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金钟奖,仔仔终于得奖了,其实早在《痞子英雄》的那一次,我就觉得他应该得,但是却没得到...不过该来的还是来了,真的恭喜他!
其实说真的,在《流星花园》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怎么迷他,只觉得,啊...是挺帅的...然后就没了,因为可能是他刚出道的时候,演技确实是比较稚嫩吧。
我觉得男人是越沉淀越有魅力的。
这就像一种名为气场的东西。
他虽然不说话,也可能话不多,但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觉得这个人不简单,而且应是非常有阅历的人。
话又说回来,在今年的早些时候,仔仔拍的《忠烈杨家将》,虽然此片不是特别的卖座,但是奇怪的是仔仔在这里面让我印象很深刻,觉得这几乎颠覆了我对他以往斯文花美男的印象,当然这种改变其实很好,因为我很欣赏,也很喜欢。
是男人味更足了么...恩...应该是...《彼岸1945》我还没看,但是我很期待哟!
故事的简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男孩子寻找回家的路。
结果发现是一个能穿着白大褂治病救人的医生,因为自己的家乡台湾被祖国在甲午战争后舍弃,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在日侵华战争中被押送战场。
战争结束却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能不能与久未谋面的血亲再次重逢的故事。
《彼岸1945》给我们讲述一段千里寻亲记。
最早听说《彼岸1945》还是在《与时尚同居》上映前那会,当时我很赞周渝民的精彩表演,他粉丝便在微博上推销这戏,自己查资料发现是1945年台湾士兵战后返乡的史诗故事,顿时很感兴趣。
然而,可能是提早认为是战争史诗大剧的缘故,导致最终成片则有些落差。
全剧略为缓慢的台剧节奏,不是很爽。
前几集一闪而过的战争厮杀,同预期中大制作相差甚远,周渝民和李李仁扮演的两兄弟,居然从战场上逃出生天,再度回到台湾搞三角恋纠葛,总觉得有点刻意,看着不入戏,便弃了剧。
但随着仔仔在《早见,晚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很难出彩,自己还是决定把《彼岸1945》看完。
说实话,这部剧虽然不是很紧凑,但里面的抗战悲情、海峡两岸的历史伤痛、逃兵惨状、谍战都像模像样的。
全剧通过苏台英的视角,先勾画了国民党军队死伤惨状,就算他回到了故乡台湾,各类人们同样在在时代洪流中浮沉挣扎的悲剧。
这样题材的中台合拍大剧如今是很罕见的,因为老百姓太喜欢看宫廷剧、武侠剧、爱情伦理剧,恨不得把时间消磨在深宫妃子争斗、大侠和魔女虐恋、贤妻和小三之间争夺战,反而对这种有点深沉压抑的大剧,并没有那么大兴趣。
投资仅3000多万的《彼岸1945》不同于《抗日奇侠》那种徒手厮鬼子的意淫雷剧,对抗日军的战役仅仅是开篇几集那么一点点、子弹纷飞、炮弹爆炸、尸横遍野拍得很写实,并没有过多夸张。
而回到台湾后,一方面是苏台英同雪子和蒋雯两位红颜知己的情感纠葛;另一方面则是同在战场的胞兄苏台昌下落不明,重新归来后,引发各种争端;还有一方面是国军师长蒋景星、中统特务坏人马上校、坏警官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想尽办法夺着每个看客的眼球。
演员方面,内地影帝王学圻扮演的国军师长蒋景星,功勋盖世、高傲有派、忠城仗义,属于他最擅长的表演方式。
九孔扮演的坏警官,总在背后捅刀子,乘机强奸妇女,却有点脸谱化。
其实阎娜扮演国军大小姐,古灵精怪、娇憨可人,还是大家闺秀,同男主角患难与共、一见钟情,谱写了浪漫恋曲,最后倒霉乘坐“太平轮”沉船死去,应该很讨巧,却被张钧甯扮演的雪子抢了戏。
后者是日本人养女,保守当地人的歧视,新婚丈夫不幸身亡,老爸是间谍被击毙了,她想嫁给最爱的男主角,却得不到他的心,只得为爱人牺牲肉体,甚至自杀身亡。
雪子不仅姿色更佳,还身世凄惨、优雅温婉、可怜兮兮,张钧甯塑造的薄命红颜,让人热泪盈眶。
没想到曾经扮演《京城四少》中潇洒顽皮铁蛋的张晨光,演技越老越霸道,这次扮演的坏BOSS马上校,脸上皮笑肉不笑,心里则是蔫坏蔫坏,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让所有人揪着心。
尤其他刚准备向共党好伙伴的王学圻投降,突然接到电话后,立即掏出手枪,双方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其理由仅是自己家人被中统带到了台湾只能拼了。
光哥出神入化的演技,将任务塑造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李李仁扮演的大哥则是饱受战争折磨,不敢回家见母亲与爱人,同样诠释得精准到位,但剧情中人物突然复活出现,总感觉突兀。
周渝民扮演的苏台英,这跟《流星花园》中冷酷清高的花泽类,《痞子英雄》中洒脱精明的警官,截然不同。
这个人物善良、儒雅、苦郁,喜欢说话故意慢半拍,他医术高明救活过许多人,却救不了垂死的伤兵与亲人,救不了两位红颜知己的宿命,同样救不了当时国人的苦难。
仔仔终于把遭受命运摧残医生演得淋漓尽致,成功拿到了《痞子英雄》时就该属于他的金钟奖视帝。
小伙子这些年磕磕绊绊、起起伏伏,终于成为台湾实力派男星了。
张钧甯、阎娜啥时能摘得奖项呢?
或许她们未来还有机会。
从客观角度讲,《彼岸1945》故事既老套又离奇,制作有一些疏漏与小气,因此算不上经典大剧范畴,却属于精品。
剧中,哥哥战场上把生存机会留给弟弟,两岸人骨肉别离的伤感,逃兵们为谋生路当上盗寇,满载着各种反战色彩。
雪子为爱人牺牲肉体与性命的伟大壮举,揭露着当时尔虞我诈的政治暗杀残害、还有腐败警察抢占民女的种种不堪。
师长的女儿怀着爱人骨肉千里寻夫,昨日还是贵族阔太,今日已变得靠乞讨为生,明日则上了“太平轮”沉船死去,同样浓缩着中华人民在那个动荡大时代的悲剧宿命。
将士情、儿女情、兄弟情、父母子女情、爱情,牵动那个混乱时代,各位主角在洪流中浮沉挣扎,表现得很触动人心。
什么为革命献身,什么人生信仰,什么战争胜利,都不如一句回家来得实在!
还是挺狗血的,但情感又没戳到点上,全剧看下来居然没有一滴泪,最后两集几乎批量领盒饭,但几乎令人无动于衷。
人设最好的应该是王学圻的蒋师长,最后和马领导互射,实在死得太草率了,张晨光演大反派也总是恨不起来。
同理还有九孔演的小人,受演员影响总觉得是谐星搞笑的。
杨贵媚的妈很传统,但是大儿子刚死居然就催二儿子把雪子娶进门,不理解。
三个儿子,老大不错,挺护弟弟。
老二作为主角,实在圣母加主角光环,说自己只会救人,但你救的人杀了其他人怎么算?
在战场骂他哥杀人,愚孝答应娶雪子,和蒋雯谈恋爱还答应雪子一日游,后来还带蒋雯私奔不负责任,为什么最后他活下来了?
老幺李国毅太冲动,因为战后日本人还在学校读书就愤而退学,都要离开台湾了还撺掇叔叔去袭击涂锐,但又有勇无谋,叔叔的命就是他害死的。
女主演员挺好的,演得娇俏可人不扭捏,但角色实在太一般,娇小姐作派和整个大势格格不入,爬山穿高跟鞋逃亡穿裙子,被绑架后与男主一起逃跑居然不是抓紧时间跑而是故作生气质问男主怎么不关心她,当下屏幕前真的和男主共情,跑完再作可以吗,后面回上海的表现倒还可以,结局居然是沉船,编剧为be而be吧。
张钧甯的雪子也很无语,从小就在老大老二中间举棋不定,和老大订婚却心念老二,主要还是觉得她眼瞎,因为实在看不出老二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居然在明知老二心有所属时还想跟他在一起,而且单纯到傻,以为吃顿饭就能救人结果自己搭进去,老二真的不值得!
张丹峰的酱油打得我措手不及,剧里有的方言不是台语而是客家话,腾讯版的配音一塌糊涂,好多回声,还不如原声。
一大堆吐槽,但并不否认这部剧尚可,优点很明显,回家的主题很特别,不谈高大上的家国信仰,剧里的人都是为了回家,演员演技也不错,除了周还得练练,尤其和女主对戏感觉都接不住女主的戏,情感表达不到位。
各位仔爷的粉丝们,看到下文请不要打我...从F4年代开始,周瑜明在我心中就是一典型的“绣花枕头一包草”...可能是我有漫画先入为主的关系吧,无论是花泽类还是零,由他诠释起来,除了那张不笑时还算精致的五官以外,实在找不到什么让人称道的。
且,找女友还能找上大S这样的,可见其品味啊... ...(据说大S生活中比小S那个啥多了...)最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台词功底,说实话,到现在仍然是,平卷舌不分,HF不分,这两天看他说日文之后,我由衷地发出感慨,仔仔你还是说日语吧!
-_-|||可是...可是,可是,昨天无意中看到彼岸的预告片,说实话,最初真的就是被“周瑜明出现在一部红色剧集中会有多雷人的表现”这一好奇心驱使的,没想到看完预告片之后,彻底震撼了!
那是一种80后偶像们绝少能表现出的真实感,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和忧愁,似乎,只能在80年代剧集老一辈演员中找到的,竟然很自然地在他身上流露... (明道之前也和一谋女郎演过大上海的年代剧,和某勋站在一起时,让人觉得他们其实是在横店拍两部戏来着...)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虽然还是那张脸,但所传达的深度会一下子让人错觉这是另一个演员。
和王学圻站在一起时,虽不能说平分秋色,但至少我没感觉出任何的出位感。
尤记得周瑜明在一集快乐大本营中说过“没有人能小看你,除了你自己”我想说:仔爷,对不住,之前小看了你!
O(∩_∩)O哈哈
1945是悲情的年代,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战争外的生活。
这那个年代,或者并不是容易的事,更别说回家。
看了“回家”,心里是很难真正平静的,有些剧无需流泪,心里已像刀割一样难受,“回家”就是这样的剧,真实的残忍。
“回家”谈不上虐点,因为满剧都让人感到心酸压抑,甚至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沉重无奈悲凉贯穿始终,真的是要有点心理承受力的,残酷的斗争和死亡让人有种看不见光亮和希望的感觉。
可你依然觉得它好,它没有狭隘的国仇家恨,或无畏的英雄主义,而是真实地刻画了战争下的两国人民的生存状态,情感走向,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民众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仅是生命,还有难以愈合的心里创伤,而1945下的中国局势又是错综复杂,国共和谈,国民党内部又明争暗斗,但这不是本片的重点,本片触及的是以往很少关注的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被强征入伍的台湾籍日本兵,他们身份尴尬,甚至被中国民众视作汉奸,而故事就围绕其中的代表苏台英展开。
“回家”既指如苏台英般被强征入伍的台籍日本兵,他们饱受战争蹂躏,对故土归心似箭,也指在台湾与日本人作战,留在台湾却也迫切想回到家乡的国民党军人。
它是一部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好剧。
该剧以舒缓沉静却又直接残忍的镜头语言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中的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尝尽悲欢离合。
又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折射,深刻反映当时战争年代的残酷与颠沛流离。
正如苏台英所说老百姓的性命就像草芥,完全捏在当权者的手中,肆意地蹂躏,践踏,甚至没有决定自己生死的自由。
残酷的政治斗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当权者一手遮天,争权夺利,陷害忠良,手段残忍,苏台英卷入阴谋,权利斗争旋涡,几次死里逃生,何莺,张汉民,杨院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更映衬了乱世中人世浮沉犹如飘萍,漂泊无依。
它沉重压抑,充满历史的悲凉感,没有过多的煽情,静静地又有些平淡地诉说,却让人心底有种久久散不去的悲伤无奈,裹挟在历史旋涡中的人们在命运中挣扎抗争,坚持着自己的精神,没有撕心裂肺的渲染,却有种隐痛留在心中。
剧中总是出现的舒缓悲情的音乐烘托气氛,缓缓地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与情感。
该剧以客观地视角展现了1945年不同立场的人,日本人,中国人中的台湾人,大陆人的思想精神以及生存状态,战争从来没有彻底的胜利,那种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创伤是永远铭刻的,那是种无法愈合的伤口。
镜头下没有民族之间程式化的隔阂仇恨,哪怕是战争两国的人民之间,也不只有敌对,你死我活,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最本真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真诚善良温暖关怀,也有欺辱伤害卑鄙丑陋。
很难得的一部片子,思想性强,情感饱满,人物性格立体丰满,人物命运深深烙印着那个时代印记。
就冲着它的深度剖析,它的敢于直面伤痛,对历史的还原尊重,就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它满满的悲情与厚重虽不讨巧却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对那段历史的再现与人物描画解析,是那种能长久留存于心底的好剧。
人们总是下意识回避悲剧和残酷的真实,害怕面对,所以欺骗自己的内心,心里抗拒躲避。
那如果世上的人都去讨巧迎合了,谁还来追求艺术的品质,所以给主创人员的用心与勇气真心点个赞。
有时我们不需要庸俗的迎合,我们需要敢于直面伤痛,通过艺术进行求真的探索和历史的反思。
这部片子有太多光彩的角色:一生以守护弟弟为其使命的好大哥苏台昌;一身傲骨,正义凛然,为国浴血奋战的国民党将领蒋景星;宽厚仁善,默默为孩子付出的苏台英母亲;直率忠义,正直悲情的张汉民;隐忍美丽,温婉娴静的雪子。
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真实立体鲜活,走心难忘。
我还是将更多笔墨留给了男主苏台英,“回家”中的周先生不俊美,不洒脱,很落魄,很颓丧,善感自责,什么都放不下,为没能救活的生命而痛苦。
苏台英的人物命运就像是在波涛骇浪中一叶小舟,受尽了命运的多舛与波折。
但就是这样一个渺小的人物,却自有他的人格魅力,他有一颗悲悯之心,他眼里只有生命,没有敌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他珍视每一个生命,悲天悯人,始终恪守着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和使命;他有着知识分子的傲骨,内心有股坚韧的力量,乱世不能选择生死,但能选择尊严,在乱世中再难也要守住做人的原则,他宁愿放弃知晓哥哥下落,也坚守底线,坚持不愿做伪证诬陷蒋师长,展现了军人医生风骨。
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尚的灵魂,却因为台籍日本兵的身份不容于世,被视作汉奸,有口难辩,卷入阴谋,深陷权利斗争中,几次死里逃生,每次看到他出场,心就不自禁地揪起来,战争的创伤,不断的颠沛流离,死里逃生,命运不由掌控,悲剧无法阻止,他心里有太深的伤痛。
周先生站在那儿,眉眼之间就足够忧郁,但光有忧郁的皮囊,没有忧郁的灵魂是不够的,周先生演出了人物灵魂深处的苦闷,忧伤与哀情,他很少展眉,很少展颜,多数时候深锁眉头,他将一个满腔心事无处诉,伤痛灵魂无处安放的苏台英演绎得恰到好处,周先生不仅很好地诠释了人物的温润儒雅,内敛深沉,外柔内刚,坚韧执着的可贵精神品质,也将人物内心深处苦痛展现淋漓尽致,让人过目难忘,感同身受。
苏台英那种漂泊游子心的无依,灵魂无处安放的心境,突然让我想到了毛不易的“消愁”,忽然觉得毛不易的“消愁”歌词很适合他:他心头有雨,眼底有霜,他心怀故乡,难看见远方,守着善良情义,放不下过往,望不到明天,明天难期许,奢望自由,死亡相伴,救死扶伤支撑身体,肩膀沉重,偏要担负,扳着指头数着没有救活的性命,两岸的路好似漫长,也没有心里的距离遥远,走过了千山万水,却跨不过心里的鸿沟,灵魂何处安放?
我不知道当初请周先生演这一角色,是否会想到他能有如此惊艳的表现,但的确真正的演员还是需要好剧来磨,据说周先生那段时间从不出戏,体重锐减八公斤,所以形象和以往大不相同,呈现一种病弱之姿,估计这种角色演久了真的会憋出内伤,敬业形象跃然纸上,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投入才成就了悲到骨子里,却也硬到骨子里的苏台英。
我忽然发现,多年了,他静静地认真地演戏,这么多年他早已甩脱了偶像的包袱,以演技来证明自己。
.
从剧情转移到台湾开始的后面部分,就感觉好像没有资金拍不下去,硬生生挤出来的一样,不是前半部分的戏的扎底,这部戏不亏死,也会被观众骂死.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那部风靡万千少女的偶像剧《流星花园》,记得那是在2002年,那一年我初三。
我们一群女孩子在某个考试过后的周末,忙里偷闲的跑到其中一人的家里看租来的的VCD,看着剧中一个沉默却温暖的男孩子,缓缓的走过校园,扶起那只被同伴弄倒的垃圾桶,就那么一瞬间,很多人喜欢上了这个安静温柔的男生,剧中的他是花泽类,生活中的他就是周渝民,喜欢他的女孩们会亲昵称他为仔仔。
也许是在偶像剧这种类型剧集刚刚出现的关系,偶像剧中浪漫的爱情和帅气的男主人公,很自然地成为女孩们追逐的话题和幻想的王子,“花泽类”带给这个刚刚出道帅气中还带些羞涩的男生闪耀的明星光环,于是他的帅气的面容成为了被编剧和导演在其它偶像剧中描绘的重点,但是仅仅依靠外形上的优势,终究无法摆脱在消费过他的英俊帅气之后,一些人对他演技的诟病与嘲笑,有人说他只是绣花枕头,有人说他演戏时表情单调乏味,为了改变这些评价他不断地在尝试新的角色类型,尝试去拍电影,但却被人说是“票房毒药”…于是围绕他的开始是些花边新闻,和某位女星的绯闻,他每拍一部片子,这些东西就被拿出来炒一遍。
也许是他沉默的个性使然,几乎没看到过他刻意的说明,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事,后来,现实中的他和女主角还是分开了,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那是人家自己的事。
在工作方面,他还在这个圈子中坚持着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只有外表的花瓶,如果你有留意过他出演的角色,就会发现他不断地在挑战自己的角色类型,突破自己的形象,记得是那部让大家对他演技肯定的是《痞子英雄》,在台湾电视剧的颁奖上,他的呼声很高,只是最后他并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得奖,至于真正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不过从得奖者也就是这部剧另一个男演员中获奖感言以及事后的许多说法中可以看到,仔仔的演技和努力是被观众和业界所肯定的。
也许之前是看太多的红色抗战剧,觉得许多剧集描写都毫无新意,所以并未对《彼岸1945》有太多期待,只是因为有他演,于是看看,没想到一看居然就被吸引住了。
被吸引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仔仔的演技果真又精进了,很多细节刻画的真实、细腻、却不显做作突兀;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部剧打破了以往只是以大陆的百姓,共产党军队视角来描绘战争和人性,而是以台湾的普通人,国民党军队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视角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以及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人性的美好、挣扎和无奈。
可以说,终于有些突破以往所谓正剧的框架了。
我不是一个爱追星的人,对仔仔的喜爱没有到狂热的地步(当然貌似对其他明星也没有到那种地步),我不过是一个默默关注他的消息,看他拍的剧,听他唱的歌,看着他在荧光屏上的成长也陪着我们这些人一同成长…关注、喜欢他,有十年了,我和当年一起看电视的小姐妹们都从十几岁的年纪到了二十几岁,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奔三的路上,这些年有人谈了恋爱,有人分了手,有人结了婚,但是好像友情一直不曾离开过。
就像有些人,你也不知道在哪一个瞬间就注意到了,然后就一直关注着,他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看着他一路的成长,仿佛也在看着自己缓缓走过的青春岁月。
(ps:真的希望仔仔,周渝民能够越来越好,当然每一个支持和喜欢他的我们也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大家都加油吧。
嘻嘻)
“ 愿以这个的故事, 献给我们的上一代, 那些在离乱岁月中,想回家的人; 留给我们的下一代, 那些在太平岁月中,肯惜福的人。
”一直没有耐心追剧,这部是个例外。
因为主演周渝民是我唯一一个关注这么多年的演员,之前拍摄的时候有看到一些片场的照片以及一些故事简介,感觉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故事,作为仔仔的脑残粉来说,也很高兴看到他这样的由偶像派向实力派的转变。
但是后来陆陆续续传来延迟播出的通知,心里就无限怅惘,想想也是,这么敏感的题材,广电肯定不会轻易就让播出的,于是就开始漫无天日的等待。
不过还好,最终终于播出了,虽然我不知道那几个明显的配音瑕疵是不是后来删改造成的。
不喜欢看20集以上的电视剧,一般都是看的短短的英剧或者日剧,以及各种电影,看过的少数的几部“国产巨制电视剧”也都是在家里的时候陪爸妈看的,所以想写一些对比性的东西显得有点底气不足,但是比起红色,GCD永远战胜GMD,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主角都是一心为党为国,恨不得掏心掏肺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的很多国产电视剧,这样一个以小人物的回家之路作为切入点显得与众不同。
但是我很喜欢,因为说老实话,对于我这样没有那么多民族大义的人来说,家就是最重要的。
剧中裴叔叔说:“在战乱年代,能保得了一家老小,就已经属于不易”。
第一集苏大哥和苏二哥的那段兄弟情的戏十足地戳到了我的泪点,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对我超级好,我却一直给他添麻烦。
剧中苏大哥的死多少是因为苏医生的圣母情结,后来苏医生也一直很后悔,到12集为止,苏医生还不承认哥哥已经去世,也不敢告诉母亲和弟弟这个消息,他内心的隐忍和痛苦都在他微微皱起的眉间,看着他沉默而又眉头紧蹙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哦,我多么想用熨斗把你的眉头熨平!
”真的希望电视剧的最后,会狗血一会,苏大哥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被几位好心人救下来,那些电视剧里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这次也来一次狗血好不好后来的后来,苏医生终于回到了家,妈妈和弟弟的反应那一段又一次戳到了我的泪点,有点手忙脚乱的苏妈妈捋了捋自己的头发,时光流逝多少年,自己发间已经有了苍老的颜色,每次在梦里惊醒,害怕自己的儿子会出什么事情,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哆哆嗦嗦地望着他,说不出一句话来,杨贵媚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演员。
想起有一次回家,快到家的时候忽然下起大雨来,当时没有带伞,虽然只淋了几分钟的雨,但是衣服已经湿透了,开门的一瞬间,我妈直接愣了,然后跑过来取下我的行李,然后把我扔到浴室里冲热水澡,那感觉真的很幸福。
张副官说他这辈子有两次最幸福的时候,第一次是被冻僵的他被蒋师长捡到的时候,被扔到热水里泡澡。
蛮喜欢他的,个人觉得虽然蒋小姐眼里只有苏医生,但是兜兜转转最后,陪着她的可能是张副官(就在我写下这句话之后几十分钟,张副官就被枪杀了,哭死(>_<) )。
很期待后面的剧情,是一部很有份量的电视剧
仔仔+张钧甯帅哥美女组合。故事是讲台湾在中美战争时的故事,我这个历史白痴应该看下~看了25集以后弃了因为剧情太慢演员表演太单一==第三颗星单纯给帅哥美女
配音不好,剧情略狗血
心疼张钧甯
人是真的帅 剧情是真的无聊
又是一个面瘫影帝啊、、而且拍的太烂了。。。看不下去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
周渝民电视剧高分产量居然还挺多的
感觉大陆板块和对岸板块是两个导演拍的,然后组合到一起。仔仔的演技真心没的说。两岸各个老戏骨也非常棒,各个演技在线。看完后,有一种 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能平复。。。。。。
便当是日本语,台湾在1945年光复之前的50年官方语言都是日语,不许在公共场合说日语以外的语言,中日战场上有30万台湾籍日本兵,心心念念都希望日本战败,台湾百姓每天要躲避盟军的空袭,和大陆人民一样饱受战乱之苦…仔仔那么瘦,每一天都过得很疼很疼,家人好不容易要回家了却登上了太平轮
说实话没看这部剧之前,还真是没关注过那个时期台湾人民是如何过的,看过之后才反思,原来还有那么一段历史是我们远远不知的……值得一看!
没有想象的好,王学圻和张晨光是亮点,李志毅演的弟弟也很不错,有点意外,李李仁戏份太少了,有点可惜,张钧甯演得还行,可惜台词念太慢,我不适应,仔仔开头和结尾表现尚可,中间有很多集不知道为啥眉头总是皱着,整个表情看着有点不自然,说台词也过于低沉,跟其他演员不太搭,总体来说这剧比一般偶
看一半看不下去了立意很不错可惜没拍好各种常识性错误就不说了配音渣得要多出戏有多出戏女主荣登全剧最丑女性角色男主全程脸拧巴得像苦瓜,声音永远气若游丝,走路像丧尸晃啊晃的年轻一辈和老一辈演技完全不在同一个级别经常有一会儿在看年代剧一会儿在看劣质偶像剧的精分感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在为仔仔高兴,经历了这么多,他终于冲着眼神清澈的男演员这条路去了。PS这个题材,如今其实已是两面不讨好,但它却奇迹般契合仔仔和其中一众演员的气质(他们也只是纯粹地在演而并不是想讨好任何一类受众吧)……另外,内地版配乐实在有点太多太尬
抛开剧情不说,真没想到周仔仔还能演这种电视剧,而且演技还出乎我的意料,喜欢那愁郁深沉的神情。张钧甯也太美了吧
看了一集 因为仔仔 据说结局很悲 不想看下去了 今年该把金钟还给他了吧
仔仔这部演技真的太好当时好瘦
立意很好,打仗嘛,什么为革命献身,什么信仰,不如一句回家来得实在!!
没有想象中的好看
就是突然想看看那张帅脸,没想到剧情意外的不错
人回来就好。以一个医生平凡却又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切面,插入上世纪中期大陆与台湾的风云变幻。将士情,儿女情,兄弟情,父母子女情,一洗台剧的狗血和大陆剧的雷人,主演们演技淳朴,混乱年代里人与人间的牵动表现得很触动人心。战乱让土地残破不堪,让亲人天人永隔,人挣扎于世,不过是想回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