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狸梦见乌鸦《末日侵袭》,08英国出品的“大制作”。
看这部电影有两点感受:第一,欣赏本片就像在同时观看好多电影,未来都市、病毒侵染、朋克、中世纪几乎同时出现。
虽说电影是在讲述未来的事情,可是没有一个地方显示出了有关未来的方方面面,相反,整部电影在融合了历史、文明和疯狂等各式各样的想象的世界中穿行,这是一种独特且原创的混合风格。
你在看电影时要随时做好跨越时空的准备,现代与古代甚至后现代等场景之间的任意切换会令你猝不及防。
第二,很难把本片划分到一种类型中,只有一个词在这里适用,就是“狂想”。
本来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但恐怖不是其本意,更多的是动作、血腥、暴力。
本片汇集了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盛行的B级片中的所有元素,让人感觉很“乱”,说白了就是类型片大杂烩,可能其中会有一种类型适合你。
先说第一部分,本片开场就点出了病毒的危害性,并制造了一副末世的混乱情景,这里有点《惊爆28天》和《生化危机2》的影子,不过持续时间很短,一笔带过。
随后30多年的跨度由画外音交代事件的发展,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篇。
而最后那个被母亲送上直升机的独眼小女孩,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日后必为主角,也为其后来带领人深入隔离区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进入到隔离区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行人在黑暗中摸索的场景是标准的恐怖片前奏,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这里的布景相当精彩,展现出无人区一副破败荒凉的景象。
其后的故事发展与其它恐怖片大同小异,只不过迎面而来的炮灰不是僵尸而是一群食人族。
不过狐狸这里要提出争议,既然食人族是有血有肉的人类,30几年的隔离还不至于退化,那么与特种兵小组交战时怎么也表现的和僵尸一样无脑,只是一大群的像阿甘一样往前冲着送死。
以后的这一段就开始走动作B级片的老路子,原本以为特种兵小组能像《刀锋战士2》一样挺一阵子,没想到眨眼之间便折其大半,没有往多员联合作战的方向发展,又回到了主人公独自力敌千军的80年代动作片风格。
极致的血腥与暴力无处不再,并展现出好久不见的朋克文化,其中毫不遮掩的断肢和食人场景可能令部分观众不适。
再往后的部分有点胡扯,女主人公带着几个幸存者寻找博士的病毒疫苗,没想到从后现代的朋克世界中脱离后便一下子进入到中世纪?!
盔甲、弓箭、城堡一个都不能少,博士也摇身一变当了“亚瑟王”,并学习古罗马帝国玩起了“角斗士”。
要不是几个衣着现代的主角在场,中途如厕归来的观众绝对以为进错了影厅。
试想一下,30年的与世隔绝产生一帮无政府的朋克食人族还说的过去,但是要抛弃现代的衣食住行而回到中世纪的生活方式就有点不着调了。
这一段有点时空交错的无厘头感觉,“亚瑟王”观看“角斗士”,手榴弹炸毁城堡等场面只有在电影中能够看到。
这一部分明显失控,是本片最弱的一个环节,动作不“作”,暴力不“爆”,场面难看,而博士的免疫者理论放在一部讲病毒的电影中也令人大跌眼镜。
感觉这一部分有点跑题,错了,本片根本没有主题。
最后是一大段飙车场面,这一段拍的相当精彩,很久没看到这么爽的飙车戏了。
这里的摄影、剪辑和光影滤镜的运用十分得体,将宾利跑车飞驰的场面拍的极具动感,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款宾利广告。
与食人族的垃圾车搏斗有点类似《疯狂的麦克斯》,在高速的运动中撞车、爆炸、血肉横飞令人爽快之极。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段飙车场面是近几年最好的一个,绝对强过今年姐弟俩胡闹的《赛车手》,虽说宾利跑不过垃圾车的设定有点假。
本片的结尾小有创意和反传统。
女主人公留在了隔离区并在食人族中称王,随手还将了那个自大政客一军,照应了开头,也是对传统和现实的反讽。
本片的导演是英国新锐尼尔·马歇尔,很喜欢他的《黑暗侵袭》,本片是他第一部大制作,融合多种类型片也是一次大胆的常识。
女主角罗拉·迈特拉是一个菜鸟,从装束和神态上有点像《黑夜传说》里的凯特·贝金撒,虽不如后者靓丽但比其要彪悍,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特别提一下那个黑人配角,有点像年轻时的丹泽尔·华盛顿,要想成名还要从气质上像前辈学习。
那些想看恐怖片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末日侵袭》中的恐怖成分很少。
不过,如果你喜欢《惊爆28天》、《疯狂的麦克斯》、《角斗士》等电影的话,并且喜欢玩游戏,那么可以试试本片,因为总有一个类型适合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asfo.html
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仅仅过去25年,隔离区里的人就退化了几百年一拨人退化成了印第安人,脸上涂上乱七八糟图案,搞弓箭对抗。
一拨人退化成了中世纪人,住古堡穿铠甲。
导演对2010年的人是有什么误解吗?
更别提隔离区里一群人嘎嘎到处跑,隔离区外的政府却说只检测到一个生命迹象。
感情那些印第安人中世纪人虽然其他方面退化了但是却发明了隐身术?
毛主席语录: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英国电影,包括近期上映的水啸雾都,完全在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
影片开始于被病毒感染的苏格兰地区,政府为保护大部分人,将苏格兰封锁为死亡之地;2033年,病毒在伦敦爆发,政府机构束手无策,但在卫星上发现,苏格拉疫区竟仍有幸存者生存,表明那里有抵抗病毒的方法。
于是,政府组织了一沱小分队重返苏格兰。
到了苏格兰,这里已经变成一片荒蛮之地,遗留下的,只有嗜血、暴力、朋克、狂躁的人们。。。
影片不错,风格硬朗、利索、畅快,朋克风味地道十足,最关键,性感酷毙的女主角是BOSTON LEGAL里的TARA!
BOSTON LEGAL!
TARA!
I ALWAYS LOVE U!
评价四星。
前半截其实还可以,我以为女孩和她的母亲还能有什么关联,但是后面...真的是超乎想象,丧尸的造型实在是太杀马特了,真的想不到丧尸还会纹身,还会开车,还有朋克风的狂欢。
后面那个医生那一段,连角斗士什么的都弄出来了,看的人有点怀疑人生。
真的只有是我想不到的,没有导演拍不了的。
其实真的不需要这么多元素的。
完全隔离、曾经与冒险的世界同出一处的英雄、被抓、决斗、逃跑等同逃出系列都是一样的。
制片人史蒂夫·保罗(Steve Paul)表示:“这部由尼尔·马歇尔创作的最新作品,灵感来自于过去的那些‘后世界末日’影片,比如说《纽约大逃亡》、《战士帮》、《最后一个人》和《疯狂的麦克斯》。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过《世界末日》,让人们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约翰·卡朋特和乔治·米勒,以及70年代所有伟大的类型片导演。
这部影片确实代表着我们在向那个时代致敬,不过马歇尔也为它注入了独特且原创的混合风格。
”连Rhona Mitra塑造的女主角的新型独眼龙的造型都是在向逃出系列致敬。
所以制片人的目的达到了,把它当成英国新锐尼尔·马歇尔的类型片串烧就找对了欣赏角度。
下面的俄影评是我摘录别人的,这是我见过的最牛逼的影评片段之一,但是除了这段之外他的影评是垃圾: 高山王国的统治者是谁?
医生 博士Dr.Kane。
Kane的发音明显等同与King(国王)。
所以Kane=King。
Kane在影片中代表国王。
都市的大当家是谁?
疯子Sol。
Sol的发音明显等同与Soul(灵魂)。
所以Sol=Soul。
Sol在影片中代表灵魂。
King失去了Soul。
King与Soul是对立的!
上面是明指。
我认为,在影片中至少还有两个暗指!
Kane的女儿叫Cally。
发音近似于Carry(关怀)。
所以Cally在影片中代表关怀。
女主角叫Eden。
发音近似于Idea(理想)。
所以Eden在影片中代表理想。
这里还涉及到影片最大的谜题,女主角的父亲是谁?
是无关紧要的,还是非常重要的?
大胆猜测,Eden是Mr.Kane的女儿,是Soul与Cally的姐姐。
如果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线索穿连起来了。
King(国王)最先失去了Idea(理想),然后失去了Soul(灵魂),最后失去了Carry(关怀)。
Carry(关怀)先去找Soul(灵魂),但Soul(灵魂)不需要Carry(关怀)。
然后Idea(理想)找到了Carry(关怀),利用了 Carry(关怀),放弃了Carry(关怀)。
Idea(理想)消灭了Soul(灵魂)!
真正与King(国王)对立的,最终是Idea(理想),而不是(灵魂)!!!
这些,也许才是《末日侵袭》真正想要表达的!
最后,我想在乱说几句。
Kane的全名是Marcus kane。
这让我直接想到了Monkeys King!
说实话,现在的我们和Monkeys真的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吗???
“按照基本的战场救生法则,快死的人就让他死掉好了。
”这无疑是对“群体免疫”最好的解释。
图片中这位13岁的小男孩,因为肺炎不幸去世。
他成为了英国目前年龄最小的新冠死亡患者。
由于全面隔离,家人无法探视,13岁的男孩只能一个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孤独地死去。
明明才是开始探索世界的年纪,却遭遇不测,让人不禁唏嘘命运的无情,只希望天堂没有病痛。
3月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提出“群体免疫”的建议。
3月14日,英国摇滚乐队“立体声学”在威尔士首府加迪夫举行2020年巡回演唱会。
3月15日,英国的一场马拉松也照常开跑,现场约有6200名参赛者。
3月25日,71岁查尔斯王子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3月27日,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如今仍在发烧中。
随后,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Matt Hancock)也表示自己病毒检测呈阳性。
当病毒找到英国高层时,没有人再说什么“快死的人就让他死掉好了”!
英国最终没有采取“群体免疫”的方法,开启了“战时政府”模式,封城封国。
然而,英国已经浪费了2月和3月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截止到4月6日,英国累计确诊人数已达48440人,死亡4943人。
莫非,英国将会成为超过意大利的“震中”?
而英国的应对措施慢的让人着急。
首个“方舱医院”下周才开始接收病人。
真是“不紧不慢,不疾不徐”啊!
这反应速度跟英国抗病毒电影《末日侵袭》里面的相比,简直太弱了!
而“群体免疫”这种策略,早就在该电影中“预演”了一遍!
《末日侵袭》是由美国制作的惊悚灾难影片。
该片讲述了2008年一种致命的病毒在英国苏格兰肆虐,短短几天之内,几百万人不幸遇难,英国当局海陆空全面封锁了苏格兰。
30年后,当人们几乎将这件事情忘记的时候,病毒又重新出现。
用四个字形容这部电影:不寒而栗。
有时候,人类的杀戮比动物还凶残就像从前的许多场瘟疫一样,无数生命的消逝,都是由一个微小的有机体引起的。
病毒不会选择时间或地点,它不会怨恨,甚至不会在意,它只是突然出现。
格拉斯哥,2008年4月。
死神病毒像普通感冒一样流传开来。
6月20日,政府一边向手无寸铁的百姓开枪,一边喊话:“你们都回家去!
”政府封锁了所有的道路,让人们回家,乖乖地等待不会到来的援助。
苏格兰被设置成了隔离区,无论是否感染,都不能踏出这里一步。
最终,军事冲突爆发,机关枪扫射的场面,超级华丽血腥,简直无法描述。
隔离墙的大门,夹断了无数手指。
我从来不敢想象这样的隔离。
隔离墙有30英尺高,包覆着装甲钢板,它沿着两千年前的古罗马边境建造,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绵延80英里,把不列颠岛一分为二。
近海水域都布了雷,还配置了巡逻队,天空则被宣布为禁飞区,当局下令击落任何违反隔离命令的飞机。
很简单:不让人出来,也不让人进去。
若干年后,观测卫星发现了疫区内的幸存者。
然而,政府无动于衷,直到再次爆发死神病毒。
这次的爆发地,居然是政治核心地区--伦敦。
动物尚且守望相助、抱团取暖呢!
当女主角九死一生完成任务,政府却把她残忍地丢在苏格林疫区,女主角的师傅也被迫“下岗”。
或许有人会说,隔离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无可厚非。
在影片中,隔离墙是成功的:他们很多人想穿过那墙,结果被打死了。
然而,隔离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影片当中的政府把苏格兰长期隔离,罔顾生命,逃避问题,惨无人道。
隔离区的人们如何生存?
随着女主角一队人荷枪实弹地进入疫区,我们看到,这里满目疮痍、寸草不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幸存者和病毒感染者如何共存的呢?
还有多少幸存者?
他们吃什么?
没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幸存者!
女主角他们潜入没多久,就遭遇了强烈的伏击。
在成千上万个拿着冷兵器的朋克们的进攻下,他们死的死、伤的伤,女主角被索尔俘虏。
在瘟疫、饥饿、暴力等多重压力下,羸弱的人早就倒下了,剩下的都是精英。
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头脑,才能存活下来。
女主角他们双拳难敌四手,自然是惨败。
一次盛宴,一场狂欢!
钢管舞女郎、摩托炫技表演、重金属音乐,索尔和拿着盘子和叉子狂舞的人们,一起把老博士烤!
吃!
了!
趁着狂欢,女主角逃了出来,一路狂奔去找凯里。
在凯里统治的“王国”,再次斗智斗勇,逃出生天。
疫区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为了争夺有限的水和食物,这里没有法律和道德,治安一片混乱,混乱到什么地步?
把吃人肉当作狂欢的最高境界!
谁最强大,谁就可以统治!
这也是女主拎着索尔的头颅回来,重新成为统治者的原因。
特朗普:如果英国延续早期的防疫措施,将是巨大灾难从电影《末日侵袭》来看,“群体免疫”无疑是成功的--确实有一部分人战胜了病毒,成功活了下来。
然而,电影终究是电影。
现实中,谁也不想要这样的“成功”,不管死去的是贫苦百姓还是政府高层,最终给大家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人类的科技文明在进步,于此同时,人性也不应泯灭,而是同时进步。
从疫情数据来看,英国可谓危机四伏。
既有医疗资源危机,又有政府信任危机,还有高层感染带来的行政危机。
好在,英国政府上下已经开始积极应对新冠肺炎。
英国取消对呼吸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和防护服等关键抗疫物资征收进口税。
英超各队达成共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联赛才会重启。
原定在8月份进行的爱丁堡艺术节也取消举办。
英国还发布了“一揽子”援助计划,帮助面临倒闭的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这样的病毒,没有什么人能阻挡它,没有疫苗,没有治疗药。
全球疫情的结束,并不在于做得好的国家,反而是取决于做得最差的国家。
而英国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应该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积极抗疫,而不是把锅甩给别人。
否则,最终必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会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巨大的威胁。
副标题:末日——周末的日子十分我给6分不错的一部影片,没什么深刻内涵,只有一个字——爽。
第一次觉得那种暴力是很爽的一件事情。
可能跟近来内心受到俗物影响有关吧。
关于影片,有许多想说的。
譬如,影片的想象力受到了影片所要拍摄类型的束缚,为什么末日的世界就一定要回到蛮荒的中世纪?
由此也看出了一点点不同,东西方的不同。
我想让我来编剧的话,我会塑造一个桃花源般的地方,桃花源之下是严格的排外政策,因为是被抛弃的人们,所以内心更加的闭塞。
我觉得这样更加讽刺一些。
很多人认为一旦世界末日,那么世界就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这可能是人类自恋的结果,认为没有了自己,这个世界就不转了。
我反而觉得这个世界到了末日,人类可能才会重新归于善,归于道。
标题中的恶搞,也算是一种体会吧。
真是“精彩”跟我想象中的情节不太一样… 铺垫了半个多小时 包括女主在内的团队是我见过最菜的团队 里面的大部分人就是打酱油的 上场没过几分钟居然就领便当了 除了女主外都是辣鸡 然后就是低配版的疯狂的麦克斯场景 那种又血腥又暴力又带点小黄色的重金属风我真的是欣赏不来 凯恩父子都是精神心理有问题的人 都占山为王 去到索尔的领地我以为穿越到中世纪了。
竭尽保护的那位医生也没说明他到底有多重要 但应该是很受欢迎的题材因为居然还有第二部……
好久没看电影了,最近提不起兴趣去进入别人的生活。
今天忽然想要看这部片子,结果连打了快两个小时哈欠,才勉强看完。
是部毫无想象力的拼凑之作。
片中的未来就是从人类过去的历史里捡些碎片,细节和情绪是从《疯狂的麦克斯》里复制来的,从始至终几乎无休的配着快节奏背景音乐,然而故事内核稀软不成形,主题根本立不起来,就好像打开一层层繁复的包装,结果里面只装了个烂桃,委实让人失望。
话说Covid-19之前这些关于灭世疫情想象的影视剧,现在看来是都显的幼稚了。
从病毒角度来说,大自然自有它的发展规律,人类的干涉与蚍蜉撼树无异。
好多片子里都有的情节:抓个免疫了的人,抽他的血就可治病这办法,是源于“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吗?
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简单!
而从人类社会角度来说,影片的设想又是对人性太深的不信任。
比如那些残酷的隔离和牺牲;比如一击即溃的文明,会速速还原回中世纪的愚昧、朋克刺头式的野蛮里;还有病毒又起时的毫无防御和组织能力,哈喽!
健康宝了解下!
所以,经历了这场疫情后,智识上是有些成长哈,以至于以此为界,过去相关的剧作是不能再信服了。
当B级恐怖片导演都列队向好莱坞看齐,用强大CG特效泡制诸多的流水线产品时,导演尼尔马歇尔的小制作恐怖片《黑暗侵袭》颇具新意,极为颠覆又极为震慑的结局使其鹤立鸡群,让人对批发式的恐怖片群还留有些期望。
如果说太多的编剧们喝着咖啡、掉着头发、心如刀割、却无从下笔,只能机械化劳动的时候,这个英国导演起码保持了原创精神的高品位,起码不是重复堆砌僵尸、功夫、枪战和血腥等基础卖点的库管。
而且,从口碑两极分化明显的《末日侵袭》来看,这部电影更是“原汁原味”的原创作品。
即使是满盘借用挪用,却消化得不错,起码让一个俗套到小孩子都会编的故事有些新意,起码有机会回顾了大量的经典动作场面。
《末日侵袭》拼盘了多少部经典段落不用多说,以至于全片诸多桥段的归属就连初级影迷都倒背如流。
可是,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底。
如此万花筒式的剧本放在他人手里,必然是照搬照抄照猫画虎,而在尼尔手中却有另一番风景。
和同类题材电影一样,《末日侵袭》极为通俗耐看,即使是谩骂者也会从头看到尾。
因为,这电影设计的初衷就没有什么思想性,就是搬弄种种类型片风格,玩爽了就行。
即使有着英国式《28天》的严谨,有着《现代启示录》一般的晦涩哲学,但只是幌子而已。
全片诸多段落尽显似曾相识之感,一路尽情狂飙N部经典动作片、恐怖片的招牌大戏。
难能可贵,影片却给人以血肉之感。
这归功于导演对于影片情节的揣摩和对节奏的控制。
前者相当工整,虽然流俗但极为合拍。
后者是导演的一贯作风,不温不火中保持着力度。
影片大俗的剧情随处可见,所以如果对于细节缺乏想象力是致命的。
导演用相当多的娱乐元素保持了影片的可看性,美女主角、科幻气息、灾难特征、战斗团队、暴力飞车、冷兵器角斗、摇滚朋克、暗黑中世纪……。
这些元素很奇怪的被拼搭在一起,却没有强烈的生硬感。
好莱坞风格恐怖片的延展空间几乎已被彻底封闭。
一贯用特效夸张,用特写夸张,用雷同夸张,丝毫没有新意可言。
《末日侵袭》就相当区别于这类好莱坞俗套作品,虽然同样花瓶得很,但贵在原创精神。
导演对人类文化的研究也足够品位。
首先是科幻灾难的末世情怀,而后是后现代的朋克精神,最神奇的莫过于突然进入的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随后又回到现代化的公路飞车中。
一部电影并非飞越时空却经历了如此高强度的空间变迁,要不挨骂,要不就被追捧。
你看着一个脚踏实地的常人轻松经历诸多文明和文化,也应该赞赞导演的用心创意了,做成这样并不容易。
现代人失控之后,是不是会分裂成摇滚帮式的野蛮,还是被中世纪宗教性彻底控制,这是个相当有趣的假设,也只有英国人能这么思维,而且还在好莱坞的框框中。
《末日侵袭》的口碑极为两极化。
一众怒骂其胡言乱语,另一众被创意的磨合所打动。
事实上,这部电影确实有些被低估了。
导演这次做的是玩家角色,导致影片缺乏深度,而表象却煞有介事。
而反之,也容易走入道貌岸然之道,终究本片是追求娱乐性的一部小制作影片。
这是原创电影必须面临的风险,创作者的主张很个人化,却运用了极为通俗的手段来展示,大众为之两难。
作为商业电影追求的娱乐性很强,逻辑性却受困于个体风格。
而且,片中大部分内容早已师出有名,即使整合再好,也落下模仿的痕迹。
不知此举对于导演来说,是福是祸。
其实作为创作者,有机会将自己喜欢的电影场景一网打尽,并且融入到自我风格上,是一件幸事,很过瘾很幸福。
而对于观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是必然的。
只是骂和赞,如此两极,却代表了导演需要注意的危机。
终归,要想真的功成名就,这么玩还是欠妥的。
很诚意的说,《末日侵袭》是动作片迷和电影发烧友一定要看的趣味影片。
看过
装B文艺小青年的道路还很漫长 得赶紧跟上啊
这片子证明了欧洲的衰弱~
哈嗲,女主角嗲
喜欢里面的血腥场面,追求感官享受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超级刺激!
女主角其实应该算是酷的,可是我怎么都觉得她不够酷。。。大概是酷的没有自己的个性吧
女主角太帅
朋克版丧尸。整部片非常黑暗加压抑。那辆宾利真是帅
节奏还行,结果打斗成了闹剧我还以为是Kate,结果不是
要不要这么帅啊!!
6.0-6.5/10 分。2025.02.24,初看,USA Unrated Cut,美国未分级剪切版蓝光。时长01:52:51。。。简直就是一锅乱炖,类型片大串烧。动作基本靠眼花缭乱的剪辑。不带脑子看还是挺欢乐的。。。参考网友的短评,剧情进程如下:28天>机械战警>疯狂的麦克斯>指环王>角斗士>超长宾利广告(狂暴之路)>28周之后。。。狂暴之路可能有参考本片,因为它是几年后才有的。。。不知道成本和票房多少。。。罗娜·迈特拉,真的像凯特·贝金赛尔。大卫·奥哈拉,派头很足,我在通缉令里认识的他。艾德里安·莱斯特,在飞天大盗里真的超级帅气。
完全就是个帕特里克.蒂利“美铁战争”的英国翻版。
后面宾利可以直接剪成广告了~
祗有血肉橫飛
超强的穿越片~
喜欢里面的女主角,一个字“帅”!那眼神,那气质~
混乱暴力
很黄很暴力
原来就是《黑暗侵袭》的导演!
我们可以从一部电影中看到N多的元素,朋克,末世,血腥,暴力,中世纪,飞车,还有广告……太欢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