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漩涡
Maelström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主演:玛丽-乔西·克罗兹,Jean-Nicolas Verreault,斯蒂芬妮·摩根斯顿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挪威语年份:2000
简介:碧碧安年轻貌美,身兼好几家服饰店的老板,不过故事开始的时候,她运气坏透了:不小心怀孕堕胎、做生意赔大钱、老哥对她摆臭脸色、有名又有钱的老妈从不出面慰问一下。碧碧安只好在酒吧里嗑药鬼混,随便找男人上床,生活除了空虚还是空虚。一天晚上,从酒吧里出来神智不清的碧碧安驾车回家,却撞倒了一名路人,她想都没想就快快把车开走,..详细 >
#迷情漩涡#如果当初先看了这部,再看焦土之城,银翼杀手2049,很多东西都能看懂和搞清了。关于生命的创造与毁灭,延续与重生,隐藏在丹尼斯维伦纽瓦一系列爱情片,剧情片,战争片,科幻片背后的,是他一颗探讨哲学与生命伦理的野心。绝对可以称其为当代最具有哲学魅力的一线导演。
【85min】7/10,这部气质明显有所提升,各种巧合所促成的奇特姻缘,多线分头叙事也非常高效,摄影风格也统一起来了,不像上一部那么“千变万化”😅。只是这个会说话的鱼虽然有趣,但更像是导演自己的趣味,和影片本身不太搭。
鱼嘴里吐出来的的爱恨情仇,仿佛做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女主好漂亮w(゚Д゚)w,案板上讲故事的鱼让人印象深刻,慢条斯理的叙事并不能掩饰焦虑的气氛,导演恰到好处的把握将年轻一代迷茫、失落、缺乏目的性的生活状态暴露的很充分,总之一句话,维神牛pi!
鱼代表了什么?
出乎意料的喜欢,维纶早期电影青睐符号指涉以及概念化用。在《8月32日》中就直接以片名影射日程规划外的特殊生命体验。而在《迷情漩涡》里更是将“鱼”做出了多重意义指涉,首先用鱼脱离海水被捕暗示女主性生活失调(鱼水之欢),其次又用鱼腥味寓意女主杀人后的心理愧疚(车上闻见鱼腥味),最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形成的相对性和与死循环最终被爱情所消解。并且,维纶在这部电影中将概念符号所指涉的隐性文本与显性文本进行倒置,而形成了一种随心所欲的质感和人物情感逻辑全然浮空的无限游离可能性。从这部电影就能看出维纶的天赋异禀啊。
值得一个五星,牛蛙古早的法语长片,有悬疑元素,故事闭环,但总体还是一部有趣的文艺片,摄影太棒了,打光扎实,蓝色忧郁迷人,画面很潮湿,可以闻到鱼的味道,这下知道他很早就已经这么重口了,结尾的Fin,也是鱼鳍的意思,咸湿的海风,狰狞的屠夫和猩红的鱼,荒诞割裂且天马行空,他的下一部片子与此隔了8年,才拍出了短片《下一层》。很喜欢早期的维伦纽瓦,当个独一无二的文艺b不好吗,自从接了2049后,灵气全被商业的物质吸走了…
诡异而唯美
魔性手法,无聊故事
无论是影片主题,影像风格,人物形象上都很像基耶的风格。之前就有直觉维伦纽瓦和基耶有些潜在的相似性,看完这部终于可以确定了。
说书的鱼倒是有意思。
爱欲的奴隶
大海、灰烬,爱与重生
维伦纽瓦的处女作,善用自然光的镜头极具个人特色,整体结构形散而神不散,cult的主题,爱上杀自己父亲的女人怎么办?爱可以融化。一如片头所言“做·爱可以颠覆仇恨”。加入旁白的鱼,有意思但作用太小。
我觉得很美,也没那么情节
【D】和第一部观感几近无差,几乎可以算是维伦纽瓦早期失败的魁北克风格尝试,这部大概也就统一了手持特写的摄影,但情感表达依旧十分不通畅,突如其来的配乐和柯南伯格风的鱼的隐喻有些神经质。
维伦纽瓦喜欢把角色置于“漩涡”之中,让其面临困境、混沌与选择。抑制、模糊、反高潮,这可能是他的作品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原因。
难怪后来停拍了那么久……
C+ 叙事蛮特别的,还有些许的重口惊悚,看来柯南伯格对丹尼斯,乃至魁北克电影影响都不小呀
喜欢生死见人性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