抖音才想起自己曾看过这样的电影。高考时因为疫情,被封在学校3个月,高考前的任何时光都是昏暗与无光的,直到当时的班主任赵老师给我们班看的这部片子,当时别的班看的是《绿皮书》。别的人获得很高的成绩,也如绿皮书的电影名留影史,现在自己正如超越一样籍籍无名。可能故事的结尾并不满意,可是接下来的日子还在继续,需要我们自己去书写
感觉还是老套路,不过就是给中年失意套上了竞技体育的外壳,要么就把竞技体育的热血展现出来,要么就把中年失意刻画得再深些,总体来说来说平平无奇吧,但能看出来郑恺为电影本身和上映宣传付出了很多,可能电影的纪录片会比电影本身更好看些。
彩蛋扯
-/2022.12.15郑恺之前当过运动员,所以我觉得他拍这部电影也很合适。一个运动员从高光走向平凡的心路历程谁能懂?
不按运动题材燃的套路拍,想法是好的,但没拍出深度,逻辑也乱
主创很用心,但故事过于单薄,除了郑恺剩下的人都没有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