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几句,几个基础漏洞吧故事是发生在千禧年,哈尔滨的商场和火车站装修陈设过于豪华了,那个年代的小饭店基本不装空调。
邮局那时候有送货上门服务有待商榷。
群演穿衣打扮前卫了,只看场景你说故事发生在15年甚至更晚也说得过去。
最后上坟祭拜没表哪个年份但按道理不会隔太久,那个大众新款的前脸也太跳戏了。
只能说这些取景和道具方面太不过用心了。
演技来说,客观讲包没什么太明显硬伤,只是总觉得不契合这个角色,女主除了颜值勉强说的过去外其他就水了点。
配角没有太出彩的戏份。
乔杉台词不多的情况下算是正常发挥了。
最后要说的重点是,六块钱能退给我吗?
先写这些吧
八零后看着想起了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要账的街溜子就这样,还是很接地气,痞里痞气看着意气风发,小包确实颠覆了我对他演技新认知!
主要里面的配角个个演技爆棚!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个人喜欢包贝尔上半部的演技,这种痞气演的很真,很多人都说盗版抄袭,我不这么认为,故事是一个故事讲的人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
上一个包贝尔演的电影,我就说,包贝尔的资源,他应该做发行,能人所不能,他不适合演戏。
看着了这个电影,我有点明白了。
他还是有难处的。
好像翻拍韩国电影这档子事是让包贝尔承包了。
那真是骑虎难下。
首先,我盲猜一下,如果包贝尔拿下了所有翻拍韩国电影的一手资源和渠道。
那真是塞翁得马,嫣知非祸。
本来像我说的,如果用这些资源做发行和出品,不但不用挨骂,还可以挣钱和得名。
但是现在我看出来了。
如果包贝尔不自己出演自己的电影。
那好容易拿到的渠道就得为他人做嫁衣。
自己反而费力不讨好,演了又是费力又挨骂,这真是难受。
说到电影本身。
无论是对比韩国版还是台湾版,都是胡闹。
但是我打二星是有原因的。
这多的一星,是我看到包贝尔在邮局写字的特写。
字写得特别的丑,可能不是包贝尔本人写的。
但是这算是尊重剧情人设的细节。
就为这很丑的字,多给你一勺。
我先声明我不是水军。
看多了电影都麻了。
一开始在抖音看到最后一段,包贝尔这段戏,来了点兴趣,虽然剧情很老套,前期该说还要说,站在女主的观点这是¥@?!
前面感情戏强行理顺那就这样吧,狗血剧情需要呗。
后面半段讲真还是有点感觉的,于铁下跪要债,二条怕玉石俱焚也好良心发现也好给回了积蓄(面部表情丰富),后面是于铁回家被哥赶,乔杉收到发廊的飘带。
这一对比,一下子就泪崩了。
还有就是小侄女要钱买MP3吧(忘记是不是了),说于铁抠门,后面以刘德华的名义寄了过去。
还有叮嘱铁爸的钙片没有记起来,反而记清楚儿子交代的事情(剧情需要)这也有点泪崩。
后来的后来,佳丽结婚了并没有把于铁忘记带了它爱吃的串和青岛啤酒。
这就够了,爱过!
什么狗屁玩意,一分钟前还高冷得不得了,一分钟后就躺床上了,毫无代入感,强拉硬拽,包贝尔的乡村土,和梁颂晴知性美,怎么你就觉得他俩根本就不应该在一起,倒是夜店妹跟包贝尔才应该是门当户对,你要整点爱情,也要符合逻辑,符合形象。
前边有翻拍的,至少也让人觉得男主配得上,这个版本你怎么看都决定不配,恋爱的进展,莫名其妙,给父亲整了一个葬礼,就突然爱的无法自拔了?
什么狗屁玩意,我呸
《东北恋哥》的观后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如果只作为一部单纯的影视娱乐产品来看《东》可能不差,有笑点有泪点;可如果以女性视角去看这部电影的话,真的很让人心理不适。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同的情景,我真的只想对女性朋友们大喊:快跑!!
这不是爱情!
《东》这部作品翻拍自2017年台湾电影《当男人恋爱时》,可以说是相当忠实了“原作”,而《东》的主创人员也许没有想到这部电影又是翻拍自2014年的韩国电影《当男人恋爱时》。
为了更好的比对,我也去看了台版和韩版。
我想搞明白2014年这个最初的原版为什么没有引起不适反而还收获了大量好评。
观影之后我个人的感受是:除了主演黄政民的表演和演员本身个人魅力弱化了“不浪混混”人设(韩版演员阵容强大,随便一个配角都是熟面孔的演技派,自然也带动流量,从侧面在观众心理上建立更多好感);更重要的是原版的叙事手法(在正序叙事中插入回忆,更为明确的为观众阐释了主人公转变的起因和心理过程)极大的弱化和规避了这个人物的负面形象,最终将人物修正为一个浪子回头自我救赎的悲剧正面形象,强调和突出人物身上“善良”这个闪光点并以悲剧的戏剧冲突烘托,最终达到与观众情感共鸣可以说是相当聪明和讨巧的方法。
可反观《东》,成也忠实2014年“原作”,败也忠实。
随着剧情的推动迫使观众不得不更多将关注点放在男主那些看似“笨拙的,善良的浪漫”上,可这些行为但凡放在现实生活中那都叫做骚扰!
威胁!
违法!
剧中女主的心理变化真可谓是情感PUA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教科书一般的展示。
而这种不友好的观影感受更是在影片结尾冲到了顶点,姑娘被迫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还要给人家“善意的”配一个爹?!
伺候你一个还不够,你死后还要跟你家消耗?!
儿媳妇这个称呼真的大可不必了,我只想说求求了,放过这个可怜的姑娘吧!!
三部电影过后,我不由的感叹叙事手法对人心理的影响,一点点的变化都能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
从2014到2017,再到2021,这个题材拍了三遍,不论影片成功与否还是希望这种价值观的输出还是别再出现了。
补充:韩原版人物的性格统一,一直都是个有良心的混混,重点在混混(混混的处事手法对人对事对感情,没有卑微更像是没有教养的儿童似的天真和冲动)。
并且“良心”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各种细节中体现的(多为侧面描写并且在符合他混混人设下展现的。
比如:追债与追求的过程多是在女主工作单位外进行的,最大程度上保全女主的颜面。
)。
《东》中男主时常精分(混混气息很模糊,时不时展现出卑微这种情绪,可能是为了表现这个人物的纯情,可惜太留于表面);强烈的男性视角看待感情,极强的自我感动(可以说《东》将“好女怕缠男”这句话达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即使想要在现实中实现这句话,第一,最起码女生是不讨厌这个追求者的或者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好感;第二,追求者的“缠”不是真的纠缠。
可《东》中男主天天在女主工作单位的“示好”真的可以理解为爱和合理的追求么?
我想在现实中恐怕不行。
男主在剧中对待感情持有的“有付出必有回报”的思维方式也相当的直男可怕),并且《东》中男主的“善良”全都是很直白的强行植入给观众的,而不是观众从主角的行为举止体会来的(由剧中人物口述,比如:由二条说出的“心太软”,由小弟们说出的“我这哥最仗义了”,当着女主面献血等,即便是开场第一幕的菜场追债,韩原版也是只有男主和被追债人的二人对手戏,而不是像翻拍中的在大庭广众下的“表演”)。
其次比较两剧,《东》中女主的存在感极低,没有鲜明的情绪表达(可能是被要求演绎一个冰山美人)可这种设置非常不合情理,在所谓追求的过程中女主仅有的那些表演(大部分时间只是冷冰冰的一张脸)实在不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的转变,无法为后期想表现的矢志不渝的爱情打下坚实基础。
最重要的是剧中关于减轻债务的偿还方式在原版中是由女主提出的,包括:一起吃饭,聊天,甚至是肉偿(这个韩原版中的肉偿依旧是符合混混的处事讨债方式的,此时女主的屈服依旧是不带任何恋爱情感的,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碍于国内的审核制度删改可以理解,但《东》中改编为由男主提出“假处对象”而且是当着女主众多同事的面上提出这种抵偿方式就有些变相威胁和猥琐的意味)。
最后再吐槽一下电影的海报,四个男人,就连出场不多的被追债人都能在海报中占有一席之位,男主更是放大比例占据C位。
这不是翻拍的爱情故事么?
又不是翻拍《东北古惑仔》,那爱情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呢?
加之海报上大大的《东北恋哥》的标题和“日久见哥心”的宣传语,充斥着浓烈的自恋气息。
说到底这就是一部以男性视角揣摩所谓“爱情”的电影,自大自恋自我感动的潜意识充斥在这部电影里。
当然韩原版本身也具有这些糟粕,但精心的剧本打磨,巧妙的叙事手法,演员演技发挥等将这个糟粕故事修正了,虽然《东》中演员也是用心揣摩人物并表现了不差的演技,可奈何整个电影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并在糟粕中又加入了一些不友好的原创桥段,真可谓是雪上加霜。
我无法和里面任何一个人共情。
觉得这就是个片子,连个故事都算不上。
无法理解男主的想法,无法感受到男主的性格,这个人物形象都扁到二维去了。
同理其他人。
男主在我心里就是个老打架的天蓬元帅。
就是他亲女主那段,我马上冒出天蓬元帅调戏嫦娥的画面。
对于女主会爱上包贝尔式的男主,我更加不能理解,就,我知道男主这个形象立好了,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真就,男人味爆棚。
但是我在包贝尔身上似乎只看到了怂气,冲动和没头脑。
简直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结合体。
你叫我爱上这样一个结合体,我是金佳丽,我就算是欠钱欠死,缺爱缺死,也不会和他在一块儿。
包贝尔就给我拍出了这样的感觉,你说他失败不失败。
以及片里的其他人,乔杉的情感转变极其尴尬,完全没有感情过渡,就是导演叫我演啥我演啥。
好尴尬哦。
班里团建看的,浪费我生命
我感觉这是一部挺好的爱情电影,也不用说这个翻拍那个不专业的,它能给大众带来共鸣那就是一部好电影,剧中对当时年代哈尔滨人生活的还原非常好,看的时候也让我想起以前家人们在哈尔滨生活的点点滴滴,另外剧中男主包贝尔对爱情的态度我也很认同,是个男子汉,其中有几个片段我也很认同,当得知自己活不长以后没有告诉亲人和金佳丽,还有金佳丽说过完年我们去领证,包贝尔没有回复,过年抱住哥哥说新年快乐,得知父亲腿脚不好,买钙片给父亲,最后给大哥买的灯箱,给病床上的老丈爷买裤衩,我感觉整部剧除了爱情以外,其中还描述了很多亲情,一部包含爱情和亲情的电影,这难道还不是一部好电影嘛?
1.男主很高尚??
是个情种?
2.剧情狗血得很包贝尔。
3.女主抽象得很,负债,爱情,爱与不爱,似乎都是因为男主是个高尚的催债人?
开赌场的小瘪三??
4.还是狗血狗血狗血,完全不会因为东北的凄凉背景显得减弱。
5.总归是一群犯罪分子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其中这个女人没什么故事,其中有故事的犯罪分子也没什么看头。
这一部电影有天若有情的感觉,跟90年代的香港片非常相识,于铁的感性,对兄弟情两肋插刀,对亲情心怀感恩,对其他人留有余地,人都是感情的动物,每个人也会被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动的。
都是现实的写照。
遗憾的是,后面两个没能一起去香港,如果能一起去,坐在维多利港一起看风景,我相信这是更美好的结局。。。
东北不错,后面的都算了吧
东北版当男人恋爱时,还不错,包贝尔形象不是很适合,但是演的还可以的,女主好看,演技一般。
前半段个人挺喜欢的,希望宝贝儿找个好剧本吧,每次刷到他的电影都是演技不错,剧情太拉
嗯女主挑的还可以有黄哥在前我看包贝尔也流下了“鳄鱼的眼泪”😅😅😅
2分,男女主角的选择都有问题吧?前人在前,包贝尔实在不合适。女主99年的???
还可以吧
包贝尔什么时候能适可而止?人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黑米影库】政民哥和邱泽弟的神演技无可挑剔,不可撼动!啥没留下,只剩一地鸡毛!
某人肯定以为这个时代随手一翻就票房过亿,观众都是傻B!我国的人口基数真把你们惯坏了…
这片子好看,哭了好几回;爱很难,真情永远在心里。好看
矫情
秦小珍才是最吊的,敢让包贝尔演黄政民和邱泽
到最后没崩住,泪崩了
一星给这是徐岸宇推荐给我的的电影,他说“挺搞笑的”,没想到我们两个里他才是笑点更低更奇怪的那个。一星给结尾的强行煽情,死后送发廊灯,送随身听,吃着面叫爸爸照顾好女主,行吧,算你煽着了。
东北人看着有点怀旧,翻拍《当男人恋爱时》
老套 老套 老套
主角演技新高度,故事剧情也比较流畅,符合那个年代东北地域文化特征。时代和地域不同了,外地人可能理解不了。
翻拍本身就是会打折,如果原版照搬太多就更水土不服,虽然本土部分融的还可以,但也要说这个剧情不适合2021看了,剧情走向看不出新意思,完全就是靠“看你还能整出什么花样”在撑,包贝尔求求了少买点老掉牙故事的翻拍版权吧搞点正经原创才是正道
作为一个演员,包贝尔一直挺努力的,可以看出进步。而演戏之外很多负面新闻让人产生的反感却很难消除。
这是看过的第三个版本,我依旧吃这一卦,包贝尔挺好的,张信哲的,难以抗拒你容颜,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