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歌手冈德曼
Gundermann
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主演:彼得·施耐德,比亚内·梅德尔,亚历山大·谢尔,米兰·佩舍尔,希尔玛·艾奇霍恩,安娜·乌特伯格,索斯藤·默滕,阿克西尔·普拉尔,克里斯蒂安·斯基宾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是关于前东德歌手格哈德•冈德曼动荡生平的传记电影。冈德曼白天在露天煤矿驾驶着挖土车,但晚上却作为歌手登上舞台,以自己创作的音乐感染他人。他以生活和生死为题材,却也涉及政治和社会批判主题。凭借其颇具个人化和真实感、既忧郁又富有诗意的作品,他成为八十年代东德地区的大众偶 像,但也时常遭遇同上级的冲突。甚至在两德统..详细 >
大场景的色调很喜欢。但剪辑真的对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冈德曼的观众非常不友好。
类似的题材我看过不少,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而人物多面描写方面又似乎断裂的很生硬。
敢于直面自己和历史的人都是勇敢的人,但是抛开情境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却是不明智的。民主德国煤矿工业666啊,我超级想去开那个挖煤机🤣以及谁翻译的这个中文片名,一股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告密文化当然是不可取的,会被对手当作道德污点来无限放大乃至摧毁整个事业的合法性。
说实话,更喜欢《无主之作》。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中学时代天天听Ernst Busch的人,对这种电影肯定是有加分的。
东德最具影响力的工人艺术家格哈德•冈德曼的传记片。以他与国安局合作往事的揭开为界引出两条时间线索,一方面交代其感情生活和对行将远去的国家及其艺术与劳动环境的矛盾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其从排挤个人过往到直面过错的艰难尝试,最终刻画其作为有心无力地改良社会的理想主义者和反遭监视的史塔西小丑等复杂形象,角色的内心挣扎反映着东德社会的分裂性。对区别于父辈的社会身份和对家庭角色的双重寻找所产生的张力中,影片更以记忆本身的逻辑为参考,往往通过联想式的叙述方式强调主观性和场景感。
主人公是劳工歌手,可惜音乐风格太平庸
歌好听,形象也不赖。
很喜欢 很真实的记录 认可一个人完整的样子和他的处境 而不是装模作样赞颂或贬低。 另外音乐太好了
8.歌词写的真好,让我再次惊讶怎么有人懂得这样运用文字,内心如此丰富,才思真是如泉涌般时刻都涌出来,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带着使命来的。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挣扎,而不是简单的批判,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是很困难的。
类似于中国金鸡奖入围的水平,笑尿
说实话,我是看到中间偏后才看懂这电影是双线叙事。并不是没有发现不对劲,只觉得一些地方不符合逻辑,单纯以为是跳跃性的叙事,后来仔细想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分割线”造成的,而且多数也只是平凡琐事,没有连续性也正常。这也是电影从4星降到3星的原因。涉及政治,政治立意却不明确,音乐非常好听,是加分项。说它打趴了《无主之作》,我不懂。
65/100。可能这种闷片才是德国电影最常见的打开方式。全片从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煤矿工人和他的乐队入手,却重点讲述的是在两德尚未统一的历史大背景下,主人公遭遇的各类情感风暴以及他做出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选择和他后来对此的态度。仿佛天生就有哲思细胞的德国人把这个故事讲的深奥又晦涩,两天时间线不明显的剪辑使得故事很难被吸收,对观众十分不友好。相比于在劳拉奖上被血洗的《无主之作》来说,这部确实是被吊打的,唯一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可能就是在后者中不太突出的演技——亚历山大·谢尔的表演生活化但也不失闪光点,除此之外这部电影里的歌曲确实乐感很好。 @2019-11-28 03:09:24 @2021-12-23 01:08:40
偏乡村/民谣风格的歌曲很好听,但似乎讲述东德主题的电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深度上比本片更好的不在少数
比蚂蚁森林偷能量还要无聊
既然曾经做过间谍,就应该付出代价,及时勇敢坦诚也不代表可以原谅。导演最后表现出的对歌手的同情真是让人遗憾。
色彩明亮到像當代故事,眼鏡轉換與插敘配合,另一次承認大腦刪除得了記憶。最後悔的永遠是背叛自己。
音乐特别好听
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