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看这个片子,但是一直没看,今天看了,感觉难说。
故事比较老套,不时还用一些恶俗的搞笑手法,思想也一般。
尤其是把工作与家庭简单对立的思维模式,难以服人。
工作与家庭都重要,然而从剧情来看,尚无法令人信服地做出必须放下工作的选择,可见编导人员对于工作缺少一种深层的认识。
头脑水平,和那些傻瓜女青年一样。
这个年头,缺少的真不是工作狂,而是不工作狂,或者享乐狂。
话说回来,如果影片能令人信服地(譬如像《克莱默夫妇》那样),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对工作狂给予一定的批评,同时有所理解,它的价值会高于现在,而不是制造一些简单的煽情和搞笑,哄骗一些简单的观众。
Morty:I'm an angel, Michael.Michael:An angel? I thought an angel was supposed to protect people.Morty:I'm the angel of death.又过了十年,Michael那身肥肉似曾相识。
Donna,漂亮,特别是印第安公主Pocahontas的扮相……your wife's rockin'body still drives me crazy.邻居家呱噪的满脸雀斑的总是刺激别人的小孩Kevin O'Doyle,BTW, 这彻底打消了我用这个名字的意向。
最后雨中赶去告诉儿子family come first 的时候,果然又被感动到,盈眶。
现在不知道是怎么了,很容易这样,MD。
bed bath& beyond 店里那个店员倒是很可爱游泳的那个华裔小孩Ping woo那句what?太出彩了,is he really my dad?还有后面的那句I hate that man.返回去才发现,后来Donna改嫁的那个Bill就是Ben的游泳教练,想到《钢琴师》。
以后改行当教练比较有前途,:).年轻母亲最容易跟孩子的家庭教师来电,特别是钢琴教师,还得改行学钢琴,不知道有没有口琴爱好的。
想要他老爸那个那个魔术铜板最近的片子里好多狗狗跟布娃娃那什么的,流行么Michael&Donna的歌是Linger by the Cranberries 小红莓的逗留but what the hell is the song that is playing during my first kiss? Will you still love me in the morning?Forever & ever , baby.
我们回不去了公子羽张爱玲写过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却只在结尾处让曼桢浅浅地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始终觉得这里面有一种无限希望无限寂灭的感觉,却并非凄凉而是温情,或许可以这样体味吧:人的一生也正是这一部电影般的起伏跌宕,多少往事,都不过是擦肩而过的风景,快乐的、美好的、忧伤的、沉醉的,总让人悲欣自知。
待到一切尘埃落地,我们也早已经不是我们,只是我们留下了回忆。
人生总是会像不同类型片段的汇集。
年少时像武侠片,血气方刚,总认为江湖里永远藏着数不清的宝藏。
恋爱时又总是带点文艺片的气质,以为会背席慕容的诗句就已然成功了一半;还有,每次通宵达旦的加班后,总感觉自己有点像是在演以一挡百的枪战片。
那么如果结婚、生子、人到中年……命运的巨手一层层渲染出人生的底色,电影也就慢慢变成了国产连续剧,总能让人在其中产生疲倦,乏味,和电影《人生遥控器》里的建筑师迈克尔·纽曼一样,感觉泥沙俱下的时光里,找不到什么真正的乐趣,又始终躲不开的是乏味,漫长,沉闷。
那么是否也会尝试按一下回放,重温过去美好的时光?
或者快进跳过这些令人无聊的片段?
当然不是,像迈克尔·纽曼那样已经从时间的连续性中被抛开,他已在时间之外,他,为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用遥控器跳过病痛、争吵,甚至连忧伤的时间都显得是奢侈的……李欧梵说过的一句话:现代性之病,最大的病症就是速度。
还好,是好莱坞的俗套让迈克尔·纽曼重新回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但另一部香港电影《童梦奇缘》就残酷得多,电影里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真是让人为之百感交集啊,《童梦奇缘》最后的镜头是欣欣向荣的花草,那是一种悲伤的温情。
从另一个侧面,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说过的:“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回头望去,橘黄色的落日余晖或许是一个可以让诗人们爱得发狂的场景,总的说来,其实就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这其中的缓慢,我认为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对应的是记忆因为我们的缓慢而生,就像一个人在街上走,他正在试着回想一件事情,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所以他会自动地慢了下来,而另一个人想忘记刚刚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他愈走愈快,似乎想以速度拉开距离,把这件事忘了。
所以当《人生遥控器》里,迈克尔·纽曼决定按下快进的按钮时,科技革命造就的速度使病痛和争吵到来之前跳跃而去,将生活消耗在追求功效,速度愈来愈快上,结果在到来的结局里徒增老泪纵横的感叹,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珍贵的回忆,他已经被所谓的“速度”掏空了身体。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让人想到:面对摇曳的命运与其先学会抗争,莫不如先学会忍耐,这是一种直面惨淡与不堪的勇气,人生如斯——涛惊花灭、乱云泣雨,破败、辗转、又浅吟低唱,这才是一种最令人俯首的心境,望穿镜花水月,总有回忆的轻纱幔帐让我们感慨着温良。
人生就是这样,憧憬、犹疑、困惑、沉痛、幸福、悲伤、淡然……再回首时,喜也好,悲也好,我们回不去了。
从晚上十一点开始看这部电影,看到现在。
虽然最后哭得两眼通红但这100多分钟对我来说值了,一部好电影就在不知不觉中让你落泪。
刚开始主角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事业上不如意,主角很烦躁,对生活无比愤慨。
后来主角在超市发现了一个叫BEYOND的地方,进去后,一个感觉像是发明家的人送给他了一个遥控器,该神器可以让你操控你自己的人生。
主角觉得很新奇,慢慢地主角开始依赖于它,除了可以捉弄人或是跳过自己不想经历的片段,还可以变色调整音量,穿梭于各个时间段,当时我也特别想拥有此等神物!
由于主角总是在快进,遥控器就按主角的意愿快进到他事业成功的那一天,在快进的过去和未来的这段时间内主角完全没有自己的任何感情,他只专注于事业。
有得必有失,子女长大了,自己虽然在事业顶峰但没有了曾经美好的家庭,老婆找了新欢,子女对自己的父亲很失望。
无法参加父亲的葬礼,后退到见父亲的最后一面见到自己只专注于工作,对儿子冷语相向,还伤了父亲的心。
主角很是后悔,反复循环父亲的那句"i love you,son",看到这我泪目了。
之后快进到参加儿子婚礼,因为看到女儿叫别人爸爸所以心脏病复发。
在病床上,子女来看望,听到儿子说因为工作所以放弃了度蜜月,主角就想劝儿子,但儿子要走了,主角就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找儿子,此片高潮来了。
在雨中,主角托着病弱的身体,看到儿子要上车,所以加快脚步,没想到摔倒在地上,大喊儿子的名字,(BGM神助攻),儿子发觉跑过来,父亲对儿子说“family comes first“……本以为这是个BE,但看到后面还有一段。
主角从床上醒来,发觉这是一场梦,重生的感觉无比兴奋啊!
活着的时候觉得生活多么无趣,只有在经历一场生离死别之后才恍然大悟!
之后主角就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最后又出现了那个遥控器,我想这是那个死神给他的第二次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主角毫不犹豫地扔掉遥控器。
生活中种种事情无论多么不尽人意也好,但毕竟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
不要为了工作而错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工作或许不如意,但家人永远在你身旁。
PS:女主真美啊!!!
看完这部电影有个观念更新:其实有很多被大家说成很烂很平庸的电影其实也没那么烂那么平庸!
说起这部电影的大喜大悲也好,低级恶俗也好,当它把这些看似平庸的电影娱乐元素套身于一个大的人生哲理时,电影也就升华了许多!
想今年《汽车总动员》也做到了这一点!
再说到电影的一个主题:到底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
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很迷惘……《天堂电影院》的老阿弗莱多告诉我们选择更广阔的人生和失业并为之奋斗终身永不回头!
回到这部电影就成了矛盾的观点,不过对于《天》本身放弃爱情投奔事业的观点就很不能苟同或许这也是两部电影风格迥异的缘故吧各有各的道理、放诸任何大环境下也还都说得过去!
本片故事类似于《冒牌天神》,主人公都得到上苍眷顾而具有某种特异功能,只是这部是假以物、继而讲了个《童梦奇缘》般关于年华逝去的故事!
香港人没有让老去的刘德华再回到年轻,美国人能整,亚当不仅回去了还得到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就像美国人把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改成大团圆结局,这都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
没有人比美国人更无聊了!
关于笑料,相信也只有美国人对“性喜剧”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了!
当下拿动物乱伦、同性之爱、人体短处说笑的实在不在少数!
总体来说搞笑程度比不上《初恋50次》,煽情指数胜过《童梦奇缘》!
推荐看看!
笑过哭过若有所思最好不过了……
我这越流越少的眼泪啊。。。
生活原本就是酸甜苦辣。
有痛苦当然也有快乐。
有忙碌当然也有悠闲。
有恨也会有爱滴。
没必把不好的跳过去,有痛苦才能更好的享受快乐。
有忙碌才能更加珍惜悠闲的生活。
恨过方能爱的更淋漓透彻。
工作固然重要。
工作的根本是为了家庭。
天伦之乐才是人间最美,最享受的。
人生最无奈最痛苦的莫过于时间不能重来。
当迈可后悔的时候,要死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替他感到惋惜。
看着他从医院跑出来,不想让儿子再重蹈他的复辙,告诉儿子家庭最重要时,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哭呢。
还好,善良的天使没有把他带走。
只当让他做了一场梦。
让他明白生活要怎样过,人生应怎样安排。
又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朋友,不管现在贫穷或富有,不管生活忙碌还是悠闲,不管你面临失见败还是成功。。。。
都要珍惜此时的生活。
因为它不会重新来过。。。。
什么是美国的中产阶级?
丈夫有着稳定渐增的收入,全职在家的妻子,有着可爱的一子一女,两部车,住在郊区,供着一栋house,每个月和家人外出野餐一次,月底能够偿还完所有的信用卡帐。
和所有中产阶级一样,《神奇遥控器》的主人公具备了以上所有的条件,当然,他不满足,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要工作至上,慢着,这个情节怎么这么俗套?
是的,很俗套,连丫头老婆在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何况是我这种看过无数好莱坞烂片的人。
因此在主人公被遥控器快进到他生命终点临终终于大彻大悟、口里喊着“family!
”的时候,我差一点以为他下一句就是要求儿女为他交党费。
电影里当然有美丽身材超级赞善解人意而且专一性感聪明的妻子,有可爱单纯的子女,时尚幽默恶搞的主人公的父母,加上一条喜欢骑鸭子的狗,创意也有一点,寓说教于娱乐,不雅不俗,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对了,太中庸,太美国,太中产阶级了。
当然,中产阶级有着一切阶级所不具备的对稳定的追求,甚至符合我们天天喊的“和谐社会”的口号,看来老美建立和谐社会的诉求比我们还强烈,以至于在这样一部中等偏庸俗的电影里反复不停地说教,强调和谐;我看美国和我们一样,有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饱受歧视的人群,他们生活里,也许“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着养的狗骑着鸭子。
谁叫进去看电影的大部分都是稳定的中产阶级和想成为中产阶级的人呢?
不过,这种电影,好莱坞一年就是几十打,不看也罢。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可“好吃懒做”的我们仍旧不愿“享受”那波澜的旅程。
就像我们看《西游记》时,也总期盼孙悟空能背着唐僧,翻一个筋斗,直达西天,省去九九八十一难。
可现实呢?
不行,因为佛祖不让!
因为唐僧只有经历了这些磨难,才能深悟佛道,才有资本取得真经。
否则,他取来的经只是空有其表而无真正的价值。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
只有体验人生的每一刻,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才懂得享受那些真正珍贵的东西。
不信?
你可以看看《人生遥控器》这部电影,现实演绎“你理想中的人生有多糟糕”!
当你加班时,是不是渴望时间马上跳转到工作已完成的那一刻?
当你身体不舒服时,是不是希望时间飞速至身体健康的时候?
当你被家人唠叨时,又是否希望这段时光赶紧逝去,直接跳至安静的时刻?
让人烦躁的堵车、老板的压榨,种种令人不愉快的琐碎事情,都是我们不愿意去过的生活。
《人生遥控器》中,男主迈克将这些讨厌的生活,通过一部遥控器完全跳过,直接去过“健康的一天”、“升职的一天”、“有PARTY的一天”......可当那些理想的生活真正到来时,迈克的心境糟糕的无以言语。
余华说,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
“所以,人生的每一刻,都值得好好享受。
”这是《人生遥控器》给我最大的感悟。
01 陪伴家人,本是常识,却被大众理所应当地忽视迈克的“理想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选择了前者。
努力工作、拼命赚钱,让家人过上好生活,这好像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了。
正如迈克理直气壮地向妻子控诉的那样:“我又不是去酗酒赌博或把妹,我努力工作让我的家人,能过比我从小梦想还要好的日子。
”
这份“理所应当”,让我觉得这个男人没有错,但迈克妻子的话点醒了我,她质问丈夫:“在你这么努力工作,成为公司里的大人物之后,你真的认为你还有时间留给我们?
或者一切会更失去控制?
”
迈克的回答是:“当我成了老板、百万富翁、大人物,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请一堆像我这样的笨蛋来效命,到时你我和孩子们就能随心所欲。
”听起来很有道理,细细琢磨,却是一番天真。
责任越大,越丧失自由。
事实也确是如此 。
十几年后,迈克用遥控器回看,自己错过与父亲相见的最后一幕时,他唾弃自己:“你真可悲。
”尽管那时的他已经成为公司执行长,名利双收。
因为他看见疯狂工作的自己,怒斥邀请自己回家吃饭的父亲,无视来请教专业问题的儿子。
最终,迈克在临死前,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和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家庭优先。
他不希望自己最爱的人重走他的老路,错过和妻子的亲密时光,错过和子女的成长乐趣,错过和父亲的点滴温馨。
迈克因为工作错过了太多太多,那份沉重的悔恨,透过屏幕,深深地震撼了我。
一直以来,我也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女性。
在这个社会“女性要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强时,我逐渐沉溺于工作,在不知不觉中,为了所谓的经济独立,我渐渐减少了对家庭的关心。
幸好,《人生遥控器》及时教会我重拾家庭的重要性:事业与家庭的天平,若不能完全平衡,我愿意将它向家庭偏一点。
金钱、地位,的确是很多人向往、拼命追求的,我也一样。
我曾坚定不移地相信,工作,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选择,是对的。
可是现在想来,这和家庭相比不值一提。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你拥有了金钱,才会这么想。
有了钱,强调家庭重要,有了家庭,没钱,又会强调物质的重要。
人的精力有限,往往顾此失彼,总是不知满足。
对此,迈克的妻子给出了一个让人醍醐灌顶的回答:“你最好不要让最重要的人失望。
”
诚然,我们无法事事两全。
但我们可以和最重要的人沟通,问问他们最需要什么,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想要丰富优越的物质生活。
人生这场修行,有太多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即便我们无法完美地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做好最重要的部分。
02 戏剧的遥控器,是人内心的复刻产物:自动模式无疑让人错过太多美好电影中,那个神奇的遥控器最引人关注的两个功能是快进与自动模式,即它会根据之前的使用记录,在迈克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重复之前的操作——以快进的模式跳过迈克不愿面对的生活。
比如迈克的家庭与工作发生冲突时,遥控器会自动帮他选后者,跳转到他升职的那一天;迈克每次和妻子吵架时,人生就会被快进到和好的那一天;而那些被跳转过的日子里,依旧有一个迈克以自动模式生活着。
但,那个迈克是麻木的,是始终漠视周围的人和事物的。
这像不像对我们现实生活中习惯性行为的真实写照?
我们躲避、无视周围那些让我们烦恼的生活,一次次的漠视,让我们形成习惯,不去尝试面对那些生活,寻找改变,享受其中可能带来的一丝丝美好。
我们厌烦与家人的争吵,习惯性地选择冷战,错失了化解矛盾,与他们增进感情的机会;我们讨厌无聊的聚餐,开启“人在心不在”的模式,默默吃饭,却忽视了和别人交流的好时机;在看似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被大脑下达了一次又一次次同样的“躲避”命令,重复行为而不自知。
而快进,正是解决我们不想面对的最好方式。
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是“我们总将梦想延迟至未来”的结果。
这虽是成年人的天真与无奈,但也是成年人的笑话。
因为未来的事实往往没有如愿的美好。
我们成了自己人生的审判官,一旦给当下的状况设定不快乐的标签时,就拒绝试图将当下转换为美好。
戏剧的科技产品,只是对人内心的显化。
逃避、快进终究是无用功,“我们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03快进的人生,是一种浪费,生活的每一刻都很有价值生活怎么都享受不够,你想跳过去的人生,其实很精彩。
毕竟,事物都是双面的,情绪也不例外,无忧哪来的喜。
弹幕上有一句话引人注目:你所经历的现在是你以后到不了的曾经。
有点绕,但耐人回味。
人生的每一刻都将不复存在,每一刻都值得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珍惜。
看这部电影时,我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无论是那些忙碌到失去生活的场景,还是追求结果,爱走捷径,看重金钱的迈克,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迈克悔恨地离世的那一刻,我仿佛和他一起以“理想”的方式过完了一生。
我和迈克一样痛苦、后悔、不甘,没有珍惜家人,也没有好好爱惜自己的每一寸时光。
好在,编剧仁慈,将这一切化作一场梦,给了迈克重新生活的机会。
那我呢?
也很幸运,我还有当下的人生去珍惜。
延迟享受是荒谬的,当下即是人生意义。
生活本身没有意义,它不过是生命生存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连过程都挑三拣四地跳过,又谈什么生活?
享受每一刻的时光,意想不到的惊喜会到来
哭了。
翻上翻下的松弛的肚子皮,就是蹉跎的岁月。
主人公的不凡功力由人生的几个阶段都唯妙唯肖而显现。
对于困难的看法,他与佛教的想法好像不太一样,他宁愿在种种痛苦与快乐中经历。
佛教的想法应该是大彻大悟,放心离去。
可能,沉浸于痛苦中与超越于痛苦,有一个平衡点,过之则不妙。
渴望升职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以为升职以后就能带来完美的生活,殊不知升职的同时完美的生活已经离你而去了。
升职的压力迫使人们加快生活的脚步。
用二十分钟才能洗漱完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用十分钟就是能穿衣洗漱一起做的时代了。
速度加快,那么质量就会下降。
现在还有谁敢言自己是在享受生活?
即使有人有胆量说出来,那也会被一片“你有能力享受吗?
”的声音盖过去的。
让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已经成为过去的生活吧。
为了上小学而上学前班,为了上中学而上小学,为了升入高中而平明努力的读初中,最后为了进入象牙塔而拼命的读高中,进入象牙塔以后的生活呢?
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与此同时有的自认为幸运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了职业理想,拼命的利用大学生活。
那么以后呢?
有目标的人,那些自以为很幸运的人,确实也很幸运的得到了理想的工作,又要为什么而拼命呢?
为了升职,等到你也升职了,想要的有钱生活也有了,那么接下来呢?
一直如此知道入土为安?
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得到了什么?
就是一直不停的在为自己找目标然后努力然后得到然后再找目标然后周而复始的延续这一切直到死?
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啊。
享受每一个目标制定的过程,享受每一个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享受每一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享受每一个回想目标的过程。
享受这一切。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享受人生不需要什么能力不能力的,享受人生就是享受一个过程,当你得到了一切的时候,那就不是享受了,而且人也没有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象牙塔里还没有目标的同学们,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目标就是比别人幸福哦,你们没有目标,以为这就是享受生活,但是,你们的享受永远千篇一律。
有目标的人,享受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过程,而你们永远只享受一种过程。
这也就是利用与挥霍的不同。
相当的老套
天哪!!!本来就想说看部老派的片子结果就看到无耻之徒里Ian小时候和破产姐妹里的苏菲!!!人生何处不相逢!!!!
life can't be reversed~~~~it's not like a movie,and you have not own a click to change it too.So don't regret when you find you can't change it.其实要换个别人演就4颗星了,主要是恶心亚当桑得勒..靠..经常演点恶俗下流的角色.挺好的一人物.怎么看怎么像流氓.还有他那把脸!!!哎呦呦..
《人生遥控器》,★★☆☆☆。建筑师迈克得到人生遥控器后生活发生逆转,一切不如意的事均能通过神器跳过,当迈克发现遥控器自动跳过家庭的悲离——父亲去世,妻子离婚后后悔莫及,但人生不可再重来。一部看似警醒哲理的片子通过轻度喜剧的方式表现有些肤浅,男主角要是金凯瑞就堪称完美。
Will you still love me in the next morning?For ever & ever.
呵呵~那个男的在超市床上也睡得着-
不就是个娱乐片吗。有必要归结到教育意义上吗
不喜欢亚当桑德勒,但是这部的立意不错。印象深刻的是他肚子上的荡啊荡的赘肉。
个人偏爱之五星吧。庸俗,关键是很感动,那一份被无视的父爱
十年之后再看这个电影,情节都忘了,但是那句“family first”居然是这个电影的台词,一直也影响着我,看来真如inception所讲述的那样,只要在你的脑中种下一个想法无论多么小都会成为你的潜意识一直影响你。以及这里面的Morty不就是Rick and Morty的原型吗??
是有不错得教育意义 有时真的是爱与情更加重要的多 加之科幻色彩也是对人生的粉饰 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才是真正的的智慧 片儿想要表达的思想不赖 但剧作平平难以深刻到里里外外
如果你快进了人生的不如意部分,你将错过整个人生,所以,珍惜当下。——这是这部亲情喜剧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发现亚当桑德勒谈吐也不清楚哎......这个片子老套路,选择事业不顾家,年华老去后悔啦,体验神奇过后又发现自己又被弄回了当初选择的分叉点云云......小萝莉的声音很萌的说
freaking racist.
真后悔在大年三十晚上看了这部垃圾。
如果你快进了人生的不如意部分,你将错过整个人生,所以,珍惜当下。
幻想跳过麻烦,跳过悲伤,其实也在跳过快乐,没有感受悲何来快乐?
老生常谈的主题,拍得这么有趣和感人实属不易。回看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以及给儿子忠告那两段赚了我好多眼泪😭 真实的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但好在真实的人生也没有快进键。 #豆瓣电影日历2021.3.1#
在亚当·桑德勒主演的片子中,这算是相当有深度的了。不过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只是一部平庸之作。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化妆(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化妆提名)。评分:6 out of 10
一直很反感AS 不過有個片段確實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