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越流越少的眼泪啊。。。
生活原本就是酸甜苦辣。
有痛苦当然也有快乐。
有忙碌当然也有悠闲。
有恨也会有爱滴。
没必把不好的跳过去,有痛苦才能更好的享受快乐。
有忙碌才能更加珍惜悠闲的生活。
恨过方能爱的更淋漓透彻。
工作固然重要。
工作的根本是为了家庭。
天伦之乐才是人间最美,最享受的。
人生最无奈最痛苦的莫过于时间不能重来。
当迈可后悔的时候,要死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替他感到惋惜。
看着他从医院跑出来,不想让儿子再重蹈他的复辙,告诉儿子家庭最重要时,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哭呢。
还好,善良的天使没有把他带走。
只当让他做了一场梦。
让他明白生活要怎样过,人生应怎样安排。
又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朋友,不管现在贫穷或富有,不管生活忙碌还是悠闲,不管你面临失见败还是成功。。。。
都要珍惜此时的生活。
因为它不会重新来过。。。。
不少人批评这个片子剧情恶俗,可是我昨天看的时候还是哭得一塌糊涂一开始觉得满搞笑的,可是当遥控器渐渐不听指挥、自动快进的时候,伤感也就逐渐开始了当newman发现错过了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时,连我都感到害怕和惋惜,一面不停告戒自己要珍惜眼前人有一段他倒退回自己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戏,newman不停咒骂无视年迈父亲感受的自己,也许真是旁观者清,他发现自己工作时有多忽视自己的家人,甚至连抬头看父亲一眼也不肯,最后老父亲开始像哄小孩一样说要表演硬币的魔术,终于换来他的抬头,然而只是恶言相向,还残忍地拆穿了父亲多年的小把戏看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大哭了,我在想,如果可以倒退,我也会看到无数个不懂事的自己,对父母露出不耐甚至厌烦的样子,而他们的表情是那么哀伤,可是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这绝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
什么都不说了,上图Part Ⅰ
<图片2><图片1>Part Ⅱ
<图片20><图片19><图片18><图片16><图片15><图片14><图片13>
Part Ⅲ
仿佛真的有一种人生成功模式似的。
里面的男主人公恰好就是被人生成功模式搞得欲仙欲死的人,渴望晋升与成功。
一台人生遥控器满足了他的需要,使得他可以错过那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必需的痛苦时光,直奔一次次成功的瞬间。
但是结果是这些光辉的瞬间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根本的欣喜,反倒令他不知所措,丧失了很多人之为人的那些乐趣,诸如爱情、亲情等。
所幸的的是,对于男主人公而言,那恰好是一场噩梦,醒来后他就领悟了。
可是还有多少人执迷不悟,而且心甘情愿将其作为人生的大义去追求呢?
成功模式让人期待某个成功的瞬间,而且为那个瞬间赋予了极大的意义:这个瞬间可以改变一切。
(等我做到某个职位,等我赚了钱,等我有本事了,我就有时间带着妻子孩子度假了,我就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了)不幸的是,瞬间什么也改变不了,而且它让人忽略当下,这意味着在当下的时刻主动放弃了活。
而人生最朴实的构成不就是每个弥足珍贵的当下,它的意义不也在此时此刻生发吗?
你放弃了这儿,以为那儿更好,其实这儿那儿不是同样的重要吗?
最近在写研究生毕业论文,难熬过每天不知所云的那几个小时,更可怕的是,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拖延上,看书、看电影、发呆、吃东西,用力逃。
很多人都一样,都有这么一个难熬的阶段,如果能拥有这样一支遥控器,Maybe not too bad?
有时真地觉得活着太难了,因为必须按顺序活下去。
经过漫长的等待,吻过无数扇坚硬的闭门,结果未必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在每一个允许我们许愿的时刻祈祷明天找到爱人、工作、栖身之所、靠谱的理想⋯⋯流星、生日蜡烛、新年钟声只是流星、生日蜡烛、新年钟声——我们的祈祷只有自己听见。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支可以掌控人生节奏的遥控器,你决定握住它、按下按钮吗?
我想我的答案是No。
不是迷恋奋斗的过程,而是无法承受未知结局的突然揭幕。
快乐可以变成惊喜,痛苦绝不会。
这是此片的一个伪命题。
在梦中,Macheal快进的人生最终得到了一个尚可接受的结局,他并非一无所有。
可真实的人生不会因为你心无旁骛地一天天坐在办公桌前,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公司的CEO。
所以电影里的结局永远都不会是最悲惨的,因为电影注定要还观众一个传奇。
必须承认,我们并非为全部的人生而活,我们活着,在满足时闵怀孤独,在坦然时回念焦虑的那个下午,这时的幸福感回报了那些跳不过去的bullshit。
很多人都评论了,说的不少了。
时间是am2:14,应该是睡觉的时候,但还打算说几句再睡。
今天看片子哭了,大概4年多了。
终于能哭出来,很开心。
人人都能预计的结果,无法改变的世界。
每个人都在向前迈进,却也无法停步。
电影的魅力在于可以让广泛的人自觉遵守潜规则。
当看到这么多评论,感觉很开心,至少在这,存在着一份潜在的感应。
说来惭愧,自己丢了心爱的女朋友。
对一个工作狂来说,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AS是我喜欢的演员,在50firstdates里已经见识了他的才华,后来才知道他也是个喜剧演员,肥皂剧演员。
我喜欢他的演出方式,很直接,是用story teller的角色。
一幕幕的真实的再现,没有教条,只有在说个真实的故事。
工作效率低下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劳逸结合才能出成绩,没有遥控器的奇迹,也没有一直的运气。
所以现在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幸运的是,能在低潮里看到他的电影,像是一个呼应。
国庆我什么都没干,去和好朋友聚会,去郊野走走,去书店买心爱的书,最后看到这部喜欢的电影,感觉别提多棒了。
其实说到家庭,我们都爱自己的亲人。
看到老爸的头发,再看看AS的老爸。
看到自己的肚子,看到他的肚子,再看看教练的肚子。
呵呵,还能说什么?
珍惜现在吧,失败者的路有无数条,成功的只有一条。
一切慢慢来,会越来越好的。
谢谢AS和他的click 2006。
既然是好莱坞电影,那就期待续集。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体会到family first。
玩转时空论家业 ——评《蝴蝶效应2(The Butterfly Effect 2)》与《人生遥控器(Click)》,殊途同归的两部电影 自听到《蝴蝶效应2》要出片了,便兴高采烈地去等。
作为我心目中一大神作的后续,其期望值是无穷大的。
便真出了,看了,反而失望了。
这《蝴蝶效应2》它讲述的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仅仅是采用了主角招牌式的时光控制的异能。
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远远不及其前作之华丽。
用狗尾续貂这个评价在我看来丝毫不为过。
事实上我就很难再找到一部叙述独立故事的续作与其前作差距有如此之大的。
好吧,就说我挖空记忆想到的彭氏《见鬼2》,起码舒淇的表现也还是会使这部作品不至于被我以狗尾来形容的亜。
于是逐点嘲笑一下好了。
《蝴蝶效应2》将前作贯穿一生轮回起点的的时间界限缩短到了主角的青年时期,具体说只是一年带个零头。
同样是一种轮回,一年对半生,其震撼力便已经打了半折。
再看主角的能力,至于异能触发的媒介是文字或是图像这且不打紧,前作中主角童年时期的不定期性失忆与古怪的行为在影片一开始便能营造出一种绝对诡异的氛围,且又是为未来主角能够回到当时“偷”记忆作铺垫,换言之前作的主角拥有两种能力;或许是考虑到去看《蝴蝶效应2》的观众对这种能力了若指掌了吧,主角的能力被简化到三流科幻创意的地步:看照片、回到过去、改之……这是在对藤子·F·不二雄致敬么。
故事上则更是简单到小白,受主角异能的间接影响的人生从三个削减至两个,且此些人生的几种轨迹亦没能很好地体现蝴蝶效应动一发则乱全局的主题;而在一年之时限下,又更没能用类似前作中犯罪、残疾这些迭出的花样给主角造成近乎绝望的困难而令观众揪心至窒息。
相对前作中反传统教育、虐童、毒品、监狱暴力这些话题元素,本作一律欠奉。
就连前作中(导演剪辑版)的结局升华出的那种Cult极了的人生尽苦难,归一化作无的涅磐思想最终也还是被《蝴蝶效应2》Pass掉了。
诸多从简下,就这样,《蝴蝶效应2》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平庸之作——仅仅是挂着神作的帽子——吃老本吃到这个地步,貌似我们也便无须期待《蝴蝶效应》会达至三部曲的境地了。
若非我没有在前些日子在寝室同同学看了《人生遥控器》,我对《蝴蝶效应2》的评论也许就到此为止了,而我偏偏就看到了亜。
这《人生遥控器》它是一部标准亚当·桑德勒式喜剧,而《蝴蝶效应2》则是一部略带悲剧色彩的剧情片。
之所以将此二部影片拿到一起说事儿,就要看到它们所反映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家庭 or 事业?
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会被给出相同答案的永恒话题,以此作为主题的电影自然也不在少数。
而这两部电影除了出片时间接近外,还有一个曼妙的相似之处,便是都具有一定科幻色彩。
更绝的是,在《蝴蝶效应2》中是回到过去改变未来,而在《人生遥控器》中则是改变现在冲到未来…… 不是同一类型的两部影片,并不好去评论孰优孰劣,况且我前面已经把《蝴蝶效应2》贬得相当惨了。
但综合来看,或许是因为《蝴蝶效应2》压根就令我很是恼火,我却硬是要说《人生遥控器》在对主题的诠释上要更胜一筹。
亚当·桑德勒向来就最擅长饰演这样一种喜剧角色:拥有一个美满家庭、半吊子事业的矛盾中年男,这部《人生遥控器》的主角对他而言可说是轻车熟路,这令片子整体的效果相当好。
在片中他从一位老者样的死亡天使手中获得了一部遥控器,可以将周围的生活环境像看DVD一样任意暂停、回放与快进,甚至还有如语言翻译这种附属功能,唯一无法做到的也许就是像《蝴蝶效应》那样真正地回到过去了。
亚当充分利用了这部神奇遥控器来满足他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每一方面的需要,而一次借此成功的商业洽谈更是使他对这部遥控器的痴迷与依赖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每当遇到挫折,便直接快进了事,坐享其成,却同时于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对家庭的耐心。
当他发现未来依靠遥控器的神奇功能平步青云的自己失去了妻子、女儿、健康的身体以及与年迈父亲最后一次的见面后,追悔莫及却于事无补,而遥控器的记忆功能更是火上浇油。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身心疲惫的亚当若有所失地倒在了自己儿子的婚礼上。
在死亡天使的帮助下他意识到了利用神奇遥控器这种外力来改变人生以及重业轻家是多么愚蠢的行为,临终前他冒着暴风雨利用最后一口气对将这他用一生的失落所换来的理念传承给了自己刚刚大婚、险些重蹈他覆辙的儿子…… 好吧,你亚当大哥他做了个梦…… 对于一部喜剧,我打心里很难拿出像评论一些Cult电影的那种危机感极强的字眼儿动辄去深入、去挖掘,只想这样梗概一下剧情罢了。
作为一部喜剧,《人生遥控器》做的已经不赖。
而其又结合科幻的元素,以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种形式来阐述家庭与事业这样一个辩证的矛盾,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很深刻的。
同《蝴蝶效应2》横向比较,《人生遥控器》那种无法弥补的过去看上去要比无法完善的未来更博人同情,震人心灵。
且比起《蝴蝶效应2》那种近乎悲剧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消极结局,《人生遥控器》即使不用做梦这种老土的结局保持整体的喜剧效果,也足够通过最后那感人的一幕传达其积极的意义了。
以这点观之,《人生遥控器》还是略胜一筹。
所谓殊途同归,家庭、友情、事业、名利、生活危机、存在恐惧,这种种的现实主义主题通过两种完全不通的风格、情节,甚至时空观都截然相反的科幻影片,在此达成了一致。
它们各以自己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了同样的一个思想,在这点,他们都是成功的。
或许,其实一开始就根本没必要将它们摆上擂台非评出个优劣吧。
当一部电影的笑点能让你捧腹,泪点能让你抽纸巾的时候,我想,无论如何也应该当得起好电影这几个字。
即使,这只是一部低俗的喜剧。
其实我一向都不太喜欢亚当.桑德勒。
比起前辈金凯瑞,这货在喜剧功力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表情木然中带着傻气,动作呆滞里透露浮夸。
而且最让人看不上的,是他在表演上的毫无追求。
金凯瑞总是试图颠覆自己让人发笑的形象,尝试着出演过各种类型的电影,也拿出了《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这种口碑之作。
亚当呢?
他已经完全将自己定位成为了“屎尿屁”喜剧演员,靠着一招鲜,在不断重复之间将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
他从无野心去斩获任何演技方面的奖项,金酸梅除外。
一个对他还算公允的评价应该是,有一些还不错的作品,但烂片更多。
在他“还不错”的作品中,我认为排名第一的是《初恋50次》,而排名第二的,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这部影片——《人生遥控器》。
如果说两部影片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那么就是“失去”。
《初恋50次》中,巴里摩尔失去的,是一次又一次关于爱情的甜蜜回忆,而《人生遥控器》中,桑德勒失去的,则是人生中的一段又一段经历。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在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候,我们厌倦了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甚至是生活本身,而希望时间快些过去。
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你希望快些长大;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希望尽早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又或者你只是想跳过和某个不喜欢的家伙共处的时间,和亲人争吵的片段。
你总是能听到身边的人说,要是能快点到某某时候就好了。
我想,如果这种神奇的遥控器真的被发明出来,市场前景一定一片光明。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这种遥控器简直就是时光机的反面存在。
时光机可以让你回到过去,而遥控器则让你来到未来。
时光机总是为了弥补遗憾而存在,遥控器则产生更多遗憾。
神奇的遥控器缺少的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在时间的隧道里,单向的跳跃让你无法把握自己错过的是什么,而哪怕你可以通过回看目睹到错过时的画面,却永远再无法参与其中。
当亚当一遍遍的重复着父亲对自己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而他的话却无法传到父亲的耳朵里。
那一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与绝望,如同巨锤般震动着所有人的心灵。
拨开科幻或者说魔幻的外衣,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家庭与亲情的故事。
当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
当我们拼命追求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却不知道那些悄悄流逝的点点滴滴,会是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回忆里最温暖的画面。
如果这是一部欧洲电影,或许整个剧情将终止在垂老的亚当倒在医院门外的那一刻,让我们在极大的心灵震撼中走出影院,继续思索着我们的生命错过了什么。
幸运或者说不幸的是,这是好莱坞的喜剧片,所以,亚当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这一次,他毫不犹豫的将遥控器——这个让他飞快度过了一生的家伙扔进了垃圾桶。
黄粱一梦让他懂得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
在真正的生命中,或许他仍然会获得理想中的事业,或许一辈子也无法摆脱被BOSS玩弄的屌丝生涯。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他获得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或者总会有自己的孩子。
父母总会离开,孩子也总会有不再在你膝前缠绕的那一天。
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多么简单的话,多么浅显的道理。
而我们,却肤浅得需要一部肤浅的喜剧来提醒我们。
谁不想控制自己的人生?
想得倒美。
如果真有一个机会,能够让你控制你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将实现的人生恐怕都不会走向自己先前声称的目标——至少,不是第一目标。
所以,其实,如果说人们在苦恼自己的命运无法控制时出发点还算是正确的话,那么一旦机会来临,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会被抛在脑后,剩下的则是人类的欲望表演的舞台。
喷薄而出的欲望并不是凭空来临,在人类苦恼的时候,它就已经埋伏在那个好看好听的理由背后,只不过最后终于冲出了外部条件的束缚而已。
所以理由暂时高尚的人并不更加无辜,只是本来面目还没露出罢了;况且没有过分膨胀的欲望,又何来控制人生的渴望?
所以“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往往是弱势时候的遮羞布,“更好的地位/金钱/权力=>更好的家庭条件=>更好的家庭生活”也是讲述了无数次的骗局。
人的欲望就这样穿着各色艳服招摇过市,其作用仅限于让他人更加同情/羡慕/眼红/加入这个大军,而丝毫不会让自己更加好受。
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条件和好恶,只是盲目跟随着追求着,人生如何不失控?
迈克尔·纽曼就是这样从阳台上探出身体去摘星星的失控大军中的一个。
工作上前进前进再前进的欲望(甚至不是具体目标)让他永远从家庭生活中缺席,围魏救赵则是他永恒的挡箭牌。
但是口舌上的逞强阻止不了生活上的失衡,迈克尔感觉他的生活快失去控制了(而就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欲望),但是他的解决办法不是从阳台上缩回身体,而是寻找着半空中的一个支撑,好让他继续往外探去——于是电影就给了他一个支撑,巫师模样的莫蒂给了他他想要的。
事实上究竟迈克尔拿到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如果是古装戏那么多半是魔杖,而既然是现代戏,那么是遥控器也不奇怪;总而言之这件东西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印象,那就是它能——控制。
没错,控制就是这部电影内容的核心。
迈克尔拿到了威力无比的遥控器,使他能够创造不同的可能。
一般人想要在阳台上保持平衡,重心至少要在阳台范围之内;迈克尔现在却可以让情况朝着另一种方向转化,大摇大摆地把自己的重心摆到阳台外面去,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这种平衡如果可以维持,迈克尔便可以兼顾欲望和生活,把鱼和熊掌都揽进自己的怀里。
然而遥控器在显示了最初的威力之后也终于显现出另一面:它提供的控制是有限度的,是以牺牲一部分控制来实现另一部分控制,整体上来看,并没有提高使用者的能力,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由于它实现的控制的取向与迈克尔所能接受的范围偏差太大(远远大过正常生活的偏差),其结果便是在影片结尾,迈克尔的生活不是获得了更好的控制,而是重新陷入了失去控制的状态,而且这种失控状态比原来的正常生活更加令他痛苦:这完全是一种人类不能接受的生活,迈克尔因为无知而使用了过强的能力,结果付出了过大的代价。
如果还用阳台作比,迈克尔爬上了阳台之外的平台,谁知他上去之后,平台却飘走了,越飘越高,而迈克尔却不能接受不能回到阳台的结果。
他坐在平台上嚎啕大哭,当欲望在他面前露出了狰狞面目的时候,当他的生活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失控的时候,迈克尔终于开始认真对待和体会他原本作为挡箭牌的家庭生活的好处了(至少不会驮着他越飘越高!
)。
在这个时刻,原来再烂的生活也显得不那么烂了,因为他亲身体会了更烂的生活——那简直就不是生活。
皆大欢喜和片尾设伏是这种影片的惯用伎俩,本片也不例外。
当迈克尔从梦中醒来,对着自己的车狂喜着吼“中产阶级垃圾”的时候,恐怕没人不觉得一阵轻松;而回到家中看见遥控器的一霎,大概也有不少背后突地一下汗涔涔。
考虑到影片受众,这种桥段也可以接受;但是有几人在狂喜里嚼出辛酸呢:只好做个中产阶级,要是不听话,可是要被“遥控”的。
而扔掉遥控器的情节也其实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的遥控器不必在手上,我们的遥控器就在心里。
自己文笔一直不好,所以都是在豆瓣默默的标注自己看过的电影,浏览大家的影评,或感动,或唏嘘,或恍然大悟。
但现在,我却怀着一种异于以往的心情,突然抑制不住,宣泄出一片内心独白。
老实说,第一次被一个喜剧片差点催出泪来,可能对现在的我来说,这不单单是一部喜剧片吧。
连上两天夜班,昨天醒了以后上线和老妈聊天,吵架。
晚上和女朋友聊天,也弄得不欢而散。
一直到打开电视之前,还在抱怨他们不能体谅自己,这么有控制欲,这么擅自的替我安排生活,不顾及我自己。
“你表姐到你那去了,明天陪她出去逛逛”“啊,和你朋友多出去走走,别光憋屈在宿舍里”“哇,我给我空间换密码了,快点猜啊,15个字母,是首英文歌啊”“再多聊会天,就一会”哎,现在都忘了当时是怎么粗暴的回绝了,就像手里有那个遥控器一样。
就是带着这种心情看这个电影,看完后,眼睛湿润。
因为,我仿佛看见自己,躺在那些亲切而陌生的人中间。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不知道和我一起背负着工作压力的人们,是不是也一样,为了物质,抛弃了精神。
一次次,以工作,黯淡了母亲殷切的眼神,一次次,以疲惫,冷落了整个家庭。
我不知道失去了什么,但得到的只是烦躁,麻木,和头昏脑胀。
我总说,等……以后,我天天陪你们,说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句谎言。
也许等我拼垮了身体,拼散了爱情,拼掉了家庭以后,蓦然回首,一切形同陌路。
我知道你们一直是我的港湾,只不过我一直执拗的不愿停泊,想一个孩子一样,总想证明什么。
但是现在我真的很想说:我爱你们,你们才是我的一切。
所有的工作狂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有得必有失,自己选择。如果男猪脚再帅些我会多给一颗星的。。。
每一次短途旅行,直至我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我给星,总是感情用事。好了,生日快乐,开心点,别皱着眉头。还有,我知道的永远比你想告诉我的多。想想,多恐怖。
非常搞笑又让我感动到哭的电影,如果你还没看,应该留一份期待,把它列为和爱的人一起看的电影之一吧。
相当的老套
不喜欢看弱智的。。一开始又没说遥控器可以自动记忆,自动选择时间,后来却出来这种问题,没了悬念,无聊透了。
别把人生快进了。生活让我们笑,让我们流泪,有时很痛苦,有时感觉在云端,这人生,只看前情提要是远不够的,这是我的人生,这一切都只属于我。噩梦的桥段设置还是很妙的,“童梦奇缘”也有点这个意思,不过后者更杯具一点,而本片则是Inception的普通人版,让很多人做同一个梦更不易。
生活没有尽头,没有如果,只有无尽的酸甜苦味麻!人生是一个在不断增生出希望的路途上不停步往绝望的过程,一切尽在不自知的悲痛与欢愉中悄然逝去;大多数人最终总是遗忘,总是丢失选择扑空;这一切终究遗憾不如意,这一切终究如此一场空!—— 1 —— 🔴 2006 🔵 美国【2018年 12月【🟢】【➊】】【≈ 107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Another good movie he played.
无聊加恶心
在亚当·桑德勒主演的片子中,这算是相当有深度的了。不过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只是一部平庸之作。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化妆(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化妆提名)。评分:6 out of 10
看到最后,发现很多熟悉的场景,才发现,这就是翻版的《生活多美好》
这个电影我是用四倍速看的,剧情太没意思了。我就是想来看Cameron Monaghan,还是个小孩子的他满脸雀斑,一头乱蓬蓬的小红毛,演了个邻家坏小子的角色Kevin O&#39;Doyle,小表情丰富,炫耀时嘴角得意一瞥又或抱着拼好的机械狗在窗前的伤感,谁能想到这么个满脸雀斑的小屁孩将来的蜕变!Ian的躁郁,Jerome的疯癫,啊真的是越来越感觉到他的魅力!
不用再洗澡,没有赛车,不再吵架,没有生病……少去了很多烦恼,省去了很多麻烦,但那还叫生活?你的人生哪能允许你来来回回快进倒退?错过了很多精彩片段吧!P.S.:三次抽油后的大肚皮,太有意思了!
还真是开头就猜中是睡死在那床上了...就是没猜中最后还真企图送他个遥控器...
一向擅长演性格不稳定角色的Christopher Walken原来在喜剧方面也很有天赋。本片以看似搞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真谛。
人生没有什么是应该被快进的,细细体验一切才是生活~ 邻居家的小孩竟然是shameless里的ian???小时候好有破小孩气质!
翻版“生活真美好” ; 第82分50秒
老美的片子,又是family和work的课题啊,到最后的泪点我又沦陷鸟= =很爱adam sandler,是个小脸胖子哈。剧中那个MJ状告自己性骚扰自己,好讽刺。斯人已逝啊……
一般般吧,告诉了我们,人生不是那么好操控的,不要争吵,快进辛苦,直奔结果都是不可取的~~~
小红莓主唱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