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就不说了。
谈谈感受。
这部片子是实在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
看完之后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片中很多嘲讽,帮会选举,帮众公民意识。
帮会选举制度,帮会领导人贪污,都是一些敏感话题。
更让我难以想象的是我浩南对知识的渴望。
疯疯癫癫的鸭梨姐竟然也能想到帮会成员精英化。
厨子出身的山鸡哥满脑子生意经。
傻傻的剪刀伟让人有些同情。
无限放大了阿仁的警察使命感。
债台高筑的过气老大方中信。
这些人物种种的荒诞行为也许是在影射古惑仔生存的现状。
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8分。
一分给了惊艳,一分给了它的黑色幽默,剩下六分都给陪我度过青春的古惑仔电影。
我很不理解痛骂这部电影的一些人,人家明明不是一部严肃的帮派片,更不是砍砍杀杀的古惑仔片,到底是在吐槽个什么劲?
就跟吃一只美味的叫花鸡,你可以吃鸡腿啃鸡翅膀,没人非要逼你去吃鸡屁股,自己找罪。
最不济的情况说了,还真有人喜欢吃鸡屁股,只是尔等无法体会领略。
《飞砂风中转》烂的地方确实很烂,但也有好的地方,我几次完全大笑出来,笑点埋得非常好,并非那种故意挠你的,反倒有几分贱意。
影片更有打一些隐语,需要仔细体会,它完全就是后九七时代的原味港片。
2010年的港片迎来了小阳春,出乎众人意料,其中就有《飞砂风中转》。
这部电影的出现是有迹可循,它所颠覆、解构再重组的影片包括了九七以后的三大系列,分明是《古惑仔》、《无间道》和《黑社会》。
换言之,《飞砂风中转》跟周星驰拿好莱坞电影开涮、一些劣质电影抄大片的动机有所区别,它是一个内部消化反刍的过程,好比以前有人拿王家卫作品当杂耍(港片的原创性?!
)。
况且庄文强等人本就擅长拍警匪片,他们现在是站在了对立的位置来组织一部电影。
以前牛气冲天的叫杀口号,现在成了一首吆喝歌曲。
威风凛凛的大佬,现在也会成为帮会的大蛀虫。
所有貌似正经的东西都被打破了,转而进行赤裸裸的嘲讽,像那些见风使舵的叔公们,根本就是一群怪有腔调的喜剧演员。
这部电影看似还在沿用浩南哥加山鸡的友情岁月组合,结果看到一半,许多人估计在想,这郑伊健根本就没个影,编导到底是吃什么的?
其实不急,《飞砂风中转》属于典型的想一出是一出,它的出发点是如何让三大系列逐一解体,然后再进行重新编排。
好比剪刀伟的一条线就完全是冲着《无间道》来的,属于嫁接上去的,可以说显得比较生硬。
相反,像开头火水对小弟训话,他说得越严肃认真,喜剧效果就来得越强烈。
火腩同手下商议要事,一伙人讲着讲着就要跑题,开说到什么油盐酱醋海参鲍鱼去了,这哪是什么黑社会,分明还是精明入骨的生意人。
再到诉求上面,剪刀伟一线虽然弱智过头,不过借傻瓜老大和白痴卧底之口,影片说了许多深沉的话,比例代表制选举、公民意识薄弱、民主万岁还政于民之类,可以说完全是喊出来的,喊给谁听?
你真以为是那些早早辍学的阿飞太妹啊。
两个不想打大佬的人被迫走上了争当大佬的位置,他们厌倦了帮派的一切却无法逃脱,最后只能用一场闹剧来骗过,得利的反倒成了警察。
如果跟《买凶拍人》等讲述时代不景气的港片联系起来,《飞砂风中转》所处的环境显然也不会太好。
《古惑仔》时代,人人都以为提两把刀就能踏平一切,什么银行警察,统统就不存在,黑道同样可以一手遮天。
进入《黑社会》时代,帮派已经平民化,他们也有一套内部规则,需要过问下日常生活,不再是以前那种选择性失明,拍得义薄云天,好似加入黑社会的广告宣传片一样。
《飞砂风中转》的存在会造成一种事实,这是一个没有古惑仔的年代,当年的古惑仔都老了,想着全身而退。
由此跟以往的黑社会更加靠拢接近,即便揭开衣服是黑的,他们希望外面有白的身份。
我还一直纳闷,为什么《古惑仔》是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不是更加兴盛繁荣的80年代也不是更加疲惫萧条的00年代,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更深的原因。
如果从纯电影制作角度来说,《古惑仔》采用了极低的成本,拍摄周期也是个把月了事,当时的港片已经不允许80年代的浪漫主义拍法,烧不起场子也砸不起车。
如果从政治环境来考虑,《古惑仔》那种不受拘束、无所畏惧的破坏欲似乎在进行某种游戏,脑子一阵发热,劈完砍完,一切也就过去了。
不过对《飞砂风中转》来说,这个可能一点都不重要,片子好笑,这就足够了。
【北京青年报】
这部片子是黑色幽默,这帮当年的古惑仔演员们自嘲,这个社会,其实做古惑仔有啥好?
片中大家都不想做古惑仔的“坐馆”,说是:一三五做差馆,二四六坐殡仪馆。
火腩(陈小春)当年加入社团和义盛是因为家里开大排档,整天被人收保护费,他抛弃了开饭馆的梦想,加入黑社会,当天入会的时候他把柚子叶夹在裤裆要紧部位,因为纸内裤全都湿了;仪式杀了只鸡,大哥火水(方中信)找到这个胆小的家伙问曰:你在搞什么?
火腩曰:叫花鸡。
多年过去了,和义盛坐馆也被火水坐了很多年,火腩跟老婆(叶璇)开的“义盛小厨”也开了很多分店,火水此刻亏空公款几千万,他就要退休了,社团的龙头大哥给谁呢?
于是大家都说不定,叫查叔(郭峰)拿主意,火水还是要硬塞给火腩的,火腩却不想再跟社团瓜葛;此刻堂口里炒的开锅,还有一个傻逼大哥剪刀伟带着小弟也来参选,他小弟叫做阿仁(《无间道》)是个卧底,也是手上打着石膏天天敲密码,社团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卧底只有他大哥不知道;阿仁的石膏经常今天打左手,明天打在右手上;此刻鸭梨姐(余安安)也来闹,说自己儿子燕子文(郑伊健)就要出狱,肯定要做老大的!
其实燕子问出来之后,一排酷相,但根本不想做社团了而是跟着弗里德曼念了经济学,准备考港大。
在一次碰面上,燕子文塞给火腩一张纸条写着MSN,俩人聊上了,原来才知道当年一起吃过鸡;俩人设计了一个局,故意让下面跟旁边的人们砍死了火水,俩人互相射击用假枪和烟火弹,使得大家都溜了。
然后迫不得已,查叔选了剪刀伟做了老大,当晚阿仁就出卖了他,社团垮了。
——其实都什么年代了,还把出来混当做一回事,凡是想得开的,都一个个早就上岸做正行了。
——于是,本片只是一场奇妙的回忆,纪念一下那些横尸街头的古惑仔和混着混着就结婚生子做了勤奋打工仔的人们。
飞沙风中转,只不过是一曲悠扬的纪念曲,一次心底的呐喊,一次聊胜于无的纪念。
整部戏节奏还不错(相对于港片来说),演员不必说了,个个都出彩;编剧很有意思,知道怎么调动大家的胃口;导演最后安排了一段剪刀伟获封龙头大哥的时候的说话:谢谢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支持我做黑社会,谢谢本片伟大导演刘伟强!
——哈哈。
闲来无事,懒得动脑。
于是找来这部看起来是无脑烂片看完即删的新片来消暑,本以为是风光不再的浩南和山鸡哥玩票捞钱之作,却没想到片头导演庄文强和编剧杜汶泽的名号吓到了我(现在我习惯看片子之前只看演员完全不看介绍,往往会有不少惊喜)。
看了一会发现此乃一部反讽黑社会类型片的黑色幽默作品。
主角选当年毒害无数80后的伊面和小春真是在商业和艺术上一举两得,既赚得了眼球,又将反讽的意味最大化。
想当初我们同学聚集在家里反复看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讨论浩南和山鸡的战斗力,谁的小弟比较多。
连我这种“品学兼优”的乖仔也深受其影响,一度想混在道上。
汗!
当看到小春文质彬彬满脸好人模样的跟老婆(叶璇)在饭店柜台调情,我笑。
当看到伊面出狱并且掀起阵阵腥风血雨后,走到书店里面买书,并且跟从前的手下拽英文讲经济学,我笑喷。
片子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不忘自己警察身份的卧底和他白痴一样的老大,完全是导演对无间道梁朝伟角色的颠覆。
不习惯剧透的我也写不出太多道道,而且我也不喜欢也不善于一部电影拿出来扣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
总之,就是推荐一部好电影,仅此而已。
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是什么反映兄弟情的传统黑帮片。
仔细回味一下就清楚了,里面的人物,无论警匪,没一个是正常人,那些大佬小弟包括火腩老婆和燕子文老妈,不是神经质就是疯婆子。
抢龙尾棍争“坐馆权”更像是某些zz人物的争权夺利。
这电影说白了就是导演对香港黑帮电影文化和回归十几年来的某些zz文化现像的一种反思和自嘲。
最搞最精彩的就是导演选了“陈浩南”和“山鸡”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黑帮形象来进行调侃和颠覆。
这片子和银河杰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确是今年最好的港片,那些观影乐趣还停留在砍砍杀杀的江湖兄弟情的同学们也应该自我反思一下了
最近的港片经历了一段迷茫之后,似乎开始找回自己的路。
以香港一个弹丸之地,却生产了那么多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电影,原因是什么?
近代的港片,使用的是地道的粤语,却超越了语言障碍获得大众的喜爱,到底又是为什么?
我想无它,就是港片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我心目中的标准港片,就是潇洒的。
无论是暴力、幽默、爱情、政治讽刺,都有一气呵成的流畅,有“谁怕谁”的果敢。
我以为,电影主要还是一个娱乐途径,首先要看得舒服。
整个看电影的过程,笑的也好哭的也好甚至恶心的也好,总要感觉顺当自然。
时下的许多片子总让人看得不舒服,主要是因为生硬。
到处充满自以为有深度或有笑点的情节,那些演员都背不下的大言大义听着毛孔倒竖。
港片很亲切,故事语言情节无不来自生活之中。
很多笑点,就好似你空闲时听到同事的一个好笑段子,爆笑得自然,之后还总想转述流传。
很多笑点,大家笑,是因为它们非常巧妙又精确切进了一个敏感边隙,流露出港人的调侃智慧。
世界上能这么影射政治的电影不算多吧,看着就让人暗爽。
很多人评论这电影只有恶搞娱乐。
有两个可能,一、他看的是剪过的国语版,二、他对香港所知甚微。
就好似只因为麦兜那猪头可爱而喜欢麦兜故事的人,读不出里面麦兜对于香港的代表意义,自然也看不懂这部电影。
举个例子,当中黑社会老大说现在的人都不交保护费给他们,交给领汇了。
国语版写成交给政府。
其实这里调侃了在香港街知巷闻的领汇风波。
知情人看到这里自然心中一爽。
同样的例子明的暗的遍布于电影的每一个角落。
连孔雀石绿禽流感都参与回顾了一把。
而它们出现的位置力度这么恰当不讨厌。
我觉得这片是古惑仔电影的一个当之无愧的完美的句号。
熟悉香港黑帮警匪片的观众,会看得好欢。
內涵對白A:根據警察總部檔案室的資料,和義盛的選舉制度是源自比例代表制,像查叔那一票,就要向他下面的二千三百六十五人負責。
而這二千三百六十五個人,大部份來自走私及私油業界,他們每月交錢給社團,交出來的錢就像選票一樣,要是不滿意代表的投票意向,他們會選擇不交錢來對代表進行罷免。
B:可以罷免的嗎?
那爲什麽那些老傢伙可以做那麼久?
A:問題就出現在這幾年和義盛的生產總值每年都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增長,只要一直保持這樣好的經濟環境,就沒有人會過問那些老鬼在做什麽。
所以,根本不是制度的問題,只怪兄弟們的公民意識實在太差。
如果,可以在公民教育這方面下點苦功……
[0012] 飞砂风中转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很不同的感觉。
当然,同一个江湖,过了很多年来看,也会很不同。
电影总是这样,完全创新的类型非常不容易找,如果不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演绎,编剧们都得去自杀。
扯远一点:一场二战,不同的国家拍了无数部电影,也不乏佳作。
用电影记载的历史对其他的国家进行文化的侵略,也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常用手段。
中国的电影人们,你们有能力迎战吗?
从刚出道的古惑仔到一个字头的坐馆,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将”是“虾酱的酱”,也从来都不容易。
但是到了做坐馆的年纪,稍稍有点智慧的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无论是开餐厅买LV给老婆,还是去港大读经济,谁能说不都是远大的理想呢)就占了上风。
言归正传,这是部非常不错的搞笑片。
无论是剪刀伟的无间道故事,还是那些很搞的对白。
开场各位小屁孩加入黑社会的那场戏,叔父说的誓词非常市井,以至于普通话字幕的翻译完全无法传神。
剪刀伟和卧底的故事,用严肃的态度去拍的话,或许会和《无间道》匹敌。
做卧底,最难的应该不是怎样获取信任和情报,而是在心理上怎样去分裂,怎样去坚持。
所有的古惑仔齐声高唱《飞砂风中转》的那种傲气,再有正义感的人又岂能不受影响?
错看了方中信了,偶尔演演搞笑片的表现还不错。
建议他也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的职业生涯。
余安安,即使是年轻20年也不是美女,但是芳华不再的时候能有这样突破地表演实属不易。
饭前便后,旅行必备的佳片啊,轻松搞笑还带点热血,挺好玩的。
可能我笑点比较低吧,大晚上的一个人傻笑好多次。。。
很给力致敬吧,谁叫港片回不去了呢。
这部时隔13年之后陈小春和郑伊健再次合作由庄文强执导的《飞砂风中转》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古惑仔系列,倒是与之前马楚成的《九龙冰室》有些类似,两者都是相较于之前的古惑仔系列更加具有温情和真实感的黑帮片,只不过在《飞砂风中转》中添加了更多的喜剧成分,片中郑伊健和陈小春展现给我们观众的不再是当年砍砍杀杀耍酷的黑社会,而是更加具有真实感的普普通通的大众中的一员,而至于片中安排的那位模仿梁朝伟的卧底,对于观众来说则是一个大大意外和笑料。
又搞无间道。。。
这种黑色幽默我不懂。。。
说实话,我有种被骗了的感觉。
都老了
妈,我冷
雷砂风中转- -
桥段是亮点
我爱港片。音乐很让我激动。作曲竟然是罗大佑
不错的kuso,有些桥挺有趣。
那个年代过去了……笑的欢乐就好了
新时代古惑仔。
这黑道电影也太可爱了~看着心里好舒服啊,乐乐~
多年之后古惑仔们对自己的反水
你不干黑社会去读书 不怕天打雷劈啊! 这是古惑仔的纪念片 结局过于和谐了
其实我觉得几好睇啊。里面的无间道啊黑社会啊不错,不过太明显咯。叶璇正啊。呵呵。够姜就出黎。
ahahahahah 喜剧片~ 喜剧片~~
...够乡土..
方中信都算堕落了,拍埋晒d咁嘅冇想象力的戏
喜剧版的《黑社会》,又有点《江湖告急》的味道。近期难得一见的非地沟油港片。
近期国产喜剧都比较烂,相比之下给四星吧。