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都是真实和幻想的片段交织起来的,所以要准确把握所有真实剧情,首先得确定几个基本的事实,当做真实评判的基准:金炳秀患有老年痴呆是真的,最后日记没被修改是真的,最后场景的检察官问话是真的,最后场景女儿听录音是真的。
这些片段的真实性是争议较少的,所以选取这些当做真实的基础,从这些基础出发来推测分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样才更有逻辑更符合事实真相。
第一个问题,闵警官(简称闵)是不是真实存在?
有些说法认为闵是金柄秀(简称金)幻想出来的,这个说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没办法解释最后检察官审问的片段。
在承认检察官审问是真实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确定闵是真实存在的。
这里得声明一下,人物存在并不意味着电影中人物所做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个问题,闵的录音是不是真实的?
一个最主要的证据是结尾可以发现,日记里依然写着闵是杀人凶手。
可想而知日记并没有被修改。
也就是说这个录音的场景根本就是臆想出来的。
另一个证据是在最后女儿听录音的场景里,女儿是只听到了金的声音的。
这个分析在 豆瓣作者Liew 《这电影,导演可能玩大了!!!
》里面提到了,作者观察很仔细,注意到了录音最终只有一段001/001,提出疑问,之前的录音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很细节,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注意,在女儿给金第一次剪头发时,金说不小心按错了,删掉了《春雨》,想让女儿重录。
这是个关键点。
事实是金把所有的录音都删除了,所以之前的所有录音都没了,只剩最后一段001。
同时也就是说在剪完头发后到最后一次录音之间,金的录音是没录上去的。
换句话说,这期间的录音场景很可能是幻觉。
闵的录音正在这期间,所以是不真实的。
还有一个证据是,这个录音是都要用手按住的,手松开就停止录音了。
而给闵录音的这次,只是录音机掉下来砸到开关,这个跟之前录音的场景是不一致的。
从这一段也可以反推录音是金的幻觉。
第三个问题,最后一场搏斗是不是真的?
搏斗肯定是真的,不然不会有闵警官的死亡,就不会有后面的检察官问话。
只不过电影是按照杀人者的记忆来显示的。
(可以理解为一个疯子看到你非常害怕,然后朝你扔石头砸死你了。
结果记者并没有客观报到,而是从疯子角度来报到,说疯子以为你脑袋可以掰下来,吓到了,所以用石头砸。
)在影片结尾,闵把头骨拆下然后拼起来,这个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并且从之后闵失了智的情况来看,他自言自语“金柄秀这个人”“我怎么了”这些话可以说的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金的臆想。
金把自己性格里那些变态部分安放在了闵身上,电影里表现的闵不是客观世界中的闵,而是臆想症者眼中的闵,他把自己杀人的记忆悲惨的儿时生活附加在了闵身上,所以更加认定闵是杀人狂,因此金拼命也要干掉闵。
(可以这么理解,在臆想症面前,你的动作发生扭曲,你抬手的姿势可能被认为是要杀人。
)实际情况应该是,闵把女儿带到竹林小屋保护起来,然后金开车冲过来,认定闵是杀人犯,拼死杀掉闵。
接着金被抓。
至于万所长的片段,因为论证了录音的不存在,进而真实的情况是万所长不可能听到录音的,所以可以认为小屋里万所长的出现是金所假想的帮手。
第四个问题,闵警官是不是杀人凶手?
影片一直试图让我们认为闵就是杀人凶手,从闵的表情和剪辑上诱导我们。
但是看到影片后面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是金臆想出来的并非事实。
从结尾我们可以知道,日记里仍然是写闵是杀人凶手,所以可以推断闵绑住金并修改日记的片段是金臆想出来的。
有的说法是闵是杀人凶手,想嫁祸给金,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因为警方根本就没有调查的线索,也没有证据指向闵,闵没有道理去非得拉一个替罪羊。
排除掉导演故意设置的干扰,并没有痕迹和证据显示闵是凶手。
第五个问题,谁是杀人凶手?
我觉得这个问题答案很清晰了,应该是金在失了智的情况下杀掉了这些人。
影片开头电视里播报杀人案件时候,金的第一反应是去看鞋底,确认没有泥之后才松一口气。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害怕自己是凶手。
后面我们会发现,他的鞋上其实是有泥的。
还有后面学诗班的那个姓曹的女人死亡现场也有金的指纹在。
也就是说金其实都出现在案发现场过。
影片都解释了,只不过是用杀人者的记忆来解释的,但是这个杀人者是痴呆症患者,他的记忆是有错误的。
他记忆里以为自己是去寻找闵杀害的尸体,实际上尸体是他自己伤害的,并且按照他自己的逻辑扔到了水库。
他去搜集闵杀曹的证据,实际上正是他自己杀害的曹,有通话记录,有指纹。
(电影里通话记录是闵胁迫金打的,但后面可以证明这个是金的臆想,也就是说,实际上电话是金自己在失去意识的时候打的。
)另外,影片中间有他的一些记忆闪回,他杀掉了小女孩,然后自己也不知道杀她的理由。
这就是证明他在无意识的时候是可能会没道理就杀人的。
这也从侧面映证了他看鞋底的行为。
所以如果要找凶手的话,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金本人。
第六个问题,撞车是不是真的发生了?
全片与撞车有关的片段有好几处。
第一处是两人迷雾中相撞;第二处是警局里头儿调侃闵撞车杀人;第三处是发现尸体的湖边警员提到这离撞车地点很近;第四处是闵和女儿在河边散步时闵提到撞车。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第一处与金有关,其他三处都与金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说撞车是幻想的,那么第二处,第三处,第四处的场景都是金幻想的?
幻想里涉及到许多不想干的人还合情合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这样,这部影片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那么影片除了结尾全部都是金的幻觉,这个故事就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金臆想女儿男友是杀人犯,金要干掉他。
所以撞车是真实发生的。
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物分析才是有意义的。
第七个问题,万所长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送走女儿后有一场对峙然后金驾车逃跑的戏,那场戏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万所长是真实存在的。
但真实存在并不意味着所有与他有关的事都是真实存在的。
那他的哪些事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万所长做的几件事。
跟老年痴呆的金聊天,这件事不好说,因为正常的所长怎么可能跟痴呆的人聊天?
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帮金调查案子,后面证实万的调查结果是错的,检察官说闵只是个巡警,这应该是导演故意给的线索,提醒你这是假的,再说正常所长能帮痴呆病人查案?
(至于巡警跟情报科职位是否冲突其实都无所谓了,重点是真实世界中正常的所长不可能帮痴呆查案,不符合逻辑。
)后面万接到电话听到闵的录音,而在上面问题已经论证了闵的录音是不存在的。
小屋里万被金打死,结果只有一具尸体。
这些已经论证了是金臆想的。
但臆想的方向是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的。
万所长说血条是动物的血,是因为此前他了解到闵是女儿的男朋友,可能潜意识里还是希望闵不是杀人犯;万所长听到录音,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老了,潜意识里可能希望有个帮手;万所长被杀掉,可能是幻想女儿生死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导致的。
(这里有点强行解释的意思,但感觉能解释得通)所以综合起来可以认为,万所长是真实存在的。
金多次迷路被领到所里,万所长跟金混了个脸熟。
所以臆想的时候把他作为臆想对象。
跟金聊天是可能的;帮金调查案子,是不符合所长行为的;为了真实的杀人案调查对峙,这个是真实的符合行为标准的。
第八个问题,闵警官和女儿恩熙的相遇是不是偶然?
我们可以想一下,为什么闵的设定是个警察?
因为警察是用来破案抓杀人犯的。
在撞车的第二天离撞车的地方不远发现了尸体,闵表情好像在微笑,由于影片的故意干扰,我们当时以为这个是凶手在看自己作品时的傲慢表情,实际上这应该是他猜到了金是凶手时的得意。
所以为了一探究竟他来到金的宠物医院,恰好碰到了女儿恩熙,逐渐发展成男女朋友。
在河边他问恩熙,为什么金会在那附近出现。
并且在之后女儿和金的冲突中,女儿说出鞋上有泥,并且说出闵怀疑金是杀人犯的话。
所以有理由相信,闵是为了查案才卷入其中的。
并且也映证了他是警察的设定。
第九个问题,金的姐姐为什么自杀?
这个问题其实对剧情推动没什么关系,但是对人物的理解上可能有帮助。
从回忆里我们可以知道,金杀了父亲之后,家里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但是之后为什么姐姐自杀?
跟姐姐相关的人物就只有母亲和金自己了,分析时肯定是从这两个人入手。
杀了父亲之后,金开始执着于杀掉那些垃圾人。
那么母亲呢?
影片并没有交代,我们从后面闵的状态可以进行推测。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闵的那些失了智的行为实际上是金对自己那些变态性格的臆想,换句话说金臆想的闵实际上就是失了智的自己。
从失了智的闵的话可以推测他当年保护母亲,但是被母亲用电熨斗砸脑袋,他从此对女人失望了。
这些是金的臆想,不也正是金当年家庭生活的映射?
所以可以推测可能的情况是金之后的杀人行为被母亲发现后遭到母亲的惩罚,然后金杀掉了母亲,姐姐遇到这样的家庭变故受不了自杀了。
所以金一直很挂念姐姐。
第十个问题,故事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金还上老年痴呆后,时不时会失去意识,失去意识后连续杀了几个女生。
这就是影片开头的犯罪。
在金又一次失了智杀人抛尸水库后返回时由于起雾了,撞上了闵的车。
发现闵车上的鹿血认定闵是杀人犯,于是给了闵一张名片。
而闵此时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金报警了,闵的老大在警局调侃闵,闵通过名片的电话打过去解释了一番,但是金不信。
第二天,在离撞车地点不远的水库发现尸体,于是闵开始怀疑金。
根据名片显示,闵来到了金的宠物医院,恰好碰到女儿恩熙,于是寻找机会成为了男女朋友。
与此同时,金也在怀疑着闵,给自己假想了个帮手万所长(正常所长应该不会帮痴呆查案的吧,所以认定这个是假想的),让万去查车牌和血条。
同时,闵也由于跟女儿的打探,怀疑金是杀人犯。
他们相互怀疑,金开始监视闵,监视的时候又失了智,把之前唱诗班看着不爽的曹女士杀掉了。
此后金时不时痴呆,时不时又正常。
与此同时,金心中对闵始终是怀疑的。
臆想闵是杀人犯,闵逼迫他打电话,修改他的日记,威胁伤害女儿。
所以第二天非要求女儿跟不存在的修女姑妈离开,但是此时的他是脑子不清楚的,所以来的并不是出租车司机,而是女儿叫来的闵,闵把恩熙接到了竹林小屋。
女儿离开后,金潜意识驱使他来到杀害曹的地方,并且坚定是闵杀害了曹,于是报警告诉了万所长。
因为事情涉及到闵,所以万所长叫来了闵说清楚这件事。
金知道修女并不存在只是自己的臆想后,很受刺激驾车去了修道院。
与此同时警察去金的家发现了电脑的记忆,去竹林挖尸体。
而金发现自己确实是在臆想,人确实是自己杀的,于是想给自己注射一针,忘掉记忆或直接死掉。
此时又臆想听到录音机里闵的声音,突然觉得自己得到了解脱,认为这些人不是自己杀的,而是闵杀的。
此刻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女儿有危险要赶紧去救。
金臆想中给万所长打电话(此事警方已经在竹林挖尸体,正常的所长不可能听信金的话,并且录音是不存在的,所以万所长这个片段是他的臆想)。
来到竹林小屋,此时又把臆想的对象放在了闵的身上,于是发生搏斗,闵死掉。
接着金被抓,审问。
之后女儿收到录音,听完后觉得可以理解这个杀人犯父亲,所以去看望他。
金在精神病院(或者监狱,因为最后场景窗户是被铁丝网隔住的)内疚又想注射,此时脑子又糊涂,认为闵没死,自己要先杀死他才行。
于是最后照片是闵。
内有大量剧透!!!
慎入!!!
慎入!!!
慎入!!!
↓↓↓↓↓↓↓↓↓↓↓↓======================剧透=======================相信很多人看的都是上映版,我就不多说了,就说一些导演剪辑版跟上映版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导演剪辑版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尤其是闵警官到底存不存在、是不是杀人狂这两个问题。
导演剪辑版中,男主金炳寿跟安巡警是有交情的。
安巡警带了警察学院的学生去找男主学习犯罪心理学,也的确一直把男主叫哥,证明两人私交关系不错。
影片后期,男主跟闵警官“大战”之后,屋里突然只剩下遍体鳞伤的他自己和女儿,闵警官不见踪影。
对此,男主向查案的警官交代为闵警官带着录有他犯罪告白的录音机,开着8588的白色轿车逃跑了。
而身为目击者的女儿对木屋里发生的事情绝口不提,既没有认同父亲的供述,也没有否认供述。
因为实在找不到闵警官和他的车,警方也只能暂时照男主的供述,将闵警官列为犯罪嫌疑人,连新闻媒体都这样播报。
男主出院时,恰好病房里的电视就在播嫌疑人闵警察依旧在逃的消息。
(不过这个新闻未必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男主的臆想,因为他此时仍然认定闵警官就是杀人狂)
但是在出院后,也就是关键剧情他走出隧道的时候,他忽然想起来杀人犯其实就是自己!
闵警官是因为撞车后看见男主后车厢有大量血迹,怀疑他是杀人犯才接近他的。
甚至影片末期闵警官也只是告诉男主的女儿竹林里有尸体被发现,她父亲是嫌疑人,根本没有伤害他女儿。
安巡警在小木屋里其实是跟闵警察在打电话,希望闵警官借未来女婿的身份劝男主自首,并不是认同闵警官有罪在追踪他。
杀了安巡警的人是男主!
(这里有点牵强,安巡警所在的小木屋就在闵警官和男主女儿藏身的大木屋旁,却非要在小木屋里打电话而不走进大木屋直接跟闵警官说。
想来想去,勉强可以解释为为了不让男主女儿听见他们的完整对话。
)
那么“失踪的”闵警官到底去哪了呢?
被男主在木屋里杀了之后,连人带车一起沉水库了。
女儿估计是因为对父亲的爱太深,才始终没有把父亲失神杀人的真相说出来。
所有事情的真相瞬间明了了,闵警官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是杀人狂,所有他犯下的暴行都是男主的臆想,或者是男主变态人格的映射,因为脑袋缺一块的人,不是闵警官,而是男主自己。
真正因为杀父而被母亲用熨斗打掉几乎半个脑壳的人是男主,推测男主从那时起就对女性产生了厌恶心理。
导演剪辑版的结尾并没有出现女儿去医院探望父亲的情节(女儿应该还没原谅杀人犯父亲),没有混淆视线的贴有闵警官相片的项链,也没有男主“闵泰周还没死”的喃喃自语,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在影片中展示出来了。
这个版本解释了很多上映版的谜团,但同时也将事情讲得太白、太彻底了,反而让观众失去了开脑洞的乐趣……
(不要看图就不会剧透)首先说一下这片儿的评分,我看的导演剪辑版,看完后我觉得这片儿至少得在8.8分往上,完全可以媲美《致命ID》、《记忆碎片》、《沉默的羔羊》这些影片,结果一看怎么才7.8呢?
翻看了一些评论才发现,原来很多人看的是公映版。
这一点,我很庆幸。
因为很多人看的是公映版,所以影评、剧情解析写的都不够准确,这也是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的原因。
我画了个图,剧情其实并不复杂,另外男主没有老年痴呆症,他就一个原因:人格分裂。
见下图:
画到这里,其余的剧情就不用解析了,还有疑问请留言!
年轻时候的金南佶青涩又有灵气,前面塑造的诡异变态的人设,顶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还真有点害怕!
故事里面,薛景求独角戏分很多,演员的自我信念感很强,女儿面前温柔的眼神,陌生人面前冷漠的眼神,杀人时邪恶的眼神,瞬间失忆后的茫然眼神,都表现的很好!
故事叙事时真真假假,虚实结合,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知道真相!
老年痴呆这个病症会丢失很多记忆点,剩下的记忆点拼凑起来就是全新的故事!
我看的是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感觉没有太多疑问,当然,剪辑不同而且少了十分钟内容出现完全迥异的结果也是可能的,所以,所有结论都是基于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1、凶手只有一个,那就是金。
2、凶手是不是精分并不确定,但是肯定没有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是装出来的,故意不认识路到警察局装老年痴呆,让警察成为老年痴呆的证人,为犯案解脱做准备。
最后被放出来之后把鞋换过来就证明了这点,他是为了装老年痴呆故意穿错鞋的!
3、此次为什么再犯案,犯案为什么要先装老年痴呆?
再犯案是因为前面的案子都过了诉讼期了,装老年痴呆是因为抛尸的时候跟闵撞车了,不被抓到再熬过一个周期的诉讼期不可能了,为了嫁祸给闵,开始装老年痴呆。
4、17年前的犯案主因是童年阴影,父亲的锅,他主要杀他认为渣滓的人,但是17年前发现了老婆的外遇,把老婆跟情夫一起杀了,这时候主要矛盾转移为对女人,同时也想起了童年自己杀父亲的时候被母亲削掉半边脑袋的事情,加重了对女人的恨。
17年前因为金杀母之后导致姐姐自杀,自身有负罪感,内心希望姐姐姐姐还活着,所以,过滤掉了自己杀母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接受姐姐还活着的想法!
5、当年金杀了老婆跟情夫之后得知女儿不是亲生,情绪失控翻车,让记忆出现了问题,激情杀人杀了卖烟的女人,杀了之后感觉杀错了,有负罪感,加上记忆出现问题,所以,有一段时间就没再杀人,等再想杀人的时候时间过去比较久了,他就想熬过最后一次杀人的诉讼期之后再犯案。
6、安警官当然是存在的,闵当然也是存在的。
电影除了在病床前的检察官询问以及最后走出来之后自己换鞋自己想的那些是真实的。
检察官询问的真实就说明安跟闵必然存在,毕竟都是警察系统的人,如果金虚构警察自己的人,显然很容易就会被揭穿!
整部影片其他的桥段都是金对检察官的详细叙述,这点从开头检察官就说了,你详细的跟我说这些事情,所以,既然是金的自述,那么很多的桥段都是为了嫁祸而编造的谎言,但是在这个谎言中,最大一个漏洞就是安抽了那盒烟,如果闵是这些案子的凶手,安不应该在确定闵是凶手的时候抽烟,显然,闵不可能17年前去杀卖烟的女人!
7、绝对的神剧!
高智商的犯罪。
女儿是因为自己不是亲生但是金还是把自己抚养成人而原谅甚至包庇了金,所以,一句话也不说,所有的事情都是金的日志以及口述,一个老年痴呆连家都忘了的人竟然能口述这么多?
这也是他装痴呆的证据之一。
8、所有能证明闵是罪犯的事实证据都不存在了,金举报闵是罪犯是给安举报的,而安死了,证明闵说过自己是罪犯的录音机也丢失了,证明闵的脑袋缺一块,但是闵又找不到尸体了,小木屋出来只有一具尸体,那就是安的。
而闵的脑袋并没有缺一块,只不过是金把自己的一部分事情安插到了闵身上嫁祸而已。
先写这么多吧,不知道是不是都说清楚了,如果再想起什么或者有同学提问再补充吧!
从一开始就觉得主角和闵警官的人设和对立太明显了,后边会不会有反转,随着剧情推进好像失忆者版的飓风营救,直到最后主角出隧道把穿反的鞋换正,这画面和非常嫌疑犯里主角结尾从瘸子到正常人如出一辙,原来前面的一切都是主角编的,他根本没失忆,阿尔滋海默症也是他给自己的人设,他编造的日记里唯一证明闵警官是连环杀人犯的证据就是录音机,而他恰恰用失忆把整个证据无效化,彻底洗白自己,再配合薛景求的演技,真厉害了。
到底是一个连环杀人犯还是两个连环杀人犯,男主用老年痴呆给自己脱罪,警察的身份杀人让我细思极恐,男主的头骨有缺陷更是让人害怕,因为母亲不想他成为杀人犯阻止他伤害了他,他杀了家暴的父亲和害他头部重创的母亲,姐姐自杀他希望姐姐活着。
他自诩正义使者,把杀狗取戒指的、把迷路孩子当奴隶的酗酒流浪汉,把害死一家人的高利贷从业者,还有自己外遇的妻子窦杀了。
当然这些杀人的理由可能都是他编造出来的,毕竟死者不会说话,反驳不了也没办法为自己辩证。
愤怒冲动导致车祸,忘了妻子,只记得女儿,不再杀人,但是肢体习惯杀人,他认出了杀人犯同类,举报,健忘,血迹证据,那个警察频繁出现女儿身边,是谁在作案,录音反转,通过录音记录的真相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何况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口诉,他是杀人犯,他成为警察身份时没有认出女儿,以为自己在斗智斗勇救女儿,实则是女儿身边的危险炸弹,清醒时有保护女儿的父爱,糊涂时就成为杀人如麻的杀人犯。
他的记忆只记得自己想记得或者想幻想的。
恶人自有恶人磨,即使是心里的恶魔,闵泰周还在,因为他还活着,警察已经灭口了,女儿不愿开口。
个人觉得剪辑版所谓的完整是为了强行铺出另一种结局,让一部片子两种解读都可行,但有些画蛇添足。
上映版的结局更合理,逻辑也更合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已经不杀人的杀手如何一边应对老年痴呆的阻碍,一边为了保护女儿解决新冒出来的杀手的故事。
而剪辑版的逻辑是,一个完美的杀手依靠杀手本性,即使老年痴呆了,仍能故意创造一个接盘侠,完美掩盖自己的犯罪。
问题是,他杀的人都过了17年了,他没必要又去新杀人,然后又来嫁祸…有人可能解释是17年后他因老年痴呆症而重新想起17年前的习惯开始杀人,但两个核心矛盾点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一是抓赌方连杀两人,那一定是警察所为,二是如果因为痴呆症,17年前的杀人习惯复发了,那一定杀人的方法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其他方法,还拍照拍视频放血。
所以综合来看,更喜欢上映版,导演剪辑版,就当成是导演老年痴呆了后的一种幻想吧~
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因为我相信这个才是真的结局……118分钟估计是为了过审的结局
简单的说吧,很多人看了导演剪辑版也没评论到点上。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老年痴呆”、“即使失忆也改不掉习惯”这些表象符号,而导演真正讲的是:一个杀人惯犯,即使患有间歇性失忆症,也会在清醒的时候找出办法继续杀人,掩盖真相并嫁祸于人,不仅有娴熟的杀人手法更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利用自己间歇性失忆的缺点,伪造出以假乱真的证据(录音笔和日记),通过所谓的细节博得检察官的信任或者说造成检察官的误判,最后成功脱罪。
首先男主失忆是事实,已经有医生证实,但是他不是常态性的失忆,而是间歇性的,这很关键!
聪明的男主想到了用录音笔的办法帮助自己纠错,录音笔是真实存在的,虽然结尾已经找不到,但更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如果找到了,男主的罪行就自然穿帮了,有可能是男主自己毁了,这都无所谓,主要是说明录音笔是男主的真正犯罪工具,他利用录音笔来回忆,并且编造了一份日记,这份日记虚实结合,就是为了欺骗检察官或者说是导演为了迷惑观众的,这也很关键!
日记中大量叙述了男主年少的遭遇,造成自己杀人的原因,和杀害19个人的细节,这些足以迷惑检察官并博得信任,因为即使这些都是真的,由于年代较长,已经超过了追诉期,男主也不会因为这些罪行而获罪,这是男主聪明的地方!
那么重点在于最近的几起杀人案,也是男主所为,影片迷惑观众说男主虽然杀人但是记不起来了,其实相反,男主不仅利用录音笔记得一切,而且在被闵泰柱追尾后,很快设计出了一个嫁祸于他的方案。
在影片结尾有男主真实记忆的介绍,当他被追尾时没有下车,而闵泰柱站在车后看到了血迹,此时的男主通过后视镜观察闵泰柱,并露出了邪恶的微笑,这是一个惯犯瞬间起了杀心而且盘算如何让他成为替罪羊的开始,这是第一次微笑。
而当男主被释放沿着铁轨走出涵洞的时候,男主对着观众又一次露出了邪恶的微笑,这是第二次,两次微笑互相呼应,表达了男主完美的完成了之前设计的嫁祸和脱罪的计划!
而男主的女儿没有对检察官开口,并不是因为父女情深,因为她知道了这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且亲生父母都死于男主之手,怎么还能有父女情。
影片结尾有片段是男主把女儿绑在浴缸里,手中拿着注射器,因为男主以前干过兽医所以熟知各种药物和注射用法,很有可能他给女儿注射了药物,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创伤,既不会致死,也不能开口,也成为了让检察官判断失误的伪证之一。
影片中男主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真实记忆、间歇失忆、臆造回忆,而主要篇幅都是在讲臆造,既是为了迷惑检察官也是为了迷惑观众,各种臆造不停的反转,让观众都产生了对自己记忆的怀疑,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所以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罪犯始终是罪犯,不能因为其生老病死而值得同情,而掩藏自己罪行的那颗心才最可怕,最让人不寒而栗。
看的是导演剪辑版,比较容易理解
薛景求的演技出神入化。
还可以,不如记忆碎片
故事不但完整扎实而且很有想象空间。
用阿兹海默症的幌子随便胡诌,看似烧脑实则无聊,剧情从主动递名片那里开始就已经崩塌了。
空洞、无聊、自嗨,这个片子严重侮辱阿尔兹海默症。
从《那家伙的声音》到《不可饶恕》到《素媛》再到这部《杀人者的记忆法 》,“不要做薛景求(薛耿求)的孩子”的定律依然适用……
用失忆玩千层饼。。。
这是一部靠主角一个人撑起来的电影。
都快你都快你哼,对对对都怪我
感觉延迟,缺半边脑,做过手术的应该是男主,所以警察是好的……鞋反了就是发病了,没反就是正常……故事不错,拍的太无聊……
1.这部电影脑洞之清奇,使得它在哪里结尾都是非常精彩的。但是从他俩打起来以后就相当减分,这感觉就像前段时间看的王一博和梁朝伟的打戏,虽然是看得出你们很努力,但是在一部主打悬疑的电影里,你在体力上费尽就让人看着更费劲。2.这部影片展现的阿兹海默症的症状还是很有诚意的,不但记忆会缺失,还会乱,还会错,还会分不清时空甚至现实,家里以前就有老人深受这种痛苦,所以看着还是很有感触的。3.啊这姑娘这一天过的,自己的老爸是杀人魔,自己的男友又是杀人魔,自己的老爸还不是自己的老爸,然后自己还被打了一顿。这都摊上了什么事儿哦。
得看导演剪辑版
拍的是个狗屁,乱七八糟,浪费2个小时,只有烧脑后的不知所措,不知导演所言为何物?
本是杀手,却佯装圣人;试图铭记,却总在遗忘。勇者向强者抽刃,怯者对弱者扼喉。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用仇恨作茧,被记忆自缚,困在几亩茂盛竹林,活在一片荒芜人生。哭与笑都不能和世界同步,爱和恨都无法和别人共存。被所有爱的女人抛弃,承受上天捉弄记忆的惩罚,永远体会不了为一个人戒烟的幸福。
看韩国片看疲劳了 再好再缜密都差不多 拍法全都一样 题材颠过去复过来都是这几个曾经香港用烂了的类型
看得导演剪辑版,整整两个小时被导演玩弄于股掌之中,一直在“到底是不是他”中反复横跳,但是略拖沓,横跳过于疲劳。电影最大的功臣是薛景求,看他演技不亏。金南佶的苹果肌和法令纹好出戏,有些角度迷之青年版宋康昊。
空有想法没有执行力,想用记忆碎片的设定套一个禁闭岛类的烧脑类型片,却连最基本的叙事都失了控。不过,前有宋康昊出租车,后有薛景求杀人者,韩国戏精们飙起戏来真心吓人!
有必要看看导演剪辑版
8/10.我看的是导演剪辑版,比剧场版多了10分钟。得了老年痴呆症记忆混乱的老连环杀手为了女儿的安危与新出现的连环杀手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对决。看到大部分剧情的时候我是有点不以为然的,连环杀手这个题材并不新鲜,新老连环杀手对决稍微有点新意,但片尾几分钟出现了大反转,这就解释了前面不太顺畅的情节,也让影片的品质升了一个台阶。看豆瓣得知这个反转只有导演剪辑版才有,在那几分钟里敌我完全倒转,一切皆为臆想,充分利用了老年痴呆症这个设定条件,细思恐极。但再仔细回想一下,还是觉得有点牵强。薛景求演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